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4关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2016·北京文综·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3.(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

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4.(2015·海南单科·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5.(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

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

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表2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6.(2014·广东文综·16)右图所示为1917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例证,可用于说明( )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7.(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8.(2013·天津文综·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

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 .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9.(2013·全国新课标卷I 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

向的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0.(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

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

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11.(2012·福建文综卷·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 .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 .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2011·广东文综·16)图5所

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2011·海南单科·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

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

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4.(2010·全国Ⅰ卷文综·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

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5.(2010·安徽文综·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

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16.(2010·海南单科·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

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17.(2008·海南历史·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

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18.(2007·广东单科·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

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

中国近代经济史

第1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

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2017·天津卷·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4.(2016·海南单科·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5.(2016·江苏单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6.(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7.(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8.(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

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9.(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10.(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11.(2015·天津文综·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2.(2015·福建文综·24)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表2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13.(2015·浙江文综·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4.(2015·山东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C.俄国 D.日本

15.(2014·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

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1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17.(2014·浙江文综·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18.(2014·江苏单科·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19.(2014·全国大纲卷·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20.(2013·北京文综·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21.(2013·四川文综·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2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3.(2013·重庆文综·6)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24.(2012·安徽文综·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25.(2012·江苏单科·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6.(2011·海南单科·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

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

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7.(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28.(2010·海南单科·13)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29.(2010·海南单科·16)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下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30.(2009·福建文综·1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1.(20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32.(2008·广东历史·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33.(2008·宁夏文综·30)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表2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34.(2007·海南历史·13)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