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练习题2

心理学练习题2

心理学练习题2
心理学练习题2

心理学复习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桑代克的联结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心理概论》第二卷()。

(1)《学习心理学》(2)《科学和人类行为》(3)《学习的革命》(4)《学与教的心理学》

2、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阶段有()个,并且在每个阶段分别有相应的危机和需要培养的品质。

(1)8 (2)5 (3)6 (4)3

3、儿童心理学是以下哪一门学科的基础()。

(1)教育心理学(2)人格心理学(3)认知心理学(4)心理咨询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由()提出的,它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1)颜渊(2)孔子(3)孟子(4)朱熹

5、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存在于()。

(1)意识中(2)潜意识中(3)前意识中(4)有时存在于潜意识中,有时存在于前意识中

6、托尔曼提出的有关强化的公式是()。

(1)S—O—R (2)S—R (3)R—R (4)S—S

7、瑟斯顿的群因素智力理论也称为()。

(1)基本能力学说(2)组合理论(3)因素理论(4)共变理论

8、儿童的认知发展取决于()。

(1)后天的教育水平(2)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3)儿童的遗传素质(4)成熟

9、下面哪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出现社会抑制作用()。

(1)一个热衷于表现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2)警察在值勤(3)一个新手在老工人的监督下学习复杂新操作(4)一位领导在为本单位职工做报告

10、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等三个阶段。

(1)好奇(2)中心兴趣(3)志趣(4)广泛兴趣

11、形式运算的特点是()。

(1)表象性思维(2)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3)出现了运算(4)思维具有即时性

12、学业压力过大直接会造成()。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考试焦虑等问题(2)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和学习动力缺失等问题

(3)关系和自我发展等问题(4)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等问题

13、情绪、情感开始内敛的是()。

(1)婴儿期(2)幼儿期(3)小学阶段(4)中学阶段

14、()是一种灵敏的测量无意识记忆痕迹的手段。

(1)直接测量(2)再认(3)再现(4)残词补缺

15、自下而上的加工保证了知觉的()。

(1)准确性(2)灵活性(3)快速完成(4)组织

16、弗里德曼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当双方的角色作用不同时,()因素对人际吸引重要作用。

(1)相似性(2)互补性(3)熟悉性(4)互惠性

17、“微格教学”是一种()。

(1)学科教学(2)案例教学(3)课外活动(4)科技教学

18、“人比人,气死人”,过分强烈的攀比心理容易引起()。

(1)自卑感问题(2)人际关系问题(3)非理性观念问题(4)适应问题

19、迈克卡等人把学习策略分为三大部分,即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

(1)元认知策略(2)提取和利用策略(3)领会和保持策略(4)记忆策略

20、下列哪一种测验废弃了智龄的概念,只保留了智商的概念()。

(1)威克斯勒智力测验(2)比内测验(3)Y—G测验(4)卡特尔测验

21、用斯金纳箱实验得出的公式是()。

(1)S—R(2)R—S(3)R—R(4)S—S

22、个体对()知觉和认知被称为自我意识。

(1)自己存在的状态(2)自己健康状况(3)他人对自己评价(4)自己社会化状态

23、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的提出者是()。

(1)吉尔福特(2)瑟斯顿(3)艾森克(4)卡特尔

24对学生学习的背景知识的分析属于()。

(1)教学目标分析(2)教学对象分析(3)教学重点分析(4)教学风格分析

25、标志着科学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是()。

(1)《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出版(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

(3)第一支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4)《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版

26、产生清晰感觉经验是在()。

(1)感觉器官(2)感觉神经(3)脑干网状结构(4)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27、学习的时候,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是()。

(1)认知能力(2)操作能力(3)思维能力(4)社交能力

28、认同与顺从的最大区别是()。

(1)前者是一时性的(2)前者是整个态度的根本转变

(3)前者是自愿的过程(4)前者是稳固的态度

29、“学习是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是一种()。

(1)行为主义观(2)建构主义学习观(3)知识分类观(4)联结观

3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态度的构成成分()。

(1)认知(2)印象(3)情感(4)意向

31、誉为近代心理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的是()。

(1)笛卡尔(2)缪勒(3)冯特(4)弗洛伊德

32、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称

为( )。

(1)概念(2)类别(3)印象(4)归因

33、( )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1)能力(2)理想(3)气质(4)性格

34、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得哪种标准来划分的?()

(1)问题的内容(2)内在心理根源

(3)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4)问题的性质

35、以下几个答案中,问题解决的“专家”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有效的组织信息(2)工作更勤奋

(3)工作速度快(4)善于合作

36、弗洛伊德是从人的()来解释人的攻击性的。

(1)挫折经历(2)遗传基因

(3)对侵犯性行为有意或无意的观察学习(4)破坏性本能

37、经验对感觉结果的影响是通过()实现的。

(1)感觉分析(2)注意资源分配

(3)内隐记忆(4)外显记忆

38、笛卡儿认为“心灵原来就是包含着一些概念和学说的原则”,这是一种()。

(1)先验论的观点(2)发生认识论观点

(3)经验论的观点(4)实践论的观点

39、儿童“人来疯”,让他到无人的房间呆一会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1)惩罚(2)令其反省

(3)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水平(4)引起注意

40、心理健康的三个层面的标准是()。

(1)正常状态,良好适应状态,理想状态(2)非病状态,适应状态,理想状态

(3)正常状态,适应状态,主观状态(4)非病状态,适应状态,良好适应状态41、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智力包括的主要能力有()。

(1)5种(2)6种

(3)7种(4)8种

42、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来

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这是谁提出来的?()

(1)加涅(2)布鲁纳

(3)斯金纳(4)维纳

43、加大嗓门使课堂中学生安静下来是借助()引起学生的注意。

(1)刺激强度(2)刺激与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差异

(3)感知者的情感(4)感知者的需要

44、“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辩识它,这是由于知觉的()

(1)理解性(2)恒常性

(3)选择性(4)整体性

45、意志过程是()

(1)决心-信心-恒心(2)信心-决心-恒心

(3)恒心-信心-决心(4)决心-恒心-信心

46、下面是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1)如在早期未形成良好的依恋,完全可以在日后进行弥补

(2)依恋的形成与发展无所谓的关键期

(3)依恋是儿童特殊时期的情绪活动,与成人的情绪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

(4)依恋的发展关系到儿童情绪发展的稳定和健康,还会影响到成人后的社交、心理健康及同子女的关系

47、认知发展到()儿童才开始具有守衡。

(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48、天才的形成因素中,除了要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外,还需要有()。

(1)经济条件(2)主观努力

(3)身体因素(4)父母的智商高

49、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的过程。

(1)截然相反(2)互不相关

(3)辨证统一(4)互为矛盾

50、下列有关人的发展的阐述哪一条是正确的()。

(1)发展无规律可寻

(2)发展是指儿童、青春期的身心变化

(3)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

(4)发展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有规律的变化

51、一般而言,辨别严重的精神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指标是()。

(1)无自知力、幻觉、妄想等(2)行为异常、幻觉、妄想等

(3)行为异常、情绪异常、失眠等(4)行为异常、情绪异常、思维异常等

52、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1)语言学习(2)罪犯改造

(3)成人教育(4)岗前培训

53、二因素智力理论认为可能存在有第六种特殊因素,它是():

(1)想象速度(2)反应速度

(3)智力速度(4)思维速度

54、下列哪一种研究最好采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

(1)儿童学习中文的能力(2)儿童语言的发生问题

(3)电视与暴力行为的关系(4)4岁儿童与8岁儿童的社交能力研究

5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付美国师资缺乏状况,心理学家斯金纳设计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是()。

(1)教学机器(2)掌握教学法

(3)先行组织者(4)发现学习法

56、社会影响就是由于社会压力的存在,而使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朝()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1)社会不认可(2)不利于社会发展

(3)违反社会规范(4)社会占优势

57、学会弹风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感到容易些,这是由于()。

(1)定势的作用(2)原型启发的作用

(3)迁移的作用(4)注意的转移

58、作为主体的我之所以得以发展,主要是由于儿童具备了()。

(1)自尊心(2)竞争的能力

(3)反思能力(4)想象的能力

59、瑟斯顿的群因素说现在可以称为()。

(1)群因一一般因素理论(2)共同因素说

(3)群体因素说(4)普通因素说

60、社会测量法主要是通过()的方式来收集具体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结论。

(1)人家关系图(2)向群体成员提问题

(2)参照测量法案(4)群体成员互相打分

61、“学者大要立志”,“学者须是立志”,由()提出来的,它说明了意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1)荀子(2)葛洪

(3)朱熹(4)颜元

62、学习是多阶段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

(1)语言记忆(2)形象记忆

(3)长时记忆(4)动作记忆

63、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为()。

(1)精神分析学的兴起(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3)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兴起(4)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64、早期“程序教学”的设计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

(1)行为主义(2)认知心理学

(3)人本主义(4)科学主义

65、中国古人认为情绪情感影响身体,怒伤()。

(1)心(2)肝

(3)肾(4)肺

66、孔子说:“力行而近乎仁”,这体现的德育心理思想是()。

(1)实践是品德学习的重要途径(2)品德是先天的

(3)品德与实践无关(4)品德是后天形成的

67、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1)自己过去经验(2)自己心理特征

(3)自我感觉(4)自我标准

68、下列哪部著作不是冯特的( )。

(1)《人体生理学教本》(2)《关于人类灵魂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

(3)《生理物理学纲要》(4)《生理心理学原理》

69、人际关系是依靠为满足社会个体刻可彼此相互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力量与( )来维系的。

(1)依赖关系(2)社会规范(3)心理距离(4)情感联系

70、从教学形式来看,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一种( )。

(1)电子化教学(2)程序教学(3)个别化教学(4)合作化教学

71、一口气能报出报纸的20种用途,是思维()的表现。

(1)流畅性(2)灵活性(3)原创性(4)受制性

72、威氏量表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语言和( )。

(1)内容(2)算术(3)想象(4)操作

73、提出学习方法“头脑风暴法”的人是( )。

(1)奥斯本(2)马斯洛(3)维果斯基(4)加涅

74、生成学习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1)威特罗克(2)苛勒(3)格拉瑟德(4)梅耶

75、不良行为转变的第一阶段是()。

(1)醒悟阶段(2)自新阶段(3)隔离阶段(4)教育阶段

76、艾宾浩斯是以()的方法对学习与记忆的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研究的第一人。

(1)观察(2)自传(3)实验(4)内省

77、加工自动化可通过( )实现。

(1)集中注意(2)重复训练(3)降低作业难度(4)提高对环境适应的灵活性

78、厨师做菜越做越咸是由于( )。

(1)错觉(2)对比(3)注意起伏(4)感觉适应

79、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1)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2)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3)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4)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80、危机干预时,所谓的心理支持系统,指的是( )。

(1)当事人可以利用的能提供心理支持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物质资源(2)当事人的监护人

(3)能给当事人提供监护保护的各种物质环境资源(4)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81、按照社会测量法,对某群体凝聚力进行计算时,列出了这样的式子:甲班群体凝聚力=[510/(40×15)]

×100%,其中15代表( )。

(1)各选择者的选择总分之和(2)最大被选择总分

(3)各选择者的被选择总分之和(4)最大选择总分

82、某个字写得潦草看不清,但借助于上下文我们最终识别了它,这是一种()。

(1)自上而下的加工(2)自下而上的加工(3)自动加工(4)控制加工

83、以语义方式编码的记忆是()。

(1)情绪记忆(2)语词逻辑记忆(3)运动记忆(4)形象记忆

84、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各种操作,探索解决的途径,是在问题解决的()。

(1)验证期(2)准备期(3)潜伏期(4)明朗期

85、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在测量中对要测行为特征所具有的()。

(1)稳定性(2)可靠性(3)相关性(4)准确性

86、韦氏智力量表的特点是保留了()的概念。

(1)智商(2)智力(3)智龄(4)年龄

87、个体不同心理系统的发展速度、成熟时间会不尽相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具有()。

(1)差异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顺序性

88、有的儿童心理发展速度快,有的发展较慢,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具有()。

(1)不平衡性(2)阶段性(3)顺序性(4)差异性

89、比较中美儿童价值观发展中的差异,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1)跟踪研究(2)横向比较研究(3)跨文化研究(4)交叉研究

90、根据皮亚杰理论,“客体永恒性”的获得发生在()。

(1)形式运算阶段(2)具体运算阶段(3)前运算阶段(4)感知运动阶段

91、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

(1)认知力(2)元认知(3)思维力(4)反思力

92、教学的方向性问题是()。

(1)教学目标分析(2)教学方法选择(3)教学媒体运用(4)学生能力分析93、能使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1)认知策略(2)言语信息(3)智力技能(4)反思能力

94、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1)发现学习(2)掌握学习(3)程序教学(4)先行组织者

9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1)教学决策(2)教学组织(3)教学设计(4)教学监控能力

96、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的过程,称为()。

(1)早期社会化(2)法律社会化(3)道德社会化(4)发展社会化

97、我们看见一个英俊的男士,往往认为他可能也很智慧、善良,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是()。

(1)晕轮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4)刻板印象

98、当我们遇到一个北方人,马上就可能推断他是一个大方、豪爽的人,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是()。

(1)晕轮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4)刻板印象

99、人们容易喜欢那些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的人,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因素。

(1)熟悉性(2)相似性(3)对等性(4)接近性

100、看到别人染发,自己也去染发的行为是()

(1)服从(2)模仿(3)暗示(4)流行

二、多选题

1、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对()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

(1)教学对象(2)教学内容(3)教学目标(4)教学媒体

2、认知教学观在()方面与行为主义不同。

(1)教学态度(2)教学环境(3)教学方法(4)教学任务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1)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知识(2)学生要发现客观世界

(3)学生应主动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系统

(4)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4、在情景认知教学理论看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等因素的交互作用。

(1)角色(2)环境(3)认知(4)强化

5、在情景认知教学理论中,教师的作用在于()。

(1)提供真实性活动(2)促进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反思

(3)支持学生的合作互动(4)以教学匹配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6、在()方面,专家优于新手。

(1)灵活性(2)发散性(3)独创性(4)持久性

7、常用的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有()

(1)讲授法(2)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3)发现学习(4)掌握学习

8、佛勒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

(1)关注学生(2)早期存活的关注(3)职前关注(4)关注教学情景

9、()都很强调练习对学习的重要性。

(1)加涅(2)金布尔(3)桑代克(4)巴甫洛夫

10、学习风格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化的()

(1)学习策略(2)学习倾向(3)学习方式(4)学习态度

11、学习风格具有()的特征。

(1)多样性(2)相对性(3)稳定性(4)独特性

12、建构主义学习论要求学生()。

(1)承担更多管理学习的任务(2)发展自我控制的技能和习惯

(3)在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4)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构建

13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有()。

(1)儿童已具备了初级的逻辑(2)儿童已形成了动作格式

(3)智慧停留于动作水平(4)不具备表象和运算

14、人的社会化主要有()特点。

(1)终生性(2)个别性(3)能动性(4)以遗传素质为基础

15、根据横向标准,社会化包括()

(1)反向社会化(2)性别角色社会化(3)民族社会化(4)再社会化

16、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有()

(1)电视(2)家庭(3)个体所处社区的特点(4)师生关系

17、根据外部表情来识别和判断他人情感时,有赖于()的因素

(1)社会文化(2)认知者年龄(3)认知者性别(4)社会经验的积累

18、侵犯性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

(1)道拉德的本能论(2)洛伦兹的动机论(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4)弗洛伊德的本能论19、影响侵犯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1)个人认知水平与性格(2)所受挫折(3)暴力宣传(4)侵犯性榜样

20、产生社会抑制的原因与()有关。

(1)社会文化背景(2)个体情绪(3)任务难度(4)个体责任是否明确

21、主要的非理性观念包括()

(1)刻板性(2)完美性(3)灾难性(4)消极性

22、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

(1)认知方面已经成熟(2)处于“心理断乳期”(3)进入到形式运算阶段(4)自我意识有了大发展23、________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1)认知主义(2)行为主义(3)建构主义(4)人本主义

24、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

(1)联想思维(2)直觉思维(3)灵感思维(4)受制思维

25、教师可以通过__________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1)高超的教学水平(2)良好的道德品质(3)良好的作风(4)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26、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发展和丰富案例知识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

(1)观摩教学(2)微格教学(3)教学案例研究(4)教学反思

27、品德态度的形成经历了_________三个阶段。

(1)顺从(2)醒悟(3)认同(4)内化

2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__________。

(1)主动性(2)社会性(3)情境性(4)强化作用

29、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

(1)树立远大目标(2)明确问题(3)激发需要(4)及时反馈

30、陶行知从教育实践中看到了性格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_________。

(1)努力奋斗 (2)实事求是 (3)独立意识 (4)创造精神

31、下列心理学家是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的有( )。

(1)巴甫洛夫 (2)托尔曼 (3)华生 (4)斯金纳

32、以下不属于智力测验的是___________.

(1)比内测验 (2)Y-G测验 (3)卡特尔16PF测验 (4)TAT测验

3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有________。

(1)家庭(2)学校(3)伙伴群体(4)大众传媒

34、社会认知的要素有。

(1)认知者(2)印象(3)被认知者(4)认知情境

35、印象具有______三大特点。

(1)直接性(2)间接性(3)稳固性(4)综合性

36、印象形成有_______三种模式。

(1)累加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递减模式

37、常见的归因偏差有___________。

(1)基本归因错误(2)行动者和观察者偏差(3)防御性归因偏差(4)首因效应

38、改变态度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

(1)劝导宣传法(2)群体影响法(3)活动参与法(4)角色扮演法

3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

(1)熟悉性(2)相似性(3)互补性(4)对等性

40、社会认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偏差有。

(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主观效应(4)社会刻板印象

41、爱情包含_________三种基本成分。

(1)亲近(2)激情(3)承诺(4)友情

42、侵犯性行为具有的特点有__________。

(1)是有意识、有意图的行为(2)是外显行为(3)是伤害他人的行为(4)是无意的行为

43、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的能力。

(1)注意(2)学习(3)记忆(4)思维

44、桑代克总结出了几条主要的学习规律,即()。

(1)效果律(2)练习律(3)分配律(4)准备律

4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1)能力(2)气质(3)性格(4)态度

46、一般来说,属于智力因素有()。

(1)记忆(2)兴趣(3)思维(4)信念

47、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

(1)家庭问题(2)生活危机(3)财务问题(4)生涯发展

48、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

(1)生理性需要(2)社会性需要(3)成长需要(4)健康需要

49、遗忘可能是由()造成的。

(1)脑病变(2)消退(3)提取障碍(4)动机性抑制

50、有关社会距离测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1)主要用来揭示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2)这种方法由波加杜斯首创

(3)是在社会测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向群体成员提问题的方式来收集具体资料

5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两类()。

(1)生理需要(2)缺失需要

(3)心理需要(4)生长需要

52、“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具有普遍性,但对应于具体年龄段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个

体差异。每一阶段所具有的独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而且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皮亚杰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哪些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1)不平衡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

(3)差异性(4)定向性和顺序性

53、下列哪些例子证实了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

(1)儿童的思维发展从动作到具象再到抽象

(2)儿童先会叫“爸爸”、“妈妈”,后分清什么是“男、女”

(3)学校总是要到中学才教物理、化学

(4)儿童的道德发展前后经历了“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和“后世俗水平”几个阶段

54、依恋的标志是()。

(1)啼哭(2)害怕(3)陌生人(4)分离焦虑

55、群体决策的优点有()。

(1)在群体决策中,可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2)集体讨论时可形成一个相对宽松的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成员之间相互启发与互相沟通

(3)实施时容易得到群体成员的支持

(4)避免决策出现极化现象

56、良好的复习策略是()。

(1)学习完成后在最短时间内复习

(2)利用整块时间集中复习

(3)学习一门课程的前后不学习相似的其他课程

(4)考试前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57、信念具有不同于迷信的特征是()。

(1)独立性(2)正确性

(3)科学性(4)自觉性

58、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出发,儿童认知发展意味着()。

(1)认知结构的容量有所扩大(2)加工策略的掌握

(3)信息加工更为充分有效(4)儿童思维更像一台计算机

59、体现情境认知教学理论思想的正确描述有()。

(1)知识是嵌于实践之中的。(2)书本知识的学习是无效的

(3)书本知识与情境知识的对立的(4)教学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学习的机会

60、心理学研究中有时拿动物来代替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

(1)人与动物在生物性上有相似性(2)人有伦理道德限制,动物没有

(3)动物生长环境的易控性(4)人比动物高级

61、个性倾向性主要有()。

(1)兴趣(2)需要(3)动机(4)智力

62、思维和感知觉的区别是()。

(1)它对事物的反应是整体的(2)它对事物的反应是规律性的

(3)它对事物的反应是抽象的(4)它对事物的反应是间接的

63、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说法正确的是()。

(1)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健康人”进行研究

(2)其实只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

(3)其中心观点是以人为本

(4)注意社会文化因素和时代环境对人的影响

64、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为了()。

(1)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2)健全人格

(3)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4)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65、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有()。

(1)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趋向平衡(2)游戏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大

(3)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发展迅速(4)情绪、情感比较外露

66、组块的作用是()。

(1)延长信息在短时记忆系统中的存储时间

(2)扩大短时记忆容量

(3)加快信息在短时记忆系统中加工速度

(4)加强信息的内部联系

67、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

(1)刺激强度(2)刺激物与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差异

(3)刺激物的相对运动(4)感知者的情感、兴趣需要

68、记忆的发展表现在()。

(1)感觉记忆方面

(2)内隐记忆方面

(3)记忆的策略方面

(4)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广义的知识日益丰富,为新知识的编码提供了便捷

69、下面有关学习的论述正确的是()。

(1)学习发生在脑的记忆区(2)学习是以神经网络状态的变化而被编码的

(3)单一神经元起主导作(4)网络状态的变化是由于许多突触传递中所发生的可塑性变化的结果70、在评估危机当事人的危险性时,具体的危机评估包括( )。

(1)当事人目前的情绪状态(2)当事人替代性的解决方法和应付机制

(3)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当事人自杀的危险性(4)当事人的心理支持系统及可利用的资源

71、不同的认知者对同一认知对象有不同的认知是因为( )。

(1)认知者的需要、兴趣的不同(2)认知者的情绪不同

(3)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4)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

72、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1)情绪较稳定并且乐于工(2)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4)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

73、发现式教学法的主要优势有( )。

(1)有利于安排教学计划(2)培养学习动机

(3)有利于延长教学时间(4)有利于激发智慧潜能

74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

(1)群体人数(2)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3)与自己类似地位的群体成员的从众与否(4)个体的身体健康程度

75、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 )。

(1)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2)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同样有自我意识

(3)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4)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76、暗适应过程导致( )。

(1)视感受器感受性提高(2)视感受器感受性下降

(3)视感受器阈限提高(4)视感受器阈限下降

77、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1)Y-G个性测验(2)罗夏测验

(3)主题统觉测验(4)画人测验

78、达到具体运算思维水平的儿童思维具有了( )。

(1)可逆性(2)守衡

(3)抽象性(4)灵活和平衡

79、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情绪三因素说",认为可将情绪的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整合作用,即( )。

(1)剌激因素(2)社会因素

(3)认知因素(4)生理因素

80、世界观包括三个成分,分别是( )。

(1)自然观(2)人生观

(3)理想观(4)社会观

81、金布尔认为学习可以理解为( )。

(1)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

(2)学习是外在行为的变化,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3)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4)要受到强化,要练习

82、以下观点中,反映认知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

(1)教学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教学主要任务是打基础

(3)教学需要媒体的支持(4)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

83、横向研究的优点是( )。

(1)不需要等儿童长大再来寻找变化的轨迹(2)能详尽掌握个体发展的资料

(3)被试不易流失(4)能将不同文化的多种心理特征进行比较

84、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认知发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1)信息的呈现方式上(2)信息的输入

(3)信息的提取(4 )信息的储存

85、背景具有( )特征。

(1)大小(2)轮廓(3)烘托性(4)蔓延性

86、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有( )。

(1)案例学习与研究(2)增加教师休息时间

(3)教学反思(4)提高工资

87、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被后人视为生理心理学先驱的是( )。

(1)缪勒(2)赫尔姆霍兹(3)费希奈(4)冯特

88、一般能力包括()。

(1)观察力(2)注意力(3)思维力(4)记忆力

89、人格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

(1)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

(2)决定个体行为

(3)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

(4)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

90、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有()

(1)16PF (2)画树测验(3)语句完成测验(4)文字联想测验

91、“活泼型”的神经活动类型是()的类型。

(1)强(2)弱(3)平衡(4)灵活

92、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机制是()。

(1)强化(2)模仿(3)遗传(4)相互作用

93、教学设计包括()等方面。

(1)过程(2)目标(3)策略(4)评价

94、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

(1)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2)通过强化来实现的

(3)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4)强调合作学习

95、认知教学观认为()。

(1)学习是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理解过程

(2)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3)学习强调练习

(4)学习依赖于学生的信息加工系统

96、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变化的学者是()。

(1)加涅(2)班杜拉(3)奥苏贝尔(4)托尔曼

97、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1)布鲁姆(2)奥苏贝尔(3)华生(4)斯金纳

98、斯金纳总结出的学习规律有()。

(1)习得反应(2)条件强化(3)泛化作用(4)消退作用

99、托尔曼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1)符号学习理论(2)认知地图(3)中介变量(4)潜伏学习

100、早期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1)儿童掌握语言(2)学习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3)学习社会规范并将社会价值内化(4)与人沟通并建立感情

101、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有()。

(1)救火(2)扶老人过马路(3)帮老师擦黑板(4)借给同学学习用品

102、群体决策的优点有()。

(1)省时省力(2)多方面收集信息(3)激发个体创造力(4)增添群体凝聚力

三、是非题

1、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这种教育活动。

2、认知学习是指对知识、智力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学习,其主要特点是知识的获得。

3、在教学目标方面,认知教学观强调通过灌输,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4、在行为主义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学习进程。

5、认知教学观认知教师应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非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6、学生的认知在某些情况下是情景化的。

7、问题解决过程需要不断扩大问题空间,最终过渡到目标状态。

8、如果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出现失误,则活动目标不再指向目标状态。

9、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审题实际上就是认知问题和任务。

10、产生与执行策略是继表征问题后的又一环节,是一个策略的匹配过程。

11、教学效能感是一种认知过程,它是指教师积极的教学信念。

12、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主线是“自律”向“他律”的发展。

13、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道德判断能力是逻辑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

14、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论”说明道德发展阶段发展过程无个别差异。

15、在教学内容选定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16、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应教师需要的教学方法。

17、在对“学习”的理解中,金布尔从格式塔立场出发的定义影响较大。

18、由机体成熟而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

19、学习者可以通过采用情感策略,减少不利情感的干扰,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0、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21、记忆痕迹位于脑的广泛区域。

22、联结学习理论中的联结是间接的,有中介的的,靠尝试错误而建立,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

23、联结学习理论中,练习律即应用律,是指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24、桑代克提出的准备律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25、巴甫洛夫认为强化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强化理论。

26、格式塔心理学是认知学习理论的理论依据。

27、托尔曼是联结论向认知论过渡重要人物,他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和认知地图,潜伏学习等重要概念。

28、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外界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自身建构而成的。

29、一个人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创造新的社会经验与社会文化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的过程也属于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30、个体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体社会化是个别的。

31、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在青春期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过程。

32、只有人一出生就已经是一个社会人。

33、如果不经过社会化过程,人就无法在社会环境中生存,人类社会也无法运行。

34、反向社会化指的是个体的反社会倾向。

35、社会化是老一代把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传递给下一代的单向的不可逆过程。

36、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

37、家庭环境对个体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社会适应技能的培养。

38、人在形成了个性之后,就可以开始社会化过程了。

39、自我意识先于个体社会化产生而发展。

40、自信、自满、自卑都属于自我评价。

41、个体的自我约束来源于个体的自我修养。

42、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认知对象的认知一般仅限于对其外表的认知。

43、在对他人性格进行认知时,一般人倾向于认为他人与自己有着相反的性格。

44、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是对他人和他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认知。

45、形成印象过程中,在对他人心理特征的信息进行选择时,通常存在晕轮效应。

46、在对他人社会信息进行选择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按照具有社会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他人进行分类,以明确自己的行为方向。

47、首因效应往往是社会认知中易产生的一种偏差。

48、个体的行为是建立在态度形成的基础上的。

49、自我发展的问题可以通过团体为形式的辅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来给学生提供帮助。

50、当态度的三要素发生矛盾是,认知要素往往起决定作用。

51、依从是一时性的,它不可能导致整个态度的真正转变。

52、同化时期的态度转变取决于个人与他人,与团体的关系。

53、相似性和互补性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54、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群体成员往往与其他成员进行相同的互动以形成相同的关系。

55、模仿是最基本的人际交流与人际互动的方式。

56、伦吉尔曼发现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得更好,即称为旁观者效应。

57、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

58、学习动力缺失的最主要表现是学习困难。

59、自我管理问题是大学新生重要的问题之一。

60、自杀是一种冲动性行为。

61、MMPI可准确评估预测可能存在的暴力。

62、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

63、程序教学是一种集体化的教学形式,采用认知主义原理设计。

64、教学效能感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之一。

65、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首先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称为近因效应。

66、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促进新旧知识的合理联系。

67、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68、学习的联结论强调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69、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大约在青少年末期就结束了。

7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71、在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暗示往往无法实现。

72、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优点是省时省力。

73、心理辅导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

74、心理治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心理疾病患者。

75、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完全的心理健康。

76、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

77、对于想自杀的人应给予积极的危机干预。

78、问题解决涉及言语知识、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综合应用。

79、同化顺化的提法出自于生物学。

80、人通过遗传获得许多的与生俱来的本领。

81、发展就是变化。

82、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是心理过程五个独立的基本环节。

83、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趋势会渐趋减弱。

84、威特罗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

85、感觉只针对信息的组成成分,也就是信息的个别特征进行加工。

86、总的来说,危机是指个体无力应付困境的一种状态。

87、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88、每种感受器只能接受其适宜刺激,而不能接受其他形式的刺激。

89、弗洛伊德人格学中的自我是属于潜意识领域的。

90、自我意识中作为主体的我并不能像作为客体的我那样被个体直接观察到。

91、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研究技术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

92、俗语所谓“禀性难移”即指气质、性格和能力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

93、内省法是心理学家们最早采用的方法。

94、在谢尔顿的类型论中,外胚叶型指的是身体紧张型。

95、在威特金的类型论中,认为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并且容易受暗示。

96、建构主义教学观主要体现了行为主义的理论思想。

97、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根据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距离,寻找方法、不断缩小与目标状态距离的思维策略。

98、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的准备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

99、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10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好,这是由于无法倒摄抑制的影响。

101、在平时,首因效应远比近因效应更为明显和普遍。

102、按照所提出的问题的格式不同,调查可分为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10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包括“本我”与“超我”两部分。

104、荀子提出“骐骥一跃,……,金石可镂”说明了恒心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05、教师在不同的专业成长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106、负强化就是惩罚。

107、阈限现象存在说明人体对自然界物质能量感知的范围是有限的。

108、临近性在人际交往的整个阶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09、主要的非理性观念包括完美化、消极化、灾难化等。

110、按照金布尔的观点,潜伏学习和无意学习不属于学习。

11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可用于个人,也可用于团体。

112、应该承认,儿童知识的累积主要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个体自身的作用在其次。

113、比内智力测验的结果,通常用智力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

114、洛克最先把实证主义方法运用到了心理学研究中。

115、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

116、新教师职初的前五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117、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11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要让期望过高的优秀生不断提高期望值;要让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学生适当提高期望值。

119、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

120、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121、如果教育措施得当,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完全可以打破和超越。

122、非智力因素主要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12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124、柯尔伯格研究发现,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无关。

125、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往往借助体验式活动,是因为体验式活动有助于个体理性分析的调动。

126、案例知识是一种情境性知识。

127、人格与个性两个概念是一致的。

128、认识就是主体以一系列的动作或运算去转换外物。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动作和运算彼此获得了一系列功能上的联系,然后通过相互协调、产生了具有概括性、稳定性的可重复的组织。即格式。

129、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性本善,恶是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教育是使人完善的有效途径。130、顺从是一种一时性的态度改变。

131、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波长长于视觉感知阈值。

132、发展社会化是指人的现代化过程。

133、认知者的年龄与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无直接联系。

134、安全依恋的儿童是不会害怕母亲及其他直接抚育者离开自己的。

135、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136、比内智力测验依照发展的顺序排列,每一发展水平备有6个测验试题。

137、问题解决主要是一个认知过程,原有知识对问题解决影响不大。

138、非理性观念常常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在个体日常行为中起负面作用。

139、使用心理测验时主要是需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问题,不需要考虑主试的经验。

140、艾森克人格问卷分别有成人和幼年(青少年)两种版本,可以分别测试两个群体。

141、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即人们常说的知、情、意。142、掌握学习法表明,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

14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纯粹是思辩性的,没有任何实验基础。

144、惩罚是压制行为,而负强化是“发动行为”。

145、威克斯勒测验的语言部分小测验有6个项目,分别是“资料”、“理解”、“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

146、由于印象是认知者对认知对象的主观理解,说以说它是间接的。

147、托尔曼提出的有关强化的公式是“S—R”

148、骑自行车无意中撞倒路上行人不属于侵犯行为。

149、材料保持在感觉记忆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材料是否从感觉记忆转移到短时记忆阶段的重要因素。150、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151、在有关“武器效应”的实验中,没有看见武器的被试者比看见武器的被试者具有更为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152、乐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

153、每种感受器都能广泛地接受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信号,加以辨别、登记。

154、视杆细胞是一种暗视感光细胞,视锥细胞是一种明视感光细胞,所以视杆细胞对光的感受性比视锥细胞强。

155、感觉适应的结果是使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下降。

156、人的可受暗示性是稳定且无法改变的。

157、丹塞路从其学习策略的定义出发,将学习策略划分为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两类。

158、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就是抹杀了个性。

159、很多时候,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反而有助于他们之间的相爱。

160、期望效应的存在说明了认知者对认知对象是有影响的。

161、心理发展就应该在发展中动态地加以把握。

162、按"头脑风暴法"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先不做任何评价,以鼓励更多的想法。

16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定位在外显行为上从而使得心理学的内涵扩大了。

164、专家型教师是指有丰富学科知识的教师。

165、心理发展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心理发展量变、质变的客观规律,阐明制约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期更有效地促进发展。

166、热爱学生是教师重要的EFJK心理特征。

167、智力技能通常只与书本知识有关。

168、将剌激整和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认知结构保持稳定和发生量变,这就是同化作用。

169、问题解决是一种非个性化的活动。

170、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三个阶段。

171、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172、自我发展问题是典型的发展型咨询关注的问题。

173、掌握学习法是由加涅提出来的。

174、桑代克的联结论公式是"S一0—R"。

175、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176、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是相反的品质特点,同时具备这两种注意品质体现了个体对自身心理活动监控能力强的特点。

177、当剌激物持续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178、调查法所抽取样本的大小通常是越大越好。

179、大脑能够识别的是物理和化学能量。

180、感觉适应是感受器的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181、考试时的选择题是一种再认测验。

182、定势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较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83、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认为自我和超我都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

184、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利用外在参照,不易受暗示。

185、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只能用于个人,无法用于团体。

186、某种能力达到高水平发展可以称为天才。

187、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188、记忆是一个比较被动的保持信息的系统。

189、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190、布鲁纳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层次。

191、情感教学是一个不连续的内化过程,教师应积极地促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

192、头脑风暴法以获取想法的质量而非数量为目标。

193、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教师教学支持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达到“最近发展区”,超越其已有的认知水平。

194、皮亚杰的“水平论”反映了道德发展是连续变化过程。

195、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道德两难论”。

196、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197、“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意味着认知者可以把不需要和不感兴趣的事物排除在认知背景之外。198、“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态度中的认知成分左右了情感和意向成分。

199、内化了的态度已成为个人自己的态度,是最为坚定、最为稳固的态度。

200、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载体,为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关系。

201、群体人数越多越可能引发从众行为。

20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

203、学生学习中最重要和最良性程度动力是学习兴趣和未来的理想。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 课后习题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 树突 B.轴突 C.神经元 D.细胞体 ( )2、大脑左半球的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 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运动皮层区 D.感觉皮层区 (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_来进行的。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 )4、人脑中主要具有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平衡功能的是。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小脑 (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脊髓 B.躯体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6、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及其发出的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A、神经纤维 B、细胞体 C、髓鞘 D、神经递质 ( )7、调节内脏器官的肌肉和腺体活动的传出神经系统称为。 A、交感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系统 C、自主神经系统 D、躯干神经系统( )8、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细胞体及其发出的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A、树突 B、神经纤维 C、神经递质 D、髓鞘 ( )9、负责感觉器官(包括骨骼肌)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信息交流的神经系统称为。 A、交感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系统 C、自主神经系统 D、躯体神经系统( )10、周围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构成 A、脑 B、脊髓 C、自主神经系统 D、交感神经系统 ( )11、__________的主要机能是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 A、细胞体 B、树突 C、轴突 D、突触 ( )12、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侧裂处,有一个言语运动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这个区被称为____________。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

属于() 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 单项选择题 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 B、师资力量制约 C、仪器设备制约 D、课程复杂性制约 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 单项选择题 A、思维 B、逻辑记忆 C、形象思维 D、有意注意 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 单项选择题 A、心理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 一、是非题: 1.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误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2.研究表明,有意义习得的概念与原理的遗忘进程,不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 3.在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中,一般不会产生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控制加工是依赖注意资源、受资源量限制、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5.感觉过程不仅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对于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同样是必不少的。 6.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俗话说:“一遭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这是形象记忆。 8.当人们仰望天空,不由自主地把朵朵白云看成起伏的山峦,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再认。 9.注意的稳定性与主体状态和对象的特点有关。 10.“一心两用”即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11.实验证明,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加法运算是可能的。这属于注意的分散。 12.当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13.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低于视觉刺激阈值。 14.对未知的事物的好奇、探究愿望是一种与物种生存有关的先天的能力。 15.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语言记忆。 16.去年夏天学会了游泳,过了一年下水,马上能游起来,依赖的是形象记忆。 17.按回忆时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18.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帮助人们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的思维分析方法。 19.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20.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根据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距离,寻找方法,不断缩小与目标状态距离的思维策略。 21.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改变讲课的语音或语调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单选题: 1.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成回忆叫: A暂时性遗忘 B永久性遗忘 C干扰性遗忘 D逆向性遗忘 2.学生解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C聚敛思维 D发散思维 3.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斯皮尔曼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听觉 D统觉 5.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可将记忆分为: A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 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6.早上读外语单词效果好,主要原因是: A倒摄抑制弱 B前摄抑制弱 C延缓抑制弱 D超限抑制弱 7.父母常常通过自己的皮肤接触,发现孩子有了热度。对这一现象最适当的解释: A.温度超过差别感觉阈限 B.温度超过绝对感觉阈限 C.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D.人对温度感觉敏锐 8.指出下列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符合的情境: A.刚好能背出来的外文单词的拼写 B.小时侯学唱过的儿歌

心理学练习题二

心理学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布伦塔诺 D.冯特 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4.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华生 D.马斯洛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8.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 A.认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9..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 A.情感过程 B.心理状态 C.意志过程 D.心理特征10..我们划分气质类型的依据主要是个体的( )。 A.血型 B.体液比例 C.内分泌腺类型 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11..某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从气质类型看,他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l、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哪一阶段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D 】P13 A.幼儿园毕业 B.小学毕业 C.青春期 D.死亡 2、人的思维发展是沿着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思维,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B 】P14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逆性 3、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说明心理发展有它的【 D 】 P14 A.连续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C】P14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C 】P14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6、哪一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C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I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的时期是【 C 】 P14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关键期”概念是和动物的哪一种行为现象有关……………………………【 A 】P16 A.印刻现象 B.学习现象 C.本能 D.无条什反射 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 C 】P19 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 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D 】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11、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B 】P16 A.想象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12、儿童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叫【 A 】P17 A.自我中心 B.去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 A 】P17 A.去自我中心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C 】P1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幼儿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

2013年第一学期幼儿心理学练习题 (1) 一填空题(22`) 1心理现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过程。 2 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心理是______的机能,是对_________的反映。 4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生理成熟时指儿童身体___________和_______。 6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会______,然后会_____,再会______ ,最后才会______。 7幼儿的认识活动为__________开始向_________发展。 8 幼儿的心理活动以_________为主,开始向_________发展二选择题(24`) 1 在下面的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 需要B信念 C 理想 D 情感 2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发育最早。 A 躯干B头部C上肢D下肢 3 儿童生长发育速度的规律是在出生头几年生长发育()。 A 很快B减慢 C 不快不慢D 很慢 4 教育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中起着()作用。 A 决定 B 可能性C自然的物质前提D主导

5环境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作用。 A 制约B决定C自然的物质前提D 现实 6()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 5-6岁 B 4-5岁 C 3-4岁 D 2-3岁 7认识依靠行动是()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A 1-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8 好学好问是()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之一。 A 1-3岁 B 3-4岁C4-5岁D 5-6岁 9 4-5岁幼儿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 A 活泼好动 B 好学好问 C 爱模仿 D 独立性强 10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儿童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个别心理特征 B 所有的心理特征 C 典型的心理特征 D 笼统的心理特征 11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 A 学习 B 游戏 C 劳动 D 音乐 12 爱模仿是()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1-3岁 三判断题(10`) 1 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脑会自发的产生心理。() 3 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 、填空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3、人脑由大脑、(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 4、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5、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6、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包括(兴奋)和(抑制)。 7、“戴着眼睛找眼镜”是因为(思维错乱)造成的;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总是把门知觉为长方形是(知觉恒常性)的表现。 9、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根据信息加工的内容分,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12、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 记忆)。 13、(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 14、联想具有4个规律,它们是(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5、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敏捷性)、(记忆持久性)、(记忆准备性)和(记忆准确性)。 二、选择 1、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心理学家是( B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C?魏特海默D.斯金纳 4、由实验者安排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A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控制变量 5、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6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是(D )。 A.斯金纳 B.冯特C?华生D.巴甫洛夫 7、“一目了然”是由于知觉的(C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8、“胖人宜穿竖条衣服”是利用(A )的原理。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错觉 D.联觉 9、“情人眼里出西施”是(A )。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10、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约为( A )组块。 A. 5~9 B . 4~8 C . 3~7 D . 6~10 11、考试时,有些试题要求默写、填空、回答冋题等,这是属于( D )o A.识记 B.再认C?有意记忆D.无意记忆 12、考试因没有复习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 B )遗忘。 A.暂时 B. 永久 C. 一般 D. 特殊 三、判断 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方面。 () 2、人的心理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因而无法进行研究。() 3、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里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2、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一)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三)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2014-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A、6、7岁一11、12岁 B、8、9岁一12、13岁 C、11、12—14、15岁 D、14、15—18岁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A、成熟期 B、关键期 C、学习期 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意识 3、无意识 4、实验法 5、测验法 二、填空 1. 和是心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2.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 3.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是、发展性原则和。 4.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过第一本心理学专著,但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独立。 5.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行为只是的简单模式。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修正了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提出了。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测验法有三个特点: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间接经验的一门学科。 四、单项选择题 1.詹姆士在1890年发表的一书中,提出了机能主义概念,该书是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A. 《实用主义》 B. 《心理学大纲》 C. 《心理学原理》 D. 《心理学引论》 2. 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B.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C. 《行为主义的方法》 D.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3. 是使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高级心理过程。 A. 思维 B. 意识 C. 语言 D. 注意 五、双项选择题 1. 西方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可以归纳为:、、认知心理学方兴未艾、人本主义心理学向各个领域渗透、学派对立与学派交融并存等。 A. 重实证研究,轻理论建设 B. 重理论建设,轻实证研究 C. 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 D. 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3.学生上课时又是听老师讲,又是记笔记,又是看黑板,这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4.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其中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5.从亮的地方走进暗室,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一会才能慢慢看清,这是使视觉的感受性提高(提 高/降低)的暗适应现象。 6.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7.入学后,小学儿童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未可达成人水平。 8.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感觉和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10.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二、选择题 1、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会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这符合知觉(A)的规律。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恒常性 2、“月明星稀”是(D)现象。 A 错觉 B 暗适应 C 明适应 D 感觉的对比 3、入药店,刚开始可以闻到很浓的药味,过一会就闻不到了,这是感觉的(B) A 对比 B 适应 C 联觉 D 后像 4、“注意来往车辆”这句话表明注意与(C)过程的共同关系 A 记忆 B 想象 C 感知 D 思维 5、小学儿童的感觉中,(B)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A 听觉 B 视觉 C 肤觉 D 思维 6、小学生常常把“8”写成“∞”,“9”和“6”不分,“b”和“d”不分,其原因是由于(C)的水平不高引起的

A 大小知觉 B 形状知觉 C 方位知觉 D 时间知觉 7、人脑对客观事物最简单、最低级的反映形式是(A)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8、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A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共有的特性 B 感觉适应引起感受性的变化是暂时的,有一定时限 C 错觉是一种知觉,只不过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D 个体的发展中,有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无意注意 9、人们进入超市,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10、视觉的适宜刺激范围是(C)的光波 A 290—500毫米 B 390—600毫米 C 390—800毫米 D 490—800毫米 11、描述了时间特性的注意品质是(B)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12、“鹤立鸡群“说明事物在()情况下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A 强度 B 对比 C 运动 D 转移 13、下列哪种现象说明了注意的广度(B) A 手脑并用 B 一目十行 C 三心二意 D 心不在焉 14、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是(D) A 指向性、选择性 B 选择性、理解性 C 理解性、集中性 D 指向性、集中性 15、(C)岁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极大。 A 6 B 8 C10 D 12 16、人在饥饿时走在街上,有些东西视而不见,但饭馆食品及食物却溶却容易被察觉,这属于(D)现象。 A 感觉 B 知觉 C 有意注意 D 无意注意 17、当收音机里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男高音独唱还是女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B)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选或多选题 1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现象。 A 适应 B 对比 C 感受性 D 嗅觉障碍 2 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 毫无规律 D均衡发展 3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个组块。 A B C D 4 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抛物线 B倒 “U”曲线 C“U”型曲线 D不一定 5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 D适应 6 依据注意所付出的努力不同,可将注意分为()。 A 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7 由于刺激持续影响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感觉适应,下面的生活现象 是感觉适应的有()。 A绿色草坪中的红花特别鲜艳 B从亮处走入昏暗的地下室后过一会儿才能看见 C夜晚听见钟表的滴答声也能入睡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8 记忆加工的三个阶段是()。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景记忆 D长时记忆 9 依据学习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0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分为()。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 11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异常情绪有()。 A抑郁 B焦虑 C情感淡漠 D躁狂抑郁症 12 人格的结构有()。 A气质 B认知方式 C性格 D自我调控系统 13 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 象,最为典型的逆反心理反应有()。 A超限逆反 B青少年逆反 C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D禁果逆反 14 能够很好的承受挫折标志着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面有利于提高 挫折承受力的方法有()。 A正确认识挫折 B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C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D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及人生全程发展 1.心理发展的感念: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人生全程发展 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 人生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1)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2)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学龄初期) 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四年级(10-11岁)儿童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2.少年期(学龄中期) 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也被成为“心理断乳期”“危险期”。这一时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补充: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3.青年初期(学龄晚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对未来充满理想。 (四)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 (1)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2)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要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应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具体程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校也适应学生的具体实际水平,不应只强调学生要适应学校。 (3)抓住关键期(劳伦兹):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5-3.5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能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课程练习题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二○○九年八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几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动态过程。 3.一般而言,人的自觉的、清晰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是以人的(注意)状态为基础并由此相伴随。 4.个性心理表征着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主要包括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5.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了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6.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内在生理性反应)、(外在躯体性运动)和(人的言语活动)。 7.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和(调查法)两种。 9. 心理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基本形式。 10.(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选择题 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D)。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 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B)。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B)。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B)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 5.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