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阜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曲阜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曲阜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曲阜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01. 鲁国故城/ 周-汉/ 鲁城街道办事处

02. 孔林/ 周-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林前村

03. 汉鲁王墓群/ 汉/ 小雪镇武家村

04. 孔庙及孔府/ 金-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

05. 颜庙/ 元-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北城门内

06. 尼山孔庙和书院/ 清/ 南辛镇夫子洞村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1处

01. 西夏侯遗址/ 新石器/ 息陬乡西夏侯村

02. 少昊陵遗址/ 新石器/ 书院街道办事处旧县村

03. 仙源县故城/ 宋-明/ 书院街道办事处旧县村

04. 少昊陵/ 宋-清/ 旧县村

05. 梁公林/ 春秋-汉/ 防山乡梁公林村

06. 东颜林/ 春秋-清/ 防山乡程庄村

07. 林放墓/ 周/ 小雪镇林家村/ 含问礼故址

08. 孟母林墓群/ 东周-清/ 小雪镇凫村

09. 防山墓群/ 周-汉/ 防山西麓

10. 姜村古墓/ 汉/ 小雪镇姜家村

11. 韦家墓群/ 周-汉/ 董庄乡韦家水库南

12. 安丘王墓群/ 明/ 吴村镇王林村

13. 九龙山摩崖造像石刻/ 唐/ 小雪镇武家村

14. 曲阜明故城城楼/ 明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

15. 洙泗书院/ 明清/ 书院街道办事处书院村

16. 周公庙/ 明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周公庙村

17. 石门寺建筑群/ 清/ 董庄乡石门山

18. 九仙山建筑群/ 明清/ 吴村镇九仙山上

19. 四基山观音庙/ 明清/ 南辛镇烟庄村

20. 曲师礼堂及教学楼/ 清. 民国/ 曲阜师范学校/ 含考棚

21. 朱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 1950 / 孔林

【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5处

01. 果庄遗址/ 新石器/ 陵城区小果庄

02. 坡里遗址/ 新石器/ 董庄乡坡里村

03. 董大城古城址/ 战国-宋/ 董庄乡董大城村

04. 景灵宫遗址/ 宋/ 书院街道办事处旧县村

05. 明故城/ 明/ 鲁城街道办事处

【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79处

01. 曲阜县衙/ 明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西门大街

02. 颜翰博府/ 明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颜庙街

03. 北十府/ 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北门大街

04. 西五府/ 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曲阜实验小学

05. 十二府/ 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东门大街

06. 孔广森故居/ 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东门大街

07. 古泮池/ 周/ 鲁城街道办事处/ (附文昌祠)

08. 西颜林古墓/ 六朝-清/ 鲁城街道办事处五泉庄

09. 五泉庄古墓/ 汉/ 鲁城街道办事处五泉庄

10. 宰予墓/ 周/ 鲁城街道办事处古城村

11. 有若墓/ 周/ 鲁城街道办事处南泉村

12. 修治洙河碑/ 明/ 鲁城街道办事处五泉庄/ 附泉池

13. 东大岭化石遗址/ 董庄乡东黄家村

14. 韦家庄遗址/ 新石器/ 董庄乡韦家庄

15. 夏庄遗址/ 新石器/ 董庄乡东夏庄

16. 屈家林遗址/ 周/ 董庄乡屈家村

17. 屈家村窑址/ 宋/ 董庄乡屈家村

18. 何家店窑址/ 隋-宋/ 董庄乡何家店

19. 西庄石佛像/ 宋/ 董庄乡大西庄

20. 屈家林桧树/ 明/ 董庄乡屈家村

21. 韦家祠堂/ 明清/ 董庄乡韦家庄

22. 凫村遗址/ 新石器/ 小雪镇凫村

23. 南兴埠遗址/ 新石器/ 小雪镇南兴埠

24. 店北头遗址/ 新石器/ 小雪镇店北头村

25. 小雪遗址/ 新石器-周/ 小雪镇南小雪村

26. 孙家林遗址/ 新石器/ 小雪镇北小雪村

27. 彭家村遗址/ 周-汉/ 小雪镇彭家村

28. 巨野王墓群/ 明/ 小雪镇武家村

29. 武文昌墓/ 明/ 小雪镇武家村

30. 小南庄遗址/ 新石器/ 陵城镇小南庄

31. 苑庄遗址/ 新石器/ 陵城镇苑庄村

32. 东郭遗址/ 商周/ 陵城镇东郭村

33. 西郭遗址/ 周-汉/ 陵城镇西郭村

34. 章枣遗址/ 商-汉/ 陵城镇章枣村

35. 公孙丑墓/ 周/ 陵城镇北宫村

36. 果庄观音庙碑/ 元/ 陵城镇大果庄村

37. 红庙观音庙碑/ 元/ 陵城镇红庙村

38. 霍家村遗址/ 新石器/ 时庄乡霍家村

39. 八里庙遗址/ 新石器/ 时庄八里庙村

40. 古柳村遗址/ 周-汉/ 时庄乡古柳村

41. 刘家村遗址/ 新石器/ 时庄乡刘家村

42. 孔村窑厂遗址/ 商-汉/ 时庄乡后孔村

43. 孔继涑墓群/ 清/ 时庄乡大柳村

44. 孔广森墓群/ 清/ 时庄乡犁华店村

45. 柏萝树/ 明/ 时庄乡西辛庄

46. 白村遗址/ 新时器/ 南辛镇西白村

47. 东魏庄遗址/ 新石器/ 南辛镇东魏庄

48. 重修全真观碑/ 元/ 南辛镇大湖村

49. 山石经幢/ 元/ 南辛镇东*山村

50. 张氏祖茔碑/ 元/ 南辛镇彭庄

51. 南辛石桥/ 清/ 南辛镇南辛村

52. 彭庄村玉皇庙/ 明清/ 南辛镇彭庄村

53. 瓦窑头遗址/ 新石器/ 书院街道办事处瓦窑头村

54. 西林西遗址/ 新石器/ 书院街道办事处西林西村

55. 东野林墓群/ 五代-清/ 书院街道办事处东家村

56. 张温林墓群/ 五代-清/ 书院街道办事处张家村

57. 宫氏祖茔碑/ 元/ 书院街道办事处宫家村

58. 大元善士毕君碑/ 元/ 书院街道办事处毕家村

59. “万人愁”碑/ 宋/ 书院街道办事处旧县村

60. 齐家林遗址/ 新石器/ 息陬乡店子村

61. 柴家峪古墓/ 汉/ 息陬乡柴家峪村

62. 夏宋石人/ 宋/ 息陬乡夏宋村

63. 大峪石人/ 宋/ 息陬乡大峪村

64. 息陬窑址/ 宋/ 息陬乡息陬村

65. 杜家林石兽/ 元/ 息陬乡杜家村

66. 春秋书院/ 清/ 息陬乡息陬村/ 附春秋台

67. 马庄遗址/ 新石器/ 防山乡马庄村

68. 万柳庄遗址/ 新石器/ 防山乡万柳庄村

69. 宋家村窑址/ 六朝-宋/ 防山乡宋家村

70. 河套窑址/ 六朝-宋/ 防山乡东河套村

71. 横沟泉化石遗址/ 王庄乡横沟泉村

72. 王庄西岭遗址/ 新石器/ 王庄乡中王村

73. 陈庄遗址/ 周/ 王庄乡陈庄村

74. 凤凰城址/ 宋/ 吴村镇王林村北山

75. 地道遗址/ 宋/ 吴村镇前寨村

76. 西孔村遗址/ 周-汉/ 姚村镇西孔村

77. 纸坊户祠堂/ 清/ 姚村镇小孔家村

78. 夫子洞遗址/ 商-汉/ 南辛镇夫子洞村

79. 尼山水库遗址/ 新石器/ 南辛镇黄土村

综合管理平台联网监控解决方案品牌

联网监控解决方案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2-09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4) 二:设计原则 (44) 设计标准 (44) 三:系统总体设计 (55) 3.1总体设计说明 (55) 3.2系统结构 (77) 3.3系统组成 (77) 3.3.1监控前端系统组成 (77) 3.3.2监控中心系统组成 (77) 3.3.3高清显示系统组成 (88) 3.3.3.1高清显示系统 (88) 3.3.3.2液晶拼接控制系统 (99) 3.3.3.3监控指挥中心效果 (99) 四:系统设计 (1010) 4.1系统结构 (1010) 4.1.1前端 (1212) 4.1.2 分控中心 (1212) 4.1.2.1 分控中心架构图 (1212) 4.2传输系统 (1313) 4.2.1 数字传输网络 (1313) 4.4 存储系统 (1313) 4.4.1 前端分布式存储 (1313) 4.4.2 中心存储 (1313) 4.5监控中心组成 (1313) 4.5.1中心显示和控制部分 (1414) 4.5.2解码子系统 (1414) 4.5.2.1简述 (1414) 4.5.2.2数字矩阵工作方式 (1515) 4.5.2.3数字矩阵功能 (1515) 4.5.2.4数字矩阵优势 (1616) 4.5.3综合矩阵管理平台介绍 (1616) 4.5.3.1应用模式 (1818) 4.5.3.2视频综合平台优势 (2020) 4.5.3.3技术参数 (2121) 4.5.4 拼接显示屏介绍 (2323) 4.5.4.1 DS-D2046NH液晶屏 (2424) 4.5.5 服务器IS-VSE2056介绍 (2727) 4.5.5.1应用领域: (2828) 4.5.5.2技术特色 (2828) 4.5.5.3系统特性 (2929) 4.5.5.4性能参数: (2929) 4.5.6 DS-1100K网络控制键盘 (3030) 4.5.7 软件平台 (3333) 4.5.7.1 平台概述 (3333) 4.5.7.2中心服务模块 (3434) 4.5.7.3存储服务模块 (3535) 4.5.7.4流媒体服务模块 (3636) 4.5.7.5电视墙服务模块 (3636) 4.5.7.6报警服务模块 (3838) 4.5.7.7配置客户端模块 (3838) 4.5.7.8 网管服务模块 (4141)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十件增加到目前的XX多件,字画从百余件增至千余件,另有古籍6000余册,宗谱80余种,还有大量的碑刻、墓志铭、工艺

品与革命文物等等,为我县建立博物馆、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尽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保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不仅落实

文物保护个人总结

文物保护个人总结 1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一、认清形势,加大隐患整治力度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文物局的正确指导,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局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完善各种安全防范体制,另一方面逐年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投入,每年投入消防、技防设施、设备的资金近3000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就整体而言,我市的文物安全形势良好,发展态势积极稳妥。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建设与文物安全的矛盾,对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一时还难以彻底消除,各种社会矛盾给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不断加剧,如何在新形势下保障文物安全,已成为某市文物局各级领导干部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总的看,居民占用的文保单位隐患较大,多家单位共同占用的文保单位安全状况较差,开放单位相对隐患较少,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某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占60%,由于这些文物大部分集中在二环内,级别高,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物保护责任重大。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结

构,易燃,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居民紧邻古建筑私塔乱建,有的直接搭建在古建筑的院墙上,通道狭窄,阻碍消防。如孔庙国子监、智化寺、法源寺、白搭寺、克勤郡王府、庆成宫等文保单位几乎被居民包围,居民的居住安全条件很差,一旦失火必然殃及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智化寺院墙外的居民住房曾发生过几次火灾事故,所幸扑救及时,未危害到文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居民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隐患问题突出,对文物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市文物局在前几年巡视检查的基础上,从开始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在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存有1项以上安全隐患的单位有180处,占总数的60%;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需要整治的64处,占总数的20%。存在比较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占市级以上保护单位总数的6%;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占市级以上保护单位总数的15%。国保单位98处中,有居民占用的17处,占国保总数的17。3%,办公使用18处,占国保单位总数18。4%,对社会开放的有63处,占国保总数的64。3%;市保单位224处中,有居民占用的47处,占市保总数的20。9%,单位占用的111处,占市保总数的49。6%,对社会开放单位68处占市保总数的29。5%。截止,属市级挂帐的安全隐患单位2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 1平台概述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是公司打造的一款面向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提供 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安全服务的产品。平台监控的数据包括了各类安全生产监控探测设备的实时数据、实时的视频数以及设备的状态数据。本平台监管的对象包括所有生产、存储、运输、销售、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化工生产、加工企业、加油加气站、油库、气库等)、工业加工企业、建筑行业(建筑工地现场视频监控)、公共服务行业(各类电梯含公共场所电梯、生活小区电梯以及商用电梯的安全监控)。本平台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数据实行信息化集成监管,能够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实时动态监管服务功能,能够为接 入平台的企业提供各类安全服务功能,同时实现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强政企之间的沟通。 平台由前端的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上报传输网络及后端数据处理系统构成,系统全面采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实现感知、传输、处理的闭环系统,并将结合移动计算实现信息的多渠道发布。 2系统体系架构 感知耒梢节点传感网绪感知匸集节点携入网传強:承联网檢心阿应用蒸轨 图2.1:系统体系架构图

本系统作为物联网项目的典型应用,整体系统架构的设计思路是基于从数据 的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和展示着三个层次结构对系统进行设计。数据感知依靠 前端的企业端数据采集软件实现对企业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 然后采 集的数据在物联网网关中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再通过物联网关加密压缩后传输 到中心数据库。在中心通过在GIS 地图上或者其他功能对接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 展示。 3软件架构设计 系统软件框架如下图所示: 屐 示层 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保障 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及安全生产 相关技术标准保障 应曲殴蜿 匝鶴?8?^ 去輟待系蛻 性则5輕数实 危瀚渝血管平台 应用层 I 安监业务平岂丿动弊歸晒 右】£应用平台 基砒组伴层 网络平台、系统安全平台 可诙网垂关 数据层 (昶展示购j 廳/巒片抓蔬 、 务 数据感知层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经验做法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经验做法 区文化委牢牢把握“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的合理利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一、把握重点,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我区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分布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9处,还有多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另有地下文物埋藏区4片(金顶街、XX、鲁谷、老山),历史文化保护区1个(模式口)。 (一)“五纳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建立了文物工作协调机制、联合执法机制。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二)更新“三防”设施,提高文物安全保护能力。针对法海寺防雷和承恩寺安防消防防雷设施落后等实际情况,将投资1400万元对法海寺和承恩寺实施升级改造工程,立项请示已报市文物局,预计在2018年完成。投资200余万元实施慈善寺消防工程,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下一步将对其他文物单位进行梳理,

按照轻重缓急加装“三防”设施,并通过区政府协调联网对文物单位进行有效监控。 (三)完善预案,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问题。按照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案件事故的响应程序、应急保障、应急结束、善后与恢复、附则等8个方面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制定了《XX区文物系统各级各类人员处置案件事故应急响应程序》,严防水、火、电、油、气及盗窃、施工等给文物带来的安全隐患。 (四)加大执法力度,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各文保单位重要节点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认真研究梳理在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列出整改措施,立行立改。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在排查的基础上,积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打击文物违法行为。 二、突出亮点,提升文物科学利用水平 (一)依托三条古道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六张名片。立足永定河古河道、模式口古商道、西山古香道及八大处、模式口、永定河、XX、八宝山五片文物集中分布区,深入挖掘京西独有的文化百态和文化底蕴,打造八大处传统文化名片、模式口历史文化名片、永定河生态文化名片、首钢工业文化名片、八宝山红色文化名片、创新及冬奥文化名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 (试行) 发文单位: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1991-3-25 执行日期:1991-3-25 生效日期:1900-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和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等,是国家依法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保护管理的基本措施和保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划定保护范围 第三条保护范围是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在保护范围内不得在地面、地下及空中从事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较大或情况复杂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保护范围内划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第四条保护范围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及周围环境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合理划定。确定保护范围的原则是保证下列文物的完整性,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一)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等的单体、群体及附属建筑。 (二)古遗址的文化堆积和相关遗迹现象。 (三)古墓葬封土或已探明的墓葬、墓群及陵园或其他地面建筑等。 (四)石刻、碑碣及其他文物的单体、群体和相关遗迹。 第五条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保护范围外需要保护环境风貌及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根据保护对象的格局、安全、环境和景观的需要合理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安排直接或间接从空中或地下对文物构成危害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风貌的建设项目。在这一地带内修建新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应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气氛相协调。 第三章树立标志说明牌 第六条标志须标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树标机关以及树立日期等。树标机关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标志形式采用横匾式,自左至右书写。标志牌比例为横三竖二。标志牌最小为60×40厘米,最大为150×100厘米,可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比例适宜的尺度。除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可用仿宋字体或楷书、隶书等外,其余一律用仿宋字体。 第八条保护标志应采用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颜色要庄重朴素、显明协调。 第九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可书写在标志牌的背面,也可另立说明牌。说明文字为简要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时代、性质、内容、价值和保护范围等,其内容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第十条民族自治地方应同时树立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标志牌和说明牌。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246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 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修订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修订稿草案)

国家文物局2017.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第三条指导思想 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促进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及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四条基本要求 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做好前期调研和评估工作,充分研究文物价值、明 确文物本体的组成要素,分析历史环境的整体格局, 依据评估结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利用 与研究措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预,确保文物本体的真 实性;注重文物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确保文物本体及 其环境的完整性。 (三)以整体保护、和谐发展为规划目标,编制重点应立 足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 理利用,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构建中长期保护管理制度保障。 第五条技术路线 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以文物的价值研究和要素辨认为前提,明确规划的时空范围,依据完整保护的要求设计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划层级、划定各区边界,制定管理规定;针对综合现状评估结论的主要问题,分别制定保护、利用、管理、研究等规划的重点措施与分期实施计划。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与对策.doc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体的物质遗存(主要包括遗物、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再生的。改革开发三十余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物事业的地位也日渐提高。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主要是研究了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 1.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目前正在逐步进入法制社会,各项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地健全、完善中。在文物工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颁布,十年后又对其作了补充与修改;二十年后的2002年颁布新一部《文物保护法》:可以这么说,国家、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是相当重视的。然而对此法细研之后就会发现,这部法律只是在宏观上对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原则给予规定,可操作性并不强。这就使得文物部门执法量相对薄弱,只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安部门或工商管理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由于非直接管辖所以只能起到协助的作用。因为《文物保护法》只是在宏观对文物保护工作做了一些规定,并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这也导致另一个后果,人们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这些都导致了目前中国基层文物流失严重,文物事件频发;更有甚者,竟出现了文物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的想象。 2008年5月5日《燕赵都市报》刊登了一则题为《208件字画文保所不翼而飞》的报道,邯郸市为县文保所原所长崔爱民监守自盗,将魏县院堡乡西薛村薛氏先租自明代遗留下的208件

字画通过骗、赖等方式据为己有;虽然后来薛氏后人曾将此事反映给当地政法机关,而且魏县公安局、检察院都曾介入此事,然而数年过后事情仍没有多大进展(2004年,崔某因贪污公款被免职)。2008年6月2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对此事以明朝那些画儿为题进行了报道(崔某嚣张的气焰、自相矛盾的说法以及丑恶的嘴脸暴露得实在令人作呕)才引起了魏县县领导重视。两天后的6月24日,崔某被拘留,本以为可以让这位原所长面壁几年自思己过的,没想到7月份就被放出来了。其中详情如何,有意者可自行寻找。 2.文物保护体制不健全 体制不健全,指的是机构的设置问题与人员的配置问题。在县、市等的基层文物保护部门,管理权与决定权均不在己,这种懂行的无权,有权的不懂行的局面普遍存在。人员配置上,往往会出现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此外,在经费上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在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时候往往有一种捉襟见肘的尴尬;就是遇到了需要保护的文物,也无能为力;向上反映,人微言轻,无人理睬。 3.文物保护意识缺乏 文物保护意识的缺乏不仅仅指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的某些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的人都缺乏这种意识。有历史才有今天,有传承才会有明天。数千年的文明都集中在这些遗留的文物上,所以应该对其加以保护。然而由于许多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再加上官方、民间机构宣传不到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有些不经意间挖出的文物价值颇高,但并未引起注意。 4.开发与保护失衡

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共计180处,其中河南13处。 1、龙门石窟北魏至唐洛阳(包括白居易墓) 2、太室阙东汉登封 3、少室阙东汉登封 4、启母阙东汉登封 5、祐国寺塔(铁塔)北宋开封 6、嵩岳寺塔北魏登封 7、白马寺金至清洛阳(即东汉创建的白马寺旧址) 8、观星台元登封 9、仰韶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土渑池 10、郑州商代遗址商郑州 11、殷墟殷安阳 12、郑韩故城东周新郑 13、汉魏洛阳故城东汉至北魏洛阳 第二批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国务院于1982年2月23日公布。共计62处,其中河南3处。 1、巩县石窟北魏至宋巩义 2、修定寺塔唐安阳 3、宋陵北宋巩义 第三批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国务院1988年11月13日公布。共计258处,其中河南14处。 1、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1931年新县 2、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1938-1939年确山 3、社旗山陕会馆清社旗 4、风穴寺及塔林唐至清汝州 5、净藏禅师塔唐登封 6、平粮台古城遗址新石器时代淮阳 7、二里头遗址夏商偃师 8、尸乡沟商城遗址商偃师 9、钧台钧窑遗址宋禹州 10、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 11、北宋东京城遗址北宋开封 12、张衡墓东汉南阳 13、打虎亭汉墓东汉新密 14、张仲景墓及祠东汉南阳

第四批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国务院1996年11月12日公布。共计250处,其中河南21处。 1、西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东周郑州 2、王城岗及阳城遗址新石器时代登封 3、羑里城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汤阴 4、蔡国故城西周、春秋上蔡 5、酒店冶铁遗址战国、汉西平 6、戚城遗址春秋濮阳 7、虢国墓地周三门峡 8、汉梁王墓群西汉永城 9、潞简王墓明新乡 10、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唐—清登封 11、济渎庙宋—清济源 12、南阳武侯祠元—清南阳 13、归德府城墙明商丘 14、太昊陵庙明、清淮阳 15、比干庙明、清卫辉 16、开封城墙清开封 17、周口关帝庙清周口 18、内乡县衙清内乡 19、灵泉寺石窟东魏—宋安阳 20、千唐志斋石刻西晋—民国新安 21、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1934年罗山 合并项目: 辟雍碑西晋偃师(归入汉魏洛阳故城) 繁塔宋开封(归入宋东京城遗址) 延庆观元开封(归入宋东京城遗址) 第五批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共计518处,其中河南45处。 裴李岗遗址新石器时代新郑 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舞阳 八里岗遗址新石器时代邓州 北阳平遗址新石器时代灵宝 庙底沟遗址新石器时代三门峡 大河村遗址新石器时代郑州 孟庄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辉县 古城寨遗址新石器时代新密 府城遗址商焦作 番国故城遗址东周固始 城阳城址东周信阳 古荥冶铁遗址汉郑州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货物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爱护和利用文货物源,显示一具区域、一具都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具部门、每一位公民义别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治理部门坚持爱护为主、救护第一、合理利用、加强治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爱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爱护治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进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爱护工作现状 对地下文物的爱护,文物治理部门一贯坚持爱护为主,救护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事情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竭力做好原地爱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救护性调查发掘,从别遗漏。近几年,先后救护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代古墓、黄狗山宋代瓷窑残址、花岙岛古代遗存等,尽职竭力做好了塔山路东首延伸段的塔山遗址的爱护工作,使一批面临厄运的地下文物得到救护性爱护。 多年来,我县经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别同事情,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石浦城隍庙、大徐殷夫故居、丹城石屋、丹城姜毛庙、东门岛灯塔、东门岛天后宫、王家谟烈士墓、陈汉章先生墓、爵溪街心戏亭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并且,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治理人员的降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爱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别可挪移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爱护。对可挪移文物的爱护,别仅降实专人值班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做到24小时别断人,还加强双铁安全爱护措施,实现110报警联,单位职工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文物部门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监管好库藏文物的安全,XX年被评为宁波市文博系统安全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咨询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咨询题 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爱护点受损事情普遍存在。如丹东街道林海赤坎游仙寨,寨城护体石墙大部分被拆,寨城内建有非法庙宇和水泥面道路,寨城东边新建的公墓区严峻破坏了环境风貌;丹城塔山遗址爱护区外沿修建道路时别经勘察调查就动工,破坏了地下遗存;基建工程中民工挖沙掘土暴露出土文物擅自捣毁或私藏现象时有发生;爵溪街心戏亭周边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杆线密布,别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峻隐患;王家谟烈士墓旁屡建养鸡场,鸡粪遍地,臭气熏天,严峻破坏环境;陈汉章先生墓区缀学亭围栏及墓道石凳被毁,纪念壁上先生瓷像遭砸;石屋景区乱建违章建造等等。更有一些文物急需进行救护性的爱护,如爵溪街心戏亭后厢房年久失修而破旧;陈汉章先生故居缀学堂房屋崩塌急待整修;许多古建造电线老化隐患严峻;王家谟烈士墓区通道严峻毁损;第五批文保古建造单位励氏宗祠、东陈鉴公祠等的维修,因缺专项资金无法启动。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别脚。向来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爱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都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动身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造爱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都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爱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爱护文物要花多少钞票,而拆后搞开辟能赚多少钞票。别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宝,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别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货物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别可再生的珍贵财宝。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文物作为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这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严竣的考验。文中分析了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也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在城镇化快速建设过程中一些新情况及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全新课题。因此需要各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加强文物保护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更好对文物进行保护。 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当前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对文物保护缺乏深 入的认识,对于出土文物存在着非法占有、对文物周边环境随意破坏等现象十分普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将文物保护视为经济发展的包袱。在文物保护工作上,部分基层干部不

仅缺乏法律法规意识,而且往往觉得这是文物部门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无法与文物保护部门形成合力,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从而导致文物保护效果较差。 (二)文物保护经费缺乏。文物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开展保护工作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但由于当前政府财政较为紧张,这就导致文物保护财政预算较少,而且各项经费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经费缺乏,往往只能利用仅有的预算来对濒临损毁的文物进行抢救性维修。大量的需要维护和维修的文物由于经费缺乏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文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遗产,一旦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所带来的损失则无法挽回。 (三)法律法规抵触。当前土地法中与相关文物保护政策和法规存在相互抵触的问题。在相关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中,对于公物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则需要划定相应的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在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但在土地管理法中则要求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原有老屋拆除后才能建新房,这就导致部分没有及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屋会被拆除掉。同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存在着经费缺乏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给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四)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文物保护法》和《山东文物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优化文物工作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保护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文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现就我县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物资源基本情况 曹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夏朝前属东夷之地,境内有许多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遗迹,为尧舜禹活动之地,公元前1700年,商王成汤在此建都,成为商朝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历史学家称为“华夏第一都”。现存的古遗址有10多处约20万平方米,自然形成星罗棋布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县域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曹县文管所馆藏各类文物412件,其中一级3件,二级3件,三级110件。 二、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 曹县文物管理所前身为图书馆文物组,1989年3月份经县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曹县文物事业管理所,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20人。2007年经曹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曹县商都博物馆,是一处集收藏、陈列、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由曹县文物管

理所代行职责。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公安、规划、住建、国土、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实行县、乡(镇)、村三级文物管理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在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中,遇到有文物的情况,都进行反复论证,制定好保护措施,坚持做到有文物的土地不开发,做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专门编制文物事业发展计划,提出文物保护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编制和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 (二)扎实开展“三普”,准确掌握文物现状。自2007年以来,我县按照全国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曹县文体局领导下全面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和突出成绩。在实地调查阶段,普查组的足迹踏遍了我县1966平方公里土地,对全县24处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的1174个行政村,2929个自然村进行了普查,实地调查了316处普查点,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213处,其中复查22处,新发现178处,消失13处。在实在调查阶段,共绘制文物图纸396份(其中文物平面图99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图 22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72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通 用范本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通用 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又无博物馆和专用库房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墓葬、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近几年,先后抢救性调查发掘了万家山墓葬群、黄土岭墓葬、何婆岭墓葬、象山三中古墓葬区、大溪蒋村宋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 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实际上来讲,规划是全面的,整体的,全局的,粗略的,而方案是个体的,局部的,部分的,详细的。方案是规划的有益补充,作用与详规划类似。 3、保护规划类型 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果依照保护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文化遗产实体和非实体的保护规划;(2)生态环境和附属物的治理的相关规划;(3)两者都有 如果按规划目的,可以分为文物保护型为主和旅游开发型为主两类。 4、文物保护规划成果形式 (1)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

容提出的规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划、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3)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 二、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步骤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一般过程是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过程,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示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才能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关于发布<文物保护工程勘探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系统功能简述概述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系统功能应包含视频类设备远程管理及控制、报警类设备远程管理及控制、门禁类设备远程管理及控制、电子地图应用、远程监看和控制图象、系统日志、数据集中存储、权限集中管理等基本功能,支持语音对讲、语音广播、远程门禁控制及管理、照明设备远程控制等功能。 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通过提炼不同设备的共通性,设计系统的统一标准接口。通过标准接口,能够兼容不同厂商的产品,特别是国内外各种主流的音视频设备。同时集成了安防周边的多种报警主机、远程控制、门禁等设备协议,使系统具有高度的兼容性,有效解决了系统后续升级、扩充中不同设备、新旧设备之间协议不同的问题。系统开发选用跨平台的技术,能够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满足现有的兼容性需求,并能将以后新上的本地监控报警系统无缝纳入本系统。 联网监控系统应具有本地和远程维护保障能力,方便系统的日常维护。

系统特点 设备兼容性 兼容行业内主流视频编码设备、兼容行业内主流报警主机设备、兼容行业内主流门禁控制设备、兼容行业内主流的智能视频分析设备 软件系统平台全面性 我们可提供插卡式视频编码设备主机软件、系统平台管理软件、手机监控客户端软件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中涉及的全系列软件。 平台多级扩展性 软件系统可通过网络横向和纵向无限制集联。使系统可容纳巨量设备、支持巨量的用户并发访问

如上图,每级平台都可独立工作,而且,又可同时将数据向上级平台汇总,实现系统规模的纵向扩展。 稳定性 系统基于组件模式开发,模块化程度高,系统模块之间功能耦合性小,系统稳定性高。 采用流媒体转发及分发策略 采用流媒体转发策略,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 如上图,某一路视频数据经编码设备传输到服务器后,可由服务器在网络带宽比较宽裕的场合转发或分发到多个客户端,而服务器与前端的视频编码设备之间只用一路视频的网络带宽。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报告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报告 近年来,县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保护条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各项文物保护措施,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我县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文物工作基本情况 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县位于南部,总面积为2993平方公里。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建县至今2200多年,东晋以来,县治州城,为历代郡府所在地,也是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设19个乡镇276个行政村,人口64万。县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革命斗争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丰厚,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县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齐放,是“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 1、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较大 我县境内已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474处,有各级已公布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4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大宝光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登记保护单位4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留下的革命旧址、旧居、故居24处。 2、馆藏珍贵文物种类繁多 馆藏文物有130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十件,二级文物20组件,三级文物261件,一般文物1024件,收集展览展示的客家文物达20000余件。 3、文物保护机构 县文广局为县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有客家博物院和县博物馆两个文保单位。客家博物院是全面展示客家文化、研究客家文化、陈列客家文物的博物馆;县博物馆是管理保护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的文保单位。 二、全县文物保护工作主要成效

关于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我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31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70处,及200多处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唐宋窑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我县六千年文明史的纪实写真。尤其是构筑在海岸线上的40余处明代抗倭遗址,更是我县人民抗击外敌侵扰的历史见证。近年来,我县库藏文物的收藏量也显著增加,器物类从原有的数 1 / 14

文物保护工作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文物保护工作汇报 篇一:关于广安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情况汇报 关于广安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情况汇报 广安区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刘伯清 (20XX年10月24日) : 根据这次督查工作的安排,我现将广安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广安区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巴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通过多年努力,现已报请各级政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文物保护点382处。并有馆藏文物7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300件。近年来,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文物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文物保护水平得到进

一步提升,文物展示利用步伐进一步加快,促进了我区文化强区建设。 二、主要工作 (一)馆藏文物管理工作。对现有的馆藏文物,严格按要求标准做到科学的登记建卡建档、定期除尘防虫等工作。为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文博信息化建设,20XX年开展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要求,完成了全部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并荣获广安市“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先进集体。同时,我们对馆藏文物的安全常抓不懈,加强对文物库房的铁门、铁柜、铁窗等基本保护设施的配制外,另增添了监控、消防等设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守护,确保了馆藏文物无一件毁损、丢失或被盗。 (二)地面文物保护工作 1、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和“科学论证、规划先行”的方针,我区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工作。先后聘请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园冶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广安白塔、广安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规划设计方案和《广安白塔地基抢险加固工程方案设计》。并在20XX年,委托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北方工程设计院研究有限公司,向国家文物局报请了广安白塔、冲相寺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