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28T12:45:18.5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王志林

[导读] 接下来本文将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进行研究,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41052119690311xxxx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生产方式粗放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进行研究,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知识创新;创新型城市;产学研结合

引言

创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型城市对于区域乃至国家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方向,十六大提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上海首先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城市创新体系与机制,使上海在中国甚至国际成为知名创新中心。合肥则在2004年11月被科技部定为中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出了到2020年最终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的持续发展和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竞争要求城市必须解决产业结构失衡、生产方式粗放和源头创新不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国家全面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以来,全国超200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2008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深圳出台了第一部自主创新规划———《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2010年国家发改委根据城市的经济影响、基础创新能力、创新要素聚集程度和城市区位优势等因素又批复了大连、青岛等16个城市作为我国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城市。

2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建议

2.1提升高校研发力,利用科教资源,鼓励产学研结合

高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基础教育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高校的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或地区科研开发的能力。如果没有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先进试验技术优势,技术创新将迟早会失去动力和源泉。如果不加速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城市科技创新力和城市竞争力必将缺乏后劲支持。产学研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源泉。目前,我国创新型城市产学研结合在积极进行中,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要素和提高创新要素的效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然而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产学研结合的法律条文,一些散见于法律条文中的相关规定不系统,不专业,且缺乏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不便于对责、权、利的履行、监督与实施,既做不到约束也起不到保护。其次,缺乏有效的产学研结合平台评估机制,不利于对产学研结合项目的立项、管理、验收与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成果的转化也不顺畅,目前的转化平台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成果的转化需要,且大多数成果转化机构功能单一,专业能力不强,提供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导致很多有心寻找项目的企业难以了解技术发展状况,而学校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一些最具权威的平台也没有及时提供信息。而其它服务平台也只强调了资源共享,而非知识的复用,缺乏对知识成果的有效整合,平台之间知识资源缺乏整体布局与协调。最后,产学研各自的主管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协调机制,耽误了知识产品的转化。政府在立项和实施监管、推广方面必须有所作为,在项目管理上强调产业、协会和第三方组织机构作用,政府不仅应从制度建设、氛围营造、调动创新意识上发挥作用,而且应从技术发展方向、人力资源统筹、与国际接轨、参与组织立项等方面加大管理。

2.2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战场,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前段时间,我市组织协同发展现场观摩,一些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成果、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之,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改善民生,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科技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着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3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实施全方位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当前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风起云涌,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区域之间、城市发展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够掌握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谁就能够后来居上、大步跨越。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且制定了“路线图”,确定了“时间表”。省政府即将出台文件,支持德州建设创新型城市。

2.4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人才氛围,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倡导开放包容文化

创新型城市建设还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强才能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建设创新型城市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为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笃行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科研成果、专利技术转化和使用建立公平、公正的政策;要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培养领军型企业人才;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会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各行各业的人才,为人才工作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配套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下。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让改革开放新风吹进来,敢于站队首、立潮头,勇当改革开放创新的先锋,勇攀科技创新的高峰。建设创新型城市还要倡导开放包容的文化,允许失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