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艺术釉

第六章艺术釉

第六章艺术釉

?艺术釉是在颜色釉的基础上,采用专门的工艺方法,以增加釉面艺术效果的一类釉。它广泛应用于装饰日用陶瓷、艺术瓷和建筑陶瓷,增加了陶瓷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和附加值。

?艺术釉主要有以下种类:乳浊釉、无光釉、结晶釉、金属光泽釉、裂纹釉、变色釉等。

乳浊釉

元代乳浊釉里红鸟食罐乳浊釉洗盘现代座便器

唐代婺州窑乳浊釉青瓷乳浊釉的作用:

一方面产生乳浊的艺术效

果,另一方面可以对坯体

的杂色和缺陷起遮盖作用。

乳浊釉

?乳浊机理:

?透明釉层中存在着密度与釉玻璃不同的微小的晶粒、分相液滴或微小气泡时,入射到透明釉层中的光线被散射或漫反射后,方向发生,从视觉上看表现为透明釉的透明度降低,釉层呈乳浊状,即为乳浊釉。晶体物质与釉的折射率相差越大,乳浊效果越明显。

乳浊釉

乳浊釉的晶粒尺寸大约为1-3μm或者更小

锡乳浊釉

?主要以工业二氧化锡为乳浊剂。SnO2在釉熔体中溶解度很小(0.6-0.9%),溶解后不易析出,因此具有以下特点:–SnO2总是以原始加入的悬浮粒子形式发生乳浊作用,

因此对基础釉的组成无特殊要求,可以在各种釉中使

用。

–二氧化锡乳浊剂在各种釉中均可以以球磨混料方式配

置,无需制成熔块。

–乳浊剂的尺寸要求很细,粒径应在0.4-0.7μm。

–强氧化气氛下烧成,SnO2容易被还原成SnO和单质

Sn,溶解于硅酸盐熔体中而失去乳浊效果。

锆乳浊釉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乳浊釉,成本比锡釉低,性能比钛釉稳定。

?可以直接加入生料中,也可以用含锆的乳浊剂溶解后析出。?锆釉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都很高,对烧成气氛的变化适应性很强。

?常用乳浊剂有ZrO 2和ZrSiO 4,也用ZnO 、CaO 、MgO 、BaO 与ZrO 2形成MZrO 3形式的化合物加入。不论以何种含锆化合物作为乳浊剂,烧成后起乳浊作用的只有ZrSiO 4和ZrO 2两种晶相。

?锆釉的高温粘度较大,容易产生针孔、波纹、滚釉等缺陷。

锆乳浊釉

?实际生产中对ZrSiO4粒度的要求:

–配入熔块料中使用时,希望ZrSiO4完全熔解,一般要求过250目筛,即最大粒子<63μm

–直接配入釉中使用,一方面起乳浊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釉的机械强度,特别是耐磨性能。一般磨细过325目筛。例如用在快烧地砖底釉、面釉。

–直接配入釉中作为乳浊剂,特别是在卫生瓷、高级墙地砖面釉中作乳浊剂时,要求粒径<5μm。

?配方实例

?彩釉砖面釉(烧成温度1200o C)

–化学组成KNaO CaO MgO Al2O3 Fe2O3 SiO2 ZrO2

–摩尔比0.43 0.54 0.03 0.52 0.03 4.59 0.21

无光釉

?无光釉是指呈丝光或玉石状光泽而无强烈反射光的釉。这种釉施于艺术陶瓷上,可经获得较佳的效果。无光釉在中国古代最经典的范例就是哥窑,有米白、粉青、灰绿、奶酪黄等色。

?无光釉是一种微晶釉,晶粒尺寸5-20μm,一般肉眼不可见。无光釉也并不是绝对没有光,而是与普通相比较光洁度较差罢了。无光釉没有普通那种类似玻璃的光泽,但仍有类似丝绒一类物质的光泽。

无光釉

宋代哥窑双耳瓶

马克杯

诺贝尔亚光砖

无光釉

?与透明、乳浊一样,有光与无光也是釉性的一对矛盾。釉面光亮的程度也取决于釉层显微结构中玻璃相、残留与析出晶体和气泡三要素。

?釉层中各相折射率愈大、愈接近,釉面的光泽度越强;

釉层中气泡愈少,釉的光泽度和硬度愈强;釉层中石英颗粒越细小,釉面越平整,光泽度也越强。

?无光釉实际上是乳浊釉的一种特例。

?无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釉高温充分熔融后,缓慢降温的过程中某些成分因过于饱和而析出微晶,并使大量微晶从表层到内部呈均匀状态分布,从而导致釉表面不平整,呈波浪状,因此减弱了入射光线的镜面反射,增强了漫反射,形成无光效果。

无光釉的形成

?釉的微晶体一般来自钙长石、钡长石、硅锌矿、滑石、辉石、莫来石等。无光程度的调整,同样在于釉料组成、釉层厚度、加工因素、烧成制度等。

?无光釉的制备方法:

?降低釉烧温度或者增加釉料中Al2O3的含量

?用稀的氢氟酸溶液轻度腐蚀釉面

?冷却时使透明釉析出微晶。冷却速度是制造无光釉的关键之一。一般采用缓慢冷却。

结晶釉

铁红金圈结晶釉梅瓶

结晶釉圆球瓶蓝色结晶釉茶具

结晶釉

?结晶釉是釉层某部位出现大结晶体,或是多个晶体聚集在一起,构成不同形态的晶簇。它们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釉层,而是以晶花的形式出现在釉面,如星点形、花叶形、辐射状等。晶体通常是硅酸盐晶体,大小差别很大,小的数毫米,大的数十毫米,肉眼可见。若添加少量呈色金属氧化物,如铜、钻、镍等,可使晶体呈现美丽的色彩。

结晶釉

?结晶釉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晶核形成速度最大值与晶核成长速度最大值的控制。临界成核的温度时,成核速度最高,温度升到1200o C以上,大部分晶核将被熔化,当冷却到迅速生长区时,剩下的少数晶核就可以结合产生较大的晶花。?结晶釉是在含氧化铝低的釉料中加入ZnO、MnO2、TiO2等结晶形成剂使之达到饱和而形成的。影响晶核生成的主要因素是釉料组成和烧成制度(特别是冷却制度)。

金属光泽釉

金属光泽釉

?金属釉是陶瓷产业釉料中的一种特殊艺术釉,主要施于仿古砖瓷砖上,也有施于日用陈设瓷的瓶罐上,花瓶或艺术瓷上。施加金属釉的瓷砖表面呈现出金属质感的光泽,并能呈现出各种颜色,红、黄、银、蓝、黑等。

?金属釉之所以呈色丰富并发出金属光泽,是因为其釉料配方中加入了重金属元素氧化物,如氧化铁红、磷酸铝等。

在高温下形成了尖晶石晶体(如CoFeO4),尖晶石晶体在釉层中定向生长,其{111 }晶面严格与釉层表面平行。

由于尖晶石晶体结构中{111}面网原子密度大,反射能力强,从而产生金属光泽效果。

金属釉配方示例

裂纹釉

?釉面上的裂纹是陶瓷产品的一种缺陷,但是碎纹釉是人为地在釉中造成清晰的开裂纹样,使陶瓷产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按制备方法的不同,裂纹釉又分为夹层型和镶嵌型两种。夹层型是在制品釉层上再覆盖一层高膨胀系的色釉,重复焙烧,冷却时因收缩不一致而形成外层釉裂,由裂纹显底釉颜色。

镶嵌型则是利用坯釉膨胀系数差直接产生釉

裂,再用金属溶液或黑汁浸渍制品使裂纹染

色,从而获得布满彩色纹路网络的釉面。浸渍彩料的制品需在750~800o C

进行彩烧。

宋代哥窑双耳瓶

裂纹釉

?裂纹釉的形成与坯釉的热膨胀系数密切相关。

体,才能形成裂纹釉。

?釉料组成、釉层厚度和烧成制度对裂纹形态均

有影响。

?石英的热膨胀系数较小,减少釉中石英含量,

增加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可以提高釉的热膨

胀系数,形成裂纹釉。

?釉层较厚更容易形成裂纹。

宋代哥窑双耳瓶

?降低烧成温度,缩短保温时间有利于裂纹的形

成。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任淦庭紫砂陶刻作品欣赏

聋、聋人即是纪念这一时期的历程及对师兄陈少亭的铭感之情,并激励自己虽然耳聋但要赶超前人的信念。陈少亭在紫砂彩绘技法、陶刻技法上亦手把手,一刀刀传授任淦庭技艺。任淦庭在卢兰芳教授下,在师兄陈少亭传帮带下,技艺逐渐加强。时紫砂彩绘、雕刻十分时兴,制品面广量大,每天从早上忙到很晚才能休息。特别是做下手的更苦更累。往往师父、师兄休息了,任淦庭还得忙,但任淦庭从不叫苦。 卢兰芳与上袁村邵云如交好,至上袁、蜀山、潜洛陶刻彩绘一般住在邵云如家,与邵云如切磋技艺。邵云如,紫砂陶刻名家,艺名“北岩”。卢兰芳与邵云如谈书论艺,唯任淦庭不在其身边。邵云如问明究竟,知道任淦庭有耳聋毛病,自卑避人,十分疼惜,经常关心照顾任淦庭,并尽力耐心讲解,用笔墨、竹刀作示范,传授技艺,使任淦庭得益匪浅。后任淦庭曾回忆说:邵云如亦算得上半个师傅。艺成后,任淦庭一直在卢兰芳身边,或做下手,或由卢兰芳布局刻画,任淦庭补描刻绘。至民国以后(1911),卢兰芳被聘至上海永安公司任专职画师,任淦庭才逐渐自立,自刻自画为生。自立之初,任淦庭以陶刻彩绘一般紫砂器具为主,亦在仿古器上作陶刻装饰,其时署款为“干庭”、“大聋”、“聋人”。 经受磨砺练真功 民国五年(1916),“宜兴吴德盛陶器行”(或称店)创办。老板吴汉文,著名陶刻名家、收藏家、经营家、陶坊主。擅陶刻、能制壶,阅历广博,交友甚众。“吴德盛”创办之始,聘请邵云如、卢兰芳、崔克顺、陈研卿、陈少亭等为陶刻客师,聘任任淦庭为陶刻技工,长年替吴德盛制品陶刻装饰。吴汉文慧眼识宝,看中任淦庭的不言不语,埋头陶刻的性格,逐开始培养。在布局章法、刻工线条上,吴汉文严加要求,十分讲究,并依照自己的眼光、观点、要求,一一要求任淦庭。任淦庭在吴德盛受到吴汉文的器重,加倍努力,苦练刀法技艺,虚心接受吴汉文的督导,并努力学习吴汉文的刀法技艺。几年以后,任淦庭在刀法逐渐纯熟的基础上,开始对紫砂高档器皿进行陶刻装饰。先由吴汉文督导打底子,按排布局章法,得到吴汉文的认可或修改后,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面的陶刻装饰。其间,任淦庭署款为“干庭”、“左民”、“左腕道人”。 任淦庭原是左癖子,用左手写字作画,习以为常。至吴德盛后,吴汉文要求他练习使用右手。任淦庭听从吴汉文的教导,逐渐训练使用右手,经过刻苦训练,竟练成左右手能同时书画雕刻的“绝技真功”。特别是在同一器具上作成双成对的飞禽走兽,或是在成对器物上作飞禽动物时,任淦庭能同时用左右手,对称作画,布局舒坦,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是紫砂陶刻界独创的绝技之一。二十年代以后,“吴德盛”出品的花盆、鼎罐、瓶盘类制品,均在书画陶刻上比较讲究,山水、花卉、翎毛,动物等图案不一,形态各异,有许多制品为任淦庭所陶刻装饰。其时,任淦庭由技工升任为技师。三十年代之后,“吴德盛”名号越来越响,“金鼎商标”品牌亦越来越响,许多名人政要订壶定壶均由吴汉文接洽。其时,吴汉文经常邀请书画名流来宜在紫砂壶上作书绘画。有些制品的书画陶刻装饰由任淦庭替代吴汉文运刀作刻,署款为“干庭”、或为“干庭”、“陶”同时落款,可见吴汉文对任淦庭的信任程度。在“吴德盛”最兴盛时期,名人政要经常在“吴德盛”对面的“立新旅社”落脚下榻,随时都会进入“吴德盛陶器店”参观,亦会到陶器店后面的制作陶坊参观。遇有名人政要参观,任淦庭总是不言不语,不吱一声。遇有他不愿回答的问题或难题,他充耳不闻,或在工作桌台上的衬坯垫子上书写“聋子”二字,应付搪塞过去。这是任淦庭生活的机智和经验的积累,对此,吴汉文十分欣赏。吴汉文所收藏的古器玩物、紫砂珍品并不对任淦庭回避,使任淦庭大饱眼福,对提高技艺,借鉴、借用、引鉴和摹仿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任淦庭在生活上十分朴素。他幼年丧父,中年丧母,命运多变,养成生活朴素的习惯。三十年代,任淦庭技艺已经成熟,并为艺途生涯第一个高峰期。任淦庭却整日埋头于陶刻技艺的钻研,一有时间就练书作画看书,寻章摘句,提高文化修养,从没有挥霍浪费之情况发生。任淦庭其时已具有较高的书法绘画技巧和扎实的用刀功底,陶刻作品手法多样,因材施艺,书味浓郁,步入紫砂陶刻名家之列。 桃李天下成大家

陶瓷艺术赏析试卷答案完整版

陶瓷艺术赏析试卷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前20题每题4分,后10题每题2分) 1.《中国陶瓷史》将我国瓷器产生的时间定于哪一时期? A、西汉 B、东汉 C、明朝 D、北宋 2.钧窑陈设类瓷器多施满釉,釉质肥厚,呈现“乳浊现象”,釉面下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文献中称为? A蚯蚓走泥纹 B、青蛇走泥纹 C、卧蚕伏露 D、青花纹 3.广东佛山十湾窑仿均釉种,以一品种最为着名,它是一种蓝釉中流淌成从白色如雨点状的品种,好像夏日在蔚蓝的晴空中,突然下一场暴雨似的,我们俗称它为? A、瀑布纹 B、镂空墙 C、仿青花 D、雨淋墙 4.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指的是哪种瓷器? A、蟹纹 B、卵脂 C、汝窑 D、棕眼 C 5.卵白瓷是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烧造的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这种瓷器又被称为?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6.紫砂属于陶瓷,产地在? A、景德镇 B、宜兴 C、沙县 D、幕府 7.瓷器焙少时测验生熟的窑具,在掌握火候,保证烧成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试火具即?A、日照 B、火烧 C、火照 D、试火 8.清代康熙年间御窑厂仿明代宣德祭红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是?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9.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年款以什么最为多见,笔法极其工整? A、“康熙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印章款 B、“雍正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印章款 C、“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红料印章款 D、“康熙年制”四字双行红料印章款 10.元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 青花底小盘中盘大盘 11.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2.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明代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3.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是哪一种? A、石英 B、瓷土 C、瓷石 D、粘土 14.我国从何时开始陶瓷出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5.宋代,刻花装饰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瓷窑是哪个? A、徽州窑 B、耀州窑 C、京窑 D、越窑

陶瓷艺术赏析

孔雀创意陶瓷杯 陶瓷的历史久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陶瓷设 计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如今的陶瓷设计多种多样,人们在追求陶瓷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其造型上的美感,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独特造型的杯子,这里的孔雀造型杯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孔雀水杯,以传统的白瓷水杯作为基础,把孔雀的形象与杯子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底面加上的杯托与杯子是一体的。孔雀附着在杯子的外部,孔雀的上半部分身体充当了杯子手柄的作用,杯子则又充当了孔雀身体的部分,孔雀的羽毛附着在杯子上也增加了杯子的美感,起到了装饰杯子的作用,一体的杯托则从视觉上延伸了孔雀的身体,使杯子的孔雀形象看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和杯子一套的勺子造型上依然沿袭了整个杯子造型的主题,勺子的把端是孔雀的羽毛,扁平的孔雀羽毛造型一方面很漂亮,迎合了整体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人的手握住勺子,集美感与实用于一体。 此种孔雀杯的做工也很精细,作品整体光泽鲜亮,上面的孔雀是彩色的,颜色简单大方,以一种颜色为主体颜色,搭配上一些其他的颜色,而且整体的彩色纯度和明度都做了调整,使杯子的颜色看上去不是特别的艳丽,反而给人一种缓和舒适感,比较适合人们休闲放松时使用,使人心情放松愉悦。细腻的陶瓷表面,能带给人柔滑的触感,增加了饮用水和其他饮品时的享受感,让生活更加地充满情趣。 平时杯子闲置不用时,把杯子放在房间一角也是一件极好的装饰佳品,孔雀的造型使之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精品装饰物,时尚的现代设计感既增加了文艺气息,又不失现代感,也不必向传统的杯子用完之后就要放进茶盘之中

或者橱柜之中,可以随意的放在桌子上,它能很好地装饰它所在的区域。孔雀陶瓷水杯,是一件美观时尚又实用的现代陶瓷艺术品。

陶瓷釉下、釉中、釉上的区别

陶瓷釉下、釉中、釉上的区别 全文共1090字,图片11张,阅读需3分钟。 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这三者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非常难以分辨。 釉中彩花鸟之枫叶

一、产生的年代不同 釉上彩: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釉中彩: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 釉下彩: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 古彩麻姑献寿匏尊杯

二、烧制工艺不同 釉上彩(胎——釉——彩) 又叫“炉彩”,指先把瓷坯烧成白釉或单色釉瓷,再对它们进行彩绘,最后再入窑低温烧制(入窑低温600—900℃),主要是为了固化彩料,保持成品的稳定性。 古彩麻姑献寿匏尊壶

釉中彩(胎——釉——彩——釉) 指先在素坯上施了一层釉料,然后在表面进行彩绘完成后又覆盖一层玻璃体釉衣,高温快烧(通过1100—1330℃),在1330°的高温下颜色在釉料中间会渗透,呈现一种晕染的感觉。 釉中彩荷花杯

釉下彩(胎——彩——釉) 又叫“窑彩”,指在成型的素坯上绘制,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浅色釉,一次烧成(入窑高温1200—1400℃)。烧成后的图案被釉衣覆盖在下面,表面光滑柔和、平滑细腻,永不褪色。 缠枝釉里红杯 三、表现特点不同

釉上彩(有凹凸感,色彩鲜艳,价格较低) 颜色鲜艳,纹样突出于釉面,用手触之,有凸起感觉。由于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易褪色,但因烧成温度低,着彩选料广,因而品种丰富而艺术性强,以用于陈设器皿为佳。如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古彩麻姑献寿匏尊壶 釉中彩(工艺复杂,色彩晶莹,价格高)

关于陶瓷艺术的一些烧制方式

关于陶瓷的————我 柴窑,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 在没有煤炭、煤气或电等资源之前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 烧制陶器时用匣钵罩住瓷胎, 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 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然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功的条件下, 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判断标准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土与火的直接对话,这与传统中的“瓷坯宜净,一沾泥滓,即成斑驳。 且窑风火气,冲突伤坯,此所以必用匣钵也。”

当代柴烧很大程度上即体现在: 柴烧烧制作品时不再使用匣钵, 匣钵的不再使用意味着对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病”的认可。 它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 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 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 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 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 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为了增加偶然的效果, 陶瓷雕塑创作者们对窑炉中火流动的路线也有着与众不同的设计, 改变着火与陶瓷胎体接触部位都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和肌理。 它是横焰式窑,那么具有方向性。

此时的作品具有正反两面的变化和火走过的痕迹遗留。 可以看得出现代柴烧对陶瓷雕塑的把握是在一个更宽广的基础之上的, 她反对工业化生产的“冷冰冰”, 也跳出了“中正方圆,力求完满”的传统制瓷标准, 反映艺术在更高层次的回归。 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 这正是柴烧陶艺家们为它痴迷并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 这也预示着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理念的变更, 传统的烧窑过程中,在表象上火没有对陶瓷产品产生直接影响, 讲得直白些就是火的形态并不被当时制瓷艺人看成是作品的一部分, 而在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很多作品中“火的语言”竟成为了一件作品的很重要部分, 甚至是某些作品中的主角。

陶瓷工艺材料课小结

陶瓷工艺材料课小结 指导老师:石小涛 姓名:陈雪 班级:09陶设(2)班 学号:2009100111221 摘要: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就懂得利用石器作为工具,这是陶瓷制品的最初级产品。中古偶的陶瓷制品及其制造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万年前,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朝,就有了原始陶瓷的出现。到了汉代,开辟了陶瓷的时代,进过唐宋元明的不断发展,到了清代,陶瓷制造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陶瓷制品精美华贵,不仅是实用的器皿,也是高超的艺术品。近几年来,随着陶瓷技术的发展,陶瓷制品的应用领域也广泛拓展,逐渐由传统的陶瓷形成了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和特种陶瓷等系列。 关键词:陶瓷材料,结晶釉,裂纹釉,陶瓷首饰 正文 在四周的时间里,我们先对陶瓷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了解到陶瓷材料的原料、配料是些什么,之后按比例配制配料,再将配料装入球磨机进行混磨,经过八小时的研磨最终磨成釉料,在泥坯上施,到最后的装窑烧成。 一.陶瓷材料的原料 原料是生产陶瓷的基础,从陶瓷工业的发展历史看,人类最初使用的主要是天然的矿物原料或者岩石原料。这些天然原料主要是硅酸盐矿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址或者成矿条件复杂多变,天然原料很少以单一的纯净的矿物出现,使得天然原料的化学组成,工艺性能产生波动,因此天然原料已经不能满足陶瓷工业的要求。陶瓷工业中,随着对陶瓷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一般需要采用均以又高纯的人工合成原料。 黏土类原料 粘土是一种颜色多样,细分散的多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体,其矿粒径一般小于2μm,其晶体结构式由硅氧四面体[SiO4]组成(Si2O5)n层和铝氧八面体组成的AlO(OH)2层相互连接起来的层状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粘土的性质。除了可塑性外,这种粘土还具有较高的耐火度,良好的吸水性,膨胀度和吸附性。它包括高岭土、瓷石、叙永土、膨润土、叶蜡石以及一些含杂质较多的粘土页岩、沉积粘土等。高岭土等前 5种粘土质原料质地较纯,其中纯度较高的灼烧后呈白色,是瓷器和精陶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原料。后两种粘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用于制造缸、盆等粗陶器。较纯的粘土原料中,各含有一种主要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矿物,称之为粘土矿物。例如高岭土以高岭石为主要粘土矿物,瓷石、叙永土、膨润土、叶蜡石分别以伊利石、多水高岭石、微晶高岭石、叶蜡石为主要粘土矿物。尽管这些粘土各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各自的矿物类型,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粉碎后与水掺和能产生可塑性,成型的生坯在干燥后有足够的强度即结合性,烧成后能转变成坚实的岩石般物质。这些重要性质成为陶瓷器成型和烧成的工艺基础,也是远古时代发明陶器和现代陶瓷器制造所依赖的基本特性。

陶瓷艺术赏析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前20题每题4分,后10题每题2分) 1.《中国陶瓷史》将我国瓷器产生的时间定于哪一时期? A、西汉 B、东汉 C、明朝 D、北宋 2.钧窑陈设类瓷器多施满釉,釉质肥厚,呈现“乳浊现象”,釉面下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文献中称为? A蚯蚓走泥纹B、青蛇走泥纹C、卧蚕伏露D、青花纹 3.广东佛山十湾窑仿均釉种,以一品种最为著名,它是一种蓝釉中流淌成从白色如雨点状的品种,好像夏日在蔚蓝的晴空中,突然下一场暴雨似的,我们俗称它为? A、瀑布纹 B、镂空墙 C、仿青花 D、雨淋墙 4.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指的是哪种瓷器? A、蟹纹 B、卵脂 C、汝窑 D、棕眼 C 5.卵白瓷是元代景德镇在青白瓷生产的基础上,烧造的一种卵白釉的新品种,这种瓷器又被称为?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6.紫砂属于陶瓷,产地在? A、景德镇 B、宜兴 C、沙县 D、幕府 7.瓷器焙少时测验生熟的窑具,在掌握火候,保证烧成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试火具即?A、日照B、火烧C、火照D、试火 8.清代康熙年间御窑厂仿明代宣德祭红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是? A、枢府瓷 B、青花瓷 C、仿青花 D、郎窑红 9.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年款以什么最为多见,笔法极其工整? A、“康熙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印章款 B、“雍正年制”四字双行蓝料印章款 C、“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红料印章款 D、“康熙年制”四字双行红料印章款 10.元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 青花底小盘中盘大盘 11.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2.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是什么时候? A、明代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3.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是哪一种? A、石英 B、瓷土 C、瓷石 D、粘土 14.我国从何时开始陶瓷出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5.宋代,刻花装饰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瓷窑是哪个? A、徽州窑 B、耀州窑 C、京窑 D、越窑 16.“中国白”是哪个窑的产品? A、德化窑 B、耀州窑 C、京窑 D、越窑

网课新版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答案

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 1 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决定了窑变的效果。 A、烧制时间 B、颜料的质地 C、颜料的厚薄 D、颜色 正确答案: C 2 陶瓷绘画装饰中,以羊毫加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但是,这种笔画下列哪种类型的画没有优势?() A、山水画 B、人物画 C、花鸟画 D、写意画 正确答案: B 3 中国绘画在构图方面强调的空间安排,突出表现在()。 A、留白 B、透视 C、平衡 D、对称 正确答案: A

4 在陶瓷绘画中,彩绘装饰大都浮于釉药之中,因而被称为“釉中彩”,也叫“釉中”。正确答案:√ 5 在陶瓷制作过程中,没有烧制过的坯胎,被称为梅瓶。 正确答案:√ 菊花画面细节的调整和加工 1 画印章时讲究一阴一阳,(),一朱一白,并且不能大于题款。 A、一虚一实 B、一左一右 C、一大一小 D、一上一下 正确答案: A 2 题款时速度尽可能的慢一些,是为了保证()。 A、字体美观 B、颜色渗透进去 C、着墨力度均匀 D、画面感强 正确答案: B 3

陶瓷绘画中,上色和题款使用同一支毛笔,确保()的完整性,整体性和统一性。 A、绘画主题 B、绘画颜色 C、绘画 D、绘画语言 正确答案: D 4 印是一个记号,是一个画家的符号,也是一幅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5 “美”和“漂亮”是一个层次,一个概念,一个境界;二者都表明了协调统一性。 正确答案:× 石头与牡丹的绘画 1 陶瓷绘画的“三变”不包括()。 A、釉变 B、质变 C、流变 D、窑变 正确答案: B 2 在陶瓷绘画中书写错误,更正的方法除了()之外皆可行。

A、刀片轻轻刮 B、指头肚轻擦 C、毛笔蘸清水洗 D、干净毛笔清扫 正确答案: C 3 ()的陶瓷绘画技法来源于中国画用水用墨的关系,也就是干湿用墨的方法。 A、积墨 B、泼墨 C、点砚 D、分水 正确答案: D 4 釉里红的颜色无浓淡之分,在绘画过程中,只能依靠画笔笔触的把握来区分。 正确答案:√ 5 景德镇的陶瓷与其他地方的瓷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瓷胎厚,色泽以青白釉为主,素有“温如玉,声如謦”的美誉,也叫“假玉”。 正确答案:√ 葫芦的绘画 1 花鸟画中,画线讲求()的线线关系。

《陶瓷艺术》教案

艺术学院 教案 教研室中国书画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授课对象动画 授课教师 教材黄焕义. 陶艺技法.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6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总学时:36 (理论10 学时;实践26 学时) 教学运用手段:本课程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课内讲解示范,大量丰富的多媒体图片欣赏结合课堂讨论、提问,以实践动手为主。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现代陶艺的定义、起源、审美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多媒体图片和教师示范,学习现代陶艺的成型方法、装饰方法,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方法,掌握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综合成型方法以及装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现代陶艺创作练习。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 如何用泥土表达自我情感以及对造型的控制。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解决手工制作过程中泥坯出现的坍塌变形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章陶艺概述(理论 2学时;实践 2 学时) 第一节陶艺概述 第二节制作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掌握现代陶艺概念以及制作现代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重点: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现代陶艺概念。 教学难点:泥的可塑性训练。 第二章陶艺的成型方法(理论 4 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捏塑成型 第二节泥条盘筑成型 第三节泥板成型法 第四节手工拉坯成型 第五节石膏模具成型 教学目的:了解具体的陶艺的成型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法、石膏模具成型。各种成型方法的技法要点、注意事项。掌握使用各种成型方式制作陶艺。 教学重点:泥条的搓揉手法、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使用泥条盘筑成型时需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在拉坯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泥的中心。 第三章陶艺装饰技法(理论 6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坯体装饰 第二节釉料装饰 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坯体装饰技法以及使用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掌握坯体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施釉之前可使用戳印、刻画、刮毛、堆雕、镂空等方式进行坯体装饰,每种装饰方法的特点。

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赏析

《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赏析》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姓名:张双英学号:20153310128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东方绚烂的文明财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都在世界范围内广受人们关注。也是出于对陶艺的喜爱和好奇,这学期我选修了陶艺欣赏和制作这门课程。在每周四晚上的理论课上,李老师带领着我们追随陶瓷艺术的足迹。陶艺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夏商周的辉煌——釉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越窑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宋代的五大名窑、元明一枝独秀的景德镇、明清幽谷古镇宜兰、以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景德镇时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是:风格以写意为主,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次建筑的喜欢、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对于当代生活来说,陶艺品的艺术欣赏作用远远大于实用作用,因此以下将主要从欣赏角度来赏析陶瓷艺术。 关键词:陶器艺术瓷器艺术唐三彩鉴赏景德镇瓷器 商周时期的陶瓷: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于制陶工作也很重视。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

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秦汉时期的陶瓷: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隋朝时期的陶瓷: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唐代的陶瓷: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

陶瓷工艺学

一、填空题 1、添加瘠性原料则降低塑性泥料的塑性变形,增加水含量则泥料的屈服值降低,延伸变形量增大。(降低或升高、增大或减少) 2、钾长石的矿物实验式为K2OAl3O26SiO2。 3、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的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4、干燥过程主要排除坯料内部的自由水。 5、玻璃相在日用瓷胎显微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它的数量、化学组成与分布状态决定着瓷胎的性能。 6、绢云母质瓷采用还原焰烧成,具有白里泛青特色,成为中国瓷的传统风格和独有特点。 7、造粒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三种,即喷雾造粒、普通造粒法、加压造粒法。 8、乳浊釉根据产生乳浊方法不同可分为:气相乳浊、液相乳浊、固相乳浊。 9、滚压成形按模型的凹凸可分为阳模滚压和阴模滚压。 10、陶瓷颜料用的原料一般分为色基、载色母体和矿化剂。 11、压力制度是保证温度制度及气氛制度实现的条件。 二、判断题 1、远红外线干燥,是辐射干燥的一种。(√) 2、为保证匣钵在使用温度下体积的稳定性,匣钵必须在高于制品烧成温度下预先烧制。(√) 3、精陶质釉面砖一般采用二次烧成。(√) 4、热压铸成形的坯体,要预先进行排蜡。(√) 5、锂辉石是一种良好的助熔原料。(√) 6、釉粘度过大,易产生釉面不光滑和橘釉等缺陷,釉粘度过小,易产生流釉、堆釉和干釉 等缺陷。(√) 7、窑内气氛对釉面的表面张力有影响,在还原气氛下的表面张力比在氧化气氛下的表面张 力大。(√) 8、在制作裂纹艺术釉时,使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 9、由于釉面砖制品表面施乳浊釉遮盖坯体,因此对坯体质量没有什么要求。(×) 10、青釉,天目釉,铜红釉均属于低温釉。(×) 11、通常用热空气干燥,湿扩散和热扩散的方向一致,有利于干燥的进行。(×) 12、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时,釉面会产生龟裂和剥落。(×) 13、一般的红色颜料如锆铁红,锰桃红,镉硒红等都可以用于高温烧成制品的装饰。(×) 14、天然粘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化学式来表示,同时它也无一定的熔点。(√) 15、钾长石和钙长石在任意情况下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釉下彩有毒吗

一直以来,很多使用釉下彩餐具的用户都存在着疑问,就是釉下彩有毒吗?吃了会不会有事?大人小孩用了又会怎么样等诸多问题。 咱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釉下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 再对比下釉上彩跟釉中彩的制作: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因彩绘施于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并且色彩为了鲜艳,多彩用含铅的花纸或色料。釉下彩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 釉中彩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约半小时),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的装饰方法。具有细腻晶莹、滋润悦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部分效果,但颜料可能不能完全被釉层包住,尽管有釉下彩的部份效果,再加上可能含铅的颜料,因此,严格来说,釉中彩只是釉上彩的一种,无法达到釉下彩完全环保的效果。 综合以上的对比,釉下彩餐具是绝对无毒,花面全部在釉下,而釉相当于一层玻璃,不直接与口接触。釉下彩烧成温度高达1380,有毒物,早已挥发。区分釉下彩跟釉上彩的方法,釉下彩瓷器上的图案用手摸,感觉不到,否则就是釉上彩,不论是放消毒管里还是日常使用,都是釉下彩的瓷器较好,釉上彩遇酸碱都会溶出铅来。 资料供应由:陶品汇

陶瓷上釉

啊好大的一个问题。。。。注意事项和方法太多了。。。。 1. 釉的膨胀系数要与坯的膨胀系数相适应, 2. 上釉前要清洁坯体,坯体浮灰、蜡、油渍会出现缩釉、滚釉现象 3. 宁可没有烧熟也不要烧过。 4. 烧制之前一定对你不熟悉的釉做试片,观察不同气氛下、不同泥料时的颜色变化,还有就是做一做流动性试验,一般山东的釉流动性都很大。 5. 一些特殊的釉,一定要用专用的土来做坯,比如开片,开片就是坯釉收缩不同步,就是釉的收缩率略大。 6. 浸釉之后,注意器皿底部一定要处理干净,否则会沾到棚板上拿不下来啦 7. 上釉之前要搅拌釉,使各部分均匀。 8. 釉层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最后不能超过指甲盖厚度,都则釉面会开裂。 9. 荡釉一定要均匀,手要快,不要让釉停留过多时间,否则过厚 10. 上过釉的素坯不能将釉洗掉 11. 注意控制泥坯上釉时候釉的含水量,别渗入太多在坯体里面 12. 喷釉的时候一定要在通风橱里,注意自身保护 我目前想到这些,完了我再补充 釉上彩和釉下彩哪种做餐具更适合 2011-10-13 19:38 提问者:蒹葭7344|浏览次数:568次 推荐答案 2011-10-13 23:45 釉下彩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件包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并解决了陶瓷画面铅的溶出问题。 |评论 橄榄绿色透明釉配方 熔剂70%

石英9% 长石9% 高岭土3% 白垩3% 氢氧化铁3% 氧化铁2% 氧化铜1% 注:熔剂配方 铜丹34% 石英24% 硼砂18% 长石12% 石灰石7% 高岭土5% 该釉烧成温度1000℃~1050℃

中国陶瓷艺术试题、答案、注释

中国陶瓷艺术基本知识 学号:姓名: 单选题: 1.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已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 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A、青釉器 B、白釉器 C、黑釉器 D、灰釉器 2. ()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熔点低只烧摄氏七 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A、青釉陶 B、铅釉陶 C、彩釉陶 D、黄釉陶 3.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A、隋朝 B、唐朝 C、五代 D、宋朝 4.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唐代最著名的 窑为()和()。 A、钧窑和越窑 B、汝窑和定窑 C、越窑和邢窑 D、哥窑和邢窑 5.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6. 下列关于白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唐代的白瓷制作讲究,胎土淘洗洁净,杂质少,个胎很细 B、魏晋时时出现了最早的白瓷 C、唐代时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分布局面 D、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普及 7. 越州窑,在越州烧造,故以为名。以()为最佳,其质明纫如水、晶莹如玉。 A、青花瓷 B、白瓷 C、黑瓷 D、青瓷 8.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陶器,以()三色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 “唐三彩”。 A、黄、绿、红 B、黄、青、红 C、黄、青、白 D、白、青、红 9. 杜甫诗《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瓷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这首诗所咏的是()。 A、青花瓷 B、白瓷 C、黑瓷 D、青瓷 10. 南宋官窑青瓷,有粉青、灰青和米黄三种基本色调,其中以()釉代表其精品正色。 A、粉青 B、灰青 C、米黄 D、秘色 11. 宋代斗茶,推崇建阳窑所出的()茶盏。因为这种茶盏釉色易凸显茶色,其器形的开 合及其容量有利于察看斗试的胜负。 A、青花瓷 B、白瓷 C、黑瓷 D、青瓷 12. 贡窑所烧的贡瓷称为(),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作为贡品的这种青瓷,适于唐, 盛于五代,终于北宋末期。 A、秘色瓷 B、白瓷 C、黑瓷 D、青花瓷 13. ()和()是定窑白瓷工艺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鉴定要领之一。 A、泪痕和刻花 B、罗纹和刻花 C、泪痕和罗纹 D、印花和泪痕

瓷器介绍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中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等。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南青北白越青邢白 越窑秘色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羽:“若邢窑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窑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窑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宋代五大名窑:柴、汝、官、哥、钧、定。汝、官、哥皆青瓷。定是民窑。 柴窑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柴世宗,五代时期后周皇帝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全世界只有近70件。 哥窑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 钧窑,夕阳紫翠忽成岚。窑变颜色有玫瑰紫、天蓝、月白、钧红等。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定窑,白瓷。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窑变:虎皮三彩、曜变天目、油滴、鹧鸪斑、玳瑁、兔毫、绞胎。

陶瓷艺术教案

陶瓷艺术教案 【篇一: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 术教案】 【人教版】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堂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4、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学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 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 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 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 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 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 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三、播放幻灯片 四、本课小结: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感到自豪。 课堂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彩陶的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展示图片资料,播放教学媒体,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出示图片让学生教学观察、讨论,并做好记录。 (二)发展阶段 播放作品让学生欣赏,教师根据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从器皿的外 形上、纹饰上、釉色上来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解。 (三)课后拓展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论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

论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 摘要: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是清末宣统年间出现的一种新式彩瓷,是湖南醴陵窑生产的,它与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个地方的瓷窑,醴陵窑在全国瓷业衰退之时,能改革制瓷工艺,在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出釉下五彩,并取得很大成绩,为挽救中国瓷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将主要针对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与价值进行论述。 关键词:釉下五彩瓷器;艺术特色;价值 瓷器釉下彩绘,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这三个最主要的品种。因为三者都是釉下装饰工艺,所以它们的特点有共同性。但由于几种釉下彩绘使用的色料不同,装饰的技法也不完全一样,因之就形成了各自的特点[1]。 一、醴陵釉下彩五彩陶瓷艺术特色 从实用与欣赏两个方面而言,釉下五彩瓷器的主要特点和构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

低焙烧温度,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只要瓷器的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故釉下釉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器皿[2]。 第二、唾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的、水灵灵的,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由于这个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彩色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所以纹样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 图1宣统二年釉下五彩镂空菊花套瓶图2 宣统三年釉下彩山水瓶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

原料分类 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非可塑性原料(也称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 粘土:凡粒径多数小于2μ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土状岩石均称为粘土,为细而分散的含多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体,其主要化学组成为SiO2、Al2O3和结晶水。 母岩:粘土是由富含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或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的。这类经风化或蚀变作用而生成粘土的岩石统称为粘土的母岩。 成因:风化残积型;热液蚀变型;沉积型粘土矿床。 粘土的分类:1、按成因分类:原生粘土、次生粘土2、按可塑性分类:高可塑性粘土、低可塑性粘土 粘土的主要矿物类型: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 高岭石的化学式:Al2O3?2SiO2?2H2O(地(迪)开石、珍珠陶土和多水高岭石) 蒙脱石:Al2O3·4SiO2 ·nH2O、特性:1)吸湿膨胀性:吸水后体积可膨胀20-30倍;2)离子交换性:在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特性。 问题:描述粘土的组成(1)矿物组成;(2)化学组成;(3)颗粒组成。 为什么粘土中的细颗粒愈多愈好?由于细颗粒的比表面积大,其表面能也大,因此粘土中的细颗粒愈多时,则其可塑性愈强,干燥收缩大,干后强度高,在烧成时也易于烧结,烧后的气孔率也小,有利于成品的力学强度、白度和半透明度的提高。 可塑性概念: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的水结合后所形成的泥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不开裂。当外力去掉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的能力 提高坯料可塑性的措施:1)将坯料原矿进行淘洗,除去所夹杂的非可塑性物料,或进行长期风化。2)将浸润了的粘土或坯料长期陈腐。3)将泥料进行真空处理,并多次练泥。4)掺用少量的强可塑性粘土。5)添加糊精、胶体SiO2 、羧甲基纤维素等胶体物质。 降低措施1)加入非可塑性粘土,如石英、瘠性粘土、熟瓷粉等。2)将部分粘土预先煅烧。结合性::指粘土能粘结一定细度的瘠性物料,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的性能。 触变性: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粘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逐渐恢复原状。此外,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这种性质统称为触变性 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粘土泥料干燥时,因包围在粘土颗粒间的水分蒸发,颗粒相互靠拢引起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粘土泥料在煅烧时,由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如脱水作用、分解作用、莫来石的生成、易熔杂质的熔化,以及这些熔化物充满质点间空隙等等),引起粘土再度收缩,称为烧成收缩。 烧结温度:开始烧结温度、烧结温度(T2)、软化温度 耐火度:是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时的温度。它反映了材料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 粘土烧成温度变化:脱水阶段、脱水后产物继续转化阶段 ★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1)粘土的可塑性是陶瓷坯泥赖以成形的基础。2)粘土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与稳定性。3)粘土一般呈细分散颗粒,同时具有结合性。4)粘土是陶瓷坯体烧结时的主体。5)粘土是形成陶器主体结构和瓷器中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 石英晶型转化的特点:高温型的缓慢转化、低温型的快速转化 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①在烧成前是瘠性原料,可对泥料的可塑性起调节作用,能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并防止坯体变形。②在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地抵消坯体收缩的影响,当玻璃质大量出现时,在高温下石英能部分熔解于液相中,增加熔体的粘度,而未熔解的石英颗粒,则构成坯体的骨架,可防止坯体发生软化变形等缺陷。 ③在瓷器中,合理的石英颗粒能提高瓷器坯体的强度。同时,石英也能使瓷坯的透光度和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