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染性腹泻的应急初置方案及健教要点说明

感染性腹泻的应急初置方案及健教要点说明

感染性腹泻的应急初置方案及健教要点说明
感染性腹泻的应急初置方案及健教要点说明

感染性腹泻的应急处置方案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除了

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之外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还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细菌包括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寄生虫包括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为了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的暴发流行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疫情分级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分为四级

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

7天出现1个及以上暴发点暴发点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

区、企业、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发生20例及以上病例或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

或7天发现2099例病例。

3.2较大疫情III级

市7天出现2个以上暴发点或7天发现100199例病例。

3.3重大疫情II级

市围7天出现3个以上暴发点或7天发现200299例病例。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

市围7天出现5个以上暴发点或7天超过300例。

4.应急措施

按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感染性腹泻病例采样登

记表》等

4.2.2采样检测物品一次性手套、灭菌棉拭子或采便管、灭菌试管、生理盐水、

试管架、采样箱、灭菌的500ml采样瓶、灭菌广口瓶或厚塑料袋等

4.2.3消杀物品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漂粉精等、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碘伏、喷

雾器、塑料桶、天平称、量桶、搅拌用木棒等

4.2.4个人防护用品乳胶手套、橡胶手套、长筒雨鞋、工作衣、工作帽、无菌塑料

袋等

4.2.5其他交通工具、照相机、电脑、警戒带、隔离通知书、医学观察通知书、健

康教育宣传资料等。

4.3个人防护

4.3.1流调和采样人员穿戴工作衣、工作帽、乳胶手套、棉纱口罩。

4.3.2消杀人员穿戴工作衣、工作帽乳胶手套、棉纱口罩、长筒雨靴、橡胶手套。

4.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4.4.1基本情况调查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首先对疫情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

进行调查初步判定是否是暴发疫情及其严重程度。调查容包括①了解疫情发生的基本情况、可能波及的围及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②收集当地背景资料人口、地理、经济、文化、交通等③近期自然因素资料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④社会因素资料生活环境、生活习俗、饮用水及生活用水供应、卫生服务设施等⑤既往流行病学资料⑥

已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等。

4.4.2个案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参照诊断标

准和疫情情况确定病例定义。根据病例定义在可能波及的围使用《感染性腹泻

个案调查表》和《感染性腹泻病例采样登记表》开展主动搜索工作主要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暴露史等资料。对病例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疫情发生和发展过程、波及围、病例数及其分布特征寻找发病的暴露因素探索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的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如病例对照研究等确定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验证假设以便进一步完善预防控制措施。

4.5现场采样检测

主要采集病人的粪便、呕吐物、食物、生活用水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等标本进行病原

分离培养粪便标本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食物和水样标本的采集主要以最近5天病人使用过的可疑食物和饮用水源为主。采样方法如下

4.5.1粪便标本

⑴大便采样用无菌棉拭子采集自然排出的新鲜大便采便量1-3ml或g

⑵肛拭采样用无菌的棉拭子先在灭菌生理盐水中蘸湿后棉拭子多余的液体贴管壁

挤出轻轻旋转插入肛门约3-5cm婴儿约2-3cm处于紧靠肛环边的隐窝处旋转采集直肠表面粘液后退出立即保存于灭菌生理盐水中送检

4.5.2呕吐物用无菌广口瓶收集

4.5.3生活用水标本使用无菌采样瓶采集可疑水样500-1000ml

4.5.4食品标本采取可疑食品标本50-100g或ml分别置于无菌广口瓶或厚塑料袋中直接送实验室检测。

4.5.5标本的运送

现场采集的粪便、水、食品等标本若在2小时不能送达实验室应置冷藏包中送检

置冰排可保存1-3天。

4.6应急监测

4.6.1指导疫情发生地的各级医疗机构对所有具有流行病学指征的腹泻或伴有恶心、

呕吐、腹痛等症状的就诊病人进行采便检测并实行病例的“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4.6.2疫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工厂或建筑工地时指导疫情发生单位开展因病缺

课、缺勤报告

4.6.3对疫情发生单位和村庄、居民区每天上门开展病人主动搜索

4.6.4对密切接触者开展症状监测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4.6.5在疫情发生地开展食品卫生监测。

4.7控制措施

4.7.1及时发现病人、疑似病人当地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腹泻病门诊和巡回医疗

对腹泻病人要做好登记报告、采便送验和及时治疗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时要隔离留验。社区责任医生要认真做好查病报病工作。

4.7.2病人、疑似病人处理

病人、疑似病人要就地隔离治疗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方可解除隔离。

4.7.3疫点、疫区的管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

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一般以同一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

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相关的若干户为围。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围划为疫区。

⑵疫点、疫区的处理

①消毒处理病人住院隔离后疫点应实施终末消毒和灭蝇病人粪便、呕吐物及被

污染的衣物及居住环境等要严格消毒处理。凡病人、疑似病人5天可能污染过的其他地方均应予以消毒。疫点周围50米左右围的厕所、粪坑应实施灭蝇灭蛆严禁使用新粪

施肥并用漂白粉水溶液消毒附近地面。具体参照《现场消毒技术方案》。

②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结合积肥造肥迅速建造贮粪池施行密封发酵

高温堆肥粪施肥。使用水粪的地区粪池、粪缸要加盖。粪便管理以不污染环境并达到杀蛆灭蝇为原则。要拆迁污染饮用水源的厕所、粪缸要处理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方法杀蛆灭蝇改善环境卫生。

⑶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饮用河水地区禁止在河洗涤便桶、病人衣物、食具、食物及下河游泳饮用塘水地

区提倡分塘用水提倡用密闭取水方法饮用井水地区水井要有栏、有台、有盖、有公用水桶要有专人负责饮用水消毒饮用自来水地区余氯要符合标准有条件打井或建小型自来水地区要组织队伍突击完成。

⑷加强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不准出售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物。凡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店、摊要限期达到卫生要求或暂时停止营业。饮食从业人员要接受带菌检查。

4.7.4密切接触者管理

⑴密切接触者的判定

密切接触者主要是与感染性腹泻病人有过密切接触以及在水型、食物型暴发中有可能

受感染的人如病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的参加者等。

⑵密切接触者的处理

①医学观察对与感染性腹泻病人有过密切接触以及在水型、食物型暴发中有可能受

感染的人如病家的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的参加者等要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以最后接触病人的时间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

②预防服药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一般不主预防性服药。如病因明确对细菌引

起的感染性腹泻可对病家和饮用同一污染水源或污染食品的可疑感染人员考虑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应急性预防服药但应严格控制服用对象。

4.7.5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卫生宣传栏等不同的形式对疫点、疫区人群开展肠道传

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点如下

①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

②饭前便后要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

③不随地大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发现吐泻病人及时报告

④不到疫区外集镇赶集不到病家或发病村庄串门不举办婚丧酒宴和节日聚餐

⑤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餐食品要加热煮透

⑥饮用水消毒。

5.后期处理

5.1疫情终止

疫点、疫区实施控制措施后在最后1例病例发病经过1个最长潜伏期根据已掌握

的病原情况后再无新发病例可视为流行已得到控制可转入常规预防和监测尤其要做好疫源检索防止疫情的再传播。

5.2效果评估

5.2.1现场评估

①控制效果评估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措施后新发病例显著减少月发病

数降至往年同期相近或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时可视为暴发或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入常规预防和监测。

②消杀效果评价每天对饮用水消毒的覆盖率、消毒的合格率进行监测开展对室

消毒前后的消毒效果监测等。

③健教效果评估开展健康教育前后人群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的评估。

5.2.2总结评估

疫情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本起疫情的处置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容主要包括事件概

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隔离治疗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估、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等。

5.3常规监测

按《永市市肠道传染病综合监测方案》要求开展常规监测工作。

5.4调查总结报告

按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确定专人于暴发

疫情应急终止后2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报告”分别向省

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

6.1参考文献《霍乱防治手册》

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炎症性或分泌型腹泻。主要表现为腹

泻,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

二.感染性腹泻是如何传播的?

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通过粪口方式传播,由水、食物、生活接触及苍蝇等传播为

主。

三.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

1. 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生熟分开。

2. 要尽量少食用贝壳类、螃蟹等海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

3. 注意手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4. 尽量减少与腹泻患者的接触,尤其是不共用餐饮用具。

5. 居民饮用水必须放漂白精片后方可使用,不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水。

6. 隔夜、隔顿的饭菜均应回锅加热,以便杀灭可能存在于其中的致病菌。

7. 减少外出进餐机会,不食用凉拌菜。

8. 要经常清洁环境,灭蝇、灭蟑,减少因其引起的食物污染。四.如何治疗感染性腹泻?

1. 轻症病例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氟哌酸、黄连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以及中药等。

2. 腹泻次数和粪便量较多者,应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3. 食物疗法,不要禁食,可进食软、稀、易消化、有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