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

生物学基础测试

每道题四个答案中正确答案可以是0-4个

1)发明物种分类双名法(即使用拉丁文属名和种名)的科学家是()

a.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b.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

c.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d.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

2)《物种起源》一书中建立了以下基本概念()

a.自然选择

b.生存竞争

c.变异

d.基因

3)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发现了()

a.进化机制

b.遗传学基本定律

c.染色体结构

d.细胞形态和结构

4)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学实验,提出了()

a.基因论

b.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染色体学说

5)DNA双螺旋模型()

a.由两条DNA分子反向平行缠绕构成双螺旋

b.双螺旋骨架由核糖核酸和磷酸基团构成

c.碱基通过氢键互相配对,分布在分子外部

d.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6)现代智人的拉丁文学名为()

a.Human

b.Human being

c.Homo being

d.Homo sapien

7)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a.属于十字花科

b.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c.容易进行基因操作

d.分布范围广、生活周期短

8)人类基因组()

a.约含30亿个碱基对

b.有23条染色体

c.蛋白质编码基因总长约占基因组全长的一半

d.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9)人类基因组计划确定的模式生物包括()

a.小鼠(Mouse, Mus musculus)

b.斑马鱼(Zebrafish, Danio rerio)

c.酿酒酵母(Baker’s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ciae)d.水稻(Rice, Oryza sativa)

10)古细菌Archaea()

a.进化地位最为古老的细菌

b.十多亿年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现在已经灭绝

c.通常生活在极端环境下

d.比普通细菌更小

11)真核生物基因组()

a.基因组大小与染色体数目有关

b.动物基因组比植物基因组大

c.动物基因组比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多

d.同一家族的基因分布在相同染色体上

12)真核生物基因中()

a.至少有一个内含子

b.至少有一个外显子

c.3’端有多聚腺苷酸信号

d.5’端有转录起始位点

13)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指出()

a.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DNA通过转录得到RNA

c.mRNA作为信使,按三联体遗传密码指导蛋白质合成d.蛋白质可以调控DNA复制和转录

14)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

a.核小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15)蛋白质合成场所是()

a.染色体

b.核糖体

c.核小体

16)参与基因转录表达调控的生物分子是()

a.转录因子

b.酶

c.激素

d.microRNA

17)成熟的microRNA长度()

a.>30bp

b.<20bp

c.21-24bp

d.25-28bp

18)PCR引物设计的原则包括()

a.引物和引物之间不能配对形成发夹环

b.引物自身不能折叠配对形成发夹环

c.引物GC含量约为50-60%

d.引物3’端最好有3个连续的C或G

19)DNA分子中鸟嘌呤核苷酸可用以下字母表示()

a.A

b.C

c.G

d.T

20)DNA分子中嘧啶可用以下字母表示()

a.Y

b.R

c.W

d.S

21)遗传密码具有以下特征()

a.相邻两个密码子之间相隔若干个碱基

b.动物和植物的密码子不同

c.某些线粒体基因组中个别密码子与通用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不同d.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编码

22)以下哪个是起始密码子()

a.TGA

b.AGT

c.ATG

d.GA T

23)以下哪些是终止密码子()

a.TAA

b.TGA

d.TGG

24)亮氨酸Leu/L有几套密码子()

a.一套

b.两套

c.四套

d.六套

25)只有1套密码子的氨基酸有()

a.谷氨酸Glu/E

b.甘氨酸Gly/G

c.丝氨酸Ser/S

d.色氨酸Trp/W

26)以下哪些是疏水氨基酸()

a.苯丙氨酸Phe/F

b.甲硫氨酸Met/M

c.异亮氨酸Ile/I

d.丙氨酸Ala/A

27)侧链带负电的氨基酸有()

a.丝氨酸Ser/S

b.天冬酰胺Asn/N

c.组氨酸His/H

d.谷氨酸Glu/E

28)芳香族氨基酸有()

a.甲硫氨酸Met/M

b.酪氨酸Tyr/Y

c.精氨酸Arg/R

d.脯氨酸Pro/P

29)蛋白质分子活性中心常见氨基酸有()

a.丝氨酸Ser/S

b.缬氨酸Val/V

c.组氨酸His/H

d.赖氨酸Lys/K

30)蛋白质分子可进行磷酸化修饰的氨基酸有()

a.丝氨酸Ser/S

b.苏氨酸Thr/T

c.组氨酸His/H

d.赖氨酸Lys/K

31)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a.肽键

c.离子键

d.氢键

32)连接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相邻氨基酸残基的化学键称()

a.肽键

b.共价键

c.离子键

d.氢键

33)连接蛋白质一级结构中非相邻氨基酸残基的化学键是()

a.二硫键

b.糖苷键

c.磷脂键

d.氢键

34)典型的alpha螺旋()

a.由主链上酰胺基和羧基形成氢键

b.氢键方向与螺旋轴垂直

c.氢键长度约为2.8埃

d.侧链分部在螺旋轴周围

35)典型的beta折叠()

a.由主链上酰胺基和羧基形成氢键

b.肽链走向有平行和反平行两种

c.氢键方向与肽链走向平行

d.侧链分布在beta折叠片上下方

36)成熟的人胰岛素分子()

a.由两条链组成

b.两条链之间由两对二硫键相连

c.其二级结构包括alpha螺旋和beta折叠

d.其中的一个组氨酸与锌离子结合

37)人血红蛋白共有()

a.四个完全相同的亚基

b.四个完全不同的亚基

c.四个亚基,两两相同

d.两个亚基,各不相同

38)与血红蛋白中血色素卟啉环中心铁离子共价结合的氨基酸是()

a.苯丙氨酸Phe/F

b.精氨酸Arg/R

c.苏氨酸Thr/T

d.组氨酸His/H

39)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in分子有()

a.两条重链、两条轻链组成

b.每条重链含四个结构域

c.每条轻链含两个结构域

d.重链和重链有三对二硫键、重链和轻链之间有一对二硫键40)蛋白质分子中用作辅助因子的常见金属元素有()

a.锌

b.硒

c.铜

d.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地位及课程理念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将更多的集中在思考、学习以及系统建构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正是我们获得上述基本技能的关键途径。 1、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从古代的“边塞烽火”,到今天的“互联星空”,信息与信息技术,历来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而今天——被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更是亘古未见!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不仅对个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对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人们一直在收集、传递和利用信息,但对于“信息”一词的确切内涵,却一直缺少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准确的界定。这是因为信息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之中,因而“信息”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会看到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又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知识素养,以及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不同的个性特征等,“信息”的又显得“因人而异”,在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把信息定义为“音信、消息”。包括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字、指令、代码、声音、图像、动画等等各种各样载体所表示出来的事物的特征、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都是信息。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事实上,信息是所有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的传递与贮存以物质为载体,以能量的消耗为基础,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自然世界以及人的思维之中,并以消息的形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 正是基于对“信息”的这一认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操作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由信息技术所构成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形成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工具课。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的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融合,使初中生物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整合教学时,我们教师遵循生物学习的规律,正确把握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找准融合的点,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和教学策略,使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的整合达到无缝隙的的融合。 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是发散性思维的工具这个特点,形成教师与学生及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学习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来达到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个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更好的学习生物学这门功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把静止的关系动态化,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融合点之一:课件使用 制作课件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在编写课件程序时充分利用文本输入工具、视频导入工具和自定义动画等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双方的随机交流。 丰富我们的素材库,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多方位呈现生物知识,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便于呈现学生的不同体验,并验证学生学习的成效。例如,在本节课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望图识病”的环节,直观呈现各种病症患者的图片,同时紧接着利用自定义动画的工具,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 融合点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①例如:教学设计中迷你情景剧—医生救救我的环节,有了多媒体作为依托,参与表演的学生能及时借助幻灯片获取表演的内容,其他的学生可以非常清晰的领会表演者的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改革,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②利用文本输入等工具,将小组合作的任务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小组合作有序高效开展。当小组交流展示时,课件又能紧密配合当前小组讲解内容,呈现相应图文,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让小组合作的效果达到最佳。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选课考试.doc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选课考试 1 .填空 1)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 _18_ 世纪首先提出双名命名法 2)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 生物进化论 3) 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 豌豆杂交 实验结果,揭示了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4)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以 果蝇 为实验材料,创立了 染色体遗传理论 5) DNA 分子双螺旋模型由 沃森

克里克 于 _1953 年提出,论文共 页,发表在 _Nature_ 杂志上C 6) 现代智人的英文名为 _______ h o m o ________ ,拉丁文学名为 _Homo sapiens sapiens 9 其生物分类学地位为 动物 界 行索动物 门 哺乳 纲 灵长 目 人 5 人

智人 种。 7) 拟南芥是二 年生 草 本植物,植株高约 _7-40_ 厘米,其拉丁文学名为Arabidopsis thaliana _ 其生物分类学地位为植物 界 被子植物 门 双子叶植物 纲 白花菜 十字花 科 拟南芥

拟南芥 种。 8) 人类基因组有 _23_ 对染色体, 约含 _3*10 9 个碱基对, 其中蛋白质编码序列约占 约编码 XXX 个蛋白质;人类基因组计划确定的模式生物包括酵母、线虫、果蝇、小鼠 9) 用英文单字符 / 三字符表示:苏氨酸 _T_/_Thr_ 精氨酸 _R_/_Arg 谷氨酰胺 _QJ_Gln_ 组氨酸 9 带负电氨基酸 _E_/_GI U_ 、 _D」_Asp_ ,带芳香环氛基酸 _F_/_Phe_ _Wj_Trp_ _Yj_Tyr_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xxx教育管理干部信息化培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教育系统管理干部信息化素养,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素养、高水平的信息化领导团队,落实《xxx教育管理干部信息化应用与领导力培训及等级认证工作方案》中的相关部署,在对我县名管理干部进行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次中级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培训,使干部能够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数字校园建设有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提升对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结合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基本策略、机制建设等方面能够在本校办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整体规划、设计实施。 掌握合理管理个人办公文档,学会基本的网络配置(重点在无线),利用网络搜索资源和应用资源,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感知和了解新媒体、新技术(电子白板、交互电视、互动反馈)在教学中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在深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结合、与发展相结合,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力求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县大部分管理干部通过中级认证培训。 二、培训内容及形式 中级培训采取面授、远程学习、专家讲座、研讨交流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1. 面授培训6课时 (1)合理化的文档管理;(1课时) (2)资源检索、平台应用及网络应用;(2课时) (3)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电子白板、互动反馈技术等)(2课时)(4)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1课时) 2. 远程培训 (1)先进的理念引导现代教育发展; (2)提升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 (3)建设充满活力的数字校园; (4)探索信息化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6)案例研讨。 远程培训,登录“xxx管理干部信息化应用与领导力提升培训网”(简称干训网)学习。自学为主,完成专题作业,并在学习主题范围内提交论文。 3.专家讲座 邀请专家举办信息化专题讲座,并组织研讨交流。 三、培训对象 人员范围为我县教育系统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人(男57岁及女53岁以上人员自愿参加)。 四、培训时间 2014年3月20日---5月20日面授培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小学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2)学会绘制图形。(3)学会给图形着色。(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职业高中生物学科《遗传和变异》一章整合课的教学设计 一、本次整合活动的设计目的: 1、通过学生整合活动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干精神和服务精神,培养他们 的领导才能和奉献他人事业的热情。 2、通过与学科整合,试图改变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权威的模式,形成“主导-主体”的 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亦获得了具有创造意 义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通过与学科整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与被整合学科上获得“双赢”。既理顺深化了学科知识性内容,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试图通过本次整合活动,初步探究信息技术如何在课程整合中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为老师的教学做什么?为学生的学做什么?怎样在教学过程各环节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信息技术恰倒好处地为学科教学服务?怎样真正既培养了学生的学 科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5、试图探究如何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科教育的 效益。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真正潜力。 二、本次整合活动的学情分析: 1、从学生心理特点:职业高中学生认知结构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使他 们的整体认知水平得以提高,这成为教师开展本次活动的心理学基础。 2、从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基 本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 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从生物学科的角度:学生正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的学习内容。学生了解该部分知识内 容。 三、本次整合活动的信息技术环境: 1、信息技术:是获取信息、探究问题、协作商讨、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2、资源:在教师机上提供了相关的生物学科的信息素材。(如:动画、图片等) 3、硬件环境:学校局域网。共享文件夹。展示投影仪,展示用单机。 四、本次整合活动的阶段: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要 点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一阶段(1个课时)引导引导学生 进入正题选题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利用局域网收集学生的选题信息 第二阶段(4课时)形成作品引导分析 技术支持讨论、分析 制作、反思小组合作力 作品制作能力 综合分析选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第三阶段(1课时)作品展示 学生互评引导展示 进行评价展示、评价学生对展示作品的理解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第3次作业UniProt数据库高级检索及数据条目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第3次作业 1 序列比对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1. 从UniProt 数据库中提取人、小鼠、大鼠血红蛋白alpha 亚基蛋白质序列,进行全局比 对,选择默认计分矩阵BLOSUM62和空位罚分,将比对结果填入表1。分析比对结果,说明得到上述结果的原因和进一步分析思路。 表1 人、小鼠、大鼠血红蛋白alpha 亚基蛋白质序列比对结果 物种 Species 登录号 Accession 得分 Score 相同氨基酸 Identity 相同和相似氨基酸 Similarity 空位 Gaps 人/小鼠 / 人/大鼠 / 小鼠/大鼠 / 2. 从RefSeq 数据库中提取人、小鼠、大鼠血红蛋白alpha 亚基编码区序列,进行全局比 对,将结果填入表2。选择不同计分矩阵和空位罚分,分析比对结果。 表2 人、小鼠、大鼠血红蛋白alpha 亚基mRNA 编码区序列比对结果 物种 Species 登录号 Accession 得分 Score 相同核苷酸 Identity 相同和相似核苷酸 Similarity 空位 Gaps 人/小鼠 / 人/大鼠 / 小鼠/大鼠 / 3. 从UniProt 数据库中检索并提取人血红蛋白alpha 亚基和胞红蛋白(Cytoglobin )序列, 分别进行全局比对和局部比对,将比对结果填入表3。分析比对结果,说明全局比对和局部比对的差别。 表3 人血红蛋白alpha 亚基和beta 亚基蛋白质序列比对结果 比对方法 长度 得分 相同氨基酸 相同和相似氨基酸 空位 Needle Water 4. 将上述数据库检索、序列比对、结果分析的方法、思路、策略用于和你研究课题相关或 你熟悉的蛋白质及其编码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说明原因。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最新】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石桥子初中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在许多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用到了文件操作、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和网页浏览等技术,基本涵盖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在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不能以简单的操作培训来代替。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科整合的目标中虽然也提信息素养,但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初中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可以这样来理解,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苗逢春博士提到了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四能”阶段,分别是本能、使能、效能和智能。我的理解是学科整合只能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使能”阶段,通过熟练地应用各种应用软件提高学科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想达到“效能”“智能”,必然要增加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对计算机进行操纵和控制,去解决实际问题。但限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适当加入LOGO语言教学,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现在初中阶段常规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绘画,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络操作等几个模块,而且这几个模块是分阶段来安排的。我认为模块之间可以交叉进行,根据学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灵活安排,注重体现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另外,在进行各个模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要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伙伴的功能。要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学科类的儿童教育软件,通过软件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意识。 2、抓好学生的文字输入技能,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观

2017版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2017 年修订)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空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提升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既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公民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由国家规定、地方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根据江苏的经济、教育发展的需要,制订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旨在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现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制订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必修课程,旨在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课程性质 1.基础性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具有文化教育意义;二是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2.工具性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旨在使学生掌握常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期末总结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期末总结 中国科学院大学级硕士研究生暑期课 – 姓名学号班组号电话邮箱成绩 选题一 1.检索文献摘要数据库,找出你正在进行或准备开始的研究题相关论文。通过文献阅读,简述你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科学意义。 2.以你课题相关基因或蛋白质为例,检索、、、等序列、结构、基因组等各种综合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交叉链接,对各种数据库中的注释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或利用模式生物中同源基因的相关注释信息,说明你研究课题涉及的基因或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和序列特征、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序列特征、结构特点、代谢通路、调控网络等,分析或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 3.选取代表性物种,从数据库中提取直系同源和旁系同源基因的核酸或蛋白质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推断该基因家族的起源和演化。 4.利用序列分析、数据库搜索、结构分析等各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你研究课题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谈谈对课题下一步研究的计划和设想。 选题二 . 文献检索 1)阅读分子月报()中你最感兴趣的生物大分子,阐述该分子的结构、功能特点。 2)蛋白质分子精选()中你最感兴趣的蛋白质分子有哪些?简述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3)简述文献检索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列出你在中保存的常用检索策略。 4)检索文献摘要数据库,找出最近年内该数据库收录的与你研究方向或课题相关的的论文,列表说明前篇的第作者、 期刊名、发表日期和。 2.数据库检索 1)以血红蛋白或你熟悉的蛋白质为例,简述数据库中该序列条目的序注释信息。 2)以你熟悉的物种和蛋白质为例,说明数据库的高级检索方法。 3.数据库搜索 1)简述数据库搜索网站的包括哪些程序,总结你已经使用过的程序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2)以血红蛋白或你熟悉的核酸和蛋白质序列为例,说明如何利用进行数据库搜索、参数设置,并对搜索结果进行分 析。 4.生物信息分析平台 1)以你熟悉的核酸或蛋白质序列为例,利用、和等提供的工具进行序列分析,说明分析结果。 2)简述你常用或熟悉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软件和教学网站,举例说明其用途、用法和结果分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21世纪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为解决过去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创造新的途径。

通过计算机和因特网等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意识,让老师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其关键点是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效的整合,也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要素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联系起来,并形成整体”。 实施步骤: 1.初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仅限于会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几个常用的软件,就这样的技术、知识基础,其措施如下: (1)按照传统方式,先准备教案; (2)据教案内容的层次,设置使用word、powerpoint 的页面。 (3)制作,保存备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例_罗静初

自2000年起,本人在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1]。本课程以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重点介绍最基本、最常用的生物信息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1)蛋白质和核酸序列相似性比对;(2)蛋白质序列数据库UniProt 和核酸序列数据库RefSeq 高级检索;(3)NCBI 数据库相似性搜索工具Blast 的应用;(4)利用MEGA 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发生树;(5)利用Swiss -PdbViewer 软件显示、比较和分析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 本文以人、小鼠、大鼠、斑头雁、灰雁几个不同物种的血红蛋白序列和结构为例,介绍这些常用生物信息技术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学生通过这些实例,能够初步掌握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并能举一反三,将这些方法用于自己的课题研究,学会如何利用丰富的网络生物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解决自己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始的研究课题中的实际问题。 1 序列比对 1.1 研究背景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重要蛋白质分子,其主 收稿日期:2015-03-26作者简介:罗静初,男,教授,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E -mail :luojc@https://www.doczj.com/doc/9e5534248.html,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例 罗静初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北京 100871) 摘 要: 介绍“实用生物信息技术”研究生课程的5个教学实例。以血红蛋白序列和结构为例,介绍常用生物信息技术和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和核酸序列相似性比对、蛋白质和核酸序列数据库检索、Blast 数据库相似性搜索、分子系统发生树构建,以及蛋白质结构比较分析等。 关键词: 生物信息技术;血红蛋白;序列比对;数据库检索;Blast 数据库搜索;系统发生树构建;蛋白质结构比较分析DOI :10.13560/https://www.doczj.com/doc/9e5534248.html,ki.biotech.bull.1985.2015.07.001 Teaching Examples of Applied Bioinformatics Course Luo Jingchu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otein and Plant Gene Research ,Center for Bioinformatics ,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basic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 taking the hemoglobin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s include :1)protein and DNA sequence alignment ;2)advanced search for UniProt and RefSeq database ;3)Blast database similarity search ;4)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ion under MEGA ;5)protein structure comparison using Swiss -PdbViewer. Key words: bioinformatics ;hemoglobin ;sequence alignment ;database query ;Blast database similarity search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ion ;protein structure comparison 编者按: 自2000年起,罗静初教授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以上机实习为主,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生物信息网络数据资源和软件工具,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本文以血红蛋白为例,介绍常用生物信息技术与方法的具体应用,对生物信息领域科研人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26 16:39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9e5534248.html,/kcms/detail/11.2396.Q.20150626.1639.002.html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第一年 {C}1.{C}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第二年 1、会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2、学会用计算机画画; 3、学会用计算机写字; 4、学会简单的浏览。 第三年 1、学会画图软件制作邮票、明信片、标志牌、地图等作品; 2、学会字处理软件制作日程表、新闻稿等作品; 3、学会电子表格制作调查表、统计表、预算表等作品 4、学会多媒体制作广告、大事记、榜样人物、新闻节目、才艺等作品 二、教材优化 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找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成功,做到学以致用。信息技术课程编排大致都是以一个单元为阶段进行学习,所以在作业的安排上我们可以这样

进行: 当堂作业可以看成是即时性作业;布置时间:在课内完成,目的:是巩固当课课堂教学效果。作业过程:复习-模仿-迁移。作业方式:以个体完成为主。思维类型:以模仿思维为主。评价方式:以分数、等级评定,以教师评定为主。起到巩固知识、起积累基础的作用。 每一单元的作业可以看成是阶段性作业。布置时间:课前或课后。目的:专题、综合型的能力训练。作业过程:检索-整理。作业方式:主要以个体为主,有时可以辅以群体协同完成。思维类型:以创造性思维为主。评价方式:群体评价为主。学习中的作用:运用知识、逐步学会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 三、备课、作业布置与批阅中、课外辅导基本规范与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1、个人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 (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4)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 (5)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 (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 (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4)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 (5)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二)作业布置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一、课程性质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二)注重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重在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三、课程定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臵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时。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第一次作业汇总

实用生物信息技术课程第1 次作业 网络书籍、文档和文献资源检索和应用 一、分子月报(Molecular of the Month): 1) 按功能分类,网站的生物大分子分为哪几大类? 1、DNA, RNA, and Protein Synthesis - building the molecules of life 2、Enzymes - the cell's chemists 3、Molecular Infrastructure - supporting cells, tissues and organisms 4、Transport - delivering the cell's resources 5、Biological Energy - capturing and converting sources of power 6、Molecules and the Environment - proteins with global impact … 7、Photosynthesis - capturing energy from the sun 8、Molecular Motors - directed mo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9、Cellular Signaling - sending and receiving molecular message 二、2000 年12 篇月报中描述的蛋白质分子,你熟悉的有哪些Pepsin胃蛋白酶) Nucleosome 核小体 DNA Polymerase Myoglobin 肌红蛋白 · 三、有关DNA、rRNA、tRNA 的月报有哪几篇 1、DNA 2、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 (tRNA) 3、Transfer-Messenger RNA 四、该网站中和DNA 复制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有哪些? 1、DNA Helicase 解旋酶 2、DNA Polymerase 聚合酶 3、Sliding Clamps 4、DNA ligase 连接酶 五、该网站中介绍的病毒有哪些? HIV Adenovirus腺病毒 Ebola Virus Proteins 埃博拉病毒 Bacteriophage phiX174 噬菌体病毒 Dengue Virus 登革病毒 HIV艾滋病毒 Poliovirus and Rhino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 Simian Virus 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