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例先天性梅毒患儿中有早期先天性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者8例,不典型临床表现者7例,无症状者2例,新生儿后期出现症状的1例。18例患儿母亲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为阳性。18例患儿治疗后痊愈11例,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发现并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凝聚试验(TPHA)检查确诊先天性梅毒、早期正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neonatal congenital syphil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neonatal congenital syphili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eight cases with typical clinical character of congenital syphilis in early stages, 7 cases with atypical character, 2 cases with no clinical character and 1 case with in its later stage. TRUST for all mothers of patients was positive. Eleven cases got healed, 5 cases got improved and 2 cases died. Conclusions: Early

detection of clinical character, prompt diagnosis by RPR and TPHA to diagnose congenital syphilis and regular therapy in initial stages are key points to improve its prognosis.

[Key words] Neonatal; Congenital syphilis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直接侵入胎儿所致[1]。由于其传染方式与后天梅毒不同、胎儿的体质与成人不同,所以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与后天梅毒有一定的区别[2]。现将我院自2001年2月~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先天性梅毒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儿中男11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1.57∶1;早产儿12例,足月儿6例;体重≥2.5 kg者13例,<2.5 kg者4例;发病日龄≤1 d 3例,~7 d者10例,~28 d者5例。18例梅毒血清学实验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及梅毒螺旋体凝聚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a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均阳性。

1.2 临床表现

18例患儿中13例有皮肤损害,其中梅毒性天疱疮8例,掌足、外生殖器和(或)臀部丘疹5例;5例有淋巴结肿大,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耳后淋巴结肿大1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肝脏肿大9例,其中肋下≤3 cm者3例,肋下≤5 cm者5例,肋下>5 cm 者1例;脾肿大5例,其中肋下≤3 cm者2例,肋下≤5 cm者2例;有鼻炎者3例;有高胆红素血症者6例。 1.3 辅助检查

18例患儿RPR及TPHA均阳性;患儿母亲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 serum test,TRUST)均阳性;血常规提示:所有患儿都有贫血[Hb 61~103 g/L,(82±8.7)g/L)],白细胞增高者11例[(13.1~24.8)×109/L,(14.2±3.5) ×109/L],正常者5例,降低者2例(分别为2.7×109/L,3.4×109/L),血小板降低者9例[(21~98)×109/L,(34.7±5.3)×109/L],正常者7例,增加者2例(分别为590×109/L,830×109/L);18例均有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LT(87~278 U/L)、AKP(500~2 000 U/L)等增高;做四肢长骨平片检查者11例,其中异常5例,主要表现为长骨干骺端致密改变、致密线下方出现横形透亮带、长骨干骺端锯齿状改变、局限性骨质缺损和骨膜反应。

2 治疗与转归

18例中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电话随访1周后死亡)。接受治疗的17例患儿均给予青霉素治疗,起始剂量为2~5万U/(kg·d),如无异常反应,则增加到10~20万U/(kg·d),每8~12 h静脉滴注1次,疗程约2周。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者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等治疗。并注意做好消毒隔离,皮肤粘膜、眼、鼻的护理。治疗期间18例患儿均未出现赫氏反应。17例中治疗无效死亡1例,治愈11例,好转5例。出院时复查肝功能正常或有明显好转。

3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1]。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此类病例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可因母体体质、受染程度、胎次、胎儿受染时胎龄等情况的不同而比较复杂,诊疗难度比较大。如未仔细询问其父母的野游史,误诊及漏诊机会很高[3]。早期病情的临床观察对疾病诊断非常重要,特别是患儿均只有皮肤脓疱疮(梅毒性天疱疮)表现、其他主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者容易忽视该病。

为了减少早期先天性梅毒的误诊和漏诊,临床医师在接诊时

必须注意: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其父母是否有性病病史;在处理新生儿先天性感染性疾病时,应该检查梅毒抗体Treponema pallidum(简称TP),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从而减少误诊、漏诊;同时要加强与放射科医生的沟通,注意梅毒的影像学改变。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的疗效肯定,目前还没有发现耐药情况,可以作为首选药物,但起始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赫氏反应[1]。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后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应注意有无神经系统、骨骼等并发症,定期复查TP 直到转阴,但是在基层医院此项工作常常难以做到。

先天性梅毒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及身体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59.

[2]Sheffield JS, Sanehez PJ, Wendel GD, et a1. Placental histopathology of congenital syphilis [J]. Ohstet Gynecol, 2002, 100(1): 126133.

[3]顾美皎. 临床妇产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43344.

. .

梅毒试题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 1、我国目前对早期与晚期梅毒的划分是以几年为界: A1年 B 2年C3年 D 4年 2、早期梅毒包括下列不同病期的梅毒,但不包括: A 一期梅毒 B 二期梅毒D三期梅毒 C 早期潜伏梅毒 3、关于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C 潜伏梅毒病人无梅毒相关的症状 B 晚期梅毒的传染性更强D 晚期梅毒对组织的破坏性更大 4、关于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一种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 B 折光性强,较其他螺旋体更亮 C 可以有规律地运动 D 革兰染色后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5、关于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梅毒螺旋体是人畜共患菌 B 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体外培养繁殖 C 最适宜生存温度是37℃ D 一般的消毒剂很容易杀灭梅毒螺旋体 6、关于梅毒的发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梅毒的发病与梅毒螺旋体在人体内大量繁殖有关 B 性接触时梅毒螺旋体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给性伴 C 早期梅毒时机体可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D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对机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7、一期梅毒的潜伏期是: A 3~5天 B 2~4周 C 1~2个月 D 2~3个月 8、一期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生殖器溃疡 B 尿道分泌物 C 生殖器多发性水疱 D 生殖器赘生物 9、硬下疳的典型表现为下列特点,但除外: A 单个溃疡 B 溃疡表面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C 触诊有软骨样硬度 D 无自觉疼痛和触痛 10、硬下疳消退的时间通常为: A 1~3周 B 3~8周 C 8~12周 D 12~16周 11、关于硬下疳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发生于梅毒螺旋体接种部位 B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常见于肛周和直肠 C 典型硬下疳为单个溃疡 D 不典型硬下疳表现为无疼痛和触痛 12、关于一期梅毒近卫淋巴结肿大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在硬下疳出现后1~2周发生 B 表面皮肤无红肿热痛 C 淋巴结穿刺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 D 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软,可发生粘连 13、硬下疳是下列哪类梅毒的临床表现: A 一期梅毒 B 二期梅毒 C 三期梅毒 D 胎传梅毒 14、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 A 1~3周 B 3~7周 C 7~10周 D 10~14周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致使胎儿受感染而发生的新生儿梅毒。随着性传统疾病的蔓延,孕妇的感染率也随之增加。因此,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本病治愈率和切断梅毒传播尤为重要。 2.1 皮肤护理先天性梅毒最具特点的表现为皮肤损害,本组发生率为72.2%,全身皮肤均可见尤以头面、臀部及四肢末端多见。皮肤损害具体表现为疱疹、糜烂和严重剥脱性皮炎。护理上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沐浴,早产儿浓度为1:8000,每天2次;皮肤损害严重的患儿全身裸露,置于恒温箱内或红外线抢救台上,皮肤糜烂处予红外线灯照射及吹氧30min,每天2次,以保护创面干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百多邦软膏涂皮损处抗感染,皮肤干裂时涂鱼肝油软膏保护。 2.2 眼睛及鼻的护理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常见表现为眼睛分泌物多、鼻塞、流涕、有脓血性分泌物,进食困难。先用生理盐水棉签拭去眼部分泌物、鼻塞、流涕、有脓血性分泌物,进食困难。先用生理盐水棉签拭去眼部分泌物,再予氧氟沙星滴眼,痰多时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鼻粘膜损伤。进食困难的经口插胃管(以免损伤鼻粘膜),并做好胃管的护理。 2.3 密切观察病情数新生儿刚出生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各方面表现。皮肤损害为先天性梅毒最具特征的表现,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加重时可能与抗梅毒治疗时的Jarish-Herxiheimer反应有关);骨损害主要为骨膜炎及骨软骨炎,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黄疸者注意肝脾肿大、肝功能及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并做好蓝光治疗的护理,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观察是否有体重不增及低蛋白性水肿;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患儿的反应、前囟、惊厥,防止神经梅毒的发生。另外,要防Jarish-Herxihe imer反应的发生,其发生机制认为是梅毒治疗时大量螺旋体被杀死,放出异性蛋白所致[2],通常在首次给药的4h内发作,8h达高峰,24h内结束[3],所以在此期间注意观察有无高热、寒战、心率增快、烦躁、呕吐、腹胀、皮损加重等症状。 2.4 消毒隔离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也可经血传染或接触污染物而传染。梅毒螺旋体的生存力较弱,在干燥环境中和阳光直射下迅速死亡,普通消毒剂在短时间内死亡[4]。将患儿置于单房,空气用静电吸附式消毒器消毒,地面、床单位应用消毒液拖抹,但所用的物品用后放于含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min后再处理,餐具实行双消毒,即用后泡于消毒液中30min后清洗再高温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儿要穿隔离衣及带手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梅毒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护理

梅毒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护理: 关心产妇,针对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心理护理。如病例B 和D,向她们说明梅毒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自己对新生儿均有好处,使产妇能够正确对待积极配合。认真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要泄露产妇的隐私。 病室给予单间隔离,所有用物专用,每天使用空气净化器。新生儿尿不湿及脏会阴垫应焚烧,床及床头柜、桌椅用 1 : 200施康消毒液擦拭消毒。由于梅毒螺旋体在体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肥皂以及一般消毒剂如升汞、碳酸和酒精等很容易将其杀灭,脏内衣裤用温肥皂水(>40C)浸泡半小时后清洗,有条件在太阳光下晾晒。病室宜保持较低湿度(相对湿度小于45%和较高室温(22?28C):门。 加强卫生宣教,梅毒除性接触及通过胎盘外,直接接触如接吻、哺乳等,间接接触有传染性病人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被褥、马桶、浴盆、注射器针头和餐具等也可受染,因此对梅毒产妇应强化消毒灭菌宣教。 从梅毒产妇的产前诊断和入院后诊断分析,应加强优生优育卫生知识宣教,性病患者尽可能治愈后生育,围产期保健中应增加性病防治的内容。

梅毒产妇专科护理: 针对梅毒产妇危害特点进行护理:梅毒产妇大量消耗营养,大多消瘦无力,抵抗力下降,应加强营养;容易发生缺钙,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抽搐等缺钙症状出现,及时补钙;梅毒产妇产后由于子宫壁病变常常流血不止易发生大出血并因此产生贫血,应加强观察和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根据产妇分娩情况作不同的护理。剖宫产术产妇应严密检测生命体征,特别在24 小时内,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腹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肛门有无排气、腹胀、腹痛、宫缩、阴道出血量等。阴道分娩者应观察会阴伤口、宫缩、阴道出血量、小便能否自解,同时做好乳房护理,观察乳汁分泌。在护理中发现产妇皮肤粘膜有结节、溃疡、异常皮疹,特别是在会阴及乳房部发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应及时报告医师以明确诊断,随时注意病情进展。 产妇应勤换卫生垫,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1 : 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每天在床上擦浴,勤换内衣裤,内衣以棉织品为宜,产后应梳头刷牙。产妇应多吃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富含矿物质的食物,饮食要易消化、少刺激性食物,少食多次,乳汁不多可多吃汤汁。 哺乳:一般认为母亲只要处理好恶露、护理新生儿时洗手、不与小孩亲嘴或用嘴嚼食物喂新生儿就可以喂奶,也不必将母婴分开。 梅毒新生儿专科护理 新生儿应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注意呼吸、体温、心率、 哭声、面色及全身皮肤颜色、大小便、脐部有无出血等。新生儿按需哺乳,勤吸吮,每天沐浴1 次,测体重1次,哺乳前换尿布等。

梅毒的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1.获得性显性梅毒 (1)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好发部位为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蒂、宫颈;肛门、肛管等。也可见于唇、舌、乳房等处。①硬下疳特点感染TP后7~60天出现,大多数病人硬下疳为单发、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溃疡,高出皮面,疮面较清洁,有继发感染者分泌物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持续时间为4~6周,可自愈。硬下疳可以和二期梅毒并存,须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固定性药疹等的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相鉴别。②近卫淋巴结肿大出现硬下疳后1~2周,部分病人出现腹股沟或近卫淋巴结肿大,可单个也可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2)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为特征,有全身症状,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无症状期再发生。TP随血液循环播散,引发多部位损害和多样病灶。侵犯皮肤、黏膜、骨骼、内脏、心血管、神经系统。梅毒进入二期时,梅毒血清学试验几乎100%阳性。 全身症状发生在皮疹出现前,发热、头痛、骨关节酸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男性发生率约25%;女性约50%。3~5日好转。接着出现梅毒疹,并有反复发生的特点。①皮肤梅毒疹80%~95%的病人发生。特点为疹型多样和反复发生、广泛而对称、不痛不痒、愈后多不留瘢痕、驱梅治疗迅速消退。主要疹型有斑疹样、丘疹样、脓疱性梅毒疹及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等。②复发性梅毒疹初期的梅毒疹自行消退后,约20%的二期梅毒病人于一年内复发,以环状丘疹最为多见。③黏膜损害约50%的病人出现黏膜损害。发生在唇、口腔、扁桃体及咽喉,为黏膜斑或黏膜炎,有渗出物,

或发生灰白膜,黏膜红肿。④梅毒性脱发约占病人的10%。多为稀疏性,边界不清,如虫蚀样;少数为弥漫样。⑤骨关节损害骨膜炎、骨炎、骨髓炎及关节炎。伴疼痛。 ⑥二期眼梅毒梅毒性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等。常为双侧。⑦二期神经梅毒多无明显症状,脑脊液异常,脑脊液RPR阳性。可有脑膜炎或脑膜血管症状。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3)三期梅毒 1/3的未经治疗的显性TP感染发生三期梅毒。其中,15%为良性晚期梅毒,15%~20%为严重的晚期梅毒。①皮肤黏膜损害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皮、肩胛、背部及四肢的伸侧。树胶样肿常发生在小腿部,为深溃疡形成,萎缩样瘢痕;发生在上额部时,组织坏死,穿孔;发生于鼻中膈者则骨质破坏,形成马鞍鼻;舌部者为穿凿性溃疡;阴道损害为出现溃疡,可形成膀胱阴道漏或直肠阴道漏等。②近关节结节是梅毒性纤维瘤缓慢生长的皮下纤维结节,对称性、大小不等、质硬、不活动、不破溃、表皮正常、无炎症、无痛、可自消。③心血管梅毒主要侵犯主动脉弓部位,可发生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引起梅毒性心脏病。④神经梅毒发生率约10%,可在感染早期或数年、十数年后发生。可无症状,也可发生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脑膜树胶样肿、麻痹性痴呆。脑膜树胶样肿为累及一侧大脑半球皮质下的病变,发生颅内压增高、头痛及脑局部压迫症状。实质性神经梅毒系脑或脊髓的实质性病损,前者形成麻痹性痴呆,后者表现为脊髓后根及后索的退行性变,有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多种病征,即脊髓痨。 2.获得性隐性梅毒

女性感染梅毒的最初症状有哪些

女性感染梅毒的最初症状有哪些 由于梅毒发病具有一段潜伏期,女性在感染梅毒的初期很多患者症状不明显,以致延误了治疗。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女性感染梅毒的最初症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毒的最初症状;;生殖器溃疡。硬下疳是指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圆形规则的糜烂或浅溃疡。一般在不洁性交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后出现。在男性多发生在冠状沟、包皮系带附近,包皮、阴茎,阴囊等部位也可发生;女性多发生在大阴唇、小阴唇或子宫颈。由于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女性患者出现的硬下疳常常被忽视,直到出现二期梅毒的皮疹时才到医院看病。在性病门诊,我们也见到一期梅毒即硬下疳发生在口唇、舌尖、肛门周围、女性的乳头等部位,这是由于口交、肛交或吸吮乳头所致。 扁平湿疣、手掌足跖皮疹是二期梅毒的典型表现。扁平湿疣及发生在手掌、足跖的皮疹都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但它们是二期梅毒很有特征性的表现。它们都出现在婚外性行为或不洁性交后的7~10周。在这个时期取血做化验检查可以查出是否染上了梅毒。 梅毒的危害1、梅毒螺旋体结构变异、产生抗药性。每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变异的特性,螺旋体也不例外。变异的螺旋体犹如升级后的的电脑操作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毒性更强,更不容易治疗。同时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加速了螺旋体对药物的耐药性的产生,给传统治疗带

来困难。 2、危害程度增加,致残致死率上升。由于螺旋体变异后毒性增强,对身体器官的损伤程度加重。而且变异后病情发展迅速,加之传统治疗效果差,致使梅毒对身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增加。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器官的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3、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引发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视神经萎缩等。 4、螺旋体危害心血管系统。可导致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螺旋体损害骨骼系统。引起组织和器官破坏,功能丧失,导致残疾或死亡。 女人梅毒病一般是怎样的女性梅毒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来说女性梅毒潜伏期症状主要是硬下疳,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女性梅毒潜伏期症状及治疗。关于梅毒图片,专家表示女性梅毒潜伏期症状是因人而异的,通过梅毒图片可以看出有些人症状比较明显,有些人却完全没有症状,因此不能作为判断是不是患有梅毒的主要依据。 二期梅毒病程中可发生片状或弥漫性脱发。一般脱发都可以自愈。二期梅毒有时会危及神经系统、骨骼或眼等器官。二期梅毒的症状和体征是:一般持续数周后,便会自行消退,如没有得到治疗,l--2年内常可复发。 从女性梅毒的表现可以看出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性病。梅毒临床上将梅毒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晚期)梅毒。与梅毒患者发生性关系后2至3周,在生殖器或身体其他部位可出现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出现 的不同病症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护士 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对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胎儿或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Treponema,TP)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1],是 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危害比较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1 感染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皮肤破损处传播,以非婚性性行为的传播途径为主。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哺乳、输血或经医疗器械及接触病人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马桶等方式传播。梅毒母亲还可通过胎传及产道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临床资料证实,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此病一年内最具传染性,后随着病期的延长,其传染性越来越小,超过4年,则接触其一般无传染性。然而,即便如此, 此病仍能通过胎传导致胎儿感染,并且,潜伏梅毒(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的血 液也具有传染性,因而不容忽视。 2 临床表现 先天性梅毒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该病对儿童身 体造成危害的关键。梅毒螺旋体早期侵犯患儿的皮肤黏膜及四肢长骨,发展到晚期,会侵犯患儿的心血管和中枢神经,对其脏器造成严重的损害,并留下不可逆 的后遗症。孕妇应遵医嘱做常规的梅毒筛查,一旦发现有梅毒螺旋体感染,一定 要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这是防止先天梅毒发生的关键。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消毒隔离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播。一旦确诊,应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并做好床旁隔离。病室应每日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应进行紫外线循环风消,每日一小时。用含有有效氯1000mg/L浓度的溶液 擦洗患部。患儿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应集中治疗,并带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治疗完毕后,护士要彻底洗清双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1.2 合理喂养该病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的几率极低,但对于母亲在快速血浆 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浓度较高的情况,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可采用配 方奶,根据患儿的不同需求添加奶粉进行喂养。每次喂奶后,母亲应抱起患儿, 轻拍其背部,防止患儿回乳。如果患儿不能吸吮,可采用滴灌喂养或留置胃管的 方式进行喂养,同时做好胃管的护理,防止发生胃管脱落或误吸等意外。要确保 患儿正常的营养供给,以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 3.1.3 加强口腔护理应每日用苏打水清洗患儿口腔三次,防止其口腔出现霉菌。 3.2 皮肤护理由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供给不足,抵抗力 比较差,再加上此类患儿皮肤水肿、溃疡,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要 保持其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其抓破皮肤。每班 护士要检查患儿的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在保暖的前提下,要尽量让患儿暴露

梅毒的早期症状

梅毒的早期症状 *导读: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梅毒的传染性会逐渐减弱,病程超过8年的梅毒基本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早期梅毒仍然是很容易传染的,那么梅毒早期的症状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专家对梅毒的早期症状分别 是怎样介绍的。 梅毒早期症状是什么样子的? 常见的梅毒早期症状都有哪些?梅毒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 病种,它有一些早期症状,人们可以通过早期症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常见的梅毒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这是很多的人都想知道的和了解的。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一、潜伏期梅毒症状: 患者感染梅毒后,经一定活动期,由于机体抵抗力增加或由

于治疗的影响,临床症状暂时隐退,但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此阶段称为梅毒的潜伏期。梅毒的潜伏期为9-90天,平均3周。患者通常在梅毒感染后2-4周开始发病。 二、一期梅毒症状: 主要症状为硬下疳及区域性淋巴结肿大。通常在感染后7-60天,生殖器出现米粒样大小、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硬结或疹子,大多数为单发,周边坚硬,表面迅速糜烂、溃疡,但无脓或不适感觉。持续时间为4-6周。如不及时治疗,将转变为二期梅毒。 三、二期梅毒症状: 由于梅毒螺旋体从淋巴结进入血液,在体内播散后出现全身症状,在感染后7-10周,可有低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出现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脓疱、蛎壳状疹等,铜红色,少量鳞屑附着。常对称分布,密集不融合。

四、三期梅毒症状: 不仅侵及皮肤粘膜,并可累及全身各内脏器官或组织。一般在感染后5-20年,长骨部出现骨炎及骨膜炎,颅骨、鼻骨、骨盆及肩胛骨等出现树胶肿,分布局限,不对称,疼痛较二期骨梅毒轻微。

梅毒

梅毒 锁定 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英文名称syphilis 就诊科室皮肤科传染性有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 流行病学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性病。所报告的梅毒中,潜伏梅毒占多数,一、二期梅毒也较为常见,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也在增加。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途径传染。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传染源,95%以上是通过危险的或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少数通过接亲吻、输血、污染的衣物等传染。胎传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妇传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几率相当高。 1.传染源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梅毒的人的皮损及其分泌物、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而在4年后性传播的传染性大为下降。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早期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危险性很大。 2.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4年以上性接触的传染性十分微弱。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一般认为孕妇梅毒病期越早,对胎儿感染的机会越大。孕妇即使患有无症状的隐性梅毒还具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1.获得性显性梅毒 (1)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好发部位为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蒂、宫颈;肛门、肛管等。也可见于唇、舌、乳房等处。①硬下疳特点为感染TP后7~60天出现,大多数病人硬下疳为单发、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溃疡,高出皮面,疮面较清洁,有继发感染者分泌物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持续时间为4~6周,可自愈。硬下疳可以和二期梅毒并存,须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固定性药疹等的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相鉴别。②近卫淋巴结肿大出现硬下疳后1~2周,部分病人出现腹股沟或近卫淋巴结肿大,可单个也可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2)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为特征,有全身症状,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无症状期再发生。 TP随血液循环播散,引发多部位损害和多样病灶。侵犯皮肤、黏膜、骨骼、内脏、心血管、神经系统。梅毒进入二期时,梅毒血清学试验几乎100%阳性。全身症状发生在皮疹出现前,发热、头痛、骨关节酸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男性发生率约25%;女性约50%。3~5日好转。接着出现梅毒疹,并有反复发生的特点。①皮肤梅毒疹80%~95%的病人发生。特点为疹型多样和反复发生、广泛而对称、不痛不痒、愈后多不留瘢痕、驱梅治疗迅速消退。主要疹型有斑疹样、丘疹样、脓疱性梅毒疹及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等。 ②复发性梅毒疹初期的梅毒疹自行消退后,约20%的二期梅毒病人于一年内复发,以环状丘疹最为多见。 ③黏膜损害约50%的病人出现黏膜损害。发生在唇、口腔、扁桃体及咽喉,为黏膜斑或黏膜炎,有渗出物, 或发生灰白膜,黏膜红肿。④梅毒性脱发约占病人的10%。多为稀疏性,边界不清,如虫蚀样;少数为弥漫样。⑤骨关节损害骨膜炎、骨炎、骨髓炎及关节炎。伴疼痛。⑥二期眼梅毒梅毒性虹膜炎、虹膜睫状

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一、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根据不同病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患儿一般情况、精神、食欲。发热,神经系统的改变。 3.皮损形态、分布、搔痒部位、性质、程度。 4.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皮肤病一般护理常规。 3.预防感染转播:血液体液接触隔离,必要时实行严密隔离。 4.实行严格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5.注意保暖及喂养,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光线良好。 6.保证规律而充分地休息和睡眠,午间休息及夜间必须保持病室安静。保持床单平整、清洁。严重皮损者,直接接触的床单、被套等,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7.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若患儿因瘙痒而搔抓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止痒药物。 8.遵医嘱进行皮肤粘膜得护理。进行擦药、药浴等治疗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9。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解除家长焦虑情绪。 10.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骨损害。 (2)肝脾肿大和全身淋巴节肿大的护理。 (3)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 (4)眼部护理 健康教育 1. 住院健康教育: (1)饮食:口腔黏膜疾患者,应注意饮食的温度和硬度,避免刺激性。 (2)不宜使用肥皂和频繁沐浴,以免发生皮疹恶化或加重瘙痒。 (3)衣服宜选择轻软、透气性及吸湿性好的纯棉织品,不宜使用尼龙制品。 2. 出院健康教育: (1)行卫生宣教。掌握其转播途经及转播方式. (2)应用特殊药物给予指导,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 二、爱滋病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血压。 2.患者心理的变化,行为的改变。 护理措施 1.按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2.预防感染转播:血液体液接触隔离,实行严格消毒措施。 3.做好严密隔离措施及保护性隔离,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自我的防护。 4.对患者的血液及传染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5.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所有物品应随时严格消毒,一般用0.2%次氯酸钠溶液。 6.注意休息,病情危重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7.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清淡可口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肉、鸡 汤等),危重者应静脉补充能量与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8.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9.心理护理 10.并发症的护理 (1)合并肺结核的护理:按肺结核的护理常规 (2)合并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的护理: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3)伴发皮肤损害、口腔感染的护理:分别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天津医药2006年7月第34卷第7期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李玉萍刘晶赵颖李世娟关键谓梅毒婴儿.瓶生诊断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 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感染.可导致新生儿全身多 脏器的损害,并可遗留终身后遗症。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 的蔓延.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 及时给予正确治疗,可大大减少后遣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我院2005年收治了2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现将诊治经过 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例1女.主因胎龄36“周早产.生后40min,于2005 年4月28日人住新生儿科病房。体质量3100go查体可见呼 吸急促,口唇青紫,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手、足、骶尾部皮肤散 在大疱性表皮剥脱,疱内可见黏稠脓液.前囟1cmxlcm平 坦,五官无畸形,颈软无抵抗,两肺可阉及细小水泡音,心音 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肝于右肋下5cm,质中等 硬,脾于左季肋下3crtl,质中等硬,四肢活动可。急查外周血 象:白细胞28.3xl&/L,中性粒细胞0.51,血红蛋白113辱/L,红细 胞压积0.36,血小板105x109/L,C一反应蛋白(CRP)正常。胸 片提示两侧肺纹理增粗.伴散在点片状阴影。人院后拟诊为: 新生儿肺炎,早产儿,轻度贫血,可疑宫内感染。给予优立欣 75m晷/(ks?次),1次/12h,拉氧头孢钠20mg/(ks?次).1欢/ 12h.静脉浦注。能量合剂、复方丹参液保护心肌细胞及脑活 素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同时做静脉血肝功能检查、 乙肝病毒、TORCH感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等相关检查。结果 报告:乙肝病毒阴性.TORCH阴性,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谷 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梅毒快速反应索试验(RPR)阳性,效 价1:16、梅毒快速血浆反应凝集试验(TFPA)阳性。追问母病 史,否认梅毒患病史。化验母CRP75nlg/L,RPR阳性、鼓债 1:16,TPPA阳性。诊断为先天性梅毒感染(Ⅱ期)。进一步做 四肢长骨X一线检查提示干骺端先期钙化带下方密度减低。 头颅CT检查提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未见钙化病灶。腹部 B超检查提示肝、脾增大,回声均匀。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 胎盘病理报告;胎膜轻度炎症,羊膜上皮大部剥脱,绒毛肥 太、水肿,问质细胞增生。可见小灶性炎症,未见血管周围炎。 经治疗l周后。患儿肺部体征消失.呼吸转平稳.停用拉氧头 孢钠。继续应用优立欣驱梅治疗.并配合蓉生静丙免疫支持 治疗。2周后患儿黄疽消退,肝脾回缩,血红蛋白升至135异/ L,体质量开始增长,RPR滴度降至1:8,停药出院。于生后3 个月、6个月追踪随访RPR滴度递减,未见复发。 例2男,主因胎龄31*周早产,生后30min.于2005491 年5月16日入住新生儿科病房.体质量1900go查体见呼吸急促.皮色青紫.面部及四肢大面积表皮剥脱,基底部皮肤外 观正常、无渗出,前肉1cmxlcm平坦,五官无畸形,两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脏无异常.肝脾不大,四肢活动可。查血常规自细胞18.9x109/L.中性粒细胞0.37。血红蛋白1209L,红细胞压积0.35,血小板243x1(P/L,CRP13Ing几。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伴点片状阴影。脱落的表皮组织镜检未见病原。临床拟诊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贫血。宫内感染原因待查。给予优立欣75mg,/(kg?次),1次/12h.拉氧头孢钠20nl∥(ks?次),1次/12h抗感染及能量台剂、复方丹参液保护心肌细胞,脑活素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由于早期经口喂养不耐受给予部分静脉营养治疗。并进一步做感染相关检查。结果:血清TORCH检验阴性.乙肝病毒检验阴性.血培养阴性.血RPR阳性、效价1:64.TPPA阳性。追问病史父母均否认梅毒患病史。查母血清RPR阳性.效价1:64,TPPA阳性。诊断为先天性梅毒。查四肢长骨x一线提示干骺端炎:颅脑B超提示新生儿脑水肿。右侧脉络丛囊性病变: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脱落的表皮组织病理检查为退变的鳞状上皮组织;眼科检查未见异常:胎盘病理提示:胎膜炎症,羊膜上皮大量剥脱,绒毛水肿,可见散在灶性钙化及血管周围炎。治疗1周肺炎吸收消散,停用拉氧头孢 钠.继续优立欣静脉滴注驱梅治疗。于入院2周患儿一般情况恢复良好,血红蛋白升至143虮,进食好,体质量稳定增长,脑B超检查脑水肿消失,黄疸消退,复查血清RPR滴度降至1:16,停药出院。于生后2个月、4个月、6个月随访RPR滴度递减,未见临床复发。 2讨论 母亲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2个途径影响胎儿:一是经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传梅毒,累及胎几的各器官系统:二是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病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造成流产、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及先天性梅毒”1。本文2例患儿均为是产。胎盘病理检查也证实了上述论点。胎儿感染的风险与母亲梅毒的病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疗有关。通常母亲早期梅毒或有螺旋体血症时较晚期梅毒更易使胎儿受染[2】。先天性梅毒症状多样。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未在早期做出诊断进行正规治疗。常发展为晚期先天性梅毒,而造成严重的脏器损害以至后遗症。本文2例患者均有皮肤损害,但表现形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梅毒临床试题

梅毒临床诊疗测试题(2018年第二季度) 一、单选题 1、我国目前对早期与晚期梅毒的划分是以几年为界: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2、早期梅毒包括下列不同病期的梅毒,但不包括: A 一期梅毒 B 二期梅毒 C 早期潜伏梅毒 D三期梅毒 3、关于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 B 晚期梅毒的传染性更强 C 潜伏梅毒病人无梅毒相关的症状 D 晚期梅毒对组织的破坏性更大 4、关于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一种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 B 折光性强,较其他螺旋体更亮 C 可以有规律地运动 D 革兰染色后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5、关于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梅毒螺旋体是人畜共患菌 B 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体外培养繁殖 C 最适宜生存温度是37℃ D 一般的消毒剂很容易杀灭梅毒螺旋体 6、关于梅毒的发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梅毒的发病与梅毒螺旋体在人体内大量繁殖有关 B 性接触时梅毒螺旋体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给性伴 C 早期梅毒时机体可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D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对机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7、一期梅毒的潜伏期是: A 3~5天 B 2~4周 C 1~2个月 D 2~3个月 8、一期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生殖器溃疡 B 尿道分泌物 C 生殖器多发性水疱 D 生殖器赘生物 9、硬下疳的典型表现为下列特点,但除外: A 单个溃疡 B 溃疡表面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C 触诊有软骨样硬度 D 无自觉疼痛和触痛 10、硬下疳消退的时间通常为: A 1~3周 B 3~8周 C 8~12周 D 12~16周

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修订版

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 4.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见附录A)。 4.1.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2 二期梅毒 4.2.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早期梅毒病人为供血者)。 4.2.2 临床表现: 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4.2.2.1 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20T14:36:53.39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齐幸[导读] 护士在工作中要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置。 齐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儿科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病症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对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胎儿或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Treponema,TP)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1],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危害比较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1 感染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皮肤破损处传播,以非婚性性行为的传播途径为主。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哺乳、输血或经医疗器械及接触病人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马桶等方式传播。梅毒母亲还可通过胎传及产道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临床资料证实,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此病一年内最具传染性,后随着病期的延长,其传染性越来越小,超过4年,则接触其一般无传染性。然而,即便如此,此病仍能通过胎传导致胎儿感染,并且,潜伏梅毒(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的血液也具有传染性,因而不容忽视。 2 临床表现 先天性梅毒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该病对儿童身体造成危害的关键。梅毒螺旋体早期侵犯患儿的皮肤黏膜及四肢长骨,发展到晚期,会侵犯患儿的心血管和中枢神经,对其脏器造成严重的损害,并留下不可逆的后遗症。孕妇应遵医嘱做常规的梅毒筛查,一旦发现有梅毒螺旋体感染,一定要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这是防止先天梅毒发生的关键。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消毒隔离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播。一旦确诊,应立即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并做好床旁隔离。病室应每日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应进行紫外线循环风消,每日一小时。用含有有效氯1000mg/L浓度的溶液擦洗患部。患儿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应集中治疗,并带手套,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完毕后,护士要彻底洗清双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1.2 合理喂养该病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的几率极低,但对于母亲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浓度较高的情况,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可采用配方奶,根据患儿的不同需求添加奶粉进行喂养。每次喂奶后,母亲应抱起患儿,轻拍其背部,防止患儿回乳。如果患儿不能吸吮,可采用滴灌喂养或留置胃管的方式进行喂养,同时做好胃管的护理,防止发生胃管脱落或误吸等意外。要确保患儿正常的营养供给,以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 3.1.3 加强口腔护理应每日用苏打水清洗患儿口腔三次,防止其口腔出现霉菌。 3.2 皮肤护理由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供给不足,抵抗力比较差,再加上此类患儿皮肤水肿、溃疡,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要保持其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其抓破皮肤。每班护士要检查患儿的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在保暖的前提下,要尽量让患儿暴露皮肤,以保持创面干燥。有渗出溃疡者应垫上消毒敷料以防感染。护士在为患儿行静脉穿刺时,动作应轻柔,应避开其皮肤出现斑丘疹的部位,不要碰破其皮疹处的皮肤,以免给患儿带来更多痛苦。由于患儿的局部皮肤组织水肿的原因,在治疗结束时,拔出针头的针眼处容易出现渗血及渗液的现象,因此,护士在拔除针头时,应用无菌敷贴按压针眼处。此外,护士在除去患儿皮肤上的胶布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儿的皮肤。 3.3 药物治疗护理关于梅毒的治疗,早在1980年,WHO就推荐青霉素作为抗梅毒治疗的首选药,只不过,要做到药液现用现配,严格控制输液滴速,足量给予。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在应用较大剂量的青霉素治疗梅毒时,可出现赫式反应。病人突然出现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护士在工作中要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置。Borisenko[2]等在1977年曾报道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案例,近年来国内也开始尝试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 4 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当患儿家长听到确诊消息时,往往会有焦虑、恐惧、悲伤的情绪,并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护士应根据家长的心理、文化程度,向家长解释此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并说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护士要耐心解释,强调父母同时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要实行保密性治疗,避免高声谈论患儿病情,对患儿应一视同仁,避免歧视。参考文献 [1]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4-396 [2] 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27(1):62-63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 发表时间:2013-09-23T15:49:01.00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魏爱欣宫秀杰 [导读] 使更多的医护工作者能对幼儿先天性梅毒有新的认识,并且能做出足够的应对。 魏爱欣宫秀杰 昌邑市人民医院奎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61300 摘要:目的:使更多的医护工作者能对幼儿先天性梅毒有新的认识,并且能做出足够的应对。方法:参考文献、实际调查以及结合自己的经验。结论:梅毒不仅给成人带来痛苦,而且可胎传给新生儿,给新生儿造成严重损害。这一切应该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字: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特征 从2000 年至今,全国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平均增长20.08%,其中先天性梅毒增长50.94%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梅毒螺旋体在孕妇体内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从而感染给胎儿,可引起死产、早产。 临床资料:患儿共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年龄出生后30min~ 21 日。早产儿9 例,足月12 例。体重1400g2 例,1500~2500g7例, >2500g12 例。21 例患儿的血清学检查即梅毒螺旋体血凝集试验(TPHA)及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均为阳性。21 例患儿入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9 例,皮疹待查1 例,早产儿合并吸入综合征2 例,小于胎龄儿1 例,窒息并缺氧缺血性脑病4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 例。 治疗与结果:21 例患儿经确诊后用青霉素静脉点滴。脑脊液正常的剂量为(5~10)万U/(kg?d),连用7~10 天,脑脊液异常的连用10~15 天;然后每月用1 次长效青霉素肌注,剂量为(10~15)万U/(kg?d),一直用至USR 转阴为止。结果21 例患儿好转出院。 19 例住院天数6~18 天,2 例因家属计划遗弃而分别住院25、32 天。 一、先天性梅毒的感染途径 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多发生在妊娠4 个月后,胎儿感染与母亲梅毒的病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疗有关。 孕妇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时,无论是原发或继发感染,其胎儿几乎均会感染,其中50%胎儿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在新生儿期死亡。当然,患梅毒的孕妇不一定都会将梅毒传播给胎儿,胎儿感染与母亲梅毒的病程和治疗有关。但专家强调说,被查出患有早期梅毒的孕妇,如果不终止妊娠,必须进行治疗,并在其分娩前每月检查一次梅毒血清反应,如3 个月内血清滴度不下降2 个稀释度,或上升2 个稀释度,应予复治。分娩后,孕妇仍需按一般梅毒患者进行诊疗。 存活者在出生后不同的年龄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 岁以内发病者为早期梅毒,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结果。2 岁后为晚期梅毒,主要为早期感染遗留的畸形或慢性损害。 二、先天性梅毒的症状表现 胎儿期的先天性梅毒症状:表现为胎盘增厚,肝脏肿大,胎儿水肿,宫内生长迟缓,非免疫性溶血,死胎,早产等。婴儿出生后患有先天性梅毒的症状:大多数患儿出生时无症状,于2-3 周后逐渐出现,常见的症状有: 1、早期先天性梅毒的症状相当于后天二期梅毒。 1)一般表现:严重的病例出生时可早产,出现肝脾肿大全身皮损、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表现;也有出生时表现正常或仅有低出体重,在生后3周左右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发育、营养差,体重不增,消瘦、反应低下,皮肤皱褶、老人貌发热、贫血、病理性黄疸、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2)鼻炎:梅毒性鼻炎在黏膜损害中最常见,可见鼻黏膜肥厚、肿胀,有浆液性或脓血性分泌物及结痂,致鼻腔狭窄、堵塞,患儿呼吸及吸吮困难健康搜索,为先天性梅毒的特征之一。严重者可使鼻骨和鼻软骨受损致鼻根下陷形成马鞍鼻。 3)骨骼损害:以骨、软骨炎及骨膜炎最常见,骨髓炎及骨膜炎引起肢体剧烈疼痛而使肢体呈假性瘫痪。 4)皮疹:皮疹与后天二期梅毒相似常见斑疹、丘疹皮疹数目多分布广、不痛不痒,且有多种形态:①丘疹性梅毒疹: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鶒。②扁平湿疣型:是丘疹性梅毒疹发生于潮湿易磨损部位融合而成的特殊形态,多见于肛周和外生殖器部位,稍高出皮面,界限清楚,可有糜烂及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③斑疹(玫瑰疹):多见于肢端掌跖部,呈深红色或铜红色。在口周、唇周和肛周者常呈放射状糜烂,愈合后形成特征性的放射状瘢痕,具有诊断意义。④梅毒性疱疮:较常见,多在掌跖部发生豌豆大小脓疱,基底呈暗红色或铜红色破溃后糜烂,有特征性。 2、晚期先天性梅毒表现在新生儿期较少见多发生于2 岁以后,最常发生于7-15 岁。其表现与后天三期梅毒相似,可分为2 组: 1)永久性标记:为早期(包括在母亲子宫内)或晚期病变对身体发育造成的损害所遗留,已无活动性,但具有特征性,如前额圆凸、佩刀胫(胫骨中部前缘骨膜增厚)特征性的郝秦生齿(Hutchinson 齿,上切牙下缘狭窄有半月形凹陷)、桑葚齿、马鞍鼻、口腔周围放射状皲裂和瘢痕、锁胸骨关节质肥厚及视网膜炎等。 2)活动性损害:具有活动性损害所致的临床表现包括实质性角膜炎(单侧/双侧角膜深在性浸润,角膜混浊,影响视力)、神经性耳聋、脑脊液异常变化、肝脾肿大、鼻或腭树胶肿、关节积水、骨膜炎、指炎及皮肤黏膜损害鶒。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在早期较少见,可有脑膜脑炎或脑积水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蛋白升高,梅毒血清反应阳性鶒。晚期神经梅毒罕见。 3、先天潜伏梅毒先天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血清反应阳性年龄小于2 岁者为早期,大于2 岁为晚期先天潜伏梅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