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管理哲学启示

论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管理哲学启示

论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管理哲学启示
论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管理哲学启示

论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管理哲学启示

——以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为例

邹增文

摘要: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无为”即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人们行事不顺应自然而是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干扰、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道家的思想博大精深,几千年来,道家思想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对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点探究,结合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实际,对道家管理哲学的特点、原则、策略、领导方式作了阐析。

本文的写作指导思想:以道家思想阐述道家精华。

关键词:道家无为而治管理哲学

管理学发展至今,西方传统的管理学多在描述一种功利主义,教人怎样去运用智慧和手段去成功掠夺,如: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管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了人类动机管理理论。他们的观点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管理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处事原则。管理人生的问题也是管理企业的问题,对生命的思考也正是管理学的核心内容,现代管理学往往找不到出路。随着当代西方管理理念演化的日新月异,在不断交融并包中遇到了困难,而在恰好可以在中国自然经济中的传统文化和道家思想中找到答案。中国古代的管理模式,可以简要地用“刚柔相济”来概括.刚性管理是以法家为代表,将“法、术、势”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而柔性管理则是以道家为代表。道家的柔性管理是以“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为基本特征,道家思想经历了历代学者的完善与发展, 已经形成了内蕴深刻的哲学体系。这其中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对于我们建构现代管理思想体系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道家“无为”思想

(一)‘道”在我看来,“无为”是对道认识论的方法论,“道”,本义是道路、坦途之意,这里道家的“道”则是万物的根本、本原。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里道作为先天地存在,只是一种纯粹的存在。“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种先天地的道,是有无的统一。说他“有”是指他是一种存在,而不是虚无的本原的存在。说他是“无”,是说道是存在的担不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看得见的存在。他是万物的本根,是不变的本源,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老子说“道隐无名”,“大道泛泛,其可左右。”道生万物,但“道”不会因生万物而成为具体的事物。(二)“无为而治”。道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言的,是万物的本体,道谛造万物,然而,“道”不是有意作为的,而是完全的无意作为。老子说“道法自然”。这里,“自然”不是存在的自然实体,而是对道的状态的形容。所以道生成万物绝非什么目的,而完全是自然而然,完全是自然无为的。所以老子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老子》三十四章)。道的本性即是自然无为。无为即自然,自然即“无为”。“无为” , 并非毫无作为, 而是“为无为,则无不治”,“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朴”。其实质就是以“无为”来达到“无不为”。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是“为不为“的结果。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要好大喜功,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地干涉老百姓。他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老子看来,万物是天道的自我生成,而不是刻意生产的,而是“无为”生成的,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人道源于天道,道的本性是自然,自然即“无为”,所以人道也是“无为”的。“无为”不是不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本性自然而然的“为”,是根据世界万物的所具有的客观的规律无为。不刻意的去强求。

所以老子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意思。让人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那么,人民就能够安平富足,社会就能够和谐安定。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读哲学专业几年看了不少关于道家的书籍,发现很多的人特别是不了解道家的人们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这实在是歪曲了道家的本意。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道家认为,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有为即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以“无为”的态度去“为”。所以,老子并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老人家并不反对人的努力。老子说:“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同时,他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违背规律。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为”思想教人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因为它蕴藏着浩然正气、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不带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

一、道家思想对管理哲学的启示—以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为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为”思想教人顺应规律和利用规律。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它蕴藏着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是不带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是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治国兴邦的一个重要原则。更是当前作为现代我们运用西方管理学确找不到出发点的时候,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至创立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以来,我一直致力于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的组织与管理工作,2007--2009年中,我结合多年管理工作经验和哲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带领一批队伍对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改革。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组织和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案。通过实施,卓有成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我们的志愿者活动影响力以及成绩稳居全省高校之首。开创性的在全省高

校中创建了各种志愿者服务队,并组织和带领省内各界、高校的志愿者成立了贵州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贵州省红十字会青年同伴教育志愿者服务队等。08-09年中,我们获得了中国红十字总会荣誉表彰4人次,中国红十字总会造血干细胞中心公益广告征集一等奖1人次;省级团体及个人荣誉表彰3次;校级团体及个人表彰2次的好成绩。为我省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这里我们以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为例,来阐释道家思想的运用体现。

(一)对管理者,做高素质管理者。

1、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即是说,“圣人”最重要的是“治身”提高自身的素质, 然后才可以治国治理“天下”。由于管理者手握大权, 率领职工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有效的生产活动, 责任重大, 因此, 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便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兴衰。所以,组织中的领导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 担负起企业管理的重任。贵州大学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的用人标准首先就是“德”,然后才是勤、再然后才是“技”。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团队,尤其是一个植根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志愿者团队,无论其管理者还是志愿者,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有“善”之心。必须有能够体现国际红十字“博爱人道奉献”精神的爱人之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团队才是一只具有高素质的纯洁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脱离了这个标准,就脱离了我们团队的本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用“无为”思想指导人生。老子的“无为”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做到了“无为”,也就达到了“道”的崇高境界。道家认为最根本的是无私心,无贪欲,无烦恼。做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够使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进而完善自我,使人能够按照自己的信仰和主义行事。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有伟大成就的人,向来善于自我管理。然而,这些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周恩来、松下幸之助、比尔盖茨恰都是自我管理成功的典范。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惟有一点与普通人不同,那就是他们自我管理得好。现代企业中不但要求管理者要学会自我管理,更要求他们使企业的员工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认知、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等等,使个体通过科学的有目的,逐步

走向自我完善和完美,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贵州大学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管理者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所以我们能够有强硬的专业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文化。

(二)组织管理

1、“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的基本原则。道家主张管理者该顺应管理活动的规律,不要作非为。这种“无为”,能够保证管理活动的正进行,达到“无所不为”。这一原则表现在管理活动中,便是管理者在具体事务上无所作为而放手让被管理者积极有为,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标。老子说:“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管理者无为,人民自然就自我化育;管理者好静,人民自然就行为端正,理者不无端生事,人民自然就富足安康;管理者没有私心人民就自然纯洁朴实。

在道家看来,管理者一定要会坚守“无为”的原则,只有无为,鼓励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治理天下才不会遭受失败;只有不固执己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治理天下才不会蒙受损失。当然,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无为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刻意的要求。

2、“无为”的管理过程道家说无为,又说无不为。在这里,“无为”是因,“无不为”是果。所谓的“无为”,指的是不要将自己的私欲、私念强加给外部事物,不要人为地、故意地造作。“无为”,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不做,而是依循事物的内在规律去做,有所为有所不为。贝尔实验室是一家伟大的研究机构。要问该实验室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实验室负责人美籍华人陈煜耀博士指着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张条幅说:“凭这个”。这条幅上面写着四个字:“无为而治”。在这四个字下面还附有陈博士写的英文注释说:“最好的领导者是能帮助人,让人感到不需要他。”又说:“领导人的责任要做到你在领导,又要做到别人并没有意识到你在领导”。过于抓住下属不放,是为不明之举。

3、无为而有为的管理模式--上无为,下有为的体系。为了保证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道家还设计了“上无为而下有为”的模式。这里所谓上指的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所谓下,则指除了最高领导者之外的所有的组织成员。“上无为而

下有为”的模式体现了组织分工的重要原则。不管一个组织是大还是小,都必须有十分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道家是十分反对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干预下属的工作的,就像一个外行的领导者,却要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脚的,就像一个无知的管理者,放着该做的事情不做便便去搞具体的生产加工。在道家看来这样的领导是很不合格的。一个组织必须分工明确,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必须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组织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红会创立初期,开始从事红会的管理时,我也曾经常性的出这样的错误,自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搞好团队团结,做好细节,但这样的结果就是我搞好了局部忽略了整体,深爱管理哲学的我那个时候忘记了管理的要务。经过几年的红十字会管理心得,我认为,在和谐的组织文化上做好责任分工,作为一个管理者,我认为把工作职能分配好之后就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能力的认可。这是很重要的,有利于组织提高广大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积极性,从而提高志愿者的工作效率,也利于团队文化的建设和巩固。

4、“辩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做到大事为,小事不为。道家认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要求在组织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任何一个管理者,在现代组织中随时都会碰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组织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另一类是不关心组织生死存亡的小事。组织的不断扩大和部门层次的逐渐增多,即使是精明能干、智慧超群的领导者,也无法事事躬亲、样样“有为”。所以,一个高层次的领导者不能过分拘泥于小事,应做到在小事上“无为”,而在大事上“有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在管理贵州大学红十字会之初,因担心组织中的志愿者们没有志愿服务工作管理经验,所以什么事情都和他们一起做,甚至包办他们应该得到服务的工作,结果导致组织中的管理者很累,但是没有什么很大的成绩,反而打击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很可悲的,要知道一个大的志愿服务组织是需要很多人来承担责任,有很多的有益于社会的公益事业等着大家去做。所以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我们总结经验,集思广义,我发现有的事情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为”但是有的事情一定不能“为”,因为管理者能力再强也是不够用的。“为”的是关系

到组织存亡的事,“为”是如何带领大家做更多的有益于社会的有意义的公益性的发展思路,“不为”的是已经可以放手让大家去做的,具体的事件。这样既省了时间,还锻炼了每个志愿者,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为社会做了更多的贡献。

5、“顺其自然”有所为—-做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事情。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提倡“顺其自然”之为,反对采取反自然的行为,而这并非禁绝人们的一切行动,这里所谓“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之外的自然界,而是指“道”和由它而派生的宇宙万物的“本性如此”、“本然如此”的自然状况和天赋的存在形式与运作方式。“自然”是“道”之本体,也是“道”的本性,故由“道”派生出来的天地万物也是“自然而然”的,而非人为如此。宇宙万物都是以“自然”为其本性的。把这种“道法自然”思想运用于治理国家和企业管理,要求管理者“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既不随心所欲地去做,也不脱离客观实际勉强地去做,要“因自然以理事”,因势利导,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老子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管理原则,我认识到,一个志愿服务组织,那么我们的组织定位就一定是发扬国际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人民服务,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服务。这个性质和宗旨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社会所大力提倡的公益事业,这样的事业需要我们这样的一批队伍无做,这是一个社会规律,“顺其而为之”,我们的原则也是我们的目的。

(二)文化建设—具有志愿服务特色的全会一家亲文化氛围

我一直都认为再好的制度与激励机制也无法实现全员的自我管理,只有把“无为而治”溶入到组织的文化中,员工才能实现自我管理,最终实组织管理的飞跃。其实道家“无为而治”而“天人和一”的哲学理念就是现代管理学苦苦寻找的“天道”。作为个人来说要去爱人生,爱他人,作为管理者要去爱员工,爱顾客,作为员工要爱工作、爱组织、爱团队。如果不懂得爱,管理就会异化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之争。如人所说人生的出路即是管理学的出路,道法天地,顺应自然,管理学中的“道”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顿悟与实践。这一点在多年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建立了一个具有志愿者服务特色的“会长服务管理者管理者服务志愿者志愿者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全会一家亲”的文化理念。组织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活动,增进了志愿者之间的友谊,强化了志愿

者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感,开创了志愿服务队伍“全会一家亲”的“具有志愿服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谐的文化气氛。特殊文化的确立,酿造了良好的团队凝聚力,为扩大和丰富我省志愿服务的队伍,为更好的开展我会日常志愿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契机。

最新管理学案例分析汇总资料

25、文化到位找到新感觉 四川华诚银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华公司)坚持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二者互为促进,企业保持连续八年盈利,去年又创利润1680万元,居省纺织行业第二位,保持了省优秀企业、省文明单位称号的本色。…… 25、文化到位找到新感觉 问题: (1)银华公司是怎样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的?(6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银华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困难。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即企业文化。 (2)银华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6分) ①从机制方面,银华公司建立和完善了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分配机制、人才选拔机制等。②从教育方面,银华公司注重引导和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等等。③加强投入,包括人财物的投入。 (3)怎样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作用?(8分)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三个部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外可以促进形成独特的企业形象定位,产生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内则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学习、维系和激励的功能,引导、协调并约束员工行为,在较高程度上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25、飞跃自行车厂的困境 飞跃自行车厂是一家以生产燃油助动车为主的国营老厂。该厂现有职工850人,其中500人左右的年龄处在40—50岁之间…… 25、飞跃自行车厂的困境 (1)减产和转产以及兼并方案对于飞跃厂来说,面临的制约因素分别是哪些?(6分) 减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员工失业等;转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和人才等;兼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迁址和员工失业等。 (2)对于张厂长来说,当他做决策时,要特别考虑那些环境因素?(6分) 外部:政策等。内部:人才、技术、资金等。 (3)如果你是张厂长,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8分) 不管是减产、转产、兼并,张厂长可以做出任意选择。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圆其说即可。 41、案例1 成荣的授权计划 问题: (1)你认为成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5分) 个人的精力有限;以往的经验不能适应变化的形式;武断的管理作风等。 (2)你对成荣的授权计划有什么好的建议?(15分) 加强公司的管理制度建设,真正授权给下属,实行适当的分权管理。 42、案例2 厨房失火 问题: (1)此案例中主要蕴含了哪项管理职能?(10分) 控制职能

道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同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及国民性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家文化了解有限,误解较多。譬如历史上便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道家重天道、轻人道,重自然、轻人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实际上,道家既重天道,也重人道,既重自然,也重人事;只是他们没有像儒家那样就人道论人道、就人事论人事,而是将人道、人事问题的研究引向了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将大自然作为参照系,从自然与人事、天道与人道的相互观照中去探讨社会人事和人生之道,提出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治国方略、管理理念、人生智慧和修养方法,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 一、道家的管理之道 (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 提倡“无为”是道家思想的一大特色,不少人将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不为”,这是一大误解。道家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的勉强作为,强调要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 事实上,道家的“无为”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它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存在着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者的工作是宏观的、全局性的,主要是制定大政方针、谋划发展战略、把握发展方向,而非什么事都管。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领导者应具的领导艺术。 只有善于在小事上“无为”,才能在大事上更好地“有为”。抓好大事则会事半功倍,专管小事则可能事倍功半。这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给我们提供的“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 其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 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管理者、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在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的今天,尊重人性更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而在这一方面,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对我们是有启发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管理工作不可违背人的自然本性,不能无限制地榨取民力。这一理念要求管理者在把握宏观原则的前提下,放权给部下,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自然化的管理之道。

领导干部要注重道德修养

领导干部要注重官德修养 党员领导干部为官要先为人,要注重个人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现出超常地人格魅力,以赢得广泛地尊重,党员领导干部讲官德,最根本的就要讲对党忠诚。率先治己强素质。率先治己是做好官的基本前提。领导干部要有一流的个人素养。政声人去后,“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领导干部赢得尊重要靠基于个人素养的人格魅力。要做到信仰坚定。“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一切,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领导干部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朝着既定目标,矢志不移,奋斗到底。二要做到淡泊名利。要立志做大事,讲做人,讲党性,不为名利而争。三要做到锐意创新。马克思曾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陈云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能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既关系着事业的成败,也影响个人的成长。

党员领导干部要真诚地做人民的公仆,这是官德修养的核心问题。一要强化群众观。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爱民要有真感情,为民要有真举措,利民要有真效果,人民才会拥护党、跟党走。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共产党人,吃的是百姓之饭,穿的是百姓之衣,道德境界应该比封建士大夫要高得多。对群众的感情要深之又深,与群众的联系要紧之又紧。二要树好政绩观。有些人看进步,主要看职务;而群众看干部,主要看业绩。德兴业兴,德败业败。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的人能有高尚的人生追求,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德。要砥砺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注意力和心思用到抓经济、求发展上来,用到求真务实、干事创业上来,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项工作。三要端正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为政之德的根本体现。邓小平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权力是柄“双刃剑”,在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权力可以催人奋进,帮助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对党、对

老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老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至今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老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此话的大意是:最好的领导者,部属与他无私交,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部属亲近他,而且赞美他;再次一等的,则是让部属畏惧害怕;而最差劲的领导者,则是处处被部属看不起,遭人蔑视。而且,领导者最重诚信,没有诚信则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与效忠。最好的领导者的态度是悠闲自然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对部属多鼓励、少责难,如此而为,则事事顺遂、功成业就,大家就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老子还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段话实际上说的就是什么是“道”;这里的“法”是取

法、遵循的意思,不仅道要以自然为法则,天、地、人都要取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自然”,并非客观世界的大自然,也非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引申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就是其本来的样子,“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其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自然”就是道,就是规律,就是法则。老子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其学说的精髓和本质,简而言之,就是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事实上,如果从管理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思想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功成事遂”,就必须追求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唯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才是真正称职和优秀的领导者。 为何要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由单极转向多极,从区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塑造班魂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只是为了把学生管住,让学生遵守纪律,不为班上扣分就万事大吉。近五年来,工作任务加重,要教两个班的语文,还有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按照原来那种靠“蹲教室、盯学生”的老办法来管理班级,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精力也明显不济。紧张的形势逼迫我研究班级管理,研究的范围也从研究管理方法向研究管理思想提升。我本不是一个“太爱做事的懒人”,也不是一个“工作仔细的精细人”,于是我老想着用“不管”来代替“勤管”。一个偶尔的机会,我读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于是,天真的我就想把这种思想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 第一、“无为而治”班级管理理念的提出。 为了给孩子们进行关于老子的讲座,我学习了一些老子的言论及其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更深入地学习老子的“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本质的探究。 其实,无为而治就是一种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后来的实践者对无为思想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要做到无为而治一是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条规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二是“无不为”,即在尊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 在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教育”基本理念是:放手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对学生的要求和指导越少,他们的想象力就越丰富、创造力也就越高。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当然是这种思想走上极端之后的必然结果。在传统教育依然盛行的中国,孩子的思维和发展受到了多种制约与限制,想像力与创造力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理所当然应该向“自由主义教育”倾斜了。 于是,我把两种思想结合起来,想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不就是彻底解放孩子的人性吗?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是遵循自然规律,尽量减少对管理对象的直接干预,让社会自由发展进步。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班主任的管理思想直接决定着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我是一个长期代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孩子们通过三到四年的学习与训练,学习和行为习惯基本养成,让班主任“松手”成为可能。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管是为了不管”。 2、“无为而治”运用于班级管理可行性。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班主任就是这个社会的最高管理者。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也可以有这种思想:我可以不干任何事,那是因为孩子们把任何事都做得很好;我静下心来,做一个研究学问的人,孩子们自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不去做管理班上的一些琐碎的事,孩子们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是一个胸怀宽阔的人,孩子们也能在我的影响下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到这些,班主任工作就会达到一个境界。 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告诉我,要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许多的困难要克服,有许多从未遇到的问题要研究解决。当我阅读了一些书籍之后,觉得要把这条路走通、走好,首先应该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定位问题。原来的管理方法就是依靠制度进行严管,违犯了制度理应受到惩罚。在“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中,法律制度应该尽量被淡化。在后来的班级管理中,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管理制度其实就是人为的给孩子们限定的一个活动准则,管理者制订制度的指导思想不再是给孩子们划定活动范围,而是尽可能的给孩子们拓展活动范围。这种范围的最高界限就是“人性的真善美”。

1概论(案例分析题)

第一编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概述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1-1:节约后的致歉 如果有人能给公司带来1000万美元的节约,大多数的管理人员会对此给予赞赏的,除非这意味着要砍掉一个他们所喜爱的项目。但是,一位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却从此举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从表面上看,情况似乎一清二楚。这家拥有700个床位的美国中西部医院门前有一个停车场,在高峰期间常常拥挤不堪,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即使医院管理人员并没有那么强的道德感,只从财务方面考虑,鉴于最近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另寻他处就医,从而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一点也迫使医院的院长助理查尔斯想办法解决问题。 查尔斯吩咐刚从大学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莫里对这种情况作一调查,并提出改进意见。他解释说,要是问题尚不严重,医院可能会设法将楼前的一块地方腾做停车场用。要是问题非常严重,就要考虑建一个新的多层停车场,为此得投资1000万美元。查尔斯在对莫里作了交代以后,便到外地休假三个星期。 希望自己能一显身手的这位年轻人,在接受任务后进行了两周的调查,分析了停车场发出的印有停车时间标记的票据,最后发现一个不曾预料到的事实:停车场所以拥挤,完全是因为医院的职工不顾院规将车停放在这里,而不是停在靠近高速公路的一个较不方便的宽敞的停车场。医院并不需要作1000万美元的投资,它需要的只是强化已颁布的职工停车条例。 因为院长助理仍在休假中,这位年轻人便把他的发现直接在一次大型的会议上报告给了院高层管理人员。听到这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后,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对莫里说了一番鼓励和感谢的话,然后要求他的部门做进一步的研究。 在院长助理返回前,一切都进展顺利。可是,这天查尔斯回来了,听说他提议的10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被取消了——这使他看起来像个低能者。而且更令他难受的是,在院白领职工中很少得到遵守的停车条例,现在得到了三令五申。不幸的莫里,在他的上司责备下,不得不向院长助理道歉,并且又承担了寻找落实院停车条例最有效方式的任务!

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学思想

“无为而治”的管理学思想 题目 在道家思想中,最为精炼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无为”。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答:我认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无为”本是道家核心思想,但同样也是佛家与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中,就“无为”而言,我认为分三个阶段,企业管理者只有深入地去感悟这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领略“无为”的思想魅力。 第一个阶段:有为而妄为阶段 在竞争无处不在的今天,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努力奋斗。很多企业在资本积累的同时,狂妄和浮躁也在急剧增加,日本的战略学家大前研一曾批判说:“我认为中国人有点急躁。”这话虽然我们不爱听,但也的确有道理。中国企业后起而勃发,希望能够尽量走捷径,但往往脱离不了“妄为”,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的贫富差距虽然很大,但是中国的慈善事业很落后,“大款”们花天酒地,却不知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与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世界巨富和世界最大的慈善家比起来,真是让人汗颜。我比较欣赏国美总裁黄光裕说的话,为什么要把国美继续做大做强,因为是一种责任,是国美几万名员工的生存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第二个阶段: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比较容易,可要“有所不为”,就需要胆量和智慧了。从“有所为”过渡到“有所不为”,这一种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具备深刻的管理功底和领导魅力,它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基础,领导者必须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否则很难成功。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 如果企业是一个被各种规则管理起来的一个系统。当你去到一个没有任何规则的地方的时候,你会意识到有规则的好处。 其次,要注意授权的节奏 授权这就如同我们放风筝一样,风筝就如同我们的下属,风是外界的环境,线就是权力。不敢放线,风筝永远飞不高;风小了,就要把线紧一紧;风大了,就松一松。要根据风的大小、方向,去逐步地授权给自己的下属。

浅析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浅析领导干部必须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 理论素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论文摘要:领导干部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善于从战略上把握大势,不断增强总揽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时代要求。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大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大力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归根到底是必须大力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一、提高理论紊养必须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首先,必须科学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说:“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

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三个代表”回应了“三个重大变化”的严峻挑战。在当代中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党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 其次,必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党和人民的新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既给予科学性和创造性的理论阐释,又给予规律性和方向性的指导,使人们从理性上提升对重大实际问题的认识水平,得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纲领,并且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再次,必须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群众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楚地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在尊重群众创造性的基础上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思想 前言: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终于看完了《老子》以及《老子注释及评价〉这2本书。我觉得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我觉得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而我想谈谈的就是对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的一些认识吧! 关键词: 无为无为而治道家历史背景自身管理 (1)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历史背景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非常严重了,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 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骂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 (2)对“无为而治“的理解 无为而治作为一个老子的思想体系,千百年被许多人进行理解和一个杰说,可以说千百人读就有千百人的不同想法,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而我读了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一种观点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作业(48122第8组)

《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作业(48122第8组)

《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作业一 选课班级以及小组序号:48122第8组 小组成员(名字-学号):彭洋生-09142029,刘斌-09141056,郑歆也-2010031105,梁宗枢-2011301066 企业名称(全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次作业分工情况:郑歆也(调研公司的背景信息),彭洋生,梁宗枢(查阅公司的高管团队名单及其简历内容),彭洋生,刘斌(考察公司的文化特征)题目: (1)调研公司的背景信息资料,如公司成立的时间、所有权(国有、民营还是合资)特征、最新的股权结构以及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主营业务与市场状况)。 (2)公司的高管团队名单及其简历内容。 (3)公司的文化特征,找出相关的描述语句并根据教材中的概念与衡量维度进行简要分析。 Tips:从公司的主页和IPO公告以及年报中获取主要信息,结合财经媒体的报道。 答案: (1)基本信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1987年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华为的最新股权结构:华为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控)控股,占有华为技术99.99%股权。华控股权构成上,任正非占0.97%,华控工会委员会占99.03%。 公司的主营业务: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公司的经营状况:1.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1万元。 2.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 3.2008年合同销售额233亿美元,也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 4.2009年,合同销售额300亿美元,国内首次突破100亿美元,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人民币(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 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

一、管理与管理者 案例1 甜美的音乐 马丁吉他公司成立于1833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拿撒勒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就像Steinway的大钢琴、Rolls Royce的轿车,或者Buffet的单簧管一样,马丁吉他每把价格超过10 000美元,却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之一。这家家族式的企业历经艰难岁月,已经延续了六代。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琴·弗雷德里克·马丁四世,他秉承了吉他的制作手艺。他甚至遍访公司在全世界的经销商,为它们举办培训讲座。很少有哪家公司像马丁吉他一样有这么持久的声誉,那么,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技能,它使组织成员始终关注像质量这样的重要问题。 马丁吉他公司自创办起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视质量。即使近年来在产品设计、分销系统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公司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承诺。公司在坚守优质音乐标准和满足特定顾客需求方面的坚定性渗透到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如此,公司在质量管理中长期坚持生态保护政策。因为制作吉他需要用到天然木材,公司非常审慎和负责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天然材料,并鼓励引入可再生的替代木材品种。基于对顾客的研究,马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采用表面有缺陷的天然木材制作的高档吉他,然而,这在其他厂家看来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马丁公司使新老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设备和工具逐年更新,雇员始终坚守着高标准的优质音乐原则。所制作的吉他要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要求雇员极为专注和耐心。家庭成员弗兰克·亨利·马丁在1904年出版的公司产品目录的前言里向潜在的顾客解释道:“怎么制作具有如此绝妙声音的吉他并不是一个秘密。它需要细心和耐心。细心是指要仔细选择材料,巧妙安排各种部件。关注每一个使演奏者感到惬意的细节。所谓耐心是指做任何一件事不要怕花时间。优质的吉他是不能用劣质产品的价格造出来的。但是谁会因为买了一把价格不菲的优质吉他而后悔呢?”虽然100年过去了,但这些话仍然是公司理念的表述。虽然公司深深地植根于过去的优良传统,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却毫不迟疑地推动公司朝向新的方向。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开始在低端市场上销售每件价格低于800美元的吉他。低端市场在整个吉他产业的销售额中占65%。公司DXM型吉他是1998年引入市场的,虽然这款产品无论外观、品位和感觉都不及公司的高档产品,但顾客认为它比其他同类价格的绝大多数吉他产品的音色都要好。马丁为他的决策解释道:“如果马丁公司只是崇拜它的过去而不尝试任何新事物的话,那恐怕就不会有值得崇拜的马丁公司了。” 马丁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的管理表现出色,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在2000年接近6亿美元。位于拿撤勒市的制造设施得到扩展,新的吉他品种不断推出。雇员们描述他的管理风格是友好的、事必躬亲的,但又是严格的和直截了当的。虽然马丁吉他公司不断将其触角伸向新的方向,但却从未放松过对尽其所能制作顶尖产品的承诺。在马丁的管理下,这种承诺决不会动摇。 【教学功能】 本案例主要涉及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管理者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管理技能,又如何扮演好其管理角色?通过本案例,学生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管理者的管理风采及角色定位。 案例分析关键词:管理技能、管理者角色 【问题】 1. 根据卡特兹的三大技能理论,你认为哪种管理技能对马丁四世最重要?解释你的理由。 2. 根据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说明马丁在分别扮演什么管理角色?解释你的选择。

【最新】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就是依照道所体现的自然无为的原则和无为的行为方式 治国平天下。它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无为而治"主要包括清静之治、自然 之治、柔弱之治和爱民之治。它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要把握好政府行为的性质和 程度,尽量减损不必要、不适当的政府干预。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为民众自化 自成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条件。这种治国方略也 就是依道治国。 老子的无为而治或依道治国方略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道作为治国的理论依 据和指导思想:老子说,要"以道莅天下",要"执大象",要"执‘一’以为天下式";二是要以人为本:"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三是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对于社会上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老子的主张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要像"天之道"那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四是严格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是以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几个要点集中体现在老子的一句话上,这就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郭店简本《老子》)。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万物"主要是指万民,句中的"为"字有两个涵义:一是违逆广大民众的自然 本性和愿望要求而强行宰制,二是对万民不是引导和辅助,而是包办代替。 综合分析老子关于依道治国的思想,可知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 法家的以法治国具有显著的区别:一是层次不同。依道治国所涉及的是国家的 发展方向等全局性问题,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所涉及的则是国家治理的具体 问题,因而依道治国可以决定或影响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向和性质;二是 目标和目的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在国家基本制度的既定 框架内,使广大民众循规蹈矩,从而使政权巩固,社会安定,而老子的依道治 国则是要使广大民众摆脱被任意宰制的地位,实现个人的自由、自为和社会的 相对自治;三是由此体现出来的治国方法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 治国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有为性治理,而老子的依道治国则是强调 以民众为中心、政府只起辅助作用的无为性治理,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积极创造 条件让民众实现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虽然有着原则的不同,但 我们不能由此就认为老子反对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反,我们从其强调以道

《管理学概论》期末考试

网络学院《管理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是( B )。 A.目标原则B.可行原则C.最优原则D.满意原则 2.决策所解决的问题通常与( C )相关。 A.过去B.现在C.未来D.现在和未来 3.把计划分为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的分类标准是( C )。 A.职能空间B.综合性程度C.程序化程度D.时间长短 4.通常,企业的组织结构存在扁平式和锥型式两种结构,比较两种组织形式的特点,表述更为恰当的是(B )。 A.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集权,管理成本更高,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差 B.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集权,管理成本更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差 C.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分权,管理成本更高,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强 D.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分权,管理成本更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强 5.员工以业余时间为主,进行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培训方法是( D )。 A.新进员工培训B.“师带徒”培训 C.在职培训D.脱产培训 6.按照韦伯的观点,只有在( C )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才在绝对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其他任何组织都要优越。 A.传统权威B.神授权威C.合理合法权威D.个人权威 7.情景理论将下属的成熟程度作为选择正确领导方式的重要依据。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在何时何地做的领导方式被称为( A )。 A.指导型领导(高任务-低关系)B.推销行领导(高任务-高关系) C.参与型领导(低任务-高关系)D.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 8.对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解错误的是( B )。 A.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可以有多种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的需要 B.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以有多种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的需要 C.一个人的需要可以分为高低层次 D.一个人的需要层次是绝对从低到高排列的 9.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进行经营单位分析时,既具有高业务增长率又具有高竞争性的经营单位是( A ) A.明星单位B.幼童单位C.金牛单位D.瘦狗单位 10.下列( C )项不属于管理职能。

管理学十个经典案例分析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200人。本部员工中60%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刘总经理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8%左右,局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但是现在产品单一,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今后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单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有人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老庄。当我们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不断进取时,也不能忘却对自己内心平静的一种追求,毕竟我们去努力了,并不一定都是有结果的。 在政治上可能儒家法家更能一展所长,发展到今天,道家更倾向于内心的诉求,一种心理的平衡。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 为而治、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汉初的黄老之学,魏晋的玄学都是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

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传说中的老子具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有个传说讲的是孔子见老子。 孔子向老子问道。老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张开嘴向孔子伸了伸舌头。孔子十分不解,再次问道。老子长时间不发话,孔子继续洗耳恭听。老子拗不过孔子,最后又张开了嘴,让孔子看他已经脱落不在的牙齿。这个时候孔子顿悟。老子即闭目养神,孔子便悄悄离去。 圣人碰面,没有高谈,也无阔论,寥寥几句,来无影、去无终,可谓“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柔弱胜刚强,刚强的牙齿已经掉了,但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至于庄子更是逍遥。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阅读答案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阅读答案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就是依照道所体现的自然无为的原则和无为的行为方式治国平天下。它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无为而治”主要包括清静之治、自然之治、柔弱之治和爱民之治。它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要把握好政府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尽量减损不必要、不适当的政府干预。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为民众自化自成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条件。这种治国方略也就是依道治国。 老子的无为而治或依道治国方略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道作为治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老子说,要”以道莅天下”,要”执大象”,要”执‘一'以为天下式”;二是要以人为本:”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三是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对于社会上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老子的主张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要像”天之道”那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四是严格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是以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几个要点集中体现在老子的一句话上,这就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万物”主要是指万民,句中的”为”字有两个涵义:一是违逆广大民众的自然本性和愿望要求而强行宰制,二是对万民不是引导和辅助,而是包办代替。 综合分析老子关于依道治国的思想,可知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具有显著的区别:一是层次不同。依道治国所涉及的是国家的发展方向等全局性问题,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所涉及的则是国家治理的具体问题,因而依道治国可以决定或影响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向和性质;二是目标和目的不同。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在国家基本制度的既定框架内,使广大民众循规蹈矩,从而使政权巩固,社会安定,而老子的依道治国则是要使广大民众摆脱被任意宰制的地位,实现个人的自由、自为和社会的相对自治;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以统治三是由此体现出来的治国方法不同。. 者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有为性治理,而老子的依道治国则是强调以民众为中心、政府只起辅助作用的无为性治理,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民众实现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虽然有着原则的不同,但我们不能由此就认为老子反对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反,我们从其强调以道修身来看,他是赞同以德治国的;从其强调对那些”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来看,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思考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思考 老子以“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宇宙观看待社会政治,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说。从而为统治阶级提出了一套极为高明的统治之术,成为其政治学说的总原则。 一、“无为而治”的涵义 《道德经》中曾有这么一段话;“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无为”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当时正处于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之时,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对劳动人民专横暴虐和任意剥削,百姓不胜其苦。老子认为,当时统治者的恣意妄为、胡作非为,正是造成人间不平与残暴的根由。所以他极力呼吁为政要“无为”。老子认为,这是治国的根本,同时这也迎合了老百姓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环境的心理。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大智者不敢为也。”“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老子主张“以静治国”。“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把“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作为圣人之治的原则。可见老子的“无为”是以静制动的“为”,老子的“无为”是顺应自然的“为”,并且是“为无为,则无不治”,以无为为,天下大治。 二、“无为而治”思想的辩证思考 “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真挚深沉的“民本”情怀,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渊源,对后世的治国安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包含的主要思想观点有: (一)“无为而为”的思想 老子的“无为而治”不是“无治主义”。实质上,老子“无为”是“以无为为”,即“为无为”。“无事”不是“绝事”,即什么事也不干,而是“事无事”,不可执事以扰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也强调“为”,重视“治”。从根本意义上讲,老子的政治思想即关于如何“为治”的学说,《老子》五千言可以为证。老子的“无为而治”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即“正言若反”,这与常人的言行截然相反。老子同孔子一样都是入世的,区别在于入世的方式。既然是入世的,就不可能“不为”,因为“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老子》中“无为”是手段,“为”是目的,“无为而治”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老子表面看消沉的“无为”迸发的却是激情四溢的“为”,只不过这种“为”更为理性一点,沉稳一点,是用冷静处事的思维方式来化解各种矛盾。 (二)“循道以治”的思想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在此之中,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性而为”、“因性而治”、“循道而为”,这是万事万物所遵循的必然规律。因此,老子独特治世思想的鲜明特征是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来观照社会的发展规律,用自然之规律来统率社会发展之规律。在当时的中国,混乱、战争、疾病、饥饿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从而不能不迫使这位胸怀天下的哲学大师寻求另一种的救世之法。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头顶的天空,看到了自然的博大精深,也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于是在思想的这座茂密森林中绽开了他奇异的智慧之花,经久不息的散发着他清澈的芬芳。 (三)“民本自化”的思想 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即主与民之间,老子主张统治者应遵从自然无为之道,奉行清净无为之治,相信老百姓有“自治”的能力,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成。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其实是对人民个体人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人民自身智慧的高度赞扬。正如陈鼓应所说:“老子自然无为的观念,运用到政治上,是要人民有最大的自主性,允许特殊性、差异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允许个人人格和个人愿望的充分发展……”。人民能够“自治”,而不需要上者的“他治”;人民能够“自化”,也不需要外在力量的“他化”。人民的“自治”、“自化”也是循道而行,并非恣意妄为,犹如统治者循道而行“无为而治”一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