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30%

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30%

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30%
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30%

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30%

摘要:

胥和平认为,思考怎么解决中国当今整个转型大的问题,解决中国目前在国际中新的竞争态势,这些很大程度在于加快培育以互联网、以大数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体和传统融合,这是中国发展的思路。

本文系“腾讯财经”对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胥和平参加“2018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的报道,文章来源于“腾讯财经”。

“2018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于9月1-2日在西安举行,论坛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西安市人民政府协办。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胥和平出席并演讲。

数字经济这两年蓬勃发展,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高度关注。胥和平认为,从当前看,数字经济在几个方面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在数字技术产业里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现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辨识、数据应用、整个数据存储这样基础性的问题,而更多的到感知、智能终端设备,它们是非常庞大的产业体系。

从应用层面来讲,在过去10年,数字技术在消费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出现了很多基于互联网、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产业,比如中国在互联网销售、在互联网经营、在智能出行、在大数据、在智能感知和智能社会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中国整体产业在转型升级,各个产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比方说我们的IT 产业,在经历了过去10年主要面对消费者,面对2C端的发展阶段以后,现在正在进入面对2B端,面对经济端,面对企业生产的互联网应用,甚至面对正在兴

起的2D端,给整个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需求。

另外全球制造业转型沿着几个主要路线在发展,一个数字化、智能化、一个服务化,特别是智能化和服务化的发展将给整个数字产业发展提供非常庞大的支撑,巨大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整个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空前需求。由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广泛应用,智能装配、智能系统的应用很可能出现万亿级企业,我们从传统能源转向智能的清洁能源,转向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同样在里面成为基础性的,支撑性的力量。

从现实来看,我们在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上,中国这么多年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中国数字经济总量现在已经到27万亿,大体占GDP的30%左右,占GDP 增量60%多,这是非常具有增长潜能的,所以现在摆在企业面前非常重要的话题,要紧紧抓住这一波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我看有些专家讲的比较大,把每一次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每一次世界经济转型重要动力来比较,把它放在资本、技术来考虑,现在就是围绕新产业,重构产业体系、重新定义企业,甚至重构企业组织构架,所以我们讲新的发展,互联网经济新的发展,大数据经济新的发展,可能在向深度渗透。

胥和平指出,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需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从主要过去基于自然资源,基于工业原材料,工业技术构建这一生产制造体系转为以数据为核心,重新构造数字经济。同时,在企业层面上,要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过去整个工业经济时代,形成了特定的企业组织构架,形成了特定的生产动力,这些都有价值,但是新要素注入以后,存在整个体制构架,生产模式的提升和变革,以及生产企业组织重大的变革,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摆在企业面前。

这两年大家一直在讨论非常重要的话题,传统产业怎么办?新经济么搞,新动能怎么搞,技术创新怎么搞,模式创新怎么搞,很多人都很困惑,也很纠结,有的还在争议,但是十九大把这个问题讲的特别透彻,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新的要素注入以后为企业赋能,激发企业存在的潜能,为企业寻找突破口,重新构造我们生产经营体系,这才是当今企业必须面临的大问题,怎么构建一个新兴的产业体系是重点。

十九大还讲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这上面有个大的话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里面专门讲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实体、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深度融合的杰

出发展的产品,在这些体系构筑过程中它的要素就体现出来了。

胥和平认为,思考怎么解决中国当今整个转型大的问题,解决中国目前在国际中新的竞争态势,这些很大程度在于加快培育以互联网、以大数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体和传统融合,这是中国发展的思路。

中国近几年物流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情况

中国近几年物流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情况(亿元)中国物流业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发展现状及分析 表一: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近些年物流发展状况(2004年---2008年):(图一)以下图表数据均来自表一

以上图标可以看出我国从2004年到2008年期间,中国GDP增长率均在9%以上,平均增长率为:10.22%,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同样,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也很快,具体发展状况如下图:(图二) 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在近五年增幅回落,但仍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到2007年增幅提高后,2008年受自然灾害等影响导致增幅迅速回落,近五年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的增幅整体呈回落事态。而社会物流总额的年增长率最低达到19.5%的增长速度,5年内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96%,从2004年的38.4万亿到2005年的48.1万亿,2006年增至59.6万亿,2007年为75.2万亿,2008年接近90万亿达到89.9万亿。 物流总费用又称物流成本,它包含运输成本、保管费用(仓储保管)及管理费用,我们通过物流成本及其在国家GDP中所占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成熟度,如下图三所示:

可以看出,物流成本占GDP比率逐年下降,宏观调控在适当控制过热增长的同时,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从2004年的21.3%到2005年的18.5%,2006年为18.3%,2007年降至18.4%,2008年达到18.1%。物流成本与GDP的比例每下降0.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增加了899亿元经济效益(以2008年GDP为例),那么2007年到2008年下降了0.3个点,就意味着直接增加了2697亿元的经济效益。虽然我国物流费用仍处在较高水平,但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2004年的21.3%下降到2008年的18.1%。五年期间由于与GDP比例下降而节约的社会物流费用合计为上万亿元。 再看物流成本(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率(图四)与GDP(图一)增长率对比,如下图: 由图一与图四比较及下表数字对比如下:(表二) 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中国GDP(亿元) 159878 182321 209407 246619 300670 GDP增长率 10.1% 9.9% 10.7% 11.4% 9.0%

中国历史各时期的人口总数,以及占世界人口和GDP的比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西汉02年,中国人口达6000万,占世界人口30%,GDP占世界总GDP的40%。 在唐755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达35%,GDP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 北宋11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一度达40%,是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值,GDP占世界总GDP的80%左右,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比例中的最高峰值。 明1600年,虽然经过元的浩劫,但明朝仍然把中国人口从15%提到到35%,GDP占世界总GDP的40%。 清1850年是19世已中国人口的高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GDP占世界的30%。 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2000-3000万之间 西汉初的人口估计在1500-1800万之间,在武帝初的元光元年(前134 年)增加到约3600万。武帝中期开始,人口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负增长,到末年(前87年)下降至3200万。此后增长恢复,到西汉末年(公元2 年)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 隋朝人口最多时为5600万,隋末唐初,黄河流域还没有恢复战争的创伤,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隋唐之际的人口谷底估计在武德五年(624 年),约为2300万。此后以年平均8 -12‰的增长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迁入而增加的部分),至安史之乱前的755年达到8000-9000万的高峰。 在北宋境内,由初期的约3000万人口增加到了后期(11世已初)的1亿左右 西夏和金被蒙古灭后,境内的人口锐减至1000余万,仅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弱,是中国人口史上罕见的浩劫。灭南宋14年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元朝境内的人口总数仅6000余万,只有13世已初的一半,元朝的人口峰值估计约8000万 明朝的人口不断增长。经过明朝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的移民,14世已末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000万以上。与户口统计数上的停滞和倒退相反,实际人口始终在持续增长,到17世已初突破2亿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记录。 明清之际持续多年的战争,加上天灾人祸,使中国人口第二次遭受巨大的损失。实际上,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仅1.2亿,远未恢复到明朝后期的水平。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亿,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随后在清末下降到3.6亿。

中国GDP浅析

中国GDP分析 摘要: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一国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GDP的结构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政策制定有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GDP结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GDP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每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一、近年来我国GDP情况简介。 近年来,中国GDP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出口导向、投资主导、粗放式发展亟待转型、人口红利难以持续、GDP至上矛盾突出等结构性软肋,我们也应有清醒认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我们更要关心人均GDP数据,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当然,不妄自尊大,却也不必过于菲薄。“GDP第二”怎么说都有积

极意义,特别是在全国上下理性冷静的背景下。不管怎样,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上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来说, 中国经济是靠大量廉价劳动力、积极引进外资成功的,现在中国能否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是关键。同时,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房产泡沫等问题也困扰着中国,人民币汇率、全球变暖等,也需要中国担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下面从一些具体数据来认识中国的GDP 。 表 1 表 2 由以表 2 可以直观地看出,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 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 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绝对值(亿元) 2006年 216314 24040 103720 88555 2007年 265810 28627 125831 111352 2008年 314045 33702 149003 131340 2009年 340903 35226 157639 148038 2010年 401512.8 40533.6 187383.2 173596 2011年 471564 47712 220592 203260 2012年 519322 231622 231624 231626

两千年来各地区GDP总值及占全球比重情况

两千年来各地区GDP总值及占全球比重情况一、公园1-1000年 地区 GDP估值(百万美元)当时占全球的份额(百分比(%)) 世界 102536 中国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 34800 58.0 印度次大陆(贵霜帝国等) 33750 32.9 中国汉平帝元始元年 26820 26.2 罗马帝国 22000 21.5 西欧 11115 10.8 西亚(安息帝国等) 9500 9.3 非洲 7013 6.8 远东(除中国、日本、俄国) 6970 6.8 拉丁美洲 2240 2.2 东欧(除俄国) 1900 1.9 俄国和中亚 1560 1.5 日本(弥生时代) 1200 1.2 北美和澳大利亚 468 0.5 二、1000--1500年 地区 GDP估值(百万美元)当时占全球的份额(百分比(%)) 世界 116790 中国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73400 50.0 印度次大陆(南部为朱罗王朝)33750 28.9 中国宋真宗咸平三年 26550 22.7 阿拉伯帝国 21640 18.5 非洲 13723 11.8 西亚(阿拔斯王朝) 12415 10.6 西欧(中世纪) 10165 8.7 远东(除中国、日本、俄国) 6215 6.8 拉丁美洲 4560 3.9 日本(平安时代) 3188 2.7 俄国和中亚 2840 2.4 东欧(除俄国) 2600 2.2 北美和澳大利亚 784 0.7 三、1500--1600年 地区 GDP估值(百万美元)当时占全球的份额(百分比(%)) 世界 247116

中国明孝宗弘治十三年 61800 25.0 印度次大陆 60500 24.5 远东(除中国、日本、俄国) 20806 8.4 非洲 18400 7.4 意大利 11550 4.7 法国 10912 4.4 西亚 10495 4.2 俄国和中亚 8475 3.4 德国 8112 3.3 日本(室町时代) 7700 3.1 东欧(除俄国) 6237 2.5 西班牙 4744 1.9 南美洲和中美洲 4100 1.7 墨西哥阿兹特克文明 3188 1.3 英国 2815 1.1 奥地利 1414 0.6 比利时 1225 0.5 美国 800 0.3 荷兰 716 0.3 葡萄牙 632 0.3 瑞士 482 0.2 丹麦 443 0.2 瑞典 382 0.2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320 0.1 挪威 192 0.1 芬兰 136 0.1 四、1600--1700年 地区 GDP估值(百万美元)当时占全球的份额(百分比(%)) 世界 329417 中国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 96000 29.2 印度次大陆莫卧儿帝国等 74250 22.6 远东(除中国、日本、俄国) 24088 7.3 非洲 22000 6.7 法国 15559 4.7 意大利 14410 4.4 西亚 12637 3.8

中国历史各时期的人口总数,以及占世界人口和GDP的比例

在西汉02年,中国人口达6000万,占世界人口30%,GDP占世界总GDP的40%。 在唐755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达35%,GDP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 北宋11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一度达40%,是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值,GDP占世界总GDP的80%左右,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比例中的最高峰值。 明1600年,虽然经过元的浩劫,但明朝仍然把中国人口从15%提到到35%,GDP占世界总GDP的40%。 清1850年是19世已中国人口的高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GDP占世界的30%。 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2000-3000万之间 西汉初的人口估计在1500-1800万之间,在武帝初的元光元年(前134 年)增加到约3600万。武帝中期开始,人口出现了多年的停滞和负增长,到末年(前87年)下降至3200万。此后增长恢复,到西汉末年(公元2 年)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 隋朝人口最多时为5600万,隋末唐初,黄河流域还没有恢复战争的创伤,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隋唐之际的人口谷底估计在武德五年(624 年),约为2300万。此后以年平均8 -12‰的增长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迁入而增加的部分),至安史之乱前的755年达到8000-9000万的高峰。 在北宋境内,由初期的约3000万人口增加到了后期(11世已初)的1亿左右 西夏和金被蒙古灭后,境内的人口锐减至1000余万,仅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弱,是中国人口史上罕见的浩劫。灭南宋14年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元朝境内的人口总数仅6000余万,只有13世已初的一半,元朝的人口峰值估计约8000万 明朝的人口不断增长。经过明朝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的移民,14世已末的人口已经回升到7000万以上。与户口统计数上的停滞和倒退相反,实际人口始终在持续增长,到17世已初突破2亿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记录。 明清之际持续多年的战争,加上天灾人祸,使中国人口第二次遭受巨大的损失。实际上,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仅1.2亿,远未恢复到明朝后期的水平。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亿,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随后在清末下降到3.6亿。

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比值变化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当前衡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0年以来,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在经济总量的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经济总量急剧下滑,沦落为东亚病夫便在所难免了。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实力在近代之前,即便不是超级强大,也曾创造过不亚于今天的辉煌。 古代GDP谜团 有关古代经济总量的统计,由于资料的欠缺和数据的不准确性,势必有极大的困难。而且年代愈久远,难度就愈大。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 据西方经济史大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GDP在西汉末年的公元元年占世界GDP总量的26.2%;到了北宋早期的公元1000年,占到22.7%。而这两个时期的中国人均GDP,按照1990年的美元购买力来衡量,皆为450美元。 可见,从汉代到北宋,整整1000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均GDP没有任何变化。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积累,基本上在长达1000年的漫长时段里,是停滞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巨大破坏性。 中国古代社会,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包括强大的汉、唐帝国,其王朝建立初期的社会成本就是整个国家全面退回到一穷二白的境地,然后在其鼎盛时期再把之前的成本投入收回来,甚至有的朝代所获得的收益还不抵成本。 这都还是其次,最为关键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古代的王朝来说,如此巨大的成本投入和效率很低的国家收益,所得来的不是科技、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创新和革命,反而与被它推翻的王朝相比,在社会根本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上,无甚变化和差异。 不过,有人拿北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时期,国库的年税收总额来比较2009年的美元购买力,得出当时中国的GDP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并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占到了全球总量的50%以上;而人均GDP也赫然超过2000美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