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数学试题61

2020-2021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数学试题61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数学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如图,∠1=∠2,要利用“SAS”说明△ABD≌△ACD,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

2.小明家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了如图所示,现在要带其中一块碎片去玻璃店配一块和原来形状、大小一样的玻璃,应该带__(填序号①、②、③)

3.如图,△ACB≌△DCE,∠ACD=50°,则∠BCE的度数为_____.

4.如图,△ABC≌△DEF,点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且测得BC=5cm,BF=7cm,则EC长为_________cm.

5.如图,若△ABC≌△ADE,且∠B=60°,∠C=30°则∠DAE=_______.

6.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6°,则∠C的度数为______.

7.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一边长是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或_____cm.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

_______°.

9.如图,D在线段BE上一点,

AB=AC,AD=AE,∠BAC=∠DAE,∠1=22°,∠2=28°,∠3=____________°.

10.如图,点P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上一点,且∠APD=80°,AD=AP,则

∠DPC= .

11.如图所示,直线l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AE=1,CF=2,则EF长为.

12.在△ABC中,∠A=40°,当∠B=_____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二、单选题

13.下列标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全等

15.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是()

A.∠A=∠D B.∠ACB=∠F C.∠B=∠DEF D.∠ACB=∠D 16.下图中显示的是从镜子中看到的背后墙上电子钟的读数,由此你可以推断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05 B.20:01

C.20:10 D.10:02

17.如图,若AB与CD互相平分于0,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C=∠D B.AD=BC C.AD//BC D.AB=CD

18.已知下列条件,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两边及其夹角

B.两角及其夹边

C.三边

D.两边及除夹角外的另一个角

19.已知Δ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BC边上,且AD=CE,AE与BD 交于点F,则∠AFD的度数为()

A.60°B.45°C.75°D.70°

20.如图,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涂黑一个,

使整个被涂黑的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涂法共有( )

A .4种

B .5种

C .6种

D .7种

21.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点E ,S △ABC =24,DE =4,AB =7,则AC 长是( )

A .3

B .4

C .6

D .5 22.如图,直线m ,n 交于点B ,m 、n 的夹角为60°,点A 是直线m 上的点,在直线n 上寻找一点c ,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C 点有多少个?(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三、解答题

23.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2cm ,且腰长是底边长的34

,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4.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一点,AD=BD ,∠ADC=80°.

(1)求∠B 的度数;

(2)若∠BAC=70°,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5.已知:如图,点D 是△ABC 内一点,AB =AC ,∠1=∠2.求证:AD 平分∠BAC .

26.作图题:如图,已知∠AOB和C、D两点,求作一点P,使PC=PD,且点P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7.如图, 在ΔABC与ΔDCB中, 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 C.

⑴求证:ΔABE≌ΔDCE

⑵当∠AEB=70°时,求∠EBC的度数.

28.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0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

(1)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的度数.

参考答案

1.CD=BD

【解析】

试题解析:BD=CD ,

理由是:∵在△ABD 和△ACD 中

12

DA DA DB DC =??∠=∠??=?

∴△ABD ≌△ACD (SAS ),

故答案为BD=CD .

2.③.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

解:第①块,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

第②块,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部分边,所以该块不行;

第③块,不但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其中一个边,所以符合ASA 判定,所以应该拿这块去.

故答案为③.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3.50°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CB=∠DCE ,然后根据∠ACB+∠BCD=∠DCE+∠BCD 得出答案.

【详解】

解: ∵△ACB ≌△DCE

∴∠ACB=∠DCE

∴∠ACB+∠BCD=∠DCE+∠BCD ,

∴∠BCE=∠ACD=50°

故答案为:50°.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题目比较简单.

4.3.

【解析】

试题分析:∵△ABC≌△DEF,∴EF=BC=5cm,∵BF=7cm,BC=5cm,∴CF=7cm-5cm=2cm,∴EC=EF-CF=3cm,故EC长为3cm.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5.90°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ABC≌△ADE,所以∠B=∠ADE=60°,∠C=∠E=30°,所以

∠DAE=180°-60°-30°=9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54°

【解析】

试题解析:AB=AC,D为BC中点,

∴AD是∠BAC的平分线,∠B=∠C,

∵∠BAD=36°,

∴∠BAC=2∠BAD=72°,

∴∠C=1

2

(180°-72°)=54°.

7.22cm,26cm

【解析】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和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1)当腰是6cm时,周长=6+6+10=22cm;

(2)当腰长为10cm时,周长=10+10+6=26cm,

所以其周长是22cm或26cm.

故答案为:22,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8.52°

【解析】

此题要分两种情况推论:当等于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底角.

解:如图:

(1)顶角是钝角时,∠B=90°-38°=52°,

∴顶角=180°-2×52°=76°,不是钝角,不符合;

(2)顶角是锐角时,∠B=90°-38°=52°,

∠A=180°-2×52°=76°,是锐角,符合.

故答案为:52°.

9.50°

【解析】

先证明△ABD≌△ACE(SAS);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求得∠2=∠ABE;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解:在△ABD与△ACE中,

∵∠1+∠CAD=∠CAE+∠CAD,

∴∠1=∠CAE;

∴AD=AE,∠1=∠CAE;AB=AC,

∴△ABD≌△ACE(SAS);

∴∠2=∠ABE(对应角相等);

∵∠3=∠1+∠2,∠1=22°,∠2=28°,

∴∠3=50°,

答案为:50°.

10.20°.

【分析】

在△APD中,求得∠PAD的度数,进而求得∠APC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

解:在△APD中,AP=AD

∴∠APD=∠ADP=80°

∴∠PAD=180°-80°-80°=20°

∴∠BAP=60°-20°=40°

∴∠APC=∠B+∠BAP=60°+40°=100°

∴∠DPC=∠APC-∠APD=100°-80°=20°,

故答案为:20°.

11.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B=BC,∠ABC=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

∠EAB=∠FBC,则可根据“ASA”判断△ABE≌△BCF,所以BE=CF=2,进而求出EF的长.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ABC=90°,

∵AE⊥BE,CF⊥BF,

∴∠AEB=∠BFC=90°,

∴∠EAB+∠ABE=90°,∠ABE+∠FBC=90°,

∴∠EAB=∠FBC,

在△ABE和△BCF中,

∴△ABE≌△BCF(ASA),

∴BE=CF=2,AE=BF=1,

∴EF=BE+BF=3.

故答案为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