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论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我国政府公共危及管理

——由近年灾害的应对看政府危机管理管理能力

姓名石朵艳

学号 1141001266099

专业行政管理

学校电大郑铁分校

指导老师毛素芝

写作时间 2013年6月

目录

摘要 (1)

一、危机的定义及特点 (2)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3)

三、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3)

1、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3)

2、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3)

3、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3)

4、提高政府公信力防止政府组织老化 (4)

5、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

四、实践中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应循的原则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4)

1、近年来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所循的原则 (5)

(1)时效第一原则 (5)

(2)信息公开透明原则 (5)

(3)协同处理原则 (6)

(4)科学原则 (7)

2、亟待解决的问题 (7)

(1)强化危机意识时刻警钟长鸣 (7)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及管理预警机制 (8)

(3)建设国家级防灾体系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危机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大变革时代,也是我国跨越式发展与和平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社会结构的调整、变化,各种利益的再分配无疑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酝酿、产生诸多不稳定因素。而人为地、自然的各种危机往往在不经意间发酵膨胀为巨大的危机,从而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此情况下,正确的危机管理和应对将是至关重要的。

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危及便与之相伴。因自然灾害而引发的公共危机更是由于其突发性(危及的孕育期可干预时间或应对准备时间极短)、不可预见性(危机所造成的结果和破坏能力)常常考验着各国政府的危及应管理、应对能力。

本文从危及管理理论的提出、公共危及管理的内涵和特点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了加强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以近年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几次特、重大自然灾害(即由自然灾害多引发的公共危机)为例,分四个方面深入的阐述了实践中,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在充分肯定了我国政府在管理、化解,由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公共危及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本文简要的指出了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事实证明,我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化解和战胜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各种危机,使中国始终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关键词] 危机公共危机危机的管理和应对

1

论我国政府公共危及管理

——由近年灾害的应对看政府危机管理管理能力

绪论:

西方著名的行政学奠基人怀特先生(leonard d.white)在他的《行政学概论》中指出,行政的目的在于管理者(领袖)最大限度的运用国家一切资源高效、快捷、圆满的完成国家建设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自上个世纪以来,由于各类危及的频发,西方许多国家开始将原本传统、官僚、缺乏弹性的行政过度为市场导向的、应变、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和人为的灾害频发。例如前苏联的切尔诺比利核电爆炸及日本新泻核电的泄露、汶川地震、SARS的肆虐等等都将各个国家乃至人类一次次的推向风口浪尖。频发的公共危机已经对各国政府提出了重大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跨越式发展与和平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按照国外经济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的阶段,往往会出现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也是各种危机频发的时期。

因而,探索和研究对于危及特别是公共危机的管理对于我国政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幸的是,我国政府及领导人已经高度认识到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共危机管理也成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领域。

一、危机的定义及特点

危机理论的创始人凯普兰先生曾经为危机做出了如下的解释:人们由与人为或自然的平衡进入到了失衡,危机就出现了。换言之,危机意味着稳态的破坏。

那么什么是危机呢?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解释。将它们归纳起来就是:危及是对正常状态阻碍、破坏和解体,而这种阻碍、破坏和解体是我们常力所不能解决的。简言之,本人认为:危机就是常态的打破,而且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态势。同时,我也非常赞成美国《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费克普及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R.奥古斯丁教授所说的挑战与机遇同在,如果把握得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

2

通常情况下,危及必定涵盖如下几个特点:突发性、破坏性、聚焦性、紧迫性、信息资源缺乏性和不确定性。由于产生危及的因素所不同,即人为或自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域或者不同的领域而将危及划分为若干种类。本文将着重讨论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公共危机管理也即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通过预警、预防、应急处理、秩序恢复等措施防止、化解可能发生的危及,处理已经发生的危及,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将危机转化为为我有利的机遇、机会的目的。从而达到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及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

三、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它。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国家的安危是天大的事情。只有居安思危,尽可能的避免危机的发生,化解危机的爆发,方能使得国家按照既定的大政方针发展,才能使得国民安居乐业。加强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1、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决定因素。试想,若无危机意识,一旦危机来临,原有的政府管理体系必将变得纷乱无序,从而直接影响政府的管理效能。实行公共危机管理后,方可确保政府的管理系统当危机来临时仍然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环境,正如百姓所说的忙而不乱。

2、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提高政府组织管理水平的必须。缺乏忧患和危机意识的政府,其管理水平必定大打折扣。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缺乏危机意识,淡薄公共危机管理,必定会极大的降低政府的管理水平。这是因为,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职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涵盖了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逆境、顺境的全过程中所有管理内容。而且,它又是一种带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管理思想,是国外较为成熟的政府管理模式。

3、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3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而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则是政府综合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很难想象,一届没有危机管理能力的政府会给公民以安全感。

4、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防止政府组织老化

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政府组织本身避免老化、僵化,奠定政府组织与公民的群众基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一个政府的组织系统往往由他自身的性质决定其缺乏竞争的压力和自主动力,因而使得组织系统被动、僵化无活力。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突如其来、频发的公共危机会一次次的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不当、欠妥的危机应对方式将削弱政府的群众基础,蚕食着政府的公信力。

由此,面对未来的公共危机,我们的政府组织只有加强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才能极大的激发我们的组织活力,才能不断的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夯实政府与百姓的群众基础。

5、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提高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水平,是我国政府管理进一步融合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开放、交流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同时也为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危及得以在全球发酵、蔓延创造了机会。现在的地球已经用经济的绳索将各国或紧或松的拴在了一起,成为一张巨大无比的“蹦蹦床”,甲国这边一蹦,乙国那边就动。关系紧密反映强烈,关系一般反应弱些。任何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公共危机都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任何一个国家内的公共危机都有可能膨胀成为国际性的公共危机。

中国作为融入到世界经济潮流不久的新伙伴,我们必然会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危及的侵蚀。同时,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加之我们国家因所选择的独立的发展道路和国外不同而产生的意识形态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原因,我们又不可能闭关自守,将国家独立于世界经济大融合之外,所以,我们所面临的公共危及机会可能比别人多,公共危机所波及的范围更广、发生的频率更高。也正因为此,我们的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一定要在国际化的大视野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公共危机。

四、实践中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所循的原则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4

1、近年来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所循的原则

任何国家对公共危及的管理都必须遵循时效第一原则、信息公开透明原则、协同处理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我国政府也不例外。在遵循这四个原则的实践中,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付出了一定代价的教训。

(1)时效第一原则

当公共危机来临之际,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重大危机发生时,政府应对的时间和做出反应后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将时间就是生命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了。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我国政府反应迅速,第一时间组建了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李克强、回良玉任副组长的国家抗震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汶川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在极短的时间,迅速调集十几万解放军、公安干警赶赴灾区投入救灾前线,同时从全国调集大量的救灾物资和专业技术队伍进入灾区。

2013年的年初,上海黄浦江的“猪漂漂”诡异的给上海之春蒙上了一层阴影。2月19日,上海发现首例病人,3月4日李姓病人死亡,3月30日经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分析检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进一步核实,判定患者为人感染H 7N 9禽流感病毒病例。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依法向社会公布。在此前后,各地相继出台防控措施,启动紧急应对预案。新组建的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更是在四月三日密集出台了《人感染

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指导全国的疫情防治。发病区域的积极救治、防治疫苗的紧急研制和发病区域内禽类的扑杀同时紧张、有序的展开,为后来的防治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信息公开透明原则

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确保有关公共危机信息的准确、及时的传递,以便于政府快速的制定应对危及的决策。对于已经掌握的信息,政府应当确保信息的 5

透明及信息渠道的畅通。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有效的制止各种谣言的流传散布、尽量避免公众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的发生,对公共危机发生时的社会安定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起始于2003年的“非典”,在中国,带走349条生命,曾经给我们的记忆留下了恐惧。然而恐惧却并不仅仅是由于疾病的杀伤力引起,更多的是源自对政府信息披露不及时带来的不信任。由于事发突然,为了避免其他的风险,政府选择了缄口不言,直到疫情爆发到不可控制,才不得不将这一重大传染病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披露出来。而这种情况下的披露,已经很难安抚人心,人们对于政府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充满怀疑。而怀疑源自信息不透明带来的不安全感。

而反观10年后,这一次的H7N9禽流感的信息披露从发现到公开用了20余天。这段时间政府并非极力掩盖事实真相,而是调查这种病毒究竟属于什么类型,又该如何防治。结论得出后是及时的披露,人们在得知新疾病的产生的同时也了解了这种疾病的防治方法,因而没有产生更大范围的恐慌。这就是信息透明的收获,事实再一次证明面对公共危机的来临时,我们的政府更加成熟也更加自信了。

(3)协同处理原则

前文说过,危及是对正常状态阻碍、破坏和解体,而这种阻碍、破坏和解体是我们常力所不能解决的。在许多大的危机面前,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公共危机面前,仅仅靠一地、一省,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在短期内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我国缺少专业的救援队伍,在国际社会的支援面前,我国政府坦然接受了他们的帮助。正是有了他们的援助,更多的原本无望生存的人们得救了。

自H7n9禽流感发生到3月31日至,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已向409家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发放H7N9禽流感检测试剂盒,并向8家全国传染病重大专项实验室 (包括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科院病原所和动物所等机构的实验室提供了H7N9检测试剂和方法,并为世界卫生组织、蒙古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提供了检测方法。

6

与十年前的非典相比,我国的防控体系和防控手段有了较大的进步。首先,防控预警体系较为完善,政府层面对H7N9事件反应较为敏感,行动较为迅速,防疫指挥已经升至副总理级,与当年非典时期的指挥层级相当。其次,多部门积极行动,形成联动体系;卫生防疫、医疗救治、医药科研、工商、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配合,为防治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4)科学性原则

大多源于自然灾害所派生或引发的公共危机的应对,都不是简单的疏和堵就能解决的,它往往涉及到一个甚至多个学科的专业技术,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管理者在制定公共危机应对决策方案时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切不可急中生变,使得危及扩大和加剧。

今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庐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情发生后,李克强总理即可赶赴灾区指挥救灾抢险工作。在此次庐山地震的抢险救灾中,政府吸取了汶川地震救灾工作的教训,科学调配各方力量。在灾区通讯中断、指挥受阻情况下,指挥部果断调集先进的空中预警机协同指挥;由于灾情的突发性和抢险需要,各种救援物资需要快速抵达,交警部门实行地面交通管制为抢险运输保障通行。

在今年初的h7n9禽流感来袭之际,从2月19日发现首例病人,到4月7日我国医学科研部门已经研制出H7N9禽流感检测试剂盒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发送给400多家实验室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数个国家、地区,为打赢防治重大疫情的战争提供了科学保证。禽流感疫情的防治工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中国的做法堪称典范。

2、亟待解决的问题

(1)强化危机意识,时刻警钟长鸣

我们的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左传》襄公十一年中写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老祖宗们在几千年前就告诫我们一定要重视潜在的危及,避免各种危及我们自身或国家的灾难发生。

我们的政府一定要强化忧患意识,一定要认识到目前我们身处和平,但是周

围并不太平;国家内部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我国还是个灾害易发、多发的国家,这就为危及特别是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危及提供了多发的土壤。有幸处于我们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的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2)建立和完善政府危及管理预警机制

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应对各种危机的预警机制。各类危及的发生并非偶然,它都有一个孕育的过程,不同的是过程长短罢了。这个孕育的过程也就为我们政府提供了发现、预警、干预、制止或化解的可能,任何对危机苗头的放任自流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的政府要敏锐的识别危险信号,必要时果断发布预警信息,告诉公民如何防范。这方面,美国人的龙卷风预警机制值得我们借鉴。(3)建设国家级防灾体系,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危机

由于我国是自然灾害易发国家,那么我们的防灾体系应该足够的强,否则在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危机时,政府始终是被动的。

在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危机中,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思路?通常,大灾过后国家会组织相关专业部门进行灾害评估,以利于灾后的重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灾前下大力气对我们的山脉、水系、铁路、民航、公路、桥梁以及城建、医疗卫生等等进行隐患调查,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提出各个类别的模拟灾害评估报告,以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参考。当危机来临之际,政府可以迅速的启动相应的防灾程序,将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另外,国家的防灾体系可以条、块结合。哪个领域出现危机苗头,哪个领域就有一整套的响应程序启动,按照危及的发生范围属地、领域结合管理,按照危及的程度进行危及级别响应和管理。

综上所述,危机的管理,特别是公共危及管理是个新兴的学科,同时又是各古老的话题。从近些年发生在我国的几次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来看,我国政府对危及的应是无可厚非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处理今年的芦山地震和h7n9禽流感疫情中,已经显现出中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充分的自信和强大的能力。然而,正所谓机遇与危险并存、胜利与挑战同在。相信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关键时刻,我们的政府将越来越重视公共危机管理。我们将如履薄冰、深谋远虑,只有这样,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次次危及,扫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中国梦必将实现!

8

参考文献:

1.怀特先生(leonard d.white)《行政学概论》

2.《易系辞下》

3.《左传》

4.张永理武汉大学出版社《公共危机管理》

5.冯惠珍主编《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审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6.马宗晋、方蔚青等主编《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地震出版社1992年版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