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的线索写作练习

记叙的线索写作练习

记叙的线索写作练习
记叙的线索写作练习

1、记叙的线索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学习抓住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

2、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是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和掌握记叙文的线索。

二、活动一(听故事)

魔法桃子

小猴子的家住在一条大河边,他有一棵桃树,每年都结出很多又大又甜的桃子。桃子成熟的季节是小猴子最幸福的时光,因为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桃子的营养特别丰富,可以帮助小猴子长得更健壮。

有一年,天降大雨,洪水泛滥,小猴子的桃树没有结出一个桃子,他伤心极了。去年秋天的粮食到现在早都吃光了,没有了桃子,小猴子饿得肚子咕咕直叫,怎么办呢?他决定出去找桃子吃。

小猴子走呀走,遇见了梅花鹿,他问:“梅花鹿阿姨,请问您知道哪里有桃子吗?”

“据说山那边的狐狸先生家有两棵桃树,不知道结没结桃子,你去看看吧。”梅花鹿阿姨说。

“谢谢梅花鹿阿姨。”小猴子饿得摇摇晃晃,他要去狐狸先生家看看。

小猴子一边走一边打听狐狸先生家的位置,一只花喜鹊看见了,飞到狐狸先生家说:“狐狸,狐狸,有一只小猴子在打听你家呢,捂着肚子,好像饿坏了的样子。”

“小猴子来我家?一定是来要桃子的,我得赶紧把桃子藏起来。”自私的狐狸先生急忙上树摘桃子,一筐筐运回屋子里。只有树顶上的几个桃子,他实在够不着,就放弃了。

走呀走呀,小猴子终于到了狐狸先生的家,院子里真的有两棵桃树,树上还有几个桃子,小猴子很高兴。他咽了咽口水,说:“狐狸先生,您能给我一个桃子吃吗?我饿极了!”

“我的桃子也不多呀,你看就这么几个了,你去别人家看看吧。”狐狸先生装出很为难的样子说。

“别人家没有啊,您就借我几个桃子,等我有了,再还给您好吗?”

“不行,不行!你快走吧。”狐狸先生把小猴子赶走了。

小猴子很伤心,为什么狐狸先生这么没有同情心呢?

这一切,被树顶上的一颗大桃子看在眼里,它很气愤,就跳到了小猴子的怀里,说:“小猴子,你吃吧,吃吧。”小猴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桃子,而且这桃子还会说话,小猴子很

紧张,语无伦次地说:“你、你、你怎么还会说话?你是桃子精吧?”

“哈哈,真聪明,我是有魔法的桃子,你把我埋到你家院子里,每天念一次咒语,三天之后就会发生奇迹!”魔法桃子说。

小猴子按照魔法桃子说的话做了,每天都念一遍魔法桃子教给他的咒语。

第四天早晨,小猴子一觉醒来,发现有一棵大桃树站在自家的院子里,树上结满了桃子!小猴子高兴极了,他请左邻右舍的小动物们都过来吃桃子,大家都说:“这桃子可真甜呀。”

再说狐狸,他把那么多桃子摘下来,一天两天也吃不完啊,慢慢的桃子都快烂了,他听说小猴子有一树的桃子,心想:不如把这些桃子借给小猴子吧,然后让他还给我新鲜的,多好呀!

于是,狐狸挎着一筐快要烂的桃子去找小猴子,说:“小猴子呀,我同意把这些桃子借给你了。”

小猴子看了看狐狸先生,大笑道:“哈哈,我需要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

小动物们品尝着新鲜的桃子,哈哈大笑,狐狸先生羞愧地走了。

1、问题:听了魔法桃子的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个故事蕴含着“助人为乐”的智慧,知道“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才是最珍贵的”

2、这个故事围绕着什么来展开?

魔法桃子(这就是文章的线索)

三、活动二(看书P46——48页)

1、学生看书,并要求作好圈、点、勾、画、写

2、明确记叙线索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3、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要明确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四、记叙线索分类:

1、记叙文线索分类: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为线索,表现生活的艰辛和人间温情。

《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胡适的《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

《最后一课》“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我们一家人的温馨。

四、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鲁迅的感情变化为暗线。

双线并行

如《藤野先生》一文:

明线(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感情线索):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五、是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如《口技》

六、是以地点或者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有的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复前行”“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等行踪标志。

七、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驿路梨花》一文以“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引起悬念,又围绕着“谁是主人?”这个问题分两层来回答。第一个层次误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老人回答“我不是房子的主人”,从而引出哈尼小姑娘;另一层次由哈尼小姑娘引出解放军盖茅屋,两个层次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巧妙地回答了“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

2、选择线索的标准

1.与主题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

中心的表达。

2.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组成

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把它们收拢约束,连缀成文

3、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

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2、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所要表达的内容。

3、线索的安排要做到首尾呼应。

五、例文引路

《梦,遗落在童年的操场》

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那个操场的留恋。那是爸爸妈妈任教的小学的操场,那个

操场上的一草一木,在记忆的底片上永远挥之不去。

三四岁时的我,喜欢在操场上的草丛里寻找快乐。飒sà飒的秋风吹拂着草丛,蚱蜢在草丛里唱着嘹亮的歌儿,欢快地彼此应和着,在青草的掩盖下并未发觉我已盯上它!我悄悄地挪动着步子,慢慢地靠近它。此刻,它一定是觉察到了危险的逼近,嘹亮的歌儿停止了,小小的身躯掩藏在了过膝的草丛里,两只眼睛警觉地打量着周围的情况。它在我的双手扑来之时狡黠地躲开,张开双翅飞起来,落在了几米外,歌儿唱得更悠扬。

稍稍长大后的我,喜欢在操场边的合欢树下停留。我每天站在树下,仰起头,盯着那棵

几米高的合欢树,盼望着,盼望着,好希望风拂过的时候能够带来一朵像小伞似的合欢花。不是因为胆小怕跳起来会摔跤,而是那时个头矮小的我无论怎样跳都抓不到那最矮的树枝。或许再过一年,两年,我就能摘到它了,毕竟我已能嗅到那淡淡的芬芳了呢。

现在,路旁种满了合欢树,微风拂过,给外出乘凉的人们带来了丝丝缕缕的馨香。我伸出手,很轻巧地在某个枝头摘下一朵合欢花,望着它仿佛看到了童年操场边的那朵。那属于我童年的合欢树上一定又开满了合欢花吧?不知那满树的合欢花是否仍像当初那样艳丽。那朵合欢花仍傲立在枝头等待着那个小女孩的归来,还是已化为泥土滋养着树木,抑或被另一位带着梦的小女孩摘走了呢?

童年的梦渐渐地褪色了,我也不再是那个只愿做一只长了翅膀的小精灵的傻傻的小女孩了。成熟代替了幼稚,但心灵的城堡却难以忘却。遗失的美好时时归来,在心田里化作满园馨香.

点评:小作者以“操场”为线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表达了对童真童趣难以忘却的怀念。文章开篇用“心灵深处,始终保留着对那个操场的留恋”简洁入题,接下来围绕“在操场上的草丛里寻找快乐”和“在操场边的合欢树下停留”再现了记忆深处的童年往事,结尾用“遗失的美好时时归来”与篇首照应,再次深化了主题。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那个追赶着蝴蝶的小女孩,又仿佛回到了自己天真烂漫的金色童年。

六、小结

板书设计

记叙的线索

线索的主要类别以实物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选择线索的标准与主题密切相关

与材料密切相关

记叙文线索考试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把文中的人和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清晰,主题鲜明

七、牛刀小试

用线索将下列词语贯穿起来说一段话,并且指出这段话的线索是什么?

1、爸爸背影眼泪

2、同学我友谊

3、语文书

八、作业(习作)P48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春天又一次来到我们身边。请以《今年春天我很——》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1.横线上可以填上“快乐、幸福、伤心、彷徨”等表达情绪的词语。

2.可以用填写的词语作为文章的记叙线索,注意叙述要详略得当。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线索专题练习

记叙文线索和表达方式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一)线索: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4)以事件为线索 (5)以某物为线索 (6)以情感为线索 (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8)明暗两线 (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记叙文线索专题训练之令狐文艳创作

长郡文昌中学第十三周培优第二课时:记叙文的记叙线索专题训练 令狐文艳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5、以一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如《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5、以一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物件。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 第一讲理解文章题目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 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 1、请你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4、文章的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 5、请你为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名师指津 (一)知识清单 1、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区别。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章中的含义。深层含义,指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最喜欢的花儿(夹竹桃)凋了,深层含义是指爸爸去世了。 2、标题的作用 (1)点明文章的线索或暗示文章的写作思路。(2)概括文章的主要容,突出文章的主旨。(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发思考。 (4)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关联主要情节。 (二)典例精析(2012·)点燃一个冬天游睿 *模拟考场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 (三)应考指南 1、分析题目含义的解题方法 分析题目的含义,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来回答。一般都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有时会用到一语双关的思路。答题模式为: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或象征了……)。 2、分析题目作用的方法 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还要考虑题目的句式结构。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出全面的表述。 答题模式为:以×××为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提示了文章的文眼;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拟写标题的方法 要给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从标题的作用入手。可以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可以以文章的写作对象(关键的人或物)为题;也可以以文章的主旨、主要情节为题等等。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 第二讲把握容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概括文章容、主旨及中心思想。 2、找出文章的线索。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弄清文章的记叙要素,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完整版)记叙文线索与结构分析

记叙文线索与结构分析 教学重难点: 记叙文的常见线索和结构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学生阅读过的书籍或者看过的电视剧进行导入 2.呈现 一、线索的定义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素材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二、常见的线索: 1、有特定意义的实物:如桌子、玩具等等。 2、有特定意义的人物:如母亲、老师等等。 3、关键的事件 4、某种思想感情 5、时间空间:以某一时间点或者某一地点为线索。 三、结构: (一)常见的结构: 1、总分式:适合开头或结尾总结全文。

2、并列式:适合两个及以上同层次的素材。 3、递进式:层层深入或是事件不断引入高潮。 4、对比式:适合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 5、顺承式:以时间或是事件等按一般顺序呈现。 (二)特殊的结构 1、小标题式:利用小标题分成几个模块。 2、倒叙式:突出或是强调结果。 3、分镜头式:像电影一样变换镜头来安排结构。 阅读作文,体会线索的运用 《鱼尾纹》 某天晚上,在餐桌旁。“阿嬷,这两天都只吃菜,没有肉啊!”我刚抱怨完,外婆哈哈大笑着说:“明天哪,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我和外婆对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那时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是一位个子很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的老太太。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刻,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富亲和力。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外婆总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而我,在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上幼儿园时,我的成绩有点不好,当时成绩单采用的是5分制,我的各科成绩都是1分或者2分的。我对外婆说:“对不起,都是1分2分的。”她眯起那道鱼尾纹说:“不要紧,不要紧,1分2分的加起来就有5分啦!”我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起来吗?”这回,她表情认真、果断地说:“当然。人生就是总和力!”可是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清晰地记得那鱼尾纹漾着漾着,就漾起一串爽朗的笑声了。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线索》 导学目的: 1.理解线索的作用 2.打造一条线索的方法 3.围绕一点进行叙述,找到素材的组合方式 4.文章的选择和组材,注意文章的详略 导学重点: 1、理解线索的作用 2、打造一条线索的方法 3、围绕一点进行叙述,找到素材的组合方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明确线索及分类 第二课时:整理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第三课时:理解设置线索的方法 第四课时:写作提升、点拨优化 导练流程: 课前预热:(写作活动: 1、我的宝贝 2、寻宝 3、同窗友情 4、数英雄 (5、我心穿越、6、爱情故事) 学生分组:1、分成人、事、情、物组写出自己喜欢的“英雄”、“追求过程”、“我心中的宝”、“我最近的心情” 2、编故事,总结故事的规律。 师:落难→搭救→结下友情→友情受阻→应考成功→了却心愿 夺宝遗孤→高人搭救→学习武功→下山寻仇→寻仇受挫→从新修炼→了却心愿。 思考:在影视作品1、为什么有的人一死就没戏了? 2、为什么宝到手,电影就完了? 3、心愿一了就结束了? 4、为什么某个任务完成,电影和我们说再见了? 呈现课题:《记叙文线索》 出示目标:学习重点:1、人事情物、一线串珠 2、联珠缀玉、打造线索 写作导引:

一、记叙的线索是指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人、事、物、情 感等。 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知识导航: 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所以刘白羽说:“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刘熙载这句话精要地概括了线索的作用。 那么哪些事物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呢?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 二、选取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是以人物为记叙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 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胡适的《我的母亲》文章以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线索,串起各个时期各个环境中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都统一于这个人的特征。 2、是以事件为记叙的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例如莫怀戚的《散步》 3、是以“具体的事物”为记叙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 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我的第一本书》、4、是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 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例如:《藤野先生》以某种感情变化串联起材料组成文章,完成主题的表达。 ⑤多种线索混合使用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文章,称为单线;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称为复线。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文章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明线是以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东京——仙台——离开仙台;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师生举例:

小学记叙文阅读—找线索汇编

第一讲小升初阅读能力提升+综合训练(一) ——找线索 一、什么是线索? 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阅读文章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 2.以特殊的时间为线索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线索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 2、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 3、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如何找到线索 能力提升 枣核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一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着了。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边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到他家里后,他把我安顿好,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亲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有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他为什么如此珍视这几枚枣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线索的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空间为线(4)以事件为线 (5)以某物为线(6)以情感为线(7)以题目为线 (8)地点为线(9)明暗两线 (1)、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再如《背影》。 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2)、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3)、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5)、以一物为线索。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记叙的线索图文稿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记叙 的线索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一、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线索的分类①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变色龙》 ②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荔枝蜜》 ④以某一物品为线索. 《小桔灯》 ⑤以某一事件为线索。 2.答题技巧: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往往是文章的线索,特别是在首位段中。 点例分析《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内容简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万方,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方把羚羊木雕还我。我对朋友这样的反悔,伤心极了。 《羚羊木雕》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

小学记叙文阅读考点线索

温馨提示 下面播放的是学而思独家打造的的摩比传说动画。 请看其中片段《魔法教练》。 同学们还可以看讲义最后的剧本。 姓名:摩比年龄:11岁 种族:摩比星的王子 级别:X-别动队的小组长。【负责指挥】 性格:喜欢耍酷、喜欢赶时髦,出风头,经常摆POSE。有很强的侦探能力,有时也会犯些低级错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摩比的身世一直是个迷,实际上他是摩比星的王子,内心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姓名:金儿性别:女 年龄:12岁 种族:来自较原始的萨特星球。 级别:队员。 性格:可爱,刁蛮任性,爱撒娇,但正义。父亲是能源大王,所以经常以公主自居。崇拜宇宙英雄,一直梦想成为这样的人。 线索:理清线索,把握结构

姓名:乐大宽年龄:不详 种族:机器人。 级别:队员【负责后勤工作】 性格:头脑简单,没责任感、胆小、遇见事情就跑、喜欢吃喝玩乐,逃避责任。就像一个小孩子。 性别:男 年龄:60岁 种族:X星人。 级别:老师 性格:老小孩儿,疯狂,吹牛,无厘头,健忘,说话颠三倒四,开心果。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乐乐侠笔记本

A.线绳之类的泛称B.头绪;门路。C.消息;情报。D.脉络;条理。E.眼线。 1.还有好多线索没有搞清楚,所以暂时放一下。 2.忽然来了个眼线,报说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 3.王婆买了些线索,安排了些茶水,在家里等候。 4.金儿和大宽都摸不着头脑,连摩比也提供不出一点线索。5.《史记》长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由来线索在手,举重若轻也。 阅读时: 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时: 抓住了线索,就能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脉络清晰。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 《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参观人民大会堂》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一个苹果》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1.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 《春天的雨点》乌汉娜老师发现达丽玛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 2.有几条线索的文章,往往有一条主线。 3.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 《少年闰土》,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1.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2.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3.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 4.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景的记叙文。

【精编】2019初中作文指导:写作 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写作记叙的线索导学案 学情分析:在学生阅读和写作中,经常发现学生很难捕捉记叙文的线索,在写作中学生经常思路不清晰,结构混乱,人教版八下的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正好符合学生学习中的要求,因此设计这个教学,希望能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帮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线索含义、和类型和作用。 2、学会在写作中妙用线索。 能力目标: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更快抓住线索,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设置线索,让文章条理清楚,打造高分作文。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抓准线索和在写作中妙设线索。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课前自主预习: 1、完成记叙文阅读《迷惑了,世界》《、这不是一个童话》、《我与青春痘》、《都市日出》。 2、完成作文提纲。

二、课内导学。 (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品读记叙文时,有时是否很难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呢?当我们写作记叙文时,有时是否很难在短时间让文章思路清楚,结构明晰呢?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读懂和写好记叙文? (二)、读懂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重温经典——寻觅记叙文常见的线索 1、以人物为线(《我的母亲》)——人 2、以事件(事情的发展顺序)为线(《散步》)——事 3、以某物为线(《羚羊木雕》)——物 4、以时间为线(《伟大的悲剧》)——时 5、以空间为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空 6、以情感为线(《阿长与山海经》)——情

7、以题目为线(《紫藤萝瀑布》) 8、以某一问题(一句话)为线(《驿路梨花》) 9、明暗两线(双线)(《藤野先生》) 10、单线和复线。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1、小组合作交流内容。 阅读一《迷惑了,世界》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哪一种形式出现的? 阅读二《这不是一个童话》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 阅读三《我与青春痘》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篇的?请你具体写出本文的线索。 阅读四《都市日出》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描写景物的? 2、小组合作交流要求。 (1、)小组合作讨论课前阅读资料3分钟。 (2、)精彩展示(5分钟)准备好的小组,举手示意。 展示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不足之处小组其他成员可以继续补充,展示者需声音洪亮。 3、展示答案。 记叙文阅读一《迷惑了,世界》 线索是世界是什么?是以某一问题为线索的形式出现的。 记叙文阅读二《这不是一个童话》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1.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2.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

点上的事情.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 (5.)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 (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如《说茶》一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茶具的质地和造型.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如《春天的雨点》一文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达丽玛上课走神到专心听讲这一线索,另一条是乌汉娜老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如《春天的雨点》乌汉娜老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是主线,另一条线索是为了衬托老师的精神的可贵.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

(完整版)记叙文线索专题训练

文章线索 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线索特点,掌握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 2 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 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记叙文中的线索 1、线索:(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七年级下册)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七年级上册)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5、以一物为线索。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线索的作用教案设计

记叙文的线索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记叙文的线索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在把握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的基础上补填情节、概括事件和说出题目的作用,如:2016河南中考《母亲养蜗牛》第8小题,分值4分,2014河南中考《看自行车的女人》第7小题,分值4分。本节主要讲记叙文的线索。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线索已有所了解,能根据具体文章找出线索并能够说出其作用,但是记叙文的考察中没有出现单纯考线索及作用的试题,而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总体把握,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补填情节、概括事件和说出题目的作用,从而达到考察线索的目的。学生对此类题题型把握不准,答题思路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的线索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下面横线处。(4分) (1)①,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波澜又起 答案:8.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② 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 “蜗牛汤”(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 要点归纳 1.理清写作思路及行文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依据例句格式 3.抓住关键事件 (二)、2014河南中考《看自行车的女人》(河南中考试题精 编第3页) 7.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 言分别概括。(4分) 答案: 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 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 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要点归纳 1.理清写作思路及行文线索(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2.按任务+事件格式依次列出 (三)2016兰州《守桥》(面对面练习册第38页) 19. 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或概括了老葛平时守桥, 洪水中护桥,洪水后修桥的主要内容)(2)具有深层含义,暗 示老葛守护孩子守护自己心中的教育信念;(3)概括小说的主 要情节,突出人物性格(4)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寄寓了作者的 情感。 要点归纳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2交代行文线索 3交代文章主要内容 4点明文章主旨 附: 守桥

叙事作文之叙事线索作文

叙事线索作文 【篇一:写作:叙事的线索】 写作:记叙的线索 学习目标 1.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能根据题目来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学会抓线索写记叙文的方法。 一、导入 《一件军大衣》 昔日雄风横扫战场的老军人奄奄一息在病床上,耳听着外屋儿女们 争家夺产的吵闹声,他无限悲哀,头一歪撒手西去。 儿女们分完家产,对老军人留下的那件破军大衣不屑一顾:“这劳什 子怎么还没扔啊?!”理所当然,垃圾箱成了那件军大衣的最好的归宿。 夜里,寒风刺骨,一条野狗颠儿颠儿地四处找食,待垃圾箱里可吃 的所有“美味”填入它腹中之后,它发现了“蜷缩”在箱边的军大衣。 它嗅了嗅,大概觉得还算可以御寒吧,它钻到军大衣里做起了美梦。梦里它被一个贵妇人收养,锦衣玉食,只是它偶尔闯了次祸,被贵 妇一顿好打,“啪!啪!”它感觉身上剧痛,一个衣着破烂的女人拎 着一只大麻袋,正用她手中的棍敲着军大衣。冷不防其中蹦出一条 野狗,她吓了一跳,野狗看了看她手中的粗棍,觉得不太好惹,于 是一抖身,撒腿溜走了。 “一件破大衣??兴许能卖几个钱。”捡垃圾的女人嘴里嘀咕着,她捡 了起来,掸了掸大衣上的灰,塞进麻袋,蹒跚地走了。 收购站,一个眯着眼的中年人,反复掂量着军大衣的价钱,他指着 密密匝匝的补丁,傲慢地说:“这种破烂货,至多值个5块。”捡垃 圾的女人争辩:“你看,多厚实,怎么只值这么多呢?”中年人哼了 一声:“太破了,你不愿意就算了,我们还不想要呢。” 一个考古学 者经过,他习惯性地用“瓶底”后的眼睛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当他看 到收购站柜台上的军大衣时,眼睛发亮。他冲进去,连声对那女人说:“卖给我吧。”中年人奇怪地看着考古学者,低声说了句“神经病”后对女人说:“那你卖给他好了。” 最后以50元拍板。女人拿着手中的五张“大团结”发愣:“值那么多吗?”考古学者如获至宝的样子更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资料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 刘宏艳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叙事要完整(作文指导)

叙事要完整(作文指导) 课题叙事要完整(作文指导)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重点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难点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教具ppt 教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流程预设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所谓“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明白,包括事情的缘起、经过、高潮和结局;所谓“条理”,指叙事要清晰明白,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何结构叙事的材料等等;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

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