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12爬行纲

动物学:12爬行纲

动物学:12爬行纲
动物学:12爬行纲

第十七章爬行纲

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P274

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它们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不仅在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及陆地运动方面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而且其繁殖也摆脱了水的束缚,产大型羊膜卵,与鸟类、哺乳类统称为羊膜动物。

第二节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一. 外型

体表被覆角质鳞片,指(趾)端具爪是爬行纲动物在外形上与两栖纲动物的根本区别。

体型可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蜥蜴型为基本体型,分头、颈、躯干和尾,四肢发达。

蛇型和龟鳖型为特化的体型

二. 皮肤

干燥缺乏腺体;

表皮高度角质化,具角质鳞(来自表皮)或骨板(来自真皮);

爪由表皮衍生而来;

有蜕皮现象。

三. 骨骼系统

1.顶壁隆起,脑腔扩大;

2.形成颞窝及雏形的次生腭。

3.有单枚枕髁

4.脊椎分化成颈椎(数目多,前2枚为环椎和枢椎)胸椎、腰椎、荐椎

(2枚)及尾椎5部分。

5.胸椎有发达的肋骨与胸骨联合形成胸廓(陆生脊椎动物特点)

6.附肢骨与两栖纲相似。蛇和一些蜥蜴因适应穴居,带骨及肢骨退化或

消失。

四. 肌肉系统

1.出现了肋间肌:调节肋骨升降,协

助完成呼吸;

2.出现了皮肤肌,牵引鳞片协助运动;

3.咬肌加强,即:颌机制加强,这是爬行纲的显著进步。

五. 消化系统

1.口腔腺发达。腭腺、唇腺、舌腺和舌

下腺。有些转化为毒腺

2.舌发达。

除帮助摄食外,尚有化学感觉作用。

3.齿多型,可分端生齿、侧生齿、槽

生齿,为同型齿。

4. 龟、鳖类无齿,代之以角质鞘。

5.毒牙: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因表面有沟或中央有管而分别称为沟牙和管牙。

6. 消化腺与两栖类相似

六. 呼吸系统

1. 肺呈海绵状。呼吸表面积加大。

2. 气管增长,有环状软骨支持;

3. 胸腹式呼吸(陆生脊椎动物特点):

利用胸廓的运动,使胸腔有节奏地扩张和缩小来完成气体交换。

4. 水生种类具辅助呼吸器(副膀胱或泄殖腔)

七. 循环系统

1.心室中间出现室间隔,使心脏分为4腔。但分隔尚不完全。

2. 静脉窦趋于退化,动脉圆锥消失。

3.由心室右侧发出肺动脉弓,左侧发出右体动脉弓,中央发出左体动脉弓。

左右体动脉弓均含多氧血。

4. 不完全双循环

八. 排泄系统

1.排泄器官:后肾。具单独的输尿管。

2.排泄物:主要是尿酸和尿酸盐,含水分极少。

3.膀胱、泄殖腔、大肠具有重吸水的功能。

4.肾外排盐器官:盐腺,能将过多的盐分排出。海产种类具有。

九. 生殖系统

爬行类为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卵生或卵胎生。

1.雄性系统:有独立的输精管,具交配器,为泄殖腔壁膨大、且能伸出的部分。

2.雌性系统:输卵管粗大,能分泌卵膜。

十. 神经系统

1. 大脑两半球显著,神经细胞开始在表层聚集形成新脑皮。

2. 中脑视叶仍为高级中枢。

3. 间脑顶部有发达的松果体和顶眼。

4. 延脑发达,形成颈弯曲。

5. 具12对脑神经

十一. 感觉器官

1.嗅觉:鼻腔和鼻黏膜扩大,犁鼻器发达。

2.视觉--眼,有眼睑和瞬膜,出现泪腺;除通过改变晶状体位置,还可通过改变其形状来调节视力的能力。

3.听觉:鼓膜内陷,出现外耳道。瓶状囊明显。

4.红外感受器,蝰科和蟒科种类具有,能感受环境中温度的微小变化,如颊窝。

第三节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 羊膜卵的特点

卵外包有坚韧的卵壳,能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爬行动物产的羊膜卵,其卵细胞外包有蛋白膜,壳膜和卵壳三层卵膜。

在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

羊膜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体外包有羊膜的脊椎动物。

据羊膜的有无可将脊椎动物分为两类:

无羊膜动物——圆口纲、鱼类和两栖类

有羊膜动物——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羊膜出现的意义

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使动物无需再回到水中繁殖,因而可能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这是中生代爬行动物站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爬行纲的分类

全世界现存的爬行纲动物约有7220多种。分为喙头蜥目、龟鳖目、有鳞目和鳄目4个目。

除喙头蜥目外,其余3个目在我国均有分布,约380余种。

一. 龟鳖目

龟鳖目是爬行纲中最特化的一类。身体宽短,躯干包涵在特殊的骨质甲壳中。脊椎骨、肋骨大都与甲愈合。

可分为陆栖、半水栖、水栖(淡水栖或海栖)及底栖4种类型。

主要代表:乌龟、棱皮龟、玳瑁、中华鳖

二. 有鳞目

有鳞目为爬行纲中最大的一个目,身体延长,体被角质鳞片,一般无骨板。包括有2个亚目:蜥蜴亚目和蛇亚目。

有四肢,多数有活动眼睑… … … … … 蜥蜴亚目

无四肢,无活动的眼睑… … … … … … 蛇亚目

1. 蜥蜴亚目

蜥蜴亚目是爬行纲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约占爬行纲总数的一半。其体形变化大。多数种类四肢发达,指、趾五出末端具爪,适于爬行。

主要代表:原尾蜥虎、避役、中国石龙子、南草蜥、巨蜥

2. 蛇亚目

体延伸细长,四肢退化。眼无活动眼睑,视觉不发达。

生境多样:陆栖、树栖、水栖(淡水或海水)、穴居均有。

以活动物为食,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主要种类:蟒蛇、翠青蛇、渔游蛇、三索锦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尖吻蝮、白唇竹叶青、山烙铁头

三. 鳄目

鳄目为现存爬行纲中最高级的类群。体型长大,四肢粗壮发达。皮肤革质,覆以角质大鳞,鳞片下面有略呈方形的骨板。

喜栖居于江河、湖沼和山涧泽地,有的也生活在海湾地区的浅水中。

性情凶猛,肉食性,以鱼、蛙、鸟、兽及软体动物等为食。

代表动物:扬子鳄

名词解释:爬行动物,羊膜动物,羊膜卵,卵胎生,胸腹式呼吸,颊窝

思考题:

1.试述爬行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2.何为羊膜卵和羊膜动物?羊膜卵的出现有何进化意义?羊膜动物和无羊膜动物在生殖系统上有何重要差异?

3.列举出至少6项在爬行动物中首先出现的结构,它们有何进化和适应上的意义?

4.试述现生爬行类的分类,各目(亚目)的主要分类特征及代表动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