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分)

读“我国北方某地4月份某时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海平面等压线,丙处有一锋线,a、b、c 为等温面,X、y为等高面,完成下列小题。

1.若①~④等压线之间等压距为10hpa,则甲、乙两地之间的气压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气压差20hpa

B. 甲>乙气压差40hpa

C. 甲<乙气压差40hpa

D. 甲<乙气压差60hpa

2.下列能表示出此刻N之间气象要素空间变化的是

A. B. C. D.

3.此时关于丙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丙为冷锋,风力大,暖空气干燥,沙尘漫天

B. 丙为暖锋,风力小,空气湿润,春雨缠绵

C. 丙为冷锋,风力大,暖空气干燥,鹅毛大雪

D. 丙为准静止锋,风力小,空气湿润,冬无三日晴

下图为澳大利亚冬半年(5-10月)的降水总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率分布。完成下面问题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高低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 ①地高是受冬季风影响

B. ②地低是受副高控制

C. ③地低是受地形阻挡

D. ④地高是受西风带控制

5.③地气候湿润主要影响的因素是()

a洋流b西风c信风d地形

A. abc

B. abd

C. acd

D. bcd

6.①地附近的城市珀斯有“世界最孤独城市”之称,原因是()

A. 气候恶劣

B. 交通不便

C. 环境污染

D. 沙漠阻隔

下图中P城有“风城”之称,该地风大而且风向日变化明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7.P城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8.根据P城的气候特点,建议热爱阳光与海滩的旅游者最好不要去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6月

D. 9月

9.旅游者在P城感受到一天中风向转变是()

A. 白天吹东风,夜间吹西风

B. 白天吹西风,夜间吹东风

C. 白天吹北风,夜间吹南风

D. 白天吹南风,夜间吹北风

林区降水通过林冠层重新分配为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林冠截留三部分。穿透雨指大气降水经过植被冠层后直接降落到地面的部分。穿透雨占同期大气降水的百分比叫穿透雨率,穿透雨率的差异与当地植被对水土环境的影响关系密切;植被的穿透雨率主要受植被类型、植被密度、降水量、降水强度、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专业人员对江南丘陵某片区毛竹林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每次降雨量与对应穿透雨率的统

计分析及趋势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时段该毛竹林片区的降水()

A. 年均降雨量约2500毫米

B. 小降雨量的雨频次高

C.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小

D. 降雨量季节分配均匀

11.下列因素与穿透雨率呈负相关的是()

A. 植被密度

B. 降雨量

C. 降雨强度

D. 风力

12.下列关于穿透雨率对当地环境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穿透雨率低,雨水无法到达地面

B. 穿透雨率高,降雨对地面冲蚀强

C. 穿透雨率低,导致林区空气干燥

D. 穿透雨率高,林下地面径流均匀

2019年10月,澳大利亚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这场大火燃烧了4个多月,火灾蔓延至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由环境监测卫星拍摄的2020年元旦前夜的图像显示,滚滚浓烟融合成一个巨大的团块,漂洋过海穿过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到达12000多千米外的南美洲。下图为烟云飘动轨迹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火灾持续期间,澳大利亚大陆()

A. 西北部地区少雨

B. 大部分地区炎热

C. 西南部地区降水多

D. 东南沿海处少雨季

14.将烟雾输送到南美洲上空的是()

A. 高空西风

B. 赤道低气压

C. 高空信风

D. 副热带高气压

15.推测飘到南美大陆上空的烟雾会直接影响该区域的()

A. 气候特征

B. 天气状况

C. 水文特点

D. 植被生长

读北美洲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降水年变率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M 地有北美洲西岸的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

B. 靠近河流入海口,饵料丰富

C. 盛行离岸风,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D. 光照充足,水温较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多

18.根据观察,①地的雪松、矮松等植被发育不良或变形,主要原因是()

A. 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 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

C. 海拔较高,气候寒冷

D. 冬季经常受来自北方风力强劲的干冷空气吹袭

下图是“两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导致图中①、②两处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20.乙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大于甲地,其主要原因是乙地

A. 纬度低

B. 冬半年受海洋气流控制

C. 海拔低

D. 夏半年受高气压控制

21.关于图中①、③两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③地

B. 两地河流均有冰期

C. ①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于③地

D. 两地所属自然带不同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下图示意渤海和黄海局部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甲地海水深度可能为

A. 25m

B. 45m

C. 65m

D. 85m

23.乙地建设晒盐滩地的优势条件有

A. 距河口近,河流带来盐分多

B. 夏季伏旱时间长,降水日数较少

C. 鹅卵石多,增温快利于晒盐

D. 春季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

24.与乙地相比,丙地附近冬季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为丙地附近海冰

A. 资源更丰富

B. 开采更方便

C. 运输更便捷

D. 需求量更大

P岛分布大量火山,较多上地幔物质喷涌而出,沉积于此形成岩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关于P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B.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C. 位于中纬度地区

D. 常年受副高控制

26.据图,影响甲地气温大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

A. 洋流、海陆分布

B. 盛行风、地形

C. 洋流、地形

D. 海陆分布、纬度位

27.关于P岛上的岩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岛上岩石经外力作用后变为沉积岩

B. 火山周围的岩石不会发现化石

C. 有大量的花岗岩和玄武岩分布

D. 比东非高原更加古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28.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高原是美国唯一的荒漠高原,其疏松的地表由盐分较高的页岩风化而成。科罗拉多河贯穿整个高原,利斯费里、帕克坝是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科罗拉多河的上游水资源极为丰富,汛期出现在4、5月份;中游、下游径流逐渐减少,且泥沙含量大。1936年后,该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流域水资源近80%用于农田灌溉,灌溉后的退水再排入河中,沿河灌区反复利用。随着工农业规模的扩大,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日趋紧张。

(1)简析科罗拉多河中游、下游泥沙含量大的原因。

(2)科罗拉多河上游汛期出现在4、5月份,试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其成因。

(3)科罗拉多河下游河水盐度不断增加,分析其成因。

(4)请为科罗拉多河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树莓被誉为“果中黄金”,其浆果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效,其系列产品在世界饮料、食品、美容、医药行业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其鲜果柔嫩多汁,不宜长期储存,对装运条件要求苛刻。

材料2:塞尔维亚(图1)中部山区树莓品质高,具有抗病、耐旱、耐贫瘠,且人工栽培当年挂果等特点,产量稳居全球前列。

材料3:近年来,河南封丘县(图2)大力实施树莓产业扶贫,引种塞尔维亚树莓品种,通过发展树莓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有效破解了贫困户增收难的问题,目前着力打造我国树莓产业基地。

(1)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塞尔维亚树莓品质高的原因。

(2)河南封丘县大力引种塞尔维亚树莓,试说明其依据。

(3)为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助力河南封丘县树莓产业发展,请为该地提出发展建议。

答案和解析

1. B

2. D

3. A

4. D

5. C

6. D

7. C

8. C9. B10. B11. A12. B13. B14. A

15. B16. D17. C18. D19. C20. B21. A

22. C23. D24. A25. B26. C27. D

28.【答案】(1)上游为荒漠,植被稀疏;表土疏松;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河床冲刷强烈。

(2)上游主要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集中在冬半年;地势高,山地抬升使冬半年降雪量大、积雪量大;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3)流域内的土壤中含盐量高,河水被反复用于灌溉,退水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入河流;中、下游人们引水增加,径流减少;降水少,蒸发量大,使河水盐度不断增加。

(4)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水资源全流域统一管理;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淡化灌区排出的含盐量高的退水;整修引水渠道。

【解析】略

29.【答案】(1)塞尔维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且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树莓生长;纬度高,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病害少,农药使用量少;海拔较高,均温较低,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2)封丘县属于暖温带地区,该树莓适宜种植面积广;抗旱耐贫瘠,抗病性强,生产管理成本低,人工栽培当年挂果,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树莓产品应用范围广,国内产品空白,潜在市场广阔;绿色生态,保健功能强,消费人群庞大,经济效益高。

(3)提高冷藏保鲜技术,完善高速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树莓深加工,制成果汁(果冻、果酱) 等食品和饮品,延长产业链;鼓励结合自然人文景观,开发果园采摘等特色旅游产业;政府政策支持,提高专业化水平,培育品牌,拓展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塞尔维亚树莓品质高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塞尔维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且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树莓生长;纬度高,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病害少,农药使用量少;海拔较高,

均温较低,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河南封丘县大力引种塞尔维亚树莓的依据主要从气候、成本、市场等方面回答,封丘县属于暖温带地区,该树莓适宜种植面积广;抗旱耐贫瘠,抗病性强,生产管理成本低,人工栽培当年挂果,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树莓产品应用范围广,国内产品空白,潜在市场广阔;绿色生态,保健功能强,消费人群庞大,经济效益高。

(3)为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助力河南封丘县树莓产业发展,该地可以提高冷藏保鲜技术,完善高速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树莓深加工,制成果汁(果冻、果酱) 等食品和饮品,延长产业链;鼓励结合自然人文景观,开发果园采摘等特色旅游产业;政府政策支持,提高专业化水平,培育品牌,拓展市场。

全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表格

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 热带:(南北纬30°之间, T最冷月>15℃)1、热带雨 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 雨 南、北纬10o之 间的低纬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亚洲马来群岛等 地、南美亚马孙河 流域 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 升气流。 2、热带草 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 湿季明显交 替 南、北纬10o~ 南、北回归线之 间 非洲中、南部、澳 大利亚北部和东 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 风气候 全年高温,夏 季多雨,冬季 少雨 南、北纬10o~ 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中 国的海南岛、雷州 半岛,台湾南部。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 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 季风交替控制 4、热带沙 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 雨 南、北回归线~ 30 o大陆内部 和西岸 非洲北部地区、亚 洲阿拉伯半岛和 澳大利亚大沙漠 区 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 带控制 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 1、亚热带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温 少雨 南、北纬25o~ 至35o间的大陆 东岸 我国秦岭以南、北 美大陆、南美大陆 和澳大利亚大陆 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 风交替控制 2、地中海 气候 夏季高温少 雨,冬季温和 多雨 南、北纬30o~ 40o之间的大陆 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 北美洲大陆西 岸,非洲大陆和澳 大利亚大陆西南 等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 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 影响,干旱炎热;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 活动,暖湿多雨 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 T最冷月>0℃)1、温带季 风气候 夏季暖热多 雨,冬季寒冷 干燥 南、北纬35o~ 55o之间的大陆 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 俄罗斯远东地区, 朝鲜半岛和日本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 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 风交替控制 2、温带大 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 水稀少 南、北纬40o~ 60o之间大陆内 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温带海 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四 季湿润,冬雨 较多 南、北纬40o~ 60o大陆西岸及 岛屿 西欧、北美大陆和 南美大陆西海岸 狭长地带、新西兰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北纬 60°附近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 寒,暖季短 促,降水少且 集中夏季 南、北纬50o~ 70o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部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5℃1、苔原 气候 全年严寒, 降水少 分布在极地附 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冰洋沿 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 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 气团控制 2、冰原 气候 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 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 控制 高山 气候 垂直变化明 显 分布中、低纬度 的高大山地和 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 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

(完整版)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及特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分析

世界气候 一、气候形成因子 (一)、气温影响因素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及成因分析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及成因分析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而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更是使不少同学费思不解,现就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 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 (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微专题8: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规律揭秘] 判读气候类型的方法 1.根据气候特征判断 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全球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全球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一、十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中有干湿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极地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二、区别气候类型,主要是从气候特点上,即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去区别。 ①如最低月气温都在15℃以上,是热带气候,再根据降水情况,全年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是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但后者降水多于前者,一般在1500mm以上。 ②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的,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还有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夏季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③最冷月气温低于0℃的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极地气候,这三者降水区别明显。 三、气候类型判断三部曲:(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判断南北半球七月气温最高,在北半球; 七月气温最低,在南半球 (2)判断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oC----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15oC之间---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15--0oC之间---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 5oC—寒带气候 2、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辨析: (1)热带气候比较表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全年高温 不同点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年分干湿两季年分旱雨两季 (2)温带气候比较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相同点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oC 不同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降水均匀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特点、分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介绍 热带雨林气候 地区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度之间。具体说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亚洲的印度半岛西南沿海、孟加拉湾沿岸、马来半岛南部、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C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C,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C。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C。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C,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C。 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孙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 另外,在大洋上也会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高山地区,气温较低,但其年变化仍很小。这些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出现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的气候,呈现出类似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最为丰富多彩。 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C之间变化,年较差一般不超过5C,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C。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C。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C,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C。 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孙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另外,在大洋上也会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 天气单调。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1)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 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等地。 *南美洲面积最大。 热带雨 林带 热带季风 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 侧,如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亚洲面积最大 热带季 雨林带 热带草原 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 侧。 *非洲的面积最大。 热带草 原带 热带沙漠 气候终年炎热干旱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 内部及大陆西岸地区。*非洲北部面积 最大 热带荒 漠带 亚热带季 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少雨。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 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 等东部沿海地区。 亚热带 常绿阔 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 岸。 *欧洲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一年内降水均匀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带的大陆西岸。 *欧洲西部最大、最典型。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 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地区。 *亚洲面积最大。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温带大陆性 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 降水少。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50°的亚欧 大陆、美洲大陆的内部。 *亚洲面积最大。 温带草 原带温 带荒漠 带

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分二步: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 1、模式法 又叫分布规律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如下图) 2.根据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来判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 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美国气候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

回复:请问田纳西河为什么降水冬春多、夏秋少? 下面的引述材料详细解释了北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注意黑体部分文字,其中有 一些正与我的观点相符合。 北美洲的地形结构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动于大陆的中、东部。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也是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样,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以及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斯波坎和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造成这种差异同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有关系。 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无东西向山脉阻隔,向南北开敞,并有哈得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湾等水域相互贯通。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南北秉性不同的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可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温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高度和宽度都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上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很大影响。例如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经过五大湖地区并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因高度较大,对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为北美洲多雨区之一。 253.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为什么北美洲东岸不具备亚洲东 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就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风。所谓显著改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意见是:(1)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变移至少有120°;(2)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乎均频率超过40%;(3)至少在一月与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世界气候分布常用图表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各气候因子相互关联,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 3、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口诀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一步:根据最热(冷)月气温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月均温定所属热量带—以“温”定“带”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以“水”定“型”

说明:根据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判定气候类型时,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各本书的划分也会有一些差异,对于一些难于判定的气候类型应综合气温、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综合考虑。 4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

温带温带季 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冬季寒冷 干燥,夏 季高温多 雨 南北纬 35°~50° 之间的大 陆东岸 我国华 北、东 北,日本 和朝鲜 半岛 温带大 陆 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 气团控制 冬寒夏 热,干旱 少雨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内部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内陆 地区 温带海 洋 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 带控制 全年温和 多雨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西岸 西欧 寒带苔原 气候 纬度高,太阳 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或冰 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 寒,降水 少 北半球极 地附近的 沿海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北冰 洋沿岸 冰原 气候 纬度最高,太 阳辐射弱,受 冰洋气团控 制 全年酷 寒,降水 少 南北半球 极地附近 内陆 南极大 陆、格陵 兰岛 高原和高山气 候地势高,地形 起伏大 全年低 温,降水 少 高大的山 地、高原 青藏高 原、南美 安第斯 山脉 5、6、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成因:纬度高 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成因:纬度高

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版)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9: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 一、单选题 1、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全年由信风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2、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下图是根据a、b、c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所作的统计图(每个区间有12个点,表示12个月),据此图判断a、b、c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B、a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c地为地中海气候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4、该图为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 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5、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 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6、图1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1)若图乙是图甲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四地中最符合图乙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不属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C、位于大陆西岸 D、沿岸有暖流经过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

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5.气候类型判断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 A.依据气温的季节分布特点判断南北半球 B.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C.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6、气候类型特例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荒漠带

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解读

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典型例题】(2015·浙江文综卷,3、4,8分)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⑴~⑵题。 ⑴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⑵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图形解读】 【解析】 第⑴题,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读甲乙景观图可知,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为绿洲,甲图为热带沙漠气候,可对应④;乙图景观以草原为主,植被分布广泛,但植被短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不足,可对应③。 第⑵题,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可知,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带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带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故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 【答案】⑴D ⑵D

【考点透析】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1.地带性气候类型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一、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二、气候类型比较

气候专题习题训练 【气候成因】 1、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 ,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 。图2示意四地气温年 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图2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3.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4.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 .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 .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5~6题。 5.导致N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 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土壤 D .降水 6.导致P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 、N 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洋流 C .太阳辐射 D .降水 7.图9是世界某岛屿图,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比较P 、Q 两地降水的异同点,并分析成因(7分) (2)该岛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分布有何特点?形成该特点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分) 8.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气候类型:甲为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丙为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不同,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方面作简要分析。 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 ° 6° 80° 82° 河流 P Q 图9

地理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

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 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