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140 国际经济学

00140 国际经济学

00140   国际经济学
00140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A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D )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B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B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C )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B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 B )

A.日内瓦

B.纽约

C.布鲁塞尔

D.乌拉圭

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 B )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不确定

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 D )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

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 D )

A.英镑

B.日元

C.美元

D.人民币

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D )

A.进出口

B.利息收支

C.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

14.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 ( D )

A.零

B.小于需求弹

C.大于需求弹性

D.无穷大

15.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 C )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钉住汇率制

D.联合浮动制

16.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 ( B )

A.印度尼西业

B.泰国

C.日本

D.韩国

17.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出国( D )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18.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C )

A.富国与穷国之间

B.类似的高手入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D.发展中国家之间

19.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C)

A.两国的绝对优势

B.两国的比较优势

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两国的要素禀赋

20.以下选项中,那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系统中居民的概念 ( C )

A.外国企业

B.非盈利机构

C.国际经济组织

D.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有( ABCDE )

A.自愿出口限制

B.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C.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D.技术和卫生检疫标准

E.进口许可证

2.以下哪些组织形式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ABCD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

E.北约

3.制订一个最佳的国际卡特尔产品价格,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ABCDE )

A.产品收入弹性

B.卡特尔市场占有率

C.非卡特尔厂商产品的供给弹性

D.卡特尔产品的需求弹性

E.非卡特尔的市场份额

4.基本项目收支差额包括( ABC )

A.商品贸易收支

B.服务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官方结算收支

E.金融资产变动项目收支

5.一国在实现外部平衡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有( ABCDE )

A.融通资金

B.外汇管制

C.汇率浮动

D.调整经济

E.限制进口

6.18世纪中叶,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重要缺陷的经济学家包括( AD )

A.斯密

B.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休谟

E.杜格尔

7.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 ABCD )

A.H-O理论

B.S-S理论

C.H-O-S理论

D.R理论

E.比较优势理论

8.一国实行对外开放后,从打破国内垄断中可以获得的利益包括( ABCDE )

A.消费者享受较低的国际价格

B.企业产量不断增加

C.本国福利水平提高

D.形成公平的竞争格局

E.企业竞争力增强

9.发展中国家尚不成熟的主要表现有( ABCD )

A.一级市场融资渠道不畅

B.银行系统受政府严格控制

C.人为控制的贷款利息率水平

D.“黑市”的存在

E.没有投机活动

10.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BCD)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在布雷顿森林协议下所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要求各国货币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并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成员国官方的国际储备以黄金或美元的形式持有,成员国有权向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以官方价格兑换黄金。

四、简答题

1、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考名词解释应该只是第一句没有条件)

答:轻笑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条件:

a.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否收到低价冲击,以使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b.进口国同类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

c.是否威胁进口国新兴工业的建立。

2.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3、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

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4、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答:(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5、试说明马歇尔-勒纳的条件

答:阐明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本内容。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公式表达

五、论述题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对进口国来说,国际贸易提高了进口国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进口国进口竞争生产者的福利水平,因为商品的进口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但是国内的生产者在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减少了供应,供应小于需求的部分只能由进口加以弥补,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即商品

的进口提高了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进口国总体来看,增加的福利比减少的福利要多,所以国际贸易使进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对于出国来说,则正相反,国际贸易降低了消费者剩余,提高了生产者剩余,也就是说商品的出口提高了出口国生产者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增加的比减少的多。所以,国际贸易使出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所以,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2、.贸易的动态利益有哪些?

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静态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动态利益。国际贸易如同发动机,对经济的动态影响是广泛的。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根据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论,出口的扩大,将引起出口部门收入增长,由此带动非出口部门的收入增加,通过消费和投资的乘数效应,将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竞争力。

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新产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来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交流。

当然,关税同盟的建立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特别是当关税同盟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时;关税同盟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3、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优势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通过本国政府的干预,加强或改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本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通过政府干预,本国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将外国厂商挤出该竞争行业,使本国企业能够占领市场,较多地出口商品,最终获得垄

断利润。当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时,特别是当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时候,无政府的支持将改变本国企业的竞争地位,决定企业生产的发展前途。然而,这种战略性的贸易政策是以对市场估计比较准确为前提的。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关键在于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判断。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专题考试试卷十】Externalities

Chapter 10 Externalities TRUE/FALSE 1. Markets sometimes fail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ANS: T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Market failure MSC: Interpretive 2. When a transaction between a buyer and seller directly affects a third party, the effect is called an externality. ANS: T DIF: 1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Externalities MSC: Definitional 3. Buyers and sellers neglect the external effects of their actions when deciding how much to demand or supply. ANS: T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Externalities MSC: Interpretive 4. In a market characterized by externalities, the market equilibrium fails to maximize the total benefit to society as a whole. ANS: T DIF: 1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Externalities MSC: Definitional 5. In a market with positive externalities, the market equilibrium quantity maximizes the welfare of society as a whole. ANS: F DIF: 1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Externalities MSC: Interpretive 6. Barking dogs cannot be considered an externality because externalities must be associated with some form of market exchange. ANS: F DIF: 1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Externalities MSC: Applicative 7. The social cost of pollution includes the private costs of the producers plus the costs to those bystanders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pollution. ANS: T DIF: 1 REF: 10-1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Externalities MSC: Definitional 8. Organizers of an outdoor concert in a park surrounded by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 are likely to consider the noise and traffic cost to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 when they assess the financial viability of the concert venture. ANS: F DIF: 1 REF: 10-1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Negative externalities MSC: Applicative 9. When a driver enters a crowded highway he increases the travel times of all other drivers on the highway.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negative externality. ANS: T DIF: 1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Externalities MSC: Interpretive 10. When firms internalize a negative externality, the market supply curve shifts to the left. ANS: T DIF: 2 REF: 10-1 NAT: Analytic LOC: Markets, market failure, and externalities TOP: Negative externalities MSC: Analytical 663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先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优势导致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大卫·休漠D.伊莱·赫克歇尔 2.列宁指出,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资本输出B.商品输出 C.服务输出D.人材输出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了() A.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B.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 C.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D.扩大高级产品出口的发展战略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目标是() A.实现贸易收支平衡B.推进贸易自由化 C.提高全球福利水平D.优化自然资源配置 5.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由EURI=USD0.8925变为EURI=USD0.8740,则说明() A.美元升值,欧元贬值B.美元贬值,欧元升值 C.欧元不变,美元贬值D.欧元不变,美元升值 6.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所记录的金融资产不包括 ...() A.短期资本项目B.长期资本项目 C.黄金和特别提款权D.长期的商业贷款 7.国际收支项目中自发交易项目又称() A.事前交易项目B.事后交易项目 C.补偿项目D.调整项目 8.若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则以美元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将() A.上升B.下降 C.不变D.不确定 9.根据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若边际消费倾向C=0.7,储蓄率S=0.2,边际进口倾向M=0.1,则出口每增加1单位,贸易收支改善() 1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 教案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上章介绍了技术条件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这章将放宽第二个条件,即放松各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这一假设,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要素禀赋理论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提出,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完善,该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或H-O模型。 第一节 H-O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H-O模型的提出 1)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国际贸易←价格差←成本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2)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形成了比较利益学说的当代理论的解释。但仍未说明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生的原因。 3)如果两国相同要素的生产率相同,贸易是否会产生。 H-O模型从要素存量差异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其出发点有两个: 1)不同国家的要素存量的比例是不同的; 2)不同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要素比例是不同的。 二、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也可从价格的角度进行定义:如果一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w/r)大于另一国的劳动与价格之比,则称该国为资本丰富型国家;也即一国劳动的相对价格高高于另一国,则该国为资本丰富型国家。 图中,E A、E 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ρA>ρ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如果生产A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K/L)大于生产B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那么A商品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B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定义:kx=Kx/Lx;ky=Ky/Ly,若kx>ky,则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H-O理论中,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是给定的,不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即便要素价格变化导致两种商品生产的要素投入之比变化,也不会改变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自考国际经济学学习笔记

自考国际经济学常考题 第一章 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第二章 1.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中的转换曲线是弯曲的而不是直线。(×)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 3..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4.随着成本递增或边际生产率递减,各国将更加专业化于生产出口产品,因此机会成本将随之下降。(×)第三章 1.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2.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均衡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3.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4.由于大量劳动供给带来了长期经济增长,劳动力充足的国家可能会经历进口倾向型增长。(×) 5.出口倾向型增长很可能使一国贸易条件恶化。(√) 6.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7.一国的商品(或易货)贸易条件反映了该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第四章 l.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4.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一成不变的、必然现象。(√) 5.仅用于一国出口产业的特殊设备拥有者,将因该国从自给自足转向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6.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而改变。(√)7.即使出现信息不对称,不同贸易对象具有的相对比较优势也会相同。(×) 8.研究和开发仅仅是成为间接考查一国的研究开发水平的依据,不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素。(×)第五章 1.由于穷国中的富人的消费层次与富国中的富人是很相似的,会产生相同的消费群体与消费层次,在没有贸易限制时,可以在两国发生贸易。(√) 2.新张伯伦模型主要解释经济、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 3.产业间贸易理论强调的是由于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形成的贸易。(×) 4.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优势差异决定贸易。(×) 5.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所采取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6.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认为,国家干预为产生新的比较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外生变量。(×)7.国际贸易扭曲理论的前提和归宿是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特别强调生产的开放状态利于要素流动。(×) (×)8.G-L指数是目前研究产业内贸易时使用较普遍的一个指标,这一指标能够准确反映产业内贸易的变化。 第六章 1.李斯特认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起保护性而非财政性。而且有条件、无时间限制的关税制度。(×) 2.李斯特认为,在国际贸易中,随着本国生产力的发展,关税水平应该上升,有利于本国商品占有国内市场,但是农业却不应该予以保护。(√) 3.成本递增的产业只要具有竞争力,也可以成为幼稚产业予以保护。(×) 4.政府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数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了国内税收负担。(√) 5.幼稚产业理论认为应该设置暂时性关税以使新兴产业在磨练中提高效率。(√) 第七章 1.国际收支强调居民的概念,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组织以及在飞机上过境的个人、机构应该计入居民范畴。(×) 2.国际收支报表的基本编制方法是采取复式记帐法。(√) 3.资本和金融帐户中的补充信息表格是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4.美国对索马里的援助属于单方面转移,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的借方。(√)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 ) Answers to End-of-Chapter Questions 1.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on labor productivities in France and German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使用该信息表上关于法国和德国的劳动生产率,以回答以下问题。 Output per Hour Worked单 位工作小时的产出 France Germany Cheese 2 kilograms 1 kilogram Cars 0.25 0.5 a. Which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cheese? In cars?哪个国家有奶酪的绝 对优势?汽车呢? b. What is the relative price of cheese in France if it does not trade? In Germany, if it does not trade?什么是奶酪在法国的相对价格,如果它不交易?在德国,如果不 进行交易? c. What is opportunity cost of cheese in France? In Germany?法国奶酪的机会成本是 多少?德国呢? d. Which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eese? In cars? Show how you know.在奶酪生产上,那个国家有比较优势?在汽车生产上呢?解释你的结论 e. What are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s for the trade price of cheese?奶酪交易价格的 上下边界是什么? f.Draw a hypothetical PPC for France and label its slope. Suppose that France follows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deciding where to produce on its PPC. Label its production point.画一条假设的法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并标出其斜率。假设法国根 据其比较优势决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点,标出其生产点。 If the trade price of cars is 5 kilos of cheese per car, draw a trade line showing how France can gain from trade.如果贸易价格是每辆汽车换5千克奶酪,画出交易线 说明法国能够得到的贸易利得。 Answers: a. France has 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cheese and Germany in cars. This follows because France’s productivity is higher in cheese and Germany’s is higher in cars. 法国有干酪和德国车的绝对优势。在此之前,因为法国的生产力是奶酪更高,德 国是汽车高 b. The autarkic relative price of cheese in France is one-eighth car per kilogram; in Germany it is one-half car.奶酪在法国的自给自足的相对价格是每公斤八分之一 的汽车;在德国它是二分之一的汽车 c. Opportunity costs are equal to relative prices.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

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考《国际经济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 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单选 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经济增长B经济自然增长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D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是(D) A经济结构的变革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C经济自然增长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 A社会分工B国际分工C产业内分工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 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B国际分工C商品跨国界流通D开放经济 判断 1.经济的自然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 2.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3.一般而言,国际经济运行中,经济调节手段能够贯彻得比较彻底。( ×) 4.经济产出与经济要素在国际间可以流动但却不能自由流动。(√) 5.个体、企业和国家的跨国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经济。( ×) 6.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7.国际经济中不存在公平和效率问题。( ×) 8.无论国际经济的经济主体还是国内经济的经济主体,其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市场。(√) 名词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问题: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单选 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Chapter 3 1.Home has 1200 units of labor available. It can produce two goods, apples and banana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3,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2. a . b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5.1=Lb La a a c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what would the price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be?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since labor is the only factor of production and supply decisions are determined by the attempts of individuals to maximize their earnings in a competitive economy, only when Lb La b a /a a /P P =will both goods be produced. So 1.5 /P P b a = 2.Home is as described in problem 1. There is now also another country, Foreign, with a labor force of 800. Foreign’s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5,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1. a . b .

2020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B) A.日内瓦 B.纽约 C.布鲁塞尔 D.乌拉圭 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不确定 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D)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 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 A.英镑 B.日元 C.美元 D.人民币 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 A.进出口 B.利息收支 C.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 14.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D) A.零 B.小于需求弹性 C.大于需求弹性 D.无穷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