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娃哈哈儿歌教案

中班娃哈哈儿歌教案

中班娃哈哈儿歌教案

【篇一:中班科学:活动三认识花】

活动名称:科学:《认识花》

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的花,了解花的特征。

2.初步了解花的结构。

3.通过操作发现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1.花的嵌板、自备折纸人手一张。

2.自备各种花的图片:牡丹花、菊花、桃花、荷花、玫瑰花等。

3.花的ppt。

活动过程:一、歌曲导入

教师导入儿歌《娃哈哈》,让幼儿一边听儿歌一边舞动身体。二、集体活动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说花园里都有什么呀?(花)那你们都见过什么

花呢?动一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

(2)教师出示花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这些漂亮的花吗?

认识、不认识,请你说出花的名字,牡丹花、菊花等。

(3)你知道花都有什么味道吗?教师出示自备的花,让幼儿用小鼻

子闻一闻花的味道。

教师小结:花的种类有好多种,如牡丹花、荷花、菊花、梅花等,

并且这些花大部分都有各自的香味。

2.认识花的结构。

(1)教师出示花的嵌板,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我们的

这朵花有哪几部分组成?

(2)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拿出嵌板,学习花的结构。

教师小结:花的结构是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

3.动手做一做。

(1)小朋友,花儿是这么漂亮和美丽,你们喜欢它们吗?

(2)妈妈也特别喜欢花,小朋友我们来做一朵漂亮的郁金香送给亲爱

的妈妈吧!

(3)教师让幼儿取出折纸,按照图示来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1.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画一幅关于花的画。

教学反思:

【篇二:音乐活动:娃哈哈】

音乐活动:娃哈哈

设计思路:

《娃哈哈》是一首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歌曲,在学唱歌曲之后我们

又选择开始一节舞蹈表演的学习活动。旨在让孩子对于新疆人能歌

善舞的特色更加的了解。活动创设了去新疆旅游,帮助新疆阿姨一

起采摘葡萄的情景,让孩子们通过对图片的理解自己编写一首儿歌,这首儿歌能够帮助孩子来完整一段舞蹈表演。活动目标:

1、在歌曲《娃哈哈》的旋律中,尝试手脚协调地跟着音乐舞蹈。

2、在唱唱跳跳中,感受共同跳新疆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铃鼓、葡萄干、娃哈哈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哪里盛产葡萄?你们想去新疆?

2、新疆很远,我们要开火车去。今天出发之前有一个新疆的小乐器要和我们一起去,新疆的叔叔阿姨很喜欢它,猜猜是谁?(铃鼓)

我们以前还学过新疆的一个步伐叫什么?(踮步)

3、让我们踩着踮步火车,跟着铃鼓一起出发去新疆。

●个别幼儿敲铃鼓,其他幼儿踮步

二、参观新疆

过渡语:马上来到我们新疆最有名的地方——葡萄沟

1.关键提问: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

小结:原来在这个地方种了许多许多的葡萄。

2.来到葡萄沟,走在全是葡萄的走廊里,太高兴了。

关键提问:你们看看这些旅客看到这个景象会说什么呀?

小结:上面的葡萄数也数不清。

关键提问:哇,这左边的葡萄怎么样啊?右边的呢?

小结:左边的葡萄大又大,右边的葡萄甜又甜。

3.新疆阿姨摘葡萄

新疆阿姨摘葡萄的时候啊可开心了,说,哇,今年我们葡萄真是个

丰收年啊。你们不知道,这么多的葡萄,我们卖不出去,容易坏掉,怎么办?

小结:葡萄可以做成葡萄酒,果汁还可以做成葡萄干。放在镂空的

房子里,阳光能够晒进来,风可以吹进去,时间久了就变成了葡萄干。

三、舞蹈:娃哈哈

过渡语:聪明的新疆阿姨还教了我一个舞蹈,她说他们新疆人都是

一边工作一边跳舞的。

1.老师示范

关键提问:新疆阿姨在干吗?

小结:新疆阿姨在一边摘葡萄,一边跳舞。

追问:什么动作看出来她在摘葡萄呢?

小结:阿姨很小心的摘葡萄,拿到葡萄之后不能乱动,托住手腕在

转动。

观看前要求:阿姨这次是怎么摘葡萄的?

儿歌:左边的葡萄大又大,右边的葡萄甜又甜,旁边的葡萄多又多,上面的葡萄数不清。娃哈哈娃哈哈,新疆的葡萄亚克西。

关键提问:亚克西是什么意思?

小结:亚克西就是很好,很棒的意思。

关键提问:新疆的阿姨是怎么摘葡萄的,先摘哪里再摘哪里?

3.幼儿集体尝试

过渡语:阿姨家的葡萄实在太多了,再不摘下来就烂了。我们一起

来帮忙摘葡萄好吗?我们来学学边摘葡萄边跳舞。

(1)集体念儿歌做动作

重点关注:幼儿手腕往里转

(2)第二次尝试

重点关注:“亚克西”手要伸直

(3)配乐摘葡萄

过渡语:葡萄沟的葡萄和其他地方的有点不一样,他是听着音乐长

大的。

(4)配乐摘葡萄(踮步加进去)

新疆的阿姨说谢谢大家帮我们一起摘葡萄哦!这样他们就不担心葡

萄烂掉了。作为奖励,她让我把上次她寄给我吃的葡萄干拿出来给

你们吃一点。

【篇三:《娃哈哈》教学反思】

《哇哈哈》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是根据维族声变调的旋律填词而成的。表现了维族儿童欢

快喜悦心情。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流畅、节奏感较强,具有舞蹈

性和浓烈的维族民间音乐风格。

为了切实体现审美教育,我将本课的目标设定为:1.通过《娃哈哈》的演唱,感受新疆维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维族民间音乐的美感

和维族儿童的生活情趣。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简单维族集体舞,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其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

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根据作品的特点和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着力抓住“感受与体验”这两个实施审美

教育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课开始时,我直接播放歌曲

音乐,然后用多媒体展示新疆风情图片,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这首歌曲来自什么地方?设问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以组织律

动的方式拉开序幕,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使课前的三分钟形成了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娃哈哈》这首作品的内涵作了铺垫。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学跳了简单的维族舞蹈,并让孩子们

围成了大圆圈,以维族特有的舞蹈的形式进行维族歌舞表演,这也

将本课推向了高潮。从孩子们的笑脸和投人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

们真正融人了音乐,充分感受和体验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