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高效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editing已核稿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高效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editing已核稿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高效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editing已核稿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高效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editing已核稿

基金项目: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第四批开放基金项目“魔芋属植物传粉生物学及其昆虫访花机理的研究”(PKLHB1309);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特种作物育种团队项目资助“魔芋新品种选育与示范”;2013湖北省农业厅蔬菜竞争性专项“魔芋种芋繁育基地建设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第一作者简介:刘二喜,男,1985年出生,湖北石首人,农艺师,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魔芋育种和品质改良工作。通信地址: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施州大道517号恩施州农业科学院,E-mail:liuerxi1985@https://www.doczj.com/doc/9a17061186.html,。

通讯作者:郑小江,男,1958年出生,山东淄博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硕士,主要从事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开发研究。通信地址: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E-mail:hbzxj123@https://www.doczj.com/doc/9a17061186.html,。

收稿日期:2014-06-19,修回日期:2014-08-20。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

刘二喜1,2,3,杨朝柱2,3,郑小江1,4,陈勇5,牟方贵2,3,赵青华2,3,降巧龙2,3

(1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恩施445000;

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实验站,湖北恩施445000;

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4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5恩施州克肥克魔芋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咸丰445600)

摘要:为探索花魔芋和湖北贝母的周年轮作栽培新模式,以花魔芋、湖北贝母为材料,考察其生育期、产量、病虫害、经济效益及栽培生理,探索新的轮作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花魔芋和湖北贝母轮作,生长期衔接良好,净作产量和效益分别为12377.85 kg/hm2和6189.25元/hm2,轮作中魔芋产量12489.00 kg/hm2、贝母产量8889.00 kg/hm2,总效益151335.00元/hm2。与对照相比,病害无显著差异,魔芋增产0.89%,虫害升高1.92%,综合效益高107.66%。同时,首次报道花魔芋根状茎的栽培生理问题,发现了其生育期与种芋安全贮藏的重要关系,提出生育期达184天以上方能基本保障根状茎的生理成熟。由此得出,花魔芋—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可解决山区可耕作土地少、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湖北贝母过度开采等突出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花魔芋;湖北贝母;连作;轮作;栽培模式;栽培生理

中图分类号:S344.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1727

Study on the New Efficient Rotation Cultivation Model of Konjac and Fritillaria Two Crops a Year

Liu Erxi1,2,3, Yang Chaozhu2,3, Zheng Xiaojiang1,4, Chen Yong5,

Mou Fanggui2,3, Zhao Qinghua2,3, Jiang Qiaonong2,3

(1Key Laboratory of Biologic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ubei Province, Enshi Hubei 445000;

2Western Hubei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Hubei Agriculture Innovation Center, Enshi Hubei 445000;

3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Enshi Hubei 445000;

4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Hubei 445000;

5 Kefeike Konjac Technology Co., Ltd, Xianfeng Hubei 445600)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new rotation cultivation model of Konjac with winter crops such as Fritillaria two crops a year, we studied the growth period, yield,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economic benefit and cultivation physiology for 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wing period of this two crops could be completed in one year, yield was 12377.85 kg/hm2and benefit was 61889.25 yuan/hm2by single cropping, yield of Konjac and Fritillaria respectively were 12489.00 kg/hm2, 8889.00 kg/hm2by rotation, total benefits were 151335.00 yuan/hm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sease, increase rate of Konjac yield being 0.89%, although pests being 1.92%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increased 107.66%. Meanwhile, physiological

problems about Konjac planting rhizomes was reported firstly, discovered the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period and safe storage, the growth period of 184 days or older was the basic storage security, also was the Physiological maturity. The new cultivation model could be solving less tillage land in mountains, overexploitation of wild resources, also could be achiev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n-win relations.

Key words: Amorphophallus konjac K.Koch;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 continuous cropping; crop rotation; cultivation model; cultivation physiology

0 引言

花魔芋(Amorphaphallus konjac K.Coch)属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半阴性[1]草本植物,它具有产量高、推广和栽培面积大、综合经济效益优[2]等突出优点。魔芋产品如魔芋精粉、魔芋胶、魔芋膳食纤维、魔芋凝胶食品等已成为西南山区出口创汇的重要特色农产品[3]。同时,魔芋不仅是特色蔬菜、优异保健品[3],还是中国传统中药材,早在《开宝本草》及《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1999年田雨等证实花魔芋虽不是抗肿瘤中药“蛇六谷”的原植物,但是可以作为替代植物使用[4]。2011年《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明确提出魔芋具有抗炎、降压、降血脂和防癌的作用[5]。由于魔芋理化性质优越、营养特点鲜明、药理药效显著,导致其应用广泛、需求巨大,从而促进带动了中国魔芋产业近4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并把这种只在四川边缘地域种植的小作物发展为云、贵、川、鄂、湘、渝、皖、桂等西南山区广为种植的重要特色经济作物,且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百万元产值发展到2013年百亿元以上产值。然而,快速发展的魔芋产业背后面临巨大危机,土壤连作障碍[6-7]和种芋贮藏期损耗巨大[8-9]已成为魔芋种植业的二大顽疾。

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喜阴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散结的功效[10],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载入川贝母项[11]下。贝母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列为中品,是中医镇咳祛痰的常用药。2010年版药典中川贝母参与组成的中成药多达209种,其用量之广、之多是中药材中罕见的。然而,当前贝母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植物资源,家种栽培近年来虽有发展,由于资源骤减,需求巨大,使其货源紧缺、价格昂贵,只能满足5%~10%的市场需求[10,12-13]。贝母的野转家栽培、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成为根治贝母资源短缺,促进野生珍稀植物资源在保护中探索可持续利用、在利用中完善基本保护的双向互利互促新模式构建的必然趋势。

中国80000 hm2的魔芋栽培中,常采用的栽培模式有:(1)套作。包括魔芋—玉米、魔芋—向日葵、魔芋—经济林(杨树、果树、橡胶树、刺槐林、杜仲等)[7,14-17]。(2)净作。主要是在较高海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区域推广。(3)轮作换茬[18-19]。为了克服连作障碍[20]进行的栽培措施,但由于山区实施天保、退耕还林等工程使山区实际可耕种土地减少,且2~3年的轮作换茬使魔芋产区百姓换茬年份的主要经济收入无法保障,故轮作换茬这种很好的栽培模式并未在山区实际推广。花魔芋长期套作或净作引起的连作障碍导致病害严重,主产区软腐病发病率常年在30%以上,有时甚至造成绝收[15]。在抗病杂交新品种未大面积应用前,探索新的栽培模式成为魔芋种植业“抑病增效”的当务之急。花魔芋生育期长,一般阳历4—5月播种,11月才能收获,本研究设想在魔芋收获的冬闲期进行轮作,这样既保证了每年的收益,而且提高了土地的时空利用率,同时也可能降低连作障碍。故冬作物中十字花科的白菜、萝卜、油菜等、禾本科的小麦和百合科的贝母等进入轮作作物初步筛选名单,最终结合生育期衔接、浸染性病害和栽培效益的综合考虑,最终选择了百合科的湖北贝母[21-22]进行轮作栽培新模式研究。笔者具体考察了花魔芋与湖北贝母在湖北省恩施州二高山区域的生育期衔接、产量、病虫害、经济效益及栽培生理,以期为花魔芋的一年两熟轮作新模式作一些抛砖引玉的有益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选择湖北贝母和清江花魔芋,湖北贝母为恩施太阳河农户自留种,清江花魔芋由恩施州农业科学院魔芋所提供。清江花魔芋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3]。

1.2 方法

花魔芋必需生育期试验:花魔芋繁殖种子为小球茎和根状茎,但在原料短缺时,常用作种子的小球茎也被企业加工而人为造成种子短缺,故根状茎成为魔芋种植业种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本试验以花魔芋根状茎储藏期不发生干枯死亡和尾部腐烂为其必需生育期。试验于2012年在湖北恩施州农科院示范院梨树底下进行,设置3组播期,2012年4月22日、2012年5月5日、2012年6月5日,收获期分别为2012年10月22日、2012年11月5日、和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2月5日。

轮作栽培试验已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湖北恩施市太阳河魔芋基地(30°36.484′N、109°27.987′ E,海拔1045 m±12 m)进行,综合魔芋生育必需生育期试验结果,总结完成花魔芋与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本试验设置2组处理,对照魔芋播种于2年未种魔芋的开荒地,另一水平为湖北贝母生育期完成倒苗收获后播种;试验小区面积2.00m× 2.25 m,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贝母播种量为2000 g,清江花魔芋根状茎1130 g(155条)。基地周围林木较茂密,提供了荫蔽的适生环境,魔芋栽培试验采用净作栽培。轮作作物按一般大田生产管理。

1.3 测定内容

调节播期和收获期,得到不同生育期的魔芋并同步考察其形态学特征及储藏期特征,进一步选择3种典型生育期下不同成熟度的根状茎,统计其储藏期失水和病变情况,得出花魔芋必需生育期。

魔芋生育期内调查记录播种期、出苗期、二苗率、发病率、倒苗期、收获期等关键期;湖北贝母生育期内记录播种期、出苗期、抽茎期、蕾期、花期、果期、倒苗期。

轮作栽培试验中记录花魔芋和湖北贝母的播种量,收获后统计产量并分析2种栽培模式的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魔芋必需生育期

2.1.1 不同生育期花魔芋母球茎、地下新球茎及根状茎的发育及贮藏特点不同生育期花魔芋母球茎、地下新球茎及根状茎的发育及贮藏特点见表1~2。利用播期与收获期差异,调节得到生育期分别为140天、155天、170天、184天、199天、214天、229天的魔芋(见表1)。考察不同生育期魔芋母球茎、新球茎、根状茎的形态特点及贮藏期特点,发现生育期达155天左右时,换头基本完成;生育期达184天左右时,新球茎和根状茎都基本成熟,严格控制贮藏条件及加强种芋日常管护可基本保证魔芋种芋(根状茎)安全贮藏;生育期达199天左右,新球茎和根状茎都完全成熟,种芋贮藏安全性有了植物生理学意义上的保障,耐贮藏性大大提高。

表1 利用播期及收获期调节得到不同生育期的魔芋根状茎 d

项目

收获期

2012年10月22日2012年11月5日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2月5日

播期2012年4月22日184 199 214 229 2012年5月5日170

2012年6月5日140 155

表2 不同生育期魔芋母球茎、新球茎、根状茎的形态及贮藏特点

各部分状态

天数/d

母球茎新球茎根状茎储藏期根状茎特点

140 小部分未

耗完

未充分膨大形成早期,白嫩,粉红色干枯,完全死亡

155 基本消耗

基本完成换

头,

继续膨大

形成中期,较嫩,粉红色干枯,完全死亡

170 无快速膨大形成中晚期,较成熟,粉红色和浅灰褐色干枯,大部分死亡184 无基本结束膨晚期,较成熟,有少部分根状茎自动脱离母球茎,形成箭果,浅灰褐色;箭果无影响,芋鞭尾部

未脱离的根状茎颜色部分粉红色

失水干枯 199 无 不再膨大 晚期,成熟,根状茎部分脱离母球茎,未脱离的根状茎颜色浅灰褐色 箭果、芋鞭影响不大 214 无 不再膨大 晚期,很成熟,根状茎大部分脱离母球茎,未脱离的根状茎颜色浅灰褐色

箭果、芋鞭均无死亡

229

不再膨大

晚期,很成熟,根状茎全部脱离母球茎

箭果无死亡

注:根状茎包括箭果和芋鞭,长的为芋鞭,短且尾部有自然离层的为箭果。

2.1.2 花魔芋不同生育期根状茎与种芋贮藏的关系 花魔芋不同生育期状态根状茎失水特点及贮藏特点见图1~2。2012年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的近一个月的贮藏试验中,未成熟根状茎、基本成熟根状茎、成熟根状茎失水率分别为77.01%、28.62%、16.86%。其中,未成熟根状茎贮藏中由于失水过度全部干死;基本成熟根状茎失水率较高,达28.62%,这主要是由于其尾部萎缩脱落造成的,其脱落的尾部含水量较高,在贮藏中极易发生霉变,本试验采用将脱落的尾部及时清理以免造成材料的二次污染。然而,在实际大生产中,数量巨大的根状茎贮藏中很难做到及时清理尾部,这就成为种子交叉传染的重要因素。故本研究推测这可能就是种子贮藏损失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成熟根状茎在贮藏中失水较慢、失水较少,且保存中不会发生霉变。从图1可看出,根状茎失水速度:未成熟>基本成熟>成熟。成熟的、基本成熟的和未成熟的根状茎表皮颜色分别为灰褐色、头部灰色和尾部白色、节上鳞片粉红色节间白色或粉红色。

7

121722273210-22

10-26

10-30

11-3

11-7

11-11

11-1511-20

时间(月-日)

质量(克)

图1 不同生育期状态根状茎贮藏失水情况

未成熟根状茎(155 d) 基本成熟根状茎(184 d) 完全成熟根状茎(199 d)

图2 3种不同成熟程度的根状茎形态 2.2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的生育期衔接

湖北贝母与花魔芋生育期衔接见表3。文献表明湖北贝母的生根期为10月初—12月下旬[12],本试验中播种基地选择恩施海拔1045 m 左右的地区,播种期2011年11月17日,试验小区中的湖北贝母苗5月6日开始变黄,后陆续开始倒苗,将收获期定于2012年5月10日。花魔芋播种期为2012年5月11日,收获期2012年11月17日。发现湖北贝母与花魔芋生育期衔接较好,并且花魔芋种子繁殖材料——根状茎的安全贮藏也得到了基本保障,其生育期达到了190天,达到了根状茎的基本成熟要求。

表3 花魔芋与湖北贝母生育关键期

湖北贝母

花魔芋

播种期

出苗

期抽茎

蕾期花期果期

倒苗

播种期

出芽

散叶

换头

倒苗成熟期收获期

时间11月17

1月

3月上

3月中

下旬

4月3

4月

5月

6—17

5月11

6月上

6月下

7月中

10月下旬—11

月上旬

11月17

2.3 净作和轮作栽培模式下魔芋生长情况

净作和轮作栽培模式下魔芋生长情况见表4。试验得出,轮作魔芋比对照魔芋平均多出5株苗,出苗率高3.23%,二苗率高4.25%(以快完全倒苗的10月13日调查为准),由于试验所用魔芋材料为较球茎更为健康的魔芋根状茎,且播种海拔为较适宜魔芋生长的海拔,还有小区周围树木茂密,较为荫蔽,这些条件造成了两组水平中魔芋均未发生软腐病。但统计虫害率发现,轮作比对照高1.92%。

表4 净作和轮作栽培模式下花魔芋生长势

时间

对照轮作

1 2 3 1 2 3

二苗

/%

二苗

/%

二苗

/%

二苗

/%

二苗

/%

二苗

/%

6/22 146 1 0.68 144 1 0.69 147 2 1.36 152 5 3.29 149 4 2.68 151 5 3.31 7/22 146 29 19.86 144 26 18.06 147 29 19.73 152 38 25.00 149 36 24.16 151 37 24.50 10/13 146 52 35.62 144 51 35.42 147 55 37.41 152 65 42.76 149 63 42.28 151 64 42.38

2.4 单作模式与轮作新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魔芋单作与轮作经济效益比较见表5。贝母5月15日收获,播种量2公斤,收获4公斤(按重庆市奉节县新兴隆镇市场2012年收购价30元/公斤,最低价12元/公斤,按平均20元/公斤价格计算)。魔芋5月15种,11月17日收,单作和轮作播种量均为1130 g,收获量分别为5570 g和5620 g。小球茎种芋(≤100 g)5元/斤,根状茎种芋7元/斤。

由表5中数据可知,虽然魔芋产量轮作只比单作高0.89%,但是轮作增加了贝母的收益,综合计算效益增加了107.66%。

表5 单作与轮作经济效益比较

模式

魔芋产量

/(kg/hm2) 魔芋产值

/(元/hm2)

贝母产量

/(kg/hm2)

贝母产值

/(元/hm2)

总产值

/(元/hm2)

魔芋用种量

/(kg/hm2)

贝母用种量

/(kg/hm2)

种子总投入

/(元/hm2)

净收入

/(元/hm2)

增产率/%

花魔芋净作12377.85 61889.25 0.00 0.00 61889.25 2511.150.00 20089.20 41800.05 0.00

与贝母轮作12489.0062445.00 8889.0088890.00 151335.00 2511.15 4444.50 64534.20 86800.80 107.66

3 结论与讨论

魔芋产业的源头和瓶颈来自于种植业,种植业以种业为基础,种业以优良种芋为根本。本研究首次报道种芋贮藏与种芋生育期、种芋(根状茎)成熟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试验设计分三步,首先利用播期和收获期的差异,调节得到生育期不同的根状茎,进而应用形态学和贮藏期失水率表征其成熟度,最终总结得出种芋安全贮藏必须要184天左右的基本生育期(或安全生育期)。

花魔芋、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模式试验表明:恩施州海拔1045 m左右区域,贝母的播种期为前一年的11月上中旬,收获期为来年的5月上中旬,花魔芋的播种期为5月中旬,收获期为11月上中旬。

二者生育期衔接较好,花魔芋可达190天左右的安全生育期保障了后期的种芋贮藏,可实现花魔芋和湖北贝母两种经济作物在一周年内完成生产。同时,贝母的轮作对魔芋出苗率、多苗产生率、长势均有一定促进,但本试验中魔芋增产不显著,只增产0.89%,而其增收显著,达107.66%。以往报道轮作栽培模式中一般需要2到3年的换茬时间,但本模式不仅一周年完成生产,而且同时完成2种作物的生产,提高了土地的时空利用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作为全新的栽培新技术推广价值巨大,可实现魔芋的轮作栽培,同时对于野生珍贵中药材湖北贝母的野转家标准化栽培、规模化栽培具有一定价值。

4 展望

轮作栽培模式中,发病率试验受到种芋芋龄、试验地海拔、试验地前茬及试验地周围适宜的微生态环境等影响,深入的研究可选择不同育龄种芋为试验材料、魔芋重茬地为试验田块,不同轮作作物轮作,为轮作栽培方式对软腐病的影响收集系统的田间资料,构建一年两熟轮作高效栽培新模式体系。同时轮作栽培后土壤养分变化及根际微生物变化可作为后续研究[14],必将深入揭示轮作栽培对魔芋丰产及防病方面的微观本质及机理。

实际生产加工中,花魔芋生育期通常只有150~180天,这样导致大量优质种芋——根状茎未充分成熟,最终贮藏损失可达30%以上,甚至更差的可达60%左右。基于此,由于本轮作栽培新模式中花魔芋生育期可达190天左右,基本达到必须生育期,可保障种芋的贮藏安全,故其推广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刘佩瑛,陈劲权.魔芋光合性能的研究[J].西南农学院学报,1984(4):21-26.

[2] 刘佩瑛,陈劲枫,史泉清.魔芋优化栽培探讨[J].园艺学报,1986,13(2):100-105.

[3] 刘佩瑛.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96-297,325-333,335-346.

[4] 田雨,可燕,周修佳,等.上海地区习用的抗肿瘤中药“ 蛇六谷”[J].中药材,1999,22(9):439-441.

[5]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Z].广东:广东科技,2011:380-383.

[6] 张先平,李爱玲,王胜宝,等.魔芋软腐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1):78-81.

[7] 刘列平,郑敏,邹安,等.不同间作方式对魔芋病害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12(5):58-59.

[8] 徐文果,王丽,岩所,等.红魔芋种芋安全贮藏与运输[J].中国热带农业,2010(2):58-59.

[9] 王永和,李仲敬,段凤萍.白魔芋种芋不贮藏和不同药剂处理与产量和田间发病率的关系[J].热带农业科技, 2009,32(3):30-31.

[10] 刘辉,陈士林,姚辉,等.川贝母的资源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645-1648.

[1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4-35,327-328.

[12] 刘辉,黄林芳,陈士林,等.川贝母采收期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9,32:(3):331-332.

[13] 刘艳,郭华春,张雅琼,等.魔芋与玉米间作群体中魔芋植株生长及葡苷聚糖含量变化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3):1120-1125.

[14] 张红骥,邵梅,杜鹏,等.云南省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控制魔芋软腐病[J].生态学杂志,2012,31(2):332-336.

[15] 黄训端,周立人,何家庆,等.猕猴桃园套种魔芋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91-292,298.

[16] 李国强,丁亚珍,闫俊香.漯河市林下魔芋引种栽培试验与技术推广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11:82-84.

[17] 冯世鑫,马小军,闫志刚,等.黄花蒿轮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4):488-490.

[18] 冯世鑫,马小军,闫志刚,等.黄花蒿与马铃薯等秋种作物轮作的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79-83.

[19] 董艳,董坤,郑毅,等.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3):527-532.

[20] 唐立霞,谈献和,张瑜,等.不同种植年限黄蜀葵根际土养分变化规律[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71-3874.

[21] 李代永.湖北贝母生物学特性观察[J].中药通报,1986,11(9):517-519.

[22] 肖培根.湖北贝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26-728.

[23] 刘金龙,李维群,吕世安,等.魔芋新品种—清江花魔芋[J].园艺学报,2004,31(6):839.

魔芋种植技术要点

魔芋种植技术要点 一、种芋选择 种芋的选择标准 1、无病; 2、无伤或伤口已愈合者; 3、球茎形圆或长圆(扁圆者为劣质);顶芽肥壮; 4、叶柄痕较小,凡超过球茎直径1/2者为劣质; 5、芽窝不宜太深; 6、商品芋的种芋重花魔芋为500g以下,白魔芋为100g以下,每类种芋大小基本一致,以便分类分龄栽培; 7、根状茎应充实、无病害,以2年生株上的根状茎为好。 二、种植前的处理 用下列方法进行消毒,凡浸种者不能混入带病的种芋,不然将助长传病。 1、链霉素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特效药,污染也轻。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兑水20kg液浸种芋0.5~1小时后,取出晒晾1天~2天;90年代推出的防治细菌病害的来菌感(或称杀菌王、消毒灵)可按说明书试用。 2、用40%福尔马林加水200倍~250倍液浸种20分钟~30分钟,或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芋10分钟,均取出晒晾1天~2天。 3、将种芋芽向上摆在地面,50%多菌灵水溶剂500倍液,每m2喷药150ml,或用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按150ml~200ml/ m2用量均匀喷雾主芽周围,药液在临用时配备。 4、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粉剂做种芋粉衣消毒,用药量为种芋重量的2%~3%,用填充剂石膏或草木灰与药混匀,在浸种后取出趁湿裹上粉衣。以上4法,第1法必用,其余3法用一种即可,但如加用第4法更为安全。 三、整地

冬前深耕炕土,春后深耕细整,开厢理沟。魔芋根系浅,需氧气充足,忌渍水,务使整块地四周及畦间相通,排水顺畅。在雨水充足地区,采用高畦窄厢种植,厢宽1m包沟;在夏秋季降水较少,常遭旱灾地区,采用宽厢浅沟种植。若采用间套作方式,应根据间套作物根系分布,适当安排其位置,并对魔芋施肥上给予照顾,如与玉米或高果间套,应选高杆及株型紧凑品种,视该地块所需的荫蔽度在每畦或隔畦的畦旁另开播种行及施肥窝播玉米或高梁。二者均属深耕作物,且播栽期均早于魔芋,这样就可避免与浅根作物魔芋根系发展和抢肥的矛盾而达粮芋双丰收。若与幼龄经济林木间作,应依林木的行距决定行间种几行魔芋,以调节魔芋的荫蔽度达60%以上。种植行不能紧挨树干及其主根,以免伤树根并与林木争肥。 四、施肥 施基肥魔芋的根为弦状根,浅根系,吸收力不强,必须肥培土壤和科学施肥。魔芋对有机质有特殊的爱好,因此肥培土壤的重要手段是大量施入腐熟堆肥,每公顷约施2万kg,堆肥的沤制以稿杆、不带种子的青草为主要材料,适量加入畜粪及苦土石灰(含CaO45%、MgO18%)和磷肥。应在前一年夏秋季节即开始沤制,待充分腐熟后使用。 一般三要素的施肥量为每公顷各120kg~180kg,若以复化肥含N∶P2O5∶K2O为10∶8∶22计,每公顷可施1t~1.5t。若施肥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易造成发病多,其种芋贮藏不安全,所以应依地区、土壤及种龄等适当掌握。 魔芋应重视基肥,以施肥总量的70%~80%作基肥在栽种时施于种植沟内或在沟旁另挖施肥沟施下,或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少数萌芽伸出地表时施于土表,然后培土。凡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快,生长季短的山区或后期易受干旱、风害威胁的地方,均应以80%以上甚至全量作基肥施用,但以缓释性肥料为主;凡斜坡地、土壤保肥力弱者宜留20%~30%作追肥。 基肥的施用一般在栽种前10天~15天,在两行种植沟之间挖施肥沟,将基肥与堆肥混匀施于沟内或先挖深约12cm~15cm的种植沟,在沟底施堆肥,在其上斜放种芋,上施基肥,约3cm厚,再盖土。也可挖深约10cm的种植沟,施堆肥及基肥,斜放种芋后,盖土,或待芋开始出土时结合中耕培土时才施基肥,并在其上培土。几种方法的共同

(完整版)魔芋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香魔芋专业生产及市场开发 项目性质:村集体引导、农民参与、创办基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项目地点:巴东绿葱坡 第一节项目选择背景 国家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农业政策越来越好。我村又是传统种植业从业人员较多的村庄,现有耕地半泥半沙土质已通过农技部门测土检验非常适宜种植香魔芋。 第二节项目发展模式 先由我个人创办香魔芋种植基地,然后利用基地的辐射效应,发动全村农民参与种植,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成立专业香魔芋生产合作社,为参合社员提供从种苗繁育、栽培技术指导、产品回收、产品加工销售等全方位服务。 第三节发展理念 以绿色农业为导向,引进最新优良品种,大力提高单位产量和品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开发产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使农产品以商品形式走进超市柜台销售,达到香魔芋经济价值最大化。 第四节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典型引路的方式,先由个人创办实验基地。 基地创办过程如下: 一、选址问题 因魔芋适宜在易排易灌的肥力充沛的土地上栽种,故我决定选址在我村陀子围地段,作为首批实验基地。我所选址具备以下优势: 一是陀子围地段已于2008年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围耕地通过整理已实现田成方、路成线、渠成网,能实现旱涝保收。 二是该地段离我镇农贸交易市场非常近,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对外运输销售。 三是该地段分散土地经营种植户有传统种植经验,有喜好在土地上做文章的优良习惯。有少部分种植户早就自行尝试调整产业结构,急缺引导者。 二、土地经营模式 在遵循国家现有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政策的基础上,不改变农村村民土承包经营权。通过租赁、流转方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村土地集约起来,首期集约经营面积一百亩。 三、基地投资概算 流转土地投入概算: 按现在市场行情租赁一亩土地需投入100元,首期租地投入:100元/亩×100亩=10000元。 魔芋种苗的投入:按栽培技术规程,重150克至250克的魔芋种每亩以栽4000株为宜,以每株0.25元计算,种苗投入需资金0.25元×4000株×100亩=100000

湖北贝母栽培技术

湖北贝母栽培技术 湖北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板贝,以其鳞茎入药,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软坚散结等作用。主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瘰疬疮痈等。 一、植物特征 本品茎单一,直立,高2—3尺,地下鳞茎肥厚,肉质白色,由两鳞片合抱而成,卵球形或扁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二、栽培方法 1、生长习性:湖北贝母耐寒,怕高温,喜冷凉,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方,以肥沃疏松含腐殖质的油砂土,黑灰色土为好,以新垦地和二荒地为最好,切忌连作,一般轮歇3—5年,否则病虫害严重。 2、整地:头年冬季深耕,经过冬凌,第二年播种前清除杂草、落叶、石子,每亩施腐熟圈肥100担,复混肥50公斤或硫酸钾15公斤作基肥,耕耙两道,将土整细整平,按地形和坡度做成宽4尺,高20厘米的高畦,开好排水沟。 3、繁殖方法: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1)有性繁殖。夏至前,贝母种子采下时,立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但生长慢,一般需要3—4年才能收获,故在大田生产上很少采用有性繁殖。 (2)无性繁殖。一般在6—9月均可种植,以7月上旬最适宜,选择大小适中,无病虫害,无黑色斑点,无损伤的鳞茎作种,在播种时沿鳞茎纵切成两瓣,2厘米以上的用竹刀切成4—6块,每瓣保留有外皮才能生长。 为了防治病害,在分瓣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种3小时,再进行分瓣播种,播种的方法分点播和条播两种,但最好是在厢面上开穴,按行距1.5寸,株距1寸点播,种瓣尖朝上,使种与土密合,播种后盖土2寸厚。 三、田间管理 1、盖厢:贝母播种后要用山草、树枝盖于厢面,用于遮荫、防高温、干旱和雨水冲打。 2、锄草:白露时第一次除草,以后每月除草一次,做到田间无杂草。 3、追肥:贝母苗期生长时间短,在生产过程中,分期合理施肥是高产关键,一般追肥3次,冬季用腐熟人畜粪30担结合除草追施;春季追腐熟猪、牛粪50担和腐熟饼肥50公斤,后期多用磷钾肥,促使鳞茎生长,可用过磷酸钙20公斤或硫酸钾15公斤拌腐殖土施入,苗期追肥选择阴天和下雨前,以防烧茎。

魔芋种植技术

魔芋种植技术(一) 一、设施要求及条件 种植组培苗须具备一定的隔离条件。一是空气湿度在 80%-90% 左右;二是光饱和点为 17000-22000L x ,光补偿点为 2000 L x ;三是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通风性能好,土壤不带病菌;四是生长期最适温度在 25 ℃左右。 二、组培苗移植前技术要求 1 、整地:开沟理墒,墒面宽 120cm ,疏松土层 30 cm 。 2 、土壤消毒:一是每亩用生石灰 50 公斤撒施于墒面,然后深翻;二是每亩喷撒 60 公斤 40% 甲醛 300 倍液,墒面加盖塑料薄膜,关闭大棚,高温闷熏 10-15 天,然后揭膜通风 7-10 天以上。 3 、施肥:可施少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及复合肥,深翻均匀混入土壤。 4 、浇水:移栽前 1 天将墒面土层浇透水。 三、组培苗移栽 1 、消毒:组培苗出瓶后将根部培养基洗净,然后用 50% 多菌灵500 倍液浸泡 5-8 分钟消毒处理。 2 、种植规格:组培苗种植株行距为 15 × 15 cm 。 3 、浇水:组培苗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以后再根据土壤的湿度确定是否浇水,一般土壤湿度保持在 50%-60% 即可。 4 、保温保湿:组培苗移栽完后,在墒面搭建小拱棚,以保温保湿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温度要保持在 13 ℃ -30 ℃以内,空气湿

度要保持在 80%-90% 左右。 5 、通风:组培苗移栽完后,要经常查看小拱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如发现温度或湿度过高,要及时将小拱棚揭开通风降温降湿,防止组培苗灼伤、腐烂。 6 、施肥:组培苗成活后,至魔芋成熟期前,喷施农科 1 号(农科院生物所自制)叶面肥 2-3 次,施复合肥 1-2 次。 7 、病虫害防治:一是魔芋的害虫主要是铜绿金龟子,成虫啮食魔芋叶,幼虫还蛀空球茎及根状茎,其伤口可携带软腐病病菌,造成软腐病的发生,危害性很大。如发现土壤中有此虫,可用敌杀死进行杀虫。二是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叶枯病和病毒病。魔芋的病害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病害治愈率几乎为零。若发现病株,立即将全株带土取出地外进行烧毁或深埋,同时用 1000 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兑水 50 公斤液灌穴(软腐病),或在穴内及周围撒生石灰(白绢病),及时控制,防止漫延。在高温高湿的 6-9 月易发生软腐病、白绢病等病害。在进入 6 月份后,要用农用链霉素每隔 7 天打一次,连续打 3 次,以防软腐病、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整个生长周期喷施 2-3 次,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害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 8 、除草:组培苗移栽前可用百草枯 20% 水剂,每公顷 3-6 公斤加 50% 莠去律水剂 3-8 公斤喷雾土壤,彻底清除杂草。组培苗移栽后要即时拔除杂草。拔草时应注意防止损伤幼苗。 9 、收获:组培苗收获时可得到平均 50 -60 克的种芋,最大的可达到 200 克左右,芋鞭 2-3 个。脱病脱毒魔芋组培苗有 3-11 片叶,有的一棵魔芋可同时得到 2-5 个种芋。

川贝母的种植技术

川贝母的种植技术 选择向阳或晚阳平坦山坡地,以土层深厚的黑泡土、油砂土为好。在夏末秋初杂草种子未成熟前整地。每亩施火灰肥3000~4000kg,磷肥25kg,混合施入,深翻15cm,耙耕开沟作畦,畦面宽1m,间沟深10m 。 一、整地 选择向阳或晚阳平坦山坡地,以土层深厚的黑泡土、油砂土为好。在夏末秋初杂草种子未成熟前整地。每亩施火灰肥3000~4000kg,磷肥25kg,混合施入,深翻15cm,耙耕开沟作畦,畦面宽1m,间沟深10m 。 二、种子繁殖 川贝种子因生长的自然环境不一,成熟进间不一致,故据果实成熟程度来采收,当贝母果实饱满实全变枇杷黄而不存绿色,或呈草白半透时采收为佳。采种当天最好以癣类植物分层覆盖,装竹筐,保持通气,不干,以促进母种胚的分化,提早成胚时间。 三、播种 采果后应立即播种,8~9月中旬入土。有条播与撒播2种。 1、条播法: 按行距10cm开沟,沟宽10cm,深2cm。从果实中搓出种子,用适量砂土拌匀,撒入沟内,每亩地需种子20000枚左右。 2、撒播法: 将种子与砂土拌匀,直接撒于畦面,每亩地需种子20000枚左右。

播种手覆以筛过的腐殖土2cm,然后盖上小树枝、竹稍等,以遮荫保润保温。播种时若土地较干,可在播种完后洒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水分至冻土为止。翌年土壤解冻后,还要注意土壤是否缺水,适时洒水,防止春早。 四、田间管理 翌年春解冻后,取去覆枝,搭地荫棚,棚高约20cm ,或适当除去部分枝条,保持蔽荫度在50 %~70%左右,并注意苗床土壤不能干燥和积水。夏季倒苗后取掉荫蔽物,并以腐殖土、农家肥的混合腐熟肥覆盖3cm ,然后盖上树枝、竹稍以准备越冬,翌年春天减少一半蔽荫物,并保持苗床不旱及无杂草。第2、3年的田间管理与第1年相同,唯第3年蔽荫度为30%,第4年不蔽荫。随时除草,不须中耕。一般施肥3次,第1次在栽种前,施以腐熟农家肥;其它管理方法同种子繁殖。 五、鳞茎繁殖 7~9月间收获时,选择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作种,用条栽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株距3~4cm,栽后覆土5~6cm。或在栽时分瓣,使大小均匀,分瓣宜直分,不能横分,不能损伤内外表皮,随分随栽,斜栽于穴内,覆盖细土灰肥约3~5cm厚,压紧镇平。 六、病虫害防治 1年生苗易遭蚂蚁伤害时,可用0.5%敌百虫液加入少许红糖,浸纸片或玉米蕊片,放在苗地四周诱食毒杀。老鼠、野禽危害时,可用常法诱捕或毒杀。病害常为锈病,可用石硫合剂、代森锌、退菌特、

魔芋栽培技术

魔芋栽培技术 魔芋栽培技术 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阴性植物魔芋为喜阴、喜湿、怕热、不耐寒、怕积水的作物,生长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种植

的区域极为有限。 我县魔芋在生产过程中,病害表现十分严重,主要病害有软腐病、白绢病等,其中软腐病表现最为突出,是魔芋生长过程中的“顽症”,可造成的减产达3成以上,严重的减产达8成甚至绝收,病害严重,是当前生产上特别突出的问题。因此,认真作好魔芋种植的各个环节生产技术十分必要。一、严格选地,土壤消毒,合理轮作 (一)选地:魔芋宜选择半阴、温暖、湿润的地块栽培,魔芋喜温耐荫,喜凉怕热,不耐强光和雨涝,应选择背风向阳,易排水,光照条件较好但又无强光照的半阴半阳的缓坡,山

间谷地为宜,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的中性偏酸的沙壤土种植。 (二)土壤消毒:冬季深耕时,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甲敌粉或硫酸铜1公斤消毒土壤,敌百虫1公斤杀灭地下害虫。(三)合理轮作:在魔芋种植中要采用合理轮作,一般轮作的间隔期3-4年,同时,在种植中还要注意不要与薯芋类、茄果类作物连作,减轻病虫危害。 二、选用良种,浸种消毒 (一)选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富含葡萄甘露聚糖的魔芋品种,在种芋选择上,应选择球茎上端口平,芽窝小、芋头形、色泽正常,形体饱满、顶芽呈锥形、无损伤. 和病虫害的种球作种芋。 (二)药剂浸种: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1—2天,然后用72_x0010_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800倍液、40%福尔马林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30分钟,

晾干后播种。 五、适时栽种,规格种植,分类种植 (一)种植时间:选择晴好天气,魔芋在日均气温稳定在15℃后取出即可种植,一般是春分尾,清明下种,保证全生育期200天左右,海拔低的地方播种期适当提早,海拔高的地方播期适当延迟。切忌在阴雨种植,阴雨天种植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土壤通透性差,种植后魔芋极易发病。 (二)种植规格:按照不同种芋大小进行分类分块种植,50克和100克以上的种芋以林下抛坑和玉米地起垄套种为主,20-30克和10克以下的种芋以玉米地套种为主。

贝母关键栽培技术的种植模式研究【论文】

贝母关键栽培技术的种植模式研究 摘要: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总结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及其他贝母的关键栽培技术阐述了当前贝母的主要种植模式分析了贝母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贝母种植户及进一步开展贝母种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贝母;栽培技术;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栽培技术是提高药用植物产量和质量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但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农业和其他领域近几年中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这对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栽培基地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在传统中医药中已应用上千年近年对贝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贝母的化学分类分子系统发育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对于贝母栽培技术缺乏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总结我国贝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贝母种植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贝母关键栽培技术

因种子繁殖周期长一般需要5~6年生产上贝母繁殖一般采用鳞茎繁殖浙贝母采用鳞茎繁殖可1年收获平贝母可1~2年收获贝母的种植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块如土壤过酸应适当施石灰进行改良后种植贝母若浸泡太久1d易造成死苗应注意畦间排水减轻病害发生但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抗旱灌水浸湿畦土即可 1.1浙贝母 浙贝母种植要选择鳞茎抱合紧密芽头饱满无损无病虫害鳞茎作种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0.5h晾干后播种[1]朱秀玲等[2]在丽水对浙贝母进行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在大贝约46个/kg中贝86个/kg小贝200个/kg3个类型中以中贝250g/m2的密度种植产量倍数最高2.77倍选择中贝以250g/m2的密度种植最适宜地道产区宁波鄞江樟水药农认为一般以30~60个/kg为宜[3]根据浙贝母的生长习性浙贝母的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冬肥苗肥和花肥等在下种时施用基肥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冬肥是最重要而且用肥量最大的一次施肥一般在12月下旬施用苗肥在2月上中旬齐苗后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花肥在施用时要视浙贝母长势而定种植密度大生长茂盛的田块氮肥不宜过多否则会加

平贝母人工栽培技术

平贝母人工栽培技术 平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以植物干燥的鳞茎入药,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一、选地与整地 最适宜的土地是疏松、湿润、较肥沃的腐殖土或沙壤土。最好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带,以便浇灌。前茬作物以豆类或玉米为好。选地后于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翻耕晾晒,随后耙细整平待作畦。 二、作畦与施肥 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在作畦的同时集中铺施底肥为其供给较充足的营养,是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作畦与施肥的顺序是:挂畦串→挖畦槽→施底肥→垫床土。 1、挂畦串:按照畦的宽度、长度和两畦之间的作业道宽度钉好木桩,用铁线或尼龙绳挂线。畦宽一般为1.2米,作业道40-50厘米,畦高、畦长可根据地形地势而定。地势高的地方可作低畦或平畦,地势低的地方应作高畦,畦高通常约15-18厘米左右。畦长以便于作业和排水为宜。 2、挖畦槽:把畦宽内的土起出3-5厘米深,放到作业道上,使畦成浅槽形。 3、施底肥:以腐熟的厩肥(猪粪、马粪、鹿粪、羊粪、人粪尿)最好。把准备好的粪肥铺在挖好的畦槽内,约3-5

厘米厚,摊匀即可。 4、垫土:将挖畦时放在作业道上的土,打碎平铺在底肥上,厚度约3厘米左右,然后用耙子搂平。作业道内剩余的土待播种或移栽鳞茎时铺放在种子或鳞茎上面。 三、播种 (一)种子繁殖:种子在6月上旬成熟,采收后稍晾干立即播种,不能及时播种应进行种子处理。 (二)鳞茎繁殖:平贝母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和成龄植株鳞茎分孽多(每年可产生10-20个小子贝)的特点。所以生产上以无性繁殖(鳞茎繁殖)为主。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将起挖出的鳞茎按大、中、小分成三级,大者(直径1.5厘米以上)加工入药,中者(直径0.8-1.4厘米),小者(0.7厘米以下)做种栽分别播种。栽植方法分横畦条播和撒播。 1、横畦条播:将中鳞茎按行距8-10厘米,株距5厘米,覆土5-6厘米;小鳞茎按行距5厘米,株距3厘米,覆土4-5厘米。 2、撒播:只限于小鳞茎,以株距1-1.5厘米均匀撒播在畦面,覆土4-5厘米。 栽后要在畦面覆盖2-3厘米厚的盖头粪。有降温和保湿作用,利于鳞茎夏季休眠和冬季防寒。此外,粪肥通过雨水和雪水渗透到贝母根部,起到追肥目的。 四、田间管理

贝母种植的注意事项

贝母种植的注意事项 贝母在外形上很大的程度都和薏米非常的相似,也有不少的人认错,觉得它们就是同一种植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贝母它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每年的产量并不是很高,但它的止咳和散热功效非常的强悍,其实贝母的种植现在也不少,那为什么每年的产量却不高呢?这时因为大家在种植的时候有些方面并没有考虑到,所以亲农网要和大家分享下贝母种植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时间 贝母种植的成活率与贝母种植的时间有关,因为每种作物都有最适合自己生长的时期,就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稻,它也只有在合适的时间播种才能高产,所以我们在种植贝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种植的时间,一般是在六月份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种植了,但是如果想要高产最好是在是九十月份的时候再进行播种,这段时间是贝母的最佳生长期。

2、温度 影响贝母的生长的还有温度,在不同的温度下,贝母的长势是不同的,由于贝母它虽然有散热的功效,但是并不能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中生存。一般情况下适合贝母发芽的温度要在二十五度左右,平时的生长过程中温度最好是保持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间,最高温度不能高于三十度,所以我们在夏季要进行散热处理,但是贝母生长的温度也不能低于五度,这样贝母会停止生长,所以在冬天我们还是要进行保温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贝母的正常生长。

3、土壤 贝母的成活率以及贝母的产量都和种植地的选择有关,如果你选在比较潮湿的地带或者是土壤黏性比较大或者是土地太干旱还有土壤比较贫瘠土壤酸度或碱度过大的地块,那么贝母的的成活率和产量会大大降低,所以我们在种植之前要对土壤做一下酸碱度的测试,看是否合理,其次就是尽量选在土壤肥力较为充足并且土质比较疏松的地块进行种植,这样土壤的通过性也比较好,可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以及增强免疫力。

湖北的自然地理.(精选)

湖北的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地貌类型多样,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以及层峦迭嶂的广大山区。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21.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最高处为神农架神农顶(海拔3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地势由北向南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强烈,相对高度一般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水利资源丰富。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海拔高度一般700~1000米,最高处为五峰境内狮子垴(海拔2152米)。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

赣边境的幕阜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处为九宫山老鸦尖(海拔1656米)。 全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及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大部分海拔20-100米。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鄂东沿江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这一带因注入长江的支流短小,河口三角洲面积较窄,加之河间地带河湖交错,因而呈现狭窄收缩之势,远不及江汉平原坦荡宽阔。 河流湖泊 中国“江、淮、河、汉”四大水系,湖北独占两条。长江自恩施巴东进入湖北境内千回百转,流贯省内26个县市,湖北省境内流长1061千米。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蟠冢山,穿越秦巴山地进入鄂西,经十堰、襄阳、宜城、钟祥、仙桃等地,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湖北省境内流长928千米,被称为“湖北的多瑙河”。清江发源于恩施利川齐岳山,自西向东横贯恩施州,至宜都汇入长江,省境内流长425千米,被誉为“土家族的母亲河”。据统计,

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雷山县农业局果蔬站杨文 魔芋在我国的人工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魔芋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魔芋一直处于半野生和少数人工栽培的落后的状态。为广泛开发、利用和提高魔芋的产量,特开展本次魔芋高产栽培技术培训。 魔芋性寒,味辛,生物碱有毒。具有清肠利尿、消肿散结、解毒止痛等功能。主治肿毒、毒蛇咬伤、痈疮、浮肿、火烧、烫伤、跌打损伤、瘰疠结块、肠癌、便秘、痔疮等症。 魔芋,别名麻芋子、鬼芋等,是多年生变态地下茎草本植物。魔芋的种类繁多,目前我国栽培的优良品种为花魔芋和白魔芋。 花魔芋多分布在海拔在800~2500米的地区,花魔芋的适应性较强,产量较高,一年生单芋球茎重在0.5~2.5kg,二年生以上的单芋球茎重高达15~20kg。 白魔芋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较耐旱,产量较花魔芋低。一年生单芋球茎重在0.5kg以下,二年生以上的单芋球茎一般在1.5~2.5kg。 魔芋块茎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葡甘露聚糖、还

原性糖、高活性的魔芋纤维素、灰分、水分、多种维生素和生物碱。并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9种为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7种不饱和氨基酸。同时,葡甘露聚糖可调节人体内营养平衡,减少人体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对部分癌症,特别是对肠癌有较好的辅助疗效。高活性的魔芋纤维素,可降低人体内血液中的脂质,排除体内有害重金属,如铅等,可作为在重金属环境下工作引发职业病患者的专用食品,因此,魔芋食品被誉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是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品。 魔芋适宜在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云多雾大、光照适中的湿润环境条件下生长,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最为适宜,高山区栽培魔芋,最好采用塑料大棚或覆盖地膜,平原地带或低山区栽培魔芋,最好是搭设遮荫棚。选择土层深厚、透气性良好,不易渍水而肥沃的壤土栽培最为适宜。 1.整地施肥 魔芋一般应在春季栽培。前一年冬秋季应深翻土30~40cm,使土层充分的风化熟化。栽培前每亩地撒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kg,复合肥50kg,钾肥1kg,为防治魔芋病虫害,每亩地撒施生石灰粉1000~1200kg;每亩地用2.5%的敌百虫粉5kg,兑30倍的细土拌匀,作毒土撒施后,再进行深耕,耙平耙细,整地作畦,畦宽1~1.5m,高20~30cm,四周开好排水沟。

川贝母2015年药典

川贝母 Chuanbeimu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3'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 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S Y.Tang et S C.Yue)Z.D.Liu,S.Wanget S.C.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人,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或浅黄色。 松贝、青贝及栽培品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 μm。 炉贝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2)取本品粉末lOg,加浓氨试液lOml,密塞,浸泡1小时,加二氯甲烷40ml,超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企业调研分析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及中 药饮片企业调研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企业调研分析 第一部分湖北中药材资源情况 一、湖北中药材资源概要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北过渡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具有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湖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湖北省有中药资源约3939种,其中药用植物3354种,药用动物524种,药用矿物61种。以这些药物资源作基源的中药共有4531味,其中植物药3728味,动物药684味,矿物药88味,其它31味。湖北省的中药材物种资源居全国第五位,中药材产量居全国第七位。 湖北现有中药材面积420万亩,主要分布在恩施自治州、三峡库区(宜昌、神龙架等)、鄂西北及大别山区,主要有罗田九资河、英山草盘的茯苓生产基地,利川福宝山的黄连生产基地,长阳的木瓜、独活生产基地,襄阳的麦冬生产基地,英山、大悟的桔梗生产基地,五峰的辛夷生产基地,恩施的“三木”(厚朴、杜仲、黄柏)生产基地等。 湖北植物药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显着的地方特色,并积淀了一批地道药材品牌。湖北境内有大宗中药材品种60余个,主要道地药材有茯苓、黄柏、半夏、桔梗、杜仲、黄连、麦冬、贝母和厚朴等,如长阳资丘木瓜以“个大、色正、皱皮”被收录入《中国大药典》;恩施紫油厚朴、利川鸡爪黄连、恩施板党、咸丰鸡腿白术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九资河茯苓、古老背金头蜈蚣、资丘独活、宣恩皱皮木瓜、湖北麦冬、荆半夏、五峰辛夷、英山桔梗、蕲春四宝(蕲艾、蕲蛇、蕲龟、蕲竹)、建始湖北贝母、

伊贝母栽培技术

伊贝母栽培技术 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环境种植,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于夏季深翻,每亩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5000千克,饼肥30-40千克作基肥,耙细耙匀,作成宽1米的畦待播,育苗地需精耕细作,作成1.2米宽的畦。 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的干燥鳞茎,别名黄花贝母。性激寒,味苦、甘,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用于肺热咳嗽、胸闷痰黏、痛肿等症,主产新疆,河北、北京、内蒙古有引种。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地下鳞茎直径1-3厘米,圆形或卵圆形,由2-3个鳞片抱合而成,外膜较厚。茎直立、粗壮,下部叶互生、狭卵形、基部半抱茎,上部叶对生、无柄,长椭圆形,顶端渐尖。花单生茎顶或多数生于顶端叶腋,钟状,下垂,淡黄色,上有暗红斑点,雄蕊6,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种子扁平具翅,淡

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二、生长习性 伊贝母原产新疆北部伊犁河中上游,分布于海拔1000-1800米的山地草原、灌木林及林间空地,冬季寒冷,年均气温2℃左右,喜湿润凉爽气候,适宜生长气温在5-15℃,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种子具后熟和休眠特性,需低温沙藏2个月后才可萌发,萌发适温5℃,野生3月下旬出苗,4月份开花,6月中下旬高温即倒苗,生长期60—90天,生产周期2—3年。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环境种植,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于夏季深翻,每亩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5000千克,饼肥30-40千克作基肥,耙细耙匀,作成宽1米的畦待播,育苗地需精耕细作,作成1.2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鳞茎繁殖,可春播、秋播,以秋播为好,8-9月份进行。 种子繁殖:因种子具有后熟特性,因此要随采随播,但为节约土地可在播前3-4个月,将种子拌湿沙进行催芽,温度在5-10℃。播前按行距30-40厘米开浅沟播种,播幅8-10厘米,盖土l-2厘

川贝母栽培技术

川贝母栽培技术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ewalskii Maxim ex Batal.)和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的鳞茎形状有两种,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咯痰带血之症。主产于我国四川、陕西、湖北、甘肃、青海和西藏。(一形态特征1.暗紫贝母株高15-60厘米。鳞茎扁球形或近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具紫色。茎生叶最下面2放对生,上面的通常互生,无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生于茎顶,通常1一2朵;花被片6,长2-3厘米,深紫色,内面有或无黄绿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蒴果长圆形,6棱,棱上翅宽约1毫米。种子卵形至三角状卵形,扁平,边缘有狭翅。2.甘肃贝母与暗紫贝母相似。区别在于花黄色,有细紫斑,花柱裂片通常短于1毫米,叶状苞片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3.川贝母株高20-85厘米。与暗紫贝母区别在于茎生叶通常对生,叶线形、狭线形,先端卷曲或不卷曲;花被长2.5-4.5厘米,黄绿色或紫色,具紫色或黄绿色的条纹、斑块、方格斑,花柱裂片长2.5-5毫米,叶状苞片通常3枚,先端向下面卷曲l-3圈或成近环状弯钩。蒴果棱与翅宽1-1.5毫米。4.棱砂贝母株高15-35厘米。须根根毛长密;着生叶的茎段较花梗短,茎生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花被长2.5-4.5厘米;葫果翅宽约2毫米,宿存花被果熟前不萎蔫。(二)生长习性川贝母

松贝母栽培技术

松贝母栽培技术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鳞茎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深紫色。叶除最下部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鳞茎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深紫色。叶除最下部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略有黄褐色小方格,有叶状苞片1,花被片6,外轮3片近长圆形,内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蜜腺窝不明显;蒴果长圆形,6棱,棱上有宽约1毫米的窄翅。暗紫贝母野生于海拔3200~4500米,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之草原上。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肃南部。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为商品“川贝”的主要来源。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并出口。 一、整地:选择向阳或晚阳平坦山坡地,以土层深厚的黑泡土、油砂土为好。在夏末秋初杂草种子未成熟前整地。每亩施火灰肥3000-4000kg,磷肥25kg,混合施入,深翻15cm,耙耕开沟作畦,畦面宽1m,间沟深10m。 二、种子繁殖:川贝种子因生长的自然环境不一,成熟进间不一致,故据果实成熟程度来采收,当贝母果实饱满实全变枇杷黄而不存绿色,或呈草白半透时采收为佳。采种当天最好以癣类植物分层覆盖,装竹筐,保持通气,不干,以促进母种胚的分化,提早成胚时间。 1、播种:采果后应立即播种,8-9月中旬入土。有条播与撒播2种。a、条播法:按行距10cm开沟,沟宽10cm,深2cm。从果实中

搓出种子,用适量砂土拌匀,撒入沟内,每亩地需种子20000枚左右。 b、撒播法:将种子与砂土拌匀,直接撒于畦面,每亩地需种子20000枚左右。播种手覆以筛过的腐殖土2cm,然后盖上小树枝、竹稍等,以遮荫保润保温。播种时若土地较干,可在播种完后洒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水分至冻土为止。翌年土壤解冻后,还要注意土壤是否缺水,适时洒水,防止春早。 2、种子繁殖田间管理:翌年春解冻后,取去覆枝,搭地荫棚,棚高约20cm,或适当除去部分枝条,保持蔽荫度在50%-70%左右,并注意苗床土壤不能干燥和积水。夏季倒苗后取掉荫蔽物,并以腐殖土、农家肥的混合腐熟肥覆盖3cm,然后盖上树枝、竹稍以准备越冬,翌年春天减少一半蔽荫物,并保持苗床不旱及无杂草。第2、3年的田间管理与第1年相同,唯第3年蔽荫度为30%,第4年不蔽荫。 暗紫贝母 三、鳞茎繁殖:7-9月间收获时,选择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作种,用条栽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株距3-4cm,栽后覆土5-6cm。或在栽时分瓣,使大小均匀,分瓣宜直分,不能横分,不能损伤内外表皮,随分随栽,斜栽于穴内,覆盖细土灰肥约3-5cm厚,压紧镇平。 四、田间管理:随时除草,不须中耕。一般施肥3次,第1次在栽种前,施以腐熟农家肥;其它管理方法同种子繁殖。 五、病虫害防治:1年生苗易遭蚂蚁伤害时,可用0.5%敌百虫液加入少许红糖,浸纸片或玉米蕊片,放在苗地四周诱食毒杀。老鼠、野禽危害时,可用常法诱捕或毒杀。病害常为锈病,可用石硫合剂、

川贝母种植技术

川贝母种植技术 2008年9月13日 (一)选地整地 1、选地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生荒地可选种1季大麻,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 2、整地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作1.3米宽的畦。每亩用堆、厩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油饼100公斤,堆沤腐熟后撒于畦面,浅翻,畦面呈弓形。 (二)种植方法 1、种子培育与处理川贝母以种子繁殖为主。⑴培育种子:6-7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1厘米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亩用鳞茎100公斤。也可穴栽,栽后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喷镇草宁,4月上旬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趁鲜脱粒或带果壳进行后熟处理。⑵种子后熟处理:带壳种子,用过筛的细腐殖土,含水量低于10%,一层果实一层土,装透气木箱内,放冷凉、潮湿处。脱粒的种子,按1∶4(种子:腐殖土)混合贮藏室内或透气的木箱内。贮藏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果皮(种皮)膨胀,约40天左右,胚长度超过种子纵轴2/3,胚先端呈弯曲。完成胚形态后熟。可播种。 2、播种 9-10月下雪前播种(太白贝母,下同)。条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点播均可。 条播:于畦面开横沟,深1.5-2厘米;将拌有细土或草木灰的种子均匀撒于沟中。覆盖筛细腐殖土3厘米,并用山草或无叶树枝覆盖畦面。每亩用种子2-2.5公斤。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以每平方米3 000-5 000粒种子为宜。覆盖同条播。 点播:趁果实未干时进行。将未干果实分成3瓣,于畦面按5-6厘米株行距开穴,每穴1瓣,覆土3厘米。此法较费工,但出苗率高。 (三)田间管理 1、搭棚川贝母生长期需适当荫蔽。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矮棚,高15-20厘米,第1年荫蔽度50-70%。第2年降为50%,第3年为30%,收获当年不再遮荫。高棚,高约1米,荫蔽度50%。最好是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练苗。 2、除草川贝母幼苗纤弱,应勤除杂草,不伤幼苗,带出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 3、追肥秋季倒苗后每亩用腐殖土、农家肥,加25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 厘米厚,然后用搭棚树枝、竹稍等覆盖畦面,保护贝母越冬。有条件的每年追肥3次。 4、排灌 1、2年生贝母最怕干旱,特别是春季久晴不雨,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久雨或暴雨后应注意排水防涝。冰雹多发区,还应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折花茎、果。 病虫害防治:

珠芽型黄魔芋种植技术

景洪旺达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珠芽黄魔芋 种植管理技术方案 1、种芋消毒 在选种基础上,种芋消毒是防止病害的首要关键措施,而且种芋消毒必须在芽萌发之前,一般在下种前15~20天(3月上中旬)对种芋进行严格的消毒。用药之前选晴天摊晒种芋1~2天,再用药剂处理。一般方法是:⑴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兑水600~700倍液浸种~1小时;⑵用40%福尔马林1:200~250倍液浸种20~30分钟,均匀取出后晾晒1~2天。 2、种芋催芽 将种子消毒后,放在15℃~25℃及75%相对湿度条件下用温室、温床、冷床、薄膜覆盖等方式进行催芽。催芽可以提早发芽,增加魔芋有效生长期,减少发病,提高发芽率,从而保证产量。一般种芋正式下种栽培前宜进行催芽处理,方法是将消毒处理的种芋放于疏松保水的砂壤土中,盖小拱棚升温催芽,待侧芽萌发后即可下种栽培。 催芽要注意适度,时间不能过长,一般顶芽向上生长1厘米或侧芽开始萌发为宜。 3、整地 魔芋整地总的要求是适时翻耕,精细平整,疏松土壤,上虚下实,清除杂草和根茬,无石头和土块,保墒防渍,结合施足底肥,达到深、松、细、平、净、肥等标准。 a、入冬前深翻30cm,整细耙平,拣去石块、杂草根。亩撒80千克生石灰粉撒施土壤中,或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500倍液喷洒种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并用特叮硫磷500克/亩拌药土撒施在种植沟或塘内杀灭害虫。种植前最好能对田间进行一次芽后化

学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后作厢,作厢后开出种植穴,准备播种。 b、施肥方法:由于魔芋展叶封行后不宜进行过多的农事操作,因此在种植前要下足底肥,一般采取先开沟或打塘,放入底肥,每667m2(亩)用农家肥500公斤以上,施用(含硫)史丹利复合肥25公斤,30公斤普钙作底肥。建议:复合肥尽量不含氯的。 4、种植方法及播种密度 播种时间最佳播种时间以气温稳定在14℃以上为宜,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 a、小种芋(50g以上)种植规格:1m开厢,厢面,沟宽,厢面上种植双行,株行距:45cm*40cm,每亩可栽种约3000株。挖塘播种,塘深15厘米,先放种后放肥,放球形种魔芋时将魔芋主芽倾斜45°下种。若正植,可能因球茎顶端芽窝积水而引起的球茎腐烂;且随新球茎不断长大后,种球茎将处于被压到状态,新球茎地步柔嫩的皮层易发生龟裂,随着新球茎继续长大,龟裂也随着加大,严重时发生腐烂,产生大量烂芋。如采取斜植,则新球茎种芋的侧面正大,不会形成与种芋的挤压现象,避免发生底部龟裂。种芋摆进塘里后盖土3厘米后施有机肥与复合肥,最后再盖土5厘米。 b、叶面寄生种球(>30g)种植规格:1m开厢,厢面,沟宽,厢面上种植双行,株行距:45cm*40cm,每亩可栽种约3000株。 c、叶面寄生种球(15g-30g)种植规格:1m开厢,厢面,沟宽,厢面上种植4行,株行距:40cm*15cm,每亩可栽种约6800株。建议开沟播种,沟内株距15cm,平均可种植4株,点种后盖土3cm后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后再盖土5cm即可。 d、叶面寄生种球(<15g)种植规格:1m开厢,厢面,沟宽,厢面上种植6行,株行距:40cm*10cm,每亩可栽种约10000株。建议开沟播种,沟内株距10cm,平均可种植6株,点种后盖土3cm 后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后再盖土5cm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