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阳文化保护论文

安阳文化保护论文

安阳文化保护论文
安阳文化保护论文

安阳市古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后有商朝

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

朝古都”之称。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

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截至2015年安阳拥有两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殷墟和中国大运河(永济渠)。

关键词:彰德府城;保护价值;古城现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和背景

1.1 研究对象

彰德府城,也称安阳古城。安阳历史悠久,第一个城当是商代河亶甲居相

之都城,然后是盘庚迁殷之殷都城。自从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奉拔魏

宁新中(今安阳城东20多公里的汤阴县故城一带),更名为安阳,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398年,在今安阳城西南烧盆窑村一带,建

安阳城。580年杨坚焚邺城,将邺官府和所有居民全迁安阳城,安阳城于是称邺,为相州。此后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

为新邺城。

1. 2 研究背景

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

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安阳县划入邺县,自此安阳县并入邺县

直到590年(重置安阳县)共56年时间。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

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

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

因邺县、魏郡、相州长期治邺城,在人们的心目中便形成了一种习惯认识,即它们的治所就叫邺城,又因古邺城已不复存在,特别是邺县移治安阳后,安

阳城自然就成了新的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

宋景德三年(1006年),增筑安阳城(包括今安阳城和北魏天兴元年之安阳城)周长19里。金代将安阳改为彰德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安阳城改筑

为彰德府城。

明彰德府城,呈方形,周长9里113步,裁得原宋安阳城之半。墙高2.5丈,厚2丈,外砖内土。有四门:东曰“永和”,西曰“大定”,南曰“镇远”,北曰“拱辰”,门上各建有楼,又建4个角楼,40个敌楼, 63个警铺。城外周围有护城河,阔10丈,水深2丈。城中央建雄伟壮观的三重檐鼓楼,北大街中段建钟楼。城内街道90多条,主街道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东西大街,全长1 6 5 7米,南北大街,全长1 5 4 8米。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有9府1 8巷7 2胡同之说。

所谓九府,即六府、平府、西府、老府、林府、铁拐府、娘娘府、洛阳府

和学儒府。十八巷,即乔家巷、小颜巷、丁家巷、唐子巷、纪家巷、竹杆巷、

仁义巷、裴家巷、西钟楼巷、东钟楼巷、西冠带巷、东冠带巷、豆腐巷、卜府巷、三义巷、、鹅脖巷、夹巷和香巷。以南北大街为界,九府十八巷形成了

“东府西巷”的分布排列格局。府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东,巷大部分在南北大

街以西。至于七十二胡同,无有详细史料记载可考,可能是城内所有街道之总合,取一吉利数字而已。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修。清代康熙十六年 (1677年)、康熙五十二年(17l3年)、雍正七年 (1729年),又重修三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增建“新安门”,即后称的小西门。古城内的楼、阁、庙、塔布置恰当,组成了城市的空间轮廓,文峰塔、高阁寺、鼓楼、钟楼、府城隍庙等高大古建筑点缀着古城的立体景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古商业街,沿街多为中国传统式的民宅四合院,特别是仓巷街和东大街路北有多处九门相照四合院,还有双层楼四合院,使彰德古城形成了中国传统式的古朴典雅的老城风貌。

建国前,鼓楼、钟楼被毁。建国后,城墙和城门都被拆,但古城内的街道和民宅建筑基本完好,城内名胜古迹甚多,护城河和城内多处蓄水坑池尚存。西南城角保护完好,辟为三角湖公园。沿护城河外辟为环城公园,成为游览和休闲散步之地。

2. 保护价值

2.1建筑结构

彰德府城,也称安阳古城。历史悠久,第一个城当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后是盘庚迁殷之殷都城。自从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奉拔魏宁新中(今安阳城东20多公里的汤阴县故城一带),更名为安阳,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398年,在今安阳城西南烧盆窑村一带,建安阳城。580年杨坚焚邺城,将邺官府和所有居民全迁安阳城,安阳城于是称邺,为相州。此后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

彰德府城面积约2.4平方公里,城内以居住和商业为主。8 0年代以来,依据安阳名城规划,改

建了北大街北段,修建

了府城隍庙、钟楼、郭

朴祠和许三礼祠。2000

年开通文峰大道、新建

商业街。城内大街小巷

已经整修为水泥路面,

部分坑塘已砌护栏,并

植树绿化,使安阳名城

的地位不断提高。殷墟

和彰德府城是安阳被国

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的重要依据。目

前,已将文峰塔、小白塔、昼锦堂、韩王庙、高阁寺、文昌阁、崔铣祠、袁府和部分明清九门相照四合院等名胜古迹进行了整修,为彰德府城增添了历史文化名城色彩,变为一个具有安阳特色的旅游城市。

2.2古城特色

总观彰德古城的构建设计,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东门与西门相错,东西两条大街并非以鼓楼为中心建在一条直线上。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据说是安阳地处黄河故道,倘东西二门正对,会使犯城的河水通行无阻,造成灾害;相错

少许,不易畅通,黄河水怪就不会光顾。二是古城街巷分布和名称极有特点。

这里主要街衢,号称“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

称“府”者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东,称“巷”者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西。

所谓“七十二胡同”,原来都是城中的小夹道,到后来有的有了正式街名,有

的则因其过于短小又只有一个出口而不再被视为独立的街道。此外,又有“十

八罗汉街”和“龙凤街”之说。所谓“十八罗汉街”是指以南北大街为界,在

它的东西两侧各有九个街口,相传每个街口曾各设石雕罗汉像一尊,用来护卫

各街道的安全。所谓“龙凤街”,是指甜水井街和仓巷街。这两条街的房屋整齐,结构较好,大都是二进、三进甚至是四进,其中不乏“九门相照”的豪宅

大院。其中,甜水井街住有两家大户,因宅院最好,称龙街;仓巷街略逊一筹,称凤街。安阳城历史悠久,正史之外还留下了不少趣味盎然的传说。

安阳老城始建于后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增筑于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改筑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几经变迁,形成了现在的规

模和形制。老城面积约2.4平方公里,居民约8万人。作为我国明清府城的代表。安阳老城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2.1街道以南、北大街为轴线,呈片字状分布。

安阳老城地势呈龟背型,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马道。以东、西大街为东

西轴线,南北大街为南北轴线,街道布局呈片字状,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城

内街道以十字形、丁字形为主,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由于九个府中

有7个,十八个巷中有7个在南、北大街以东,2个府和11个巷在南北大街以西,所以老城街道又有“东府西巷”之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除个别街道、胡同如九府胡同因城市改造已难觅踪迹外,安阳老城内格局基本

保存完好。

2.2.2老城内文物建筑特色鲜明。

在老城2.4平方公里范围内,密集分布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2处,文峰区文物保护单位3处,单位面积内分布文物保护单位密度之高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老城内的文物

建筑,既有我国罕见的上大下小呈伞状、雕刻精美绝伦的文峰塔,祭祀北宋三

朝宰相韩琦的祠堂;又有高台建筑高阁寺,独具元代建筑艺术的小白塔;更有

凝聚着安阳老城人精神与心灵寄

托的城庙……,塔、寺庙、楼阁

红墙绿瓦,设置有序,高低错落,

特色鲜明,成为彰显古城特色和

文化内涵最靓丽的符号。

2.2.3传统民居特色独具。

安阳老城内传统民居多为四

合院,以灰色为主色调。沿街宅

门一般开在左侧,宅门高大,进

门后一般有借东厢房南山墙镶嵌

的照壁。院内正房一般面阔五间,

为带前廊硬山式建筑,体量较大,

檐下多施雀替、斗拱,斗拱多十

字交麻叶单斗斗拱,为典型豫北特色。厢房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体量较小。整个院落布局紧凑,不仅保存了明清以来的建筑特色,同时,尊卑有别、长幼

有序的封建礼教制度在老城建筑中得以完美的体现。

另外,安阳老城中均匀分布着大小十余个坑塘,有暗河与护城河相通,护

城河通过万金渠与洹河相接。坑塘周围绿树成荫,近处亭台楼阁倒影其中,与

老城街道、文物建筑、传统民居一起营造了良好环境氛围。

三、安阳老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老城自身基础设施匮乏,设施落后,

加上管理不善、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老城保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3.1老城整体格局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1986年,安阳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随后,安阳市政府委托东南大学编制完成《安阳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该规划提出了对古城进行“全

面控制”、“保护古城整体环境面貌”的规划思路。199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

批准实施的《安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规划批准后,安阳市政府启动了古城区北部更新改造工程。先后实施了北

大街、北门东、大院街、文峰中路、唐子巷等工程建设。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并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如北大街改造,由于建筑外观缺乏精细论证,新建建筑未能很好体现古城风貌。尤其是文峰中路的打通工作,安阳市政府因

过多关注于民生,无视规划的严肃性,无视古城保护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遭

到多数专家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将安阳老城“剖膛开肚”,拆除大片民居,打

通了文峰中路,老城格局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3.2老城传统风貌受损

安阳老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老城内传统民居的整体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的

损坏,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3.2.1是搭建。

因老城内人均住房面积较小,难以满足人口自然增长的需要,老城内普遍

存在依靠东、西厢房搭建临时建筑的现象,传统四合院的整体风貌及文化内涵

受到破坏。

3.2.2是改建:

为了增强使用面积,在房屋翻盖审批过程中,利用政策漏洞,私自将原有

硬山式房屋改造成两层或三层平房,建筑形式、风格与原建筑迥异。同时,由

于缺乏有效管理,临街商铺为了利益需要,出现商贩私自改建门脸,户外大型

广告及匾牌字号杂乱无章等现象。

3.2.3是拆除:

1993年老城文物普查时,共普查四合院461处,其中四进院落11处,三进

院落36处,二进院落195处,一进院落219处。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仍保留四合院布局建筑仅77座,其中四进院落1座,二进院落16座,三

进院3座,一进57座。在保留的四合院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厢房或正房被拆除、增建、改建等现象。从1993年、2009年四合院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2009

年四合院数量仅为1993年的16.7%,在19年中,平均每年拆除四合院约20座,拆除现象之严重可见一斑。

3.3老城交通拥挤,分流不畅

2000年,文峰中路的打通虽然缓解了老城交通问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车辆暴增和消防救护的需要,老城内仍然存在交通不畅的问题。主要原

因有:

3.3.1是老城街道布局制约。

老城街道宽度一般在6米以下,道路狭窄,丁字路较多,这是安阳老城道

路系统的特色。但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随着老城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增加,狭窄的、路况较差的古街巷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受街道宽度制约,会

车时出现交通障碍已成普遍现象。

3.3.2是老城道路与外围连接口较少,且出口数目也较少。

这使得老城与外围交通联系不变。道路交通体系远远滞后于现代化的交通

方式、出行方式和运输方式。

3.3.3是过多注重短期经济利益,无序开发。

老城内文峰中路两侧现有大型超市丹尼斯2个,二者仅相距1400米。在本属人口密集地段的商业区,又设置2个人流密集的大型超市,再加上仅12米宽文峰北路不仅两侧均划出停车位,且行车道与人行道区分不明显等原因,当南

北向与东西向行使的车量交汇时,往往出现车流、人流混杂,道路阻塞的情况。

3.4保护管理主体多元化,维修保护力度不够

老城保护不仅涉及建设、规划、水利、文物相关部门,而且与部分企事业

单位、个人密切相关,保护管理主体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城保护维修

力度,主要表现在:

3.4.1是保护主体多元化。

老城现有的20处文物保护单位中,属文物部门使用的10处,其他8处或

被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占,或为市房管局直观公房。即使归文物部门使用

的个别文物保护单位如高阁寺,也因历史原因,位于文源小学校园一隅,给保

护和维修带来诸多不便。三普中登录的大量传统民居,产权、使用权多为私有。在历史上原属一家所有的传统四合院,解放后被分到一家或几家。这些房子部

分租给外来打工者,因保护意识淡薄,只使用不维修的现象普遍存在。

3.4.2是管理多元化。

保护主体多元化造成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可移动文物谁使用、谁保护、谁管理。但在执行过程中,大多数单位仅

享受使用权利,却以各种借口拒不履行维修的义务。同时,因历史文化名城的

保护牵涉到多个相关部门,在缺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机构下,常常存在职责交叉、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使老城内文物建筑得不到妥善有效的保护。

3.4.3是传统民居保护尚需健全的法律支撑体系。

2001年以来,随着市委、市政府日益重视老城保护和管理工作。市文物部

门先后组织维修了文峰塔、肖曹庙、韩王庙、县城隍庙、袁氏小宅等部分文物

保护单位,使老城内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及时妥善的保护,并成为老城保护中的

亮点,其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但同时,传统民居的保护,因缺乏健全的法律支

撑体系,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属个人所有的不可

移动文物由所有人出资保护。但在实践中,由于传统民居大多较破旧,内部简陋,维修难度相对较大,加上保护意识淡薄,所有人宁愿拆掉重建,也不愿修缮,甚至出现擅自拆除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三十九条规定:

“所有权人对自己不动产具有处分的权利”。对拆毁产权属于个人但被登记为

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如何处罚,在文物保护法与物权法之间如

何权衡,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四、安阳老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路

安阳老城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老城保护工作中,建议借鉴平

遥古城、丽江古城等国内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遵循“寓保

护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思路,积极探索老城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实现老城保护与改善民生双赢。

4.1编制老城保护规划,引导老城健康持续发展

老城保护,规划先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依据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因地制宜修编、完善《安阳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制定保护原则,为老城保护提供法定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安阳老城现状,按照“保留老城格局、延续老城风貌、改善

老城环境、优化老城功能”的原则,编制《安阳老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研究

制定老城区建筑设计细则。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代表老城特色,彰显老城内

涵的街道布局、文物建筑、优秀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坑塘水系等元素进行细

化分类,提出具体保护措施。规划必须确保老城整体格局不再受到破坏;有价

值的建筑物按计划逐步得到妥善保护;新建建筑的高度、风格、规模、体量与

老城整体风貌相协调,为老城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可操作性强的的

规划支撑体系。

4.2实施发展权转移战略,为老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权转移”(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建成TDR,亦称为容积率转移),就是将控制的甲地块的开发强度(容积率)转移到乙地块,使得开发者在乙地块得到额外的收益补偿,从而使得甲地块的历史建筑获得持久保护

的经济平衡⑶。上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中央车站的保护,是使用发展权转移在城市遗产保护领域最早且最有影响的案例。随后,发展权转移在英国、日本等

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为缓解老城交通压力,建议借鉴台北大稻埕地区发展权(容积率)转移的

经验,疏散老城人口⑷。发展权转移既可应用于老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

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也可应用产权私有,但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

传统民居、家庙、宗祠、历史街区范围内建筑物等所占用土地的转移。在实施

过程中,必须结合安阳老城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权转移措

施,通过择地安置、奖励建筑面积、资金补偿等多种措施,有计划外迁老城居民。发展权转移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使老城内有价值的建筑得以完整保存,避

免了被拆除的命运。另一方面,随着发展权转移的实施,老城人口外迁,降低

了人口密度,减轻老城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为老城可持续发展了奠定良好的

基础。

4.3活化优秀历史建筑,实现安阳老城华丽转身

活化建筑理念的核心是借用生物学概念,视建筑为有生命的活体,将建筑活化,使建筑不断生长、不断适应、不断完善。目前实践活化建筑的基本手法是:

使建筑处于生长变化动态之中,使建筑与环境、结构、功能、审美之间优化互动。积极活化是指人为主动地对建筑进行干预,使建筑产生良睦变化—或增强结构或改善、增加功能或美化环境、形象。

针对安阳老城现存建筑状况,建议在全面调查分析老城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综合需活化建筑的残损现状、使用功能、建筑风格、建筑特色、建筑内涵等多

种因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活化手段。

观赏性建筑的活化:观赏性建筑主要是指建筑本身建造艺术高超,具有较

高的科学、艺术、文物价值,均已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如文峰塔、高阁寺等。此类建筑的活化,除了做好维修保护工作外,活化中还应注重于建筑本身

艺术内涵的提炼和展现,使游客观赏时得到心理、生理的愉悦。同时,目光不

可拘泥在仅对建筑本身的投入上,还要通过科学的分析,打造优质的表演项目

和游乐项目,让游客益智开心,实现观赏价值最大化。

纪念性建筑的活化:老城内纪念性建筑有韩王庙、许三礼祠、郭朴祠、崔

铣祠等。此类建筑的活化建议为“博物馆式活化”,建筑维修保护后,还原其

原有祭祀功能,使其成为展示名人事迹、聆听名人故事,接受名人教育的场所,传承老城历史文脉的绝佳去处。

实用性建筑的活化:主要指传统民居、商业建筑的“活化”。此类建筑的

活化,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修缮房屋,恢复旧貌,更重要的是恢复文化、生活,传承老城历史。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民居的残损现状,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主体结构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建议原状保护、适当维修;破坏严重的采用原址

复建;已拆除但体现安阳历史的可以原址复建。活化过程中,允许其内部进行

一定程度内的现代化改造,以满足生活需要。通过实用性建筑的活化,让后一

代人来传承老城所代表的文化遗存和精神价值。

历史街区的活化:西大街、东大街、仓巷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内,对一

切与古城风貌保护无关的建筑予以拆除。并根据历史街区内建筑残损情况采取

维修、复建、重建等不同保护措施,恢复原有街区历史风貌,再现历史街区的

真实性、完整性。同时,在规划基础上,对其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赋予其新的

功能和内涵。

在对老城内有价值的建筑、历史街区进行活化的同时,对老城水系、道路、街巷、院落、古树等构成老城空间格局的其他要素,因地制宜进行活化。通过

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活化手段,促进老城可持续发展,传承老城文脉,实现安阳

老城的华丽转身。

4.4创新老城保护模式,延续老城文脉

为切实做好老城保护工作,建议实行“政府领衔,专家指导,民众参与”

的模式,并做到以下几个创新:

4.4.1是保护体制创新。

老城保护涉及发改、财政、规划、建设、文化、文物、水利、林业等多个

部门。为避免老城保护可能出现的真现象,建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高规格、高层次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专职机构,具体负责安阳古城保护、

利用、管理等工作,统一协调发改、财政、规划、建设、文化、文物等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名城保护工作中的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具体负责监督、运作实施

老城内除文物保护单位以外的所有有价值建筑的保护工程。

4.4.2是制度创新。

建议尽快出台《安阳老城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保护思路,制定保护措施,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并不断完善老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使老

城保护有法可依。

4.4.3是融资手段创新。

老城的保护利用,除争取财政专项经费外,应不断创新融资手段,突破保

护资金缺乏的瓶颈。如老城有价值传统民居的维修保护,可通过以下融资手段:确实无经济能力修复者:可采取“有条件补偿”的方式,由政府出资修缮。但修缮前需签订合作协议,修缮后房屋仅用于所有人及其家人居住,如房屋出租、出售,必须按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偿还政府投资后方可实施;对自愿迁出者,政府可通过发展权转移,在老城外其他地块为其合理安置,迁出后房屋由市政

府征收。征收后可通过有条件竞拍等方式,寻求投资者按照老城规划修复后利用。对临街商铺,也可采用资金奖励、放宽贷款政策、政府贴息等多种方式,

给老城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安阳老城保护是一项涉及规划、建设、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庞大系统

工程,只有正视老城存在问题,以老城保护为根本,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积极探索老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才能使老城历史文脉得以延续,走

出一条老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老城保护与改善民生双赢,独具安阳特色的老

城保护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 . … 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谈家乡文化—豫剧 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梆子 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 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鼎盛时期,除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XX、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e9967174.html, 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建议 作者:周双鹤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不仅仅在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是城市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借鉴各地成功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道路可谓大势所趋。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建议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到:“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老建筑对街道和街区的安全和公共生活是一种必需,人们离不开他们提供的方便和亲近的人际关系”。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的正是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 许慎,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他历近三十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使中华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被后世尊为“字圣”、“字学宗师”。许慎文化园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规划建设而成。全园在形式上是一组汉代风格的建筑群;内容上以展示汉字文化为主,以儒家文化为补充,集经典文化教育、励志进取教育、崇文尚贤教育于一体。 一、许慎文化园概述 许慎文化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开发利用园区资源同时,也要做到充分的保护园区文物。许慎著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在汉字、汉文化、文物古籍的宣传、实践、保护、利用上,许慎文化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学术科研 许慎文化园每五年一届(2015年后每三年一届)的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从许学、经 学、说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各位专家学者提交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并编印成册,促进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交流切磋,也增强了许学爱好者坚持做学问的信心。 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书籍的收藏、研究。许慎文化园资料中心是园区的心脏,现藏书万余册,同时立足于建成全国最大的许学资料研究中心,以满足广大许学爱好者的科研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兼利用的作用。 2.场馆及库房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范文示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人们要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让子孙后代享受这些文化遗产。以下是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 __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却不曾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

高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

高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 导读:本文高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性何种的历史星河中,有一束星光从未熄灭,它只是默默的在哪里闪烁着光芒。他的光透过了重重云雾,照射入华夏民族的心房,并在此植根,永不磨灭。它便是历经岁月考验的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者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志存高远;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精神;有陶渊明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洒脱。诗词文学之精华流传至今,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诗词文化的平平仄仄跨越了千古与今人对话,彰显其情感与精神。这就是传统诗词文化在时间跨度上的价值超越。 众所周知,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传统节日是融合了各个不同时代的人民的美好祝愿与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支柱。它行走于华夏儿女心中,谁能否认它存在的价值? 说起“否认”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不由想起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对传统文化全盘否认的极端行为。他们全盘否认了传统文化,忽视了其存在的价值与精华,并且幻想全盘西化。连民族的精神与根基

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又怎么会成功呢? 我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诗词文化对于所处时代的感受与表达,包含了文学界生生不息的动力,包含了中华儿女的情感,更是包含着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所以我们要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而对于高考中新添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我对其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它是以一种新的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局限在当代星光“再现”。它以新的形式与方法,再次发挥其所包含的民族情怀的作用,再次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是再一次的弘扬中华民族难能可贵的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再次在当代的学生身上“再现”。 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考验在当今时代再次发挥光和热。而我们所需做的,便是秉承它的内涵并且发扬。我们要以此建立一个具有强大的,追求卓越的,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让我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星光照亮更广阔的中华大地吧!【篇二】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所有中国人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就是道士。-林语堂的我和我的人民一,导言林语堂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语言学家,他对中国和西方都非常精通,并且精通多种外语。他连续写作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幽默风趣,积极倡导淡雅幽默的文学作品。他是论文的作者。林先生天生贫穷,但在自己的努力下,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他不仅精通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西方文明有深刻的了解。东坡先生曾经说过:“我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但我只住在这座山上。”毫无疑问,长期生活在欧美的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我的国家和人民(也称为“中国人”)是林先生的第一本英语书籍,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林先生用英语写的对中国人的看法。在书中,林先生用幽默,坦率的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人民的道德,精神状态和向往,以及中国社会,文学艺术和生活利益。在这本书中,描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中国儒家和道家的观点是最敏锐和最原始的观点之一。儒道思想源于2000年前战国一百多个学派的争论,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经过磨砺和殴打逐渐形成体系,是中国人民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讲究仁爱,人性

和礼节制度,这是入世后的一项重要学习。道教是一种没有行动,自然和纯洁而诞生的哲学。因此,林语堂认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无疑是幸福的。当他们满意时,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就像在黑暗中指引光明的道路一样,他们不会迷路。当他们沮丧时,他们也有道家的思想来安慰自己的心,就像冬天的温暖被子一样,他们不会迷路。南怀瑾大师曾经说过,儒家就像五谷杂粮店,每天都要吃掉。道家就像药店。如果您没有生病,就不能去那里。如果生病,就必须去。主人的魅力也许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神秘的哲学,以便每个人都能接受。在现实生活中,谷物商店和药房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儒家和道家这两种哲学的魅力。融入生活的哲学是建立中国灵魂大厅的基石。孔子左手,老子右手。这是林语堂先生对儒道思想地位的最生动的比喻。儒道是中国文化的右臂。没有儒道教的中国文化是不完整和不完整的。现在,张开我们的“左右手”,了解儒道对中国人民的影响。2,毫无疑问,左撇子儒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几千年来,统治者以儒家统治世界,而文人则以儒家为名。甚至普通百姓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在做事中寻求“卑鄙”,在生活中寻求“仁义”。儒家思想起源于西周的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闽南师范大学 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精神与文化遗产保护姓名:黄红林 学号:1203030126 系别:政法系 专业:行政学与政治学 年级:12级 指导教师: 2013年11月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化遗产保护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2) 1、文化遗产保护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化精神 (2) 2、文化遗产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精神 (2) 3.文化遗产对社会的作用 (3) 三、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3) 四、结论 (4) 五、致谢 (4)

摘要 人类文化遗产被破坏的事件历历在目,无不让人心痛惋惜。而我们该怎么去保护现存的文化遗产,才能避免上述悲剧重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与马克思主义精神都肯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与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必须从基础做起,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继续绽放华彩。关键词:文化遗产;三中全会;马克思主义;创新 前言 新浪网报道2012年1月26日,原本计划恢复原貌的“梁林故居”现已基本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此前并不知晓故居被拆一事,已责成东城区文委调查。目前考虑的方案是复建故居,但最终方案还未出炉,整个复建工程需等住户全部搬走才行。对于这个问题,网上争议不断,在现代化的今天,难道一切都得现代化?发展就是要破除一切旧事物?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人们所承袭的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或文化的产物。就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言,它集中地表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我们今天所必须面对的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这些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收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文化生态、政策环境、行业自身等多方面问题。1而相关行业与政府部门对文化遗产的重视意识与保护力度的薄弱更让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譬如漳州版“三坊七巷”——文川里走过数百年,而今却面临拆除的危险。虽然在报道后政府部门有效地将之保护起来,但这件事无疑是反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梁林故居,林白水故居、赵萝蕤与其父亲长住过的四合院遭遇危机,最终都被粗野的推土机连骨带肉全吞噬了。,到了2005年,北京的名人故居,全市308处,有189户暂未 1 节选自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新华社北京2月8日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4篇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4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一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就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吧。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先说春节吧!春节里,要吃饺子,饺子的音和交子相近,新的一年交好运的意思。还要放鞭炮和守岁。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小镇,山上有个叫年的怪物,一到春节,就下山抢食物吃。一天,一开始,人们击石、钻木取火烧竹子放起了“爆竹”,年就再也不下山了。现在叫做放鞭炮了。还有也是重要的----贴春联。人们把红纸上边写上祝福的字,贴在门两边上,祈祷第二年平安。 元宵节里,人们吃元宵,意思是团团圆圆,还要看花灯,猜灯谜。 端午节要吃粽子,在楚国时代,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跳江自杀,人们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用竹叶包上糯米,给鱼吃。 中秋节的时候,人们要吃月饼,赏月亮。 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发现、探寻。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二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

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适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沅、汀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三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所有中国人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是道家。-林语堂是我和我的人民。林语堂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中国和西方,精通许多外语。他连续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幽默风趣,积极倡导高雅幽默的文学作品。他是这篇论文的作者。林先生出身贫寒,但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他不仅精通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西方文明有着深刻的了解。东坡先生曾说:“我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但我只住在这座山上”,毫无疑问,长期生活在欧美的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我的祖国与人民》(又称《中国》)是林先生的第一本英文书,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林先生对用英文写的中文的看法。在书中,林先生用幽默、率直的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和向往,以及中国社会、文学艺术和生活情趣。这本书描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中国儒道观是中国最尖锐、最原始的观点之一。儒道思想起源于2000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锤炼和锤炼,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它是中国人民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强调仁、仁、礼制度,是入世后的一项重要研究。道

教是一种没有行动、没有自然、没有纯洁的哲学。因此,林语堂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无疑是幸福的。当他们感到满足时,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就像在黑暗中引导光明一样,他们不会迷失方向。当他们沮丧的时候,他们也有道家的思想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就像冬天里的一床温暖的被子,他们不会迷路。南怀瑾大师曾说,儒家思想就像一个全粮店,天天吃。道教就像一家药店。如果你没有生病,你就不能去那里。如果你生病了,你必须走。主人的魅力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神秘的哲学,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在现实生活中,粮店和药房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儒道的魅力所在。融入生活的理念是中华魂堂建立的基石。孔子左手,老子右手。这是林语堂先生对儒道地位最生动的比喻。儒道是中国文化的右臂。没有儒道思想的中国文化是不完整的。现在,打开我们的“左右手”,来了解儒道对中国人的影响。2毫无疑问,左撇子儒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几千年来,统治者用儒学来统治世界,而文人则以儒学为名。即使是普通人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在工作中追求“卑鄙”,在生活中追求“仁义”。儒学起源于西周的周公旦,与孔子融为一体。在董仲舒手中,形成了一种尊崇儒学的局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

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4)传统礼仪、节日、庆典和游艺活动等;(5)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建筑和场所。(6)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而对于此,许多市民其实并不清楚,他们或则没有听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或则不明其义,或则不知其所指。当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寡闻并不是我们担心的关键,最为关键的是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 浙江省在XX年年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且各地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了一些保护、抢救工作,但是由于保护才刚刚开始,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湖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湖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一、文化遗产概论: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1、有形文化遗产: 湖南古来被视为“南蛮之地”,被认为是不开化的地区。但是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湖南历史上就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文化成就,在这些文物中,仅世界之最级的珍 品就有: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样本——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玉蟾岩出土的水稻样本,距今 已有大约1.5万年;世界上最早的陶片——永州市道县玉蟾岩发现的古人类使用过的 陶片,距今已有大约1.4万年;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青铜乐器——长沙市宁乡县月山铺商墓中出土的象纹大铜铙,高 103.5厘米,重221.5千克;世界上最早的铸铁容器——长沙市杨家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铸铁鼎,距今大约二千四百余年,等等。 2、无形文化遗产: 民间灯会与益阳“舞虾”:元宵灯会,俗称“闹元宵”、“闹社火”、“玩龙灯”、“耍花鼓灯”、“故事会”、“抬故事”、“闹龙灯”等等。 盛唐之时,闹龙灯之俗已在湖南盛行了。清嘉庆二十二年《湘潭县志》载:“上元,祀太一神,食浮圆子。向夕,六街三市,竞赛花灯,及花爆烟火诸杂剧。故褚遂 良《潭州偶题》云:‘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唐时风俗已如此。”褚 遂良(596-659年)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曾为黄门侍郎、尚书右仆射,他59岁时曾 被贬为潭州都督。他在长沙看到的“九衢灯火”即是春天的灯会。 灯节源于原始人类的火把节。从火把到龙灯,春天的祭祀渐渐世俗化,进入了人们的休闲生活;祭日成为了节日,仪式成为了娱乐;度过了漫长寒冷的冬天,迎来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人类有理由在这样的节日里尽情地欢乐。 人们常说:过年过年,只有过完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了年。因此,在吃饱了、 吃好了、吃腻了的除夕、新年大餐之后,人们合家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他们充分发 挥出了自己的才智,开始制造精神上的享乐。因此,到了正月十五的这一天,玩灯、 赏灯、比灯、赛灯,成为了节日新的主题;而尽情忘我的狂欢,却超越于灯节之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40979

通选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 小论《左传》 12级财务管理 5班 120302051031 李彩琼 国学经典有很多,而最令我感兴趣的莫过于《左传》。《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 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 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关于《左传》的作者,最为可信的就是左丘明。据记载左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在其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作。司 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 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 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 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 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

《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 《左传》一书按鲁国隐公到衰公一共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254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民族关系、古代文献等均有记录和评论,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左传》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因为它的写作具有形象化的美学特征,它又是一部杰出的散文巨著,显示了突出的艺术成就。其在叙事、写人和语言三个方面偶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较之《尚书》和《春秋》,《左传》在诸多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独到的成就。 《左传》记事的内容是丰盈而富赡的。就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若称之为春秋时代的“百科全书”,是当之无愧的。《左传》记事,提供的是一部形象的春秋史。作者不仅对历史事件、社会生活做了如实的记录,而且进行真切、具体的描绘;不仅记叙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而且重视人与事的联系,在探寻人们得失成败的原因中对历史进行生动形象的加工,艺术地再现了生活。如果说读《春秋》,我们仅能得到二百余年间历史事件的纲目,那么《左传》中大量的描述,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精描细绘的生活图画。《左传》叙事的特点首先是:善于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事件的始末由来。这种白描手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遵循严格的时空观念,每一件事的记录必定以极简明的文字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与的人物,叙述事件按照自然时间的

论中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

圆明园祭 ——从圆明园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300年的岁月,对于浩浩汤汤,蔚为壮观的中国历史来说只是过眼云烟,然而对于一座园林,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三百年的雕琢,三百年的洗礼,于圆明园,即如此。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震撼于她的华美和无双,震撼于她沧桑的历史变迁,更震撼于这其中的巨大失落。曾经的万园之园,曾经的文化集萃,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怅惘低回。 圆明园,这个五世皇帝的御用之园,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和经营。每一朝,从帝王到臣民,都对她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感情。尤其是皇帝们,他们亲自参与园林的设计,亲自督察施工情况,为每一处景色取名、题词。乾隆将他钟爱的南方园林创造性地复制到圆明园中,帝王们将中国无数的稀世珍宝藏于此园中,一年中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在此度过。因此圆明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座园林了,于当时,她已俨然成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又一中心,于今,她是一座文化宝库,不仅体现着清国帝王们的审美情趣和政治抱负,更体现出一种凝练和集萃,凝练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我们整个民族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核心,集萃中华民族灿烂夺目的艺术成就。 圆明园的美不仅得到国人的称赞,也让外国人惊叹不已。当时一批批来自英国、俄国的使者,视其为仙境和梦幻之所在。然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这些,从那些来自西洋的贡品中早已透露出这样一个讯息:西方文明正在迅速崛起。但我们的天子们并未从那些精致的马车、大炮中读出更多的东西,却依旧沉迷在圆明园带给他们的安逸与平静中。 1860年10月6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入侵,惨遭洗劫与焚毁,并由此开始了她坎坷曲折而悲壮的命运。一切的荣耀、骄傲与奢华在大火中化为乌虚,在洗劫中粉身碎骨,帝王将相,君臣百姓无不失声痛苦。整个民族在滴血! 尽管皇帝太后们想通过修复的方式竭力挽回,然而对正处于刀尖上的中国来说,这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八国联军又给了原本脆弱的圆明园一致命的一击。 军阀混战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的中国,都有太多的无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已无力保护这座在风雨飘摇中挣扎的万园之园,尽管她已经面目全非,满目疮痍。园内的石块、木材、华表、碑帖、砖瓦…甚至是土地——这个稀世之园的仅存,仍被无情地掠夺与侵蚀着。而这个过程,长达六七十年之久。至此,她已失去了最后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课题名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学生姓名刘瑜亮 学号201231160917 专业公共管理类 班级公管9班 2013年6月5号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见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领略起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保护保护策略 1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非物质遗产等)都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保护世界遗产,爱护生命,爱好和平,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才会转得更久...所以,认识中国的世界遗产与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确定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我们今天传承文明、审视生命、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进一步改善和创造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它的认识价值绝不是任何文献资料和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书所能替代的。中国有许多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

为了使物质文明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约了《保护和世界文化的自然公约》。 中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后来居上。截至20120年8月1日,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名列第三,位于西班牙与意大利之后。 自90年代以来,人造景点的旅客大幅减少,传统公园也日渐衰退,而世界遗产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关注,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中国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申报世界遗产基础条件的地方也相对较多,但推动世界遗产申报热的主要动力,是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及其作为特殊资源所显现的垄断经营价值。在看到世界遗产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少干部也因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显了政绩并得到晋升。这种榜样作用,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做真正研究便盲目地耗巨资为申报创造所谓 的条件。有些地方为了申报世界遗产进行环境治理,甚至将一些重要的反映遗产延续性的建筑,以妨碍景观建筑为名予以拆除。还有些地方规划部门,设计套用一般旅游景点方案,严重破坏了遗产原有历史环境和风貌,致使申报热变成了破坏热 2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优秀作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一: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

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二: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 报告

编号:FS-DY-204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

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