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推断培优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推断培优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推断培优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推断培优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推断培优试题

1、(11年佛山)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第②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年佛山)小明用实验室一瓶蓝绿色粉未X进行了以下实验:

(1)A为______________,红色粉末Y为_________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2)蓝绿色粉末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X===A+2B+C,根据推理判断A、B、C 三种物质均含有____元素(写元素名称),一个X分子中含的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为____个。

(3)溶液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都是你学过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解题过程,请你帮他们完成。

(1)小高认为A为碳酸钙,那么B为;C为;D为。(填写出化学式,下同)

(2)小明认为A为水,那么B为;C为;D为。

4、(11年贵州安顺)已知A是一种绿色的粉末状固体,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G为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单质;H是一种白色沉淀。且能溶解于稀盐酸放出气体B,请根据下列要求填空:

(1)写出A、B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2)图示中①②③步反应涉及到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有、

(3)写出物质A在加热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2012年河北)图14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丁的化学式为。

⑵甲的化学式可能为(只写一种)。

⑶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写出A的一种用途。

6、(2012年浙江宁波)如图是初中科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Ⅰ为红色固体,氧化物Ⅰ和单质Ⅲ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1)反应①中(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2)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

还具有性,对人体有危害。

(3)根据题意,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7、(05顺德期末)A是一种化合物,B、D、E是三种常见气体,其中D(化合物)、E(单质)具有还原性,F为红色固体单质,C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物质A~F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 若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则A的化学式为

;若A由三种元素组成,可作内燃机燃料。则A的化学式为。

(2)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②E转化F:

③D转化F:。

(3) 实验室中,检验物质B的试剂是;工业上,D和固体乙反应的用途是。

8、(06禅城)现有A、B、M、D、E、F、G、R等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黑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G不充足时,能与A反应生成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2)D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请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

(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加热得到G,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请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

9、(06南海期末)甲、乙、丙、丁是四种单质,A、B、C是三种氧化物,A常温下为液态;B为气体,C是固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1)据此推断甲、丙、A、C的化学式:甲_____、丙______A_____、C_______

(2)写出A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0、用上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根据图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 。

1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

B.为了人体健康,应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任何添加剂

C.为减少空气污染,应控制燃放烟花爆竹

D.为了防止水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工业废水要实现无污染排放

12、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根据我校九(4)班学情,结合中考目标,现将本学期对于化学课程培优计划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优生思想工作,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多与其谈心,多关爱他们,从多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来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优计划的落实,重在从培养其能力入手,训练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从而使其形成较为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制定目标 1.全面提高优等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让优等生从心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多锻炼其“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以免其在中考中因紧张而出现“大考失常”现象的发生。 3.让优等生在“互帮、互追、互超”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进步。 三、培优对象 九(4)班:滑紫尧、荣甲、张伟宽、豆萌、于旭鹏 四、培优内容

目前阶段,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深化探究能力的应用。就答题技巧来说,重点还应放在基础知识点的巩固记忆上,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用语,严格要求使用化学术语来答题,以免因言语不严谨而失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反复记忆、提问不容忽视;而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重在锁定中考出现的探究性考题来说,首先多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指导学生从给出材料中思考、假设、验证得出最佳答案,中考中探究性问题并不难,主要在于认真审题过程中找到与所学相关联的指示点,再加以整合、反复练习应用。究其根本,我认为,无论是优生还是潜力生,对于化学学习,基础知识点必须反复巩固记忆并会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化学总体成绩。 五、主要措施 除课上多加关注外,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对优等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堂上多创造机会引导其用自己思维大胆展示,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此不再赘述; 2.为强化基础知识,严格要求“三本”必须到位,即:练习本、笔记本和纠错本,必须严格要求其跟上进度,每天督查; 3.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时间听写提问当天知识点,避免优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培优体系讲义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归纳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例题讲解 【例】把方程(3x -2)(2x -3)=x 2-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1 10x x =++ B .2110x x =++ C .210xy -= D .22 0x xy y =-+ 2.方程()45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 A .2450x x =-+ B .2450x x =++ C .2450x x =-- D .2 450x x =+- 3.方程23740x x =-+中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A .3、7、4 B .3、7、﹣4 C .3、﹣7、4 D .3、﹣7、﹣4 4.(2014菏泽)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 A .1 B .-1 C .0 D .-2 5.(2014哈尔滨)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6.把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2化成一般形式是 . 7.下列数中-1,2,-3,-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的根是 . 8.若方程x 2-2x +m =0的一个根是-1,求m 的值. 9.(2013牡丹江)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求2013-a -b 的值.

(完整)九年级化学培优专题训练.doc

直升班化学培优专题讲座 第一讲差量法 例 1、用氢气还原 10 克 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 克,则参加反应 CuO 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 2、将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2.4 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 CO2的质量为 3.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质量比? 例 3、将 30 克铁片放入 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 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 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 30mL 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 5、给 45 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 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8 克2、 7∶ 5 3、11.2 克4、 8∶ 7 7∶ 23 5、28.89% 练习 1、将盛有12 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 克时,这10 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 CO2混合气体9ml ,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 3.5Ml ,则原混和气体中 CO、 O2 、 CO2的体积比? 练习 3、把 CO、 CO2的混合气体 3.4 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 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 4.4 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 CO2与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质量比? 练习 4、CO 和 CO2混合气体18 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 )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 A Fe B Al C Ba(OH) 2 D Na2CO3 练习 6、在 CuCl 2 和 Fe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 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 克,则原混合溶液中 CuCl 2 与 FeCl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高一试题 ) A 1∶ 1 B 3∶ 2 C 7∶ D 2 ∶ 7 练习 7 P 克结晶水合物 A ? 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 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 分子量为 ( ) A 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 q) 答案:1、96%5、 A 6 、 C7、 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培优综合测试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时间 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 2.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 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3.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4.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5.下列滴管使用图示中正确的是( )

6.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苹果腐烂变质 C.矿石研磨成粉 D.酸雨腐蚀建筑 7.氯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加热到400℃以上,可缓慢分解放出氧气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上 述对氯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8.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 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9.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有及时盖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10.某同学用天平称取12.5g药品时,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砝码 B.减少药品 C.增加药品 D.游码右移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用100mL量筒量取9.5 mL 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g 12.下列用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然后用手指捏紧橡胶胶帽,赶走滴管中的空气 B.取液后的滴管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可平放或倒置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训练习题

6.4 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培优训练题】 1.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 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C.②⑤D.④⑤2.如下图所示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 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 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 [猜想与假设]依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____________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设计实验]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用洁净、光亮的铜片):较长时间后,发现(填试管字母编号)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

[评价与改进]小风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 。 [拓展与应用]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情景创新题】 3.乐乐同学是一个热爱劳动、善于观察的学生,在星期天帮助妈妈擦洗玻璃时,发现厨房的钢窗比卧室的钢窗锈蚀严重。请回答:(1)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在不拆掉此钢窗的前提下,如何防止钢窗进一步锈蚀?(3)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除防止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5,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将△ADE 沿D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BF =2,则BD 的长是( ) A .2 B .3 C . 218 D . 247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一部分,给出下列命题:①a +b +c =0;②b >2a ;③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分别为﹣3和1;④b 2﹣4ac >0,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分别写有数字0,﹣1,﹣2,1,3的五张卡片,除数字不同外其他均相同,从中任抽一张,那么抽到负数的概率是( ) A . 15 B . 25 C . 35 D . 45 4.为了比较甲乙两足球队的身高谁更整齐,分别量出每人身高,发现两队的平均身高一样,甲、乙两队的方差分别是1.7、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队身高一样整齐 B .甲队身高更整齐 C .乙队身高更整齐 D .无法确定甲、乙两队身高谁更整齐 5.如图,////AD BE CF ,直线12l l 、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已知AB =1,BC =3,DE =1.2,则DF 的长为( )

A .3.6 B .4.8 C .5 D .5.2 6.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图像如图所示,它的对称轴为直线1x =,与x 轴交点 的横坐标分别为1x ,2x ,且110x -<<.下列结论中:①0abc <;②223x <<;③421a b c ++<-;④方程()2 200ax bx c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⑤13 a >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②③⑤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⑤ 7.如图,ABC △内接于⊙O ,30BAC ∠=?,8BC = ,则⊙O 半径为( ) A .4 B .6 C .8 D .12 8.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则它们的面积比等于( ) A .1:2 B .1:2 C .1:3 D .1:4 9.如图, 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是点E ,22.5CAO ∠=,6OC =,则 CD 的长为( ) A .62 B .32 C .6 D .12 10.如图,分别以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的封闭图形是莱洛三角形,若AB=2,则莱洛三角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 ) A .3π+ B .3π C .23π- D .223π-11.一元二次方程x 2=-3x 的解是( )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 新人教版 1.已知抛物线y =ax 2 +bx +c (a ≠0)经过点(-1,0),且顶点在第一象限.有下列三个结 论:①a <0;②a +b +c >0;③- b 2a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只有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2.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 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 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1次输出的结果为 。 3.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且DE ∥BC ,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 ②BC DE 2 1 = ③四边形ADFE 是菱形 ④2BDF FEC A ∠+∠=∠ 4.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1,PQ 是⊙O 的直径,n 个相同的正三角形沿PQ 排成一列,所有 正三角形都关于PQ 对称,其中第一个111C B A △的顶点1A 与点P 重合,第二个222C B A △的顶点2A 是11C B 与PQ 的交点,…,最后一个n n n C B A △的顶点n B 、n C 在圆上.求正三角形的边长1a = , 2a = , n a = . (2题)

5.类比学习:一动点沿着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相当于向右平移1 个单位.用实数加法表示为 3+(2-)=1. 若坐标平面上的点作如下平移:沿x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a (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平移a 个单位),沿y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b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平移b 个单位),则把有序数对{a ,b }叫做这一平移的“平移量”;“平移量”{a ,b }与“平移量”{c , d }的加法运算法则为}{}{}{d b c a d c b a ++=+,,,. 解决问题:(1)计算:{3,1}+{1,2};{1,2}+{3,1}. (2)①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先按照“平移量”{3,1}平移到A ,再按照“平移量” {1,2}平移到B ;若先把动点P 按照“平移量”{1,2}平移到C ,再按照“平移量” {3,1}平移,最后的位置还是点B 吗?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OABC . ②证明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2,一艘船从码头O 出发,先航行到湖心岛码头P (2,3),再从码头P 航行到码头Q (5,2),最后回到出发点O . 请用“平移量”加法算式表示它的航行过程. 6.如图,已知抛物线42 12 ++- =x x y 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设),(y x P (0>x )是直线x y =上的一点,Q 是OP 的中点(O 是原点),以PQ 为 (第5题) 图1

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 B .290cm π C .2130cm π D .2155cm π 2.一元二次方程x 2=9的根是( ) A .3 B .±3 C .9 D .±9 3.如图,点P 为⊙O 外一点,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PO 交⊙O 于点B ,∠P=30°,OB=3,则线段BP 的长为( ) A .3 B .33 C .6 D .9 4.关于2,6,1,10,6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 B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C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 D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0.2 5.将二次函数2 2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2 241y x =-- B .()2 241y x =+- C .()2241y x =-+ D .()2 241y x =++ 6.已知一组数据2,3,4,x ,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3 C .4 D .5 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图(如图)由四个图案构成.这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8.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B .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D .所有矩形都相似 10.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2a+b =0;③a+b+c >0;④若B(﹣5,y 1)、C(﹣1,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结论是( )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方案

培优补差方案 九年级是初学化学,学生基础的好坏,虽然不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但是据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情况:优生不多,思想不够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跟不上。故围绕学校工作目标, 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 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 制定培优补差计划。 一、优生辅导: 1、对优生的辅导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问一些有针对性、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培养优生的思维的敏感性,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思考题进行对优生及特长生的辅导,要让他们养成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在教学中,广泛地、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学习方面的优势。并且,课后对他们的作业布置也要有层次性,即让它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他们“吃饱”。 2、鼓励他们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多思考、多做一些课本之外的题目,训练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程度,教师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比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进一步训练优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后进生辅导: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上课不注意听讲,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故可做以下工作: 1、对差生多表扬其闪光点,激发其上进心,批评时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2、课后多和差生交谈,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 3、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差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4、开展互帮互学四人小组活动,尽量给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选择一个学习不错的同学和他们坐同桌,进行一对一地帮助,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5、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差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使每个后进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6、与家长的多联系,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一、培优辅差对象前后成绩对比概述. 1.培优对象前后成绩对比 2.辅差对象前后成绩对比 二、采用的措施和方法. 1、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每天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三、培优辅差做了哪些工作. 1. 培优工作经验小结 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辅差工作经验小结 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四、培优辅差工作中的亮点。 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五.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原因。 总的来说,在“培优补差”的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班相当部分的学生,基础还较差,底子还比较薄。实际学生结对学习过程中,一些优生没能把知识点讲清楚、讲细致,导致差生没真正理解某些知识点。 六、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检测,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重要题型详细讲解,把解题技巧、要点传授给学生。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后进生的学习问题。

初三化学培优题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培优题专题训练 2015年广东省各地中考题集锦 综合能力题 1.(8分)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 )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1)写出流程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___________。 (2)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流程中SO 2转化为SO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4)炉渣(Fe 2O 3 )在工业上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 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阴离子 。 3.(8分)已知A —H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 能产生温室效应;B 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 是紫红色金属;H 是蓝色 沉淀。根据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 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 C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 4.(8分)“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和 (2)“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A B C D E H ② ①

九年级上册化学“培优辅潜”计划

九年级上册化学“培优辅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潜力取得适当进步,让潜力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补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几个班的学生从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10%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跟班主任交流的交流,与学生沟通思想,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多跟班主任交流,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5.采用一优生带一潜力生的一帮一行动。 6.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潜力生加以学习。 7.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潜力。 8.对潜力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9.采用激励机制,对潜力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0.充分了解潜力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潜力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四、主要措施 1.围绕提高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和辅差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争取做到“顾两头,抓中间”。具体分析每一个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稳定优生人数,狠抓中间段。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集体培优。把优生集中在一起定时定点进行。让优生有动力同时也有竞争的感觉。争取把优生比例扩大。对本班基础潜力进行个别辅导。挖掘潜力,查找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差工作。争取缩小潜力范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化学。 3.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测测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周周有总结。在测试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 4.利用辅导时间,加强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九年级数学培优专题

九上考点复习专题 1、 如图,△ABC 的高CF 、BG 相交于点H ,分别延长CF 、BG 与△ABC 外接圆交于D 、 E 两点,则下列结论:①AD=AE ;②AH=AE ;③若DE 为△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则BC=AE.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2、如图,Rt △ABC 中,∠ACB=90°,∠CAB=30°,BC=2,O 、H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20°到△A 1BC 1的位置,则整个旋转过程中OH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点E 在Rt △ABC 的斜边AB 上,以AE 为直径的⊙O 与直角边BC 相切于点D 。 (1)求证:AD 平分∠BAC ;(2)若BD=2BE=4,求AC 。 4、如图,已知AB=4为⊙O 的直径,弦C D ⊥AB 且CD 过AO 的中点。 (1)如图1,求线段CD 的长度; (2)如图2,P 为优弧CD 上一动点,Q 为△ACP 的内心,当Q 点恰好在线段CD 上时,求DQ 的长度; (3)如图3,点M 与点O 关于直线AC 对称,当点P 在优弧AC 上运动时,试求 2 2 2PM PC PA 的值。 A H C B C 1 B 1 A 1 O 1 A B C D E H F G A B C D O E B C D O A B C D O A B C D O A P Q M P

5、如图,AB 为直径,PB 为切线,点C 在⊙O 上,PO 交⊙O 于D ,AC∥OP。 (1)求证:PC 为⊙O 的切线。 (2)过D 点作DE⊥AB,E 为垂足,连AD 交BC 于G ,CG=3,DE=4 (3)在(2)下,求半径。 6、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AC=2,AD=1,F 为BE 的中点。 (1)如图1,当边AD 与边AB 重合时,连接DF ,求证:DF ⊥CF ; (2)如图2,若∠BAE=135°,求CF 的长; (3)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求点F 运动路径的长。 7、在直角坐标系中,M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不含B 点),连接PC 交⊙M 于Q 点,连接DQ ,若A (-1,0) ,C (0,3)。 (1) 如图,求圆心M 的坐标; (2) 如图,过B 点作B H ⊥DQ 于H 点,当P 点运动时,线段CQ 、QH 、DH 有何数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R 为⊙M 的直径DF 延长线上一个动点(不包括F 点),过B 、F 、R 三点作 ⊙N ,CF 交⊙N 于T ,当R 点在D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FT-FR 的值是否变化?请 说明理由。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初三化学培优试题(十)

初三化学培优试题 1. 某溶液含有Na+、H+、Ba2+、OH﹣、Cl﹣、、中的几种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 (2)向滤渣中加入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并产生气泡. (3)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溶液中 ①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②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③不能确定的离子是,欲确定其是否存在,方法是:另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若看到,说明溶液中含的该离子. 2. 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稀硝酸、碳酸钾溶液、稀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简单混合而成(两种溶液不反应),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1)该溶液由和两溶液混合(填化学式) (2)请写a→b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3. 如图中的六个圆A、B、C、D、E、F分别表示六种物质,蓝色溶液A与C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B 为氧化物,C、D、E、F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中溶质可用于生产洗涤剂.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用两圆相切或“﹣﹣”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六种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六种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2)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E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4. 已知A﹣H为初中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为紫红色金属,甲是黑色固体,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的化学式;写出C的化学式. (2)写出A+B→E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E+G→F的化学方程式:. 5.取若干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体3.25g,还得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45%的滤液.试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培优计划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体现教育平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基础,狠抓培优,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合格人才、获取大面积丰收做出新的贡献,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与任务: 1、通过培优补差,使全组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人人争当素质教育领头雁,把培优补差当作自己的份内事,走在课改前列。 2、把培优补差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培优补差制度和激励措施,解决培优补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展开对培养尖子生、指导学困生研究和实验。体现出“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 3、要求全盘考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班级学生的实际, "培"文化课成绩相对好的群体、学生个体的优势方面;"补"文化课成绩相对差的群体、学生个体的劣势方面,力争在九年级化学差生人数不能超过年级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使学校化学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方法措施: 1、确立分层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根据每个班学生学习基础,确定每个班最多能达到的优秀数、及格数,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其次,为学生确立一个目标。每节课用很短的时间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任务,这个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层次性,即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由简单能力到综合能力;这个目标必须有可测性,针对目标要考虑到对应的检测题,便于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反馈和矫正,以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既定目标,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2、实施分层教学,力争各得其所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为一组,在教学时,注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课堂提问、安排课内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及组织其它信息反馈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交给学生的问题,应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如学过某一概念或规律后,对于差生,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就可以了,练习也主要是模仿性的或稍加变化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较高层次上体验成功的愉悦。力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习成绩在及格、优秀边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他们,使他们能确保达到及格、优秀。 3、设计分层练习,争取全面丰收 (1)分层训练,分步提高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训练的内容,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体现层次性和代表性,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作业尽量当堂独立完成,避免抄袭。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加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且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使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2)训练变式,提高技巧 我们每天都和习题打交道,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把有关典型习题的已知和未知改变一下,就可构成许多新的习题。对A、B类学生要求他们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迁移。C类学生仅训练只需稍微努力就能答对的习题,下次练习时,适当改变数据后再加训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培优讲义精编

一元二次方程 概念、解法、根的判别式(讲义) 一、知识点睛 1. 只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思考次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的_______形式,其中____,____,____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_____,_____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3.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设法将其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来处理.主要 解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配方法是配成_______公式;公式法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 分解因式法是先把方程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然后把方程左边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出方程的根. 5. 通过分析求根公式,我们发现___________决定了根的个数,因此 _________被称作根的判别式,用符号记作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解);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一个解); 当__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无根或无解). 二、精讲精练 1. 下列方程:①3157x x +=+;② 21 10x x +-=; ③2 5ax bx -=(a ,b 为常数);④322 =-m m ;⑤2 02 y =;⑥2(1)3x x x +=-;⑦22250x xy y -+=.其中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____. 2. 方程221x =-的二次项是__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常数项是 ______. 3. 若关于x 的方程2 1(1)230m m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措施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措施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下达中招指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课外特制订培优补差计划,用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转差工作中,力争在2013年中招取得好成绩,让学校家长放心。 一、制订中考目标。 针对学生现状,先核定学生层次,再加大培优帮差的力度,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二、教学基本思路。 1、认真学习大纲,掌握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即常识介绍、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要研究教材,即重点、难点。做到驾驭教材。 2、要仔细备课。各课题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如备系统知识复习课时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复习概念,采用“比较”法,比较概念的“形”,复习名称相近,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比较概念的“域”,复习应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的同类概念;比较概念的“同”,复习“内涵”或“外延”存在一定关系的概念;比较概念的“异”,复习不同类的概念。第二,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善于抓住核心。即:物质的性质决定存在、制法、检验和用途。认真抓住对比,如:H2、C、CO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注意抓住规律,知识分散、零碎,但却包含着许多规律,只要注意分析,挖掘和总结,就能掌握这些潜在的规律,如酸碱盐和氧化物的

反应规律。第三,化学计算的过程要规范,在方法的选择、格式的规范,运算的准确及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在严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四,实验教学要做到在理解掌握中关注运用,并把实验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基本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培养上来。第五,对课本上的有关知识要适当记忆,记忆的方法有:要点记忆法、图示记忆法,韵语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数轴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 3、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进行习题教学时,选择题以概念,理论为主,适当充实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方面题;填空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适当增加概念理论方面的题;实验题以基本操作、物质的鉴别鉴定、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综合实验(组合装量图)为主,化学计算以化学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为主。 4、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进行列表比较,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期末复习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期末复习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中,AD 是中线,BC =8,∠B =∠DAC ,则线段 AC 的长为( ) A .43 B .42 C .6 D .4 2.将一副学生常用的三角板如下图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 ,连接AC ,则tan ACD ∠的值为( ) A .3 B .31+ C .31- D .23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B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C .圆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D .圆的对称中心是它的圆心 4.小华同学某体育项目7次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9,7,10,8,10,9,10.这 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 A .8,10 B .10,9 C .8,9 D .9,10 5.方程x 2﹣3x =0的根是( ) A .x =0 B .x =3 C .10x =,23x =- D .10x =,23x = 6.在六张卡片上分别写有 1 3 ,π,1.5,5,0,2六个数,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卡片上的数为无理数的概率是( ) A .16 B .13 C .12 D .56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不一定能使△ADE 与△ABC 相似的条件是( ) A .∠AED=∠ B B .∠ADE=∠ C C . AD DE AB BC = D . AD AE AC AB =

8.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20个红球,2个黑球,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若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 A.摸出黑球的可能性最小B.不可能摸出白球 C.一定能摸出红球D.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9.已知一组数据2,3,4,x,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 B.3 C.4 D.5 10.如图,BC是O的直径,A,D是O上的两点,连接AB,AD,BD,若 70 ADB? ∠=,则ABC ∠的度数是() A.20?B.70?C.30?D.90? 11.一组数据0、-1、3、2、1的极差是() A.4 B.3 C.2 D.1 12.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AE、AF分别交BD于点G、H,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与□ABCD的面积之比为() A.7 : 12 B.7 : 24 C.13 : 36 D.13 : 72 13.如图,△AOB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的坐标(2,5),底边OB在x轴上.将△AOB 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O′B,点A的对应点A′在x轴上,则点O′的坐标为() A.(20 3 ,10 3 )B.(16 3 ,45 3 )C.(20 3 ,45 3 )D.(16 3 ,3 14.二次函数y=ax2+bx+c的y与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01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