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12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7年12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7年12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7年12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7年12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7年12月,省水利厅对全省284个考核水功能区、426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由于山体滑坡,神农架林区香溪河东支源头水保护区不能进行水质采样,该水功能区本月不参与评价。按双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64个,达标率93.0%;按全因子(水质项目24项)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31个,达标率81.1%。按双因子评价,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荆州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天门市、神农架林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标;潜江市、仙桃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未达标。现予通报。

市、州、林区

水功能区(个数)

控制目标

(%)

达标

情况

达标率

(%)考核达标不达标

鄂州市7 7 80 达标100.0 恩施自治州25 25 90 达标100.0 黄石市12 12 80 达标100.0 荆门市14 14 80 达标100.0 神农架 2 2 100 达标100.0 十堰市14 14 94 达标100.0 天门市7 7 79 达标100.0 孝感市12 12 76 达标100.0 宜昌市16 16 84 达标100.0 咸宁市29 27 2 84 达标93.1

襄阳市29 27 2 80 达标93.1

随州市12 11 1 79 达标91.7

黄冈市22 20 2 82 达标90.9

武汉市44 38 6 78 达标86.4

荆州市26 22 4 80 达标84.6

潜江市9 7 2 93 不达标77.8

仙桃市 4 3 1 92 不达标75.0

总计284 264 20 80 达标93.0

一、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状况

2017年12月,全省共布置了426处水质监测断面,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对284个水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保护区37个,保留区123个,缓冲区24个,饮用水源区35个,工业用水区18个,排污控制区14个,过渡区19个,农业用水区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评价了284个考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全省双因子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264个,达标率93.0%。

12月份各市州水功能区达标率与控制目标

武汉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78%,共评价44个水功能区,达标38个,达标率为86.4%。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沉湖保护区,汤逊湖保留区,南湖保留区,严东湖保留区,涨渡湖保留区,长江武汉朱家河过渡区。

黄石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0%,共评价12个水功能区,达标12个,达标率为100%。

十堰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94%,共评价14个水功能区,达标14个,达标率为100%。

荆州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0%,共评价26个水功能区,达标22个,达标率为84.6%。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长江石首、监利白鳍豚保护区,四湖总干渠保留区,洈水

松滋保留区,藕池河(东支)保留区。

宜昌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4%,共评价16个水功能区,达标16个,达标率为100%。

襄阳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0%,共评价29个水功能区,达标27个,达标率为93.1%。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北河保留区,滚河保留区。

鄂州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0%,共评价7个水功能区,达标7个,达标率为100%。

荆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0%,共评价14个水功能区,达标14个,达标率为100%。

孝感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76%,共评价12个水功能区,达标12个,达标率为100%。

黄冈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2%,共评价22个水功能区,达标20个,达标率为90.9%。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华阳河保留区,长河罗田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

咸宁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4%,共评价29个水功能区,达标27个,达标率93.1%。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陆水通城隽水大桥饮用水源区,淦河一号桥饮用水源区。

随州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79%,共评价12个水功能区,达标11个,达标率为91.7%。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漂水保留区。

恩施自治州: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90%,共评价25个水功能区,达标25个,达标率为100%。

仙桃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92%,共评价4个水功能区,达标3个,达标率为75%。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通顺河保留区。

天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79%,共评价7个水功能区,达标7个,达标率为100%。

潜江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93%,共评价9个水功能区,达标7个,达标率为77.8%。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汉江潜江谢湾农业用水、饮用水源区,汉江潜江王拐农业用水区。

神农架林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100%,共评价2个水功能区,达标2个,达标率为100%。

二、考核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2017年12月,全省284个考核水功能区全因子水质评价结果为:水质优良的Ⅰ类水有14个水功能区,占评价水功能区总数的 4.9%;水质良好的Ⅱ类水有165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58.1%;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有64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22.5%;Ⅲ类水以上的水功能区占85.6%;水质轻度污染的Ⅳ类水有23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8.1%;水质重度污染的Ⅴ类水有10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3.5%;水质污染极为严重的劣Ⅴ类水

有8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2.8%。

水功能一级区(不含开发利用区)共评价184个,水质优良的Ⅰ类水有13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7.1%;水质良好的Ⅱ类水有106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57.6%;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有40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21.7%;Ⅲ类水以上的水功能区占86.4%;水质轻度污染的Ⅳ类水有13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7.1%;水质重度污染的Ⅴ类水有5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2.7%;水质污染极为严重的劣Ⅴ类水有7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3.8%。

水功能二级区共评价100个,水质优良的Ⅰ类水有1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1.0%;水质良好的Ⅱ类水有59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59.0%;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有24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24.0%;Ⅲ类水以上的水功能区占84.0%;水质轻度污染的Ⅳ类水有10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10.0%;水质重度污染的Ⅴ类水

有5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5.0%;水质污染极为严重的劣Ⅴ类水有1个水功能区,占总数的1.0%。

各类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单位:

个 水功能区类别 水质类别

总计

一级水功能区 二级 水功能区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保护区 5 24 6 1 0 1 37 保留区 6 66 29 12 5 5 123 缓冲区

2 16 5 0 0 1 24 小计 1

3 106 40 13 5 7 18

4 开发利用区

饮用水源区 1 24 6 2 2 0 35 工业用水区

0 13 3 2 0 0 18 农业用水区 0 2 5 0 0 0 7 景观娱乐用水区 0 2 3 1 1 0 7 排污控制区 0 8 3 2 0 1 14 过渡区 0 10 4 3 2 0 19 小计 1 59 24 10 5 1 100 总计 14

165

64

23

10

8

284

附表1 2017年12月考核功能区水质评价统计表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1 武汉市长江嘉鱼、武汉保留区ⅡⅡⅠ达标

2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汉阳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ⅡⅡ达标

3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大桥景观娱乐工业用水区ⅢⅢⅡ达标

4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江岸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ⅢⅡⅠ达标

5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朱家河排污控制区ⅣⅣⅣ达标

6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朱家河过渡区ⅢⅣ氨氮(0.14)Ⅳ不达标

7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城区及新洲工业、农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

8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城区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Ⅲ总磷(0.5)Ⅱ达标

9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武昌景观娱乐用水区ⅢⅡⅠ达标

10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武昌排污控制区ⅣⅡⅠ达标

11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武昌过渡区ⅢⅡⅡ达标

12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青山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

13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武钢排污控制区ⅣⅡⅡ达标

14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武钢过渡区ⅢⅡⅠ达标

15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王家洲工业用水区ⅢⅢⅡ达标

16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北湖闸排污控制区ⅣⅡⅠ达标

17 武汉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北湖闸过渡区ⅢⅡⅠ达标

18 武汉市金水江夏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19 武汉市斧头湖保留区ⅢⅣ总磷(0.8)Ⅱ达标

20 武汉市鲁湖保留区ⅢⅣ总磷(0.4)Ⅱ达标

21 武汉市汤逊湖保留区Ⅲ劣Ⅴ总磷(3.2)、氨氮(1.21)劣Ⅴ不达标

8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22 武汉市南湖保留区Ⅳ劣Ⅴ总磷(8.6)、氨氮(4.75)、

高锰酸盐指数(0.11)

劣Ⅴ不达标

23 武汉市东湖开发利用区东湖景观娱乐用水区ⅢⅤ总磷(1.76)Ⅲ达标

24 武汉市严西湖保留区ⅢⅢⅡ达标

25 武汉市严东湖保留区ⅡⅣ总磷(1.8)、高锰酸盐指数

(0.4)

Ⅲ不达标

26 武汉市涢水(朱家河)武汉开发利用区涢水(朱家河)武汉排污控制区ⅣⅢⅢ达标

27 武汉市滠水黄陂上段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28 武汉市滠水黄陂开发利用区滠水黄陂饮用水源区ⅢⅤ总磷(0.75)Ⅱ达标

29 武汉市滠水黄陂下段保留区ⅢⅢⅢ达标

30 武汉市夏家寺水库(木兰湖)开发利用区夏家寺景观娱乐用水区ⅡⅢ总磷(0.6)Ⅱ达标

31 武汉市梅店水库保留区ⅢⅢⅡ达标

32 武汉市后湖保留区ⅢⅤ总磷(2.4)Ⅲ达标

33 武汉市涨渡湖保留区ⅢⅣ总磷(0.8)、高锰酸盐指数

(0.07)

Ⅳ不达标

34 武汉市举水闵家集、三店保留区ⅢⅢⅢ达标

35 武汉市举水新州开发利用区举水新洲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Ⅲ总磷(0.3)Ⅱ达标

36 武汉市举水新州、团凤保留区ⅢⅣ总磷(0.35)Ⅱ达标

37 武汉市道观河水库开发利用区道观河景观娱乐用水区ⅢⅢⅠ达标

38 武汉市汉江武汉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39 武汉市汉江武汉开发利用区汉江武汉蔡甸、东西湖区农业、工业用

水区

ⅢⅡⅡ达标

40 武汉市汉江武汉开发利用区汉江武汉城区、蔡甸、东西湖区饮用水

源、工业用水区

ⅢⅡⅡ达标

41 武汉市沉湖保护区Ⅱ劣Ⅴ总磷(7.4)、高锰酸盐指数

(0.73)

Ⅳ不达标

9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42 武汉市后官湖(蔡甸区东湖水系)保留区ⅢⅣ总磷(1)Ⅲ达标

43 武汉市院基寺水库保留区ⅢⅢⅡ达标

44 武汉市吴家寺水库开发利用区吴家寺水库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区ⅡⅢ总磷(0.6)Ⅱ达标

45 黄石市长江黄石开发利用区长江黄石及大冶城关饮用水源、工业用

水区

ⅢⅡⅡ达标

46 黄石市长江黄石开发利用区长江黄石冶钢排污控制区ⅣⅡⅡ达标

47 黄石市长江黄石开发利用区长江黄石冶钢过渡区ⅢⅡⅡ达标

48 黄石市长江黄石开发利用区长江黄石西塞山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

49 黄石市长江黄石、阳新保留区(右岸)ⅢⅡⅡ达标

50 黄石市长江鄂赣缓冲区ⅢⅡⅡ达标

51 黄石市富水阳新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52 黄石市王英水库开发利用区王英水库景观娱乐、农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

53 黄石市保安湖保留区ⅢⅢⅡ达标

54 黄石市磁湖开发利用区磁湖景观娱乐用水区ⅢⅣ总磷(0.04)Ⅲ达标

55 黄石市大冶湖开发利用区大冶湖农业、渔业、景观娱乐用水区ⅢⅢⅢ达标

56 黄石市网湖保留区ⅢⅢⅢ达标

57 十堰市汉江陕鄂缓冲区ⅡⅡⅡ达标

58 十堰市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水源地保

护区

ⅡⅡⅠ达标

59 十堰市堵河源头水保护区ⅡⅡⅠ达标

60 十堰市堵河竹溪、竹山保留区ⅡⅢ五日生化需氧量(0.03)Ⅱ达标

61 十堰市黄龙滩水库饮用水保护区ⅡⅢ总磷(0.6)Ⅱ达标

62 十堰市堵河十堰、郧县保留区ⅡⅡⅡ达标

63 十堰市官渡河保留区ⅡⅡⅡ达标

10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64 十堰市夹河陕鄂缓冲区ⅡⅡⅠ达标

65 十堰市夹河郧西保留区ⅡⅡⅡ达标

66 十堰市天河陕鄂缓冲区ⅡⅠⅠ达标

67 十堰市天河郧西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68 十堰市滔河陕鄂缓冲区ⅡⅠⅠ达标

69 十堰市滔河保留区ⅡⅡⅡ达标

70 十堰市马栏河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71 荆州市长江宜昌、荆州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72 荆州市长江荆州开发利用区长江荆州城南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ⅡⅠ达标

73 荆州市长江荆州开发利用区长江荆州柳林洲工业用水、饮用水源区ⅡⅡⅠ达标

74 荆州市长江荆州开发利用区长江荆州五七码头排污控制区ⅣⅡⅡ达标

75 荆州市长江荆州开发利用区长江荆州观音寺过渡区ⅡⅡⅡ达标

76 荆州市长江荆州保留区ⅡⅡⅠ达标

77 荆州市长江石首、监利白鳍豚保护区ⅡⅢ氨氮(0.78)Ⅲ不达标

78 荆州市长江监利、洪湖保留区ⅡⅡⅡ达标

79 荆州市长江洪湖新螺段白鳍豚保护区ⅡⅡⅡ达标

80 荆州市沮漳河荆州保留区ⅢⅢⅢ达标

81 荆州市四湖总干渠保留区Ⅲ劣Ⅴ总磷(3.31)、氨氮(2.33)劣Ⅴ不达标

82 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ⅢⅢⅢ达标

83 荆州市松滋东河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84 荆州市松滋东河(东支)鄂湘缓冲区ⅢⅢⅡ达标

85 荆州市松滋西河保留区ⅢⅡⅠ达标

86 荆州市松滋西河鄂湘缓冲区ⅢⅡⅡ达标

11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87 荆州市洈水五峰、松滋保留区ⅡⅡⅡ达标

88 荆州市洈水水库保留区ⅡⅡⅡ达标

89 荆州市洈水松滋保留区ⅡⅢ氨氮(0.34)Ⅲ不达标

90 荆州市虎渡河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91 荆州市虎渡河鄂湘缓冲区ⅢⅡⅡ达标

92 荆州市藕池河(东支)保留区ⅢⅣ氨氮(0.04)Ⅳ不达标

93 荆州市藕池河(东支)鄂湘缓冲区ⅢⅡⅡ达标

94 荆州市鲇鱼须河湘鄂缓冲区ⅢⅡⅡ达标

95 荆州市藕池河(中支)鄂湘缓冲区ⅢⅡⅡ达标

96 荆州市藕池河(西支)鄂湘缓冲区ⅢⅡⅡ达标

97 宜昌市长江三峡水库巴东、秭归保留区ⅡⅡⅠ达标

98 宜昌市长江葛洲坝水库保留区ⅡⅡⅠ达标

99 宜昌市香溪河东支源头水保护区ⅡⅠⅠ达标100 宜昌市香溪河保留区ⅢⅠⅠ达标101 宜昌市长江宜昌中华鲟保护区ⅡⅡⅠ达标102 宜昌市长江宜昌开发利用区长江宜昌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ⅡⅡ达标103 宜昌市长江宜昌、荆州保留区ⅢⅡⅠ达标104 宜昌市清江恩施、宜都保留区ⅢⅠⅠ达标105 宜昌市渔洋河保留区ⅡⅠⅠ达标106 宜昌市黄柏河东支保护区ⅡⅠⅠ达标107 宜昌市黄柏河西支保护区ⅡⅡⅠ达标108 宜昌市黄柏河小溪塔开发利用区黄柏河小溪塔饮用水源区ⅡⅠⅠ达标109 宜昌市沮河远安、当阳保留区ⅢⅡⅠ达标

12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110 宜昌市巩河水库保护区ⅡⅡⅡ达标111 宜昌市漳河当阳保留区ⅢⅡⅡ达标112 宜昌市沮漳河荆州保留区ⅢⅡⅡ达标113 襄阳市沮河源头水保护区ⅡⅡⅡ达标114 襄阳市沮河远安、当阳保留区ⅢⅡⅡ达标115 襄阳市漳河源头水保护区ⅡⅡⅡ达标116 襄阳市漳河南漳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17 襄阳市汉江丹江口、襄樊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18 襄阳市汉江襄樊开发利用区汉江襄樊樊城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ⅡⅠ达标119 襄阳市汉江襄樊开发利用区汉江襄樊襄城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ⅢⅡⅠ达标120 襄阳市汉江襄樊开发利用区汉江襄樊襄城排污控制区ⅣⅢⅢ达标121 襄阳市汉江襄樊开发利用区汉江襄樊钱家营过渡区ⅢⅢⅢ达标122 襄阳市汉江襄樊开发利用区汉江襄樊余家湖工业用水、饮用水源区ⅢⅡⅡ达标123 襄阳市汉江襄阳、宜城、钟祥保留区ⅡⅡⅠ达标124 襄阳市北河保留区ⅡⅢ高锰酸盐指数(0.06)Ⅲ不达标125 襄阳市南河谷城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126 襄阳市蛮河三道河水库开发利用区三道河水库饮用水源、工业、渔业用水

ⅡⅡⅠ达标

127 襄阳市蛮河三道河水库坝下保留区ⅢⅢⅢ达标128 襄阳市蛮河南漳开发利用区蛮河南漳过渡区ⅣⅢⅢ达标129 襄阳市蛮河南漳开发利用区蛮河武镇农业用水区ⅣⅢⅢ达标130 襄阳市蛮河南漳、宜城保留区ⅣⅡⅡ达标131 襄阳市蛮河雷河开发利用区蛮河雷河工业用水、饮用水源区ⅢⅢⅢ达标132 襄阳市蛮河雷河开发利用区蛮河雷河过渡区ⅣⅣⅢ达标

13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133 襄阳市蛮河孔湾、岛口保留区ⅣⅢⅢ达标134 襄阳市白河豫鄂缓冲区ⅢⅢⅡ达标135 襄阳市唐河豫鄂缓冲区ⅢⅢⅡ达标136 襄阳市唐河襄阳保留区ⅣⅡⅡ达标137 襄阳市唐白河襄阳保留区ⅣⅡⅡ达标138 襄阳市华阳河水库保留区ⅢⅢⅡ达标139 襄阳市滚河保留区ⅢⅣ氨氮(0.12)Ⅳ不达标140 襄阳市刘桥水库供水水源保护区ⅢⅢⅢ达标141 襄阳市北郊水库供水水源保护区ⅢⅢⅢ达标142 鄂州市长江武汉开发利用区长江武汉葛店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143 鄂州市长江武汉、鄂州、黄州保留区ⅢⅡⅡ达标144 鄂州市长江鄂州开发利用区长江鄂州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ⅡⅡ达标145 鄂州市长江鄂州开发利用区长江鄂州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146 鄂州市长江鄂州开发利用区长江鄂州过渡区ⅢⅡⅡ达标147 鄂州市长江鄂州、黄石保留区ⅢⅡⅡ达标148 鄂州市梁子湖保留区ⅢⅢⅢ达标149 荆门市漳河水库饮用水保护区ⅡⅡⅡ达标150 荆门市长湖保留区ⅢⅡⅡ达标151 荆门市漳水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52 荆门市汉江襄阳、宜城、钟祥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53 荆门市汉江钟祥开发利用区汉江钟祥磷矿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154 荆门市汉江钟祥开发利用区汉江钟祥过渡区ⅡⅡⅡ达标155 荆门市汉江钟祥开发利用区汉江钟祥皇庄饮用水源区ⅡⅡⅡ达标

14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156 荆门市汉江钟祥开发利用区汉江钟祥皇庄农业、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157 荆门市浰河保留区Ⅲ劣Ⅴ总磷(19.3)Ⅱ达标158 荆门市惠亭水库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59 荆门市高关水库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60 荆门市八字门水库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61 荆门市汉北河源头保护区ⅡⅡⅡ达标162 荆门市汉北河长滩、黄潭保留区ⅢⅡⅡ达标163 孝感市竹竿河大悟保留区ⅡⅡⅠ达标164 孝感市涢水安陆解放山开发利用区涢水安陆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ⅢⅣ总磷(0.08)Ⅲ达标165 孝感市涢水安陆、云梦保留区ⅢⅢⅢ达标166 孝感市涢水云梦、武汉保留区ⅣⅣⅣ达标167 孝感市?水源头保护区ⅢⅡⅡ达标168 孝感市?水大悟、孝南保留区ⅣⅤ总磷(0.15)Ⅳ达标169 孝感市汉江仙桃、汉川保留区ⅢⅡⅡ达标170 孝感市汉江汉川开发利用区汉江汉川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171 孝感市汉江汉川开发利用区汉江汉川工业用水、饮用水源区ⅢⅢⅡ达标172 孝感市汈汊湖保留区ⅢⅤ总磷(1.94)Ⅲ达标173 孝感市大富水曾都、京山、应城保留区ⅢⅡⅠ达标174 孝感市竹竿河鄂豫缓冲区ⅢⅢⅡ达标175 黄冈市长江武汉、鄂州、黄州保留区ⅢⅡⅡ达标

176 黄冈市长江黄州开发利用区长江黄州饮用水源、工业、景观娱乐用

水区

ⅡⅡⅡ达标

177 黄冈市长江黄州开发利用区长江黄州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178 黄冈市长江黄州、武穴保留区(左岸)ⅢⅡⅡ达标

15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179 黄冈市长江武穴开发利用区长江武穴田镇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左

岸)

ⅡⅡⅡ达标

180 黄冈市长江武穴开发利用区长江武穴田镇工业用水区(左岸)ⅢⅡⅡ达标181 黄冈市长江武穴开发利用区长江武穴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左岸)ⅢⅡⅡ达标182 黄冈市长江武穴、黄梅保留区ⅢⅢⅢ达标183 黄冈市长江左岸鄂皖缓冲区ⅢⅢⅠ达标184 黄冈市倒水红安开发利用区倒水红安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ⅢⅡⅡ达标185 黄冈市举水麻城上游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86 黄冈市举水麻城开发利用区举水麻城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ⅡⅡ达标187 黄冈市举水麻城开发利用区举水麻城过渡区ⅢⅡⅡ达标188 黄冈市浮桥河水库保护区ⅡⅡⅡ达标189 黄冈市巴水保留区ⅢⅢⅢ达标190 黄冈市长河罗田开发利用区长河罗田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ⅢⅣ氨氮(0.24)Ⅳ不达标191 黄冈市浠水源头水保护区ⅡⅡⅡ达标192 黄冈市浠水英山、浠水保留区ⅢⅢⅢ达标193 黄冈市蕲水蕲春保留区ⅡⅡⅡ达标194 黄冈市华阳河保留区ⅢⅣ高锰酸盐指数(0.12)Ⅳ不达标195 黄冈市龙感湖保护区ⅢⅣ总磷(0.6)Ⅲ达标196 黄冈市龙感湖鄂皖缓冲区Ⅲ劣Ⅴ总磷(5)Ⅲ达标197 咸宁市陆水源头水保护区ⅡⅠⅠ达标198 咸宁市陆水通城开发利用区陆水通城隽水大桥饮用水源区ⅡⅤ总磷(2.5)、氨氮(0.16)Ⅲ不达标199 咸宁市陆水通城开发利用区陆水通城菖蒲港饮用水源区ⅡⅢ总磷(0.1)Ⅱ达标200 咸宁市陆水通城开发利用区陆水通城工业用水区ⅣⅣⅢ达标201 咸宁市陆水通城开发利用区陆水通城排污控制区Ⅳ劣Ⅴ总磷(0.63)Ⅱ达标

16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202 咸宁市陆水通城开发利用区陆水通城过渡区ⅣⅤ总磷(0.03)Ⅲ达标203 咸宁市陆水沙坪、石城保留区ⅢⅢⅠ达标204 咸宁市陆水崇阳开发利用区陆水崇阳工业用水区ⅢⅡⅠ达标205 咸宁市陆水崇阳开发利用区陆水崇阳排污控制区ⅣⅢⅢ达标206 咸宁市陆水崇阳开发利用区陆水崇阳过渡区ⅣⅢⅢ达标207 咸宁市陆水白霓桥保留区ⅢⅡⅠ达标

208 咸宁市陆水赤壁开发利用区陆水水库饮用水源、工业、景观娱乐用

水区

ⅢⅢⅠ达标

209 咸宁市陆水赤壁开发利用区陆水赤壁工业用水区ⅢⅡⅠ达标210 咸宁市陆水赤壁开发利用区陆水赤壁排污控制区ⅣⅡⅠ达标211 咸宁市陆水赤壁开发利用区陆水赤壁过渡区ⅢⅡⅠ达标212 咸宁市陆水赤壁车埠保留区ⅢⅡⅠ达标213 咸宁市青山水库保护区ⅡⅠⅠ达标214 咸宁市大岩湖保留区ⅢⅣ总磷(1)Ⅲ达标215 咸宁市淦河源头保护区ⅡⅡⅠ达标216 咸宁市南川水库保留区ⅡⅠⅠ达标217 咸宁市淦河咸宁市开发利用区淦河一号桥饮用水源区ⅡⅢ氨氮(0.07)Ⅲ不达标218 咸宁市淦河咸宁市开发利用区淦河温泉工业用水区ⅢⅣ总磷(0.05)Ⅲ达标219 咸宁市淦河咸宁市开发利用区淦河潮家潭过渡区ⅢⅣ总磷(0.3)Ⅲ达标220 咸宁市淦河咸宁保留区ⅢⅣ总磷(0.25)Ⅱ达标221 咸宁市西凉湖保留区ⅢⅢⅡ达标222 咸宁市富水源头水保护区ⅡⅠⅠ达标223 咸宁市富水通山保留区ⅢⅡⅠ达标224 咸宁市富水开发利用区富水水库工业、农业用水区ⅢⅡⅠ达标

17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225 咸宁市密泉湖保留区ⅢⅤ总磷(1.6)Ⅲ达标226 随州市淮河河南信阳、湖北随州保留区ⅢⅡⅡ达标227 随州市涢水源头水保护区ⅡⅡⅠ达标228 随州市涢水?潭保留区ⅡⅠⅠ达标

229 随州市涢水曾都开发利用区涢水曾都饮用水源、工业、景观娱乐用

水区

ⅢⅡⅡ达标

230 随州市涢水曾都开发利用区涢水曾都排污控制区ⅣⅡⅡ达标231 随州市涢水曾都开发利用区涢水曾都过渡区ⅢⅤ总磷(0.7)Ⅲ达标232 随州市涢水曾都、安陆保留区Ⅲ劣Ⅴ总磷(1.34)Ⅲ达标233 随州市徐家河水库保护区ⅡⅢ总磷(0.2)Ⅱ达标234 随州市漂水保留区ⅡⅢ高锰酸盐指数(0.43)Ⅲ不达标235 随州市先觉庙水库保护区ⅡⅡⅠ达标236 随州市郑家河水库保留区ⅡⅢ总磷(0.2)Ⅱ达标237 随州市应山河保留区ⅢⅡⅠ达标238 恩施自治州沿渡河保护区ⅡⅡⅠ达标239 恩施自治州清江水源头保护区ⅡⅡⅠ达标240 恩施自治州清江利川、恩施保留区ⅡⅡⅠ达标241 恩施自治州清江恩施开发利用区清江恩施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ⅡⅡ达标242 恩施自治州清江恩施开发利用区清江恩施排污控制区ⅣⅣⅣ达标243 恩施自治州清江恩施开发利用区清江恩施过渡区ⅢⅢⅢ达标244 恩施自治州清江恩施、宜都保留区ⅢⅠⅠ达标245 恩施自治州忠建河保留区ⅡⅡⅡ达标246 恩施自治州广润河保留区ⅡⅡⅡ达标247 恩施自治州广润河建始开发利用区广润河建始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ⅡⅡⅡ达标

18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248 恩施自治州郁江源头保护区ⅡⅡⅠ达标249 恩施自治州郁江利川保留区ⅡⅡⅡ达标250 恩施自治州郁江鄂渝缓冲区ⅡⅡⅡ达标251 恩施自治州濯河星斗山自然保护区ⅡⅡⅡ达标252 恩施自治州濯河咸丰保留区ⅢⅡⅠ达标253 恩施自治州濯河鄂渝缓冲区ⅢⅡⅡ达标254 恩施自治州溇水源头水保护区ⅡⅡⅡ达标255 恩施自治州溇水鹤峰保留区ⅡⅡⅡ达标256 恩施自治州溇水鄂湘缓冲区ⅡⅡⅡ达标257 恩施自治州酉水源头水保护区ⅡⅡⅡ达标258 恩施自治州酉水来凤保留区ⅡⅡⅡ达标259 恩施自治州酉水鄂渝缓冲区ⅡⅡⅡ达标260 恩施自治州长江渝鄂缓冲区ⅡⅡⅡ达标261 恩施自治州磨刀溪鄂渝缓冲区ⅡⅡⅡ达标262 恩施自治州长滩河鄂渝缓冲区ⅡⅡⅡ达标263 仙桃市汉江仙桃开发利用区汉江仙桃饮用水源区ⅡⅡⅡ达标264 仙桃市汉江仙桃开发利用区汉江仙桃排污控制区ⅣⅡⅡ达标265 仙桃市汉江仙桃开发利用区汉江仙桃过渡区ⅢⅡⅡ达标266 仙桃市通顺河保留区ⅢⅤ氨氮(0.88)Ⅴ不达标267 天门市汉江钟祥、潜江保留区ⅡⅡⅡ达标268 天门市汉江天门、仙桃保留区ⅡⅢ总磷(0.15)Ⅱ达标269 天门市溾水京山、天门保留区ⅢⅢⅡ达标270 天门市汉北河长滩、黄潭保留区ⅢⅢⅢ达标

19

序号行政区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水质

目标

全因子双因子水质类别主要超标项目水质类别达标情况

271 天门市汉北河天门开发利用区汉北河雷家台饮用水源区ⅡⅡⅡ达标272 天门市汉北河天门开发利用区汉北河卢市农业用水区ⅢⅢⅡ达标273 天门市汉北河天门、汉川保留区ⅢⅢⅡ达标274 潜江市四湖总干渠保留区ⅢⅢⅢ达标275 潜江市汉江钟祥、潜江保留区ⅡⅡⅡ达标276 潜江市汉江潜江开发利用区汉江潜江红旗码头工业用水区ⅡⅡⅡ达标277 潜江市汉江潜江开发利用区汉江潜江谢湾农业用水、饮用水源区ⅡⅢ氨氮(0.22)Ⅲ不达标278 潜江市汉江潜江开发利用区汉江潜江泽口工业用水区ⅡⅡⅡ达标279 潜江市汉江潜江开发利用区汉江潜江王拐农业用水区ⅡⅢ氨氮(0.06)Ⅲ不达标280 潜江市汉江天门、仙桃保留区ⅡⅡⅡ达标281 潜江市东荆河保留区ⅢⅢⅢ达标282 潜江市通顺河保留区ⅢⅡⅡ达标283 神农架香溪河东支源头水保护区Ⅱ未测未测缺测284 神农架香溪河西支源头水保护区ⅡⅡⅠ达标285 神农架南河神农架自然保护区ⅡⅡⅠ达标

20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01(1)

淮安市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年第1期总第71期 淮安市水利局 二○一○年一月

主办单位: 淮安市水利局 监测单位: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

目录 前言 (1) 一、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 (3) 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3) 三、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类别 (4) 四、重点水功能区评价 (4) 1、保护区 (4) 2、保留区 (4) 3、缓冲区 (4) 4、饮用水源区 (4) 5、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区 (5) 6、排污控制区 (5)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表 (6)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示意图 (8)

前言 根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段地表水功能区的函》(苏政办函〔2007〕70号)和《市政府关于淮安市水功能区报告的批复》(淮政复〔2002〕44号),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淮安市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淮安市水利局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从2003年7月开始每逢单月开展重点水功能区监测及评价工作,2004年10月,省水利厅苏水资〔2004〕31号《关于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水功能区监测的范围、频次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监测范围覆盖淮安市全部缓冲区、全部饮用水源区、全部调水水源保护区,监测频次从2004年11月始调整为每月一次;其它水功能区监测范围与频次仍按原方案执行。 本次共监测淮安市全部22个功能区,其中一级区划中保护区15个、保留区4个、缓冲区1个,二级区划中饮用水源区2个,见右表。 本期《通报》采用2010年1月12日监测数据。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评价项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和锰等21项。 评价目标:水功能区2010年水质目标。 评价方法:水功能区水质评价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出现不同类别的标准值相同时,按最优类别确定。对有2个(含)以上监测断面的水功能区,根据以下方法确定评价代表值:①缓冲区采用该功能区出口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②饮用水源区采用水质最差的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③其它功能区采用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并以此评价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完成水功能区阶段目标任务要层层分解-彭文启

继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文件发布《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之后,近期国务院又批复了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拟定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下称《区划》),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彭文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我国水污染现状十分严重的事实,《区划》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了水功能区的阶段性目标,对于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完成国家提出的水功能区阶段性目标任务,需要确定考核达标体系,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的协调、配合下,由全国重要江河湖泊的各个流域、所在省区进行层层分解。 为水资源保护提供重要的方向性目标 彭文启说,我国水资源保护目前形势严峻,水污染防治压力很大,水质达标率偏低。2010年监测评价的390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17.6万公里河流中,38.6%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根据《区划》,水功能区区划河长17.8万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3万平方公里,全国一、二级水功能区合并总计为4493个,基本涵盖了我国的重要水域,从国家层面上对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阶段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区划》范围包括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重要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国家重点湖库水域,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区划》分为两级体系。水功能一级区分四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具体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提出《区划》是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要根据不同水域的功能定位,实

水功能区划分

水功能区划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满足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代的水资源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①效益最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规划、设计、运用),都要拟定最优化准则,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效益(见水资源规划)。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两个组成部分,存在互相补给、互相转化的关系,开发利用任一部分都会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再分配。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质和储存条件,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③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要重视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湖泊整治、污染防治等工作,以取得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的效应。④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由于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制定供水规划和用水计划时,水量和水质应统一考虑,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制定切实的水源保护措施。 管理方法 解决中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是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 六是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 八是务实行业管理基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专题报告

目录 一、指标完成情况 0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0 1.指标要求 0 2.指标完成情况 0 (二)指标计算过程 0 1.计算过程及结果 0 2.监测点位 (1) 3.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1) 二、措施与做法 (1) (一)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1) 1.编制指南,指导方案编制 (1) 2.确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2)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次级河流整治提供坚强保障 (2) 1.政府主导,全面部署安排 (2) 2.部门牵头,乡镇负责 (3) 3.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年度任务 (4) 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办考核 (5) 5.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5) 6.人大政协监督,助推次级河流整治 (6) 7.强化舆论监督,动员全民参与 (6)

(三)截污控源,分类整治各类污染 (6) 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6) 2、不断完善城镇垃圾收运与处置系统 (7) 3.加大结构与布局调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7) 4.优化畜禽养殖区划,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8) (五)健全长效巩固机制,保障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8) 1.建立健全污染整治巩固长效机制 (8) 2.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与标准体系 (11) 3.健全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11) 4.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1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专题报告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就是创卫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也就是我县创卫的重点与难点工程。为确保主城区水环境功能区达到创卫的要求,市政府坚持把次级河流污染整治作为创卫头号工程来抓,按照《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要求,我县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共5条河流纳入创卫规划,2012年初以来,5条河流均一直达到Ⅲ级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1.指标要求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主城区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要求。根据《秀山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与河流水域功能要求,5条河流水质应达到相应水域功能的要求。 2.指标完成情况 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持续稳定达到相应水域功能要求(详见表1)。 (二)指标计算过程 1.计算过程及结果 至2013年12月底,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水质总体均保持Ⅲ类,国家控制断面茶峒、妙泉入口、溪口、大溪、高桥、钟灵水库(湖口、库心)、水质稳定达到水域功能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代替GB3838-88,GHZB1-1999 2002-04-28发布 2002-06-01实施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为首次发布,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4月26日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 1.1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2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 引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年)和本标准表4~表6所列分析标准及规范中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为本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

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

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2017年3月,第3期总第39期)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安徽省水文局 监测单位: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目录 概述 (1) 一、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总体情况 (2) 二、各省辖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5) 附表1 2017年3月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河流型) (7) 附表2 2017年3月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湖库型) .. 18附录 (22)

概述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以及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划定具有相应的使用功能,并且明确其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的水域。 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皖政〔2013〕15号)文件精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根据《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暂行办法》(皖水资源〔2013〕899号),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省水文局编制了《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2003年10月和2011年1月省政府先后批复了《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和《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结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目前全省共划分一二级水功能区248个。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方法主要依据的技术文件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办法》(皖水资源函〔2013〕899号)等。 监测参数包括水温、pH值、总磷、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汞、硒、六价铬、铜、铅、锌、镉共20项;湖库类水功能区增加了叶绿素a、透明度;饮用水源区另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锰5项指标。 针对目前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类别仅考核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两项,故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仅对此两项参数进行评价。 湖库水功能区符合水质管理目标包括水质类别和营养化两类指标,须同时满足要求。

2018年7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7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7月,省水利厅对全省285个考核水功能区、431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由于十堰市长坪水库闸门维修,库区无水,本月长坪水库水质站点未进行水质采样。按双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73个,达标率95.8%;按全因子(水质项目24项)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34个,达标率82.1%。按双因子评价,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荆州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市、潜江市、神农架林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标;天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未达标。现予通报。

市、州、林区 水功能区(个数) 控制目标 (%) 达标 情况 达标率 (%)考核达标不达标 黄石市12 12 82 达标100.0 十堰市14 14 94 达标100.0 荆州市26 26 82 达标100.0 宜昌市16 16 84 达标100.0 襄阳市29 29 82 达标100.0 鄂州市7 7 82 达标100.0 孝感市12 12 78 不达标100.0 恩施自治州25 25 91 达标100.0 神农架 3 3 100 达标100.0 仙桃市 4 4 92 达标100.0 潜江市9 9 93 达标100.0 咸宁市29 28 1 85 达标96.6 黄冈市22 21 1 83 达标95.5 荆门市14 13 1 82 达标92.9 武汉市44 40 4 80 达标90.9 随州市12 10 2 81 达标83.3 天门市7 4 3 81 不达标57.1 总计285 273 12 82 达标95.8 一、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状况 2018年7月,全省共布置了431处水质监测断面,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对285个水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保护区38个,保留区123个,缓冲区24个,饮用水源区35个,工业用水区18个,排污控制区14个,过渡区19个,农业用水区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各县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表

附件1 各县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表 单位:亿立方米 行政区划 用水控制总量 2013年2015年2020年2030年 西昌 6.325 6.691 8.781 8.790 德昌0.843 0.912 1.161 1.173 会理 1.948 2.106 2.580 2.593 会东 1.454 1.527 1.803 1.812 宁南0.732 0.794 1.037 1.038 普格0.598 0.632 0.757 0.759 布拖0.249 0.266 0.328 0.331 昭觉0.384 0.398 0.486 0.488 金阳0.283 0.299 0.353 0.356 雷波0.735 0.797 1.016 1.019 美姑0.143 0.150 0.171 0.178 甘洛0.390 0.410 0.481 0.485 越西0.668 0.683 0.815 0.818 喜德0.460 0.485 0.565 0.568 冕宁 2.262 2.329 2.890 2.903 盐源 1.022 1.085 1.302 1.311 木里0.400 0.438 0.576 0.578 全州18.896 20.000 25.100 25.200

附件2 各县市地下水开采控制量指标表 单位:亿立方米 地下水开采控制量 行政区划 2013年2015年2020年2030年西昌0.1971 0.2004 0.2401 0.2269 德昌0.0078 0.0079 0.0095 0.0090 会理0.0392 0.0398 0.0476 0.0450 会东0.0073 0.0074 0.0089 0.0084 宁南0.0015 0.0015 0.0018 0.0017 普格0.0008 0.0008 0.0010 0.0009 布拖0 0 0 0 昭觉0.0009 0.0009 0.0011 0.001 金阳0 0 0 0 雷波0.0003 0.0003 0.0004 0.0003 美姑0 0 0 0 甘洛0.0041 0.0041 0.0043 0.0042 越西0.0036 0.0037 0.0044 0.0041 喜德0.0022 0.0022 0.0024 0.0023 冕宁0.0277 0.0282 0.0336 0.0318 盐源0.0125 0.0127 0.0152 0.0143 木里0 0 0 0 全州0.305 0.310 0.370 0.350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06(6)

淮安市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年第6期总第76期 淮安市水利局 二○一○年六月

主办单位: 淮安市水利局 监测单位: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

目录 前言 (1) 一、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 (3) 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3) 三、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类别 (4) 四、重点水功能区评价 (4) 1、保护区 (4) 2、保留区 (4) 3、缓冲区 (5) 4、饮用水源区 (5)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统计表 (6)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示意图 (8)

前言 根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段地表水功能区的函》(苏政办函〔2007〕70号)和《市政府关于淮安市水功能区报告的批复》(淮政复〔2002〕44号),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淮安市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淮安市水利局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从2003年7月开始每逢单月开展重点水功能区监测及评价工作,2004年10月,省水利厅苏水资〔2004〕31号《关于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水功能区监测的范围、频次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监测范围覆盖淮安市全部缓冲区、全部饮用水源区、全部调水水源保护区,监测频次从2004年11月始调整为每月一次;其它水功能区监测范围与频次仍按原方案执行。 本次共监测淮安市全部19个功能区,其中一级区划中保护区14个、保留区2个、缓冲区1个,二级区划中饮用水源区2个,见右表。 本期《通报》采用2010年6月9日监测数据。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评价项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和锰等21项。 评价目标:水功能区2010年水质目标。 评价方法:水功能区水质评价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出现不同类别的标准值相同时,按最优类别确定。对有2个(含)以上监测断面的水功能区,根据以下方法确定评价代表值:①缓冲区采用该功能区出口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②饮用水源区采用水质最差的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③其它功能区采用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并以此评价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地表水水质标准

地表水水质标准

您的位置:首页>>法律法规>>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GB 3838-2002 代替GB 3838-88 GHZB 1-1999 批准日期2002-04-26 实施日期2002-06-01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4 标准值 5 水质评价 6 水质监测 7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制 表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制 表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制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表5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分析方法 表6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分析方法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良好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与GHZB 1—1999相比,本标准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增加了总氮一项指标,删除了基本要求和亚硝酸盐、非离子氨及凯氏氮三项指标,将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调整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修订了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粪大肠菌群等七个项目的标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0项。本标准删除了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本标准对地表水各类水域进行监督管理。 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进行管理。 《地面水环境标准》(GB 3838—83)为首次发布,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为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标准》(GB 3838—83)和《地表水环境标准》(GHZB—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4月26日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讨赖河嘉峪关段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分析

106 C W T 中国水运 2019·07 DOI 编码:10.13646/https://www.doczj.com/doc/9e4147190.html,ki.42-1395/u.2019.07.042 讨赖河嘉峪关段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分析 朱文钦 (甘肃省天水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 天水 741000) 摘 要:水是动植物的生命之源、工农业的血液,具有不可替代性,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水功能区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水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根据嘉峪关市水功能区现状,通过对工农业用水区、地表水趋势分析和饮用水源分析,得到嘉峪关市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水功能区;水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7-0106-02 1概述 嘉峪关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戈壁腹地,气候寒冷干燥,降雨稀少,水资源主要依靠祁连山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也是全国重点缺水城市之一。讨赖河是黑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是流经嘉峪关市的唯一河流,出山口冰沟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6883 km 2,据冰沟水文站系列水文资料分析,北大河多年平均径流量6.24亿m 3,年最大径流量11.2亿m 3 ,年最小径流量4.8881亿m 3 ,水资源年际变化幅度小,变差系数Cv 值为0.198,年极值比2.41,为我国西部地区径流变化幅度最小的河流,水资源多年变化相对稳定。[1] 嘉峪关市地处水功能区划一级区开发利用区,对应的水功能二级区为讨赖河肃南、嘉峪关、金塔工业、农业用水区内,选用的水功能区评价站点为嘉峪关、酒泉两个地表水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嘉峪关水源地、黑山湖水源地、双泉水源地、北大河水源地四个城市重点地下水水源地,讨赖河重点水功能区监测站酒泉站和嘉峪关站控制断面无入河排污口。 2水功能区评价 2.1地表水水质评价 评价河段为嘉峪关市所辖黑河水系讨赖河嘉峪关段,代表水质站为嘉峪关和酒泉站,现状年为2018年。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常规监测项目中的全指标进行评价;在单次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中,将水质浓度代表值劣于管理目标类别对应标准限值的水质项目称为超标项目。超标项目的超标倍数应按公式(2.1.2)计算。[2]嘉峪关、酒泉站2018年水质评价结果见表 1。 式中: ——水功能区某超标项目的超标倍数; ——水功能区某水质项目的浓度(mg/L);——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对应标准限值(mg/L)。 表1 2018年1-12 嘉峪关市地表水质状况评价表 嘉峪关市辖区有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三类水功能区,工业、农业用水区全年评价12次,达标率100%,评价河长107.5公里,达标河长107.5公里,达标率100%。 2.2地表水水质趋势分析 对嘉峪关和酒泉两个站点2009~2018年资料[3]通过肯达尔趋势分析检验,肯达尔检验计量t 定义为:t =S/m,由此在双尾趋势检验中,如果|Z|≤Zα/2,则接受零假设。这里FN(Zα/2)=α/2,FN 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即: α为趋势检验的显著水平,α值为 : 取显著性水平α为0.1和0.01,即当α≤0.01时,说明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水平,当0.01<α≤0.1时,说明检验是显著的,当a计算结果满足上述二条件情况下,当t为正时,则说明具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上升趋势,当t为负时,则说明具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下降趋势,当t为零时,则无趋势。嘉峪关段地表水水质多年趋势没有显著变化,水质良好。2.3地下水水质评价 嘉峪关市饮用水源区水源为地下水,评价标准:依据国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进行水质综合评价; (2.1.2)

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

一、水功能区的有关情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仍然是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明确提出“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的要求。根据我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1.1水功能区的划分 1.1.1概念 根据水体的自然特性、人类对水体的影响以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对不同的水体赋予适当的使用功能,作为管理的依据。 胡四一: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相应水域按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 1.1.2区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明确

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到80%左右;到2030年,全国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基本实现达标。 1.1.3区划目的 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可为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合理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调控开发强度、优化空间布局,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有利于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省界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1.1.4区划指导思想 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为核心,以改善水资源质量、遏制水生态系统恶化为目标,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生态系统保护状况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划定水功能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和水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方案

XX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方案 XX年X月

2015年XX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方案 一、监测范围 XX年,选取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中涉及XX省的249个水功能区列入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评价范围,其中有164个是国家近期考核水功能区(详见附表4)。 二、水质监测 1、组织形式 省水利厅负责组织对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断面进行水质监测,负责组织对全省水质监测资料的审核评价工作。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辖区内的监测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并按时上报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 2、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硒、硫化物、阴离子洗涤剂、石油类。 水库增测项目:总氮。 饮用水源区增测项目: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选测项目:粪大肠菌群。 3、水质参数分析方法 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特别要求:氨氮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 COD采用重铬酸盐滴定法 4、监测频次和时间 监测频次为12次/年,监测时间为每月上旬。 5、资料上报 报表以电子版和纸质两种形式上报。 XX年XX月XX日前,上报XX年度监测项目一览表,填报格式见附表4。 每月月底以前,上报当月监测数据和评价表,填报格式见附表5。 三、达标评价 1、组织形式 XX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达标评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水功能区的达标评价。 2、评价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3、评价参数 选取全因子和纳污红线主要控制项目两种形式。 全因子:所有监测项目。 纳污红线主要控制项目:高锰酸盐指数(或COD)、氨氮。 4、评价方法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专题报告

目录 一、指标完成情况 (1)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1) 1.指标要求 (1) 2.指标完成情况 (1) (二)指标计算过程 (1) 1.计算过程及结果 (1) 2.监测点位 (2) 3.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 (2) 二、措施与做法 (2) (一)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2) 1.编制指南,指导方案编制 (2) 2.确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3)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次级河流整治提供坚强保障 (3) 1.政府主导,全面部署安排 (3) 2.部门牵头,乡镇负责 (4) 3.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年度任务 (5) 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办考核 (6) 5.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6) 6.人大政协监督,助推次级河流整治 (7) 7.强化舆论监督,动员全民参与 (7)

(三)截污控源,分类整治各类污染 (7) 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7) 2.不断完善城镇垃圾收运和处置系统 (8) 3.加大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8) 4.优化畜禽养殖区划,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9) (五)健全长效巩固机制,保障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9) 1.建立健全污染整治巩固长效机制 (9) 2.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 (12) 3.健全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12) 4.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1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专题报告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是创卫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也是我县创卫的重点和难点工程。为确保主城区水环境功能区达到创卫的要求,市政府坚持把次级河流污染整治作为创卫头号工程来抓,按照《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要求,我县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共5条河流纳入创卫规划,2012年初以来,5条河流均一直达到Ⅲ级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1.指标要求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主城区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要求。根据《秀山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和河流水域功能要求,5条河流水质应达到相应水域功能的要求。 2.指标完成情况 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持续稳定达到相应水域功能要求(详见表1)。 (二)指标计算过程 1.计算过程及结果 至2013年12月底,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水质总体均保持Ⅲ类,国家控制断面茶峒、妙泉入口、溪口、大溪、高桥、钟灵水库(湖口、库心)、水质稳定达到水域功能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2018年10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10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10月,省水利厅对全省285个考核水功能区、432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按双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72个,达标率95.4%;按全因子(水质项目24项)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33个,达标率81.8%。按双因子评价,武汉市、黄石市、荆州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标;十堰市、潜江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未达标。现予通报。

一、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状况 2018年10月,全省共布置了432处水质监测断面,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对285个水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保护区38个,保留区123个,缓冲区24个,饮用水源区35个,工业用水区18个,排污控制区14个,过渡区19个,农业用水区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评价了285个考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全省双因子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272个,达标率95.4%。 10月份各市州水功能区达标率与控制目标 武汉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0%,共评价44个水功能区,达标38个,达标率为86.4%。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汤逊湖保留区,严东湖保留区,后湖保留区,沉湖保护区,后官湖(蔡甸区东湖水系)保留区,吴家寺水库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区。 黄石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2%,共评价12个水功能区,达标12个,达标率为100%。 十堰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94%,共评价14个水功能区,达标12个,达标率为85.7%。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官渡河保留区,天河陕鄂缓冲区。

镇江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DOI:10.16616/https://www.doczj.com/doc/9e4147190.html,ki.10-1326/TV. 2019.03.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水污染肪治 镇江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孙蟑1刘朗2马玮1 (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镇江分局,江苏镇江212028; 2.江苏省句容市水利局,江苏镇江212400) 【摘要】本文根据镇江市水功能区划与2017年镇江市水功能区水环境水质监测资料,及时客观地反映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为今后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及完善水功能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造成水功能区超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对策;镇江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2096-0131(2019)03-037-04 Study on water quality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functional area in Zhenji^ng SUNFeng1,LIULang2,MAWei1 (1. Jiangsu Hydr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Exploration Bureau Zhenjiang Branch,Zhenjiang 212028,China) 2. Jiangsu Jurong Water Resources Bureau,Zhenjiang 212400,China) Abstract:The water quality status of tlie water function area is timely and objectively reflect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ater function zoning division of Zhenjiang and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at water function area of Zhenjiang in 2017.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carrying out the river chief system, and improving water functional area supervision. Meanwhil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water functional area exceeding the standard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Key words:water functional area;water quality status;countermeasures;Zhenjiang 水功能区是指为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 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 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社会发 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保护和管 理要求的水域。水功能区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 工作,及时客观地掌握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落实最 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客观要求。 1水功能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长江下游南岸。东南 收稿日期:2018-11-19 作者简介:孙峰(1986—),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37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