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各位老师:

这是在《中国教育报》连载的韩兴娥有关海量阅读教学精华文章。

1 课内海量阅读是语文教学法的主旋律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二十六的教学生涯中,我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一条师生共同茁壮生长的大道,那就是“课内海量阅读”: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进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我是名副其实的笨老师,口才平平,文章写得满纸大实话,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但笨老师的学生融汇百科、贯通古今,他们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使我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老师的水平高低不是关键,只要将优秀作品搬到课堂上,学生就可以通过大师留存的精神文本,去“聆听”大师的教诲,去汲取大师的智慧。不需要老师讲得如何天花乱坠,而是要让学生在优秀读物中学得乐而忘返。

老师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共读一本书其乐无穷,50多个小学生一起读一起背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气场。在这个场里,没有了艰涩深奥之感,没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有时候,我或者遇到烦心事,或者身体状况不佳,一听学生读书,精神立马振奋起来,孩子们的声音之中,快乐指数之高,简直让人有一种气冲霄汉的感觉。师生共读同一本书,不但诵读的效果好,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之旅啊!

在和学生共读的过程中,我“顺便”提升了自己做为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小学语文老师的专业是什么?在让学生认识了常用汉字,能够自由阅读,能流畅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见闻感受之后,也就是达到了“保底”的要求之后,应该引导小学生走进高品质的文化经典。经典艰涩,如何走进经典?就要依靠老师“海量自由阅读”的过程中选择、编排最佳的读本。

有了优秀的读本,老师就只要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扯着嗓子读”即可。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不需要充满小聪明的牵引技巧,学生自有一种原生态的主动,投入到读本中去。更不需要那些处心积虑的旁白导语做暗示,教师备课不需要付出“高成本”,老师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也可以进行,只要识字即可在海量阅读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海量阅读的方式简单得很,就是读、读、读……课堂上充满琅琅读书声,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都是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这一篇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篇。课上最多的招数就是:“读”!全班读,听录音读,跟读,分小组的,个人表演读,接力读……读得滚瓜烂熟之后,就找有价值的片段或语句试着背一背。背诵的方式无非是:接力背,小组背,个人背……这么单调的形式,学生为什么自始至终葆有盎然的读兴?

因为大量不同的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童心天然的好奇得以满足;而教师屏避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

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培养“沉思静读、自求博取”的读者。多年来,就凭这简单的抱一而为天下式的做法,我和学生通读了大量的书籍。一本教材两周上完,让大量的课外书成为课内读物不再是奢望,我们师生把《论语》《老子》《诗经》等经典读得兴致盎然。

进行海量阅读,受益的不只是优秀学生,那些学困生更受益。我的两届学生面对一篇生疏的白话文、文言文,个个都能流畅朗读,都能对“老古董”发表“高见”,只是理解的深度、背诵的速度有不同而已。海量阅读说起来好像很神奇,其实起步工作就是打好一年级识字的基础。

识字的速度太慢是造就差生的源头。识字量不够,直接导致阅读滞后。而阅读滞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是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然而,按我们沿用了数十年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如果在一年级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或扎实或模糊地认识2000常用字,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文字的神奇魅力,欢呼雀跃着走进自由阅读的天地,为书香人生奠定基础。这种“或扎实或模糊”识字过程也是海量阅读的过程。

一个班几十个程度不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共读一本书,分层评价的标准不是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规定必读篇目、选读篇目,而是全班统一阅读所有共读篇目,根据掌握程度进行星级评价。一方面可以“将落实进行到底”,达到“保底”的目的,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一方面让所有学生在海量阅读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星级评价的标准在各个年级不同,阅读的书目不同评价标准也会不同。总的原则是重视诵读积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年级越低,越淡化。如低年级的星级标价标准如下:

★:熟读

★★:背诵。

★★★:认读打印的生字新词。

★★★★:理解大意

只要能达到一星标准,老师就在学生书上贴星,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鼓励下争取得更多的星。这样,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实在慢的,挪动几下脚步也会受到鼓励,全班学生一起“海量”读起来。对那些慢孩子、懒孩子,只是降低要求,而不是让他们少读,这样才能全班步调一致,那些学困生也在海量阅读的浸润中不知不觉地成长。实验的关键是阅读,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问题、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

无需另外花费气力。在“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中,“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

海量阅读的理念是不求甚解、逐步反刍、慢慢浸润。不是通过“举一反三”掌握一个点,而是通过开始的“举三不能反一,举十不能反一、举百不能反一”,读到一定程度后突然达到“举千反万”地一下子掌握一大片,学生在海量阅读之后对语言有了充分的感悟。识字、阅读白话文和文言文都遵循这样的理念,开始看似模模糊糊一大片,好像什么也没有学会,一点儿效率也没有,但读完一定数量的文章,突然学生什么都会了,效率高得不得了。

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白话文”中诵读、积累语言;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海量阅读的起步便是多轨运行:阅读、识字、拼音教学同时起步。

2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儿歌”中拼读、识字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一.三个星期教完拼音

课内海量阅读实验适合在任何一个年级进行,但从一年级开始效果最好。因为老师有六年的时间让孩子慢慢地“举三反一”、“举十反一”、“举百反一”……早晚让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企图在某一个时间段把某一个知识点学得扎扎实实。拼音教学就是这样,按教参用六个星期教学拼音的结果并不理想:该会的学生早已会了,不该会的教十个星期也学不会。因为学拼音的难度很大,音节的拼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的孩子坐不住,无法集中精力,很难学会;教学拼音的时间如果长了,那些会了的孩子也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室里就闹成一锅粥了。所以我一向是用三个星期教完拼音,学生学得肯定不扎实,但后期,拼音教学结束后马上跟上海量阅读儿歌,阅读、识字过程是在“实战”中熟悉音节的过程,在实际拼读的过程中会使拼音得到有效复习。无独有偶,我的好友陈琴用中国教育学会的“韵律拼音”教材两个星期就教完拼音了。我俩的弟子当时学得不扎实,但过后都拼读熟练,没有一个学困生。

教学拼音的时间虽短,但必须达到一个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按顺序背熟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为以后的拼读练习立下一个“支撑点”。为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采用“整体输入、定位认读”的方法。教材中的两组字母,比如“a、o、e、i、u、ü”,在语文教材中是两课,教学时当做一组“整体输入”,保证学生把这组“字母串”能背熟即可,至于学生是不是能认熟单个字母,可以忽略。教室墙上悬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经常按顺序从头到尾念,在新授“ai、ei、ui、ao、ou、iu”时,后面的韵母还没有新授时,也要天天重复所有的韵母:“a、o、e、i、u、ü、ai、ei、ui、ao、ou、iu、ie、u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让这个“大整体”在学生的脑中扎根。老师还要给学生印发两张带有声母、韵母表的小卡片,让

孩子放铅笔盒中、贴书桌上,经常随时随地念。学完以后,当学生读错或忘记某个字母时,就让学生按顺序从头念,自己找出这个字母,这叫“定位认读”。“定位认读”不但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定位学习”是小学六年一以贯之的学法。

学完声母、韵母后要安排两天的复习时间,逐个学生过关,人人能按顺序读字母。逐个检查要在所有的声母或韵母没学完时就开始,有的孩子不等教完就早会了,那就早找老师检查,这样就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很多学生围着老师检查不完。这种“提早检查”和“复习检查”相结合也是我在所有年级都采用的惯用手段。

其他,比如字母的书写、拼读音节的教学等都和常规教学大同小异。这时候能够提速仅仅是因为降低了要求,并不是老师有什么技巧。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另一套文字,拼读能力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的,拼音仅仅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已。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教师对拼音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把它当做了另一套文字来教,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用拼音写话写文章,无形中弱化了蒙学童子对汉字的热情。

二.诵读千首童谣

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

整个暑假,我都在酝酿一个“梦”——让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为此,我给不会拼音的一年级新生编一本他们能够“自学”的小册子——《读儿歌识汉字》。这是我偶然读到《小白兔》《静夜思》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和诗词时萌生的想法。

这本小册子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上学校》: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儿歌的后面,附上要认的字词:“功劳劳动太阳小鸟为什么长大学校学习迟到书包”,我先带着学生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我就教他们“自学”生字的办法:念儿歌下面的生字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到儿歌中找,这也是“定位认读”。

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国旗》《坐得正》《写字姿势》《爱护眼睛》等儿歌,是结合入学教育选编的内容,教学常规不用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读明白的。

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

2.拼读全班同学姓名

三个星期的拼音教学一结束,我就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大卡片发给他们,一面是汉字,一面是音节。在课堂上集体学习时,第一遍是集体拼读,按座次轮流领读自己的姓名,不会读的,自然就会有自告奋勇的“小老师”帮忙。谁能

把全班的名字拼出来,就可以拿着这些卡片做游戏。有的学生早上、中午一到校,就在教室里练习拼读,一天就拼熟五十多个同学的姓名。老师让这些学生分组做了一个游戏。比如李家慧拿着自己的姓名卡片教同学拼读“lǐ jiā huì”后,把卡片翻过来,让汉字面对全体,说:“我是李家慧。”学生一起指着她说:“你是李家慧”。然后她再拿同学比如李锦川的姓名卡片,拼读后,说:“我是李锦川。”全体学生一起喊:“你是李家慧,他是李锦川!”学生一边拼读一边认字,有时手舞足蹈、大呼小叫,真是劲头十足。为方便学生拼读全班学生的姓名,也方便学生发作业本,我在学生课桌上贴姓名小卡片。国庆节前致家长的信中,附着全班学生的姓名,供孩子们识字。

3.第N本儿歌的教学

拼读完姓名,再读最简短的三字童谣,再过渡到五字、七字童谣,在大量阅读中慢慢提高阅读的难度,孩子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儿歌各100首,还有《多音字儿歌200首》等进入我们的课堂。

悬崖勒马

老大老大,

悬崖勒马。

马到悬崖不勒

马,

老大也会摔成

大地瓜!

鸡给黄鼠狼拜

年——自投罗网

咯咯哒,下个

蛋,

母鸡拿蛋去拜

年。

黄鼠狼,接过

蛋,

咬得母鸡直叫

唤。

你说母鸡是傻

还是贱?

这些儿歌好玩,小孩子喜欢读,不由自主地反复读。除了能够识字,能提高阅读能力外,还积累了很多活泼的语言。

“脉”这个多音字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难度较大,但如果通过背诵儿歌的形式学习,只要“扯着嗓子读”就能学会。

猫咪爱上鼠大哥,

含情脉脉送秋波。

秋波送得有点多,

鼠大哥急忙摸脉搏。

脉搏跳动次数多,

证明心里挺乐和。

心里乐和不用说,

拉起猫咪唱儿歌!

在一年级阅读起步阶段,我尽量找这种搞笑的儿歌,小学生边读边笑,我们的海量阅读就是从这种看起来不够“高雅”的小儿歌开始,一直读到《诗经》《论语》《老子》这种足够“高雅”的经典。

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制定不同的星级评价标准。对儿歌的要求是:一星标准:会读带拼音的儿歌;二星标准:会读不带注音的儿歌,三星标准:认读生字、生词。这样虽然认字的扎实程度不一样,但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海量”阅读起来。以阅读的大环境为训练场,使学生在口诵心惟中获得了识字的神功。更为重要的是,那每日琅琅的书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也让每一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年级平均识字量超过2000字,有的孩子认得扎实,有的孩子认得模糊,但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由阅读注音读物,越来越多的孩子迷恋于阅读这片广袤的原野,为自己的书香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中年级: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

我把二、三年级归为中年级段。一年级诵读近千首儿歌,学生已经过了识字关,那些认字模糊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把字认得越来越扎实。二、三年级的重点是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语言,为口头、书面表达打下基础,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流畅地表达见闻感受,达到“保底”的要求。这个“保底”的要求不高,对没有智力缺陷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如果不把大量读物引入课堂,每个班都有几个孩子不会写“人话”——文不达意,不通顺。到各个学校调查一下语文老师,就知道我没夸大其辞。这也是十多年前,我按常规教课本时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逾越的“天堑。所以,二、三年级,我先通过海量诵读、积累白话文,把这一难关“攻克”。

一.流畅朗读

二、三年级练习朗读的首选读物是各种版本的教材,教材都配着录音带或MP3录音。上课时,学生听着录音,看着课本,精力可集中了,每一篇课文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新鲜的故事。听完录音孩子自己读一遍,难读易错的生字、生词、句子,老师或者打印出来,或者写到黑板上,或映到屏幕上,大家一起读。

带着故事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故事》《宋词故事》《成语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是适合二、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韵文、诗词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以至熟读成诵,这是文言文启蒙阅读,这个阶段

以阅读白话文故事为主,古代诗词占的分量比较少。韵文、诗词下面带的故事是用来练习朗读的。课堂上只安排集体读一遍的时间,老师通过一些奖励手段,引导孩子主动提前阅读,引导亲子共读,家长多听孩子念,孩子念错了纠正读音。老师则在课堂上领读故事中易错的词语,为学生清除阅读的障碍。

二.积累语言

翻阅自己以前的教学笔记,发现有些教学方法只适合彼时彼地,随用随丢,但有些教法一直没变。比如我要求学生在略读全文的基础上诵读部分句段的做法是从初为人师就开始并一直采用的。

最初,我不留课本上的书面家庭作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由阅读,但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老师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检查的形式也不固定,有的全查,有的查几句,有的让学生帮着查。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

这样的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所有的班级。在进行海量阅读之前的十多年我一直这样做,只不过当时学生没有共读同一本书。我任教的班级出现了很多出色的学生,经常发表文章;2000年之后,我蹒跚着走上全班共读一本书的海量阅读之路后也是这样做,全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主要外化为朗读、作文、口语表达)明显高于平行班。

但懒学生专拣最简单的句段背诵,欣赏水平差的学生找不出最好的句段,于是我开始给学生出口头填空题(自学材料)背诵,这样,全班学生都必须诵读文中表现力最强的句段,而且学生背诵填空题的速度比背诵句段要快很多,在背诵过程中孩子还能连蒙加猜地理解所填的词语。在以小商贩家长为主的青年路小学没有条件大量印刷,在学校的打印室内,同样的口头填空题全班只能印5——10张,学生轮流用。有的学生竭力赶超全班共同的进度,可以不用等、不用抢就占有最新的口头填空题,形成了争先恐后学习的氛围。后来我到了以机关干部家长为主的北海学校,把填空题发到公共邮箱中,学生家长自己打印,就更方便了。

填空题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记诵语言是重中之重。如:

再听那格凸之水来到这里,经过二十多米宽,五十多米长的窄行之后,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便各奔东西,环石而过,穿岩而行,或跌入深潭,或串入幽谷……

学生读这些段落,他们看不出有什么“好词好句”,但一经背诵,“环石而过”与“穿岩而行”,“跌入深潭”与“串入幽谷”中的两个动词形成对比,学生就能模模糊糊地体会到用词的恰当,并在写作中运用。

还有一部分填空题字数较少,主要来自故事,或童话、寓言、神话故事,或励志故事。这部分填空题要在原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达到概括主要内容、总结一个道理的目的。比如根据下面一段话进行改动:

经过这几次打击和折腾,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已消失殆尽。这年,他65岁,已身无分文,他拿到了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金额为105美元。然而,

他并未死心,他手里还保留着极为珍贵的一份专利,就是从前那份赖以生存的炸鸡秘方。他又一次打起精神,开始他的再次创业。5年后,出售这种炸鸡的餐馆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在他70岁时,这种名叫肯德基的连锁店在全美达5000家,海外达4000家。而他,就是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耐尔·桑德斯改成下面的填空题:

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_____经过数次打击和折腾,65岁的时候他____,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已____。但他靠着从前那份____的炸鸡秘方,70岁的时候创业成功。

科学童话的填空题也是从大段的文字中提炼出来的,答案都在文章中,学生都能找得到,只要读懂了文章,不用“寻找”就自然而然地填得上。

一只小蝙蝠展开那一对黑翅膀,不停地飞呀飞呀——动物界兴起了“寻根”热,它也要去“寻根”呢!

“小蜜蜂,我们都有翅膀,一定同宗同祖,是吗?”蝙蝠来到一株野花前,碰到了一只贪玩不归的蜜蜂。

“不是啊,我们都有翅膀,但我是昆虫家族,像蚊子、苍蝇才是我们同宗同祖呢!你的脸蛋很像鼠,去问问它们吧!”小蜜蜂委婉(wǎn)地告诉了小蝙蝠。

上面的段落提炼成下面的填空题:

一只小蝙蝠要去“寻根”,他和蜜蜂都有__,但蜜蜂和蚊子、苍蝇等属于__家族。

寓言、民间故事等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在文章中一般能找到原文:

这个愚蠢的妻子对旧裤子全盘照搬,结果弄巧成拙。

略加改动就是这个故事要提示的道理。

对事物全盘照搬,结果____,自己害自己。

出填空题耗费了老师的大量时间,但物有所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背诵、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对优美的句段,有一定难度的文字,老师改编成大字,在上课时通过屏幕集体背诵、讨论。

大部分老师很难有从一年级教起的机会,从中高年级“半路出家”进行海量阅读的班级,就从最简单易行的背诵优美句段开始,从上级领导倡导的读物开始阅读。比如我们潍坊高新区进行“阅读周计划”实验,那些材料被我高高兴兴地纳入了我们班的课堂。海量阅读起点很低,只要肯尝试,“一般老师、一般生源、一般学校”人人可为。当师生一步一步走向优秀之后,当考试不再成为阻碍,当学生作文水平遥遥领先之后,当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一定水平,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就可以大量诵读经典了。

4 高年级:文言、白话相辅相成

我把四、五、六三个年级划归为高年级段,因为这段时间,学生已掌握了常用汉字,写作能力也基本过关,语文课上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持续阅读,一星期读10~20万字的白话文轻而易举,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但这种没有多大难度的阅读意义不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尚好,没有其他

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干扰,可以从从容容地学文言,不求甚解地通过海量的文言文慢慢浸润,不必像在中学那样揪住一篇文言文细致分析并要求背诵,以求在短时间内掌握。这段时间虽然逐渐增加文言文的比例,但文言文、白话文是同时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从字数上讲,有的书白话文占的分量重,有的书文言文占的分量重。比如,读唐诗、宋词,在三年级时读带故事的读本,到四、五年级就选择古诗带注音、译文不带注音的版本。从最初的一本书有40多首诗词,到一本书有近200首诗词,与之相伴的白话文篇幅就渐渐变少了。

1.海量阅读古典诗词

我的第二个海量阅读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各大约200首。从最初每节课学两、三首,到大约每节课学10首,最快的一次连复习带新授,一节课学了15首。这样快的学习速度,老师不可能逐句解释译文,也不会逐字逐句引导学生直译,而是先通过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把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了,再让学生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就行了,理解得是不是深刻都不重要,随着诵读量的增多,学生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

我对诗词学习设置了一个常规检查标准:一星标准是看“打乱顺序的译文”找出“不带拼音的原文”并念准,达到一星标准的学生虽然没有背过诗词,但能理解大意;二星标准是看着“调序译文”背诵原文的正确率不低于60%;最高的三星标准就是看“调序译文”能熟练背诵原文。这“调序译文”和“不带拼音的原文”是我备课时为学生印发的自学材料。在学习诗词时,我们班也掀起了阅读诗人、词人传记的高潮,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又提高了阅读白话文的水平,做到了文言、白话的学习相辅相成。

2.用历史故事为经典阅读铺路。

我的两届学生都读过的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现在市面上一本也买不到,我多方联系也没有找到作者。这套书的优点是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文言引文。第一届学生学习时,我和学生阅读这些文言文都感到困难,于是师生一道,见到“拦路虎”,略微一“过招”,一看难以“取胜”,立即绕道而过。先重点读白话文故事,回过头来再读文言引文,之前搞不懂的地方竟“无师自通”了。

我因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习语文不打“攻坚战”。有些问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

有道是文史不分家,在阅读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的学习自然渗透其中。我找了许多与历史故事相关的成语印发给学生,后来,我和同事们编排了《读历史学成语》,书稿交给出版社前,首先我们全班共读,共读时,我和学生经常翻阅五千年故事。再后来学习《世界五千年》这本纯白话文书籍时,不断横向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和《读历史学成语》。海量阅读的过程是融会贯通的过程,这种以“新”促“旧”的学习和复习方式,顺应了人“喜新厌旧”的天性。

3.在经典阅读中获得启发

上届学生在六年级通读了《论语》《道德经》,这届学生学的选读本,难度小了很多,但增加了《诗经》《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通读《论语》难度很大。我还是采取惯用的方法,第一遍粗略地、不求甚解地读,搞不懂的放过去。学习的过程很简单:上课开始轮流读一遍,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教师告诉学生哪几章是要求背诵的,哪几章是要求熟读的。然后,学生自己熟读、看译文背诵。学完5篇后进行复习。复习方法和诗词教学一样,用“调序译文”和“不带拼音的原文”自查,老师抽查。第二遍学习《论语》,重点是前后联系。按照顺序逐篇逐章让学生谈谈认识,学生前后联系,边交流边翻书。比如,学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时联系“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等等。第三遍学习《论语》,以归类总结为主。比如把孔子关于“教学”的章节一起显现,引导学生总结孔子如何学习、如何教书育人;把有关“颜回、子贡、曾子、子路……”等弟子的章节一起显现;把有关“管仲、子产、季康子、晏平仲”等历史和现实人物的章节一起显现,引导学生去总结。我自己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也向孩子们推荐了与这些经典相关的带故事的书,《论语》等经典中文言的字数很少,但围绕经典“海量”阅读了许多有趣的白话文故事。

打破常规学习这些艰涩的古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时刻警惕不能把教师的意念强加于学生。儿童的思想与我们成人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商量”。比如《论语》《道德经》中哪些章节应该熟读,哪些章节应该背诵,我们师生都“辩论”一番,如果学生说得有理,我就听他们的。孩子们为了能说服老师,会主动查阅资料,寻找论据,往往还没有等集体学习,他们早就搞懂了。教师顺水推舟:“好,就听你的了!”学生得意地笑了,为老师听从他的意见;老师得意地笑了,为掉入了“圈套”还在自鸣得意的孩子们。

读经典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和阅读文言的能力,还有思想道德的升华。当学生在课堂上读或说“定能生慧,静能通神”“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巧言令色,鲜矣仁”时,他们不只是在论证书上的观点,同时也在自我教育。于是,好学好动的学生慢慢安静下来。撒谎、浮躁等毛病远离了学生。

5 海量阅读的书从哪里来?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一.选书、荐书、存书

在课堂上共读哪些书效果好?我们共读过的书目,我即使列出,也很难买得到。当年能买到的书,两三年后就买不到了,现在儿童读物太多,很少有长销书。海量阅读过程中发现适合共同阅读的图书,我就费了好大劲儿备课,但再教下一批学生时买不到书了,备的课都废了。所以,应该了解的不是具体书目而是如何选书。

选书要在“轻松好玩”和“加大难度”两方面找一个平衡,这很不容易!比如《多音字儿歌200首》上有这样一首儿歌:

放屁虫, 创奇迹,

开天辟地当皇帝。

当上皇帝养蚂蚁,

开辟道路运大米。

大米吃多了放臭屁,

熏得蚂蚁闹起义。

起义推翻了臭皇帝,

皇帝天天想复辟。

复辟就是重新当皇帝,

当上皇帝接着放臭屁!

小学生一边背一边乐翻天了,但有人听课就麻烦了,课堂上那么多小学生在读“屁”啊之类的不文雅的语言,领导就提意见了。低年级的读本侧重于“简单好玩”,只要孩子喜欢读,没有思想性的问题,就可以选择。读“简单好玩”就等于减少难度、增加趣味,孩子的阅读能力在“简单好玩”的阅读过程中迅速提升,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所选书的品味也越来越高,让学生不断处在“爬坡”的状态,当然爬的是“小坡”,学生的水平是在海量阅读过程中慢慢提高的。没有大量儿歌打基础,唐诗宋词怎么可能学得那么顺?没有大量的唐诗宋词做铺垫,怎么可能品出诗经的味道?

如何推荐书也需要技巧。推荐图书违反上级规定,所以低年级读的儿歌大多是老师或学校印发的,可以循环使用,印成小薄本,用完收回。等慢慢得到家长的认可,再向家长推荐。

在推荐之前我先给学生读书听,听得他们迫不急待地想读那本书,吊足了学生和家长的胃口之后,我再推荐。

“老师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了!”一听有故事听,孩子们的耳朵立即像兔子一样竖了起来。

舅舅喝醉酒,

打鸡又骂狗。

鸡飞狗叫躲舅舅,

乱乱哄哄吓跑小黄牛。

“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谁知道是什么?”回答后板书“鸡犬不宁”。

……

“回家把小故事背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是不是知道答案!”

就这么读了几天,学生和家长都追着我问:“老师,你念的书叫什么名字?在哪儿能买到?”六年前我就是这样推荐《成语儿歌100首》等书的。有的老师让家委会操作更省心。

最好是推荐网上图书,老师没有从中牟利的嫌疑。但会上网买书的家长并不多,我一直不会上网购物,买书都是同事或家长帮忙下定单,写我的地址和

电话,货到付款,班里总会有几个家长热心帮助其他家长购书,可以请这几个家长帮忙,老师既省心,又撇开了嫌疑。

如果几个同事一起实验,可每个班买齐一种共读的书,然后交换阅读,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老师也可以共享备课资源。如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更好,推荐给学生的书,学校图书馆也买一部分,没买的学生可借用,但要付费——用老师奖给他们的小奖状当“租金”。当我的海量阅读进行了十多年已小有名气时,当我面对的是一群不缺买书的那俩小钱的家长时,我提前一两年推荐图书,等备了课准备上课时,依然有的学生手中没有书。为此,除了在推荐时就买下一部分备“借”外,诗词等字数不太多的读物,我都“盗版”存电脑上,既便于我为学生整理调序译文等“自学材料”,也便于个别没买书的家长自已打印。

学生读完之后,对特别有价值的书,动员学生捐赠给“师弟、师妹”们用,我手中就有这样几套几届学生都读过的书,除了我的学生借用,同事也借用。这届学生共读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的就是从去年读高三的上届学生手中借来的。

我已经开始出“傻瓜相机”一样易学易用的“课内海量阅读丛书”,但数量太少,绝大多数共读的图书是从市场上挑选来的,然后加工——给学生编排相关的自学材料。很多自学材料的编排上,我重视“学以致用”。

二、自学材料体现“学以致用”

我们在低年级学习《俗语儿歌100首》等,内容是通俗好玩的儿歌,“学以致用”的理念从最初的阅读就开始了。比如学了“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这首俗语儿歌,后面就设计这样的练习:

你要抓紧时间读书啊,________,我们要充实自己,就必须要读书。

以《读历史学成语》“远古”部分为例,前面的“相关成语”用最简炼的语言讲成语故事和比喻义:

洗耳恭听:许由嫌尧让他当官是侮辱了他,到河边洗耳朵。现在形容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或欣赏优美的乐曲。

每个单元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以致用”练习:

他在这里备受尊敬,所以当他开口说话时,人们总是__。

《读论语学成语》设计了“大显身手练一练”环节,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个词为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反复练习。

一、成语意思猜一猜:

____: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勤奋好学。

____:耐心地教导别人,没有厌烦的情绪。

二、成语运用猜一猜:

王老师教育学生特别有耐心,对一些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____地教导。

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没有____的精神是不行的。

三、近义成语猜一猜:

不厌其烦:____

手不释卷:____

反义成语猜一猜:

无心向学:____

这些练习不同于常见的阅读习题,而是侧重语言的积累。一个词在这里练习了四遍,这四遍练习不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不断动脑思考的练习,不断加深记忆和理解的练习。

《博爱名句选》也编排了学以致用栏目:

一位同学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一位同学反驳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学唐诗时,我也寻找、编写“学以致用”的例子: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感到,这地球真的变小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早已成了生活中的现实。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后人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还有班超投笔从戎的事迹,表达了读书人建功立业的志向。

等我有了时间,还想给诗经、论语等经典设计“学以致用”的例子,更期盼有志于经典诵读的老师一起合作编排“学以致用”的范例。那样的话,阅读与表达之间就搭起了桥梁,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了。

6 两周教完教材的策略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语文课本的教学在一年级上学期学得最慢,加上拼音教学大约两个月,到三年级就能半个月学完。但生字的书写、中高年级作文练习还是和常规区别不是很大,是慢慢进行的。

一.低年级课本的教学

一二年级的课文短,学生又处在擅长背诵的年龄,这时候拼读音节比较困难,到了能读熟的时候就差不多背过了。课文能背过就可以了,能有感情朗读更好,课文内容是不是理解都不重要。我们班经常有小孩子把文章读得滚瓜烂熟,但问他一个问题,摇头说不知道。实际上课文的内容都不深,小孩子读熟的时候就已经读懂了,但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述明白他的理解。

课文的朗读与生字的书写不是同步进行的。起始阶段要反反复复、扎扎实实地练习写字。于是以两天一课的速度练习写字,同时以一节两课的速度练习阅读。课本的达标也分三星标准。一星标准:读熟课文;二星标准:背诵课文;三星标准:认识生字。我给学生打印了生字表,生字是从课文中找的,比教材中要求的二类字数量多一些,标有页码方便学生到课文中“定位认读”。如:58亭座枝烟

60闹做餐操升旗刷洗穿起钟床用阳台

低年级只做两件事:读书、写字,司空见惯的低年级写话训练我不进行,各种题型的卷子不做,甚至“组词”作业都没有,只是把字写工整即可,尽可能省出时间让学生多朗读。围绕课本的教学是洗脸盆里扎猛子,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老师有再大的本事,也很难施展得开,而把孩子放到大海中才能练就搏击风浪的本领。孩子们经过两年的海量诵读,见到一篇生疏的课文,开口就能读得比较熟练,再练习读两遍,就能读得非常流畅并理解大意,这样,就可以两周教完教材了。

二.中高年级两周学完教材

1.备课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一节课读熟、理解一个单元的课本并非难事,两个星期结束课本的阅读教学轻而易举,两个星期以后,还要慢慢地进行写字、作文教学。用心的孩子书面作业很少,那些懒孩子要一遍又一遍写生字,直到写熟为止。我对课本的备课都是在假期中完成的,备课的内容一般有两项:一是课文口头填空,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的填空:

景色__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___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__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__山道,常常会有一种____、____的感觉。

准备这样的口头填空题是为了背诵词语和表现力强的句子。嵌在文中背诵,能达到记忆与理解的双重目的,当然“理解”不要求深刻、准确。下面是课本“单元练习”上的自学材料: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答案

一泻千里云遮雾罩流连忘返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白云苍狗瞬息万变

根据意思说成语

____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____: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

成语运用猜一猜

你实话实说就行了,不要____地兜圈子。

时至今日,会议筹备情况仍是____,甚至连邀请哪些国家与会都不清楚。

……

大部分学生能在开学两周内完成口头填空题的背诵,基本和“两周学完教材”同步。

第二项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份练习我一向重视,既练习拼读,又练习写字,这是一项常规练习。因为有这项练习“垫底”,我在一年级用三个星期就结束拼音教学,却没有学生留

下不会拼读的后遗症。我常常观察阅读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很高兴地看到他们能独立拼出字的读音。备课时让“练习”与“答案”配套。

所谓“答案”就是“词语表”,下面是苏教版六册146页的词语表,一个生字组了两个词。

P146:挥舞发挥舞蹈舞曲夺走争夺……

下面是打乱顺序的看拼音写汉字练习,学生先自己拼读,不会写的字可以对照“词语表”。

P146:fāhuīwúqǔzhēngduóhuīwǔwúdǎo du ózǒu ……

()()()()()()

“看拼音写汉字”在一个学期中反复练习,并不是“两周”完成。两周完成的是课本的阅读教学。

2.上课

海量阅读教学是在海量浏览的同时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字。对课文的背诵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以《雾凇》为例,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第二大段是文章的主体。我指导学生边背填空题边理清叙述的顺序,便于学生掌握背诵技巧。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第一句写水气从哪儿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第二、三句写远远高于当地气温的水汽的怎么来的?)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第四句写雾凇形成的第二个条件:气温降得很低)

(从第5句开始写形成雾松的过程)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了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对口头填空题,略加指导后学生都能当堂轻松背诵,而且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理解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背诵课文也就轻而易举了。

小孩子以感性思维为主,整个小学阶段都要以诵读为主,并检查落实。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在小学阶段,我一直不做为检查的内容,但在教学中渗透。培养理解概括能力要和诵读结合,并且反复进行。

再以《开天辟地》为例说明。

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大神做了一件什么事?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开天辟地,力大无穷)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大神做了一件什么事?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顶天立地,意志坚定,矢志不移)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光,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大神做了一件什么事?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改天换地,无私奉献、乐于献身,无怨无悔)

这三段,老师提的是同一个问题,学生边背边议,议论的答案是练习册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同时,又引导学生理清了全文的脉络。

然后在屏幕上出示下面的词句齐读,在诵读的同时理清了文章脉络。

开天辟地:力大无穷

顶天立地: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坚持不懈

改天换地:无私奉献、乐于献身

就这样,学生要课堂听一听、读一读、背一背、议一议,十分钟学完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一个单元,两个星期完成课本的阅读教学任务。

7 作文教学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传统的中国语文教育讲究“阅读要早,开笔要迟”。曾国藩不让儿子过早地作文。他认为儿童的精力应花在读书和背诵上。书读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表达的。我的作文教学一直奉行这样的理念,学生那些优秀的文章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

一.低年级写话晚起步

低年级是孩子们学校生涯中的“婴儿期”,他们会写的字太少,写话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他们只管吃奶——阅读输入,不适合早劳作——写作输出。写话教学尽量延后,同时要在当下的“读”与将来的“写”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家长代笔记录孩子们的“童言趣事”。我在网易博客上建了一个题为“学以致用”的文档,将其“置顶”,请家长以第三人称写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小故事,发在“评论”中。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以学以致用为荣。

标点符号的运用更是一大难题,“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不能写在每一行的第一格,如果上一行没有格子了,就挤着写到格

子外面。标号(书名号、引号)的前半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后半部分(》、”)不能写在第一格。即使讲二百遍,小朋友还是不会。简单一点儿的知识,比如标点占一格,每段开头空两格,也不是通过讲解学生就能学会的。

于是,我教二年级学生抄课文。我选了《狐假虎威》等段落短、对话多的课文,让写字好的同事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抄写,复印给每个学生一份照着抄写。用这种方式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写作的格式,这是“照葫芦画葫芦”。

学生用的练习本是每行8格的,我换了每行9格、10格、15格的纸再次让学生抄写这两篇课文.有几个学生掉进了糊涂阵,格式乱了套。大部分学生能够“由此及彼”。这是“照葫芦画瓢”。

第三步“照葫芦画瓢”的难度更大了——不再照格子纸中的课文抄写,而是照着书上的文章抄写。这样抄来抄去,就是想让学生在具体的文章中明白作文的格式。对那些不会“照葫芦画瓢”的学生,就给他一份正确的作业再次“照葫芦画葫芦”。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相信“举三反一”的效果。

二.中年级起步作文写活动

到中年级作文起步时,我在课堂上开始指导学生结合我班的活动写习作,在教室里做成语接龙、词语搭配的游戏,在校园里跳绳、跑步、做游戏……为学生提供可供观察体验的载体。活动后我们师生一起口述作文,再动笔时学生就不用咬笔杆翻白眼了,孩子们一气呵成,视作文为一乐事。

我的弟子们升入三年级后的第一个月,我先用两周时间结束课本的阅读教学,然后把生字写一写,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掌握一部分字的书写后再作文。国庆节后开始作文起步教学,连续写了三篇《成语接龙》。

第一次成语接龙时,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两句话:

丁乐腾写上“唉声叹气”,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写:“气象万千、千方百计、计上心头。”

王朱颜忘了“头头是道”的“道”怎么写,梁家铭说:“‘头头是道’

的‘道’就是‘道路’的‘道’。”并写在纸上让她抄写。

上课铃声一响,先让学生读这两句话,告诉孩子们:“有的词需要引起

读者的注意,所以要加引号强调。双引号中的词需要强调时,要加单引号。”

然后讲游戏规则:“一个组用一张纸,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开头进行成语接龙,在规定时间内,能写几个成语就得几分。书写

不认真不得分。”

……

第二次写《成语接龙》,接龙的形式换了换,让几个小朋友上讲台前口头接龙,方便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做游戏之前,我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句话:

1、今天我们玩成语接龙游戏。

2、下午,我们三年级八个班进行拔河比赛。

3、体育课上,我们玩“两人三步走”的游戏。

结合这三句话,我问:“为什么‘成语接龙’、‘拔河’不用引号?因为这两个游戏的都是人尽皆知的。但‘两人三步走’的游戏规则需要解释给读者听,这个词就要加上引号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在写作文时用成语不用加引号,做成语接龙游戏时说的成语要加上引号,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

第三次写成语接龙,换个游戏形式,先让各个小组自己口头接龙,然后分别让两个小组面对全班接龙,便于边做游戏边指导写作,进一步强化前面讲过的写作知识。

以后的作文指导就简单多了,仅仅议论一下可以选择什么材料,让学生互相启发一下就可以了,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孩子们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

三.毕业复习打腹稿

除了在三年级上学期费了点儿力气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外,我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写的作文不会超过10篇,都是在课堂上写,余外不要求写日记,不要求写读书笔记。学生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一定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我所任教的两届共100多个学生证实了这个真理,尤其是升入中学后学生的潜力更得以彰显。但人无法免俗,必须在小学毕业前向家长证明海量阅读的优势。海量阅读与常规教学差别很大,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认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读这么多书是沾大光了;但个别优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跟哪个老师上学都是好学生;也有少数学困生家长认为海量阅读不如只教一本课本扎实是造成了他的孩子不优秀的原因,数学、英语没学好没法抱怨老师,我与众不同搞海量阅读就成了替罪羊。于是在六年级下学期,我增加了作文的分量,每周给学生四个题目,先让他们考虑几天,打打腹稿,小组讨论一下,跟家长谈谈思路。然后找一节课写作文,老师给合作小组四个人分别指定一个题目,老师根据写作的速度、质量、篇幅给每个组员打分,根据小组的总分进行奖励。这样就促使小组成员在写作之前相互交流打腹稿的情况。六年级下学期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本来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他们下笔就写得顺畅,现在选材、写作的速度提高明显,很多学生作文篇幅达到800字左右,而在此之前,我从来不要求学生写长篇大论。

这种像吃了激素似的成长幅度,不全是训练的结果,更是前面五年半海量阅读慢慢浸润的结果。

8 应对考试的策略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读好书、写好字一定不会在考试中落后,这是已被我和其他海量阅读的践行者证明的真理。但海量阅读和优异的考试成绩还隔着一道坎。

海量阅读的目的是为孩子打开一扇窗、推开一扇门,使他们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如此广袤美妙的书的沃野,愿意一生遨游不息。书海遨游的结果是切切实实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日有所诵使最慢的学生也能写出通顺的文章,这些

无疑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但问题是覆盖于中国大地上的小学语文试卷考查的是对一本语文课本的熟练程度而不是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本、教参、试卷强制全国的儿童说同样的话,写同样的答案,如此“大一统”是不是“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罪魁祸首之一?道理人人明白,然后考试成绩绝对不能差了,全国的名校哪一家不是打着高考成绩高的旗号?在小学进行教学改革也要看考试成绩,领导、同事、家长的眼睛都盯在一纸试卷上。我两周教学教材,按常规进度平行班两周教完第一单元,这时如果进行单元测试,海量阅读实验班的成绩与平行班不分上下,但一个月、两个月后的单元测试成绩会明显低于平行班,不是学生能力不行,而是课本上要求背诵、默写的内容都已忘记了。如果能得到领导支持,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前集中背诵默写课本上的内容,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作文、课外阅读题还能提高班级成绩。如果试题能减少课本上的内容,增加真正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更好。如果是“一个人的课改”,就只能在课外书阅读和考试内容的“夹缝”中生存,这也是每一个改革者的必经之路,而且“夹缝”中求生的路可能很长很长。在“夹缝”中生存有两个技巧:

1.五分钟测试

前文《两周教完教材的策略》已提及假期中备课时要准备“看拼音写汉字”,开学初先把要求背诵的课文也背过,海量阅读倡导日有所诵,学生背诵的速度快,我学生100%能用两周或两周多一点儿背过所有要求背诵的课文。“看拼音写汉字”在“两周教完教材”后每天做一部分。为了促使学生把字写正确,可以进行五分钟测试。“5分钟微型测试卷”就是从学生当天写的“看拼音写词”等书面练习或当天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截取的一部分。改“页面设置”,“纵向”换成“横向”,分四栏,印出来之后,一张A4纸剪成四小条,就是前后左右四个学生的卷子。这样一分割,一小条的内容不到原来一页纸的4/1,孩子不到5分钟就能做完,老师20分钟就能批完全班的小卷子。错得多的学生当然要“吃不了自己兜着走”,老师也送他一份“大礼”——一份空白练习。全对的学生得到表扬奖励:没有任何作业。

2.“海量”单项练习

考试题基本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对付的策略是前文所述的平日的书写和考试前“临阵磨枪”的背诵默写。第二部分是课外阅读题和作文,这是不用复习就一定不会比平行班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卷子上常见的句子练习,如改“把”字句、“被”字句,写比喻句、拟人句,扩句、缩句、改病句等。这些常规句子练习在三年级上学期考试前一个月就要有计划地归类复习。

改“把”字句、“被”字句一讲学生就明白,不求甚解的海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理解力的基石;写比喻句、拟人句也不难,先讲清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举“海量”的句例让学生分辨,最后写两个比喻、拟人句即可。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 韵语识字课来自于这里(转)

谈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模式韵语识字课来自于这里(转)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它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的做法给人有益的启示。她挤出时间干什么?就是带领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她所谓的阅读就是三大块: 第一为读熟,第二为背诵,第三为运用。但“海量阅读”的教 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她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 2、质量关键词:海量。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 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 倍。正在进行 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同时实现“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3、方法关键词:阅读。她的教学很简单:先运用各种 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

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样,一堂课能读2~4篇课文。其实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更不要作精细的讲解。 三、“课内海量阅读”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她的教材组建法,运用多种读本做教材,让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多姿。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如:《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好妈妈儿歌400首》《三字经》《弟子规》甚至音乐课本上的儿歌也被她编为识字的读本。就是教材,也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教材还是跨年段的,二年级的学生可能用到了四年级的教材。这些被韩兴娥老师当做常规教材的读本,既有通俗易懂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绘本图画书,也有轻易不会走进小学课堂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有的是砖头般厚实的大部头,有的可能是刚从报刊杂志上复印的一篇文章,韩老师根据各年段的特点相应地引进课堂。 对于习惯了常态课程理念的教师而言,这么多读本同时放入一节课里,怎么用?它们的内容如何统一?教学的主线如何突出?常规课里那种恒定的起转承合的环节如何衔接?韩

愿教师少分析, 让学生多读写——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 说起

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 ——从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说起 李白坚 《语文教学通讯》2010-4C 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有一位韩兴娥老师,她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海量阅读”,“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学生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而全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见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之按语,载《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5期) 对于这则天方夜谭式的新闻,许多教师如聆神话、将信将疑。羡慕的不少,仿效的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大家都把这种现象单纯地看成是韩老师的个人天资——既然没有这份天资,也就不想“竹篮打水”了。 但是,研究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后,我们发现,这套方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和可复制性,也是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这个方法所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们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研究和推广这种教学观念,对于医治多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的痼疾、对于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艰难宗旨和实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渺茫目标,对于推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之所以如此评价韩老师的“海量阅读”,理由如下: 第一,“海量阅读”为青少年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阅读速度及广度需求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快速、准确地摈弃和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迅速地判断信息的真伪、高速地决定信息的取舍、在第一时间到达当前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平台并在各种信息的交互撞击中最先迸发出个体的正确判断和创新意识,是当今科学研究和现实工作获得成功的保证。 随着书籍阅读的目录化、报刊阅读的广告化、应用阅读的导语化和知识阅读的电子化倾向的出现,快速和大量的读取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之必须。怎样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在语文课程中拓展阅读的广度、提升阅读的速度、加速理解的程度,让中小学生早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在信息爆炸时代,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从浩瀚的文字信息中获取所需核心材料的能力、是快速判断文字信息使用价值的能力、是尽快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是概括所需文字信息的关键词并为所需信息构造关键词的能力! 语言文字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交际工具,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需要的不单是理解,还必须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巩固、深入和提高;它要求的不单是积累,还必须以随时随地的运用才能延伸和拓展。 这门课程越实践、越运用,就越熟稔。换一句话说,语文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学好和掌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将与个人对其运用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 如果说,教师的正确讲解,在其它门类的课程中将具有极大作用的话,那么相对语文来说,采取大量地反复地运用的方法,其效果将比单纯地讲授,即现在通行的“阅读理解”或者“细读文本”更为直接而且奏效。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韩兴娥海量阅读教学策略8篇

各位老师: 这是在《中国教育报》连载的韩兴娥有关海量阅读教学精华文章。 1 课内海量阅读是语文教学法的主旋律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韩兴娥 二十六的教学生涯中,我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一条师生共同茁壮生长的大道,那就是“课内海量阅读”: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进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我是名副其实的笨老师,口才平平,文章写得满纸大实话,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但笨老师的学生融汇百科、贯通古今,他们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使我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老师的水平高低不是关键,只要将优秀作品搬到课堂上,学生就可以通过大师留存的精神文本,去“聆听”大师的教诲,去汲取大师的智慧。不需要老师讲得如何天花乱坠,而是要让学生在优秀读物中学得乐而忘返。 老师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共读一本书其乐无穷,50多个小学生一起读一起背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气场。在这个场里,没有了艰涩深奥之感,没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有时候,我或者遇到烦心事,或者身体状况不佳,一听学生读书,精神立马振奋起来,孩子们的声音之中,快乐指数之高,简直让人有一种气冲霄汉的感觉。师生共读同一本书,不但诵读的效果好,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之旅啊! 在和学生共读的过程中,我“顺便”提升了自己做为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小学语文老师的专业是什么?在让学生认识了常用汉字,能够自由阅读,能流畅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见闻感受之后,也就是达到了“保底”的要求之后,应该引导小学生走进高品质的文化经典。经典艰涩,如何走进经典?就要依靠老师“海量自由阅读”的过程中选择、编排最佳的读本。 有了优秀的读本,老师就只要领着孩子们在课堂上“扯着嗓子读”即可。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不需要充满小聪明的牵引技巧,学生自有一种原生态的主动,投入到读本中去。更不需要那些处心积虑的旁白导语做暗示,教师备课不需要付出“高成本”,老师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也可以进行,只要识字即可在海量阅读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海量阅读的方式简单得很,就是读、读、读……课堂上充满琅琅读书声,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都是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这一篇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篇。课上最多的招数就是:“读”!全班读,听录音读,跟读,分小组的,个人表演读,接力读……读得滚瓜烂熟之后,就找有价值的片段或语句试着背一背。背诵的方式无非是:接力背,小组背,个人背……这么单调的形式,学生为什么自始至终葆有盎然的读兴? 因为大量不同的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童心天然的好奇得以满足;而教师屏避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三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人生法则从简如流 1.家常课随意听 周三下午新华社记者到我班听课,上午第二节课下通知时我正为一件私事烦恼着,下午第一节听,三、四节是我的课,没有一点时间准备。我惯用的听录音、朗读、简单理解的形式似乎过于简单了,于是打算准备一个简单课件。午饭后备课,困意袭来,睡了一觉后已近2点,素英校长告诉我潘院长已来了。我急匆匆地把于新宇老师暑假时准备的“一字组多词”设成大号字,搬着笔记本电脑进了教室。等待的时候觉得我的备课还是太简单,又找出家长们写的“学以致用”小故事设成大号字。 市区两级教研室的领导带着两位记者走进七班教室,学习了两篇课文之后,认读屏幕上的词,面对这些第一次见面的生词,有着认读2100生字基础的弟子们竟然不费吹灰之力,个个顶呱呱。最后学习“学以致用”小故事。课后记者问我精读的课文怎么教,我说这就是精读。二年级的小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困难,理解不了的课文是还没到理解的时候,比如第六单元那些关于朱德、大禹、孔繁森的文章,要理解的深刻肯定是很费劲的,这类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这样的“歪理邪说”源于女儿小的时候读成语的教训。成语故事一般来自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小孩子理解童话、寓言故事很容易,但理解那些历史故事难度很大。这也难怪,几岁的小孩子头脑中怎么会有“几千年前、几百年前”这样的时空概念?然而当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给她讲了那么多遍,她还是搞不懂?现在想来不是孩子笨,而是大人糊涂!好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再强求我的学生“深刻理解”,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6号送女儿参加军训,进校门时遇到初中部的李宏伟校长,宏伟邀我到她办公室。她谈起3号那节课说:“你的课实在太简单了,但学生的表现很出色!孩子们个个读得绘声绘色,童真童趣童言稚语太可爱了。” “你认为这节课简单吗?这是开学后我第一次提着电脑进教室,平日的课比这还简单。”我自暴内幕。 “这么简单的课,你的语气、语言都平平淡淡,似乎无法吸引学生,更别说表情、动作了,为什么学生都在按你的要求学习呢?记得在一年级时听你的课时,有小朋友捣蛋的,你立马严厉地制止,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喜怒哀乐都显现在脸上的形象,与印象中的‘名师’形象严重不符。”同事实话实说。 “开学前在高峰校长那里见到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大家称他刘老师,我对他一点印象也没有,但他说曾三次听过我的课,还给我买了几本书,一直没有机会送给我。等他离开之后,有人告诉我,刘老师是《大众日报》的记者,常驻潍坊。我突然想起来了,两年前,我的上一届学生在六年级时,校长告诉我,《大众日报》的刘主任打算向李局长请示,在我班里跟着听一个月的课。当时我想,以我那些六年级大弟子的学习状态,一个月内保持优雅风度,不批评、不急躁、和颜悦色、慢声细语,像我这样的毛躁之人还是有能力做到的。只是我不能老向他提供‘讨论’课,大部分的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在阅读,阅读的时间远远多于讨论的时间,只要他耐得住寂寞,我欢迎任何人听课,几个月也行,但是课堂上不要与我交流,课堂上的时间一分一秒都属于学生。不知什么原因,那个刘主任没有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报告实录 这是我去今年夏天一本新书的题目..那么如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呢我做了十年的实验;就是课内海量阅读..方法呢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课外书;当然包括课文在内..这是一个大体的规范;具体的数目不好说;应为有些书上学期能找到;现在找不到了;没有卖了..低年级呢;记得是儿歌、韵语、小故事..中年级呢除了一些文选之外就是唐诗宋词、古典诗词..高年级就比较有时间了;时间比较宽松..孩子作文啊;写字基本过关的时候来学一些..那么按年级的顺序来做一个汇报.. 一、低年级 一年级呢;孩子能够认识2000个汉字;当然这2000个字并不是非常扎实的;在这里小孩认识;换个地方呢他就不熟了;想不起来了;他在我们学的文本上还是认识.. 一识字与拼音教学同步进行.. 我们有些地区是先学识字的..尽管说我是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好像是很另类的;但我自己觉得还是很传统的;教材基本是先学拼音;苏教和人教都是这么安排的..开学的第一天;八月三十一号;孩子到校的时候;学的是这样的儿歌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因为他现在拼音没有学..这是一个小册子;暑假中为孩子准备好的..三个内容.. 1.熟悉的儿歌..这是两千零六年我又要教一年级;对于一年级我还是比较头晕的;叽叽喳喳特别的闹..小孩子没有事情可做;他不会拼音;他是一个很活泼的生命体;他只能闹腾..怎么让孩子有点事情做;就编了这么几首她已经会的儿歌..上课一教;小孩就说他会;就拿出卡片;这词、这字在哪怎么念;不要用嘴说;用你的手指告诉老师..这就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方法;你到文中去按顺序;定位去找.. 2.汉语拼音情景歌..这个说起来挺简单..把教材打到屏幕上;孩子的手中摆着这个字..上课时老师教这个儿歌;要求他用手指指着..说起这个方法;好像是非常的差劲;没有创新的意识了..去应聘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听课对我非常的失望..领导提出三个缺;第一说;你这个教课很客气的说是灌输了;一点启发式创造精神都没有..我没太反驳;因为我上课确实是我念孩子跟着念;没有去启发他怎么思考这类的..但是我知道我的学生;大量阅读的学生将来他会有独立创建的一天..但是现在那没法说;你没有亲眼看见..第二个说;你的手不停地在挥;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呢;好像这个动作也不怎么美..这个我觉得也没法解释;因为没教过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他就无法体..我们如果放开嗓子不停的说;一节四十分钟不停的说;因为你不说;孩子马上就说了..这样下来的话;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就没法说了;嗓子就哑了..我这样挥呢就是省点力气..第三个呢领导说;你这个海量阅读呢多差生是最管用的;但是你们班没有差生;但发现有一个孩子在地下爬的..这个我倒是反驳的挺快的;着不是我养的不是我生的他爬好像和我没多大的关系..那这个孩子呢现在四年级;已经不爬了;这与我的教学常规还是有关系的..他回到家里还是想躺着就躺着;想爬就爬;在教室就不给他机会..好;这是说到汉语拼音情景个是一个跑题的话;那个识字后面再和大家汇报..一个多星期以后学到复韵母的时候;有一个例子可以告诉我们的领导;你那个启发式呢很好;完全正确;但有时候不管用..就是这个diāo;我还是那么灌输的教diāo叼小朋友跟着念..下课我就瞅了瞅上课在那发呆的不张嘴的;都过来把这个音节都念给老师听听..他呢张口结

《海量阅读实施计划》

海量阅读实施计划 薛娟在学习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后,我们发现,这套方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和可复制性,也是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也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有益尝试。因此,在本学年我决定以现行课本为基础,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加课内阅读容量,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实验的预期目标为:学生明显活跃,进度明显加快,容量明显增加,成绩明显提高。 一、课文的处理 要想在课堂上挤出时间来进行海量阅读,压缩课文学习时间是很关键的。三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其实问题并不大,所以,我的上课重点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方面和重视背诵积累。在方法上我们可以用整合教材,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把预习放在课前,每天放学时布置第二天学习的预习任务,这样就能够节约更多的上课时间。 虽然课文的学习简化了,可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忽视。尤其是生字的识记和书写,好词好句的积累还应该是重点。 要像韩兴娥老师一样实施海量阅读,必定在课堂上不能只围绕一

篇课文学习,要“以文带文”,即可以分为“一篇带一篇”和“一篇带多篇”几个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或“类比学习”,将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迁移到自学略读课文中去。 还可以“单元导读”即每一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整体把握单元主题,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围绕一个“母问题”,浏览多篇文章;“以读带写”即读为基础,写为延伸,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其中又可分为:“一文多读,一读一得,得得相连,以读带写”;“多文带写,一文一得,得得相连,以读带写”等方式。 二、海量阅读的实施 1、阅读进度计划。 对于课内海量阅读的进度我想应该是渐进式的,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刚开始,不能一下子安排太多,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三年级上学期主要以日有所诵、优美的句段、儿童诗、童话故事阅读为主。 2、上课流程设想。 儿歌或唐诗采用老师带读、教读,然后学生自己熟读的方式进行;古文朗读主要采取录音领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跟着录音去模仿朗读。期间当然会穿插一些变化,用于提起兴趣、减轻枯燥。古文朗读、古诗朗读的目的,除了初步接触这些古典精华文化外,重要的目的就

从教材中突围,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

从教材中突围,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海量阅读能支持孩子的语文学习,提高孩子的人文素质,随着人文素质的提高,孩子就能理解更为高深的内容,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课内海量阅读这一理念最初是由韩兴娥提出的,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来提升孩子的识字量和知识面,提高孩子的人文素质。 一、提高课堂利用率,为“海量阅读”打好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语文教育注重识字和理解,一般一篇精读课文都要分解开来讲解,这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了课内海量阅读不能很好地实施。要想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缩短课本学习的时间,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内海量阅读。 1.提高课内学习效率。 实施课内海量阅读的同时,也须按时完成课内文章的学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督促孩子做好课前预习,协同孩子家长一同督促孩子的预习工作,让孩子在重复阅读中能够更好地识字。在课堂上老师先领读课文,带领孩子朗读几次,看到谁能背诵了就过去听一下,背诵通过的孩子就能让其背诵下一篇。年龄较低的孩子的记忆力都是很好的,而从韩兴娥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在背诵上,一年级的孩子

都是天才,背诵课文十分迅速,而且全班学生都能背诵,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内的学习效率。 2.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由于教师在一节课堂中既要讲解完既定的课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海量阅读,对课堂节奏的把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在课前自我模拟时间的安排,做好预前工作。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内海量阅读。 二、突破教材,实行课内海量阅读 要想从教材中突围,走课内海量阅读之路,就必须突破教材,而突破教材就需要根据课本进行延伸阅读和发掘教材的空白处。通过发掘教材空白处和延伸教材而实行的海量阅读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教材,但又与教材相关的课内海量阅读。 以往老师教学的视野总是局限于教材之内的“土地”,于是一个学期的教学知识就十分有限,只能局限于几百个生字,三十篇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揠苗助长》后,通过着重品读描写农夫的关键词,从而体会书中农夫的心理。品味农夫的心理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他们的读后感,教师在最后做一个寓意总结,待学生理解故事之后再带领朗读,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率。在完成《揠苗助长》的故事后就能找一些寓言相似的语言故事讲给学生听,例如《杀鸡取卵》故事,这两个寓言故事讲的都是急于

语文老师的分享:语文教学——“海量阅读”才是硬道理

语文老师的分享:语文教学——“海量阅读”才是硬道理 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韩兴娥 背景介绍:在韩兴娥的课堂中,我们看不到激情澎湃的讲解,也听不到诗一般的语言。但,她的学生却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洋洋洒洒轻松写作。在韩兴娥的课堂中,老师的话很少,但她的学生对语文课却有着浓厚的兴趣。 韩老师的这些做法似乎违背了目前所谓的'经典课堂'的标准,似乎也与目前的语文教学的趋势背道而驰。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确实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也越来越深厚,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成长着。原因何在?我们仔细琢磨韩老师的课堂,其实她的做法并没有多少'高深之处',但她却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韩老师很清楚地认识到大量阅读对孩子们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位普通的老师都能做得到的。 以下是韩老师教学心得一部分节选: 让'读'占鳌头,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吧! 低年级强化朗读训练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朗读能把书面上的文字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作家写文章都力求语言的生动活泼,并借助标点符号表达出各种语气,借助转行、分

段等表现出层次。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读物内容。但是由于缺乏声音这一要素,总会有许多自然活泼的语气表达不出来。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读'的说法。学生听了这种生动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产生朗读的愿望。有了朗读的兴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掌握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如果把这种规律运用到无声的阅读中去,就可以使书面上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形象,连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这些画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强烈的感情,加深他们对读物内容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因此我在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尽力做到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我的口才平平,朗读仅能做到字正腔圆,也是经常查字典的结果,但是没有信心在公开课上示范朗读。在低年级小孩子面前却没有一点儿羞涩,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一年级小孩子善于模仿,老师的神态、语气都成为模仿的对象,他们带着表情、加着动作、晃着脑袋读得可起劲了!在低年级进行海量阅读,要降低要求,减小难度。可以将阅读中的难点留待以后在大量阅读中去融会贯通。比如学生读成语故事,对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事件的成语,我不强求他们一定读明白,当学生读到大约100个成语的时候,诸如'春秋、战国、唐、宋、孔子'等历史人物、事件,在他们小小的头脑中就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海量阅读要强化诵读难点 '海量阅读'对所学文章不能平均用力,简单的文章可以略读。遇到写景状物、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老师首先要示范,因为这类文章对小学生来讲阅读的难度较大。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句子和易错的字词进行示范讲解。如: '只要用橡皮/在用铅笔写的错字上/轻轻擦一擦' '我们看到的红眼睛/是它眼球微血管网里/血液的颜色' '用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 '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 '有些脂肪酸/能对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而且因为压力降低而使鱼鳔胀大而爆裂' 这几句话学生易读错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句子太长,不知在

课内海量阅读

“课内海量阅读”带给我的启示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城内第二小学李小娥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日益突现出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通过开展课内海量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内海量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正是适应了如上所说的理念,才得到大家的认可,才取得了那样辉煌的成就。 一年级学生识字二千多,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六年级水平。四、五、六年级开始真正海量阅读,先学《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为经典铺路,再进行《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的诵读学习,把我们传统的课外阅读模式移进课内。教科书在她眼里是无足轻重的,二、三个星期就搞定。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模式是找不到踪影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是充分得到体现的。什么叫有效、高效的课堂?这就是最好的明证。也无须老师有多大的才学,只要引领得法,多动脑筋,教学相长,普通教师也能干出令名师们瞠目的成果。这就是我看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后的体会。 现在的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的重视,每学期我们也开展书

香校园读书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当然和韩老师的做法相比,我们的阅读量还不够,阅读的实效性还不大。尽管我们辅导学生读书,但总感觉指导不到位,自我渺茫,无从下手。每节读书课,我规定学生读书,也试着像韩老师那样让学生批注,摘抄,接近下课时,我抽查学生掌握的情况,但效果不太理想。读完此书后感觉问题出在“一刀切”的问题上,缺乏“因材施教”,没有使“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飞不动跑不动的慢慢溜达”。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积累。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韩老师的海量阅读离不开低年级时的大量高效识字,二年级已经完成了整个小学的文字储备。有了这个做基础,就为阅读扫清了文字的障碍。韩老师能用两周的时间学完一本教材,为海量阅读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虽然我现在教高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大量识字也是不现实的,在今后我会尝试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为学生的书香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每天中午都有“静悄悄读书”活动,但指导交流阅读体会的时间却捉襟见肘。在今后的读书方面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想方设法哄着孩子爱读书。韩老师采用的:为防止表扬时遗漏学生的名字,将57个写了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韩兴娥40分钟里的海量阅读 “ 走进韩兴娥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内海量阅读”简单易行。 ” 韩兴娥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老师,齐鲁名师,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小学生课内海量阅读与核心素养培育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她研究和探索出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获教育部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她和海读团队成员根据课堂实践编辑的“课内海量阅读系列丛书”,为师生提供了有趣、高效的课堂共读书籍。

教育部新规:小学新版的语文教材要学习 129篇古诗文;初中已经开始要求阅读整本课 外书并进行考查;高考语文卷面字数已经从原 来的7000字涨到10000字,阅读能力要求大 大提升。意味着不阅读,在考场上连题都做不 完! 同时,阅读能力还体现在每一门学科!除 了应试教育以外,您孩子“读过的书,走过的 路”都藏在他的气质里! 新规一发布,聪明的家长都大力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内行都懂,大道至简。武林中的至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极生太极。在母语教学流派纷呈的当下,我们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范例?深入解读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或许能敲开那扇已令无数语文老师折戟而返的众妙之门。 韩兴娥带领的项目组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童书趣读—经典美读—史哲深读—思想悟读”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路径。在实践中,这一路径引导学生以“通过阅读领悟课文的思想价值”为核心,利用两周时间学完教材,其他时间以相对固定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上阅读,通过先识后写等,强化语文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六年,学生平均课内阅读量达到1200万字,这是新课标要求的10倍。 一年级学生一入学,韩兴娥就加快了拼音教学的速度,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动嘴,在“海量阅读儿歌”中识字。课堂上,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一边用手指着文本一边动口读,还可以一边摆卡片一边拼读。3个星期,学生就读完了《学拼音儿歌77首》,很快踏入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快车道。然后,韩兴娥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又一“缓坡”,让学生在阅读“实战”中进一步提高熟练拼读的能力,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识字量。 有了一年级认识2000个字的基础,语文课本对学生来说就很简单

韩兴娥海量阅读

韩兴娥海量阅读 看看韩兴娥是怎么大胆改革的—— 简化拼音教法,缩短教学课时,让拼音当工具而不是变成另一套文字。她把声母、韵母都排列出来,让学生跟着“a——o——e——i——u——ǖ”地念, 唱歌一样,念熟了,就指读字母卡片。每天复习,三周就把拼音学完了,学生基本能拼读音节了。她不要求学生默写拼音表,不要求学生死记音节。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另一套文字。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教师对拼音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把它当做了另一套文字来教了,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用拼音写话写文章,无形中弱化了蒙学童子对汉字的热情。 为促进学生的识字热情,她会将学生在幼儿园里读过的那些熟悉的儿歌编成小册子,让学生读。她说这是让孩子们自学的第一本书。她这样把学生领入读书识字的天地—— 开学第一天,韩老师说:“孩子们,我们唱首歌吧!” 她发给学生那本自己编写的小册子,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 上学校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词语表功劳劳动太阳小鸟为什么 长大学校学习迟到书包 生字表大鸟劳学包动迟 小长到书为校劳

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韩兴娥告诉孩子们:“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词。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你的指头指着儿歌中的这两个字,念这一句儿歌。” 韩老师出示卡片“功劳”,有的孩子张嘴要说,她伸出食指放嘴边“嘘”地一声示意,孩子们的手赶紧在儿歌中找寻,找到的用手指着“功劳”,仰起头骄傲地看老师。老师转着圈看,耳朵靠近孩子们的嘴,听他们轻轻地念。找不到的、不会念的孩子把目光集中到同桌的手指上,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原来是'功劳’啊!”然后韩老师让大家一起念,右手持卡片从胸前向前一推,像乐队指挥一样挥动着手臂,指挥着孩子们的回答大合唱,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念着。 “下一个词看谁找得快,注意用你的手,而不是嘴!”孩子们目光炯炯地看着老师,期待着下一个词出现…… “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找、认一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生字表。” …… 就这样孩子们入学第一天就学会“自学”生字的办法。下午到校后便有十几个学生找韩兴娥认字,韩兴娥给他们盖上鲜红的奖杯印章并奖励一张小卡片。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第一周便有30多个学生认会了7首儿歌中的100多个生字。 这本神奇的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国旗》《坐得正》《写字姿势》《爱护眼睛》等儿歌,结合入学教育读儿歌认生字,一年级的蒙养教育就这样水到渠成。 小册子的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学习汉语拼音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则由学生自己完成。孩子们回到家只读儿歌识字,因此不害怕学习。 每天早上、课间、中午上课前,都有许多孩子围着让老师检查他们认字。韩兴娥左右手同时工作,左手指着一个字,左边学生的目光在儿歌中搜索;右手指着一个字,右边学生的目光开始搜索——这时,左边的学生已找出了生字。有时她一同检查三四个学生。孩子们没读熟就找她检查,韩兴娥也不急躁。因为学前没有认字经验的学生认字

韩兴娥:古诗教学的四个小妙招(海量阅读)

韩兴娥:古诗教学的四个小妙招(海量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 古诗教学的根本是读和背,但是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们背诵,往往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背诵,乐于背诵,就需要教师们各显神通了。多年来,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韩兴娥老师尝试教学的重点之一。她的许多经验对我们这些在摸索中的海读爱好者们来说,或许会带来一定的启发。 由于担心有些孩子没有认真预习,老师会先让提前背过的学生上台领读,先念题目和作者,全班学生跟读三遍;再念诗句,全班学生再跟读三遍。老师呢,转来转去,看哪个小朋友的嘴巴没张开,或口形张得不对,立即把耳朵靠近他的嘴巴。在老师的“火眼金睛”下,没有一个小朋友捣蛋、走神。 读完之后,老师再把易错的字强调一番,再让学生跟读三遍,最后问个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上应该让孩子反反复复朗读,他们有事可做就不会感到累;相反,长时间地听讲对学生来说才是劳累的根源,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讲,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只会是事倍功半。靠听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上,应该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孩子大声去读,然后略作讲解、讨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嘴巴略作休息,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大意,增加趣味。 以下是我惯用的几种指导学生理解的方法: 归类诵读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读后问学生:“韩愈写什么季节的景色?”学生东一句西一句地凑明白了:“写的是早春季节”“新年过后”“草芽刚刚冒出来的时

候”“雪花还在飘飞的时候”。不等老师开口,孩子们就知道我会问什么,主动归类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也是写早春景色。”“我们以前也学过韩愈的诗……写早春时节的诗还有……写晚春时节的诗有……”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仙李白喜欢隐居生活,还有谁也喜欢?”“王维!”孩子们略一思考就叫了起来。刚叫完马上跟着背诵,“《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苏轼也很喜欢隐居生活,刚学过的一首词写他羡慕王维的生活,是哪一首?”“《青玉案》宋,苏轼:‘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学以致用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我从艺璇同学的桌子上拿了一个水杯,举到她同桌孙陶面前说:“艺璇准备了新酿的米酒,把小火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了,孙陶同学,愿意来喝一杯吗?”孙陶嘻嘻笑着,我又把杯子举到家铭同学面前作起诗来:“问家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聪明活泼的孩子们把杯子也举到了同学面前作起了诗:“问……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

韩兴娥老师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二

课内海量阅读人人皆可为之“课内海量阅读”就是全班师生共同在“课堂内”阅读某一本“课本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像学习课本一样大量阅读课外书。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任何一个认识汉字、会读书的老师都能做,做一个语文老师的起点好低。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不一定非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我这样口才平平的丑小鸭,通过进行“课内海量阅读”,把安身立命的职场变成了充满乐趣的幸福之旅,为学生快乐的书香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内海量阅读”从不求甚解地诵读开始,课本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不同的是课外书学完之后就收起来,课本还要装在书包里,经常写一写要求默写的生字,课本就是一本识字教材。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我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我感悟。 1.缺点成就“海量阅读” 我很幸运,此生能蹚出“海量阅读”之路。本来我没有任何本领,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当我的教学为许多同行所赞赏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那点“本事”,除了喜欢阅读,没有一点儿强项,成就我的几乎都是缺点。 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 对于写作,我没有一丁点儿的自信,在上学读书时,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反面教材念过好几次。不是我不努力,以前虽然读得少,但从来没有疏离过书本。在青年路小学时,滕欣云校长放假前总是借一大摞教育杂志给我读,平日,我也经常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秀作文;后来,我的阅读“取法乎上”,读古代经典,读教育大家的著作。但是我的文章总是大白话连篇,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后来读佛教的入门作品,才突然明白过来,我是那种缺乏文字“般若”的人,难怪古人感慨:“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一个人的语言成就,人事的努力只占三分,天分的作用却占到七分。一向有自知之明的我从不寄希望于通过文字的优美灵动吸引别人,做为一线教师,我的最大优势是做法,想法不是没有,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之前,那些想法只是在脑子中回旋而已,很少诉诸于文字。于是我写的文章,“小”发议论之后一定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平实的文字就有了可读性。 急躁性情疏通有道 不知遗传因素,还是后天的影响,我的性子很急。同事中急性子的人也不少,但像我那样把喜怒哀乐完全挂在脸上的人并不多。可能与童年的生活环境有关,我哥哥比我大18岁,家里只有我一个小孩子,当我不顺心发脾气的时候,奶奶和年老多病的父亲毫无原则地满足我的要求。可能源于此,虽然我是那种出了家门胆小怕事的一点出息也没有的“炕头王”,但内心深处却流淌着一股率意而为的血液,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这明显是个致命的缺点,小孩子调皮捣蛋是天性,于是焦头烂额、气极败坏、声嘶力竭,甚至歇斯底里也就成为家常便饭。易怒、胆小又不失善良的人当老师,在一所学校之中一定是最差劲的,雷霆之怒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1 课题组给每位语文老师发了一本韩兴娥老师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一看书名我便迫不及待地捧读起来。 当阅读完整本书,我为韩老师深深折服。她的语言平淡,没有很多修饰的成分,但她的精神却感染着我。她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她不囿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数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在她的课堂中,学生的朗读个个绘声绘色,童真童趣、童言稚语非常可爱。她的学生没有一个不爱读书的。 还记得到韩老师的学校去参观,她的课堂就像书中韩老师的一个学生写得一篇作文《我们班里乱哄哄》那样,“乱哄哄”的。说得“乱哄哄”不是指班级里同学不遵守纪律,而是上课时大家各做各的事,有的读书,有的写字,有的背诵……在她的课堂里,语文教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各种课外书籍才是孩子们的书籍的大海。孩子不必要啃食那早已被啃食得无味的教科书,而是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进度与程度自主阅读。 记得参观时发现韩老师的教室门后,张贴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表格,上面贴着形体各异的星星、笑脸,通过读书,我才详细地了解到那是韩老师为孩子们制定的一系列的奖励制度。韩老师班中学生的家长也积极配合着老师的“海量阅读”,在家中他们常进行亲子阅读,父母就算再忙也会抽出空隙或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或给认字不多的孩子大声朗读故事,或进行相互讲故事。久而久之,学生之间也从玩伴变成了书友,他们都以读书为乐。

韩兴娥老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

韩兴娥老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 第一篇:韩兴娥老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 韩兴娥老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 低年级,韩老师在课堂带领学生集体诵读50多万字儿童书籍,认识2500字常用汉字,并在记诵古典蒙学作品的过程中认识许多不太常用的字。(P80) 四年级上学期学完了小学6年的12册课文。方法: 一、略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即可。 二、精读的也不去条分缕析。精读的文章或是美文佳作或是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的文章,一个课时学两至四篇,运用各种形式读书,教师真奔中心,提出的问题要能涵盖全文。书中84-88页有韩老师两节课常态课的教案,可见一斑。(P80) 班级书橱里有几百本童书。不留课本上的书面家庭作业,留出充足的时间自由阅读,要求在书上勾画,选择精彩片段写到读书笔记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韩老师每天检查学生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检查的形式也不固定,有的全查,有的查几句,有的让学生帮着查。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适当的奖励。(P84)高年级,学《中华上下五千年》。271篇,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引文,多是选自《史记》、《资治通鉴》的小段文言。五年级上学期重点读白话文故事。粗略读文言。五年级下学期第二遍,深读文言文。……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阅读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主要办法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历史知识。(P88-89) 第二篇:韩兴娥老师书体会 大家好,我们三年级组接到的任务是阅读本书的第四章《中高年级阅读教学》。 先说说在这章里老师介绍的内容。韩兴娥老师首先介绍了她在中年级时两周教完了一本教材。第二是介绍她在他们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指点下,开始引导学生《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并且在学习过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第一篇:《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报告实录 这是我去今年夏天一本新书的题目。那么如何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呢?我做了十年的实验,就是课内海量阅读。方法呢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课外书,当然包括课文在内。这是一个大体的规范,具体的数目不好说,应为有些书上学期能找到,现在找不到了,没有卖了。低年级呢,记得是儿歌、韵语、小故事。中年级呢除了一些文选之外就是唐诗宋词、古典诗词。高年级就比较有时间了,时间比较宽松。孩子作文啊,写字基本过关的时候来学一些。那么按年级的顺序来做一个汇报。 一、低年级 一年级呢,孩子能够认识2000个汉字,当然这2000个字并不是非常扎实的,在这里小孩认识,换个地方呢他就不熟了,想不起来了,他在我们学的文本上还是认识。 (一)识字与拼音教学同步进行。 我们有些地区是先学识字的。尽管说我是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好像是很另类的,但我自己觉得还是很传统的,教材基本是先学拼音,苏教和人教都是这么安排的。开学的第一天,八月三十一号,孩子到校的时候,学的是这样的儿歌(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因为他现在拼音没有学。这是一个小册子,暑假中为孩子准备好的。三个内容。 1.熟悉的儿歌。这是两千零六年我又要教一年级,对于一年级我还是比较头晕的,叽叽喳喳特别的闹。小孩子没有事情可做,他不会拼音,他是一个很活泼的生命体,他只能闹腾。怎么让孩子有点事情做,就编了这么几首她已经会的儿歌。上课一教,小孩就说他会,就拿出卡片,这词、这字在哪怎么念,不要用嘴说,用你的手指告诉老师。这就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方法,你到文中去按顺序,定位去找。

读书会汇报-海量阅读

读书会汇报-海量阅读 第一篇:读书会汇报-海量阅读 海量阅读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在我参加国培时,好几位讲课老师都推荐了山东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韩兴娥老师的大作《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带着好奇,在培训结束后,我专门到书店买回了这本书,看过之后,让我找到回家的感觉,读后有种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从教以来,我便认为“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因此,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着力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但效果始终不如意。韩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带我走进了阅读教学的另一方广阔天地。一年级学生识字二千多,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六年级水平。四、五、六年级开始真正海量阅读,先学《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为经典铺路,再进行《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的诵读学习,把我们传统的课外阅读模式移进课内。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模式是找不到踪影的,韩老师的学生个个都是播音员,不经预习就能流畅朗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是充分得到体现的。 韩兴娥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教育案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发展到现在开始自编教材,成效显著.在书中,韩兴娥老师的“学拼音”、“识字、写字”、“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几个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删繁就简,汉语拼音的学习。 拼音教学,适当降低要求,教材上出现的音节拼不熟练也不要紧,学困生能把声母、韵语、整体认读音节按顺序念熟就行了。韩老师仅用三个星期就教完了拼音,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着声母、韵语、整体认读音节的卡片,贴在书桌上,放到铅笔盒中,经常对照卡片拼读音节,时间一长,每个学生的拼读速度都提上来了。 二、识字与拼音教学同步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