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散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散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散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散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议论文散文训练

古代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斯论(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中: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易:交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秦国地形便利不如因.普遇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亦远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

...的一项是()

A.小人之仕也,无论

..所学识非也

B.而大体

..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贵

..之谋,贻天下之乱

D.一以委曲

..变化从世好者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

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选自《居士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久长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

..之飘风荣华:茂盛

D.稍稍

..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是三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

C.而.散亡磨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于身者,无所不获: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见于言。

B.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个人功业,往往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

C.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传世,往往受到个人天赋能力的限制。

D.今之学者,……皆可悲也:以竭尽文辞技艺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

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15.完成下面两题。(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译: 。

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译: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

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

兵燹

..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畏:畏惧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之后,独徘徊无所之

..D.又经兵燹

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

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15.翻译与断句(8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处断句并加以恰当的标点。(3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

..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威劫.齐民劫:抢劫,掠夺

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固:长久,久远

C.重足屏息.之民息:气息,出气

D.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绳:管束,处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B.①孰为能处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又不可以.武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

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译文:

(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3分)

译文: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而生变,虽齐鲁亦然。(3分)

译文: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①之虞,以震骇左右②,而脂膏滫瀡③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④,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亮?通?谅?,诚实,信实),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⑤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都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焚炀赫烈:大火烧得很猛烈。②左右:本指仆役,这里指王参元。③脂膏滫瀡:脂膏,即脂肪;滫瀡,即米汤。④诞漫:荒诞。⑤蓄缩:本指工作消极,此指畏忌人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群小之愠.愠:怨恨 B.举.为灰埃举:全部

C.宥而彰.之彰:明显 D.斯道.辽阔诞漫道:道理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或将大有为焉./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①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

D.①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

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

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11.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

译文:

(2)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3分)

译文:

(3)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3分)

译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臼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臻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臵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臼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惩:戒止 B.平生苦.志励行苦:劳苦

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继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才可为而不为②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B.①所渭之.楚而北行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O.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4分)

译文: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6分)

译文: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战国策目录序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

..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阙:损伤

B.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强:强迫

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偷:苟且

D.然后以禁,则齐.齐:一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盖法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适变也,不必尽同师者,所以

D.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3分)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译文: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译文: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译文: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新雨山房记(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

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臺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臷。

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惩: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殷:深重、酷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B. 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C.生民各安其业仁杰其试为之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余当鼓缶而和焉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①未乱时稍有禄食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

③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④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⑤饫饱歌乎,秩然成文⑥仁杰尚歌以发我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

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

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

白天下治乱之由。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译文: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译文:

(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译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臸,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又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好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责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音乐毅走.赵,赵玉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己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①共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视同岁中顾:照顾 B.兴举.义兵举:发动

C.妄相忖度.度:猜测 D.昔乐毅走.赵走:投奔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日削同争,以.趋于亡

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3分)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灭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干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9.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译文:

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译文: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自周后文弊.弊:衰坏

B.各自名.家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工.于语言工:擅长

D.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是:这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吾子始自山出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其.已成熟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

C.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

D.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

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

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

B.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

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

明磊落的风度。

C.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

D.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

15.请完成下面两题。(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译文:

②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译文:

(2)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2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

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工:工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而父之.哭其子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其.能遗之也乎②其.敦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②茅子受读而.题之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真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译文:

(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

译文:

(3)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教战守策

苏轼(有删减)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辩,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

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故,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果:究竟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乘:趁着,趁(机)

C.天不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渐:渐渐

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邀:要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木欣欣以.向荣

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①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战者,必然之势也

⑥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13.用“/”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

②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

(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臵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次第:整齐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尔尔:这样

D.碑皆不堪

..读不堪:不能忍受

9.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断句: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分)

(1)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译文:

(十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删减)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有开.之使前者开:开导

B.修.材不足用于时修:学习,自修

C.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

D.而至者鲜.焉鲜:少,很少

11.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修学道而.不至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方勉焉以.模言语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业精于.勤荒于嬉

12.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1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分,每题3分)

(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译文: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译文: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译文:

14.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3分)

答: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臵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舎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臹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久其官而责其成责:要求。

B. 趣作,无复言趣:通“促“,急,赶快。

C. 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易:轻视。

D. 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向化:接受教化。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小其名而崇其势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 取姚内斌于俘虏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安,以动则胜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

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

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

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

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

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

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

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译文: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译文: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译文: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与元微之书①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臵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臵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臵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精]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 一、专题表述: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高考作文不能含蓄到让阅卷人不知所云的程度,应尽量显豁些,让阅卷人找到你的作文与题意的密切联系。而点题能使高考作文显得醒目、明朗,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不管何类作文题目,皆有一些关键词句。若行文中没有让关键词句反复出现,而是出现别的话题词或者让关键词句偶尔出现,蜻蜓点水,都会有离题之嫌。因此不管你的作文程度如何,都要极力在题目、篇首、篇中、篇末等处扣题点题,给人贴题之感。要一路扣题一路歌。 可以说,扣题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获取作文高分的妙招,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二、扣题方法: 1、词句重复点题法。 不断出现文题词语或句子(命题作文紧扣标题、话题作文紧扣话题、材料作文紧扣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

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标题本身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是议论文的,在事例论证后也别忘了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这样全面的形式上的扣题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随时调整思路和写法,更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也更容易把握文章中心,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有时,为了弥补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者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点题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这种浓墨重彩点题法也不失为一种考场救急法。此类贴标签的方法最笨的人都可以学会。 (1)标题扣题。 组例一:1. 让装饰跟着本色走2. 莫让“装饰”淹“本色”3. 让爱好装饰生活4. 装饰诚可贵,本色价更高5. 学会装饰,尽显本色6. “装”要适“本” 组例二:1. 尽显个性,上演精彩人生2. 让个性引领角色前行3. 个性:物色角色的标准4. 人生角色:个性张扬的标尺5. 个性是榫,角色是卯6. 让个性与角色共舞(联姻、接轨)7。个性与角色的对话8. 成功=个性=角色9. 让个性在角色里张扬10. 用个性演绎自己的角色 (2)小标题扣题。 话题:脸。题目:脸,生命的诠释。小标题一:忧郁之脸,生命的无常。小标题二:淡泊之脸,生命的静谧。小标题三:沧桑之脸,生命的沉重。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②家是温馨的港湾。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七”的爱意延伸,这种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③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之中。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曾在全国上万家影院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57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现实中,执勤交警、电力工人,白衣天使,他们都是普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 ④“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石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最后________。 (3)请在第③段划线处写一段话,使之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答案】(1)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2)直接提出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列举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的种种情形论证“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引用名言说明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 (3)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第①段“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2)解答此类题,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最后套用运用答题模式概述。第②段开篇提出家是温馨的港湾,这是直接提出了本段的分论点,结合第2句“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来论证了“家是温馨的港湾”的观点,紧接着,引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两个名言,说明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将这些内容运用答题模式进行概述即可。 (3)要结合前文“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工作岗位也是普通的工作岗位,由此可以概括上一句为“坚守平凡岗位”,结合下文“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要连接下文,必须要能体现家国之间的整体关系,再结合本段的开头,可以概括下一句为“守护万家灯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练习原文: 暮春三月,风和日丽。我偶尔走过办公楼前面。在盘龙石阶的两旁,一边站着一棵翠柏,浑身碧绿,扑入眉宇。我顾而乐之,流连不忍离去。 然而,我的眼前蓦地一闪,就在这两棵翠柏站立的地方出现了两棵西府海棠,正开着 满树繁花,已经绽开的花朵呈粉红色,没有绽开的骨朵呈鲜红色,粉红与鲜红,纷纭交划,宛如半天的粉红色彩云。成群的蜜蜂飞舞在花朵丛中,嗡嗡的叫声犹如春天的催眠曲。我 立刻被这色彩和声音吸引住,沉醉于其中了。眼前再一闪,翠柏与海棠同时站立在同一个 地方,两者的影子重叠起来,翠绿与鲜红纷纭交错起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时有点茫然、懵然;然而不需要半秒钟,我立刻就意识到,眼前的翠柏与海棠都 是现实,翠柏是眼前的现实,海棠则是过去的现实,它确曾在这个地方站立过,而今这两 个现实又重叠起来,可是过去的现实早已化为灰烬,随风飘零了。 事情就发生在十年浩劫期间。一时忽然传说:养花是修正主义,最低的罪名也是玩物 丧志。于是“四人帮”一伙就在海内名园燕园大肆“斗私、批修”,先批人,后批花木, 几十年上百年的老丁香花树砍伐殆尽,屡见于清代笔记中的几架古藤萝也被斩草除根,几 座楼房外面墙上爬满了的“爬山虎”统统拔掉,办公楼前的两棵枝干繁茂、绿叶葳蕤的西 府海棠也在劫难逃。总之,一切美好的花木,也像某些人一样,被打翻在地,身上踏上了 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这两棵西府海棠在老北京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据说某一个文人的笔记中还专门讲到过 它们。熟悉北京掌故的人,比如邓拓同志等,生前每到春天都要来园中探望一番。我自己 不敢说对北京掌故多么熟悉,但是,每当西府海棠开花时,也常常自命风雅,到树下流连 徘徊,欣赏花色之美,听一听蜜蜂的鸣声,顿时觉得人间毕竟是非常可爱的,生活毕竟是 非常美好的,胸中的干劲陡然腾涌起来,我的身体好像成了一个蓄电瓶,看到了西府海棠,便仿佛蓄满了电,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精神抖擞地驰骋一气了。 中国古代的诗人中,喜爱海棠者颇不乏人。大家欣赏海棠之美,但颇以海棠无香为憾,在古代文人的笔记和诗话中,有很多地方谈到这个问题,可见文人墨客对海棠的关心。 稍有理智的人都应当知道,海棠与人无争,与世无忤,是决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它只 能给人间增添美丽,给人们带来喜悦,能让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然而,就连这样天 真无邪的海棠也难逃“四人帮”的毒手。燕园内的两棵西府海棠现在已经不知道消逝到什 么地方去了,这也算是一种“含冤逝世”吧。代替它们站在这里的是两棵翠柏。翠柏也是 我所喜爱的,它也能给人们带来美感享受,我毫无贬低翠柏的意思。但是,以燕园之大,

2020年高考作文拟题训练题

2020高考作文拟题训练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 A.论安全 B.守规彰显孝心,责任铸就大爱 C.法律需要多点人文关怀 D.大义灭亲,为你点赞 E.遵规守范,尊重生命 2.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 A.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B.风采非我愿,但愿贡献高 C.大国工匠,风采无限 D.激扬时代浪花,你们就是最美 E.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江苏南京、山东东南沿海等地也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加入了争抢“琅琊”地名的混战。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 A. 退一步海阔天空 B. 改名图利,短视之举 C. 文化须自爱,改名要谨慎 D. 尊重文化,不计名利 E有一种改名叫买椟还珠

人教版中考 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

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 刘元通 ①人生需要参照。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 ②《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④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⑤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⑥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适,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⑦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⑧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2日)(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或短语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特点的一项是() A.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高考议论文练习

一、安贫乐道法鲁迅 ①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②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新近就看见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大妥当。 ③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当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须是轻松一点的职业。且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之中?,连自己的身体也顾不转了,怎么还会有兴趣?──除非他爱兴趣比性命还利害。倘若问他们自己罢,我想,一定说是减少工作的时间,做梦也想不到发生兴趣法的。 ④还有一种是极其彻底的: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作?席卷天下?。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精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⑤上海中学会考的优良成绩发表了,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其中,有一段:“……若德业已立,则虽饔飧不继,捉襟肘见,而其名德足传于后,精神生活,将充分发展,又何患物质生活之不足耶?人生真谛,固在彼而不在此也。……”(由《新语林》第三期转录) ⑥这比题旨更进了一步,说是连不能?充腹?也不要紧的。但中学生所开的良方,对于大学生就不适用,同时还是出现了要求职业的一大群。 ⑦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有这么的彰明较著,其实,据我的愚见,是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横竖永远是没有用的。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文章最后说:“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句话的含意。(6分) 3.鲁迅说过,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文学主张的。(6分) 答案:1.首先由别人所教的为人处世之道并不适用于自己来引出观点:劝人安贫乐道的方法是不妥当的;(2分)然后针对两种劝人安贫乐道的方法,指出其不妥和错误(1分)接着列举中学生作文考试中的不当言论,指出其表现是言行不一。(2分)最后进一步点明自己的观点,即不要再用冠冕堂皇的空话劝人安贫乐道了,在现实面前,如此做是毫无作用的(1分) 2.①“之乎者也”指几种空谈让人安贫乐道的方法;(2分)②这一句的意思是:不必再写这类不切实际的文章了。(2分)③作者批驳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所谓处世良方,指出做人做事的法子要自己找。(2分) 3.①“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鲁迅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如在开头就直击本质,说别人的良方是“废纸”“都不大妥当”,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然后层层分析现实中劝人安贫乐道的荒谬言论的实质是无视底层劳动者生存状况,是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这些提示矛盾的推理逻辑显示其杂文极强的战斗力。(3分,战斗性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②“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是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文中表现为幽默讽刺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和描述:“药方”、“席卷天下”的妙解,“同时还是出现了要求职业的一大群”的冷嘲热讽等等。(3分,艺术性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其他分析只要合理亦可。)

最新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最新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练习原文: 暮春三月,风和日丽。我偶尔走过办公楼前面。在盘龙石阶的两旁,一边站着一棵翠柏,浑身碧绿,扑入眉宇。我顾而乐之,流连不忍离去。 然而,我的眼前蓦地一闪,就在这两棵翠柏站立的地方出现了两棵西府海棠,正开着满树繁花,已经绽开的花朵呈粉红色,没有绽开的骨朵呈鲜红色,粉红与鲜红,纷纭交划,宛如半天的粉红色彩云。成群的蜜蜂飞舞在花朵丛中,嗡嗡的叫声犹如春天的催眠曲。我立刻被这色彩和声音吸引住,沉醉于其中了。眼前再一闪,翠柏与海棠同时站立在同一个地方,两者的影子重叠起来,翠绿与鲜红纷纭交错起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时有点茫然、懵然;然而不需要半秒钟,我立刻就意识到,眼前的翠柏与海棠都是现实,翠柏是眼前的现实,海棠则是过去的现实,它确曾在这个地方站立过,而今这两个现实又重叠起来,可是过

去的现实早已化为灰烬,随风飘零了。 事情就发生在十年浩劫期间。一时忽然传说:养花是修正主义,最低的罪名也是玩物丧志。于是"四人帮"一伙就在海内名园燕园大肆"斗私、批修",先批人,后批花木,几十年上百年的老丁香花树砍伐殆尽,屡见于清代笔记中的几架古藤萝也被斩草除根,几座楼房外面墙上爬满了的"爬山虎"统统拔掉,办公楼前的两棵枝干繁茂、绿叶葳蕤的西府海棠也在劫难逃。总之,一切美好的花木,也像某些人一样,被打翻在地,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这两棵西府海棠在老北京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据说某一个文人的笔记中还专门讲到过它们。熟悉北京掌故的人,比如邓拓同志等,生前每到春天都要来园中探望一番。我自己不敢说对北京掌故多么熟悉,但是,每当西府海棠开花时,也常常自命风雅,到树下流连徘徊,欣赏花色之美,听一听蜜蜂的鸣声,顿时觉得人间毕竟是非常可爱的,生活毕竟是非常美好的,胸中的干劲陡然腾涌起来,我的身体好像成了一个蓄电瓶,看到了西府海棠,便仿佛蓄满了电,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精神抖擞地驰骋一气了。 中国古代的诗人中,喜爱海棠者颇不乏人。大家欣赏海棠之美,但颇以海棠无香为憾,在古代文人的笔记和诗话中,有很多地方谈到这个问题,可见文人墨客对海棠的关心。

高考议论文作文训练

高三作文训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与立意 1.对材料的理解 这是一道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命题。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人们与传统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后一句表明了对传统的态度及其原因。总的来说,材料的主旨即为既要传承传统,更要面向未来,发展传统。 材料的关键词是“传统”,“传统”意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现代汉语词典》)。传统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它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里流淌在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时期的社会因子,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根基。因此,本次作文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和时代的积极意义。 传统无时不蕴含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琴棋书画,甚至生老病死,都与传统息息相关。但传统有好坏之分,有科学、愚昧之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也会变“味”。如何对待传统?关键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只有对传统的创新,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让它一代代传承下去。如国家将清明、端午、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就是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如白话文的变革、戏曲的创新、新文学的兴起……就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如春晚联欢、清明鲜花、短信祝福……就是对传统的创新等等。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能抛弃传统,但时代在进步,人们又不能一成不变地守着过去的传统,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使传统输入新鲜血液,更好地发展。 2.本次作文的立意注意点 在审题时,应分清材料中两句话的主次关系,前句“我们不能脱离传统”是前提,而后句“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是材料内涵的重点。如脱离材料漫谈“传统”,或只写我们要继承传统,或只写我们要抛弃传统,都是偏离材料中心,应视为偏题。正确的立意应是由我们与传统的紧密关系入手,引出我们应面向未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前后两句均需关照,后句为立意重点。这是本则材料的审题关键所在。 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阐明“传统”的具体内容。可写人,可写物,可写事,也可从“文化”“思想”等领域入手,可多角度联系领域中的某个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①过去在部队时,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责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②有一次跟团旅游被关在一个景区,导游伙同景区商场的经理,非让我们买东西不可,可是东西又不好又贵,大家都不肯买。现场气氛僵持不下,表面的和气快维持不住了。商场经理背后的大门紧闭,没有人能飞出去。终于团里一个有钱的游客,说她要买这买那,她其实什么都不缺,但显然是为了给大伙解围,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也是有面子的事。 ③我们中国人,大多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面子固然重要,然而里子方面,有时却注意不够。我认为: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④康紅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剧组解散之后,演员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洁地挂在房间里。她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⑤我还认识一个摄影助理,他说有一次拍周润发的广告,那时周润发的名气如日中天,男人们都想在现实生活中学他燃烧美元点烟的镜头。所以现场他被团团图住,纷纷让他签名。摄影助理实在小得放在哪里都是透明的,没有半个人注意到他。他只是站在一边默默看着,默默工作,直到所有的拍摄工作全部结束。周润发却主动向他走了过来,与他拍了合影。这也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郊区开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许多代表陆续走了。宾馆服务员问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而且打了长途电话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我听了无言以对。再如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靚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到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这些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 ⑦名人也罢,普通人也罢,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时都要展现我们的面子和里子。过分追求鲜衣怒马、锦上添花、煊赫恭敬,不但容易丧失意志、流于平庸浅薄,弄不好还会丢人破财、触犯法律。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认真充实美化自己的内在,才能得到恒久不衰的尊重和认可,支撑起真正的面子。 ⑧最近买过两件衣服,我都是一眼看中了里子才喜欢的。而以往买衣服首先当然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是手工和细节,但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十分惊艳。看不到的地方尚且如此精致,看得到的地方大体可以放心了吧! ⑨做人也一样,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李传鹏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2月20日)(1)说一说文章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谈谈你对“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这句话的理解。 (3)④—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本文论证思路。 (5)根据本文的观点,说一说以下三则材料,哪一则不能论证这一观点?为什么? 【材料一】西南政法大学大四女生谢仁慈,在车祸中失去了左腿,但她没有因为残疾失去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

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 2012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完整word版)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散文参考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散文 一、【新课标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 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4. B [解析] 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说法错误, 原文结尾说“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即使出外旅游,仍无法打破无形窗子的隔膜。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 [答案]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 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解析] 对重要词语的鉴赏,首先要理解它在文中的字面意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理解它的引申意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窗子”在文中的字面意义是指具体的窗子,如文中第三段中提到的“铁纱窗”“玻璃窗”,起到了分隔不同生活场景的作用。“窗子”的引申义是心态与观念的限制,是无形的窗子,起到了隔绝自我与外部世界的作用。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6. [答案] 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 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 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二人称“你”、第一人称“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视角。第二人称可以作为观看自己生活的视角,蕴含着作者审视的态度;第一人称可以作为观看他人生活的视角,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二、【新课标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高考作文训练(教师版)

作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苏格拉底 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③“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④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⑤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励志语录 中外文化中有很多相通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当时后世影响巨大。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路”,古往今来的人们有很多感受和思考。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岑参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安石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鲁迅先生说: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对于“路”,你有什么思考?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两句或几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专题十六散文阅读 [学法――抓住形神,品味情思]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 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二、散文的特征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三、散文的分类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一)写景状物类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其主要特点有: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①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②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③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