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一天的喝水量的判断标准

人一天的喝水量的判断标准

人一天的喝水量的判断标准
人一天的喝水量的判断标准

人一天喝水量的判断标准

关于人体每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有三种,但结论大致相同: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在2500毫升以上,其中约1500~2000毫升来源于直接饮水,余下的则从食物中摄取。对于一个70岁的人来说,他一生将饮用掉60多吨的水。当然,一天补充2000毫升以上的水只是一个平均值,如果对单一的个体,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来测算自己真正的用水量。

第一,可以根据体重计算。根据美国洛杉矶国际医药研究所的研究,成年人

每天饮水量的标准是:每公斤体重每天应该补充40毫升水。

第二,按照排出量估算,一般成年人每天的总排水量约为2500毫升,而根

据摄入与排除平衡的原理,成年人每天所需的需水量约为2500毫升。

第三,按照美国膳食营养供给量标准估算,成年人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水1

毫升,婴儿则为1.5毫升。成年人每天平均大约需要消耗2000千卡的热量,因此按这个计算方法,成年人每天需水量也在2000~2500毫升之间。

不管哪种计算方法,每人每天都应当摄入不少于2000毫升的水分,直接饮用不少于1500毫升的水,不要等口渴了才想到补水。

同时也应该选择天然、健康、弱碱性、含有各种天然矿物元素的饮用水。

人一天标准喝水量是多少?

看尿液颜色定喝水多少

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喝水对健康非常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对于人体而言,水在身体内不但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保证充足的摄水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但是,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喝水对维护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喝水多少因人而异

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

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中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

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

通常每个人需要喝多少水会根据活动量、环境,甚至天气而有所改变。

正常人喝太多水对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

但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喝水量的多少必须特别注意,比如浮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剧。

而对于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肤干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则可对缓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此外,人在感冒发烧时也应多喝水,因为体温上升会使水分流失,多喝水能促使身体散热,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怀孕期的妇女和运动量比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也应多喝水。

温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专家说,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它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建议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

含糖饮料会减慢肠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长期大量地喝含糖饮料,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何博士告诉记者,像橙汁、可乐等含糖饮料口感虽好,但不宜多喝,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一杯左右,最多不要超过200毫升,而对于糖尿病人和比较肥胖的人来说,则最好不要喝这类饮料。

纯净水和矿泉水等桶装水由于饮用方便深受现代人青睐,但是何博士提醒,喝这些水时一定要保证其卫生条件,一桶水最好在一个月内喝完,而且人们不应把纯净水作为主要饮用水。

因为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中的这些物质含量大大降低,如果平时人们饮食中的营养结构又不平衡,就很容易导致营养失调。

有的人担心自来水硬度太大会不利于身体健康,但何博士介绍说,水的硬度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而且现在国内的自来水都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饮用煮沸了的自来水是安全的。茶和咖啡具有提神效果,但何博士提醒人们,喝茶宜喝淡茶,并且切忌酗咖啡,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

喝水不要大口吞咽

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喝水太快太急会无形中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

因此最好先将水含在口中,再缓缓喝下,尤其是肠胃虚弱的人,喝水更应该一口一口慢慢喝。

至于喝水时间,专家则告诉记者,喝水切忌渴了再喝,应在两顿饭期间适量饮水,最好隔一个小时喝一杯。

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一般来说,人的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

睡前少喝、睡后多喝也是正确饮水的原则,因为睡前喝太多的水,会造成眼皮浮肿,半夜也会老跑厕所,使睡眠质量不高。而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人体流失的水分约有450毫升,早上起来需要及时补充,因此早上起床后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循环,也能促进大脑清醒,使这一天的思维清晰敏捷。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教案Word版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教学与工作一线紧密结合,让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2、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的意义。 3、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的试验方法,会使用维卡仪、会读数、会判断、会下结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试验方法 难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思路设计】 引导学生观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总结试验目的、试验仪器使用注意事项、试验步骤并写试验报告; 学生依据自己所写试验报告(合格的)进入试验室做试验,教师指导学生整个试验过程负责答疑解惑。 【学生活动】:写预习报告,做试验,完成结果评定,做计算题 【教师活动】:提炼、指导试验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水泥凝结时间受加水量多少的影响,水加多了凝结时间就延长反 也就无法进行合格性的判定,这一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水泥其它指标的测定,所以需要统一一下做水泥试验时加水量的多少,即确定标准稠度用水量。 新课教学: 1、什么叫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前为何必须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定义:拌制水泥净浆时为达到标准稠度(即浆体达到规定的可塑性程度)所需的加水量。 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与水泥浆的水灰比有关。用水量过多,水泥水化速度虽然加快,但水泥颗粒间距加大,凝结时间反而延长。当水泥安定性介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时,加大水灰比,则安定性表现为合格。故先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以相同的条件来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与安定性。 2、维卡仪的作用、组成? 用于测定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 标准稠度试杆、初凝试针、终凝试针、试模、玻璃底板。 3、试验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标题: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方法 修改概要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1.0仪器设备: 1.1水泥净浆搅拌机(简称搅拌机):用于水泥净浆的搅拌,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片、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搅拌叶片在搅拌锅内作旋转方向相反的公转和自转,并可在竖直方向进行调节;搅拌锅可以升降,传动结构保证搅拌叶片按规定的方向和速度运转,控制系统具有按程序自动控制与手动人工控制两种功能。 搅拌叶片转速如下表示 搅拌机拌和一次的自动控制程序为:慢速120±3s,停拌15s,快速120±3s。搅拌叶片与搅拌锅用钢材制成,搅拌锅内径160mm,深度139mm,壁厚约1mm,搅拌叶片宽111.0mm;搅拌时,搅拌叶片与锅底、锅壁的最小间隙为2±1mm。 1.2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简称锥形稠度仪):用于水

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的测定;该仪器由铁座与可以自由滑动的φ12金属圆棒构成,松紧螺丝用以调整金属棒的高低,金属棒上附有指针,利用量程0~70mm的标尺指示金属棒下降距离;测定标准稠度时,棒下装一金属空心试锥,锥底直径40mm,高50mm,装净浆用的锥模,上口内径60mm,锥模工作高度75mm,锥模总高度80mm。 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锥,换上试针;试针直径 1.1±0.04mm,长约50mm,试针要用硬质钢丝制成,不得弯曲;滑动部分的重量,即试杆装上试锥或试针后的总重量,均为300±2g;装净浆用的圆模,上部内径为65±0.5mm,下部内径为75±0.5mm,高度为40±0.5mm。 1.3沸煮箱:用于水泥安定性试验,其有效容积为410×240×310mm;内设蓖板,蓖板与加热器之间距离大于50mm,箱的内层由不易锈蚀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在30±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小时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不需补充水量。 1.4雷氏夹:用于水泥安定性试验,该仪器由铜质材料制成,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的增加应在17.5± 2.5mm的范围内,即2x=17.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1.5量水器:最小刻度为0.1mm,精度为1%。 1.6天平:能准确称量至1g。 1.7湿气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3℃,湿度大于90%。 1.8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1mm。 2.0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2.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6月3日星期二 试验目的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均受水泥浆稠稀的影响,为了不同水泥具有可比性,水泥必须订一个标准稠度,通过此项试验测定水泥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作为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用水量的标准。 用水量第一次取200.0ml 第二次145.0ml 水泥量500g 水灰比第一次水灰比W/C=0..40 第二次W/C=0.29 试验条件室温25℃,相对湿度大于50% 试验仪器 和工具 水泥净浆搅拌机、维卡机、装净浆用锥模、量水器、称 试验步骤(标准法) 1、称取500g水泥试样,我组第一次用量筒量取200.0ml水(精确至0.1ml),并用湿布擦抹水泥净浆搅拌机的筒壁和叶片; 2、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随后加入水泥(在5至10s内); 3、将搅拌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低速搅拌120s,停拌15s,接着再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4、搅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模具中,用小刀插捣并振实,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置在维卡仪底座上,将刻度调与0刻度线处,将试杆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钉,之后松开试杆使其自由沉入净浆中,30s后记录读数为S=45mm。试验失败 5、然后第二次量取145.0ml水,重复上述步骤,测得S=29mm,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则完成实验。 试验结果 (固定水量) 结果得出水量适宜为145ml 试验分析可能试验用的水泥不合格,有水分,导致的试验不合格。 第一小组戴宇波

砂的筛分析试验报告 6月4日星期三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砂用量取两份500g的砂 试验条件室温25℃ 试验所需仪 器 标准筛、摇筛机,由于机器故障,采用手工 试验步骤1、准确称取试样500g(两份),精确到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5mm筛内,加盖; 3、由于机器故障,我们采取人工摇筛,摇约10min; 4、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5、称取筛余量 试验结果第 一 次 筛孔尺寸/mm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筛底筛余质量/g 18 23 26 51 275 133 13 分计筛余量 a/(%) 3.3 4.3 4.8 9.5 51.0 24.7 2.4 累计筛余量 A(%) 3.3 7.6 12.4 21.9 72.9 97.6 100 细度模数=2.03 第 二 次 筛孔尺寸/mm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筛底筛余质量/g 34 36 36 66 182 134 9 分计筛余量 a/(%) 6.8 7.2 7.2 13.3 36.6 27.0 1.9 累计筛余量 A(%) 6.8 14.0 21.2 34.5 71.1 98.1 100 细度模数=2.20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生活场景模拟(学生现场表演):突然停水时,人们处在那种情境中的语言和情绪。 小结: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那么,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认

真的测量与统计,下面请几位同学回答一下。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回答,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 三、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 1、提问:从同学们回答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同学不仅个人用水量不同,他们的家庭用水量也不一样,而且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2、提问: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老师将孩子们说到的原因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3、小结:同学分析出来的原因有很多,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记录、统计不准确;也有同学认为用水特别少同学可能卫生习惯不好,还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这些同学的用水习惯不同,才导致了用水量之间这么大的差距。 4、提问: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精)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一、目的 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以标准方法测定,在达到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所需加的用水量,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都和用水量有关,因而此测定可消除试验条件的差异,有利于比较,同时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作好准备。 二、标准法 1、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稠度仪(滑动部分的总重量为300±1g)(见图I-5)、装净浆用试模、净浆搅拌机 等; 2、试验方法与步骤 (1)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必须检查稠度仪的金属棒能否自由滑动,调整指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尺的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 (2)试验方法及步骤 ①用湿布擦抹水泥净浆搅拌机的筒壁及叶片; ②称取500g水泥试样; ③量取拌和水(按经验确定),水量精确至0.1mL,倒入搅拌锅; ④5s~10s内将水泥加入水中; ⑤将搅拌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自动停机。 ⑥拌和完毕,立即将净浆一次装入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并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将其放到稠度仪上,将试杆恰好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1s ~2s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到30s时,记录试杆距玻璃板距离,整个操作过程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3、试验结果的确定 调整用水量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时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此拌和用水量即为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如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做试验,直至达到6mm±1mm时为止。 三、代用法 1、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稠度仪(滑动部分的总重量为300±2g)(见图Ⅰ-5)、装净浆用锥模(见图I-6b)、净浆搅拌机等。 2、试验方法与步骤

一天的生活用水 六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课前活动】 1、布置课前活动任务:要求每个孩子测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说明:课前必须教会学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先教会孩子们自制量杯,并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的生活用水,累积起来统计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还得教给孩子们估计的方法。(如洗澡用水的测量,可先测出单位时间内水量控制一定时的用水量,再乘以时间。另外,要提醒学生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或先指导学生学会水表读数,再让孩子们回家后在家长协助下,通过查

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读数,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算出大致的个人的用水量。应向学生强调一定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测量,细心地统计并记录,不可盲目地估计。 2、布置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 【教材运用】 说明: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把“刷牙的对比实验”选在课堂进行。也许,大家会觉得一个开着水龙头,一个不开,结果是显而易见,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得做出来。但我想,孩子虽然能认同这种差异,却不一定能知道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在没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前,是很难达到“要在行动上引起重视”的共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不能省。也曾考虑到教室用水的不便,尤其有的教室可能并不具备水龙头,也曾考虑课前将这个对比实验进珩录像,在课上放给学生看。但仔细想来终不如课上就让存在这两种用水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更有说服力和震憾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

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由游离氧化钙造成的体积安定性检验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材料、试验条件和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试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试用于本文件。 JC/T 727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 JC/T 729 水泥净浆搅拌机 JC/T 955 水泥安定性试验用沸煮箱 3、原理 水泥标准稠度 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助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凝结时间 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 安定性 雷氏夹是通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雷氏夹中煮沸后试针的相对位移表征其体积膨胀的程度。 试饼法是通过观测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煮沸后的外形变化情况表征其体积安定性。 4、仪器设备 水泥净浆搅拌机 符合JC/T 729的要求。 注:通过减小搅拌机和搅拌锅之间间隙,可以制备更加均匀的净浆。标准法维卡仪 代用维卡仪 符合JC/T 727的要求。 雷氏夹 由铜质材料制成,其结构如图2.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范围内,

即2x=±,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煮沸箱 符合JC/T 955的要求。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量筒或滴定管 精度±. 天平 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5、材料 试验用水应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6、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一致; 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 7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标准法)

一天的生活用水

一天的生活用水

一天的生活用水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79页《环境和我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具体分析。 《一天的生活用水》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对家庭和个人一天的生活用水的统计和比较,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我一天用了多少水、用水量的比较、水资源紧张和制定我的节水计划。第一部分:我一天用了多少水教科书提示了两种记录方法,一种是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生活用水,再累加起来得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有些要用估计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教科书提示了另一种记录生活用水量的方法,就是查看家里的水表,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就是大致的个人用水量。第二部分:用水量的比较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教科书用插图提示了两类比较。一类是单项用水量比较,如刷一次牙用水量的比较,家里抽水马桶水箱容量比较。另一类是学生家庭间总用水量的比较。关

键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用水习惯导致用水量差别大,从而辨别哪种方法比较节约水资源。第三部分:水资源紧张和我的节水计划教科书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世界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图片内容为我国干旱地区人们排队等水的情况,针对学生生活在淡水丰富的江南水乡,对缺水的体验几乎没有这一学情,老师在教学时应补充丰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然后,适时地让学生制订自己的节水计划。关键是学生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能影响他的行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准备好所需材料,称取450g水泥、量取225ml水、准备标准砂一袋(1350g一袋)试验前用湿抹布擦拭搅拌锅、搅拌叶片、下料漏;加水至搅拌锅中,接着加入水泥,将锅固定在仪器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砂子自动从下料漏斗中进入搅拌锅,机器自动调速至高速再搅拌30s; 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胶刀将搅拌叶片和搅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再高速下继续搅拌60s。注意: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控制在正负1s以内; 胶砂制备完成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直接将水泥装入试模中。该环节分两次进行,装第一层时每个槽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来回将料层振平,接着振实60次;装第二层胶砂时,用小播料器播平,振实60次,移走模套,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部一端,并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令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状态来回将试体表面抹平; 6月3号10点10分放入水中养护; 6月4日9点20分从水池中取出拆模,用粉笔在每个试块的左右两边都标上编号,于该日9点30分放入水中养护,将做好标记的试体水平放在水中养护,刮平面朝上,试件间保持一定距离,试块的六个面都要与水接触,注意:养护期间试块之间的间隔或试块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于6月6日9点30分从养护箱中取出,进行抗折试验; 抗折强度试验 满龄期后取出3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擦去试体表面的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黏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其侧面与圆柱接触; 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整夹具,是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 抗折试验的加荷速度为(50±10)N/s。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测定方法和影响因 素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雷氏夹。水泥净浆搅拌机的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构造如图1所示。它由铁座1与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2构成。松紧螺丝3可以调节金属棒的高低。金属棒上附有指针4,利用量程0~75mm的标尺5指示金属棒下降距离。沸煮箱要求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h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雷氏夹由铜质材料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 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以内,计2x=17.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图1 标准稠度与时间测定仪图2 雷氏夹 三、实验方法 实验前必须保证以下条件: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 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有争议时可采用蒸馏水。试验时温度应在17~25℃,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

一致。 各项实验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如下: (一)、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2)试验前须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的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3)水泥净浆的拌制:水泥净浆用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棉布擦过,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慢速搅拌120s后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5mL水,水量准确至0.5mL。 4)标准稠度的测定: (1)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内完成。 (2)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案

5、一天的生活用水 版本:教科版年级:六年级 科目:科学时间:2016年5月20日 授课人:张平参加听课人数:语文组8人数学组7人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2、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说说实际生活中那些地方都用到了水?(指名说,播放课件)

小结: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那么,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 二、探究新知 1、“我”一天用了多少水?(板书)课件出示预设的问题: (1)请大家仔细回想昨天我们都什么时候用到水?(指名说)(2)估计你一天的生活用水,并把它填写在你手中的统计表中。(指名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较科学的统计数据订正。引出生活中除了估计外还要学会实际测量或观察。 2、课件出示问题:查看家里的水表,我们一家一天用掉了多少水?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看水表。 3、课件出示: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的人口数,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平均用水量。(师范读,学生在课本上画下了) 由此引出每个人的用水量为什么存在很大的差异? 4、小组讨论:每个人一天的用水量及不同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为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出示课件订正(每个人用水习惯不同所导致) 5、课件出:用水量的比较。(板书) 开着水龙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 )毫升 用杯子接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 )毫升 6、模拟实验。 要求:一名同学演示用牙缸刷牙;另外一名同学演示在水龙头低下刷牙;完毕以后,分别测量比较,统计。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原理 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杆的沉入具有一定的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的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所需加入的水量。 2,仪器设备 标准维卡仪 标准稠度试杆由有效长度为50mm±1mm直径为10mm±0.05mm的圆柱形耐磨腐蚀金属制成,初凝针有效长度为50mm±1mm,终凝针为30mm±1mm直径1.13mm ±0.05mm,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300g±1g 盛装水泥净浆的试模深为40mm±0.2mm顶内径为65±0.5mm,底内径为75mm ±0.5mm的截圆锥体。 每个试模应配备一个边长或直径为100mm厚度4mm-5mm的平板玻璃底板或金属底板。 3,试验步骤 (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维卡仪的滑动杆能自由滑动试模和玻璃底板用湿布擦拭,将试模放在底板上,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搅拌机正常运行。 (2)水泥净浆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机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再5-10s内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 溅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净浆刮入锅中 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3)拌合结束后立即取适量的水泥净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 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然后再试模表面约1/3处略

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抹平后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的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30s时记录试杆距离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过程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水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合水量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一天的生活用水

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课前活动】 1、布置课前活动任务:要求每个孩子测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说明:课前必须教会学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先教会孩子们自制量杯,并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的生活用水,累积起来统计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还得教给孩子们估计的方法。(如洗澡用水的测量,可先测出单位时间内水量控制一定时的用水量,再乘以时间。另外,要提醒学生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或先指导学生学会水表读数,再让孩子们回家后在家长协助下,通过查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读数,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算出大致的个人的用水量。

应向学生强调一定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测量,细心地统计并记录,不可盲目地估计。 2、布置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 【教材运用】 说明: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把“刷牙的对比实验”选在课堂进行。也许,大家会觉得一个开着水龙头,一个不开,结果是显而易见,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得做出来。但我想,孩子虽然能认同这种差异,却不一定能知道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在没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前,是很难达到“要在行动上引起重视”的共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不能省。也曾考虑到教室用水的不便,尤其有的教室可能并不具备水龙头,也曾考虑课前将这个对比实验进珩录像,在课上放给学生看。但仔细想来终不如课上就让存在这两种用水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更有说服力和震憾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操作指导书一.试验原理及方法. 水泥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具有一定的阻力,通过试验含有不同水量的水泥净浆对试杆阻力的不同,可确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水量。 二.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的需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的用水量标准。 三.主要试验仪器 标准稠度仪、水泥净浆搅拌机、天平、量筒、插刀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仪器设备的检查。 维卡仪的金属滑杆能自由滑动 将试杆旋转接在金属滑杆下部,调整滑杆式锥尖接触锥模顶面式指针对准零点 搅拌机运转正常 (2).水泥净浆拌制 采用调整水量法,水量按经验确定;采用不变水量法,拌和水量

用142.5mL。用湿抹布润湿水泥浆浆接触的仪器表面及用具,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中,在5~10s内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人水中,放置在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120s,停15s,高速搅120s停机。 (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将拌制好的试样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的固定位置上。将试杆降至锥尖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自由沉入净浆。到试杆停止下沉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到底板的距离S(mm),S为6±1mm时的水泥砂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注:a.整个操作过程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b.用调整水量法,以试杆下沉深度(28±2)mm时的净 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c.用不变水量法则规定时,按时(12.9)计算标准稠度 用水量,若试杆下沉深度小于13mm,应改用调整水量 法测定。 五.试验数据计算与评定。 用标准法和调整水量法测定时,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数计。按式(12.8)计算: P=M1/M2*100% (M1——————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拌和用水量;M2—————水

4-5一天的生活用水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 教师:邓奋学生:时间:年月日段 课题:5、一天的生活用水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三、授课内容 【课前活动】 1、布置课前活动任务:要求每个孩子测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说明:课前必须教会学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先教会孩子们自制量杯,并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的生活用水,累积起来统计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还得教给孩子们估计的方法。(如洗澡用水的测量,可先测出单位时间内水量控制一定时的用水量,再乘以时间。另外,要提醒学生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或先指导学生学会水表读数,再让孩子们回家后在家长协助下,通过查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读数,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算出大致的个人的用水量。应向学生强调一定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测量,细心地统计并记录,不可盲目地估计。 2、布置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汇报 (说明:如果在非常活跃的班级授课,不妨现场让孩子们模拟一下:突然停水时,人们处在那种情境中的语言和情绪,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表现力。) 小结: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那么,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认真的测量与统计,下面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设计说明:这时候要求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做方法及结果的介绍,一是看他们的测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因为方法的科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度。而且让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进行比较,实则是为后面找原因做铺垫。 注意事项:每个学生代表汇报的数据老师都应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用水量比较提供依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直接将学生的记录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 三、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 1、提问: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 小结: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同学不仅个人用水量不同,他们的家庭用水量也不一样,而且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2、提问: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将孩子们说到的原因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3、小结:同学分析出来的原因有很多,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记录、统计不准确;也有同学认为用水特别少同学可能卫生习惯不好,还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这些同学的用水习惯不同,才导致了用水量之间这么大的差距。 4、提问:大家在用水习惯上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呢? 学生汇报 四、“刷牙”的对比实验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用水习惯确实是不一样的。书上79页为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用水量对比实验。 开着水龙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用杯子接水刷一次牙用多少水?( )毫升 今天,我们就请出两位有着这两种不同刷牙习惯的同学在课堂上来做一做这个对比实验,让我们看一看一个小小的刷牙习惯的不同会导致用水量多大的差异。 说明:因为这个实验要用到水,所以最好能在有水龙头的实验室上。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可以用请另两名同学在实验同学刷牙时,在一边用“漏斗”帮助其模拟刷牙时开着水笼头的实验。特别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这组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控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2、指名上台做实验,用量杯比较出不同的水量,得出结论,完成书中填空题。 3、学生发表实验后的感言 五、有限的淡水资源 1、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 2、老师演示:切苹果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细则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11)。 二、原理:水泥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有一定的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三、试验步骤:1、检查锥卡仪的金属棒能否自由滑动,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检查搅拌机运行是否正常。2、水泥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口十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量:拌合结束后,立即取适量水泥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浆体超过试模上端,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

浆体中的空隙,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实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敲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到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过程应在搅拌后的1.5min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四、结果计算:标准稠度净浆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算。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案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第5课时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课前活动】 1、布置课前活动任务:要求每个孩子测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说明:课前必须教会学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先教会孩子们自制量杯,并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的生活用水,累积起来统计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还得教给孩子们估计的方法。(如洗澡用水的测量,可先测出单位时间内水量控制一定时的用水量,再乘以时间。另外,要提醒学生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或先指导学生学会水表读数,再让孩子们回家后在家长协助下,通过查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读数,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算出大致的个人的用水量。应向学生强调一定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测量,细心地统计并记录,不可盲目地估计。 2、布置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

信息。 【教材运用】 说明: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把“刷牙的对比实验”选在课堂进行。也许,大家会觉得一个开着水龙头,一个不开,结果是显而易见,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得做出来。但我想,孩子虽然能认同这种差异,却不一定能知道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在没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前,是很难达到“要在行动上引起重视”的共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不能省。也曾考虑到教室用水的不便,尤其有的教室可能并不具备水龙头,也曾考虑课前将这个对比实验进珩录像,在课上放给学生看。但仔细想来终不如课上就让存在这两种用水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汇报 (说明:如果在非常活跃的班级授课,不妨现场让孩子们模拟一下:突然停水时,人们处在那种情境中的语言和情绪,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表现力。) 小结: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那么,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认真的测量与统计,下面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汇报 (说明:如果在非常活跃的班级授课,不妨现场让孩子们模拟一下:突然停水时,人们处在那种情境中的语言和情绪,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表现力。) 小结: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那么,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认真的测量与统计,下面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 二、“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 设计说明:这时候要求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做方法及结果的介绍,一是看他们的测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因为方法的科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度。而且让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进行比较,实则是为后面找原因做铺垫。 注意事项:每个学生代表汇报的数据老师都应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用水量比较提供依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直接将学生的记录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 三、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 1、提问: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 小结: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同学不仅个人用水量不同,他们的家庭用水量也不一样,而且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2、提问:为什么个人或家庭用水的量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请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一天的生活用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一天的生活用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 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课前活动】 布置课前活动任务:要求每个孩子测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说明:课前必须教会学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先教会孩子们自制量杯,并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的生活用水,

累积起来统计出一天用水总量。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还得教给孩子们估计的方法。或先指导学生学会水表读数,再让孩子们回家后在家长协助下,通过查看水表用水前后的读数,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算出大致的个人的用水量。应向学生强调一定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测量,细心地统计并记录,不可盲目地估计。 布置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 【教材运用】 说明: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把“刷牙的对比实验”选在课堂进行。也许,大家会觉得一个开着水龙头,一个不开,结果是显而易见,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得做出来。但我想,孩子虽然能认同这种差异,却不一定能知道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在没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前,是很难达到“要在行动上引起重视”的共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不能省。也曾考虑到教室用水的不便,尤其有的教室可能并不具备水龙头,也曾考虑课前将这个对比实验进珩录像,在课上放给学生看。但仔细想来终不如课上就让存在这两种用水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更有说服力和震憾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