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

1.“公权”与“私权”的划分及其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2.

善治是一种最好的治理方式,其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它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进一步法治化的进程.

善治的特征:(1)合法性(legitimacy),即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2)透明性(transparency),即政治信息的公开。立法活动、政策制定、法律条款、政策实施、行政预算、公共开支以及其他有关的政治信息,公民都有权获得,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3)责任性(accountability),它指的是管理人员及管理机构由于其承担的职务而必须履行一定的职能和义务。公职人员和管理机构的责任性越大,表明善治的程度越高。(4)法治(ruleoflaw),其基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直接目标是规范公民的行为,管理社会事务,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但其最终目标在于保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及其他基本政治权利。法治与人治相对立,法治既规范公民的行为,但更制约政府的行为。法治是善治的基本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程序,就没有善治。(5)回应(responsiveness),这一点与上述责任性密切相关,实际上是责任性的延伸。它的基本意义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6)有效性(effectiveness)。这主要指管理的效率。他有两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管理机制结构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成本。善治概念与无效的或低效的管理活动格格不入。善治程度越高,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善治模式的特征:

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

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统治基本上局限在社会公共领域,所关联的对象是一种二元对立式的国家与民众。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如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

政治参与: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政治参与的方式

(1)执政,是执政党和公务员对公共事务和关系的直接管理,是执行者;(2)议政,是非执政党和公众对管理公共事务和关系的提议(执政党提议或其他的提议)进行讨论后是否由执政党去执行的行为,常见的议政方法有:代表集中议政或分散议政,公众的集中议论或分散议政,通过媒体等、(3)政治选举,由区域民众选举出代表。(4)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各政党(含执政党)和议事机构(国外的议会和我国的代表大会)

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

1.夯实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还不完善,决定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知水平的程度还不高。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分布不均、动机不一、热情不足、方式不正等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那些整日为生计而费尽心机的公民是无暇顾及政治生活的,他们无法或者根本不想获知参加公共事务的足够信息,因而就不能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评论,更不能主动地参与政治。因此,社会经济越发展,政

治参与的机制越完善,公民接受政治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就越高,政治参与行为的主动性就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之相适应,公民参与政治的量和质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毕竟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降低政治参与的成本,保证公民具备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条件。同时,要拓宽现有的参与渠道与形式,并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新的参与渠道,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2.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教育,增强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意识

社会物质基础对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来说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较好地实现政治参与,还取决于或者主要取决于公民的主体意识。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意识交织并存,并对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部分公民所具有的是一种被动、服从、附庸意识,缺乏的是主体意识。这样,一部分普通民众就有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从而导致缺乏公民权利观念,对政治不感兴趣,因而也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及政治意愿;一部分公民会认为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也不会对政治产生兴趣,这样就会失去参与政治的信心与决心。因此,推进与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通过塑造全新的政治文化,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教育,努力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激励他们关心政治、依赖政治并参与政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这对于加强公民政治教育,增强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3.根据社会发展情况,适时拓展和建立新的政治参与的渠道,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的需要,并纳入有序运行的轨道。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将会出现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催生新的社会关系,公民的利益需求和参政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素质会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建立新的渠道和途径来确保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有效地进行,从而防止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新的科技手段为调整社会各种关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条件,为制度化、程序化的运作机制提供了可能,使以前难以操作的事情变得简便易行,这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如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为政治信息的交互传播、公民利益的自由表达和政治透明度的提高提供了平台,为政治监督、参与政治管理等提供了方便,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为政治参与由间接参与向直接参与转变提供了可能。

4.推进市民社会建设,构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环境和条件。市民社会是现代民主制度生长的土壤,也是政治参与发育的条件。在传统中国社会,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合二为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开始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已经形成,各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大量涌现,国家与市民社会开始分离,市民社会逐步形成。但现在市民社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和不应管的事。国家应该在政策上、法律上为市民社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政府应转变观念和职能,减少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发展市民社会,发挥市民社会对私人利益的规范和管理作用,发挥各种团体和中介组织在政治参与中的组织、协调和教育作用,在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协调发展。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相互制约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5.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

公共管理专业政治学的材料分析题MPA考试.doc

感谢你的阅读 材料一:“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引自[美]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材料二: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认为,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当然,它们当中的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但在一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人们有选择制度的机会。这给政治带来了创造性的因素。制度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是由许多能力或强或弱的人小心创造出来的。历史的经验和历史原因指导其形成。(引自[美]迈克尔·罗斯金著《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问题:政治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吗?那些人可以选择和创造政治制度?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予以评论。(字数1000字以上)答:政治制度是一种人为的创造。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制度建设中逐步实践、积累、创造建立起来的。选择和创造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亿万中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1954年9月15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经了酝酿建立、曲折发展、重入正规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日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正如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所说“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创造,当然,它们当中的大多数经过了长期的演化,但在一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人们有选择制度的机会。这给政治带来了创造性的因素。”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我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力图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建立国民政府……各阶级、各阶层、各种 感谢你的阅读

小学思想政治_你真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你真棒 一、课标内容 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愉快、积极地生活”中的“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这一课程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你真棒》是鲁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的第1课。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评点身边发生的事,指导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真诚地为别人的优点感到高兴,由此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人际心态。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多是独生子女,看问题、想事情往往是以自己为中心,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和顾及别人的感受,客观评价他人的水平还不高,班级中告状的现象很多,赞扬别人的学生很少。而且学生大多只善于发现班里表现优秀的同学的优点,对班里默默无闻的同学优点不太注意,班里调皮、成绩差的同学优点就更难找。因此,鼓励学生从别人身上看到优点和长处,欣赏别人,向他们学习,是极为重要的。 四、课时安排 本课设计一个课时的教学。 五、教学目标 1.能发现、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并能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赞美。 2.能学习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3.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赏,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习真诚地赞赏别人。 2.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养成欣赏、赞美他人的品质。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拇指卡片、装有名字的信封、赞美卡 2.学生准备:自己的奖状、课前采访同学、观察同学的优点 八、教学过程

(一)欣赏奖状,引出赞美 1.老师听说咱班的孩子们获得了很多的奖状,今天大家都带来了吗?来,把你的奖状举得高高得,给大家看一看。 2.好,请大家把奖状轻轻地放在桌子上。从你绽开的笑脸上不难看出,奖状是你的骄傲和自豪!那么,哪个孩子愿意大声地介绍介绍自己的奖状呢?指名介绍奖状。 看到这么多孩子都带了奖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生:你真棒!教师小结,对,你真棒!教师板书:你真棒。 (二)走进剧场,发现赞美 1.胜利时!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剧场》,孩子们,想跟老师去看看吗?(想)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播放视频:在跑步比赛时,一个小朋友跑得很快,冲过了终点,边上的同学欢呼雀跃。 视频暂停提问: (1)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跑道一侧有很多观看比赛的同学,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如果你就是那位胜利的同学,听了这样的赞美,你的心情是怎样呢? 看来,当我们的同学取得了成功的时候,我们要由衷地赞美他。 2.失败时! 孩子们,比赛还没有结束呢,让我们继续往后看。 继续播放刚才的视频:大部分的同学都跑向了终点,只有最后一位胖胖的小男孩还在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跑着…… (1)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2)你想说些什么? 原来,这个小男孩的身上也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啊!点击课件出示:一张脸(快乐)你看,听了大家的话,小男孩开心地笑了。看来,当别人胜利的时候我们要赞美他,别人暂时落后的时候我们更要鼓励他,赞赏他,给他前进的动力。

最新《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 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 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 权力性核心问题 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 价值型基本功能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3.政治的定义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 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为政以德 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无为而治 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兼爱兴利 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以法治国 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 (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 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 (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 (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 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 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 第三讲《政治体系》 1.政治体系的含义 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2.国家的定义 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 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5.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 复合制: (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2)邦联制:若干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6.国家元首的职权 (1)颁布法律,发布命令 (2)召开议会,解散议会 (3)任免政府官员

政治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政治学阅读书目(知识分析)

阅读书目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 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1982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轮》,商务印书馆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本,三联 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商务1996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 邦亚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 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沈阳出版社,1999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年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 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载《文化与公共性》,三联2005 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载《文化与公共性》,三联2005 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译林出版社,2001年 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译林出版社,2002年 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下),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86年 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列奥·施特劳斯等:《政治哲学史》(上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 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上下),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年 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应奇:《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03 顾肃:《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高中思想政治_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 单位: 姓名: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复习预习学案后,关键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和探究材料,应用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判断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形态的判断。本课知识是必修四的一个基础,理解它对以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着高考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对于这些哲学的基础知识,只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下一阶段知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 2、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学习态度:高考在即,学习目标明确,愿意刻苦专研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优越性,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四、教学环境与准备 授课地点是多媒体功能室。多媒体教学系统、投影仪,学习网站,案例素材等。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新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新政治学原理模拟测验3答案及试题资料

2015年政治学原理模拟测验3答案及试题 1.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正确答案是:宽容精神 2. ()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正确答案是:公共利益 题目3 政治制度化包括()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政治参与 题目4 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正确答案是:正义观 题目5 ()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正确答案是:第三条道路 题目6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正确答案是:权利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A. 代议制 8.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原则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D. 人民主权原则 9.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选择一项: D. 实用主义 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的理解。 C. 政治合作 题目11 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这样的观念。选择一项或多项: C. 社会平等 D. 收入平等 题目12 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关系。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义务 B. 责任 D. 权利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 自由主义 正确答案是:自由主义 题目14 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李老师给我们生动地讲解了政治学,通过对政治学的学习,我对政治学的起源、发展、政治关系和政党制度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我深刻的理论引领,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现谈谈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简述政治学的起源及现实意义 (一)起源 政治学起源于西方古希腊,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在西方,政治学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也被称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两字。政治学意味着在学术上的研究领域,政治研究则代表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 有学者认为我国政治学起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中国政治学开始真正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 但是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早已存在,只是没有整理形成一门学说。我国既是政治大国也是政治小国,比如说,我们常听到的“垂帘听政”,在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有了后来的吕后临朝;还有宋朝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里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等都提到过政治。 (二)现实意义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政治知识,也为政治从业人员、政治学从业人员、普通公民提供帮助。政治是一个很抽象的事物,政治似乎离我们太近,又似乎离我们太远;政治有时候很高尚,有时候比较黑暗;政治有时候很伟大,有时候让我们感觉到又很渺小。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所以正确对待政治,对我们以后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二、浅谈政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好多人谈起政治学都会说很乏味,没有意思,其实政治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无论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都离不开政治。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政治关系、国体、政体以及政党制度等等,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结合实际谈谈我对政治关系、国体、政体以及政党制度的理解。

大学生关于政治学的学习分析

大学生关于政治学的学习分析

关于大学生政治学习情况的调查 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 07级教育技术学韩丹丹.刘静调查课题: 关于大学生政治学习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顺利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大学生的顺利成长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调查过程:调查过程:本次问卷主要选取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着重的是大学生的看法,比较人性化。本次问卷完成之后主要的参与人员参与了讨论,认为问题比较合理,结果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调查开始时间:2009-10-10 调查结束时间:2009-10-22 样本总数:35 份 调查题目与数据: 第1题您的性别:[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男1851.43% 女1748.57% 第2题你所在的年级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大一00.00% 大二1 2.86% 大三3497.14%

大四00.00% 第3题对于政治课,你的出勤率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全勤925.71% 偶尔缺勤1851.43% 基本不去822.86% 第4题你对政治这门课感兴趣么?[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很感兴趣38.57% 一般,说不上很喜欢2880.00% 一点也不喜欢411.43% 第5题你学习政治的目的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考试及格1748.57% 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对国 1131.43% 家国际实事的了解 考研514.29% 其它2 5.71% 第6题对于大学开设的政治课,你觉得有必

初中政治学情分析-推荐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 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 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主要要说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适宜于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式,合作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动态中,可能会生成哪些资源?如:“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 ”“教师应怎样应对? ” 下面我就初中思想品德课作学情分析,敬请各位老师斧正。 在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思品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品德课。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对学情的把握全凭自己经验的进行臆测和判断,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切实把握学生的实情。事实上,因学生属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学情就会不同。曾听过同一个执教者关于“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的两堂课,第一个班

上得很成功。在第二班上时,该教师忽略了学情有了较大的变化,仍然套用了第一个班的教法,以致预设的情境问题、分组讨论等环节无法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学实效可想而知。这表明,学生现有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显得很重要。 一、学生的热点问题要善于剖析 我们捕捉到的来自学生中间的信息,可能非常凌乱,成因也可能会很复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联系或许未必紧密,不可能把捕捉到的所有信息简单地堆砌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学会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耐心分析、遴选出与思想品德课堂结合最紧密、最有代表性的学生热点。 1. 弄清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 所谓热点问题的来龙,就是问题的成因。“存在决定意识”,学生中的热点问题,或来自家庭,或来自社会,或者是由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原因。这就需要深入分析研究,以便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所谓热点问题的“去脉”,就是我们所捕捉到的热点问题在学生中间影响有多大。实际情况启示我们,由于青少年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当一个热点形成后,在群体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往往会吸引很多学生参与;但也具有明显的“散热性”,有时会很快冷却下来,并有可能转移到另一个热点上去。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费神分析的。 2. 分清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学生涉及的热点问题,有的出自国家、民族、社会及个人成长等

2007年厦门大学6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厦门大学6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06 科目名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招生专业: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所有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政治经济学 2.主权 3.公共组织 4.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评析两党制的特点。 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 3.简要回答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简要回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政治民主化的动力。 2.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五种角色。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双村管理体制的变迁 双村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人民公社时期,大队党支部书记掌握着大队的实权,是大队的一把手,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政策,管党员。管政策就是负责落实和执行上级的指示;管党员就是管干部、管人。大队管理委员会作为党支部权力链条的行政延伸,由主任、会计、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治保主任等组成,加上党支部书已和团支部书记共5-7人,体现了大队在政治、经济、军事、妇女、青年等方面的主要权能。其中,书记、大队主任和会计是大队干部中的核心,后两人又是书记的左右手。其余的大队干部处在大队权力结构的第二层级,工分补贴也要低一些。其中,民兵连长(往往也兼任治保主任)的社会大背景有关。大集体时期,国家对村庄权力的支配,不仅立基于上述组织化机制,同时也是基于大队、生产队干部为核心的村庄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式忠诚。 20世纪80年代,双村所在大队所辖各生产队更名为村民小组。这一变更标志该乡的行政组织重新为村组体制所取代。双村也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历程,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确立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和产生方式。民选是村委会组织和产生的最基本规则,也是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是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引入,就双村而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达川市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中由政府引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三是村民自治制度文本的确立,这是由政府引入的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其宏观的法律基础是宪法和《村组法》中的相关规定。 村民自治活动在双村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正在开始改变村庄治理精英的产生途径,但是,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却决不仅仅体现在变化中的村庄精英与普通村民的联结方式上,它也同时体现在改变中的村治精英与乡镇权力的连接方式上。当依据行政和科层化规则运作的乡镇在遭遇到依据村民自治原则所运行的村政,而村政的运作从根本上又受制于行政国家和个

2017最新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题答案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4、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理论与策略、组织。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 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2、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1、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2、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3、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4、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5、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1、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3、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4、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5、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四、政治学及其意义

第4讲政治学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政治学 政治研究是对权力和拥有权力的人的研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这个定义中,权力概念是广义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我们讲的政治学,是狭义的,主要关注国家和政府权力形成及其分配。 二、研究的内容 政治理论关注的问题是:国家是什么?政治哲学把这个问题扩展为:国家应该是什么?而政治“科学”则问道:国家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第2页。 政治学主要关注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府和公众的政治活动、各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思想和理论。最核心的问题是:国家权力或者社会公共权力如何形成、如何分配、如何行使。 政治学分为两大研究领域: ●政治哲学:什么样的政治生活是理想的? ●政治科学:现实政治生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 政治学分为以下三个分支: ●比较政治学(comparative politics)。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体系和政治 行为; ●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思考价值问题,回答“什么样的政 治生活是理想的?”,“应该如何”和“不应该如何”,什么是好的政 体?什么是好的社会组织和安排?关注民主、平等、自由、正义。 ●国际关系学(IR)或者国际政治学。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 政治学的主要任务是探求:(1)历史和现实社会中,权力是如何分配的?政治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政治科学的任务是探求事实);(2)是否存在更好的权力分配原则和方式?是否存在更合理的政治制度?人类应该过上什么样的理想生活?(政治哲学的任务是探求价值) 作为政治学原理课,本门课程是一个大杂烩,包括了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知识。 三、政治研究的历史 (一)西方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将政治学区分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前者就价值问题进行思辨,后者致力于对经验事实的考察,试图发现最好的政体。他考察了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写出了《政治学》一书,开创了经验研究的先河,成为政治科学的奠基人。英文Politics来源于希腊文“城邦”。但是政治哲学是欧洲政治学的强

政治学原理整理分析

政治学原理整理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为人类认识政治现象作出革命性贡献。 2,如何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政治系统论(Systems Approach)的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在.“什么是政治”部分,我们已涉及过系统理论。任何系统都有一些要素,政治系统的要素是输入、输出及反馈,这些也是政治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从输入――输出来分析政治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政治思维方法。系统论主要关心的是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结构一功能分析所关心的问题。 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实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

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它首先把政治看成是一个既有层次分工而又有完整系统地有机整体,即政治系统,政治现象是这个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政治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以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由此,政治系统论把政治的互动行为当作政治分析的基本要素,主张以政治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为目标,着重分析系统的平衡和自我维持。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 3,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政治哲学: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和逻辑,其方法主要是思辨式。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

2008年厦门大学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制度主义;2.政治改革;3.组织;4.政府绩效: 二、简答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 1.简述权力的基本属性。 2.简述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作用。 3.简要回答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简要回答“统治”与“治理”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当代西方的几种主要的国家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及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Ⅰ.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总面积920.2平方公里,人口111万,是个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为全国“百强县(市),”和“明星县(市)”。 1999年6月25日,温岭市松门镇党委、政府召开了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会议。和往常不一样,这次会议没有镇领导铿锵有力的宏篇大论,200多名自发赶来的群众与镇领导进行了平等的对话。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到村镇建设规划,小到邻里纠纷,镇领导耐心听讲、周详地解释与答复。这就是最早的一次民主恳谈会。5年过去了,这被人称为“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并没有消亡,它不断演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有学者认为,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寻找了新的生长空间。 村一级的民主恳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一期一个主题,恳谈会的内容主要是当地的重点工作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凡本村村民均可参加。方式与镇民主恳谈会类似,但村级民主恳谈会的开展并不顺利。最初,有些村民的发言无序、非理性和情绪化比较突出,有“火药味”。过激的言辞批评使村干部颇为尴尬,部分村干部则反映自己有被“批斗”的感觉。有些村干部开了一次恳谈会后就不敢再开第二次了。 随着村民在恳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村民们对干部的态度也渐渐地改变,由猜疑转向信任,由抬杠转向合作,由矛盾转向和谐。 几年下来,村民和村干部逐渐接受了民主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渐渐成为村民的生活方式为此,有媒体赞誉说这是“泥土里诞生的村议会”。 体制外的生长: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 民主恳谈作为群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一种新的方式和机制,它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创新载体。然而,从更深层次考察它的特性,民主恳谈已经超出了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本来意义,“恳谈”一词已经涵盖不了其内在的全部价值,这是民主恳谈的创始者始料未及的。 2000年12月25-26曰,温岭市委与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社联合召开了“用民主方法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在观摩了松门镇的民主恳谈会之后,他们对民主恳谈的关注和兴奋点不约而同地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转向了基层民主。2002年8月ll日,温峤镇政府召开“江厦学区校网调整民主恳谈会”。镇政府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建议将青屿中学撤并到江厦中学。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好事”竟遭到青屿片群众的强烈反对。 群众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学校撤并带来的食宿、交通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学生上学早出晚归途中也不安全。

最新政治学原理(第三版)——王浦劬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 1.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①道德政治观: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②权力政治观:韩非、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 ③管理政治观:孙中山、庞顿、吉尔、让布隆代尔 ④决策政治观:戴维伊斯顿、哈罗德拉斯韦尔 ⑤神权政治观:董仲舒、阿奎那、黑格尔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二、政治学 1.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 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①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②功能来划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③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宏观政治学(政治现象) 微观政治学(政治人) ④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静态研究(政治组织、政治制度) 动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过程) ⑤研究方法来划分:规范的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我国政治学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 3. 政治学原理的特性: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 4.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主要特点:⑴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⑵注重定量研究。 ⑶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 ⑷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得到公正的结论。 ⑸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⑹分析任务应该在于政治的“实然”。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