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阐述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及改进路径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性 (2)1.2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的现状 (3)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 (4)2.1 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5)2.1.1 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 (6)2.1.2 汇率波动风险 (8)2.1.3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9)2.2 内部发展存在的问题 (10)2.2.1 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11)2.2.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12)2.2.3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13)三、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的路径 (14)3.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15)3.1.1 完善财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16)3.1.2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18)3.1.3 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19)3.2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3.2.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21)3.2.2 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形象 (22)3.2.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24)3.3 拓展国际市场渠道 (26)3.3.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展会,拓展客户资源 (27)3.3.2 建立稳定的国际销售渠道 (28)3.3.3 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 (30)3.4 优化外贸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31)3.4.1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33)3.4.2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 (34)3.4.3 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35)四、结论 (37)4.1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机遇并存 (38)4.2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实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9一、内容概括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经济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市场准入障碍、融资难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
当前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近些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特别是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区域中小企业主要是作为国际代工者的角色从事委托生产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等价值增值不大的生产作业为主。
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领头羊,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特点及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在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中小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珠三角中小企业在困境中挣扎的同时暴露了诸多的问题,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特点现状入手,分析了其现存的问题,并从FDI、进出口、融资问题等方面对比分析金融危机对珠三角中小企业的影响,最终从企业自身及政府政策两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珠三角,金融危机,对策分析II 当前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Es in China has become themainstay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ensuring appropriate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rel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ptimizing theeconomic structure etc.they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 Pearl River Delta a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main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 as aninternational role foundry commissioned to engage in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radein labor-intensive lowvalue-added such as the value of production-oriented. SMEs in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s a leader in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tsown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a strong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blem In 2008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sweeped the globe. SMEs in the Pearl RiverDelta region and the country has been a severe blow.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nthe plight of struggl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exposed anumber of issues. Research and resolve these issues will be the Pearl River Deltaregion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in the country play a crucial role thisarticle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of SMEs in the national discusses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y began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mbined withdata from the case as well as FDI import and export data and analysis of thefinancing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impact of the Pearl RiverDelta and ultimately from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and the Government strategyfor the two the direction of a targetedsolution to the problem proposed measures. Keywords: SME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Financial Crisis Analysis III 当前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目录第一章前言................................................................................................... .......... 1 1.1 选题背景................................................................................................... .......... 1 1.2 选题意义................................................................................................... .......... 1第二章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 2.1 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特点................................................................................. 3 2.2 珠三角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4第三章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影响...................................................... 6 3.1 外商直接投资................................................................................................... .. 6 3.2 进出口方面................................................................................................... ..... 8 3.3 融资方面................................................................................................... ........ 11第四章对策建议................................................................................................. ....... 13 4.1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对策.................................................................................. 13 4.2 宏观层面的发展对策...................................................................................... 15参考文献................................................................................................. ....................... 19致谢................................................................................................. ............................... 20声明................................................................................................. ............................... 21 IV 当前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第一章前言1.1 选题背景珠三角是我国中小企业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中国各省中小企业浙江省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数量约为xxx 万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xxx%。
这些企业涵盖了各个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等。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方面,浙江省政府积极推行创新创业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浙江省市场活跃,消费潜力巨大,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就业机会的提供浙江省中小企业在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失业人口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2. 创新与创业的推动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强,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这些企业的灵活性和敏捷度较高,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 经济增长的贡献浙江省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不可忽视。
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浙江省正成为新经济、数字经济和创新型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4. 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中小企业分布在浙江省不同地区,能够减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浙江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国内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内容摘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为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较好地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策略建议据统计,全国4200多万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已超过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5%。
2008年底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外贸出口68%,新产品研发82%,为国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目前中小企业有40%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要想度过这个难关,中小企业必须得到巨大的支持。
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流动资金以及技术改造、基本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一)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1.中小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稳定,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产业层次较低,基础薄弱,规模较小,业绩不理想,低于市场能力较弱。
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
银行从资金的效益和安全性出发,放贷慎之又慎。
2.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抗风险能力弱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管理不够规范,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随意性比较大。
加之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报表不健全,无法向融资方提供有效信息。
3.中小企业规模小,能抵押的资产少,融资担保难由于银行目前只接受产权明晰(商品房和固定资产等)的抵押,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积累比较少,符合抵押、担保条件的资产不足,一些企业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经营,不同程度存在土地、厂房等所有权权属不清的问题,最终取得的贷款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以经济活动为中心形成的经济系统,主要包括同一区域内的企业、劳动力、资源、市场等要素。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合理配置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资源环境、政策法规等。
本文将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两个角度,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1.传统模式:在传统模式下,经济主要由农业和手工业组成。
由于技术和科学水平较低,结构不平衡,经济增长缓慢,很难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单一产业模式:在单一产业模式下,经济主要由某一行业组成,如煤炭、石油等。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发展的支撑,难以实现持久的增长。
3.转型发展模式:在转型发展模式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才能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多元化和灵活性强,但有时会受制于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发展相对慢。
4.综合发展模式:综合发展模式是指通过产业、学问、金融、传媒等多个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撑,来共同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兼顾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经济强区的必要条件,如公路、铁路、机场、水利和电力等重要设施。
关键是要通过加强组织统筹,实现各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筑全面有效的基础设施体系。
2.产业带建设产业带建设是指针对特定地域、特定行业的产业发展战略,通过优化产业链组织、资源利用和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它能够加速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招商引资政策招商引资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吸引内外资企业到特定地域投资,以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和提升。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投资环境、提供贴心的服务和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扶持政策等措施,以提升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招商能力。
应对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异的措施应对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异的措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异一直是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一些地区发展迅速,经济增长高速,而另一些地区发展滞后,经济增长缓慢。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和区域差异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金融、税收、土地、工业布局等方面的政策引导,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
政府可以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为落后地区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向落后地区。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创新驱动力度。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异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支持,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第三,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由于资源和环境限制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传统产业和落后产能需要退出市场,而新兴产业和高端产能需要得到支持和培育。
政府应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第四,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区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政府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的分工合作,推动资源和人才的流动,实现不同地区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力量。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仅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问题,而且严重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客观来说,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复杂、间距的工程,需要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不懈努力,共同去解决。
下面,我将从中小企业本身、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解决借贷问题的看法。
中小企业自身的解决措施①建立风险意识,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需求和融资数量,提前制定还款规划,合理经营,保障还款,同时要合理规划对外投资以及资金外借金额,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合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②转换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向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步转变。
同时,加强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研究开发新产品,吸引投资者的资金投入。
③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水平,尽量聘用高素质人员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应该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增强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和透明度,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努力获得投资者的资金支持。
④拓宽多条融资渠道。
不仅靠银行贷款等获得资金,同时也可以发行企业债券,寻找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投资人合作,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采用一条龙的生产服务方式,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⑤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引进高素质劳动力,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诚信经营,提高企业形象,为投资者投入资金提供优质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①商业银行应科学,准确地指出中小企业的放贷需求,避免中小企业盲目投资。
这不仅可以满足中小企业通常的融资需求,而且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融资过度的风险。
②银行应树立新的观念,正确认识到中小企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因此,商业银行在支持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逐步的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着重支持发展前景较好和高新科技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王永安摘要: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现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国际投资结构以及技术结构优化。
相关产业之间技术断层少和劳动生产力的反差弱。
产业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结构、从低级水平向较高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
我县现有企业1500多家,就业人口41050多人。
按行业分类来讲,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橡胶塑料制品、不锈钢产品、竹木制品、矿产业、建筑业、小水电业等产业。
由于企业规模、技术等原因,使我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继续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我利用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结合培训内容,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作了初步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专业协作转型发展资源配臵一、我县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企业发展缺乏竞争力。
我县企业大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能力弱,职工素质低、人才缺乏,管理决策水平低,信息化进程缓慢,安全生产、环保意识和食品卫生状况有待提高。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我县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一般都以仿制为主,“先仿制,再创新”,企业把精力用在仿制上后,就出现了生产惰性,不再自主创新,从而使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减少。
有些企业甚至因此引发了侵权问题,自酿恶果。
2.家族式企业遏制了企业的再度发展。
大多数企业仍然以“家族式”、“作坊式”管理方式为主。
由于长期缺少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造成人才缺乏,管理决策水平低下,职工素质普遍较低,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了内部管理混乱、经营方式粗放、运行效益低下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多数企业主普遍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担心创业风险,企业停留在一种低水平的发展状态,根本谈不上发展。
3.企业生产、销售大幅萎缩。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造成极大影响。
受金融危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泰顺县中小企业的销售普遍受到严重打击。
2009年,玩具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六成以上,许多企业都已停产歇业;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企业主反映,2008年不敢招人,2010年和2011年招不到人,企业不能保证正常生产,企业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
【字体:大 中 小】 【打 印】 【关 闭】 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的思考 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鹿丽 王宪 李莹 发布时间:2011-01-30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在分析中小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提出以区域经济建设为契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中小企业,区域经济,辽宁,发展战略 中外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契机和优势,有效地发挥中小企业作用,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辽宁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经济发展思路,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际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后,2008年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确定为沈阳经济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突破辽西北”战略,成为辽宁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又一大亮点。随着辽宁区域经济板块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中小企业是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主力军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形态,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之一是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保障,代表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但是中小企业具有产品和技术结构相对简单、应变能力强、经营灵活等特点,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所以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创造市场活力,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营造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对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增强区域经济活力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税收收入总额中有53%以上来自中小企业。辽宁省有中小企业172.9万户(含个体工商户139.2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9%。2009年实现增加值8890亿元,约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六成,中小企业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主力军。
(二)中小企业是解决区域经济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下岗、分流和优化组合出来的人员越来越多,加上农村涌现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使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我国国情,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劳动密集程度高,工资成本却普遍低于大企业,以同等的资金投入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有关方面计算,以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创办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大企业的4倍多;以同样产值计算,小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为大型企业的1.9倍。目前,辽宁省中小企业从业人员1049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的60%以上。可见,中小企业为解决区域经济就业问题、稳定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小企业是解决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大都是成长于农村,在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来,他们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飞跃发展。从全国看,排在前20名的民营农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总和超过1000亿元,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58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00多家,市、县级的龙头企业近万家,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目前,辽宁省大连已经形成了以獐子岛渔业、善岛公司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集群;以华农豆业、连王油脂为代表的油脂加工集群;以海升果业、源通果汁为代表的水果加工集群;以天宝、凯富隆为代表的蔬菜加工集群;以础明、韩伟和大成为代表的肉蛋加工集群。这五大集群的经济总量占大连市农产品加工业的95%以上,对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是拉动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做出突出贡献。在美国,70%以上的专利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其平均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数据显示我国专利技术的65%、技术创新的75%以上,新产品的80%是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截至2008年,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到2710户,获得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3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1895项,获得有效期内中国名牌产品35种,占全省38%;获得有效期内辽宁名牌产品488种,占全省63%;共认定辽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448项,其中产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占25%以上,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拉动辽宁高新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二、中小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不足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是相对大企业,中小企业是一个弱势群体,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一直是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辽宁的辽西北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虽然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得到了一些缓解,但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尚不到位,融资、信用担保等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滞后,担保实力不足,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使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还非常单一,绝大部分仍是依赖银行贷款。由于中小型企业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有限,企业又达不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要求,从而也难于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因而导致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二)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遭受不平等的待遇 虽然政策规定一般性竞争领域允许中小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站在统一起跑线上竞争。但是,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的一些明显的体制性障碍,相关准入政策在具体的操作中没有形成标准化和统一化,没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没有做到一视同仁,一些部门对中小民营企业还存在“唯成份论”,以致在具体工作上或有意或无意、或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中小民营企业,致使中小企业遭受不平等的待遇,发展空间有限, 合法利益没有得到保护,影响中小企业投身区域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区域经济增加了生机。但是还远不够。例如,“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28%,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项目只占全省的9.6%。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不高,目光短浅,缺乏科技创新的战略远见和创新动力。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专项经费投向偏少,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支撑,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竞争力、品牌竞争力难以形成较强的优势,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
(四)管理模式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实行传统式、家族式管理,企业从老板、管理层、中层领导,甚至是基层领导都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或者是亲戚关系;家族自成一统,排斥外族人才,而且大部分管理者观念陈旧、知识匮乏,个人在企业管理中随意性比较严重,缺乏创新思想,加之粗放和原始化的管理,进行家族化的指挥,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资源难以优化配置,获得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小企业在工资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发展前景等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人才。
三、基于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要以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契机,充分利用区域在沿海岸线、土地资源、产业等方面优势,依托腹地的支撑,创造条件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从而实现中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契机,加速中小企业成长 当前辽宁正在实施“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新战略,并已集聚形成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小企业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区域在资源、产业以及其它与产业相关的各种比较优势,围绕三大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深化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技术集聚,尤其是对区域经济振兴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群,利用中小企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推动中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政府扶持,使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小企业要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做贡献,离不开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作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更新观念,在相关政策、制度、法律、管理等方面放宽、放活,给予倾斜和强有力的政策法律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简化手续,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和体制环境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中小企业自觉的投身到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首先,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下放信贷权限、简化审贷流程,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其次,尽快建立一批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或非银行的中小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型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机会。再次,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和观念,构建区域性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最后,对产品销路市场前景好、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扩张要求强烈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创造条件,积极开拓适合中小企业特征的直接融资渠道,满足其合理的资金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者,勇于开拓创新,尤其在带动农民致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龙头企业数量少,仅仅依靠龙头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对实力较强、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产品对路前景好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做大做强。利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辐射等作用,延长企业的产业链,密切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链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或采购系统,一方面依据自身的特点,创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优势快速发展和壮大。
(五)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科技实力 中小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必须依靠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以保持独特的竞争力。政府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对区域经济有直接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中小企业在经营上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其次,加快建设区域“产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