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问题情景导入]

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着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

福(1882—1945)。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

济大萧条。他的前任总统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你

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会谢了。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

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我们不必怯于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NewDeal)。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

二、[教材内容全解]

(一)“繁荣”及其崩溃

1、20年代的“繁荣”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

发展,特别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

荣”。这一时期,日本、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

是前所未有。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

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⑴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⑵特点:(见下表)

⑶现象:一方面,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到处是失业的人群,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流离失所,很多人只有靠救济过日子。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商品的价格,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把小麦、玉米、牛奶等焚毁或倾入河流、大海。

⑷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易忽略点提示]对于经济危机的现象,教材有详细的介绍,但是,要对现象加以整理,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例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商品严重不足

C生产绝对过剩 D商品十分丰富

[解析]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实质(教材中没有作出分析说明),还得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入手。经济危机的现象是一方面劳动人民十分贫困,另一方面资本家在销毁商品。这说明社会上的商品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卖出去。不是严重不足;那是不是十分丰富呢?也不是,因为劳动人民的十分需要商品,但无力购买。因此,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答案]A

[易错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甚了解的同学以为是商品十分缺乏,或者又以为是商品严重过剩,这些都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品积压过多,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下降,社会出现生产和消费严重的失衡。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总统

罗斯福(1882—1945),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从军、从政。先后担任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议员和州长。3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1932年,罗斯福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与在任总统胡佛展开竞选。罗斯福以他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

和办法,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1929年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的政治危机,社会各种矛盾开始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立即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见下表)

④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⑤结果:新政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美国经济慢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联邦政府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⑥意义: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易混淆点提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与特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新政的目的在于消除经济危机,把美国的经济重新振兴起来。当然,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则是另一回事。新政中一系列措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这与目的是两回事。它的特点是政府采用加强干预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实现上述目的。

[例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国家对金融业的调整 D国家在社会救助上采取的措施

[解析]在罗斯福新政的诸措施中,哪一项是中心措施呢?这要看当时政府是怎么做的。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早在工业革命的年代(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是了。那么,经济危机对其工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要重振美国的经济,当然要从振兴工业入手。毫无疑问,罗斯福政府会把新政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不恢复工业,就不可能恢复整个经济。

[答案]B

[易错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从调整金融开始的,因此,不能把这一点与调整工业搞混淆了,它是新政的首要措施,而不是中心措施。

三、[综合延伸探究]

[综合方法]

1.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等方面的特点。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2.本课涉及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名词,在学习中要加以理解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股份公司需要额外资本时,会发行股票。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

股票交易所: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市场。业务分两类,或现款买卖,或只买卖证券所有权,待一定时期结算时,支付行市涨落的差额。投机者往往利用行市涨落的差额牟取暴利,若预测失误,会造成损失。

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而积压,形成生产过剩。

“新政”: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取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它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

[探究学习]

1. 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⑴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作好记录。

⑵每个小组推举代表一名,在班集体上进行“观点阐述”,(开交

流会)并请同学对各组的观点作记录。

⑶对全班同学的观点或想法进行简单的评论,把好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供同学们参考,也可以以墙报、专栏等形式展示出来。

2.在20世纪30年代初,失业求职的方式如左,当然,还可以到失业介绍所里去登记求职,今天,我们求职有那些方式?你能说出一些来吗?

[他山之石]]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

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国家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建设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金融监管不够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地区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城乡都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看请这些困难,借鉴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益的。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做到: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2 、以工代赈 , 启动市场3 、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民营企业。4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5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四、[基础能力训练]

1.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繁荣”出现在

A1919—1922年 B1921—1924年

C1924—1929年 D1929—1933年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早爆发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不包括

A涉及的范围特别广 B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商品十分缺乏

4.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深受其害的是

A劳动人民 B中产阶级

C垄断资本家 D餐饮业和服务行业

5.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

A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兴建公共工程

C整顿金融 D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6.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实行国有化 B加强政府的干预和指导

C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 D防止盲目竞争

7.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的公共工程,其目的是

①调整资本主义制度②减少失业队伍③刺激生产和消费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③8. 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A缩减农业生产 B恢复银行信用

C实施工业复兴法 D兴建公共工程

9.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除了经济危机 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恢复了美国的经济 D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五)[思维拓展训练]

10.史料分析

20年代的美国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繁荣时期,这时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29年),史称"柯立芝繁荣"。国民生产总值年年有新高,平均增长4%。建筑工业、汽车工业(柯立芝繁荣的象征之一)、电力工业出现了高涨的局面。此外,无线电工业、航空工业和电影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收音机的销售额从1922年6000万美元增至1929年的亿美元,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和人造纤维开始进入美国人民大众的生活。

人潮涌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 20年代繁华的芝加哥

请回答:

⑴你能回答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一些原因吗?(可联系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

⑵你怎样理解“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

11.史料分析

材料一 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了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有1500—1700万工人失业。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为了找到职业,求职者排起了长龙,通宵达旦地等在职业介绍所门前。

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

材料二在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身受其害,穷人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男人的剃须刀磨了一用再用;烟民自己动手卷烟;为了御寒,有人把报纸塞在衬衣里。很多的家庭靠救济度日。人们付不起房租,不得不在街头工棚式小屋。

材料三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的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杀幼猪,把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当作燃料付之一炬,把整船的橘子和千万袋咖啡倾入大海。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⑵根据材料三,说说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穷人?这暴露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

⑶如果你是当时的资本家,你会怎么做?

12.史料分析

材料一 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促使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各项规定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悬挂在显眼处,容许开业。这些规定包括: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工人有权组织工会,选派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用童工;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等。(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0美分)

材料二新政近乎是全方位突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介入,震撼了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之基础。从1935年1月起,最高法院以授权不当等理由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政立法的裁决,宣布违宪或无效的新政立法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铁路职工退休法》、《手工业妇女最低工资法》等十几种。很多人反对新政,报纸上咒骂罗斯福是天天吃“烤百万富翁”,“向富人敲竹杠”。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请回答:

⑴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中“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和确定工人最低工资限额”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做?

⑵罗斯福新政的多项立法违宪,报纸上也不断地批评甚至咒骂新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他们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⑶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搞的是社会主义,你怎么看这一观点?

13.实践应用

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几个出来,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第4课

[基础能力训练]

1、C

2、A

3、D

4、A(点拨:劳动人民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

5、C(点拨:首要理解为首先)

6、B

7、B(点拨:新兴许多的公共工程的具体目的)

8、C(点拨:抓住“最主要”一词)

9、A(点拨:经济危机是客观经济规律,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

[思维拓展训练]

10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时期。广泛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⑵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由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

11⑴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大萧条的情况,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⑵为了保持高额垄断利润;反映了资本家惟利是图的反动本质。

⑶(略)

12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障工人的基本收入以提高社会的消费能力,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危机。

⑵说明新政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他们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⑶不是。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调整,借用了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如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不许过度的剥削工人等,但并不是搞社会主义。

13写综述要注意收集好资料。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综合测评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右图漫画将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以下各项,不属于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原因的是( ) 大危机笼罩下的世界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消费力不足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2.下列选项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有关的是( ) ①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②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经济得到了恢复,渡过了经济大危机③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经济大危机,着手建立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④意大利也在此期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称:“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新政”采取的最重要手段是( ) A.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B.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4.(2018·江苏苏州中考)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谈及的内容可能有( ) A.解读《全国工业复兴法》 B.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畅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5.(2018·北京中考)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工人的工作时数为每周35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0.4美元。与这一法规相关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马歇尔计划 D.杜鲁门主义 6.右图是一幅20世纪30年代美国宣传“新政”(New Deal)的海报。与这场“新政”无关 ..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业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整顿工业 D.加强公共工程建设 7.罗斯福曾经说道:“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 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验。”以下不属于 ...罗斯福“实验”的是( )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整顿农业,鼓励农民扩大农产品的生产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8.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资料

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一览 1637年郁金香狂热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还在地里生长时,价格就已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 1720年南海泡沫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使得私人资本集聚,社会储蓄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当时,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20年,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股票供不应求,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后来《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通过,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1929年股市大崩溃 1922年—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 1970滞涨 1973年,由石油危机造成的供给冲击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至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受其影响,不仅拉美股市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这使得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源起美国“零首付”的买房政策,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国次贷风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美国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至今仍是国际关注热点。 2012.05.24 发生来源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 2007年的事件 2007年8月9日-爆发流动性危机 2007年10月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历史新高14,164点 2008年的事件 2008年环球股灾 贝尔斯登被接管 美联储接管房利美和房贷美 2008年9月流动性危机 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困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备课资料 九江市一中周明学 2012、5、20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高度繁荣时期,尤以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极度繁荣,导致经济大危机。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定是在经济极度繁荣之后,经济危机是一 场“富贵病”。似车速过快,导致重大交通事故一般。 前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主要是生产严重不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表现为商品过剩,价格下跌,市场萧条;企业大量破产,工人大量失业。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是过剩了,不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真正超过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生产能力的大发展,所以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般认为,资本主义最早的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857年。 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通称“30年代大危机”,是目前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最为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所谓“空前”(前所未有)。 一、30年代大危机 1、表现: 开始标志:1929.10.24(“黑色星期四”)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华尔街:Wall Street。纽约市曼哈顿区一条大街道的名字。现在的纽约最初是荷兰殖民地,是荷兰裔移民的聚居地,当时叫做新阿姆斯特丹。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墙)Street(街)。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华尔街(Wall Street),前一词是音译,后一词是意译。 纽约是当时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华尔街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2.4 经济大危机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2.4 经济大危机学案 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学习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三、学习难点:罗斯福新政 四、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探究释疑 对罗斯福的评价 理解巩固 1.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发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 日本 D.美国 2.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生产的盲目扩大与购买力的矛盾) 爆发时间: 特点 ① ② ③ 法 西斯专政 (具体内容见第五课) 罗斯福新政 应对危机的措施

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 ..的是() A.经济危机 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美国通用破产 3.下列不属于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 A.持续时间长 B.信息化、全球化 C.涉及范围广 D. 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首先从()部门开始的 A.农业 B.商业 C.工业 D.金融业(银行业.股票市场) 5.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A.新经济政策 B.德国法西斯专政 C.罗斯福新政 D.匈牙利改革 6.罗斯福总统为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7.罗斯福新政“新”在() A.实行自由的经济政策 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让雷曼兄弟银行破产 互助提高 xx年的金融危机被称为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呢? 总结归纳:(记笔记)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特点:(1) 涉及范围特别广。(2) 持续时间特别长。(3) 破坏性特别大。影响:(1)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大批失业,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2) 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2、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如何正确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 作用:(1)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2)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3)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4)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1)肯定方面:“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2) 局限方面:但是“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

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借鉴作用:(1) 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3) 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 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日本为了转嫁经危机的严重后果,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军部法西斯势力上台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给中国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 、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④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

世界现代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版)

世界现代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 卷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大萧条不仅是无比强烈的,而且具有独持的世界性影响。下列属于其世界性影响的是() ①世界所有国家的工业生产指数下降②国际贸易出现严重萎缩 ③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④日本走上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解答】根据题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同时由于经济萧条引发了社会、政治危机,促使德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②③④正确。根据课本内容及观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并未波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①错误。故选B。 2.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A.中国是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B.中国的抗战对彻底摧毁法西斯势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C.美国对中国抗战抱有同情心 D.中国抗日战争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D 【考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答】根据题述内容可判断,这里罗斯福意在陈明中国战场之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地位。D项符合题意。AC项与题述无关。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 3.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是() A.通过暴力夺取政权 B.通过“二二六”政变夺取政权 C.通过军部施加压力,迫使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 D.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集权统治 【答案】C 【考点】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二二六”兵变失败后,军部法西斯势力控制了政府,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故选C。4.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材料所说的军事行动的意义是() 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C.使德国法西斯灭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D 【考点】诺曼底登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诺曼底登陆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1944年6月”“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可知是对诺曼底登陆的描述。1944年6月,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故选D。 5. 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纷争 B.美苏争霸 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D.地区冲突 【答案】C 【考点】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解答】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所以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法西斯势力的侵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教材分析 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繁荣”时期。 1929年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直延续到1933年。它具有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的特点,并引发了政治危机。美国通过实行罗斯福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得到恢复,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稳定。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情况及特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主要措施及效果。 2.思想教育:①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必然结果,它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②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思考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指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③通过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对克服经济危机的作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及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变化”,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及有关重要概念(股票交易、生产过剩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怎样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欧洲和亚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中出现了哪些重大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一战后,帝国主义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上暂时摆脱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状态,恢复发展了生产和贸易。政治上挨过了1918年~1923年的统治危机,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巩固,进入了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时期”。 一、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哪国经济最为“繁荣”?为什么?是什么原因促成的?②其它国家情况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1924年~1929年是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欧洲革命运动陷入低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以美国最为典型:它的汽车制

《第4课_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第4课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梁园区水池铺乡二中乔传辉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习本课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本校的校情和学情。 1、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联系史实论证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影响,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让学生学习他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2)、通过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协调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解决危机的措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互让互惠、实现双赢”的价值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1)、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 (2)、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1、插图、表格等教学资源的处理。 2、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教学课件,进行直观教学。 二、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师作为为组织者、指挥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采取多媒体教学。 2、问题式教学法 (二)学法: 识图法、探究式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一美国矿工家中小女孩和妈妈的对白。

高中历史知识点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测试题新人教版高一必修

第17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历史上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泛性,选B。 3.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 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 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 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关税壁垒严重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解析: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 D.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大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大危机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二、要使学生认识: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3. 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

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危机爆发(板书)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拥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大抛售额达1000多万股,创股票交易所记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 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以增强感性认识)

【知识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 整理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造成的。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大批失业,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2、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如何正确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 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肯定方面:“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局限方面:但是“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借鉴作用: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日本为了转嫁经危机的严重后果,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军部法西斯势力上台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给中国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 5、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④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 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 国家。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经济迅速过热发展,产品生产出来,但消费能力未能跟上,导致国家赤字上升,经济发展缓慢甚 至停止发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为金融业,范围波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 南亚诸国等。其问题出自于2方面:1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引来 过多国际热钱,由于这些国家过分依赖这些热钱而且没有对应能力,在经济出现 问题时候,这些热钱迅速撤离,导致经济迅速崩塌。而另一个则是国际金融炒家 恶意炒卖货币,人为搞乱汇率,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 货币抛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损。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余地方均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以韩国,泰国最为严重,甚至达到其货币几成废纸的地步。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不用多说,现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在延续。 对于国外,这个次实在太大,我就找了一些在危机发生时期的主要国家的一些经济指标进行 了统计分析,因为有些资料实在是太难找。 1.当时的美国GNP,由危机前的1044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745亿美元,由于当时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以后又增加至2049亿美元。 2.美国失业人数从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失业率猛的上升1000%不止。但是危机过后失业人数较少至800万。 3.在危机前夕美国规定公司税一律是13.75%但是危机过后规定,5万元以下为12%,

对1929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反思

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2009-03-29韩毅高瑞扫校点击: 565 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对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反思 [编者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波及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主要经济部门以至民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已经感觉到这场危机对金融业和某些涉外行业的巨大冲击。无疑,这场危机正在扩展之中,它正在向着更广阔的宽度和更深刻的层次推进。那么,这场危机会延续多久?还会对哪些经济部门产生影响?它究竟会把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跌到何等的深谷?对个人的生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继而,它又会对各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造成怎样的冲击?使世界体系和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哪些变动?世界各国会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对策?等等,这都是我们当前十分关注的问题。 针对目前的局势,我们约请了几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反思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希望能够从那场危机中获得一些经验和启发,作为观察今天这场危机的基础。这几位专家从那场危机发生的原因、对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导致的连锁反应、从金融业的危机到对经济各个部门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发展指标打击的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对危机对各国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此外,学者们还对资本主义各国由此对经济政策所做的巨大调整和世界上著名的新经济理论的产生进行了描述。总之,他们给我们勾画了由那场危机引发的整个世界历史的变动和由此所引发的灾难与社会进步。 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韩毅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源于5月9日维也纳的债券交易,24小时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维也纳的交易所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由欧洲各国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不再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拨款,于是在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受这次危机打击或影响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外,还有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以及日本、阿根廷、印度等非西方国家。自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危机。但与以往各次危机比较,1873年的危机“就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强烈程度来说”,却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所经历过的危机中“最大的一次”。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展开,逐渐显现出与以往5次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首先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完全从英国移向美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而且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顶端或“中心”地位。因此,马克思始终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4]但是,1873年的危机却始自美国,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迟至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在1879年4月10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特别是在英国发生危机之前,美国、南美洲、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就出现这样严重的、几乎持续五年之久的危机,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34.345) 其次,重工业既是危机中遭受打击的主要部门,也是危机过后经济高涨的基础。以往危机过程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是轻工业。例如在英国,棉纺织业曾经是前4次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和部门。1873年危机虽然最初表现为交易所混乱和信用危机,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过剩却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无论是最先爆发危机的美国和德国,还是后来的英国,重工业在这一次经济周期的高涨和危机阶段都处于中心地位。危机期间,美国纺织业的生产只缩减了18-20%;德国1875年的棉花消费量下降了10%,1876年情况又趋于好转,各棉纺织厂消费的棉花甚至高于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73、1874年仍在继续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没有下降。 第三,这次危机包括农业部门和部分非西方国家在内,从而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如果从“普遍”性生产过剩角度衡量,1825年、1837年的危机虽然在国际范围产生影响,但还都属于英国性质的危机。随着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工厂制度的发展,1847年的危机开始具有国际根源。而1857年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不仅像1847年那样具有国际性,而且开始表现出世界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1847年后西方国家工业化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英、法、美、德四国当时占有世界工厂工业的4/5左右。然而在“世界性”方面,1873年危机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一是涉及到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以及部分非西方

经济大危机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3、罗斯福本人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 学习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学习难点:课文中大量的经济名词和概念;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知识梳理: 一、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20 世纪20 年代,特别是在1924 ~1929 年间。 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市场虚假繁荣、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猖獗 (2) 主要原因: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生产过剩。 2、时间:1929—1933年 3、范围:最先开始的国家:美国,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比较长;(3)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业,生活流离失所; (2)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三、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时间:1933年2、原因:(1)形势需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必须寻找出路。(2)个人魅力: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克服危机的决心大、办法多,身残志坚、不屈不挠、众望所归。 (二)罗斯福新政 时间:目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措施:(1)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2)金融:(3)农业:(4)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刺激生产和消费,扩大就业。 目的: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5、作用(成效): (1)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5)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6)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6、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加强国际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 自主检测: 1、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B.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C.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2、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3、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你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 股票价格上涨,一夜暴富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表现

考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表现 易错微析 当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经济危机打击时,苏联的经济发展很快。 例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包括() ①涉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首先在美国爆发④破坏性特别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有: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故选D。 例题2列表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下列,导致期中经济数据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B.军备竞赛的影响

C.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 D.十月革命的冲击 答案:C 解析:1929-1933年,失业人数、国民生产总值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答案C。 1.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这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A.破坏性特别大 B.传播特别快 C.矛盾特别尖锐 D.持续时间特别长 2.阅读下表:1929~1933 年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从表中最能反映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A.首先爆发于美国 B.范围特别广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激化了阶级矛盾 3.分析以下世界经济危机情况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持续时间比较长 B.物价上涨比较快 C.涉及范围特别广 D.破坏程度特别高 4.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A解析:“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这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答案A。 2.B解析:表格中,1929~1933 年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都下降,反映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围特别广,答案B。 3.B解析:“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等部门的危机”表明涉及范围特别广;“1933年与1929年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37.2%,贸易总额缩减2/3”表明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程度特别高。没有反映出物价上涨比较快,故选B。 4.D解析:1929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英、法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工业生产都下降,苏联1928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工业开始快速发展。图示中①、②、③都下降,④上升,故选D。

专题06 经济大危机爆发90周年-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周年热点专题解读

世界经济大危机又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指1929—1933年间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纷纷采取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而德日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019年是经济大危机爆发90周年,高考很可能在经济大危机爆发的背景、影响、各国的应对措施等方面命制试题,考生在复习时应系统把握经济大危机爆发的背景、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意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股票投机过度,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过度的信贷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2.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市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产品被销毁。 4.特点 (1)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前后长达5年,危机结束以后,经济“持续萧条”。 (2)波及范围广:从部门上看,席卷金融、生产(工业、农业)、流通等各个部门;从地域上看,包括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3)破坏性特别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1/3,外贸额下降2/3。 5.影响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提高捐税等,大大激化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