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企改革发言稿

国企改革发言稿

国企改革发言稿

【篇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论述的学

习体会】

这是20多天前写的文章。当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我正在新疆企业调研。当时几家媒体对我进行访问。后有刊物索要解读文章。刊物要

他们出刊后才能发表。我保持诚信,便一直放在身边。现在刊物出

来了,我的文章才能面世。当然,我是将我原稿全文发表的。我的

文章有理论,更多的是智慧,表明了我对国企改革几个重大问题的

看法。

国企改革的纲领与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

【重要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4日在京召开。中

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

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

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

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委

和政府要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责任,加强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取得新成效。

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

出纲领性的重要指示,全面阐述了国企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国企

改革的意义、任务和重点,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这是国企改

革的纲领与行动指南。提出国企改革纲领的历史背景

这个指示,是在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出的,

意义特殊。

首先,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表重要讲话规律来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十几次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表

重要讲话。每年年初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班开班仪式,

在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各省代表团审议时,在中央深改领

导小组会议上,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为集中的是2015年7

月在吉林考察。“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

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

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

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等等。显然,总书记对国企改

革的讲话一次比一次系统,一次比一次深入。

再从国企改革发展规律来看,目前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

段到来,此时发出,意义特殊。6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

庆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关于国资管理与体改

情况的报告。肖亚庆表示,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

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履行相关程序,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

定完成。肖亚庆的意思,顶层设计阶段已经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这是我们理解这个讲话的一个大背景。

在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表重要讲话,具有提纲挈领的特征。329

个字,分为三个板块。开始69字,犹如总纲,强调国企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国企改革的意义;中间任务190字,从四个层次上讲述

国企改革的内容与任务。第三板块70个字,对党委、政府提出国企

改革的要求。最后一句是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取得新成效,干脆利落,嘎然而止。显然,这是一个大报告的精华

浓缩本。

理直气壮搞好国企的两个基点

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

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个指示中,“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是对国有

企业的重新定位。一是国家,二是人民,国有企业价值浓缩在这两

个词内,地位突出。22号文件的表述是,“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

障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与“国家综合实力”的用

词变化,一是虚指,一是实指,是有深刻意蕴的。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下一步的政策也会随着这个口径而变化。一旦确立为国家综合

实力的标志,那么就不分公益还是商业,都是要加强的。以后,所

谓国企退出竞争领域的话,便是免谈了。这是总书记在原则问题上

的鲜明表态。

这个指示中“必须理直气壮”的提法引人注目,正是由以上定位得出

的必然要求。对国有企业不仅有撑腰壮胆的意味,而且回答了为什

么改革的问题。国家领导人发声往往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总书

记的“理直气壮”用词,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国企所处政治与舆

论环境之尴尬。一个是理直,一个是气壮,直接指向理不直、气不

壮现象,对国有企业是一种激励,对某些人是毫不客气的批评。

我们先说理。社会上对国企的存在是否合理、应当不应当做强做优

做大,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模糊认识和偏颇说法,甚至还有一些十分

有害的谬论。不赚钱被指责——“效率低下,未能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利润多了被质疑——“不能光顾着赚钱,提供公共服务更重要”;参与竞争被抨击——“凭着身份优势抢民企饭吃”??透过这些论调,

一些人的纠结心态可见一斑:既希望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又认为国

企壮大导致了所谓的“国进民退”。有些理论家打着“为民企讲话” 的

旗帜,竭尽攻击国企之能事。从构想上说,设立国企就是为了克服

资本逐利的盲目性,善尽社会责任,保障全民利益,同时在更优程度、更高层次

上配置资源,提升宏观调控的战略性与控制力。从实践上看,国企

创造的价值,上缴的税收、红利,确实为全民共享,在锻造共和国

产业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过程中,也确实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国企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

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对巩固和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

重要意义。

我们再说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企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

们显得底气不足、畏首畏尾。党内一些同志放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理解、认识的结果。一些人面对对国企的横

加指责,对国企的问题渲染放大,囿于对社会舆论的惧怕,关起门

来搞改革,不敢宣传不敢讲,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遇到舆论质

疑也不回应、不解释。有些官员对待负面舆论实施的是驼鸟政策,(此处省略42字)相关国企改革经验,对公众也迟迟不公开,使好端

端的国企改革暗箱操作,变得十分怪异

现在,总书记将党中央对国企改革的立场和态度,向全党、全社会

做一次集中的、系统的、郑重的宣示。这些话,是用心斟酌的,可

以感受到的。我们试问那些国资官员,如果连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

自信都没有,谈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

如果连国企改革的发声都禁止,你对国企改革还有什么自信?习近

平总书记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会在前后十几次重要

讲话中,旗帜鲜明,乃至掷地有声地强调党中央的立场和态度,才

会使用“必须”这样的用词。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

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习近

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尤其是“国家综合实力”、“理直气壮”用词,

宣示了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

国企改革要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一个新提法

这个指示再次回答了为什么要搞国企改革,改革什么与怎样改革的

重大问题。在强调意义后,习总书记的回答了改革内容。

“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

各类要素活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前面两个“要”,是强调改革的

内容,一是国企改革,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明它们之间是互为关系;后面两个“要”,是改革的内容,也是对

国企改革的保障。

我们注意,改革内容的表述有新的意蕴。“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改革任务,浓缩在20个字内,而后面用“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30个字。

其中“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这是一个新提法。

我们认为,目前改革推进困难较多,重要原因是各类要素活力未能

被激发,推动改革必须解决改革活力不足问题,造就推进改革的动

力机制。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怎样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样

的目标?谁来改革?当前改革的活力从哪里来?这六大问题的前四

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起码已无疑义。现在,要着力解决的是后两

个问题。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两年半了。但是,改来改去,国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的意义,始终未被正视。这次改革,主角一直是政府,企业被处于配角地位,先是“顶层设计依赖症”,后是“央企试点依赖症”,企业长期处于“等待”的状态,是一种被改革状态。

改革是需要动力源的,要么是内生动力,要么是外部压力,要么是内外协力,再或是更广泛的共促合力。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既有自下而上自发性和自上而下主动性不足的主观层面的问题,也有为上者“敦促”相关部门推进改革的手段匮乏和为下者利用群众热情推进改革能力不足的客观层面的问题。目前形成改革动力机制比提出改革方案更重要。构建供给侧结构的动力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研究改革对改革者带来什么利益。其中包括如何有效凝聚企业各阶层的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如何让各利益相关方公平公开良性博弈,进而主动推进改革,包括制定激励机制,让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让下面认清趋势,看到希望,发自内心地拥护改革。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也包括要会用人,敢用人,大胆用改革者,大胆支持敢于发声的改革者,而不是另一局面。一个单位的堂堂正正的改革被弄得躲躲藏藏、“万马齐喑”,很难理解。

正确理解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

我们注意到,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是国有企业的根本目标。

“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国有经济的目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的目标。

而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要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怎样正确理解,对这些目标的层次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精准发力,是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做强做优做大,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这与“瘦身健体”是什么关系?一个是“做强做优做大”,一个是“瘦身健体”,岂不矛盾?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夸大这种矛盾,主管部门一直没有人作正面解读,以致于思想混乱,影响发展。甚至动摇对“瘦身健体”的决心。

首先,做强做优做大是一个整体,不宜单独割裂来看。做大,不仅仅强调规模,而是要兼具“强”和“优”,是强而优的“大”。经过多年

快速发展,一些央企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眼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不够“强”,无效板块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

做强做优做大,是从总体上强调。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但不

能把“大”简单地理解为面面俱到、什么都干。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

局结构,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要通过改革,推动国有资

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

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国资委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专注主业,剥

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该退的退出来,有助于把资源和力量向关

键领域、重要行业集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强调聚焦主业,

既是当前“瘦身健体”的内容,也是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必要路径。

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

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央企是“国家队”的代表,要具备较大规模才能更好地体现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

多话语权。这就有必要做“加法”,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有资本整

体功能和运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从加快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当前又亟待做“减法”,清理低效

无效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要“瘦身”。

我认为,央企“瘦身健体”,是现阶段央企发展与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最终正是为了做强做优做大。

我们还注意到,习总书记指示把活力置于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前面,表明“活力”是国企改革的基本的和首要的目标。

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怎样正确理解,

对这些目标的层次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精准发力,是下一步摆

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释放了两大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指示释放了两大信号:一是中央对国企

改革非常重视,另一个是动员各级部门要加快改革进程。

【篇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

论述的浅见】

龙源期刊网 .cn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要论述的浅见

作者:时运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处在新起点、

开启了新征程。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是重要而迫切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论述,对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寄予厚望,提出明确任务和迫切要求。学习贯

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我们炼化企业全面深化国资国

企改革,增强国企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全面深化改革下达了军令状、吹响了集合号,我

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将改革蓝图一步步化为

现实。

深化国企改革是为了更好的“进”

我国的企业,国有企业占主流,占据了国内gdp的比重高位。如何

发挥好国有企业的作用,是一个大课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概括讲,中国的国有企业既要承担经济责任,也要承担政治责任,还要承担

社会责任。企业要在承担责任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履行责任,

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的最

大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去年“两会”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国企不

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是在深化改革中通过自我完善,在凤凰

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思改革,确实要

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在推动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

为何国企不能削弱而要加强呢?我想一是在质上,国有资本应能掌

握优质的原材料、科技、人力等资源,物化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

高效竞争运营、控制经济命脉、引领战略发展、为国家提供较多税

利的优质实体经济;在量上,国有经济无论是资本价值形态还是企业

资产形态,都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足以保证其发挥主导作用的规模

比例;二是国企作用不能否定。近些年实践证明,我国仅存不多的大

型国企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在推进改革开放、维系国计民生、参

与国际市场竞争、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支撑国家经济战略发展大局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重大作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危

机中“逆私有化”建立国有企业,出现了不少成功范例。所以说,国

企改革的目的,不是削弱国企,而是加强国企;不是消极的“退”,而

是更好的“进”。也就是总书记所讲,通过改革确实要能够“担当社会

责任树立良好

形象”。

【篇三:张毅主任-在全国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1226】

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张毅

(2013年12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

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研究深化国资国企

改革,部署2014年工作。下面,我代表国资委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和各地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

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

国内外经济形势,着力保增长、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强管理,完善国资监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

得明显成效。

(一)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中央企业和各地国资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保增长

工作目标,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分类指导,抓两头带中间。针

对企业经营状况分化的现象,中央企业和各地国资委普遍加强了对

重点单位和困难企业的指导和帮助,落实相关政策,

诊断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鼓励盈利大户多作贡献,

狠抓亏损大户止亏减亏。二是把握大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各单

位普遍加强了对经济形势研判和经济运行监控,着力做好各项应对

措施和预案。许多企业针对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市场份

额进一步提高。三是全力抓好管理提升,大力推进降本增效。中央

企业把管理提升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措施,扎实开展专项提升,对标

先进找差距,强化管理提效率,加强精益管理和风险管控,企业发

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1-11月,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1.8万亿元,同比

增长6.7%;上交税金2.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中央企业

实现营业收入21.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利润1.2万亿元,

同比增长7.5%;上交税金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

(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中央企业和各地国资委持续深入推进改革调整,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

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比例已达89%,混合所有

制企业比例达到52%,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385家。深入推进

规范董事会建设,已有52家中央企业开展了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

地方国资委也加强了这方面工作。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一些企业

在下属单位公开竞聘总经理,部分中央企业和地

方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规范实施了股权激励。加快解决企业历

史遗留问题,15个省(区、市)和18家中央企业启动了厂办大集体改革,驻黑龙江省中央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国资委因地制宜探索改革路径,不少省市已经或准备出台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二是重组整合取得新进展。适应行业发展和市

场竞争的需要,中央企业加大了战略性重组力度,资源配臵效率进

一步提升。一些地方国资委积极推进企业间重组整合,培育了一批

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国资委系统监管的企业中,有67家进入2013年世界500强。三是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中央企业进一步突出

主业发展,加快清理低效无效资产,推动优质资源更多向主业集中。一些企业加快下属单位重组整合,减少集团的管理幅度和层级,不

断优化组织结构。按照市场化退出机制,两家中央企业子企业实施

依法破产重整。一些地方国资委调整重组一批骨干企业,清理退出

一批劣势低效企业。中央企业和地方战略合作进一步推进,地方企

业之间合资合作积极展开,国有经济整体布局不断优化。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加快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

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中央企

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把产业升级放到更加突出位臵,按照“四个一批”

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部署,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先

进产能比重。不少企业瞄准物联网、生物医药、低碳技术、智能电

网等新兴产业,加大投入,抢占市场先机。一些企业着力培育打造

高附加值和特色产品,产品换代升级步伐加快。二是科技创新能力

显著提升。中央企业不断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努力加大科

研开发投入,大力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广泛开展协

同创新,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蛟龙号正式应用于深海研究勘探、4g移动通信技术投入商业运用、高新武器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等,有力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地方国资委也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国有资本收益支持、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奖励、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是国际化经营取得积极进展。中央企业和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积极

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球配臵资源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境

外经营单位资产和利润总额占比均达10%以上,营业收入占比接近20%。

(四)国资监管进一步加强,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各级国资委

围绕“两新目标”,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与实践。一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加强国资监管组织和法规体

系建设,有的地方颁布了国资监管地方性法规,还有不少地方已纳

入立法规划和计划。有的地方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市(地)级国资监

管机构职能定位,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县级国资监管机构

设臵。不少地方在国有资产集中统一

监管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各地

普遍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一些地方还开展预算支出的绩

效评估。二是监管方式不断改进。各地结合实际,梳理监管流程,

优化监管方式,创新监管方法。有的地方根据国有企业不同类型、

特点和分布领域,采取直接监管、参与监管、协助监管等多种模式。有的地方探索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分类激励,提高了监管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许多地方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取消或下放一些审核职能,监管效率进一步提高。三是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有的地方针对

企业管理短板、债务风险等加强了专项监督。有的地方依照相关法

律规定,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各地积

极改进监事会工作,通过加强当期监督、委派专职监事等方式,进

一步深化出资人监督职能。

(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中央部署,中央企业和各地国资委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各项工作做到了领导有力、组织有序、严肃认真。各单位领

导班子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四风”,深入查摆和整改突出问题,召开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

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边整边改,立行立改,密切了与广大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