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 南开课程 笔记

国际经济学 南开课程 笔记

国际经济学 南开课程 笔记
国际经济学 南开课程 笔记

国际经济学南开课程笔记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1.重商主义:观点a.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是财富的衡量标准;b. 国内贸易不增加社会财富,财富来

自对外贸易;c. 奖出限入,出口大于进口。托马斯孟为代表。反对者大卫休谟。

2.古典自由贸易论: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相对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要素禀赋论。

3.现代国际经济理论:新贸易理论(解释对象不同:发达国家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假设条件不同:规模经

济、相互倾销、外部性等,非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国际流动;汇率和国际收支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课程的主要内容:

1.微观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a)国际贸易理论(cause):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b)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consequence)

c)国际贸易政策:传统对外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

d)国际经济协调

2.宏观部分:国际收支与汇率

a)外汇与外汇市场

b)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c)国际金融关系协调

d)国际要素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劳动力流动

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扎实的经济学基础;逻辑推理与图形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2. 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3. 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论;

4. 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a)理论分析的假定条件:(2*2*1模型)

i.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ii.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

iii.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

iv.劳动力在一国范围内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v.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时机会成本不变(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条直线)

vi.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vii.两国经济资源都充分利用(不存在失业)

viii.贸易平衡(进口量等于出口量)

ix.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成本

b)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单位劳动时间产量中国美国

布(码)50 40

小麦(公斤)25 100

封闭交换比价1码布=0.5公斤小麦

1公斤小麦=2码布1码布=2.5公斤小麦1公斤小麦=0.4码布

封闭生产消费组合20码布+15公斤小麦12码布+70公斤小麦

全世界生产消费量32码布+85公斤小麦

贸易后专业化生产50码布100公斤小麦

假定1码布=1公斤小麦30码布+20公斤小麦20码布+80公斤小麦

比贸易前多消费10+5 8+10

全世界生产消费增加18+15

参加贸易的直接原因在于两国同种商品价格有差别,这种差价使参加贸易的双方有利可得。

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易的根本来源。

c)绝对优势理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i.亚当斯密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

ii.绝对优势理论的证明简单、直观

iii.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具有局限性

iv.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时,国际分工和贸易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

2.相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a)相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单位劳动时间产量中国美国

布(码)60 80

小麦(公斤)20 60

封闭交换比例1码布=0.3公斤小麦

1公斤小麦=3码布1码布=0.75公斤小麦1公斤小麦=1.3码布

封闭生产消费量30+10 20+45

全世界生产消费量50+55

贸易后专业化生产60码布60公斤小麦

假定2码布=1公斤小麦30+15 30+45

比贸易前多消费0+5 10+0

全世界生产消费增加10+5

即使一国处于绝对技术优势地位,另一国处于绝对技术劣势地位,只要存在价格差或机会成本的差别,就存在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和动力。

原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b)相对优势理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i.将自由贸易的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比较利益理论的解释范围大大扩展

ii.可以部分解释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进行贸易的基础

iii.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并且假定只投入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强调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局限性。

3.生产要素禀赋论(H-O)

a)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

要素密集度: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Kx/Lx>Ky/Ly,则称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Ka/La>Kb/Lb或Fa=Wa/Ra>Fb=Wb/Rb,则称A 国资本丰裕,B国劳动丰裕。

b)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i.前提假定条件

1.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不变,即aF(K,L)=F(aK,aL)

2.各国生产要素总量不变

3.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完全替代

4.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

5.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静态分析,假定经济总量处于均衡状态

7.两国之间没有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没有其它贸易障碍

ii.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

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推理过程(倒推法):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差《生产产品的成本差别(《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不同

c)生产要素禀赋论的特点

优点: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首先,生产要素禀赋论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

更加接近现实;其次,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各国间商品的价格差

是由各自不同的要素丰裕度从而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局限性:首先,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机会成本不变,与现实不符;其实,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

第三,没有分析一国从自给自足走向贸易的过程;第四,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和货币因素,增加

了问题的复杂性。

d)生产要素禀赋论的验证

里昂惕夫之谜:按直觉,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

该出口资本密集产品,进口劳动密集产品。但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发现美国实际出口劳

动密集产品,进口资本密集产品。这一有悖直觉的现象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解释:1. 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外国高,美国的劳动力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本,即有效劳动力大(把

劳动力当作资本,则混淆了劳动力与资本的区别,无法比较要素禀赋);2. 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H-O

假设前提不正确);3. 各国贸易政策多限制美国资本品出口,而露天限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 生

产要素应该进一步细分,如劳动力可细分为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土地可分为适于种植的土地、畜牧的土地和修建工厂的土地等。(第2和4比较多人接受)

4.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a)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

机会成本递增: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

品的产量不断增加。机会成本递增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只要各国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参

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只是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b)需求、贸易条件与供求均衡

i.国际贸易条件的范围:两国贸易前比价之间

ii.相互需求和供应条件曲线:在各种不同贸易条件下,一国为换取一定数量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数量的各点的连线或轨迹。

iii.需求与国际贸易均衡

c)自然资源禀赋论、嗜好与国际贸易

i.自然资源禀赋论:这种观点对贸易范围的解释有限,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许多

产品对自然条件和资源的依赖性已经很小

ii.嗜好与国际贸易:两个国家对不同产品的嗜好不同,导致价格差异。即国际贸易由两国嗜好或饮食习惯决定。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

2. 相互倾销国际贸易理论;

3. 外部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4. 重叠需求贸晚理论;

5.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衡量。

1.规模经济与疼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

a)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

i.规模经济: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减少。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是不变成本在

生产规模扩大时增加很少甚至保持不变。

ii.差异产品与不完全竞争:生产差异产品是生产者获得一定程度定价权的手段。

b)规模经济与追求差异产品的矛盾:差异化要求小批量、多品种、多样化,为生产者提供操纵价格的余地,

但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效果。

c)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国际分工:为了满足两种可能,国际分工成为可能。这种国际贸易是建立在差异产

品的基础上的,只要各国产品有差异,无论这种差异表现为何种形式,都可成为国际贸易的载体。

在比较利益理论中,国际贸易基础是各国存在的技术差异或要素禀赋差异,国际分工是确定的。在这里,各国技术水平相同,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不是完全确定的

d)差异产品条件下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必须由国际贸易作

为补充,否则在差异产品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效果就难以实现。但是这种国际贸易形式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理论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由于差异产品的出现,则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即同一个产业内部差异甚至是非差异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e)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意义:使国际贸易理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贸易理论都是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分析前

提。而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则暗含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这一假设。因为规模经济排除了小企业进入行业的可能性,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2.相互倾销国际贸易理论:单纯的企业占领市场、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行为,也会导致国际贸易产生。

a)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市场定价: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C=MR

b)倾销与对外贸易:开放市场中,不完全竞争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希望销售更多商品,当国内占有一定

份额后就很难扩展,这类企业会在保持国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较低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即倾销。

倾销战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该行业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必须是分割的。不完全竞争厂商为了获取最大限度利润,更倾向于将增加的产量销到国外市场。当厂商增加产品总产量时,规模经济效果已经获得,得到平均成本降低的利益,同时为获取最大利润,更倾向将产品销往国外。产生了倾销,形成对外贸易。

c)相互倾销与国际贸易:占有市场份额大时,降价所受损失大,所以销售到国外。从博弈论说,企业倾销是

最优策略,外国倾销与不倾销,对本国企业来说倾销都是最好的。最终形成价格的趋同。只要国外市场倾销所带来的净增收入不低于将产品销于国内的净增收入,就会倾销。

3.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a)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当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和产量扩大时,该产业或行业中各企业的平均成本

下降,称为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产生于三方面: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或使用、技术外溢效果。

b)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由于起步早,具有先动优势/第一进入者优势,哪个国家领先一步,它就会在

该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哪个国家优先,完全取决于历史原因。

c)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行业规模优势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后起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也能

学会某些特定知识,在某种外力作用下,积累起行业规模经济的条件,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和比较优势。

如果考虑时间因素,随着累积产量增加,产业内各厂商不断积累生产技术和知识而产生的产业内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称为动态规模经济,用学习曲线表示——成本减少与行业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

4.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a)收入水平与需求水平:一国需求水平取决于人均收入,收入水平越高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水平也越高。如果

收入水平相近,则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则必存在显著差异。两国需求结构越接近,重叠需求越多,两国贸易的基础越雄厚。通过贸易出口扩大产品需求,获取更多利润,就成为一种自然选择。

b)代表性需求与规模经济:反映一般收入水平的需求水平,称为“代表性需求”。厂商为实现生产的规模经

济,总是瞄准本国需求的产品档次,增加产量或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c)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当一国厂商都追求本国代表性需求以实现规模经济时,非代表性需求就难以在一国

范围得到满足,因而需求借助国际贸易实际。更重要的是,国际贸易使本国生产的以满足代表性需求的产品生产规模也会扩大,规模经济更加明显。这种贸易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间才可能存在,因为它们有相近或重叠的需求部分。

d)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意义:对于解释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间贸易具有特别意义,从需求的角度对

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5.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衡量

a)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b)产业内贸易指数

c)产业内贸易的实证:一般,产品越多样化、技术要求越高的产业,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1.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2. 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3. 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1.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a)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供给曲线下面的面积是边际成本之和,即总成本。

b)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国际贸易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者。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利。

2.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a)模型假定条件:

i.有关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

ii.有两部门:小麦生产部门和布生产部门

iii.小麦需要土地和劳动力,布生产需要资本和劳动力。劳动力称为共同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称为特定要素。

iv.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流动,但在一国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v.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b)封闭条件下的收入分配:

南开大学 南开 2004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专业:劳动经济学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共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比较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在描述者均衡时的区别。 2.对于厂商来说,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和小于1对其价格战略(采取降价还是涨价)将产生何种影响? 3.什么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当它与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和边际替代率不等时,市场将怎样调整? 4.什么是有效需求,在市场经济中,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5.财政赤字对宏观经济有哪些影响? 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多马(Domar )增长模型中,要保持国民收入的动态均衡,投资的增长路径必须符合下式要求: ()()0st I t I e ρ= (a )请说明ρ和s 的含义。 (b )如果在现实中投资的增长速度为r ,与动态均衡所要求的增长速度不同 (r≠ρs ),将会发生什么情况?请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 2.假定某企业A 的生产函数为:0.50.510Q K L =;另一家企业B 的生产函数为: 0.60.410Q K L =。其中Q 为产量,K 和L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 (a )如果两家企业使用同样多的资本和劳动,哪一家企业的产量大? (b )如果资本的投入限于9单位,而劳动的投入没有限制,哪家企业劳动的边际产 量更大?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人导致市场失灵? 2.在固定汇率或盯住汇率制度下,那些因素会造成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根据你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如果升值可能对本国经济和其它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 四、分析题(共20分) 根据美国的在关统计,(1)2002年美国的对外贸易赤字规模为4890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 的4.7%;(2)自2000年以来,美国政府开支不断扩大,从2000年相当于GDP 总额2%的财政盈余,发展为2003年相当于GDP 总额4%的财政赤字;(3)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达到九年来6.1%的最高水平;(4)与此同时,美联储在最近仍然维持45年以来的最低利率水平。 运用经济学原理说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性质以及目的,并分析应采取什么政策来缓解目前的双赤字和高失业状态? 第二部分:劳动经济学(共50分) 一、名词解释:(15分) 1.实际工资 2.顾客歧视 3.充分就业 二、简述题:(20分)

国际经济学课件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提取自陈爱贞老师的课件 BY Clark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Economies of Scale,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 本章结构 ?本章简介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与贸易 ?倾销 ?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 ?小结 ?本章简介 ?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基于两个基本原因: –国与国之间在资源上或在技术上存在差异,因而产生贸易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或者提高产品的回报 ?两个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起关键作用的国际贸易模型: –垄断竞争模型 –倾销模型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 ?贸易模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以及完全竞争: –假定某个行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增加一倍。 ?现实中,许多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也即具有递增的产品回报) –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生产效率越高。 ?在规模经济下: –产出随着所有投入品的增加成正比例更快的增长。 –平均成本(单位成本)随着市场的规模降低。 ?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必须集中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而国际贸易使得各国既能利用规模经济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表6-1: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可以是: –外部规模经济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小厂商构成,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内部规模经济 ?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的规模。 ?大厂商对小厂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两种规模经济形式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不完全竞争理论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国际经济学心得笔记

国际经济学心得笔记 1.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降低社会总福利; 出口补贴有利于规模的扩大,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降低了社会总福利。 2.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3.出口贫困化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4.产品的水平差异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 5.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又称为铸币平价。 6.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编制方法是采用单式记账法。 7.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注意瓦解时间)所实行的金汇兑 本位制,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没有挂钩。 8.牙买加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9.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 10.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式: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 短期:贸易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金融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 1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基石)、市场开发原则、公平贸易原则、 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1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商品。 13.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 间。 14.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15.绝对技术差异理论和相对技术差异理论均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 16.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钉住汇率制。 17.非关税壁垒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理、出口补贴、倾销、反倾销、 自愿出口限制、政府采购政策、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 18.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19.倾销行为有两种: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 20.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政府干预发展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21.中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经常项目差额,贸易收支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 分。 23.国际贸易使商品价格均等化(主导力量),生产要素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24.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 经济一体化。 25.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各成员国产生的静态影响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26.自由贸易会使参加国商品价格均等化,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土地得到相同的报酬率, 工人得到相同的工资率。 27.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本国国币不能自由兑换成外国货币。 28.套汇、套利、套期保值均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错)套期保值不是。 29.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贸易保护程度相对较高。 30.若将国际投资看成一种交换,则是用现在的商品去交换未来的商品。 31.国际收支表组成: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国际寸头。 32.一个大国对进口征收关税,会导致世界价格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条件。

初级微观经济学题库(南开大学在线作业题库)

《1603在线作业》 1. 针对外部性可采用的补救办法包括() A. 赋予财产权 B. 课税和补贴 C. 政府的直接管制 D. 以上都可以 满分:2 分得分:2 D 2. 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称为()。 A. 平均产量 B. 边际产量 C. 平均可变产量 D. 总产量 满分:2 分得分:2 B 3.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 A. 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B. 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C. 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变动时对产量的影响 D. 一种生产要素不变,其他生产要素变动是对产量的影响。 满分:2 分得分:2 C 4. 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性商品,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 B的价格上升 B. B的消费量上升 C. B的价格下降 D. B的消费量下降。 满分:2 分得分:2 D 5.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边际收益曲线是() A. 向下倾斜的 B. 向上倾斜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满分:2 分得分:2 A 6. 以下哪种原因不会造成需求水平的移动() A. 居民收入增加 B. 消费偏好改变 C. 价格短期调整 D. 替代产品增加。 满分:2 分得分:2 C 7. 动态博弈的核心问题是() A. 谁先行动 B. 承诺的置信性 C. 是否存在上策均衡 D. 以上都是 满分:2 分得分:2 B 8. 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A.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B.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 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D. 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满分:2 分得分:2 B 9.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 A. 水平曲线 B. 自左向右上倾斜 C. 垂直于横轴 D. 自左向右下倾斜 满分:2 分得分:2 B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 重点笔记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L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Q + aQ ≤ L WLWLCC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奶酪的机会成本k= - a /a = (a – /a )Q ,Q = L/a LWCLCLWLCWLW相对价格与供给而劳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等工资率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a。,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aP于一个工人在1LWWCLC < /P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 > a/aP当P /P WLC CLWWC/a = aP /P/aa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LWCLC LC WLW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该国价格与生产之间关系的关键命题:当一个国家的奶酪的相对价格高于它的机会成本时,就专门生产奶酪;当奶酪的相对价格低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葡萄酒。a = /P如: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P LC CW /a LW 4.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我们就说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绝对优势 **aaaa < < 和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如:LWLCLCLW ****/a/ aaaa/aa/a本国在生产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或 < < LW LCLW LCLCLCLW LW **/a/aaa,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为。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为LW LWLCLC将奶酪从本国运到外国或将葡萄酒一旦进行国际贸易,因为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比本国高,外国将出口足

南开大学18春学期(1709、1803)《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1

18春学期(1709、1803)《国际经济学》在线作业-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假设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丰裕,纺织品相对汽车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进行自由贸易后() A.中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的比重都将上升 B.中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的比重都将下降 C.中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下降,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上升 D.中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上升,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下降 正确答案:A 2.实施进口配额对于进口国来说() A.有利于进口国消费者 B.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少 C.有利于进口竞争品的国内生产者 D.提高了本国福利水平 正确答案:C 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 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 B.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 C.平均成本下降 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 正确答案:C 4.假设中国劳动力相对丰裕,汽车相对纺织品而言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国际贸易以前相比() A.中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都将下降 B.中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都将上升 C.中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上升,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下降 D.中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下降,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上升正确答案:B 5.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A.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 B.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 C.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 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作者: ————————————————————————————————日期: ?

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1、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国际经济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宏观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内外平衡政策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国际直接资本流动)、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国际经济协调:国际间贸易关系协调、国际间进入关系协调、国际间税收关系协调、国际经济一体化。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主要载体:贸易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意义: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国际分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促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国际利益融合、促进安全内涵扩展、促进国家主权转移、推进国际体系转型、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第二章1、重商主义理论:时期: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贸易是“零和”的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局限:(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

国际经济学--笔记版

1.绝对优势/利益学说基本内容: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评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学说在实践中运用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参加国家贸易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入国际市场,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陷入理论与实践两难境地。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无法说明X、Y两种产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交易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2.比较优势(利益)学说:基本内容: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贸易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评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从国际贸易实践出发,比较利益学说具有其内在的合理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的利益;该学说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与现实不符。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即两个价格的现象,这违背了他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转移的性质。我国理论界认识:它没有坚持劳动价值论,掩盖交换中存在的不等价交换与国际剥削。关系:比较优势(利益)学说是对绝对优势(利益)学说的发展。比较优势(利益)学说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而非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而非成本绝对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世界总的福利水平也会得到提高。这比绝对优势(利益)学说更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 3.相互需求理论:现实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口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的价格。 4.提供曲线:它的实质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

南开16秋学期《国际经济学(尔雅)》在线作业

17春南开16秋学期《国际经济学(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 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发展国际贸易易于引起经济结构失衡称作 A. 凯恩斯陷阱 B. 流动性陷阱 C. 荷兰病 D. 比较利益陷阱 正确答案: 2. 李嘉图是在哪位经济学家的鼓励下写出自己的经济学著作,并一举成名的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詹姆斯·穆勒 D. 凯恩斯 正确答案: 3. 根据谁的一般均衡理论,只要国际市场均衡了,国内市场一般就均衡了。 A. 米德 B. 萨缪尔森 C. 斯蒂格利茨 D. 马歇尔 正确答案: 4.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B.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C.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D. 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关系 正确答案: 5. 下列哪个不是调节国际收支的方法。 A. 外汇管制 B. 弹性调节法 C. 关税壁垒 D. 货币法 正确答案: 6. 在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名义税率不变时,对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越低,该名义关税税率的保护作用就()。 A. 越小 B. 不变 C. 越大

D. 不确定 正确答案: 7. 一个国家实施关税的根本目的是()。 A. 增加财政收入 B. 保护国内幼稚产业 C. 损害国外企业利益 D. 调节产业结构 正确答案: 8. 当前,商品的国际价格更加贴近于()国家。 A. 发达 B. 发展中 C. 贫穷 D. 封闭 正确答案: 9. 哪个经济学家通过贸易模型论证了贸易可以达到双赢。 A. 克鲁格曼 B. 李嘉图 C. 亚当斯密 D. 凯恩斯 正确答案: 10. 1994年乌拉圭贸易回合达成协议,2005年之后取消()的进口配额。 A. 金融产业 B. 汽车行业 C. 航空行业 D. 纺织品 正确答案: 11. FDI指的是()。 A. 劳动力投资 B. 技术投资 C. 间接资本投资 D. 直接资本投资 正确答案: 12. 弹性调节法是一种()的分析方法。 A. 一般均衡 B. 规范 C. 局部均衡 D. 实证 正确答案: 13. 经济学的语言越高级,就是越() A. 实践化 B. 逻辑化 C. 数学化 D. 法制化 正确答案:

南开大学13春学期《经济学原理(一)》在线作业

南开大学13春学期《经济学原理(一)》在线作业13春学期《经济学原理(一)》在线作业 一、 1.税收减少 A A. 如果税收极高,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B. 无论以前税收规模如何,总会减少税收收人 C. 对税收收入没有影响 D. 引起市场变得更无效率 正确答案:A 2.对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值曲线是企业的 A. 生产函数 B. 边际成本曲线 C. 资本的供给曲线 D. 资本的需求曲线 正确答案:D 3.根据教育的人力资本论,教育 A. 增加了人力资本和工人的工资 B. 只有助于企业把工人分为高能力工人与低能力工人 C. 对工人的人力资本没有影晌 D. 可以使任何一个工人成为超级明星 正确答案:B 4.以下哪一项不是垄断市场的进人壁垒 A. 政府给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的权利 B. 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其他生产者更有效率 C. 一种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D. 一个企业非常大 正确答案:D 5.当一个寡头个别的选择使用利润最大的生产水平时,它收取的价格是 A. 大于垄断收取的价格,而小于竟争市场收取的价格 B. 小于垄断收取的价格,而小于竞争市场收取的价格 C. 大于垄断或竞争市场收取的价格 D. 小于垄断或竟争市场收取的价格 正确答案:A 6.科学方法要求 A. 科学家使用试管 B. 科学家是客观的 C. 科学家使用精密仪器 D. 只有不正确的理论得到检验

E. 只有 正确答案:B 7.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收入分配是 A. 约为中间水平 B. 比大多数国家的差距略小一点 C. 最平等 D. 最不平等 正确答案:A 8.如果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 A. 平均总成本增加 B. 平均总成本减少 C. 平均总成本最小 D. 平均总成本最大 正确答案:A 9.以下哪一个关于循环流向图的表述是正确的 A. 生产要素归家庭所有 B. 如果苏珊为IHM工作并得到一张工资支**,这个交易就是发生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 C. 如果比IBM出售一台电脑,这个交易就是发生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D. 生产要素归企业所有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正确答案:A 10.如果一个买者对一辆新本田车的支付意愿是20000美元,而她实际以18000美元买到r 这辆车,她的消费者剩余是 A. 0美元 B. 2000美元 C. 18000美元 D. 20000美元 E. 38000美元 正确答案:B 11.买者的支付意愿是买者的 A. 消费者剩余 B. 生产者剩余 C. 他们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最大量 D. 他们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最小量 E. 以上齐项都不是 正确答案:C 12.表示税收规模和政府得到的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图形被称为 C A. 凯恩斯曲线

国际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国际要素流动微观基础 1、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最大量产组合。 2、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边际报酬(MR):也称边际收益,是指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一单位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MR=△T R/△Q。 MPP(或MP):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 产品:MPP=dQ / dL。 MRP: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MRP=MP * MR。 3、个体无差异曲线:描述单个消费者的偏好与福利 4、社会无差异曲线:描述社会整体需求与福利。用途: 5、埃奇沃斯盒状图:指方形的盒的长和高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或生产者)所拥有的两种 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总量,盒状图中各点表示两种商品(或要素)的总供给量在两个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配置状态。条件:

6、生产者剩余(考):指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最低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间的差额。 7、消费者剩余(考):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市场出清 9、MRT: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10、MRS: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11、MRTS: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12、国际经济学中的生产部门分析的基本假设条件: 两种商品,两种要素资本与劳动; 两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规模收益不变; 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要素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两种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两个部门之间不存在外部性。 13、国际贸易发生的先决条件: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 14、没有贸易的两国两部门世界应满足何种条件: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

南开《国际经济学》20春期末考核答案

《国际经济学》20春期末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7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蒙代尔 B.凯恩斯 C.大卫·休谟 D.卡塞尔 答案:D 2.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相互倾销理论 D.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 答案:B 3.就国际贸易对要素报酬的影响而言,下列哪一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自由贸易将降低进口竞争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 B.自由贸易将提高出口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 C.自由贸易将提高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 D.自由贸易后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可能提高、不变或是下降 答案:C 4.下列()属于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 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 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 答案:B 5.A国2012年电子行业出口额为150亿美元,进口额为100亿美元,则该国该行业的G-L 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A.20% B.50% C.60% D.80% 答案:D 6.如果一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同时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则对其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判断是() A.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B.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C.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答案:B 7.如果一国进口竞争部门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劳动力是共同要素,则进口关税一定会() A.提高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B.提高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C.降低两部门共同要素劳动力的实际收入 D.同时提高进口竞争部门和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答案:A 8.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 A.扩大进口替代品生产规模 B.使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 C.使出口贸易规模缩减 D.使进口贸易规模缩减 答案:B 9.若一国边际储蓄倾向为0.1,边际进口倾向为0.2,则该国出口和政府购买支出各增加300亿美元将使其贸易收支() A.改善100亿美元 B.改善200亿美元 C.恶化100亿美元 D.恶化200亿美元 答案:C 10.如果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根据货币分析理论,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动调整过程伴随基础货币下降 B.自动调整过程伴随货币供给增加 C.自动调整过程伴随国际储备资产流出 D.均衡时国内货币供需均衡 答案:B 11.根据凯恩斯的乘数论,下列关于国际收支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乘数论机制实现的前提是国内尚未实现充分就业,但利率水平可变动 B.政府购买增加与同等的出口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量不同 C.可以同时通过调节政府购买和出口消除贸易逆差 D.政府购买、出口和进口均是外生变量 答案:C 12.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方法,如果初始状态时国内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则该国紧缩信贷会导致()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答案

1-5:A A B D A 6-10 :C A D D C 1-5: ×√××√6-10 :√×√×√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出口税:对出口产品征收的税。 国别配额:是进口配额制的一种,是在总配额内按国别或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 歧视性公共采购: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一种做法。 J曲线: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贸易收支及经常帐户收支状况一般并不能立即改善或恶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这种经常帐户收支变动的轨迹成英文字母J的形状,所以被称为J曲线。 铸币平价理论: 含金量,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被用来规定货币能代表的价值,各国均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括的黄金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 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两国的相对价格。 自愿出口限制: 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的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 全球配额: 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进口税: 针对进口商品所征收的税。 要素禀赋:本国某种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比另一国有相对低的价格。绝对优势: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家有更大的有效性。 进口配额:对进口的产品实施配额管理。 出口补贴:赋予潜在出口商以免税和补贴贷款的优待,并给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国购买者以低利率。 罗布津斯基定理:指出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要素禀赋的增加将导致该要素密集度高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减少其他产品的产出。 里昂惕夫之谜:经验数据表明美国的进口替代品比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高。这与赫俄贸易理论相背离,后者指出,资本密集的国家应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抛补利率平价:有利于外币的利率差额等于外汇远期折价率的情况。 米德冲突: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支出转换政策:低估或重估国家货币的价值以将国家的支出由本币转成外币或由外币转成本币。 支出转移政策:指运用不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而改变其需求或支出方向

2016年南开大学金融学考研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和范围

2016年南开大学金融学考研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和范围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是全日制经济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微观经济学部分。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微观经济学考试主要是测试考生是否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否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联系实际,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微观经济学考试内容。 三、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和定理,并系统、深入理解整个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和内在逻辑,熟练掌握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工具和手段,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解释和处理现实问题。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四、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考试。试卷结构采用如下题型范围: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 五、考试内容 考试重点内容如下 1.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定义、预算集的性质、预算线的变动 2.偏好:偏好的定义、偏好的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 3.效用:基数效用、构造效用函数、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的关系 4.选择: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和需求 5.需求:正常商品和抵挡商品、收入提供曲线、普通商品和吉芬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 反需求函数 6.显示偏好:显示偏好的概念、从显示偏好到偏好 7.斯勒茨基方程: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8.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生产要素禀赋和需求变动、劳动供给、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 9.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或有消费、期望效用、风险厌恶、风险偏好、风险中性 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11.市场需求: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弹性、弹性与收益、边际收益曲线、收入弹性 12.均衡:市场均衡、比较静态分析、税收、税收的额外损失、税收与帕累托效率 13.技术:投入和产出、生产函数、边际产品、技术替代率、边际产品递减、技术替代率递 减、长期和短期、规模报酬 14.利润最大化:利润、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短期利润最大化、长期利润最大化、反要素 需求曲线、利润最大化和规模报酬 15.成本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的定义、规模报酬和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沉没成 本 16.成本曲线:各种成本概念、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17.厂商供给和行业供给:市场特征、反供给函数、短期行业供给和长期行业供给、零利润、

国际经济学最完整笔记

1、资源稀缺: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理性人:完全理性:(经济人) 各经济主体总是希望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目标实现的选择; 个人:效用最大化; 企业:利润最大化; 政府:公共福利最大化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将资源用于一种用途时而放弃的其他用途。 4、?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市场上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 5、保护价格:市场上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的价格。(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 6、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央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国债)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7、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8、通货膨涨::通货膨胀指物价指数(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稳定上涨。表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三个月上涨或者下跌。 9、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10、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1、M0,M1和M2: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0=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12、绝对优势:生产某产品劳动生产率高即成本低,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绝对劣势。 13、比较优势:如果某人可以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特定的产品,那他在该产品上相对于生产其他产品而言就具有比较优势,应该专门生产这种产品。 14、里昂惕夫之谜:制定了“投入-产出表”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得出,美国的出口产品包含较少的资本和略多的劳动,故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为基础的。这与H-0模型相悖。二战后,美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根据H-O理论,美国应当出口资本密集产品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15、要素禀赋比率:要素禀赋比率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5、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 16、进口关税:关税是进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17、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采取措施,加以直接的限制。 18、自动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

国际经济学Robert J.Carbaugh原毅军中文版17章

第17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如果经济是封闭的,一国可以依照自己的目标选择经济政策。然而,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中,一国采取的行动会对其贸易伙伴产生影响。因此,各国一直努力协调它们的经济政策。本章考察以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均衡和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政府政策,强调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性。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internationa1 economic po1icy)是指'国政府为影响国家间的贸易流动和要素投入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国际经济政策不仅包括进口关税和配额等明显的措施,还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国内政策。一国采取政策改善某一部门的贸易条件,其他部门也会受到影响。由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国内)部门与外部(国外)部门联系在一起,不能说哪些政策是纯粹的国内政策,哪些是纯粹的国外政策。经济政策的效应应当看做是一个闭联集,两个极端是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例如,虽然进口限制主要影响的是一国的贸易差额,但连带着也会影响国民产出、就业和收入水平。大多数的经济政策都位于内外两极之间,而不是直接的属于外部政策或内部政策。 各国的经济目标 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自20世兰d,3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各国直积极追求充分就业下的经济稳定目标。内部均衡(interna1 ba1ance)的目标包括两个维度: (1)充分就业; (2)无通货膨胀--或者,更现实一点,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长期以来,各国一直将内部均衡做为重中之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政策制定者还关注一国的国际收支(BOP)状况。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既无盈余,也无赤字,就说明该国实现了外部均衡(externa1 ba1ance)。e在实践中,外部均衡通常是用国际收支的明细账户(如经常账户)来表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经常账户没有发生过量赤字,使母国无法在将来偿付外国债务,也没发生过量盈余,使外国无法偿付欠母国的款项,外部均衡就实现了。虽然各国通常都把内部均衡放在第一位,但当他们长期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失衡时,也会被迫改变重点。 除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外,一个国家还有别的经济目标,如经济长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合理公平分配。虽然这些目标和其他一些目标可能会影响国际经济政策,但本章讨论的政策目标仅限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政策工具 为了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政策制定者可以实施支出变动政策、支出转移政策和直接的控制。支出变动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1icies)改变一国对国内生产及外国进口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水平,由财政政策(fisca1 po1icy)和货币政策(mon日ary po1icy)构成。财政政策是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政策,货币政策则是指一国央行(如美联储)改变货币供给的政策。支出变动政策可以增加支出,也可以减少支出,取决于变动的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