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1)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1)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1)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1)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

高志奎

*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聊城,252059)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乐观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气质性乐观问卷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积极应对与自尊、乐观人格特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自尊、乐观人格特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显著正相关;乐观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乐观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关键词 自尊 应对方式 问卷调查 大学生 乐观分类号 B844.2

1 引言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在面临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的策略与方法。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为了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1]。相同的应激源可能由于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导致个体的心理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应对方式质量之优劣不仅影响压力反应的性质和强度,而且直接决定应对的效果,传递着压力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起到维护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不良的应对方式却会增加个体的困扰,加重个体的压力,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自尊(Self-estee m)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是自我接纳与自我尊重的程度[2]。也就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体验。已有研究表明,自尊水平的高低对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自尊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而自尊水平越低的个体越倾向于采用自责、幻想和逃避的方式[3,4]

乐观(Opti mism)是个体总体上对未来一般结果的期望(generalized outcome e xpectancies),乐观特质突出的人倾向于积极与正面的评价事情发展的趋势与结果,而悲观特质突出的人则倾向于消极与负面的评价事情发展的趋势与结果[5]。已有研究表明,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具有显著的关系,Anne 等(2004)[6]研究发现,乐观与自尊具有较高的相关。Kati 等(2005)[7]通过纵向跟踪研究发现,青少年阶段的自尊水平与成年

后的乐观特质显著相关,并能解释成年后乐观特质的5-19%的变异。

应对的特质理论将应对视为人格特质的体现,这说明人格因素可能是应对方式的决定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8,9],乐观者与悲观者在压力情境下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乐观者能够接受不利现状并进行积极的认知重构,因而往往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积极应对策略,而悲观者往往沉迷于压力情境中,更倾向于采用否认、逃避等消极的应对策略。

现有研究都是在单独探讨两两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将三者结合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机制,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假设,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自尊还通过乐观人格特质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因为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对自我价值持肯定的态度,自我悦纳,能够看到生活的积极面,从而形成乐观特质,进而当他们面临压力时易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而自尊水平低的个体有较高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我接纳程度较低,没有信心应对困难,从而易形成悲观特质,进而当他们面临压力时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从某高校大一至大四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1%。其中大一59份,大二67份,大三105份,大四59份;男生145份,女生145份;文科165份,理科125份。

*

高志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及教育思潮。E-mail:gaozhikui0717@https://www.doczj.com/doc/9417584953.html, 。

5中国特殊教育62011年第7期(总第133期)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Monthly)

7th Issue,2011(Serial No.133)

2.2 测量工具

2.2.1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10]

解亚宁编制,共20个项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总量表的Cronbach .s A 系数为0.90,积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 h .s A 系数为0.89,消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 .s A 系数为0.78,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2.2.2 自尊量表[11]

Rosenberg 编制,共10个项目,分四级评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根据以往研究结果,项目8只有按正向题记分或直接删除才能达到良好的鉴别力,提升量表的信效度[12]。本研究删除项目8,保留其余9个项目。2.2.3 气质性乐观问卷

[13]

袁莉敏编制,共15个项目,包括效能感、失败、乐观和悲观四个维度,采用Likert-5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0到/非常同意0,分数越高代表乐观水平越高。总问卷的Cronbac h .s A 系数分别为0.80,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大学生自尊、乐观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自尊、乐观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作pear -son 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自尊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乐观人格特质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显著正相关。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乐观人格特质的相关(r)

自尊

乐观总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自尊乐观总分0.625**积极应对0.343*

*0.439*

*消极应对

-0.159*

*

-0.298*

*

0.023

注:*P<0.05,*

*

P<0.01,***

P<0.001,下同。

3.2 不同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比较分析

将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的得分最高与最低的27%-33%的人数分别组成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然

后比较两者在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发现:高低自尊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具体结果表2。

表2 高低自尊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比较(M ?SD)

高自尊组(n=87)低自尊组(n=91)

t 积极应对 2.12?0.45 1.73?0.4829.551*

**

消极应对

1.06?0.53

1.19?0.49

-2.933

3.3 乐观者与悲观者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比较分析

将大学生在乐观总分上的得分最高与最低的27%-33%的人数分别组成乐观组(乐观者)与悲观组(悲观者),然后比较两者在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发现,乐观者与悲观者在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乐观者与悲观者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比较(M ?SD)

乐观者(n=72)

悲观者(n=74)t 积极应对 2.25?0.51 1.70?0.4646.109*

**消极应对

0.90?0.47

1.30?0.48

-26.209*

**

3.4 大学生自尊、乐观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别探讨大学生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采用层次回归(hie ra rchical regression)的方法,将大学生自尊作为第一层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然后将乐观人格特质作为第二层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别作为因变量,结果发现:因变量为积极应对时,当自尊进入回归方程时,其对积极应对的预测力显著(Beta=0.343,t=6.204,P<0.001),但当乐观人格特质进入回归方程时,自尊对积极应对的预测力不再显著(Beta=0.114,t =1.678,P>0.05),乐

观人格特质对积极应对的预测力显著(Beta=0.368,t

=5.437,P<0.001),具体结果见表4;因变量为消极应对时,当自尊进入回归方程时,其对消极应对的预测力显著(Beta=-0.159,t=- 2.729,P<0.01),但当乐观人格特质进入回归方程时,自尊对消极应对的预测力不再显著(Beta=0.045,t =0.620,P>0.05),乐观人格特质对消极应对的预测力显著(Be ta=-0.326,t =-4.513,P<0.001),具体结果见表5。

表4 大学生自尊、乐观人格特质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

Model R R 2$R 2$F P Beta t P 10.343a 0.1180.11838.4850.0000.343 6.2040.0002

0.447b

0.200

0.082

29.562

0.000

0.114 1.6780.0940.368

5.437

0.000

注:a.预测变量:自尊;b.预测变量: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下同。

#

72#5中国特殊教育62011年第7期(总第133期)

表5 大学生自尊、乐观人格特质对消极应对的预测作用

Model R R 2$R 2$F P Beta t P 10.159a 0.0250.0257.4490.007-0.159-2.7290.0072

0.300b

0.090

0.065

20.370

0.000

0.0450.6200.536-0.326

-4.513

0.000

3.5 大学生自尊通过乐观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检验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根据以上相关分析结果以及根据温忠麟等

[14]

提出的中介效应依次

检验程序,以自尊为自变量,乐观人格特质为中介变量,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中介效应的依次检验。结果发现:乐观人格特质是自尊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检验过程及结果见表6。

表6 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检验

步骤标准化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检验

第一步

y 1=0.343x SE=0.007t=6.204*

**y 2=-0.159x

SE=0.007t=-2.729**

第二步m=0.625x SE=0.094t=13.589***第三步

y 1=0.368m SE=0.004t=5.437*

**

+0.114x SE=0.008t=1.678y 2=-0.326m SE=0.004t=-4.513*

**

-0.045x

SE=0.009

t=0.620

注:y 1=积极应对,y 2=消极应对,x=自尊,m=乐观人格特质,SE 表示标准误。

为了使变量间的关系更为清晰与直观,根据上述回归分析建立了三者间的关系路径图,见图1

图1 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的完全中介路径图

4 讨论

4.1 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自尊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说明自尊水平是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自尊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倾

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这或许是因为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对自己有许多正面的评价,能够积极的接纳自

我与认可自我,当他们在面临压力时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自然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或许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交互作用,经常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自尊水平也相对较高。通过高低自尊组在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发现,高自尊组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高自尊组在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低于低自尊组,却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低自尊水平的个体与高自尊水平的个体相比,两者的差别仅仅在积极应对方式上而不是在消极应对方式上,低自尊水平的个体的应

对方式没有明显的分化,他们对应对方式的选择更易受到情境与自我暗示的影响而显得稳定性比较差,对社会情境进行反应时更容易保守与谨慎,所以采取中庸的方式。从个体对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低自尊水平的个体不一定是高自尊水平的个体的对立面,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只不过对自己既不过分肯定也不过分否定而已。

4.2 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乐观总分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说明乐观人格特质是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乐观者与悲观者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比较表明,在面对压力时,乐观者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悲观者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或许与乐观者、悲观者的心理特点有关,乐观者对事情有着良好的期待,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对未来抱有积极的希望,能够看到生活的积极面,而悲观者却恰恰相反,对未来持消极态度,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的消极面,因此当面对压力时两者在应对方式上就可能会有所差异。乐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格中重要的积极资源,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由于乐观者与悲观者在面对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有所差

异,所以对悲观者的干预的关注点应放到改变悲观者的认知,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使其体验到较多的成功喜悦,以提高其乐观水平。

4.3 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与自尊的关系

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自尊与乐观总分具有较高的正相关(r=0.625),这与Anne(2004)研究结果相一致,自尊水平越高的个体乐观倾向越突出,自尊水平越低的个体悲观倾向越突出。这或许是因为自尊

#

73#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P 高志奎

水平高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自我价值持肯定的态度,能够作到自我悦纳,所以能够看到生活的积极面,对未来持积极的期望,从而具有较高的乐观水平,而低自尊者由于自我效能感较低,没有信心去应对困难,自我悦纳程度也相对较低,所以容易看到生活的不利面,从而对未来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4.4乐观人格特质的中间效应

本研究通过自尊与乐观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当乐观人格特质进入回归方程时,自尊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乐观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也就是说,自尊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是通过乐观人格特质的中介变量来实现的,自尊水平通过影响个体的乐观倾向从而影响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的选择。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人格因素在应对方式选择上的决定作用,这也证明了应对方式的特质理论,应对方式是人格的反映与体现,人格因素是压力对个体产生影响之优劣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5结论

(1)大学生自尊水平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

(2)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

(3)大学生乐观人格特质是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关系间的完全中介变量。

参考文献

1梁宝勇.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应激与应对的临床心理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87 2Rosenberg M,Schoole r C,Schoenbach C,e t al.Global self-esteem and specific self-esteem:different con-cepts,different outcome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

vie w,1995,60(1):141-146

3岑延远,郑雪.大学生成就需要、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心理学探新,2005,25(2):75-78 4马利军,廖贤灼.留守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分析.医学与社会,2010,23(1):80-97

5陶沙.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心理学报,2006,38(6):886-901

6Anne M,Ulla K,Taru F.Self-esteem,disposit ional opti mism and health:evidence fro m cross-lagged data on employees.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4, 38(6):556-575

7Kati H,Katri R,Liisak J.Self-esteem in early and late adole scence predicts dispositional opti mism-pe ssimism in adulthood:a21-years longitudinal study.Personal-i

ty and I ndividual Difference s,2005,39(3):511-521 8Brissette I,Scheier M F,Carver C S.The role of opt-i mism in social network development,coping and psyc ho-logical adjustment during a life transi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1):102-

111

9Ha tchett,Gregory T,Hea ther I.Relationships a mong op-ti mism,c oping style,psychopathology,and c ounseling outc ome.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 re nces,2004,

36(8):1755-1770

10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2-124,318-320

12田录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心理学探新,2006,(2):88-91

13袁莉敏,张日.大学生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

111-114

14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下转第81页)

#

74

#5中国特殊教育62011年第7期(总第133期)

The Effect of Internet Aggressive Stimulus on the

Implicit Aggressiveness of Adolescents

TIAN Yu an 1,2,3 ZHOU Zongkui 1,2 GU Chuanhu a 1,2 FAN Cuiying 1,2 W EI Hu a 1,2

(1.School of Psych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

2.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430079;

3.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 ty,Beijing,100875)

Abstract

Thi s study,by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aggressive stimulus in a between -group design to tes t low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ai ms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verbal aggression on an ind-i vidual .s implicit aggressiveness,especially into the subli minal stimulus against physical aggres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1)After the priming of aggression,the implicit aggressiveness increased si gnificantly both i n the physical aggression priming group and the verbal aggression priming group.(2)A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 -ence arose when different aggression pri ming materials were used.It was easier for the physical aggression pri ming materials to prime the boys .i mplicit aggressiveness,and for the verbal aggression priming materials to pri me the girls .implici t aggressiveness.(3)Gender had an effect on the implici t aggressiveness of the adolescents under di fferent aggression priming condi tions.It was easier for the supraliminal aggression pri ming materials to prime the boys .i mplicit aggressiveness,and for the subliminal aggression priming materials to affect the girls .implicit ag -gressiveness.

Key words

adolescents aggressive stimulus implicit aggressiveness priming effect

(责任编校:刘娲)

(上接第74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

Self -Esteem and Coping Styles :Optimism as a Mediator

GAO Zhiku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L 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252059,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l-f esteem,optimism and

coping styles,by usin g the Sel-f Esteem Scale,the Questionnaire on Optimism,and the Questionnaire on Simpl-i fied Coping Styles to test certain s tudents from an institution of hi gher learning.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Positive coping styles have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el-f esteem and opti mism;negative coping styles have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el-f esteem and optimism;sel-f es teem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 tive correlation with opti mism;opti mism remains a complete mediator between college s tudents .sel-f esteem and coping styles.

Key words

sel-f es teem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ollege students op timism

(责任编校:刘在花)

#

81#网络中暴力刺激对青少年内隐攻击性的影响P 田 媛 周宗奎 谷传华 范翠英 魏 华

如何做SPSS的调节效应

标签: 杂谈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 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 M的取值分组,做 Y对 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 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

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特质是指我们用来描述个人人格特点的描述词 相关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关程度关联的程度的实验方法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安排、控制并实施的实验条件 因变量实验者要观察、测量和记录被试发生变化的变量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人格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 ①整体性,正常人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且能认识到与他人的差异 ②独特性,中华名族在表达人际交往和个人感情方面比较含蓄;即使是双胞胎人格也会有很大差异 ③稳定性和可变性,成长中的儿童人格不稳定,容易受到客观的影响,但成年后人格就比较稳定 ④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印度“狼孩”虽具有人的生理组织,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人格。 2、请简述观察法和实验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是指在自认情境中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现象与规律的方法。 优点:获取的资料、信息比较真实客观,能够发现许多平时不大注意的现象 缺点: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也很难进行重复观察验证,而且会受到观察着主观经验、技能和观察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无关变量,系统的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受到的影响,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优点:便于控制无关变量,真实显示因果联系 缺点: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 3、人格心理学的目的包括哪几方面,进行简要描述。 ①描述:客观的呈现所要研究问题的事实 ②理解: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的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 ③预测: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4、人格的心理学定义有哪五种。 ①罗列式定义②整合式定义③层次性定义④适应性定义⑤区别性的定义 5、Allport所概括的两种相对的定义 ①人格是一个人所引起的别人对他的反应,即把人格看成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②人格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这种内部机制的特质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三、问答题 1、Mead等人对新几内亚三个民族的研究体现了人格的哪一重要特性? 独特性 2、在观察法中,为了确保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研究者要避免哪些现象? ①观察者效应②观察者偏差③拟人化错误 3、在实验法中,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过程要避免哪些现象? ①安慰剂效应②实验者效应 4、进化心理学范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两个方面? ①缺乏经过验证的理论构想,只从生物遗传的角度说明人类行为模式的演变,这使得它对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Y与X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来刻画,它是M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 Y=aX+bM+cXM+e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M的取值分组,做Y对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 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 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3.中介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Y=cX+e1, M=aX+ e2 , Y= c′X+bM+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 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来衡量。

人格心理学 特质论试题

第五章生物学论 1.当我们过独木桥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保持身体平衡,此例用自我解释说明了什么() 5.1.149 A A自我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B 自我是无意识的 C 自我相当于直觉 D 自我是天生的 2.大多数人害怕黑暗,害怕庞大凶狠的动物,说明了什么() 5.1.151 A A由于原始意向的存在 B 图式 C 环境的选择 D 后天的经验 3.根据荣格的观点,怎样解释“工作狂”,忽略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及自身的身体健康() 5.1.150 C A工作情节 B 金钱情节 C 权力情结 D 权力情结 4.某学生在上课时,心里面想到的是其他的事情,而表面仍做出很认真上课的行为,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5.1.152 C A说明此人有强迫症 B 此人运用了防御机制中的移置 C 人格面具所起的作用 D 自我约束 5.某人买了彩票,可惜没有中奖,可当晚他做梦梦到自己中了500万,请用荣格的观点解释此现象() 5.1.154 A A等值原则 B 熵增加原则 C 心里能的前行 D 心里能的后行 6.某人常感到身体不适,头痛,胃痛,而且比较冲动,情绪不稳定的现象,用艾森克的理论则此人属于() 5.2.160 B A内倾—外倾 B 精神质 C 神经质 D 内倾质 7.荣格创立了与佛洛依德理论有很大差异的理论体系,荣格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意识,个体意识和() 5.1.147 B A潜意识 B 集体意识 C 本能 D 思维 8.下面对关于“自我”的描述错误的是() 5.1.149 A A自我是个体自觉意识的心里组织,它由能够自觉到的感知、记忆、思维与情感等组成 B 自我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挑选出个体意识所需要的信息 C 自我是个性化不断独特,个性,达到的一种自我意识或认识自我的过程 D 自我不断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着新的自我 9.荣格认为对人格及其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5.1.150 B A个体潜意识 B 潜意识 C 本我 D 个性化 10.荣格最具原创性的思想是()确立了进化遗传在人格中的地位和作用() 5.1.151 A A集体潜意识 B 个体潜意识 C 整合潜意识 D 特质论 11.当人们感到无聊或者烦闷时,会倾向于冒险、艺术创造、交换性伴侣、酗酒和吸毒等。这种对感觉刺激和经验变化的的需求被称为() 5.2.169 B A行为遗传 B 感觉寻求倾向 C 外向型特质 D 刺激表现 12.谁提出了人格三层次构造() 5.1.149 A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人格特质试题及答案(DISC)

人格特質問卷(DISC) 下列題目請依照以下順序 最像自己7 次像自己 5 有點像自己 3 不像自己 1 1. A)堅定、固執B)有說服力、善表達 C)溫和、文雅D)謙虛、容忍 2. A)喜歡冒險、膽子很大B)團體中活力的來源 C)節制、穩健D)嚴格、考究 3. A)有決心、有決斷力B)使人心服、善於遊說 C)善良、和諧D)謹慎、小心 4. A)有競爭力、有進取心B)頑皮、開朗 C)親切、誠懇D)順從、善思考 5. A)堅持、有魅力B)樂觀、好玩 C)寬大、仁慈D)正確、準備 計分表

人格特質分析 得分最高的則代表你屬於這一類型;若所有分數都界於11~29之間,則為變色龍,但最高分者代表你偏向的類型;若兩者同分如A及B同分則選前者,即你是A類型的人。 A. 支配型(Dominant):指揮者、追求權力象徵動物:老虎在乎:What B. 影響型(Influencing):社交者、追求舞台象徵動物:孔雀在乎:Who C. 安定型(Security):協調者、追求穩定象徵動物:無尾熊在乎:How D. 分析型(Critical):思考者;追求資料象徵動物:貓頭鷹在乎:Why

適應各類型的交戰守則 支配型 儘可能支持他所追求的目標 將往來關係公式化 如果不同意對方的看法,得根據事實而非個人的感覺 要精確、有效率且井井有條 推薦有支持論點的變通行動方案 迅速進入主題重點 強調具競爭力的績效表現及成長契機 影響型 儘可能支持他們的計劃、點子及夢想 保持愉悅、有活力,步調要快速 原諒他們偶爾分心,且別急著開始討論事情 試著別與他們爭辯—你很少會贏 表現的熱心、自動自發而且隨和 向他們解釋這項行動將能加強他們的形象 別與他們討論細節問題 安定型 儘可能表現真誠友善及支持他的感覺 給他時間信任你 當你們看法不同時,應討論個人感覺而非討論事實 以比較緩慢、非正式但持續的步調進行 表現出積極傾聽的態度 保證所有的風險都會在合理的範圍內儘可能減少或被處理分析型 儘可能支持他們有條理、思慮縝密的方法 用行動展現你的承諾,而非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 要注意細節、精確性及邏輯性 列出所有計劃的優缺點 提出堅定、明確的證據 堅持遵循既定的程序 承諾新的決策絕不會對他造成傷害

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转) 如何用SPSS做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M的取值分组,做Y对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绪论 1引言 大学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就目前国内外对个体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从一些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通过个体内部因素决定了环境对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作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环境与个体适应间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在内的个体内部因素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已被人格研究者所接受,并且逐步成为人格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的大量研究发现,人格与个体的职务绩效、人际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但关于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具体地探讨研究。 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也没有好坏之分。“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这句话强调出人格的个别特点,并提出人格以特质的形式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最终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从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特质是人最深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对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 1.1.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格特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人格类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人格类型也会比较接近。人格类型是具有稳定性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发生变化的。童年期的早期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或者生活条件恶劣,亦或是在成年时期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导致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的,逐渐的,最终有可能会恢复的。所以,有人说表面的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2 人格特质类型 人格特质会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但动力特征并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一种特质类型都有两面性。例如,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但是却非常敏锐;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但是却不够细心耐心;粘液质的人做事条理分明,但是却总是缺乏激情;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但精力旺盛、热情豪爽。特质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特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消极方面。 1.1.3 特质类型的作用 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2]。 可见,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作为划分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工作的需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特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多血质的人就不宜从事单调乏味的,需要持久考察耐心的工作,但是粘液质的人就比较适合这种工作,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工作很适合他们的要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于需要经常变动工作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求反应迅速的工作,多血质的人就比较合适。如果不考虑特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1.1.4 特质类型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性格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包含着许多特征。不同特质类型的人在性格形成时候的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小组复习参考试题

仅供参考,纯属熟悉题型的资料 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小组工作 2.小组动力 3.小组工作评估 4.社会工作本土化 5.小组领导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小组工作是一种方法,通过小组工作者的协助,引导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互助,促使成员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和需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经验,达成个人、小组、社区的发展。 2.小组动力是源自于小组份子间互动所产生的力量和现象,小组动力会影响小组的发展及小组成员的行为反应与情感支持 3.小组工作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运用相关的资料与技术,对小组工作的需求、目标、理论、过程与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单一或综合的评价,从而发现问题、提供信息作为决策和改进的依据。 4.社会工作本土化是将社会工作功能和教育与某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过程。 5.小组领导指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和条件下,小组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或群体,通过共同的社会活动,带动和激发小组成员共同实现小组目标的行为过程。 二、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纸的适当位置打“T” , 错误的打“F”并改正。) ()1.小组工作起源于基督教的青年会、睦邻会、犹太人中心及童子军等。 ()2.小组生活发展理论认为人类早期的生活经验对他们以后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3.健全的小组生活能够有机会使组员自由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4.互动模式将小组工作的注意力集中于个别成员间为满足共同需要所产生的互动过程 ()5.发展性小组模式通过小组鼓励成员参与、表达自己,从而找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及目标,并在民主程序的体现过程中达到小组目标及团员的自我成长 ()6.沉默者是小组的发泄对象,常常被捉弄和嘲笑,自己却似乎并不在意()7.工作者在适当的时候,有意地、建设性的分享个人信息和类似经验、感受和想法,借以引导成员自我开放是开启技巧的运用。 ()8.案主需求的评估就是以案主的需求为本,通过与案主同行,建立信任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现状研究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2:33.877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朱宁宁[导读]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研究采用孟雁鹏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随机对2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合作维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430000) 摘要: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研究采用孟雁鹏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随机对24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合作维度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容和守信维度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关键词: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 一问题提出 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概念之一,积极人格特质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自我决定、乐观、热情、成熟防御机制、智慧、创造等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个体激发和强化自身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或固定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国外学者从积极方面对人格的进行深入的细化和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开发了一些测量积极人格的研究工具,目前较为权威的是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编制的量表《VIA 特征优势调查》,该调查由240个问题组成,从许多种人格优点和良好品德中选出的24种作为人格优势,又可译为性格优势。在我国,目前也有部分专家和学者着手修订和编制积极人格的量表,周嵌(2008)编制《大学生积极特质行为评定问卷》,孟万金(2009)修订Peterson 和Park编制的成人版人格力量测量量表,编制出符合中国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杜夏华(2009)编制《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罗艳红(2009)编制《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量表》。有关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的描述是:测量积极人格特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测评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孟雁鹏(2012)编制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测量大学生的自信、行事风格、包容、合作、接纳和守信,这些维度在人际交往、学习及工作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知网中查阅有关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实践研究,近五年之内查阅到李燕以24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坚韧性人格维度为主要内容并结合其他维度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团体心理辅导为手段的实验研究,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积极人格特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系统,其形成受多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 6 。周嵌(2008)和郑祥专(2009)对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某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249份,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6 ,回收问卷247份,回收率为99.2%,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6 ,其中男生39名,女生188名;大一学生72名(31.72%),大二学生49名(21.59%),大三学生51名(22.47%),大四学生55名(24.23%);城市学生43名,乡镇或农村学生184名;年龄在18~24岁之间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40 1.43)。 (二)研究工具 1.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问卷 本研究内容包括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专业(文史科、理工科)、学历、是否担任班干部、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 2.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测量量表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征问卷》是孟雁鹏在彼得森(Peterson)教授编制的VIA-IS的基础上修订的,修订后的问卷包括24道题目和1道测谎题,确定积极人格特质包含的六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信、行事风格、包容、合作、接纳和守信,采用五级计分法,“完全不符合”记为1分,“基本不符合”记为2分,“有一点符合”记为3分,“比较符合”记为4分,“完全符合”记为5分,被试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表明积极人格特质越明显。修订的大学生积极人格问卷各个因素Cronbach 系数均在0.7以上,各因素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6-0.886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18-0.585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三)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积极人格特质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个维度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得出,合作维度在文史类和理工科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12,得出p<0.05,理工科类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史科类,其他维度在专业类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表1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各维度得分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M±SD)

小组社会工作考试题目

名词解释 一、社会化 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的技巧的过程。人在一生中不断面临再社会化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适应和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小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组员在小组环境中,学习适应社会规范,学习人际相处的技巧,解决在再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二、矫正 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害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小组的这个功能通常体现在一些行为和价值观矫正的过程中,特别是针对一些在认知和行为层面存在严重的反社会倾向的组员,通过专业的工作手法,帮助组员认识、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学习并巩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和价值观。 三、澄清 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澄清对小组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组员更好地了解他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澄清也可以保持小组内沟通的清晰性,不让混乱的信息造成组员的疲惫和泄气,从而影响小组的进程和功能。 四、小组结构 小组结构就是小组过程的结构性构成因素或是结构性组成层面的集合体。 分为正规性结构与非正规性结构。从小组过程看,主要包括小组处境、小组开放与封闭的性质、小组目标、小组规模、小组规则、长期或是短期的小组、聚会时间与地点、小组性别构成、小组权力结构与领袖人物、实现目标的服务项目和小组生活结束等。 五、小组工作 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它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互相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 六、替罪羔羊 是指那些自己选择或他人选择为小组内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的组员。小组中有的成员把自己的愤恨、不如意推卸到别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和压力,把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七、近似共识: 一种混合与协调小组成员的所有观点、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小组成员们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认为将个别意见纳入整体意见当中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决策情况,但是这种决策模式并不排斥在小组的决策过程中会适当放弃一些个别的想法,以达到小组的整体性。 简答题: 一、次团体对小组影响 当次小组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时,小组的凝聚力就增强了。 当次小组遭受反对时,可能会导致小组解散。 二、小组冲突的影响 积极影响:激发创造力、提高决策水平、增加小组的向心力、重新评价自己的能力 消极影响:削弱小组目标的努力、影响小组成员的心理、破坏小组凝聚力 三、小组的功能 (一)针对常态或偏向常态的人员 兴趣小组都有哪些功能?功能:

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特征

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都要经历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前面我们阐述过人格形成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期(从人一出生到进入青春期之前)、重建期(从青春期开始到老年期结束)、成熟期(从成年期到老年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大学阶段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格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整合的特殊时期。对大学生来说,这一时期表示着他们逐渐步入社会的特定轨迹,此后人格发展的许多问题都取决于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有研究表明,大学期间形成的人格特点在其后的一生中有相当的稳定性。 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人格主体的不成熟性。经过中小学教育和一定的家庭、社会培养之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开始把自己从周围世界独立出来并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开始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反省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的目标。但是,他们还缺乏完全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仍然需要不断地加以引导和锤炼。 第二,人格形成因素的多样性。大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以来接受外界信息量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时期,此时,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社会、大众传媒对他们人格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 一方面,社会的开放阔宽了当代大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能力,为他们人格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规范、要求和价值标准。另一方面,现实的压力、竞争的激烈和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打乱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形成。 人格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恩格斯说:“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有了更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他们的人格塑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寻找自我,渴望成才。90年代的大学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成长,逐步形成了自立、平等、开放、竞争的人格特征。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的大学生人格特征是:他们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拥护改革开放,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渴望自立、自强,既重物质利益,又重精神文明,既强调个性又关注国家的命运;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渴望适应社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其成就目标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其成就目标影响的研究 前言: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有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它是人的行为的深层动力,在个人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奥苏伯尔和柯克的《自我心理学与心理失调》一书就儿童期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影响作了陈述,指出儿童期的依赖性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了青年期。心理学家还就能力、自我观念、焦虑等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如格布哈德大学生解决抽象问题的研究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尚不足以影响动机水平,还要看个人的能力和自信心。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要长期的为人生理想进行奋斗,成就动机是绝对需要的。平崔克(pintrich,2000)将趋近-回避状态引入掌握目标中,进而把成就目标动机分为四种,即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 单纯的研究动机和单纯的研究人格都是心理学中的热门课题。曾有学者研究过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也有学者研究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人格特质和成就动机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格作为人的心理机制,直接制约人的智力和能力,并通过调节环境影响学习动机,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学习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动机的培养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的积极特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此推测,大学生人格特征会对动机产生较大影响。 研究方法: 1、被试和器材 随机抽取福建师范大学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生源地的73名,有效数据70份。 、艾森克人格测试(EPQ)、成就动机量表。 2、实验步骤 利用spss分别对艾森克人格测试中的P、N、E、L维度与成就动机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结果: 一:相关分析

实验三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检验

实验三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检验 一、实验性质 上机实验(计算机、spss软件)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理论涵义; 2、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SPSS针对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统计检验,熟悉操作步骤,并能够对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 三、实验原理 (一)调节效应 1、调节变量(moderator)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这种有调节变量的模型一般地可以用图1 示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如性别、种族、学校类型等) ,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年龄、受教育年限、刺激次数等) ,它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和强弱。 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 (1)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 (2)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 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2,若R2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 (3)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 M的取值分组,做 Y 对 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同上做Y=aX +bM +cXM +e的层次回归分析。 (4)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两种情形:一是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自变量是潜变量;二是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当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时,做分组结构方程分析。做法是,先将两组的结构方程回归系数限制为相等,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然后去掉这个限制,重新估计模型,又得到一个χ2值和相应的自由度。前面的χ2减去后面的χ2得到一个新的χ2,其自由度就是两个模型的自由度之差。如果χ2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调节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潜变量时,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最方便的是Marsh,Wen和Hau提出的无约束的模型。 (二)中介效应 1、中介变量(mediator)的定义 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Y=cX+e1, M=aX+ e2 , Y= c′X+bM+e3。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有c=c′+ab,中介效应的大小用c-c′=ab 来衡量。 2、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五型人格特质测试题

FBI五型人格特质系统自我检测题 1.做任何事情都有以结果为最重要. 2.在同一时间段里,只能专注做一件事. 3.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忽略那些不重要的事. 4.办事情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觉得你的想法总是很简单. 5.在工作中,对你非常厌恶的人仍然觉得有合作的空间. 6.在商场上你是否保持生意不成仁义在的观念. 7.与人交往中,你能敏锐地觉察顾客的反应哪怕极细微的变化. 8.与他人交往中,你总是认为对方比较重要且优先考虑. 9.生活中你是否认为现实中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10.你是否常常能感受到他人所感受不到的意境. 11.在现实中,你总喜欢通力合作无论任何事情. 12.你是否能经常欣赏他人的优点,尤其是你不擅长的方面. 13.你是否觉得一切顺其自然乃是最好的处事态度. 14.你是否非常不喜欢看到冲突的场面哪怕对方理亏. 15.你总认为公道自在人心,一切不必太在意,当以和为贵. 16.你是否认为作为专业人员当非常精通技术知识. 17.你是否有详细的计划和分析可克服所有的障碍. 18.你是否认为客户之所以拒绝商品是因为不够了解. 19.你总希望客户给足够多的时间来了解产品. 20.你总觉得凡事要有凭据方可在客户面前表达. 21.你喜欢参与与客户的生活或与之保持联系. 22.你喜欢创意的方法,喜欢新奇的事物. 23.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并能自由发挥. 24.你觉得目前的工作很刺激,很新奇,从而行事. 25.你觉得在工作中歪打正着是你的运气不错. A:非常认同(5分) B:比较认同(4分) C:模拟两可(3分) D:比较不认同(2分) E:完全不认同(1分)

【开拓型】性格的特性: 务实、具竞争性、侵略性、攻击性、企图心、行动力强(一旦决定的目标,若不到手绝不善罢甘休) 思想与行为极为统一,凡事喜欢专注,集中一个焦点,具有强烈的领导欲望。 在与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喜欢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目标与目的之展现十分的明显。 极容易接受事实、服从专业、主观意识很强、情感的表达十分的直接,凡事喜欢采取主动的态势。 成功要点:选对战场。 职业特征:业务、新市场开拓、公司草创期、执行类岗位 【人际型】性格的特性: 重直觉、情感导向、具语言天分、口语表达流畅、对事物有独特的品位、心思细密而复杂、感性。 优柔寡断、气质好、形象佳、有艺术天分。多疑、性格具多重层次、强烈的道德感。 缺乏安全感、用许多的时间去思考、复杂而多变的思维特质、容易反映环境的不公平性;以他人的思考为中心。 成功要点:利用直觉。 职业特征:综合管理、行政管理、产品、市场策划、管理咨询、思维缜密类岗位 【协调型】性格的特性: 容易释放友善的特质、随和、与人为善、稳定性高、缺乏性格强迫性。 与环境之融合力强、善倾听、乐观、客观、动作较慢、较缺乏企图心。 较缺乏主见、不喜欢改变、单纯的思维特质;容易接受环境的不公平性,完全以他人的思考为中心。 成功要点:依赖朋友。 职业特征:人事行政、工会、客服、维护型商务、极具包容性岗位 【工作型】性格的特性: 固执、不喜欢谈虚无缥缈的事物(较缺乏想象力) 喜欢钻研一些具体的事物与技术。 因此较坚持一些技术本位的专业态度,属于几何图形式(方程式)分析,归纳研判的思维模式。 很重视所谓的“逻辑推演”,因此当遇到问题与迷思的时候,去请教工作导向的人他也许不能告诉你将来要怎么办?但是他可以告诉你,现在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凡事都要力求简洁与单纯。 成功要点:专业路线。 职业特征:技术开发、学术研究、高技术含量业务、财务、严谨固化类岗位 【整合型】性格的特性: 性格多变(不易掌握)、崇尚自由、性格易随环境而改变、反应极快、喜好新奇之事物、缺乏安定性。 具创造力、易分心、焦点不集中、喜欢挑战与冒险、容易违反规定、完全以自己为思考的中心。 有一定程度的危机处理能力,你对生活的一般性变故还能明快处理。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一)人格与人的身心发展 人格由气质、性格等诸多因素构成,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作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程度、效果,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身医学的研究已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例如,哮喘患者多有过分依赖、幼稚、暗示性很高的人格特征;偏头痛患者多有刻板、好胜、嫉妒心强、刻意追求完善的人格特征;而具有矛盾、强迫性、吝啬、听话、抑郁特征的人容易得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如此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大学生优化人格整合、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身心疾病,更重要的是发挥人格最佳作用,达到自我实现。所谓最佳作用,即:人是可变的,人是最佳的,人能够实现任何一种个体潜能,能够塑造自己的生活,促进周围环境的发展。发挥最佳作用是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必由之路。 1997年11月份,中国博士研究生葛海雷从哈佛大学一图书馆四楼跳楼身亡,有关专家指出:对于留学生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只有人格健康,方能从容应变。这一事件与几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卢刚事件”一样充分表明,人格健康对于受到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更主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或者说“情商”。“情商”这个新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葛尔曼在1995年提出来的,他概括了“情商”的五个方面: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毫无疑问,情商包含了丰富的人格因素,如独立性、自信心、勤奋、踏实、坚韧、耐心、恒心、创造性以及乐观、合作精神等。一些天资聪慧、富有才华者,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与人格素质的欠缺有关。 另外,人格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且相互包容。一些良好的人格特征同样也是良好的思想品质,比如对现实的态度(对他人、集体和对工作的态度)既是大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也是培养思想品质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