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大决策”2010年05月29日09:07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靳言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

内容摘要:新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不胜枚举,笔者以为,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三大决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值得大书一笔。周恩来总理说:“一边倒”方针宣布了我国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三大决策”产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和“冷战时期”,而今国际形势已剧变至“和平与发展”年代和“后后冷战时期”,这导致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不断相应的进行调整,今昔自然不能相比。然而,三大决策”毕竟是新中国一笔重要的外交遗产。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毛泽东;苏联;周恩来;三大决策

作者简介:

资料图片:1964年,周恩来从苏联回国后在机场受到毛泽东等国家和党的领导人的欢迎。

新中国外交上的重大事件不胜枚举,笔者以为,毛泽东主席制定的“三大决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值得大书一笔。

“三大决策”的酝酿其实由来颇久。早在1947年3月,毛主席即与外事工作人员谈及今后外交上应“另起炉灶”的设想。他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砌起自己的炉灶。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嗣后,毛主席又在所写的文章中进一步強调,要“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毛主席还在西柏坡对来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说,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干净后,再请客人进来。毛主席此言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毛主席还明确地向米高扬表示,中共将“把对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置于中心位置”。

“三大决策”,互为表里。先说“另起炉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不承认蒋介石反动政府的一切对外关系,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我们一概不承认其外交地位,建交需通过谈判来实现,对方须断绝同台湾的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

对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只是通过来往照会,迅速实现了相互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新中国宣告成立后的次日,苏方即致电中方,宣布苏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互派大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接踵而来,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11个社会主义国家与我建了交并互派大使。

对一些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我们的做法有别,但也只是一般地要求通过谈判实现建交,程序比较简单。印度尼西亚因未曾同国民党政府建过交,没经过谈判也即同我建交。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欲与我建交,则必须“通过谈判”,概莫能外。谈判是为满足我两条件:断绝与台湾的一切“外交关系”;接受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在这方面,我们并不急于求成,甚至还有意选择“等一等再说”,以便“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 / 2

“另起炉灶”其实不只是限于同外国建交。毛主席还说:“外交队伍要另起炉灶”。

再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旧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长期备受帝国主义控制和蹂躏的历史。自19世纪中叶起,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各种侵略手段,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的特权无数。他们在中国享有内河航行权、海关管理权、司法权、自由经营权、甚至驻军权,中国已是主权丧尽,实际已沦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自1950年1月始,我们先后收回了美、法、荷、英等在中国的兵营;宣布由中国政府管制对外贸易;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鉴于美国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国的公私财产和英国对中国采取不友好行动,发布了“关于管制、清查美国财产和冻结美国公私存款的命令”,并征用一些英商在中国的财产;同时,还有步骤和有区别地处理了外国人在中国兴办的各种文教卫生机构,实现了中国基督教会和天主教会的自治自养自传。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最后是“一边倒”的决策。此事早已酝酿,但瓜熟蒂落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主席的访苏之时。周恩来总理说:“一边倒”方针宣布了我国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邓小平同志也说,帝国主义对我实施封锁,“其目的在于迫我就范,我们的斗争也在于迫使帝国主义就范”。而“打破封锁之道”即是“我们提出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毛主席说,这样是主动的倒,免得将来被动的倒”。

“三大决策”产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和“冷战时期”,而今国际形势已剧变至“和平与发展”年代和“后后冷战时期”,这导致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不断相应的进行调整,今昔自然不能相比。然而,“三大决策”毕竟是新中国一笔重要的外交遗产。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3.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五、九十年代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毛概:新时期外交九大特点

主题:新时期中国外交全方位布局 一、当今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含有机遇。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更加密切,各种信息更加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去年春天,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外交行动。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并出席金砖国家峰会。

成功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到会演讲。接待法国、冰岛、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哈萨克斯坦、缅甸、秘鲁、赞比亚、柬埔寨等国领导人到访。密集接待美国高官访华,与美方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行沟通。同时,中国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与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应对地区热点问题,取得良好效果。 这些行动既有对外交原则和传统的承袭,也有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创新,特色鲜明地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篇序幕,迈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坚实步伐。 首先,是响亮回答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追求什么目标、展现什么风格的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求外交工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国家利益。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习近平主席“开局之旅”成果时指出,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开拓进取、务实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其二,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布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连月来的涉外活动涵盖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在双边、多边、区域、全球层面上通盘运作,统辖使用经济外交、能源外交、军事外交、金融外交、人文交流、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手段,点面结合、创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

篇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急需, [ 标签:中国外交,论文 ] 匿名回答:1 人气:311 解决时间:2009-11-02 11:11 满意答案好评率:100% 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争取与它们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在建立多极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既适合本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点的战略道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中国选择这条道路,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是要超越传统模式,坚持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是中国既往外交思想的深化。“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共处”。“和谐共处”相对于“和平共处”,是“更上一层楼”了。它不仅要求维护和平,实现“和平共处”,而且要超越和平,促进和睦、合作和共同繁荣,实现“和谐共处”。中国是一个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并且必将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演进的重要因素。 二、“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以捍卫国家经济利益为内涵,以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底线,采取了灵活而不僵化,抗争而不对抗的外交思路。在外交实践中大力贯彻“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理念。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这几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中国的外交工作,在民间一度被误解为只处理国家大事的活动,与老百姓似乎无关。但现在我们看到,从2003年9月开始,中国外交部不仅有了对外“开放日”,老百姓可以走进神秘的大厦去参观。而且外交部公开了一批已失去保密价值的外交档案,公民可以自由查阅;外交部长在网上与网民交流,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新时期外交工作朝着“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方向迈进的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杜正艾 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义深远,是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论述言简意赅、亮点纷呈、立意高远,报告对中国外交在二十一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准确、清晰、科学的定位。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外交的大方向,把中国外交战略提升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应着重把握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 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明确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传统国际关系不同。十九大报告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了明确的阐述,包含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相互尊重。强调的是,要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要一律平等,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要尊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国家内政。 第二个关键词是公平正义。强调的是,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要尊重彼此的关切、照顾彼此的利益,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制定平衡反映各方利益和关切的国际规则,确保各国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三个关键词是合作共赢。强调的是,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过去那种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不能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时候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让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 2.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这个共同体就是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对此,我们要把握五个关键词。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摘要: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但其主要特征离不开一个“和”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 中国作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活力无限,后劲十足,正慢慢崛起为世界强国,而世界的焦点纷纷聚焦于此,怀疑与赞美,阻挠与合作也集中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要积极增进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当代的外交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时期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结成了友好的同盟关系。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中国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同时对抗美苏的压力。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中国为缓解苏联的压力,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抗苏的外交政策。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回首二十世纪的新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都离不开一个字“和”,奉行的是和平共处原则,和谐相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我们中国自古宣扬“以和为贵”的理念。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和”都是我们总的方针政策的指向。放眼当前我国的外交,“和”亦是重中之重。我们强调和平崛起,既要能和平的与世界共存,同时要不断的发展。我觉得中国当代外交呈现了这样几个关键字:“以和为贵,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几次大幅度地调整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幅度之大,在世界各国外交史上是罕见的。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演变是中共领导人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的应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特点: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原因:1947年2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后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等,相应地,苏联也在东欧针锋相对地建立起了对应的组织和订立了计划,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此种情况下,中国也面临着外交方向的选择问题。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并且还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中美关系成为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问题,美国企图利用军事威胁、政治包围、经济封锁等手段来对新中国进行遏制,以图挽回在内战中的失败。因此,中国外交最紧要的目标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中国认为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需要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二是加强同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三是积极支持亚

非拉的民族独立,同时同它们发展友好关系。针对于大的目标,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的意思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承认,签订的条约也进行重新审定。“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就是不急于去解决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肃清,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上同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的意思是新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三大外交方针”的实施,确实是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彻底地驱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另一方面,获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政治的援助,特别是156个援建项目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60年代,特点:“两个拳头出击”原因:此时,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开始调整。苏联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于是,苏联开始确立了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因此,美国和苏联之间是又妥协又对抗。其次,就是东西方各自阵营中,开始出现了分化现象,如社会主义阵营中,有苏匈、苏波事件,而在西方阵营中,有法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第三世界也开始进行了不结盟运动。在这期间,最为重要的是,中苏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结盟关系不断走向破裂。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已经不合适宜。此时中国外交的目的是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另一个方面,也反

新时期中国外交

新时期中国外交 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争取与它们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在建立多极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既适合本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点的战略道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

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中国选择这条道路,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是要超越传统模式,坚持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是中国既往外交思想的深化。“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共处”。“和谐共处”相对于“和平共处”,是“更上一层楼”了。它不仅要求维护和平,实现“和平共处”,而且要超越和平,促进和睦、合作和共同繁荣,实现“和谐共处”。中国是一个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并且必将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演进的重要因素。 二、“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中药学11(2)班吴龙子1106501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核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第一,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改变了原来一直强调战争危险的观点,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第二,在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中国之所以不结盟,一方面是总结经验,感到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因为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四,积极发展睦邻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对中国的国内建设、对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起了积极作用。第五,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新中国初期外交特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反霸和不称霸、属于第三世界、全方位开放以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中国外交政策更加完善,全方位的外交、机制性的外交、多边外交等等,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全方位、多边的外交政策 全方位的外交,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既包括了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这种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这种多边外交的好处在于,可以与多个国家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可以稳定与改善与整个地区的关系。多边外交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与东盟、非洲这样的多边外交,即多个国家代表聚集在一起的外交活动;另一种是多个国家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如关于朝核问题的外交活动。 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达到共同发展经济共同进步的目的。中国政府在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为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三结交更多的同盟国 中国从建国之初就奉行不结盟的政策,但中国虽说不结盟,但我们还是有那么多的兄弟之国,他们在支持着中国前进,我们需要这些兄弟,这些兄弟也需要中国。长久以来,中国的兄弟之国中最数朝鲜了。朝鲜是个小国,而且在上个世纪它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抗美援朝让中朝结下了生死之交,但就在1994年

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中国外交的特点 传统的东亚国际体系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体系,它在经济上 属于朝贡贸易,在政治上体现为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外交关系.著名学 者费正清认为19实际的中国外交政策实在抵抗其传统的背景即朝贡 体系下展开的.在这个体系中,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头领,其周边的 小国就像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在规定的年限内派遣使者向中国表达敬意.这些国家总是可以从中国皇帝那里得到比他们供奉给皇帝多得多 的赠品,皇帝也会授予那些藩属国的统治者以绶带和金印,以赋予那 些统治者以统治的合法性,而中国的皇帝也能够通过这种册封方式来 表现其作为天子的权威。 中国的朝贡体系有四大功能:政治上,获得政治统治地位的合 法性,国际关系上为东亚提供特定的国际秩序;经济上,促进中国与 各国经济发展,以奢侈品交易为主;安全上,为东亚创造相对和平的 安全环境,至少和欧洲相比,东亚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幻境;文化上,促进了文化的双边交流。中国的朝贡体系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 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使用手段不同,同一手段可能是正反两方面的 运用。 正式的国际性朝贡制度开始于汉代,作为当时一个非常强大的 国家,汉朝主要接受了来自西北和北部地区的那些藩属国的朝贡,当 然那些国家通过朝贡可以与汉朝和平共处,以保持其内部政治的独立性。当然也有一些朝贡来自于南方的小国。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

足鼎立,三国都想成为正统,吴国向东南亚国家派遣外交使节,并邀请蛮夷拜访吴国君主。魏国国君也曾经接见来自日本的外交使节,并授予国王以金印。这种中国朝贡活动正是其正统地位的体现。 到了唐朝,这种体系得以扩大,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国运昌隆的王朝,在唐朝强大国力的威慑下,许多蛮夷政权纷纷派出世界来中国进贡。唐王朝为了更好的进行朝贡贸易,设立了一个鸿胪寺。宋朝,随着都城从汴京迁到临安,其经济政治中心也开始南移,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联系更为发达,朝贡制度进一步完备起来。明王朝是朝贡体系发展的巅峰时期。其制度设置十分缜密。首先,限制朝贡期,明朝规定,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都是三年一朝贡,对于日本这样的国家规定只能够十年一朝贡。其次,关于贡道的规定,明朝对于海外各国的进京路线做了详细的规定。各国的朝贡使团必须严格按照明朝政府划定的贡道进贡,不得擅自更改。这既是对传统习惯的沿袭,也是出于对航海规律和国家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最后,建立准贡勘合制度。为了防止有人假冒外国使节,骗取朝廷的上次等不法行为,明朝政府特别设计了一套勘合---贸易许可证制度。该制度规定,凡是使者来中国,必须验证勘合的真伪,没有勘合或者使用假勘合的将被拒绝入境并且将会被法办。勘合制度的推行,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朝贡发展到了及其完备和缜密的程度。 清朝一代,和前代相比朝贡的数量大为减少了。清王朝对朝贡持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他没有大量派人到海外各国进行宣传,以此来鼓励朝贡,也没有专门到东亚国家进行特别的册封典礼。但是,出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纪念?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牛 军 提要: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 “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 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 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本文研究的新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到1954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往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侧重于描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总画面和影响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种种内外因素,其不足之处在于一直未能进一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探讨,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至少是不完整的,而且肯定无法深入理解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弥补这一不足,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新中国外交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含义。 “一边倒”与新中国外交的革命性 对新中国外交制定阶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对中共与苏联、美国的关系分别进行的深入探讨,丰富和加深了对新中国外交起源的解释①。有关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大致从1948年底开始考虑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此后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原则便确定下来了。按提出的顺序,这些原则包括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后来被简称为“一边倒”)、“另起炉灶”、“打 ①牛军:《论中苏同盟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杨奎松:《华德事件与新中 国对美政策的确定》,《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论新中国对美政策的形成》,《美国研究》1996年第4期。

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 (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采取一边倒的措施。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而且也得到了苏联对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力支持。(2)在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在积极思考和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和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成立之初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3)中国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在外交关系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对抗苏联,中国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进行了积极回应。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3)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中国外交布局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中国外交布局与特色大国外交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与布局发生了深刻而又长远的变化,重新定位的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深远开拓中国战略全局,展现中国外交3.0版。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展现出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新布局和新战略。整个外交布局呈现出一个”介”字形,其中的一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这一经济带的“带长”和“带宽”,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解读。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广程的说法:“‘丝绸之路经济带’应以中国为出发点,以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为桥梁和纽带,以欧洲为落脚点,以北部非洲为延长线,在欧亚大陆形成一个比较畅通的交通网络和比较便捷的贸易通道。”其中的一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至于它的“路长”和“路宽”,迄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大体说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为起点,中经东南亚、南亚和海湾地区,西抵南部非洲。其中的两竖,分别是“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简称“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经济走廊”(简称“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这两个走廊涵盖了南亚次大陆的主要国家,并有可能辐射到本地区的其他国家;此外,它们还与“一路”、“一带”存在某种重合。 外交布局的特点有以下五点:第一构想宏阔,潜力巨大。第二,以经济外交为主线。第三,体现了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外交价值观。第四,践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大局的战略理念。第五,展现了“更加有所作为”的外交新姿态。 全新的外交布局,不但全面展开了中国的外交格局,更是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奠定了基础。 崛起的中国不同于以往片面强调扩张争霸的传统大国,而是一个寻求和平发展的“新大国”,“突出互利共赢”、“追求公平正义”、“弘扬中华文化”、“提供公共产品”、“倡导新型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这么六点正是中国特色外交战略的精要概括。 中国已经正视自己的世界大国地位,毫不回避自己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不再仅仅强调寻求中国自身的和平发展,也努力推动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 尽管中国仍然将维护和巩固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作为外交的首要任务,但承担积极有为的大国责任,大大方方地开展大国外交,在外交战略上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开创精神。构建与中国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大国外交格局,开展积极有所作为的强外交,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外交的核心。 从中国外交自身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服务“世界革命事业”的需要,而是强调“突出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大国外交思路不是“联合一个大国,反对另一个大国”,而是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也不同于改革开放以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外交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而是强调对内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捍卫国际道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大国外交思路上也不是仅仅强调“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而是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利益”,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这些变化表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绝不是仅仅从中国自身战略利益出发,而是从整个世界整体利益出发,中国外交既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执行者,也是人类共同利益的捍卫者。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摘要: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时期中国在外交中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全方位和平发展主动权 正文: 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反霸和不称霸、属于第三世界、全方位开放以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中国外交政策更加完善,全方位的外交、机制性的外交、多边外交等等,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全方位、多边的外交政策 全方位的外交,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既包括了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这种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 多边的外交。冷战结束以后,地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这种多边外交的好处在于,可以与多个国家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可以稳定与改善与整个地区的关系。多边外交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与东盟、非洲这样的多边外交,即多个国家代表聚集在一起的外交活动;另一种是多个国家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如关于朝核问题的外交活动。 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达到共同法杖经济共同进步的目的。中国政府在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为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为了紧密跟上世界步伐的同时也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达到双赢的目的。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只希望在世界和平的情况下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不断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当今世界又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冷静观察和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3 结交更多的同盟国 中国从建国之初就奉行不结盟的政策,但中国虽说不结盟,但我们还是有那么多的兄弟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提要: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本文研究的新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到1954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往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侧重于描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总画面和影响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种种内外因素,其不足之处在于一直未能进一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探讨,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至少是不完整的,而且肯定无法深入理解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弥补这一不足,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新中国外交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含义。 一、"一边倒"与新中国外交的革命性 对新中国外交制定阶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对中共与苏联、美国的关系分别进行的深入探讨,丰富和加深了对新中国外交起源的解释。有关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大致从1948年底开始考虑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此后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原则便确定下来了。按提出的顺序,这些原则包括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后来被简称为"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等。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在1949年1月上旬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共领导人讨论了与对外政策有关的问题。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看,这些讨论并不很充分,通过讨论初步确定了对帝国主义国家不急于承认和先与苏联等国建交通商的大原则。会议后发布的《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主要体现了针对帝国主义的"不承认"原则,并对相关的具体问题作出了规定。1月政治局会议结束不久,中共领导人在西柏坡接待了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这次会晤促使中共中央最终决定建国后与苏联结盟。在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宣布"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与此同时他发展了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不承认"原则,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新中国的外交布局从此基本确定下来。4月1日,毛泽东在与张治中的谈话中,针对后者提出的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的主张,首次使用了类似"一边倒"的说法,即"当今之世,非杨即墨,不是倒向苏联一边,便是倒向美国一边".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用驳论的方式重申了他与张治中谈活中阐述的主要观点,并首次提到了"一边倒"的概念。此时刘少奇已经踏上访问莫斯科的旅程,他此次访苏基本奠定了新中国与苏联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

浅谈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浅谈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摘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主要是寻求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构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最大的特点。中国坚持“外交为民”的外交指导思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国际事务的处理问题上,我国力争掌握主动权,才能让中国的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强化其执政能力,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又一个特点。于此之外,中国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关键词:中国外交;特点;和平发展;第三世界;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外交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在国际社会交往中,逐渐成熟起来。认真总结对外关系中经验,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灵活的处理国际问题,不断地在学习中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力度,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孕育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政策在思想上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一、坚持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仅只是希望和平共处,同时,中国力求在和平的基础上,发展本国经济,缓和国家间的关系[1]。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果处理不好与他国的关系,那么,他的这种经济上的发达也只是短暂的,不长久的。况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更要处理好与他国的关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他国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创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在这几十年的和平期间,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难看出,只有和谐的社会,才能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利用好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壮大。在国力增强的同时,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永远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所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平的道路。是一条坚持广泛合作和勇于参与国际竞争的道路。中国在坚持这条道路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同他国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繁荣。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和谐共处,是中国外交所主张的重要内容,他是和平共处的又一升华。和平共处,只是简单的保持和平,而和谐共处是在保持和平的基础上,促进国家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