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章节基本知识点(教案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章节基本知识点(教案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章节基本知识点(教案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章节基本知识点(教案类)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目标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熟悉金属之最,改变合金性能的途径。重点金属之最,改变合金性能的途径

难点改变合金性能的途径

章节内容第一小节:几种重要的金属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铜、铁是最早应用的金属材料,铝的年产量仅次于铁,现居第二位。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其中汞(水银)为液态;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金属之最:铝(Al)——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Ca)——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Fe)——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银(Ag)——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铬(Cr)——硬度最高的金属;钨(W)——熔点最高的金属;汞(Hg)——熔点最低的金属;锇(Os)——密度最大的金属;锂(Li)——密度最小的金属。

第二小节:合金

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两种金属材料相互刻画,可以比较它们的硬度。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合金材料。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不锈钢中还含有铬、镍等。

改变金属中其他组分,合金的性能也会随之改变。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有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抗腐蚀性能强等优良性能。

金属热处理能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淬火和回火。淬火使钢材硬度和耐磨性增强,塑性和韧性降低;回火使钢材的韧性部分恢复。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目标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定义,会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重点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定义

难点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章节内容第一小节: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铝与氧气反应:

3

2

2

2

3

4O

Al

O

Al=

+,形成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铁、铜与氧气反应:

4

3

2

2

3O

Fe

O

Fe点燃

+O

C

O

Cu u

2

2

2

高温

+

金很稳定,不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第二小节: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与盐酸或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

属活动性。

实验中,Mg 、Zn 、Fe 与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H MgCl HCl Mg ↑+=+222H ZnCl HCl Zn

↑+=+222H FeCl HCl Fe

由上可得: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

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会有紫红色铜生成,蓝色溶液变浅绿色:

Cu FeSO CuSO Fe +=+44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铝表面会有紫红色铜生成,蓝色溶液变无色:

Cu SO Al CuSO Al 3)(323424+=+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铜表面会有银白色银生成,无色变蓝色:

Ag NO Cu AgNO Cu 2)(2233+=+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特征: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

溶液里置换出来。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目标 了解地壳中金属含量,掌握铁的冶炼原理、还原氧化铁实验,掌握金属资源保

护的方法。

重点 铁的冶炼原理、还原氧化铁实验,金属资源保护的方法

难点 铁的冶炼原理、还原氧化铁实验

章节 内容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除金银等不活泼金属有单质(游离态)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化合态)形式存在。

地壳中金属含量由多到少为:铝、铁、钙、钠、钾、镁、锌、铜、银、金。

常见矿石及其主要成分为:赤铁矿(Fe 2O 3)、黄铁矿(FeS 2)、铝土矿(Al 2O 3)、

黄铜矿(CuFeS 2)、辉铜矿(Cu 2S )、菱铁矿(FeCO 3)。

第一小节:铁的冶炼

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323e 23CO F O Fe CO ++高温

实验装置为:

反应中的现象: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二氧化碳。

实验需注意:

一、因一氧化碳有毒,需做尾气处理。方法一、用酒精灯将尾气点燃;方法二、

用气球收集尾气。

二、实验结束,先撤酒精喷灯,持续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停止。防止温度

降低,试管内液体倒吸使玻璃管骤冷炸裂。

铁矿石炼铁过程复杂,加入原料有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石灰石的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高炉炼铁中的有关反应有:

22CO O C 点燃+ CO CO C 22高温+

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一定的杂质,在计算时,需考虑

到杂质问题,计算出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

第二小节:金属资源保护

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覆盖在铝表面,从而保护里层的铝

不在与氧气反应。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

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xH 2O ,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有: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表面涂保护膜:如

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制成不锈钢。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计划、合理有

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目标 了解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产生原因,掌握溶液、乳浊液的定义。

重点 溶液、乳浊液的定义

难点 溶液、乳浊液的定义

章节 内容 第一小节: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般两种液体互溶,量多的为溶剂。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做悬浊液。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固体颗粒会沉降下来。

第二小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是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

课题2 溶解度

目标掌握饱和溶液、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定义,掌握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熟练溶解度曲线的画法。

重点饱和溶液、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的定义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溶解度曲线

章节内容第一小节: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够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影响溶质溶解的因素有:温度和溶剂。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只有在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可以表示为: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

?

?

?

??

?

?

?

?

?

?→

?

利用该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得到还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苦卤)。

第二小节:溶解度

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在不指明溶剂时,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一般情况下,溶质溶解度大于10g,称为易溶,1~10g之间为可溶,0.01~1g之间为微溶,小于0.01g为难溶。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除了熟石灰【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氮气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目标掌握配制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熟练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配制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配制定质量分数溶液

章节内容

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用下式计算:

100%

?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1.计算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溶质质量,倒入烧杯中;

3.根据溶剂的密度计算出所需的体积。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溶剂,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是溶质溶解;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明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注意天平、量筒的操作。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目标了解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以及酸、碱的区别,掌握常见的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熟练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常见的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能熟练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章节内容

石蕊和酚酞溶液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变蓝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成红色。

第一小节:常见的酸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

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有强烈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易形成白雾,有腐蚀性。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浓硫酸是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有腐蚀性。

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的水分,生成炭。浓硫酸既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很危险。

若不慎将浓硫酸站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

碳酸氢钠溶液。

常见的酸还有硝酸、醋酸。

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2)与金属的反应(置换反应)

↑+=+2442H FeSO SO H Fe ↑+=+2442H MgSO SO H Mg

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O H FeCl HCl O Fe 2332326+=+(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

O H CuCl HCl CuO 2222+=+(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

4)酸碱中和反应

O H NaCl HCl NaOH 2+=+ O H SO Na NaOH SO H 2424222+=+

第二小节: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

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为苛性钠、火碱或烧碱。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在涂上硼酸溶液。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且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可以作为碱性气体、中性气体的干燥剂。

氢氧化钠广泛用于肥皂、石油等工业,还可以用来除油污。

2、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可由生石灰(CaO )与水反应得到:

22)(OH Ca O H CaO =+

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使水沸腾。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 )、氨水(NH 3·H 2O )。

碱的化学性质:

1)可使指示剂变色;

2)可与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反应:

O H CO Na CO NaOH 23222+=+ O H SO K SO KOH 24232+=+

实验表明,酸在水溶液中都可以解离出H +和酸根离子,碱在水溶液里都可以解离出金属阳离子和OH -。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目标 了解酸碱性对生产生活的意义,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掌

握改变pH 的方法以及用试纸测溶液pH 的方法。

重点 中和反应的定义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 改变pH 的方法以及用试纸测溶液pH 的方法

章节 第一小节:中和反应

内容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

子和酸根离子。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如:

O H NaCl HCl NaOH 2+=+ O H CaCl HCl OH Ca 2222)(+=+

O H SO Na SO H NaOH 2424222+=+

第二小节: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根据土壤情况,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利用中和反应调节土壤的酸碱

性;

2.用熟石灰中和处理污水中的酸性物质;

3.用含碱性物质[Al(OH)3]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用含碱性物质(NH 3·H 2O )的

药水、肥皂减轻蚊虫叮咬的痛痒。

第三小节: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 来表示,pH 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改变溶液pH 值的方法:

(1)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 值不断增大,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加碱性溶液,溶液pH 值不断增大,最终pH 值大于7;

(2)向碱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 值不断减小,最终将接近于7(不能达到7);加酸性溶液,溶液pH 值不断减小,最终pH 值小于7。

测定pH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

对照,读出溶液的pH (读数为整数)。

注意:用pH 试纸测pH 值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 试纸。若先用蒸馏水润

湿后再测,会使:酸性溶液pH 值增大,碱性溶液的pH 值减小,中性溶液的pH 值不变。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意义: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 溶液里才能

进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 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3、测定雨水的pH (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酸雨小于5.6),可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 (人的体液一般为弱碱性),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目标 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和碳酸氢钠,掌握提纯粗盐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

事项,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发生条件,会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熟知侯氏制碱法、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的原理,酸碱盐溶解性表和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重点 提纯粗盐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发生条件,侯氏制

碱法、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的原理

难点 会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记忆酸碱盐溶解性表和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章节内容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又叫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第一小节:氯化钠

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

氯化钠是白色晶体,易潮解、易溶于水。用于调味品、生理盐水、NaCl溶液选种、化工原料(制取碳酸钠、盐酸、氯气、氢氧化钠等)、公路除积雪等。

氯化钠存在于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的是粗盐。进一步提纯,可得到精盐。步骤为:(1)溶解(用天平称取食盐,用量筒量取适量水,放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用玻璃棒引流,缓慢倾倒食盐水。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紧);

(3)蒸发、结晶(用蒸发皿蒸发滤液,玻璃棒搅拌,以防液滴飞溅。带蒸发皿中析出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将得到的精盐称重,与溶解的粗盐比较,计算出产率)。

实验中注意事项:滤液浑浊的原因是滤纸有漏洞;玻璃棒的作用有搅拌加速溶解、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转移固体。

第二小节: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CaCO3)是大理石、石灰石、鸡蛋壳、贝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

+

=

+

2

2

2

3

2CO

O

H

CaCl

HCl

CaCO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

+

=

+

2

2

3

2

2

2CO

O

H

NaCl

HCl

CO

Na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

+

=

+

2

2

3

CO

O

H

NaCl

HCl

NaHCO

将碳酸钠加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NaOH

CaCO

OH

Ca

CO

Na2

)

(

3

2

3

2

+

=

+

像这样,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3

4

4

2

2

3

2

)

(HNO

BaSO

SO

H

NO

Ba+

=

+O

H

SO

Na

SO

H

NaOH

2

4

2

4

2

2

2+

=

+

+

+

=

+

2

2

4

2

4

2

3

2

CO

O

H

SO

K

SO

H

CO

K

侯氏制碱法:

3

4

2

2

3

HCO

NH

CO

O

H

NH=

+

+(CO2过量)

+

=

+

3

4

3

4

NaHCO

Cl

NH

NaCl

HCO

NH(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析出晶体,生成的氯化铵低温溶解度小,结晶析出可用做氨肥。)

+

+

2

2

3

2

3

2CO

O

H

CO

Na

NaHCO加热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

23223)(HCO Ca O H CO CaCO =++ O H CO CaCO HCO Ca 22323)(+↑+↓=

注:掌握酸、碱、盐溶解性表。

记忆口诀:钾钠铵硝全溶类;不溶氯银硫酸钡;碳盐不溶除MgCO 3;碱类可溶

是钙钡。

(1)K +、Na +、NH 4+、NO 3-盐全溶;(2)盐酸盐:除AgCl 不溶,其他全溶;

(3)硫酸盐:除BaSO 4不溶,其他全溶;(4)碳酸盐:除MgCO 3微溶,其他不溶;

(5)碱类:K +、Na +、NH 4+、Ca +、Ba +溶,其他不溶。

碳酸盐的检验(含有CO 32-或HCO 3-):若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又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 2生成,则样品是碳酸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目标 了解常见的三大化肥、复合肥料,掌握化肥的简易鉴别、氮肥的简单鉴别,熟

练化肥的有关计算。

重点 化肥的简易鉴别、氮肥的简单鉴别、化肥的有关计算

难点 氮肥的简单鉴别

章节 内容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

第一小节:化肥简介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

钾需要量较大,所以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1.氮肥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可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尿素〔CO(NH 2)2〕、氨水(NH 3·H 2O)、铵盐如碳酸氢铵

(NH 4HCO 3)和氯化铵(NH 4Cl),以及硝酸盐如硝酸铵(NH 4NO 3)和硝酸钠(NaNO 3)等含氮化合物。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参与各种重要

的代谢活动。

常用的磷肥有磷矿粉〔Ca 3(PO 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

酸二氢钙Ca(H 2PO 4)2和CaSO 4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3.钾肥

钾在植物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量较高。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

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常用的钾肥有硫酸钾(K 2SO 4)和氯化钾(KCl )等。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钾三元素)的化肥叫做

复合肥料。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铵NH 4H 2PO 4和磷酸氢二铵(NH 4)2HPO 4的混合物〕和硝酸钾(KNO 3)等。这类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一方面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

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施入土壤后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和磷含量升高、氮

化物和硫化物气体(N 2O 、NH 3、H 2S 等)排放等,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

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适时适量、合

理混用和交替施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从而达到既延缓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有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的目的。

第二小节:化肥的简易鉴别

化肥的简单鉴别方法:看外观;看溶解性;灼烧;加熟石灰研磨。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 灼烧

可燃,熔化有气泡或冒烟 不燃,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刺激性气味氨气放出 氮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其与其他氮肥相

区别。

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鉴别:

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 H NH CaSO OH Ca SO NH 234242422)()(+↑+=+

O H NH CaCl OH Ca Cl NH 2322422)(2+↑+=+

O H NH NO Ca OH Ca NO NH 232323422)()(2+↑+=+

344234242)()(NO NH BaSO NO Ba SO NH +↓=+

3434NO NH AgCl AgNO Cl NH +↓=+

化肥有关计算:计算化肥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元素间的质量比等。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目标了解营养素的分类和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特征及主要来源。重点营养素的分类

难点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章节内容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统称为营养素。

第一小节: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大豆、花生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

酶也是一类重要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而且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甲醛等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

第二小节:糖类

糖类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淀粉属于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可分解为葡萄糖(C6H12O6),转变为糖原贮藏在肝脏和肌肉。蔗糖是贮藏在某些植物(如甘蔗、甜菜等)中的糖,化学式为C12H22O11。

第三小节:油脂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

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第四小节:维生素

维生素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大多数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中。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目标了解元素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主要来源。重点元素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主要来源

难点元素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主要来源

章节内容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依次为O、C、H、N、Ca、P、K、S、Na、Cl、Mg;微量元素为Fe、Zn、Se、I、F等。

O、C、H、N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无

机盐形式存在。

钙在人体内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来源有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补钙过多会造成结石、骨骼变粗。

钠和钾可维持人体内水分和维持体液有恒定的pH,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Na+存在于细胞外液,K+存在于细胞内液。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

影响

主要来源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

能帮助氧气的运

输缺铁会引起贫血肝脏、瘦肉、蛋、鱼、

豆类、芹菜

Zn 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

迟缓,发育不良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

和癌症;摄入量过高会使人

中毒

I(碘)甲状腺素的重要

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

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

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

甲状腺肿大

海产品、加碘盐

F(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

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以及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知道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

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

难点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

章节内容第一小节: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像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可以看做无机化合物。

由于构成有机物的核心元素——碳可以与其他原子相互连接,排列方式不同,有机物数目庞大。

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叫做小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叫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二小节:有机合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又称为聚合物。聚合物有链状和网状的,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使用,如聚乙烯塑料;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固性,一经加工成型不会受热熔化,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脲

醛塑料(俗称电玉)。

区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有刺激性气味有浓烟的为聚氯乙烯塑料。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物理法,用力拉易断的是羊毛,不易断的是合成纤维;化学法,点燃,产生焦羽毛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

塑料带来的危害是“白色污染”,因为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等,污染空气。

解决方法:1、减少使用塑料制品;2、重复使用塑料制品;3、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实验——保鲜膜保险能力的原理是其保持水分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1.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套教案(精品表格式_统一格式)

课题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主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能用置换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情感目标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中考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共同教案个人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 片。 【问题情景】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 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 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 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 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 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 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 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就我们提出的问题。 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 严重。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 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 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 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 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 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 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 气的反应。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 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 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 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接任C122班一年,我发现学生变化很大,虽然调皮但单纯可爱,虽然基础差,但上课善思维,爱发言。从八年级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来看,进步很大,由原来的倒数第二一跃为顺数第二,很多同学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部分同学的潜力还没开发出来,良好的语文习惯如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所以初三任重道远,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来期的中考成绩也会不错的!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水平;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 (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动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动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课题【学习目标】.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1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 合金。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学习重点】认识 合金,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学习难点】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生成问题情景导入。设疑: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21、图8—-1.用PPT 展示、描述教科书P2图8 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 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2生成能力自学互研 几种重要的金属知识模块一 内容,思考: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3.阅读教科书P2-1哪些相 似的物理性质?大多金属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点拨: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汞却为液体),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数金属都是固体 ( 中的“讨论”。举例说出你所知道,联系生活经验,完成P41.阅读教科书P3表8-2的金属之最,思考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点拨:因为铁硬度大,密度大,铝硬度小,密度小。 (2)银的导电性比铜的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点拨:因为银资源短缺,价格昂贵,用银作导线,资源少,成本高。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3)如果用锡作灯 光里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点拨:因为灯泡里的灯丝在照明时温度很高, 的灯丝的话,灯丝很容易熔断,灯泡不耐用。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4)是为了增强金属制品表面的美点拨:铬的硬度最大,不易生锈,水龙头等 铁制品镀铬, 观,如果镀金,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损坏,达不到预期目标。 合金知识模块二5,思考:1.阅读教科书P4-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1)点拨: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合金不是纯净物,是混合物。(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钢的含碳量为4.3%0.03%~2%~点拨:铁的合金是生铁和钢,生铁含碳 量为2% ,并完成下表:1]-8实验[观察老师演示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