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课外阅读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东台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课型教学模式东台市第一小学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课型概述 (1) 第二部分各课型教学模式及操作说明 (2) 第一节读物推介课 (2) 第二节读中交流指导课 (2) 第三节成果汇报课 (4) 第三部分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5) 《汤姆.索亚历险记》推介课教学设计 (5) 《乌丢丢的奇遇》读中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6) 《三国演义》读书成果汇报课教案设计 (9)

第一部分基本课型概述 一、依据不同分类标准的课型划分 依据文本体裁,可分为诗歌阅读课,基本课型有诗歌诵读课、赏析课、读写课、诗配画欣赏课、诗歌阅读链接课等;故事阅读课,基本课型有故事复述课、赏析课、表演课、续编课、画故事课等;小说阅读课,基本课型有小说赏析课、名著导读课、表演课、创编课等。 依据教学活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读物推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推荐课;方法指导课,基本课型有读书笔记指导课、阅读方法专题指导课等;交流赏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赏析课;成果展示课,基本课型有诗歌诵读课、故事表演课、读书知识竞赛课、读书演讲课等。 依据文本蕴含的主题分类,可分为母爱类主题、爱国类主题、诚信类主题、友情类主题等。 二、基本课型的确定 1.课型划分的交叉与融合 李政涛教授指出,“课型划分的复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维度之间常常有交叉”,“二是每一课型都可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有时为了使课型分类更为简洁清晰,“可将其划分为基本式课型和变式课型”。 我们尝试着将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指导课课型进行分类,由于划分的基点不同,分成了三大类,但是这三大类中其实是有交叉的,比如经典诗歌指导课课型中也可因教学形式的不同再划分出经典诗歌推荐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而经典小说指导课课型也可由于主题的不同选择划分出诚信主题的、勇敢主题的、成长主题、爱国主题的等等课型。另外每一大类下的小类还可划分得更为明晰,于是就有了上文中各类课型下的基本课型。因此课型的划分其实是既有交叉又是融合的。 2.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我们认为可将依据教学活动方式分类的读物推介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这三种课型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1)三课型的涵盖面广 以教学活动方式分类的三种课型,可以涵盖以文本体裁及主题内容划分的几种课型。 (2)三课型可体现一篇文章及整本书的阅读过程 一般地说,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或一部经典作品,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即读物推荐,引导学生认识经典,注重读书方法的点拨;交流赏析,师生、生生互动,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提升阅读的品位,让思维产生碰撞;成果展示,用各种形式展示读书成果,分享阅读的喜悦之情。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双语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双语教学模式 本文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角度入手,来讨论双语教学模式。在总结出影响双语教学因素的同时,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教师学生母语外语第二语言 0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引进国外资金以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技术、管理机制,聘用外国教师授课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它对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为我国培养国际型人才起着独特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外合作办学在教育领域里出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向多元化。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优势是具备较强的外语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显着特色。对于我院而言,入学时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理想,如何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适应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的需要,消化吸收原版的专业课教材对于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双语教学的界定 1.1双语现象。双语教学源自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是指个人或某一团体具备应用两种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及外在特征。双语现象有许多类型。从语言学角度看,双语现象的成因主要是接触,即指操不同语言的人经常交流而引起的语言上的相互影响。双语现象必然产生于能够经常接触双语的环境里,这种环境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用英语和法语,英美华侨家庭说汉语和英语。 1.2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授知识性的科目。教育过程中使用的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母语,另——种则是第二语言或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词条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q of content subiects”。我国的“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之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来进行学科教学,通常指的是英、汉两种语言。通过教学媒介语或称为第二语言来传授学科知识,这样不但使学生更好的学好专业,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在双语教学中,教师除应具备能够使用标准、流利的外语(英语)进行知识讲解的能力外,在必要时使用汉语,以免因语言滞后造成理解困难。同时,使用肢体语言及其他非语言行为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避免由于使用纯外语语言产生的困惑或误解。所谓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是指,儿童上学之初使用家

关于双语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双语教学需求。 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汉语好的教师不是数学专业,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教学方法达不到要求,有些是数学教师,但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科学学科“双语”教师缺乏。教师汉语水平等级与实际教学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2、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在新疆,各民族聚居化程度高,我市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的组织机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清一色是本民族人,学生在学校每周除了4~5学时的汉语课外,几乎就封闭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与汉语没有任何接触,没有实践的机会。另外,汉语课按学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时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错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期,学习汉语就比较费力且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已经固化,不易改变了。 3、双语教学模式一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学习其他学科的要求。我市绝大多数学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一教学,其中汉语教材无法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 4、学前双语教学质量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无法和小学阶段要求衔接。 四、今后的设想 1、多渠道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想开办汉语教师培训班,把在内地经过专门培养的、起码是语言表达过关的人充实到汉语教师的岗位上,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岗位上,为双语班配备业务精的汉语骨干教师授课,使汉语教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的质量双差问题。以促进双语的教学质量。 2、改革现行学校民族教育制度 单纯的民族语言环境,极不利于学校的汉语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步实行民汉合校体制,更好地促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3、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作法,踏踏实实地进行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平时用维语上,有人听课用汉语上,实

(完整版)网络课程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课程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课程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而开始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具有资源共享性,学习的自主性,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学习的协作性等特点。 网络课程学习的模式概述为:文字教材自学+网络课件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必要的面授辅导+网上讨论+小组活动+课程作业+模拟试题自测+学习中心导 学辅导+集中考试+课程终结性考试。 (1)学习时间、地点上的随心所欲 只要拥有一条电话线和一台电脑,您就可以上网进行学习,而不用象传统面授班那样必须在固定的星期六或是星期日早上9:00到一个离您家很远的地方去上课,远程教育可以使学员能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完全突破了学习在时间、地点上的种种限制,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学习课程,很好地处理了工作、学习、生活三方面的矛盾,使自己真正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权,避免了上面授辅导班的来回路途奔波之苦,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2)学习进度上的随意安排 每个学员的领悟能力和课程的难易程度都不一样,有些学员的领悟能力高,他就学得快一些;有的学员领悟能力差,他就学得慢一些;有些章节比较简单可能一点即通;有些章节难一些可能就需要反复学习才能掌握。但传统教育在教学进度上是固定化、统一化的,很难顾及个别学员的学习特点,也不会因为某个学生的某个章节没有听懂就把整个课程重新再讲一遍,而远程教育的课件是事先做好了放在网上的,想学哪章,想学多久完全由学员自己掌握,熟悉的可以减少学时甚至不学,而自己较难理解的可以安排大量时间,完全不受任何的限制,对于一次听不懂的问

题,可以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 (3)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在传统教育中,由于各地的实际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情况千差万别,许多偏远地区的师资严重匮乏,良莠不齐、有的地区甚至没有师资,这些都制约着当地教育水平向高层次迈进。而网络教育优势就是可以把全国的优秀师资汇集到一起,使各个地区的的学员都能听到名师讲授的课程,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 (4)充分的答疑时间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学员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解决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传统教学种学生的答疑和老师的授课时间是混在一起的,答疑的时间多了,那么讲课的时间必然就少了,网络教学通过它特有的答疑工具,如:答疑板、论坛等工具将学员的提问延伸到了课堂之外,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学员在学心中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并在短时间内得到细致的解答。同时可以查看别人所提到的问题,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5)交流范围扩大 传统教育由于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学员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于班中几十个同学的交流上,而远程教育则通过答疑板、论坛、聊天室等途径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链接在一起,为大家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 (6)相关信息共享和反馈的及时性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为了查找一条相关信息、政策、法规,查遍了整个图书馆、阅览室、转遍了大大小小的书店,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有时候更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而根本找不到。而网络教育在提供在线课程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翔实的在线资料库,学员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字,就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所需的资料,同样有关考试的最新的政策、教材的最新变化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学员那里。

阅读教学模式

“激合展结”四部曲 ——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高效课堂”是指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组织、引起、维持、促进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后,师生得到的最大化的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高效不仅是教师高效的讲解,更多的是指向学生高效的学习,指向师生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的最大化发展。 而在城关区全面推广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以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自主参与,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的是激----合--- 展----结的四部曲教学模式。 一、激 在学习中,我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作准备,同时养

成一种习惯。 1.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中华少年》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淳朴的人民,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你如此伟大,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骄傲——中华少年”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祖国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新案例 王秀琴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第一讲双语教育概述(DOC)

《双语教育》讲义 教学进度安排: 1.双语教育概述(1) ●双语教育的基本理论 ●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双语教学活动的建构(1) ●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 ●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评价 ●小学双语教学常用课堂用语(1) 3.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课例分析及实践(4) ●小学数学教学专业词汇 ●课例分析 ●教学实践 4.小学科学双语教学课例分析及实践(5) ●小学科学教学专业词汇 ●课例分析 ●教学实践 5. 小学艺体学科双语教学课例分析及实践(6) ●小学艺体学科教学专业词汇 ●课例分析 ●教学实践 参考书目: 1.《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王斌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双语教学纵横谈》,赵慧,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数学双语教学手册》(小学),龚德辉,苏晨杰,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双语教师手册:中小学英语口语手册》,黄建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5.《双语教师手册:小学数学与科学分册》,黄建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第一讲双语教育概述 一、双语教育的基本理论 1、双语教育的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一语言:通常等同于本族语或母语,指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正常的 社会环境中自然习得的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准确地说,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母语mother language 指本民族的语言(native language)或一个语系中作为其他语言共同起源语的语言(parent language),如拉丁语被认为是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所有罗曼语的母语。 ●第二语言:国内的另外一种语言,与第一语言相对,一般是在掌握母语之后 通过学习或者习得而掌握的一种语言。第二语言往往具有官方地位,是所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第二语言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以外,还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学得或习得。中国大陆的官方语言是中文(普通话)。在闽语区、粤语区、客语区、吴语区等区域的老一辈居民多以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一部分新生代则改用普通话为第一语言。香港的第一语言是广东话,第二语言是英语和普通话。对他们来说国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而闽南话、客家话、原住民各族语言和外省家乡话是他们的母语。而台湾年轻一代的人口中,因为大多数是在国语环境下成长,因此国语变成他们的第一语言(即是母语),而本来应该是母语的台湾话、客家话、原住民各族语言和外省家乡话等,就变成第二语言或者不再使用。2014年为止台湾人的第二语言,主要是以英语为多,另外台湾历史上曾受到日本统治,因此一些老人和部分年轻人会以日语为第二语言。 ●外语:一个国家本族语以外的语言,并不是在国内用于交际的语言。学习外 语的目的是与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往。 (2)、双语、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界定 ●双语:bilingual ——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 ●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ing academic content in two languages, in a native and secondary language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each language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gram model. 双语教育就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实现在教育内容和语言发展方面目标的系统性教育,它应包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校园活动、校园环境、师生交往等全部学校教育活动,以及外部环境、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方面。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 instruction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may b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include: a) 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 program. b) The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ill Network Classroom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重磅阅读 1)网络课堂教学的兴起,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吗? 3)你的看法,理由是……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提纲式文字命题。提纲第1点指出一种新兴事物,提纲第2点针对该事物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提纲第3点要求表明“我”的看法,由此可判断本文应为对比选择型作文。 根据所给提纲,本文应包含如下内容:描述网络课堂对传统课堂的挑战;提出关于网络课堂是否会取代传统课堂的两种不同观点并说明理由;表明“我”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Will Network Classrooms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classrooms are gain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As a new teaching pattern, network classrooms have become an effective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classrooms. So some people propose one question:

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实施方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自主交互式”模式是在课改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究,提炼出来的比较适合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 一、模式的含义 “自主交互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模式的目标 1.着力体现“三个维度”目标 教师要围绕“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坚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设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构建语文知识,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模式的指导思想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即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此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交流互动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四、模式的基本特征

中学化学 再探究 中学化学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中学化学再探究中学化学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双语人才,公民的语言素质和外语能力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这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为了培养双语师资和探寻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长春师范学院在全国16个中小学建立了双语教学实验基地。本文结合长春师范学院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双语教学实验基地的教育实验,对中学化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是一所在课程上与国际接轨的双语学校。我们对该校国际部一年级EFL班开设了双语化学课,该班80%学生来自初三,20%学生来自高一,在教学中使用美国原版教材“A-Level”课程――Chemistry Made Clear。 开课前我们对学生的原有化学与英语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卷面满分均为100分。测试结果显示,化学学科60分以上人数占55%,英语学科60分以上人数占49%,可见学生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开展好双语教学,我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学生能够学好双语化学课程为目的,探索出递进式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所谓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双语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双语课程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学实践方案,从而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该教学模式由三个实施阶段组成:渗透阶段、过渡阶段和沉浸阶段。 一、渗透阶段

渗透阶段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双语化学课程初期实施。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还要有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由于在该阶段学生的化学与英文水平较低,所以采用10%?20%的英语进行双语授课,双语板书、双语作业和双语试卷相结合。 该阶段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起到激趣者的作用,在激趣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目标与信心,明确双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开口,多交流,并且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生平介绍等。我们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关于给定论题的探讨,学生可在因特网上搜集英文化学信息从而相互交流研究成果;也可通过科学读物、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升湖实验学校国际部的学生将来多数都要出国留学,有了这种内驱力,再加上教师的经常引导,他们多数很快培养了对化学双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 第二,渗透词汇。在该阶段,要有计划地渗透化学英语专业词汇,并让学生通过联想法、复习法等逐步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掌握简单的英语化学表述,能够对英文版化学教材进行阅读,但不讲语法,避免翻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中英文板书,学生课后的作业题目和考试语言也是中英文结合。 下面以Oxide(《氧化物》)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渗透阶段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确定课题、学生面临问题。教师根据词汇特点确定渗透内容,给出课题和联想点,并且进行双语板书。学生对问题做出试探性反应,此类问题若用中文回答非常简单,可让学生认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并进行举例。 第二环节,多元化渗透,学生对问题做出试探性反应并获取新信息。教师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相关化学式及中英文名称,学生针对联想点进行回忆并联想,其他同学可对前面

学校双语教学(二类模式)现状与问题分析

学校双语教学(二类模式)现状与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5T16:40:48.907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万学[导读] 五十多年来,凉山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双语教育”更是走过了艰难的历程。陈万学(德昌县民族中学四川德昌615500) 【摘要】双语教学现状概述。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原因分析。改变目前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双语;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凉山教育就是民族教育。五十多年来,凉山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双语教育”更是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1952年起,先后在各县兴办了寄宿制民族小学,这些学校除开设汉语文外,还开设了彝语文课。但是,1958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民族寄宿制在中小学中一律被取消,民族语文教学也不再有它的地位。直到1978年,彝语文又才作为一门主科先后进入中小学,首先在部分小学实验,后来逐步推广。我校二类模式彝、汉双语教学是从1984年才逐步开始的。20多年来我校彝、汉双语教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双语教学评比中也曾多次名列前茅,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彝汉双语兼通的民族人才,为凉山州双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从1998年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彝、汉双语教学又一次走向了低谷。下面我就我们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我校彝、汉双语教学属“二类模式”,即以汉语文教学为主,以彝语文教学为辅。 1.双语教学现状概述 1.1各年级开设双语教学的班级数。初一年级共有12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5个班;初二年级共有10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5个班;初三年级共有8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4个班,另外还有小学部3个班(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全校合计有17个班,1200人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彝、汉双语教学。 1.2教师配置情况。学校目前有4名双语教师,其中2人大学本科毕业,1人专科毕业,1人中师毕业;1人为专职教师,3人为兼职教师(兼任学校行政)。 1.3教材使用安排。我校从初一年级就开设彝语文课,彝语文教材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初一年级上期为小学彝文版第九册,下期为第十册;初二年级上期为第十一册,下期为第十二册;初三年级上期为初中彝文版第一册,下期为第二册,初中三年共上完6册彝语文课本。 1.4课时安排。初中部每个班每周安排2个课时,小学部每个班安排3个课时。 1.5双语教学成绩。从2000年以后,彝、汉双语教学成绩逐步下滑,特别是近几年来,双语教学成绩下滑越来越明显。县上统测和州上统测只考几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不及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每个年级的差生几乎达50%左右,双语教学步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 2.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原因分析 2.1招生制度的改革是造成二类模式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1998年之前中专招生还实行国家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政策的时候,彝语文科以50分的加试分计入中专考生的总分内,许多彝族考生就是因为有了这50分的加试分的照顾而考取了中专学校,且毕业后因为包分配而走入了各个工作单位。因此,那时候彝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很高,彝语文教学成绩也一直较好。但从1998年中专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因为中专招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所以报考中专的人数越来越少,彝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也随之越来越差,从而导致彝语文教学成绩逐年下滑。 2.2从1998年招生制度改革后,彝语文教学就不再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因而对彝语文教学不研究不过问,统一考试少、统一评比少,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阻碍了彝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2.3教材供应脱节,参考、练习辅助资料奇缺,教材内容编写与现实教学不相符合。此现象不利于教学研究、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2.4彝、汉双语教学任务不具体、目标不明确。表现在教学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较严重。教学工作时紧时松,教学质量始终徘徊不前。 2.5对彝、汉双语教学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探索。表现在教学中尚存在“断桥”、“脱节”等现象,其结果研究成果一般化,往往就教法谈教法,没有从理论上总结经验,教改实验的有效经验也无法在面上推行。 2.6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对教材的处理也较差,传授知识方法不当。解释多,而实际应用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与学严重脱节。 2.7中小学严重脱节。中小学双语教学衔接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小学彝语文课开设随意性大,想开就开,想开设多少开设多少,上到几册算几册,而有些地方又没有开设,从而造成中小学彝语文教学严重脱节。进入初中后彝族学生的彝语文水平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对彝语文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差,教师教学也十分困难。 2.8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按照双语教学的有关规定,第一类双语教学体制,初中阶段彝、汉双语课时比例应为7:6;第二类双语教学体制,初中阶段彝、汉双语课时比例应为6:7,其中彝语文课时不应少于5节。但是目前因为各种因素,彝语文课时只安排了每周2节,所以存在课文内容多,课时严重不足,而教师为了自己满工作量不得不教7、8个教学班,班级数多,还要跨年级,从而造成彝语文教学质量差,彝语文教学总体成绩严重下滑。 2.9学与用严重脱节。“学”与“用”严重脱节也是造成双语教学成绩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许多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了彝语文以后,没有用的地方,他们知道一些彝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得不到重用,甚至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们认为学彝语文没有什么前途、没有什么好处。由于此种非常现实的“功利”因素存在,许多学生不想学彝语文,对彝语文教学不感兴趣,甚至还感到是一种多余的负担。 3.改变目前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3.1制订出与实际教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使双语教学有章可循、有任务可行、有方向可走。 3.2加强对彝语文教学工作的宣传,提高各阶层人们对彝语文教学的认识。使人们的思想逐步统一到加强彝语文教学是提高民族素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认识上来,从而逐步克服各种消极情绪。

ACTIVE阅读教学模式介绍

ACTIVE阅读教学模式介绍 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TESOL教授Neil J. Anderson编著的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积极英语阅读教程》,第二版包括预备级和1~4级五个级别)是一套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训练词汇学习技能为特色的英语教程。 那么,什么是ACTIVE reading 呢?其实,ACTIVE reading是Anderson 教授倡导的一种阅读方法(an approach to reading),它包含以下六个部分,ACTIVE正是这六个部分的首字母: A = Activate Prior Knowledge (激活先前知识) C = Cultivate V ocabulary (培养词汇学习技能) T = Think About Meaning (思考理解意义) I = Increase Reading Fluency (提升阅读速度) V = Verify Strategies (运用阅读策略) E = Evaluate Progress (评估进度与质量) 这个阅读(教学)模式是符合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的,因而操作起来也是最自然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该教材每单元有2篇课文,每篇课文有明确的阅读技能和词汇学习技能训练项目,如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训练Predicating和Antonyms,第二篇课文训练Scanning和Irregular Past Tense Verbs。每个单元开头有个Getting Ready(一般是提供几个问题供讨论)单元最后还有一个Real Life Skill训练。

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及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及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课程的开设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本文在调查网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说明网络课程的一般形式;通过对课程内容、师生关系、资源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分析,列举了目前网络课程的6种模式,最后对网络课程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字】 Web WWW 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一、对目前网络课程实践的调查 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开设网络课程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大学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设计网络课程来进行教学或培训,它们开发出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来管理教学,开发出各种工具来组织教学活动。 目前已开发的网络课程种类繁多,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从网络课程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课堂的教学,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方式;另一种是网络课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

但是,从当前实践来看:当前网络课程的开展,许多活动的展开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许多学校都正在积极地开设网上课程,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浓厚的远程学习的气候;从教学模式上来看,网络课程是相对于教室课堂教学而提出的,远程教学和基于校园的课程在教学法上以及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等方面是不同的,当前的远程教学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混合的模式,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远程教学和基于校园的课堂教学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模糊了;从网络技术的应用来看,目前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发布上,网络只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体,而没有当作一种通讯平台来使用,尽管某些课程充分考虑了网络更高层次的应用,但基本上处于尝试阶段。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 众所周知,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作重点设计,二者缺一不可。由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也应按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来设计。作者认为,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网上课程基本功能结构模块

幼儿园双语教育活动的模式

幼儿园双语教育活动的模式 双语教育概念本身就包含英汉活动的整合,但一直以来,许多开展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将英汉活动人为地分离,将英语活动仅仅看作是与汉语活动关系不大而只是教英语的活动。近年来,在认真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过程中,一些幼儿园开始从实践层面探讨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几种模式》一文对国内幼儿园双语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几种英汉活动整合模式作了理论梳理,提出了目前幼儿园面临的英汉活动整合的现实困难或挑战。《幼儿园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一文介绍了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附属实验园对英汉活动整合第二种模式的实践研究成果。《以整合的理念引领主题背景下的双语活动》一文则介绍了英汉活动整合第三种模式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我们希望这些文章的观点能给已经开展双语教育的幼儿园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中提到的英汉活动整合面临的挑战可能成为大家后续研究的方向或重要内容。相关理论文章已刊登在《幼儿教育》2007年第3期、第5期,请参阅。 完整儿童发展的观念在学前教育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这种观念强调教育应当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要为幼儿设定情感、知识、技能、倾向性或敏感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实现这一

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开设英语活动的幼儿园试图摒弃“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尝试用课程整合的理念改造英语活动,克服英语教学可能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使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等弊端。本文探讨课程整合观念下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几种模式及其具体实施步骤。 一、幼儿园英汉活动整合的基本内涵 我们可以将英汉活动的整合界定为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过程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这里说的汉语活动和英语活动指的是用汉语或英语组织的幼儿园活动。在英语活动中,英语不仅仅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的对象,而且是教师和幼儿进行各种活动的语言工具,英语活动的内容涉及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领域,因此,英语活动本身就是幼儿英语学习和领域经验获得的融合体。 英汉活动的整合表现在,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的目标相互巩固、相互补充。目标的相互巩固就是,用一种语言组织的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在用另一种语言组织的活动中得到巩固。目标的相互补充指的是,用一种语言组织的活动达成某一目标,在用另一种语言组织的活动中实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目标。

如何进行双语教学

中学双语教学管理办法初探 作者:涂彪 (苏州瑞华双语学校,江苏省苏州市,215101) 内容摘要:作者指出了中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监督、管理问题,并从双语教学教材,双语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双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双语教学研究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学双语教学的管理办法。最后,作者提出了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而必需的相关激励政策。 关键词:中学双语教学管理办法激励政策 Abstract: In this essay, the autho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then probes preliminar ily into the methods of manage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fr om the angles of textbook used in bilingual education, bilingual teachers, st udents, each part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and the research o n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at last puts forward some essential stimulating pol icies that guarantee the smooth launch of bilingual education. Keywords: middle 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methods of management stim ulating policies 一.引言 当前,双语教学在中学可谓遍地开花,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双语教学,一大批双语实验学校或以“双语”冠名的学校涌现。本人在双语学校长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深深地体会到,当前很多双语学校的双语只是一个空架子,只有几本双语教材,几位所谓的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完全没有监督(supervision)、管理(management),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为了促进当前双语教学的发展,长期以来,作者十分关注中学双语教学的监督、管理问题,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物理双语教师,作者对双语教学的管理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