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练习【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地区届中考语文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练习【含答案】

第13讲议论文阅读

一、(2015·南充)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副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我们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2.选文第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简述理由。

不能。第②段阐释了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义(或“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第③段论述的是如何才能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或“不以自我为中心,要有谦和的姿态”),两段内容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3.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或事例论证)。列举生活中自然万物和人们平凡而闪光的感人事例,生动具体地证明了分论点“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意近即可)二、(2016·雅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 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传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 尤其高扬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中国文学使命的履行, 围绕这两个纬度进行。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华传统文化里, 社会的治理与发展, 离不开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运用“比德”方式, 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 余首, 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中国文字中, 与赞美有关的汉字, 无论指涉人还是事, 许多带有玉字偏旁, 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 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合。

③与此相应, 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 “诗言志”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了文学的基本观念, 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 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 尤其是言志者的自励: 文学对人品的建构, 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这一文学观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

④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 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 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历史上, 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 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 决不屈服, 奋起反抗, 保家卫国。值此期间,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 相伴而生的诗篇, 惊天地, 泣鬼神。

⑤当代作品中, 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民族意志的传统, 倡导亮剑精神: 面对强敌, 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 哪怕倒在对手剑下, 虽败犹荣。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⑥习近平同志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 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发展到今天, 其建构使命正面临变局, 以往薄弱的物质基础已得到实质性改观。因此,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建构使命时,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 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文学大展身手, 正当其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中国文学要建构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要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使命)。

2.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④-⑤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这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简答。

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个人品格的养成有重要作用;④—⑤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有重要作用。

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先从个人品格的建构入手( 个人品格的建构是民族精神的建构的渠道、基础) ( 原文: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 。

3. 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 因为, 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品行的修养与国家社会有重要关联, 正如古语所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②段说“《诗经》涉及玉的篇目??比附人品之典范”, 这部分在论证上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证明了《诗经》有些诗篇的写作运用了“比德”方式。

C. 选文⑥段号召我们每个人, 要肩负起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D. 本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本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解析】C项是对“文学”的要求和号召。

三、(2016?南充模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成功就是用板砖铺路

陈鲁民

①相声演员郭德纲演相声独树一帜,常常是一票难求,当主持驾轻就熟,诙谐幽默,演影视也顺风顺水,颇受欢迎。但郭德纲也一直都是个有争议的人,批评他的板砖和赞美他的鲜花差不多一样火爆,有人预言“这小子就是个泡沫”,兔子尾巴长不了,有人指责他的某些作品风格低俗,类似二人转;有人声称他抄袭传统相声名段改为自己的段子;有人还

挖掘出他当年与故人的是非恩怨……面对这些争议和责难,郭德纲很坦然地说:“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善于把扔过来的板砖铺成道路。”

②的确,人生在世,如果要想干出点名堂,要想获得成功,出人头地,不受批评、不挨板砖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意志脆弱的人,可能就会被飞来的板砖砸趴下了,一蹶不起,这也就是鲁迅说的被“棒杀”了。而意志坚定的人,则会勇敢地面对批评和指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批评中汲取营养,从指责里看到自己的短处,当然对那些恶意的人身攻击和无端造谣也会一笑了之。

③算起来,近代中国文化人中鲁迅是被人扔板砖最多的一个,这其中既有善意的批评和商榷,也有恶意的攻讦和污蔑,既有来自文化名流的争鸣意见,也有来自文化流氓的无耻谣言,比如说他拿苏联政府的卢布,比如说他的作品“抄袭”日本作家等,潇洒的鲁迅不仅用这些板砖铺成自己的前进道路,而且用这些板砖垒成了一座巍峨的文化高峰,至今无人企及。

④小巨人姚明是鲁迅的崇拜者,他的成长也同样没少挨板砖。他刚进军美国NBA时,美国媒体对他的嘲讽声、质疑声、批评声,简直是铺天盖地,板砖多如雨点。面对板砖,姚明表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和倔强,他没有据理力争,没有用板砖回击,因为他知道那没用,最好是用事实说话。你不是嘲笑我是瘦竹竿吗,我就拼命苦练把自己练成“肌肉男”;你不是讽刺我打球作风太软吗,我就专门在硬仗、恶仗中努力表现自己;你不是攻击我体力差,一场球无论如何也拿不下20分,我就打出个样子让你看看,一场球拿他个三四十分出口恶气。姚明也用这些板砖铺就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成了NBA巨星。

⑤“草根”演员王宝强,个人条件不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个子矮,长相一般,皮肤不好。除了会耍套把式,一无是处”。许多人也不看好他的演艺道路,不断给他泼冷水、扔板砖。在工友眼里,他是个有妄想症的人。不知有多少人给他吹冷风,讽刺他,说他根本就不是这块料,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他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到底啥模样。若是换个人,接到这么多的板砖,恐怕早就灰心丧气,彻底放弃了,可王宝强不,每挨一块板砖,他都顽强地反弹:“你们越说我不行,我就越要做个样子给你们看看,我坚信自己就是与众不同。”就这样,他“不放弃,不抛弃”,倔强地寻找机会,再小的角色也不放弃,再普通的群众演员角色他都演得认认真真,先是《盲井》,后是《天下无贼》,再后是《士兵突击》,一部比一部演得好,最后终于脱颖而出,用这些板砖铺就了自己的明星之路。

⑥“成功就是用板砖铺路”,这话极富哲理,更具有可行性,郭德纲、姚明能行,你我也能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咱还是先干起来再说!

1.本文的论证思路是:首先用郭德纲坦然面对批评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列举鲁迅、姚明、王宝强“用板砖铺就成功之路”的事例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正确面对批评,每个人都能成功,倡导大家积极实践。

2.第③段和第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第③段介绍的是鲁迅勇敢面对指责从而成功的事例,与第④段“小巨人姚明是鲁迅的崇拜者”这句话形成承接关系;第⑤段介绍的是草根英雄王宝强勇敢面对批评成就明星之路的事例,第③④⑤段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事例,且三个人物“用板砖铺就成功”的影响力由大到小,符合读者认知的逻辑顺序。如果调换则不符合认知规律,还不能与第④段相承接。

3.下列材料中哪一则不能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具体分析。

【材料一】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但他依然坚持梦想,在不到二十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

【材料二】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十名,而且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甚至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但霍金把这些嘲讽当成了动力,坚持努力,二十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成了物理界的大师级人物。

材料一不能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因为这则材料介绍的是巴尔扎克面对失败和挫折坚持自己写作的梦想,从而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的是坚定的梦想有助于成功的观点,并非本文的中心论点。

四、(2016·南充模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朴素的道德心比“脸面”更重要。(或:补丁衣服的背后,丢掉的不是脸面,而是当下最不该丢掉的朴素道德心。)

2.本文第④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请写出本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的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的艰辛的物力和人力,应该好好珍惜。这句话强调的是要勤俭节约。

五、(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②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③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④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⑤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⑥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0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事业的成功需要专一精神打底。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作者列举屠呦呦用55年时间提取青蒿素的事例证明了“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3.阅读第③-⑤段,说说作者的论证思路。

作者从第③段起开始分析跨界也能成功的原因。该段以钱伟长科学研究的态度为例,阐述专一是一种精神状态,因为有此,所以功业可就。第④段则从反面举古今两例来提醒大家即使跨界,也要务正业,否则会误人误己。第⑤段用蚓、蟹正反两例、屠呦呦答记者问(正)的话,告诫迷途之人要专心事业,不要执着于名、权、利。

4.结合文章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专一”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