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设计规范

产品设计规范

产品设计规范
产品设计规范

a.正常背光产品:V.A 视区到挡墙的距离必须要>1.35mm,小于此尺寸时

要与客人商讨挖挡墙来补足宽度。(如图二)

b.窄边框背光产品:因为窄边框无挡墙故V.A 视区到边框距离必须>

1.1mm ,小于此尺寸时要与客户商讨将V.A 视区尺寸做小来补足宽度。

4.1.5 FPC 的定位尺寸因为是贴装与FPC 本身的尺寸误差的积累,比较难控

制,所以通常公差定义为:+/-0.3mm 。(如图三)

图二图三

通常标准

4.1.9 成品背胶尺寸及定位尺寸公差最小+/-0.3mm,成品背胶厚度按照材料

特性规格书设定公差一般+/-0.01mm,若是导电布则需根据产品厚度

+/-10%设定公差,如是泡棉胶其厚度公差为+/-0.1mm。

4.1.10 在满足客户产品各性能前提下,尽量使用成本低的材质,对于新材质,

必须要经过实验确认、并要考虑其货源状况和价格情况。

4.1.11 背光源产品的设计从模具方面考虑,应尽可能避免出现模具要做滑块

或斜顶才可以出模的情形,遇到这样的产品,应尽早与客人沟通改结

构,以避免脱模困难和影响模具寿命。

4.1.12 产品元件槽如果是直角应与客人沟通将它更改为R0.3mm倒角,这样

4.1.17 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作业人员,产品设计时需简单化。

4.2 部件图的设计规范如下:

4.2.1 胶框图的设计要求:

4.2.1.1 非胶体一体化主要材质:出光URZ2501、PC2000、PC3000、AL2501

胶铁一体化主要材质:PC3055N1、PC3015N1、PC3025N1

4.2.1.2 特点:对其它功能性材料起支撑或封装作用的部材,同时也是与客

户模块组装及定位客户LCD的主要部材,并兼有封闭光线的作用,

它是Backlight产品的主要部材之一.

4.2.1.3 尺寸方面:与成品图上尺寸及公差要求相应者,应以成品图为准来

标注和限制公差。如客户图纸公差要求为50±0.1mm,那么我们在

胶框图上控制为50±0.07mm。

4.2.1.4 白框挡墙下面粘附黑白双面胶区域的宽度必须大于0.8mm。如实在

没有空间做到以上要求的,做在成品图设计给客人确认前先将挡

墙掏胶,以使得它有足够宽的粘附面积。(如图六)

4.2.1.5 放置LED灯后面的横梁最小宽度是0.5mm。因此处黑白双面胶的粘

图六

附宽度太小粘不牢而容易漏光或“暴灯”,出现亮点和光束问题,

所以要尽量设法加大LED光源附近的粘近面积。

4.2.1.6 卡LCD的四个角如客人没有要求时,我们要做方形的避空位,尺寸

统一为:长*宽=0.15*0.5的避空位,3*3mm以上胶位处做掏料槽防

缩水。

4.2.1.7 灯槽设计,目前0.6、0.5、0.4厚的LED灯槽为均按

5.0-5.2*(1.1),

灯槽均倒圆角。(如图七)

4.2.1.8 胶框和导光板装配间的间隙一定要适当,由于现产品遮光粘贴面积

较小,一般以V.A视区单边向外扩大0.35mm至0.4mm,如V.A视区

宽度为56.26mm,则胶框卡导光板尺寸宽度则为56.96+/-0.05(单边

外扩0.35mm)计算方法:卡导光板尺寸=V.A区宽+单边外扩0.35*2.

4.2.1.9 胶框上有贴布配合的平面尽量避免有顶针位,若不可避免时只能允许

下陷0.02mm,不可凸出(否则会漏光).

4.2.1.10 胶框外形结构需与客户保持一致,内部放置LED及导光板的结构需

自行设计,便于组装合理性及充分利用光能.

4.2.1.11 卡槽宽度依据产品的大小来定,如产品较大宽度可加大,这样卡钩

才有力度,胶框背面卡钩可设计成导光板的厚度的一半,正面的卡

钩是导光板的一半,还要加上部材厚度.

4.2.1.12 卡钩数量设计合理,不易过多,卡钩过多装配太紧,过少容易脱落4.2.1.13 卡口设计:

4.2.1.13.2 胶铁一体化:产品组装方便不设计导光板卡扣。但需设计膜类卡

口,以防膜类下移。如果做膜类卡口时遮光粘贴较小时需与客户

商讨挖避空墙以免出现漏光现象。

4.2.1.14 灯槽胶的厚度大于等于0.53MM,FPC槽深小于0.15时,要做FPC

定位档墙,要求高度0.15,宽度0.5。(如图九)

总厚度。通常主体部位做成单面板时的厚度为0.13+/-0.03mm;而

如果做成双面板时的厚度为0.15+/-0.03mm。通常金手指处都要

求做成双面板的,所以此处的尺寸通常都要标注为0.15+/0.03mm.

如果成品图上客人要求的不是这个尺寸,我们就要与客人沟通一

下能否改到此尺寸。客人有时也会要求只测金手指仅仅开窗处的

尺寸,此时的金手指总厚度为0.1+/0.025mm。

4.2.2.1.3 FPC材质要求为压延铜,如要求高仿产品时需要对颜色。

4.2.2.12 FPC焊盘设计成蜘蛛网型,大小按LED规格来设计.

4.2.3 导光板设计规范

4.2.3.2.6用0.6厚的LED,导光板厚度小于0.5MM,在光源端可做锲形结构(如

4.2.4.2.3长宽未注公差为±0.15mm,厚度小于0.1mm时公差为±0.01mm,等于

0.1mm时公差为±0.02mm,大于0.1mm时公差为±0.03mm.

4.2.4.3 成品背胶

4.2.4.3.1 成品背胶以成品上标注的尺寸为依据设计。

4.2.5 遮光贴布设计规范

4.2.

5.1 材质选择有以下供应商:嘉威、古川、安宜捷、综研、积水。

4.2.

5.2 长宽未注公差为±0.1mm,要根据客户对V.A定位尺寸公差的要求来定.

厚度小于0.1mm时公差为±0.01mm,等于0.1mm时公差为±0.02mm,大

于0.1mm时公差为±0.03mm.

4.2.

5.3 宽度结构最窄不能小于0.5mm,外形以胶框放LCD档墙内框为基准,向

内偏移0.05mm-0.1mm.内径以VA区为准。

4.2.

5.4 遮光PET拉把受力处要倒圆角,防止拉裂。拉把位置设计在成品图FPC

伸出部分的另一侧,对于产品光源端横梁高出贴遮光贴布平面的或遮

光贴布光源端胶框上粘贴面积不够的,拉把位置需设计在光源对面并

做预断线。

4.2.6 增光膜设计规范

4.2.6.1 增光膜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亮度,客户若指定材质则按客户要求。常用的

上增光材质有KH25-85、KH25-95、GC327S、GC360U、GC370、3M BEF4-GM

(24)95、HLAS4.20um3、3MRP3(RCN)3MRPII(RCN),常用下增光材

质有KH69-75、GC365H、GC365、GC375S、UB-H402C等。

4.2.6.2 尺寸及規格

4.2.6.2.1增光膜的外型以导光板的左右两边向外各偏0.1mm,(比导光板宽度大,

防止侧边亮线形成),长度为增光膜紧靠胶框尾部组装后与FPC之间的

距离控制在0.3mm.如果是RP膜,它的长度要比下增光膜短0.3mm-1mm

左右。

4.2.6.2.4为改善发光效果,增光膜可做U型结构。(如图十五)

4.2.7 扩散膜设计规范

4.2.7.1 下扩散膜:一般用以下材质.如D255SIII、CDX341、CDX342、HBS-017、

BS-506、25-DLN等,透过率高,雾度也高.贴于导光板上方,雾面朝上

亮面朝下。

4.2.7.2 扩散膜的外型宽度和增光膜(RP膜除外)一样。

4.2.7.3 默认未注尺寸公差为正负0.10mm,厚度小于0.1mm时公差为±0.01mm,

等于0.1mm时公差为±0.02mm,大于0.1mm时公差为±0.03mm。

4.2.8 反射膜设计规范

4.2.8.1作用:反射膜与导光板底部网点的配合,使平行光通过漫反射和折射,

转变成垂直光射出。

4.2.8.2材质一般用ESR(反射率最高)、ESR-080、75W28、LR-08075W05(单面

银)、HE050(单面银);RF100(白)、R100S、GR38W、R75S、100RAQ等.

反射膜的宽度为由胶壳反面挡墙左右两边向内各偏0.15mm,长度由上挡

铁、洋白铜等SUS301,SUS304:为不锈钢,材质厚度有0.1mm,0.15mm ,

0.2mm 等。

4.2.9.2 从结构上分为上铁框和下铁框,上铁框用于固定LCD 和背光,下铁框用

于固定背光和LCD 的FPC 。下铁框和上铁框的外形结构通常按客户要求

设计,但配合结构需自行设计。

4.2.9.3 铁框内框尺寸原则上以胶框的边框为基准单边各向外偏移0.05mm ,胶框

的外围尺寸与铁框的内框尺寸同时控制正负0.1mm.(特殊情况除外)

4.2.9.4 铁框与胶框宽度方向装配控制尺寸,公差为±0.05mm 。比如胶框为

50.24±0.05mm ,则铁框为50.34±0.05mm 。

4.2.9.5 铁框卡位开窗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此数最好不小于0.70mm 以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