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克在经验主义中提出的内容

洛克在经验主义中提出的内容

洛克在经验主义中提出的内容
洛克在经验主义中提出的内容

洛克在经验主义中提出的内容

洛克通过对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天赋观念论和以G.W.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叭理论的批判,竭力肯定了经验主义的原则。洛克指出,人的适应是先天就有的,人的心灵本来像是一张白纸,在它上面并没有任何天赋的标记或理念的图式。至于各种观念和知识是怎样写在这张白纸上,进入人的心灵之中的问题,洛克在他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给出了答案:“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在具体论证这一原理时,洛克采取了类惟于近代心理学的方式。他把一切知识归结为观念,而一切观念又可被分析为简单观念。他断言,简单观念是不可再分的,是构成知识的固定不变的、最单纯的要素。所有的简单观众念,都来自外部感官或内省,也就是说,都来自外部经验或内部经验。人的心灵处理这些简单观念的能力主要有三种:一是把若干简单观念结合成为一个复合的观念;二是把两个观念(不令是简单观念或复合观念)并列起来加以考察,形成关系观念;三是把一些观念与其他一切同时存在的观念分开,即进行抽样,由此形成一般观念。至此,作为经验主义集大成者,洛克完成了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体系,从而与理性主义展开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对抗。

生平简介

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而战。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在牛津期间洛克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他在36岁时曾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也正是由于洛克的哲学观点不受欢迎,他最后决定从事医学研究。这一时期洛克还结识了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在此期间洛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的创作。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则在荷兰一直呆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荷兰期间洛克隐姓埋名,并且完成了包括《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1688年洛克返回伦敦,并在次年写了两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他的《人类理解论》也在1690年发表。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不过此时也认识了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几位科学家。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哲学思想

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洛克的哲学思想虽然并没有一贯性(20世纪另外一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经批评洛克以“零碎的方式处理哲学问题”),且有很多漏洞,不过却对后来的哲学家起到很大的影响。

洛克开创的经验主义被后来的乔治·贝克莱以及大卫·休谟等人继续发展,成为欧洲的两大主流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虽然在哲学上洛克成就十分重要,不过他在政治及政治学说上的影响恐怕对后人更为巨大。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他的政治理念也深远地影响了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1689到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第一篇是对罗伯特·费尔默爵士的《先祖论即论国王之自然权》的反驳。洛克极力并有效地驳斥了费尔默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在第二篇中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洛克支持社会契约论。不过他也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他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正是基于每个人都有独立自由的劳动权,洛克进一步的提出了每个人都是自身身体的拥有者,这种人身所有权是能够创造财富的并且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从这个结论出发,洛克特别推崇个人财产对人权的作用,他明确的指出了个人财产是人权的物质载体和发展根基,“无私产即无私权”。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就包括了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认为立法权高于其它两权,但立法权仍要受到人民的制约,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另外,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继续发展,并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政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洛克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洛克的自由主义被美国奉为神圣,成为民族理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托马斯·杰弗逊等美国政治家,并且在美洲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洛克的影响在法国则更为激烈。伏尔泰是第一个将洛克等人的思想传到法国去的人,法国后来的启蒙运动乃至法国大革命都与洛克的思想不无关系。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来反对“君权神授”思想。他把在英国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权。

教育思想

《教育漫话》是他的的教育代表作。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洛克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他的教育思想还包括“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洛克王国尖头皮靴全攻略 4399洛克王国

洛克王国尖头皮靴攻略 ——4399洛克王国 1、洛克王国尖头皮靴/精灵皮靴/疯狂魔靴图鉴

2、尖头皮靴种族值 3、尖头皮靴技能表

4、尖头皮靴在哪里?怎么抓? 洛克王国有只靴子,它喜欢唱歌,歌词是这样的:我是一双靴子,昂首踏步勇向前,我是一双靴子,不畏前途多险阻。 它是谁呢?它就是狐狸今天要带领大家认识的主角——尖头皮靴。 1、洛克王国尖头皮靴在哪? 神马?只有一只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一双靴子,而且还不像靴子!算了~看在你有点点小可爱的份上,狐狸勉强承认你吧!洛克王国尖头皮靴居住在【倒影暗域】之中,成天和智慧虫相伴,智慧虫总是埋怨他唱歌影响了它看书呢! 2、洛克王国尖头皮靴怎么抓? 洛克王国【倒影暗域】是一个2011年8月26日更新后才会出现的新场景,所以趁空狐狸先介绍几种常见的捕捉宠物的方法:

①草系宠物(如喵喵),携带有寄生种子和催眠粉技能,两 个技能轮番使用,把对手的HP削弱到5点以下,接着放出咕噜球就可以啦! ②卡瓦重携带有慈悲为怀技能,使用一招慈悲为怀技能,就可以把对方的血降低到1点左右,然后放出咕噜球就可以啦! (狐狸温馨提示:根据宠物的捕捉星级放出适当的咕噜球,半颗星、1颗星难度的宠物建议用普通咕噜球,2颗星、3颗星难度建议使用中级咕噜球,3颗星难度以上的建议使用高级咕噜球,5颗星难度的就用国王球吧,别挣扎了!)

尖头皮靴的捕捉星级为:2颗星,作为一只普通宠物,这样的捕捉难度骑士差不多拉~狐狸使用的是卡瓦重的慈悲为怀~就可以轻松捕捉到啦~一次没成功的小洛克,可以建议带上有催眠技能的宠物,加上个催眠之后再捕捉,会更容易些哦~! 3、洛克王国尖头皮靴进化图 洛克王国尖头皮靴32级的时候进化成精灵皮靴,最后却在40级的时候入魔成疯狂魔靴咯!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 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2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 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 深受影响,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 所有社会的压迫和腐败, 都是由于文明进化; 科学徒示人以技巧, 而艺术则只召人以浮华,剥夺人类心灵的自由和本性的发展,因此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愉快, 却足以使道德堕落。他还认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实在于文明的进步。他指出,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平等的程度极小,而在所谓文明发生之后,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了,尤其在私有制产生之后, 为了保护私有制, 人们定出法律和道德规范, 名义上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 实际上则强者压服弱者的工具。因此, 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 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卢梭主要政治著作是《民约论》,主要的教育思想著作是《爱弥尔》, 而《忏悔录》则是其自己的传记体小说。因此, 从《爱弥尔》中, 我们可以看到卢梭闪闪发光的教育思想。其中, 也蕴涵着他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的真知灼见。 1.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边坏了。”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 不必加以干涉。一旦受了社会认为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 甚至产生罪恶。所以他极力主张, 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 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 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换言之, 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

洛克生平及主要思想

洛克生平: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国,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而战。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在牛津期间洛克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他在36岁时曾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也正是由于洛克的哲学观点不受欢迎,他最后决定从事医学研究。这一时期洛克还结识了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在此期间洛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的创作。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则在荷兰一直呆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荷兰期间洛克隐姓埋名,并且完成了包括《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 1688年洛克返回伦敦,并在次年写了两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他的《人类理解论》也在1690年发表。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不过此时也认识了包括艾萨克·牛顿在内的几位科学家。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 哲学思想:洛克是不列颠经验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完全贯彻这种哲学思想。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省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政治思想: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1689到1690年写成的两篇《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第一篇是对罗伯特·费尔默爵士的《先祖论即论国王之自然权》的反驳。洛克极力并有效地驳斥了费尔默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在第二篇中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洛克也支持社会契约论。不过他也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他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他也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拥有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合法财产。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就包括了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认为立法权高于其它两权,但立法权仍要受到人民的制约,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另外,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到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 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继续发展,并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政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洛克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洛克的自由主义被美国奉为神圣,成为民族理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托马斯·杰弗逊等美国政治家,并且在美洲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洛克的影响在法国则更为激烈。伏尔泰是第一个将洛克等人的思想传到法国去的人,法国后来的启蒙运动乃至法国大革命都与洛克的思想不无关系。 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来反对“君权神授”思想。他把在英国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

第十五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生平和教育实践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医生。她的自由教育思想,与她1907年在意大利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创办的“儿童之家”及其所用教具和训练方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讨论。蒙台梭利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女医学博士、欧洲新教育运动声誉卓著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并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研究。她善于学习、总结和批判地汲取先辈及当代教育家的研究成果,勇于实践、创造和革新,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时值意大利结束了几个世纪的分裂和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统一的王国。蒙台梭利在安科纳度过了童年,12岁随父母迁居罗马受中等教育。她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意志和性格坚强,中学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对数学尤感兴趣。中学毕业后,她按照自己的志趣毅然选择进入技术专科学校。在技术专科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她除了对数学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外,对生物学和人类学也产生特殊的爱好;她认为学医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专业,于是决定放弃学工,积极准备报考大学医学院。但是,在当时意大利女青年进大学学医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蒙台梭利决心破除传统的陈规陋习,不顾社会舆论的非议和父亲的百

般阻拦,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考入罗马大学成为医学院的第一名女生。在医学院,她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和压力,学业成绩优异。 1896年,蒙台梭利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不久,罗马大学医学院聘她为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担任身心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的治疗工作。她对这些不幸的儿童深表同情,从而激发了对儿童神经和心理疾病研究的特别兴趣。很多事例使她认识到塞贡等人训练白痴儿童的方法和教具的正确性,她又从对生理学、人类学的研究中发现身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为这种方法找到了生理心理学依据。她深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童,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体动作协调,并促进其智力发展。 1898年,蒙台梭利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的发言中提出:“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她的发言在社会各界人士中,特别是在医学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同年,政府委任蒙台梭利在罗马建立一所国立特殊儿童学校,收容精神病院的白痴儿童和公立小学的弱智儿童共22名,由蒙台梭利主持教育训练和实验研究。蒙台梭利开始运用塞贡的方法与教具教育和训练这些儿童,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改进。经过反复修改和补充,她找到了一种更适于儿童实际需要,并且儿童乐于接受的有效方法和教具。在此期间,她把全部精力用于从事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一面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陈桂芳 2111640085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基本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教育心理学 1引言 目标设置理论作为重要的激励理论之一,自1967 年目标设置理论被提出以来,大量学者进一步研究,使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日趋丰富,并广泛用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目标设置理论作为近年来研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激励理论之一,也被我国学者引入到教育领域用来激发学生动机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2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 2.1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 目标设置理论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诸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对目标与行为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1923年,Tolman提出目的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目标。[1]他认为人的行为以目标为导向,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物都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1935年英国学者Mace验证了不同目标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但他的研究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在此后的工业心理学教科书(Ryna&smtih)中引用了他的研究。 1958年,Atkinson提出通过任务难度来测量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并且任务难度与绩效呈负相关。[2] 196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著名的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 A. Locke正式提出目标设置理论。[3]Locke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目标设置最初在工业和组织心理学领域,而且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己经得到大量的研究支持。[4]

学前教育思想史

南京师范大学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学前教育思想史》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是以历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主线,研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其特点是:具有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性质,着重于理论视野的拓宽和学科历史感的养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古今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规律,能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发扬本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好基础。 Ⅱ、课程内容(注)与考核目标 上编中国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掌握各自的主要教育主张。 [学习内容] 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二、论“早谕教” (一)胎教 (二)学前教育 三、论师保博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一)及早施教 (二)严慈结合 (三)均受勿偏 (四)熏渍陶染 四、《颜氏家训》述评 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第四节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考核知识点] (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 (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4、王守仁、顺应性情、量力施教。 (二)理解分析 1、贾谊论太子獐教育的目的和实施。 2、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方法。 3、朱熹论儿童教育的意义、学眼前事主张。 4、王守仁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自然教育论的意义、内容和原则。 第二章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蔡元培、张宗麟的儿童教育思想,熟练掌握张雪门、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一、论儿童的“公养”、“公育” 二、论胎教 (一)胎教的意义 (二)胎教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三、论婴幼儿教育

目标设置理论

目 标 设 置 理 论 在 新 飞 集 团 的 应 用 分 析 系别: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142 学号:201111210229 姓名:钟倩

目标设置理论在新飞集团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标设置理论最初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目前,目标设置理论在管理学领域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目标设置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针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类型的目标以及如何在目标与绩效之间作出合理的调整与修正,使目标影响动机,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并使人们根据目标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进而影响行为的持久性,是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关键。 关键字:目标设置理论新飞集团应用分析 一、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目标机制 (一)目标通过四种机制影响绩效: 1、目标引导注意和努力指向目标行为而脱离非目标活动,这一影响同时发生在认知和行为中 2、目标有决定努力付出多少的作用,高目标比低目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目标影响行为的持久性。研究发现,当参与者被允许控制任务时间,困难目标延长了努力时间,然而在平衡了工作时间和努力程度之后会缩短努力时间。面对一个困难目标,个体可能会在短期内工作得更快更紧张或者在长期内工作得更慢更轻松,有研究发现,紧密的工作日程比宽松的工作日程更会导致较快的工作节奏 4、目标会通过唤醒、发现或目标任务知识和策略的使用来间接地影响行为。所有的行为都是认知和动机的结果,但目标的元素又能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 在关于目标设置的研究中可发现这样一些结论: 1、面临任务目标时,人们会自觉地使用与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目标设置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爱德温?洛克(Edwin Loche)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形成人的内驱力,指向行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那么,目标设置理论如何应用,才能使学校管理达到最优化呢? 1.明确作用,全员重视。在学校管理中,要让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明确目标设置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就是一种动力,要帮助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目标设置理念,合理地、科学地、规范地设置目标,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内驱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目标匹配,适应需要。对于各级各类人员,在制定目标时,要关注明确的近期可达到的目标。学校部门设置的目标,同样也要具体、明确、适宜难度、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因为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适宜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这样就能使教师从目标反馈信息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要认识到这类目标能够使教师做出目标承诺,使他们的内驱力不断强化,完成任务的努力度不断维持。当然,不同的人

员,不同的部门,目标设置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设置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所以在设置过程中有些方面是可以借鉴的。 3.全员参与,激发效能。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参与目标设置比被分配目标更能获得高的工作绩效。在学校管理中,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目标的设置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所属部门、所属组织中的目标定位,自己的目标在部门和组织目标体系中的地位,才能明白自己的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目标、部门目标的最终实现所起的作用。积极参与目标的设置能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参与目标设置,使员工在自我的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反应等方面得到历练,强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使员工在面临困难目标时,能充分相信自己,勇于挑战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4.适时调整,获得满意。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获得满意感,拥有成就感。一个目标的实现,往往会激发另一个目标的确定,甚至是更高、更难目标的确定。学校的各级各类目标既要服从于学校总的发展目标,又要服务于学校总的发展目标以及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有时,子目标的实现无法触动层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及时调整子目标的目标体系以适应为实现层目标服务的要求。例如,教导处所制定的质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目标、教研

洛克的思想

约翰·洛克(J ohn Locke,1632―1704)天资聪颖、兴趣广泛,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深入学习了哲学、自然科学、医学等课程。洛克34岁那年,为莎夫茨伯里伯爵(当时英国辉格党的著名领袖)医好了久治不愈的怪病,从而与伯爵结为好友,并以伯爵私人秘书的身份开始介入英国政坛的核心,亲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风云变幻。 《政府论》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针对英国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菲尔默所持“君权神授论”的论战,带有很强的针砭时弊之意味,可归之为“破”;洛克在下篇的重点是“立”,阐释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历来人们在探讨洛克政治思想时,主要是针对《政府论》的下篇。 1689年,洛克开始撰写《政府论》,1690年出版,旨在为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正当性辩护。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围绕其主题,洛克在《政府论》下篇提出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 其实,和霍布斯一样,洛克在试图解决政治权力的产生以及来源这一问题的时候,也是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围绕“自然法”、“自然权利”、“契约”等范畴展开论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和霍布斯并无二致。然而,洛克在论证伊始,即在对于“自然状态”描述中,便和霍布斯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洛克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在自然法的范围内,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无需听命于任何其他人的意志。尽管这种状态并非美好的世外桃源,但相对于霍布斯所描述的“人对人就像是狼对狼一样”、“一切人对于一切人的战争”这一阴森恐怖的景象而言,却是“一个和平、善意、互助和保全的状态”。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自然状态已这般美好,人类又何必建立国家、成立权威机构呢?洛克对此解释说,在自然状态下,由于人人平等,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然而,当大多数人处于自然状态时,仍会有若干人是不依照自然法生活的,因此难免会对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构成威胁。由于自然状态中缺乏一个公共的权威机构,没人享有高于别人的地位或对于别人事务的管辖权,因此人人都是自己讼案中的法官,“人人享有惩罚罪犯和充当自然法的执行人的权利”。但是出于人类自私的本性,在进行裁决的时候难免会对自己以及亲朋好友有所偏袒,同时也会由于不够善良、听凭激情以及报复心理等原因导致过分地惩罚他人。而且“一个加害自己兄弟的不义之徒就不会有那样的正义感来宣告自己有罪”。基于上述分析,洛克指出,尽管自然状态是美好的,但却是一个“纯粹的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公共的权威来对人们在公共事务中的是非对错做出裁决和判断。洛克把它称作自然状态中的“不便”。 洛克认为,缺乏公共权威之“不便”,很容易导致某种程度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变美好为丑陋,最终走向战争状态。如果人们能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愿意各自放弃他们此前单独行使的惩罚权力,交由他们中间被指定的人来专门加以行使,就可以弥补此种“不便”,以“谋求彼此间舒适、安全、平和的生活”。也就是说,在洛克看来人们选择进入社会状态、建立国家并非由于自然状态的不堪忍受而迫不得已,乃是针对自然状态的“不便”所采取的一种正当补救方法,因此,人们仍然保有生命、自由以及财产权等基本的自然权利,而只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了统治者。 人们建立国家或者政府机构的初衷,即为了更加安稳地享有自由、财产等天赋权利,就决定了权威机构的主要职责乃是维护和促进公共福利。它们不能将其权力扩张到该项职能范围之外,更不能享有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的特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洛克既接受了霍布斯的“巨大的利维坦”,同时又对它的权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英语:Goal-setting Theory)是一个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Edwin A. Locke)提出的动机理论。研究发现,外来的刺激,例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压力等,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目标设定理论认为,工作目标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表现,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能把个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的行为向特定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一个明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配合合适的反馈,可以令个人的工作表现获得更大的提升。 目标设定理论的相关研究指出,设定的目标具有以下特性时,会有较好的激励效果。 1.目标定义明确:目标的定义包括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完成的时间等。 2.目标挑战性适当:设定的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其难度又不超过个人的承受范围,这样的目标可以产生激发潜力的效果,反之,太简单的任务容易让人觉得无聊,太难的工作则让人有挫折感。 3.回馈:人们不仅应有目标,更应定期地得到有关这些目标的达成状况。 目标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明确度和难度。 从明确度来看,目标内容可以是模糊的,如仅告诉被试“请你做这件事”;目标也可以是明确的,如“请在十分钟内做完这25题”。明确的目标可使人们更清楚要怎么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目标设定得明确,也便于评价个体的能力。很明显,模糊的目标不利于引导个体的行为和评价他的成绩。因此,目标设定得越明确越好。事实上,明确的目标本1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这是因为人们有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的认知倾向。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了解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另外,目标的明确与否对绩效的变化也有影响。也就是说,完成明确目标的被试的绩效变化很小,而目标模糊的被试绩效变化则很大。这是因为模糊目标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多种可能的结果。 从难度来看,目标可以是容易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个题目;中等的,20分钟内做完20个题目;难的,20分钟内做完30个题目,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0个题目。难度依赖于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目标对某人来说可能是容易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难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一般来说,目标的绝对难度越高,人们就越难达到它。有400多个研究发现,绩效与目标的难度水平呈线性关系。当然,这是有前提的,前提条件就是完成任务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又有高度的承诺。在这样的条件下,任务越难,绩效越好。一般认为,绩效与目标难度水平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是因为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来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 目标对绩效直接产生的影响,可用模型表示,见图1。

洛克王国板板壳

洛克王国板板壳 洛克王国板板壳简介: 洛克王国板板壳/咔咔壳/水泡壳种族值进化图技能表 编号:017 捕捉星级:半颗星 姓名:板板壳 4399洛克王国https://www.doczj.com/doc/9e17366865.html,/luoke

主属性:水系 分布地:人鱼湾 简介:绿叶样子的尾巴,总是一副凶巴巴的表情,其实内心很善良。进化等级:16级 编号:018 捕捉星级:半颗星 姓名:咔咔壳 主属性:水系 分布地:杰诺斯深海 4399洛克王国https://www.doczj.com/doc/9e17366865.html,/luoke

简介:头上的触角可以感受水中细微的变化,尾巴很长很长,可以帮助它快速的游泳。 进化等级:36级 编号:019 姓名:水泡壳 主属性:水系 简介:背上可以生出泡泡,泡泡的多少代表它的心情,它坚硬的壳同样也是它进攻的武器。 爱好:喜欢睡觉,更喜欢战斗 进化等级:已经是最终形态了哦,不能进化了 4399洛克王国https://www.doczj.com/doc/9e17366865.html,/luoke

4399洛克王国https://www.doczj.com/doc/9e17366865.html,/luoke 进化图鉴 +防御性格 +魔抗性格 极品天赋:

攻击随意 魔攻15以上 防御20以上 魔抗20以上 HP20以上 速度随意 推荐配招: 水波术+液态水环+护盾术+水打击4399洛克王国https://www.doczj.com/doc/9e17366865.html,/luoke

板板壳技能表: 初始技能: 猛烈撞击:普通,威力35,PP35,给对手造成较重伤害 猛烈撞击:普通,威力35,PP35,给对手造成较重伤害 尾巴挠痒:普通,PP30,令对手防御等级下降 气泡术:水系,威力40,PP30,给对手造成伤害,有一定几率令对手速度等级下降 4399洛克王国https://www.doczj.com/doc/9e17366865.html,/luoke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一章考核点与要求

2014版《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考核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古代的学前教育 一、识记:1.教育起源的三大理论2.保傅制度3.《颜氏家训》4.性恶论5.预成论 二、领会: 1.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3.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4.中世纪儿童观形成的社会原因 三、简单应用: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2.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3.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4.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综合运用:分析和评价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说 1.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洛和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 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2.观点:看到了动物学习与人类教育的相似性,从人类本能的角度对教育做出了生物学 解释。 3.缺陷:该学说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把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的 本能行为混为一谈,把教育过程看作按照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否定了教育的 社会性,是不科学的观点。 (二)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孟禄(1860-1947)他提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 种无意识的模仿。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儿童总是要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这种模仿 心理就是教育的基础。 (三)劳动起源说 ◆恩格斯(1820-1895)《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创造人本身”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者/生产劳动/社会现象

◆教育起源于劳动,并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教 育的科学起源说,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 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特点:简答题 1.儿童教育采取了公养、公育方式,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入在一起 3.以生产劳动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原始简单但又多面。 4.教育手段和方法原始、简单。 5.老人和妇女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着。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学校教育产生,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区分。教育具有阶级差异及男女的差别, 学前教育也具有阶级性和男女的差别。奴隶主不仅垄断了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而且 来着有目的、有计划地学前教育。 ◆从学前教育的实施对象来看,奴隶社会不仅针对婴幼儿开展学前教育,而且有了胎 教实践。中国是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太任/刘向(约 前77-前6) ◆从教育实施方式来看,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奴隶主贵族 亲自或聘请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教育。古希腊宫廷学校、西周保傅制度 ◆从学前教育的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主要包括身体保育、道德习俗教育、 宗教教育和初步的文化艺术教育等。古希腊/身体/ 古印度/宗教/ 西周/礼 (三)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选择题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仍是以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学前教育具有阶级的差异和男女 的差别。学前教育下移,成为普通封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学前教育的 内容主要包括身体保健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等方 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封建社会广为流行的三部识字教材。 ◆中国是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 行的,封建社会时期,学前教育仍以家庭教育存在。 ◆欧洲中世纪(公元5世纪—14世纪上半叶)的学前教育包括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和 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两种类型。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宗教意识基督徒?世俗封

目标设置理论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目标设置理论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摘要:目标设置理论是管理学中研究激励方面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考察个体在工作情境中的动机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目标设置理论引入大学生日常教育,试图探究目标设置理论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Abstract: The goal-setting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motivation research in management,mainl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ivation behavior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s in a work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oal-setting theory in college students' daily education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nlightenment of goal setting theory for simulating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关键词:目标设置理论;学习动机;激励 Key words: goal-setting theory;learning motivation;motivate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8-0153-02 0 引言 目标设置理论主要考察个体在工作情境中的动机行为和绩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介绍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介绍》 课程教学大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人文应用学部 学前教育专业 二○○八年十二月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介绍》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江湘 审核人:刘育红 编撰日期:2008年12月 一、课程概述(前言) 课程概述(前言):课程类型(A、B或C类),课程性质(必/选修),计划时数及学分,实践课时比例(%),是否专业核心课程,简要介绍本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要求),教学目标和对象等。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A类课程,职业延展类选修课,计划时数36,学分2,实践课时比例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及外国一些重要学前教育家的主要学前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观,为学生正确认识现实学前教育问题提供宽厚的文化背景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培养有开阔的教育眼界、丰富的理论素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教学要求: (一)本课程教学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 (二)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幼儿园的教育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从事幼儿教育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相互配合,及时反映职业岗位的现状。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及外国一些重要学前教育家的主要学前教育思想,从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科学的分析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学前教育思想,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现象并指导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 本课程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重点(要点)及教学方法的提示、难点及处理的建议,作业的内容。说明本课程各部分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可分章节按下列要求撰写: ①教学目的和要求; ②每个课题的教学要点和所覆盖的全部知识点; ③各课题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简要表述; ④重点和难点圈定与提示;

本文概述洛克王国BOSS

本文概述:洛克王国赫拉洛克王国赫拉怎么打 4399洛克王国赫拉之蛋怎么得洛克王国的草系BOSS赫拉隐藏在普拉塔草原的深处(洛克王国普拉塔草原在哪里怎么去?)是我们勇者挑战之路的第一个BOSS,血量大约在1350,需要宠物等级达到20级才能挑战!可能会使用的技能有:绿色愤怒、生命紊乱,跟着哥斯拉一起去打败赫拉吧~ 1.洛克王国赫拉在哪 赫拉隐藏在普拉塔草原深处,野外研究院的门口一个活生生的绿巨人就是赫拉了! 2.洛克王国赫拉怎么打 过勇者BOSS建议大家练一个100级的冰封怨灵,这只宠物可是过BOSS的首选,由于我们暂时只能挑战勇者难度的BOSS,所以暂时只能介绍勇者难度的赫拉攻略。 开始后我们上场冰封怨灵,首选来个冰雹,大约能减少赫拉220+血,第二回合我们来个冰冻术,赫拉就差不多了,第三回合再来一下冰冻术应该就没问题了!

3.赫拉掉落什么 挑战完赫拉之后有几率会获得赫拉之蛋,在宠物农装可以孵化出绿衣球!(相关技能表 请查看:洛克王国绿衣球/肥草球/蔓藤兽技能表) 本人极力推荐用火系宠物,如火神到40级用热力爆弹,差不多PP值用完了,也打完了

本文概述:洛克王国塞壬洛克王国塞壬怎么打洛克王国塞壬之蛋怎么得水系BOSS塞壬是勇者挑战之路的第二个BOSS,应沧州杰诺斯浅海,血量大约在2200左右,会使用的技能:哗哗声混乱之水清澈水源(+154血),死亡瀑布,死亡漩涡为了强大自己,小洛克们去接受挑战吧! 1.洛克王国塞壬在哪 塞壬隐藏在了杰诺斯浅海(洛克王国杰诺斯浅海在哪里怎么进去?)大家也许会问了,我路过杰诺斯浅海好几次怎么没见到塞壬呢?其实它是躲起来了哦! 大家有没有发现地上有个贝壳?点击一下试试! 果然塞壬就冒出来了!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孙成结<13>沈银花<08>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 【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等观点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其“绅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有很多积极的成份完全值得我们去借鉴,对当今我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 文献综述 一、绅士教育的起源 “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1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2这一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16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3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I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4 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5他认为绅士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尽管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究其实质,它是中世纪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相融合的产物,仍然是一种扩大了的贵族教育:在质的方面,它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精英化要求—注重内在德性的修为而忽略技能培训的精英分子;在量的方面,它将受教育对象严格局限在中上阶层。,而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但与封建旧贵族在价值取向上的争夺却以失败告终。当贵族的“典雅”所具有的强烈吸引力,使绅士教育倡导下的绅士风度从上层逐渐渗透到中下层而成为英吉利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价值标准的外化形式时,洛克教育思想的激进性和现实性逐渐被淡化了。到了19世纪中期,其后继者的保守倾向更加明显,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神学家、教育家纽曼。 纵观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演变,从洛克到纽曼,绅士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反传统到维护传统的转变,经历了激进的现实主义到保守的理想主义的转变。无论是这一教育思想体系 1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66 2王晓华.断裂中的传统一人文视歼下的大学理想[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5 3博伊德埃德蒙·金.任宝详等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转引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大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2 5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目标设定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第三章目標設定理論的概念與應用 一、前言 當我們在從事一件事情時,在心理可能會有一些構想和處理步驟,或者可以說是心中的圖案,它是我們行動的指引也是努力的方向,也預期了可能達到的程度,其實這就是一種目標設定(g o a l-s e t t i n g)。在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上多數的教師與教練都會同意動機的引起與持續是影響學習效果相當重要的一環,而目標設定即是一種簡單而實用的技術,適當地應用目標設定的方法,可以引起學者的動機,增加努力的程度,亦可維持學習與訓練的效果。目標設定在工業和組織心理學的領域中,已廣泛被應用於實際的研究與管理上。從許多的研究中可以知道目標設定對於工作表現與自我概念的增進,早已獲得正面的肯定與評價,而且透過正確而適當的目標設定,可以增進16%的工作表現(l o c k e e t a l.,1981)。此外L o c k e(1985)在目標設定於運動上的應用一文中亦將其結論歸納成下列五點:(一)明確困難的目標比容易簡單的目標有較好的表現;(二)短期目標可視為達成長程目標的一種方法;(三)目標影響表現是基於努力、持續力、注意力的方向與工作策略的發展;(四)過程中回饋的提供是必須的;(五)目標必須被接受才能影響表現。 目標設定除了可增進運動表現外,另一重要影響就是目標本身是一種誘因,它會引起動機、持續努力及增強行為,並將注意力和行動投入在整個過程中。

二、目標設定的概念 目標設定理論認為明確而困難的目標,將會比簡單目標、無目標或模糊目標有較好工作表現(L o c k e t a l., 1981; L o c k e &L a t h a m,1985,1990)。目標難度是指目標可能達到的機率(p r o b a b i l i t y o f g o a l c a n b e r e a c h e d),也可以說是在一個工作上達到特定熟練的標準(L o c k e e t a l.,1989)。如網球第一次發球必須達到60%的進球率(達到目標的機率),明確目標是一種量化的程度,確實指出什麼必須被完成。由上述可知目標難度與目標明確性是相對的概念,意即有目標難度時必定明確的目標,而有明確目標時,卻未必是有難度的目標。L o c k e 與L a t h a m(1991)的研究中歸納出明確而困難的目標與工作表現間,有三點穩定而一致的發現: 1、當個體有足夠的能力與高承諾時,愈困難的目標會有越 好的工作表現。 2、明確而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會比模糊目標或是沒有目標 產生較高水準的表現。 3、明確的目標在表現上會比模糊目標有較穩定一致的表 現。 由上述可以了解到運動員在參與運動訓練與運動競賽的過程中,必須要設定適當的目標,藉以提升訓練的績效,並維持個體繼續參與運動的動機。 三、目標設定的性質與屬性 所謂的目標是指一個行動目的(a i m),通常我們都會把目標定義為個體企圖要達到或完成的行為。而在體育教學或運動訓練上,大都將目標視為在某一工作(t a s k)上達到特定熟練的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