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考点归纳(黄伯荣廖序东教学材料)

现代汉语考点归纳(黄伯荣廖序东教学材料)

现代汉语考点归纳(黄伯荣廖序东教学材料)
现代汉语考点归纳(黄伯荣廖序东教学材料)

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

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

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

(一)语音特点

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

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4,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

(二)词汇特点

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

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

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

(三)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

2,复合词为主

3,量词丰富

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

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

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

(四)语用不同

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

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五)修辞特点

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

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

(六)信息处理特点

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

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

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

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

二语音

一、汉语语音概说

(一)基本概念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如“老”可以划分出l,a ,o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

2,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人的听觉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肌肉都明显的紧张一下,每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也有例外,:“天儿”tianr)

三词汇

一、汉语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的总汇。

(二)词汇单位:

1,语素

1.1 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2 语素类型:

(1)按音节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2)按构词能力分:

A :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

(特例有:了、吗、吧不能语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B: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位置不固定如伟大、宏伟

C: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如阿姨、第一、人们、记者2,词

2.1 定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2 语素、字与词的关系:

(1)一个字代表一个词,同时代表一个语素,如山、水

(2)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词,其中的字各代表一个语素,如人民、建设、建设者等

(3)词由2个以上字表示,但各个字没意思,只表示一个音节,各自不代表语素,如:巧克力、玻璃

(4)一个字代表不同词,如:米饭厘米中的米,这样的字代表不同语素。(有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如:重,不同的读法也代表不同语素)

(5)不同的字表示同一词,如展转——辗转

3,固定词组

3.1 专名

(1)专门词语,如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关名北京大学;

(2)术语,如法律术语:地方性法规医学术语:病理切片行业语;

(3)行业语,如摄影用语曝光量, 防红眼.

3.2 熟语: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短语或句子结构,但格式和构成成分比较固定,意义往往有整体性,一般也作语言建筑材料使用。

二、汉语词的构造

(一)单音词和复音词(按音节划分)

1,单音词

2,复音词

(二)词根和词缀

1,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

2,词缀: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三)单纯词

1,定义: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有单音节和多音节的,不管有多少音节,个音节本身没意义,合起来才有意义。

2,单音节单纯词:天、人、好

3,多音节单纯词:

(1)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

A:双声:2音节声母同,如,参差,忐忑,仿佛

B:叠韵:2音节韵母同,如,彷徨、烂漫、骆驼

C:其他:蝴蝶、芙蓉

(2)叠音词2相同音节相叠如,姥姥、奶奶、饽饽

(3)音译外来词如,卡通、沙发

(四)合成词

1,定义:两个或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可以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

2,合成词构成方式:

(1)复合式: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根据词根间的关系不同,又可以分为:A:联合型并列式,在意义上两个语素地位平等,如道路、开关、动静

B:偏正型:前一词根限制、修饰后一词根,如,火车、雪白

C:补充式: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如:提高,人口

D:动宾式:如管家、达标

E:主谓式:如日食年轻

(2)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具体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缀组成

A:词缀+词根:老虎、阿姨

B:词根+词缀:桌子、弹性、木头、优化

C:词根+叠音词缀:绿油油、喜洋洋

(3)重叠式:两个相同词根相叠而成,如爸爸、妈妈、偏偏、仅仅

(五)简称

1,什么是简称:把长的词语减缩或紧缩成短的词语,如北大、清华

2,简称的方式:

(1)减缩只截取原词语的部分词语,常在指称几个并列事物用,如:中美、文史哲等

(2)紧缩抽出原词语用有代表型的词语组成简称

A:原词第一个语素组成:劳模、基建、初中

B:第一词第一语素+最后词最后语素:扫盲、军属

C:第一词第二语素+最后词第一语素:民警、厂矿、理化

(3)抽出原词中共同部分,或概括原来几个词表现的共性加一个数字成简称。如:四化、三好、七窍三、词义

(一)什么是词义:

词的内容,词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词义

(二)词义的性质:

1,客观性,客观存在的现象和事物是构成词义的基础或根据

2,概括性,抓住整类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点,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点

3,社会性:使用同一语言社会成员长期实践过程中确定下来的,是约定俗成的

4,模糊性:指词义的界限不清楚。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高矮

5,民族性: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不同,由此产生词义的民族性

(三)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指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也叫概念义,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只要是理性义,是词义中主要部分

2,附属义色彩义

(1)感情色彩贬义、褒义

(2)语体色彩文体色彩书面——口语

(3)形象色彩如:牵牛花眼镜蛇鸡冠花

(四)单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

1,单义词

1.1 定义: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1.2 种类:(1)事物名称:桌子、铅笔

(2)专有名称:北京、鲁迅

(3)外来词:沙发

(4)科学术语:原子核

2,多义词

2.1定义:有两个以上义项的词,义项地位不平等,一个是基本义项

2.2 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比喻意义

(1)基本意义:词中的基本、常用的意义,其他义项都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发展转化来的

(2)引申意义:在基本意义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形成的意义。

(3)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如:包袱

(比喻意义和借喻的区别,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临时性的)

3,同音词

3.1 定义:发音相同的词,同形同音,异形同音

3.2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同形同义的同音词容易与多义词混淆

(2)区别: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而同形同音词意义间屋联系,如:别有3个意思,但都不联系,而花有几个联系的意义,所以是多义词

(五)同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

1.1 定义: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如演讲—讲演,着急—焦急,广义的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狭义的专指近义词;近义词是同义词中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一类。

1.2 同义词的辨析:

(1)意义方面差别:A:意义轻重不同,如着急—焦急

B:范围大小不同,如:时代-时期

C:集体与个体不同:如:人口和人

(2)色彩方面差别:A:感情色彩不同,如团结—勾结

B:语体色彩不同:母亲—妈妈

(3)用法方面差别:

A:搭配对象不同,如:美丽——漂亮,爱戴和爱护,前者搭配对象只能是人,后者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B: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如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

2,反义词

2.1 定义两个理性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在意义上形成反义关系

2.2 类型

(1)绝对反义词互补反义词,意义上相互排斥,如生—死

(2)相对反义词:极性反义词意义上对立,但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如大-小,这类词反映的概念之间,有能够居间性的概念存在。

四、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千百年前就产生,一直应用到现代,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一部分词,其特点有:稳固性、普遍性、构词能力强

2,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数量比基本词汇大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并非截然分开

(二)熟语

1,熟语及构成(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2,成语

2.1 定义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简洁而意思精练,大多是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的概括,或是书面语言中的名句形成;

2.2 成语的特点:形式简洁、意思精练,结构多样,如并列、偏正等、形象鲜明,有很强表达作用

3,惯用语:表达一种习惯意义的固定词组,如吃老本开后门等

3.1 惯用语的构成;3个语素组成居多

3.2 惯用语的特点:大多是述宾结构,中间可以插入词语,也可以颠倒语序,意义不便,惯用语形象、精练,应用灵活广泛

4,歇后语: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有时只说上半、下半略去

4.1 歇后语的构成:上半——形象表述,下半——解释形象表述的含义,然后借比喻或双关,表达它的实际意义

4.2 特点:形象风趣

(三)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1)新词是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用新的形式表示新的内容,一般都利用原有的语素,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来创造,新词出现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为社会所接受,才能再语言中扎下根来,各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些新词;

(2)新词和词汇新义不同,生造词和新词也不同

2,旧词的消亡

3,词义的演变

(1)词义扩大:如河收获等

(2)词义缩小:如臭批判

(3)词义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词专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的词

如走,古代指跑或逃跑,现在指行走;消息古代指胜衰更替

六、词汇规范化:

(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根据现代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词汇方面的标准,以便更充分地发挥汉语的社交作用,促

使汉语向健康方向发展,具体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舍弃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采用比较通行的词,同时适当吸收一些方言、古语和外来词,抵制生造词,从而消除词汇方面的分歧现象,建立一个全国一致的规范标准。

(二)词汇规范化的内容

1,方言词的规范

2,古词语的规范:

A: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现象和事物的词,如丞相等

B:文言词: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的古词语

3,外来词的规范:原则能用汉语固有语素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

4,行业词语的规范:

(三)异形词的整理:

2002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包含338组词和固定短语,附录44组

1,定义: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

2,整理原则:

(1)通用原则

(2)理据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例:装潢

四语法

一、汉语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包括2层含义,(1):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即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2)指对语反结构规则的研究和描写,即语法学;语法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二)语法单位:语言分析所必须,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

1,语素、词、词组、句子

2,汉语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和词组是造句单位,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

1,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2,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词可当几类句法成分,一中句法成分可以有几类词充当)

3,词组的构造规则和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

4,有丰富的量词

5,有复杂的补语系统

*,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

二、汉语词类

(一)什么是词类:根据词的语法性质分出的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意义和形态,语法功能是最基本依据。

(二)词类划分的依据:

(1)功能(语法功能):

A: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就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的为虚词。B:词的组合能力,即实词可和哪些实词组合,虚词能和哪些实词和短语组合,组合后是舍命关系,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2)意义并非具体词义而是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如名词动词等

(3)形态A:构形形态如重叠,B:构词形态,如能否加词缀

(三)现代汉语词类概貌

1,实词与虚词

(1)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易于捉摸、体会,能充当句法成分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

(2)虚词:主要起语法上的组合作用,意义比较虚灵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

2,体词和位词

(1)体词:在句子中主要不作谓语的词,包:名、代、数、量

(2)谓词:句子中主要做谓语,包括:动词、形容词

(四)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1,名词主要语法功能

(1)做主语、宾语

(2)大多数可接受数量词修饰,一本书

(3)一般不接受副词修饰,如不可以说:很桌子

(4)汉语中名词无数的语法范畴,只在人名词后加“们”表多数

(5)少数名词可重叠,如人人等

2,名词的分类:

分普通、专有(黄河)、集体(人类)、抽象(水平)名词四类

3,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

(1)时间词:表示时间的名词,如星期一,经常做状语

(2)处所词:表示处所的词,如北京外屋

(3)方位词:表示方位,如上、下、东、西,主要加在别的词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还可引申用来表示方面、范围、条件等比较抽象的意义,如主观上、工作中;

A:单纯方位词如:上、下、东、西

B:合成方位词如:上面东南

(五)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1,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一般可以用“不”来否定,多数可以用“没”否定

(3)后可带“着、了、过”等表示时态

2,动词的几个小类

2.1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按能不能带受事宾语区分

2.2助动词(能愿动词)如:能、愿意、应该

2.3趋向动词:可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经常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做趋向补语,如他跑[出去]了。分:简单趋向动词(上、下、来、去)和复杂趋向动词(起来、出去)

2.4自主动词、非自主动词

(1)自主动词:所谓"自主",是说行为动作是动作者能主观决定并自由支配的、有意识的,如“看、听、买、学习、分析”等都可以进入“来/去+动词+宾语+来/去”这一格式,能进入"别……"和"别……了"两种格式;)、"一下"表示不定短时量时,只能出现在自主动词后面;表示方式的副词,如"亲自、特地、专程、大力,暗暗、大肆、"等,都能修饰动作动词作状语,但是这些副词只能修饰自主动词,不能修饰非自主动词。能带上宾语构成祈使句

(2)非自主动词:行为动作是动作者无法决定和支配的、无意识的行为动作,如“病、懂、怕、漏、淋”等都不可以进入上述格式。不能构成祈使句

3,动词的重叠

分三种类型:(1)单音节AA

(2)一般双音节ABAB

(3)动宾式双音节AAB ,如唱唱歌

(4)动词重叠式中嵌“了”、“一”形成变体如看一看

4,离合词

4.1什么是离合词

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也有人认为合起来用时是一个词,分开用时是两个词,主要是动宾式的一些词,如毕业、见面、结婚等,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难处理的一个问题,也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离则为词组,合则为离合词,一般离合词都是由两个成词语素(自由语素)构成又称“词组词”,指形式上或人们的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的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

4.2离合词的用法

4.3离合词和短语的区别:(主要是与双音节动宾短语区别)

(1)联系:离合词兼有词和短语的双重性质。离合词中间插入东西就成为了短语,如睡觉、睡了一个觉等

(2)区别:A:离合词含粘着语素,短语不含,如注意、贷款

B:搭配严格受限,即一个动词性成分只能与一个名词性成分组合,或一个名词性成分只能与一个动词性成分组合的动名组合一定是离合词,不是词组。例如动词性成分“毕”、“叹”、“聊”、“起”在各自相应的义项上,分别只能与名词性成分“业”、“气”、“天儿”、“哄”相组合;名词性成分“眠”、“殃”、“光”、“旱”在各自相应的义项上,前面也分别只能与动词性成分“失”、“遭”、“沾”、“抗”组合。

C: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一定是离合词,不是词组。如“鞠躬,洗澡,游泳,睡觉,游行,考试,登记”等。这些词本来不是动宾式,而是联合式,后来却被人们用作动宾式,带有一种“强制转换”的意味,而且多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离合词。

D:可以扩展有兼属名词或形容词的一定是离合词,不是词组。把这些兼类词视为离合词,一方面因为其中有些是比较典型的离合词,如“放心,争气,签名,吃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即这些词本来是名词或形容词(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也确实是被当作名、形来用的),也是由于一种“强制转换”的作用才产生了这种离合词的用法。

总之:还是主要把离合词看作词,与词组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但是它们又可以扩展,不同于一般的词,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汉语词的双音节化的趋向决定了“合”是离合词的原式和常例,词语使用的灵活性又使离合词产生了“离”的变式和特例。也可以理解成离合词是“词与词组之间的中间状态成分”,这使它产生了原式与变式,常例与特例两种不同形态。但是,我们不能将其视为词组,也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合起来是一个词,两段分开了,就是两个词。”

(六)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主语、宾语

2,形容词的基本类别(按表达功能分)

2.1性质形容词:通常表示事物的性质,如红花,大多能受程度副词合否定词“不”修饰,如很少等

2.2状态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示事物的状态

3,形容词的重叠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 第二个音节可以儿化,作状语、补语时表示程度很深如我要走得远远的,作定语时描写作用强,弯弯的眉;

(2)双音节:AABB 干干净净A里AB 糊里糊涂罗里罗嗦等,后一个有厌恶、轻蔑的意味(3)当形容词由一个名词语素和一个形容词语素构成时ABAB 如

雪白雪白

4,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1)动词、形容词都能作谓语如我看,飞机快,名词一般不直接作谓语

(2)动词、形容词可以作述补结构中的述语,可带补语,如看清楚,小级了,名词则不能,

(3)名词一般可以直接作另一个名词的定语,又能直接受别的名词修饰,如木头桌子、桌子样式等。动词没此特点,形容词也不能直接受名词修饰

(4)动词、形容词前一般能加“不”表示否定。名词前不可

(5)动词、形容词后一般可以加动态助词“了”,名词一般不加

(6)名词前可加数量词作定义,动词、形容词不可;

(7)动词一般带宾语,形容词不可;形容词都可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动词不能;形容词可直接作定语,动词能

(8)动词和形容词重叠不同;

(七)区别词:如公-母男=女在意义上有区别事物的作用

1,区别词的语法功能:只能直接修饰名词或跟结构助词“的”组合,或彼此组合成联合结构,如公私兼顾

2,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不受“不”“很”修饰,不能作谓语、补语也不能带补语。

(八)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1,数词的语法功能: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修饰名词时后面要加量词,如三本书

2,数词的分类:

(1)基数词:表示数目,包括概数,如两三个,十一前后

(2)序数词:表示事物的顺序,一般数字前加“第”或初+整数

3,称数的方法:

(1)表示数目增加:“增加了/到、增长了/到、上升了/到”,了表示净增数

(2)表示数目减少:如从一百减少到十,只能用分数,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一倍;

(九)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计量单位

1,量词的语法功能

2,量词的分类

(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常作定语

A:个体量词B:集合量词C:度量衡量词D不定量词E 借用量词,A为汉语特有,如一条路B 一打C 立方米D一些E 三碗饭;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常作补语,

A:专用量词,如次、顿、阵等,B:借用动量词如打了两拳

3,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4,量词的重叠:表示遍指或每一的意思如条条大路,个个都不错,重叠后可儿化,这时已经转化成名词如:本本儿

5,数量词: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和数词构成数量词

5.1 数量词的语法功能

(1)定语一个故事

(2)主语或宾语如一本是英文的;我买了两件

(3)谓语:小王今年十八岁

(4)由序数词构成的数量短语可以作状语

5.2数量词重叠:作定语时后面要用“的”如一盘一盘的,重叠的“一”可以省略。数量词重叠作用在于描摹。

5.3 时间量的表达:表示行为、动作持续或间隔时间的量,如会儿,年,天,秒等

(十)代词具有指示和称代作用的词

1,代词的分类

(1)人称代词作主语、定语等包括反身代词(自己)和泛指代词等(别人、人家、大家)(2)指示代词这、那指称人和事物,可作主语、定语和状语

(3)疑问代词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如:什么谁哪儿

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1)表示任指(强调所说无例外全部如此)句中一般有都也呼应,如谁都知道什么也不懂

(2)表示虚指用疑问代词来指称不愿意指名或不确定的人事、动作,如:这件事好像听谁说过,其中疑问代词什么还可以表示列举未尽的意思,如,我喜欢吃各种蔬菜,比如西红柿什么的

3,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你一言,我一语

(十一)副词虚词

1,副词的语法功能:修饰、限制形容词、动词,只能做状语

如,他最勇敢有些副词可起连接作用,如大家越学越有劲

2,副词的分类

可以表示很多意义:程度(都、只、就)范围(都、只、就)时间、频率(已经、曾经、刚、立即、马上)处所(处处)肯定、否定(必须、的确、不、没、是否)方式、情状(亲自、忽然、简直)语气(难道究竟偏偏幸亏)

3,常用副词辨析

(1)可以表示多种意义的副词,如就

A 我就去(表时间)

B 他就念过小学(表范围)

C 我就不信(表语气)

(2)没有没动词时是和名词搭配副词时和动词或形容词搭配,

动词时是对没有的“有”的否定副词时是对“动词+了”否定,如没有人,是动词,没有去是副词,否定的是去了

(3)没有不没有只能用于客观叙述指过去和现在不指将来

不用于主观意愿可以指将来如他明天不来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时间名词也可以作状语,它与时间副词的区别在于:时间副词只作状语,而时间名词除了状语之,还能作介词宾语.如"现在"(名词)和"正在";"刚才"(名词)和"刚刚"的意义相近,都可以作状语,所不同的是:"现在""刚才"前面可以加"从,到"等介词,而"正在""刚刚"前面不可以加介词。

(十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如把、被、从、在、让、对、对于、关于、跟等虚词

1,介词的语法功能

介词和动词关系密切,许多动词演变而来,保留动词某些特性

与动词区别:

(1)不能单说,单独充当主语、谓语

(2)不能重叠、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随着、为了中的了,不是助词而是介词的固有构成成分2,介词的分类

(1) 表示时间处所方式:从自从在向沿着

(2) 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按照、靠、用、通过、比

(3) 表示原因、目的:因为、由于、为、为了

(4) 表示施事、受事:把、由、被、叫、让

(5) 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跟、和、替、除了

3,常用介词辨析

介词和动词区别介词不能做谓语和谓语中心语

自,从,以为,当,按照/

由于,为了,对于,到/

关于,和,跟,把,比,在,被/

除了,同,对,向,往,朝/

同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名、动要记牢

(十三)连词用来连接词、词组、分句甚至段落、篇章的虚词,没有修饰作用,必定连接一些成分并表示一定关系

1,连词的语法功能:不充当句法成分,可单用,可成对用,如因为。。。所以

2,连词的分类(并列连词偏正连词如只要)

(1)主要连接词、短语。如和、跟、同与或及

(2)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如不但如果虽然

(3)既连接词语,又连接分句,如并并且

3,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区别

关联副词有:却在又就才还既越

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现在动词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如: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4,连词和介词的区别:连词可以独立做成分介词不可以

(1)如果这些词的前后成分不能互换位置或者在这此词的前面可以有修饰成分,则这些词是介词。(2)如果这些词的前后成分可以互换位置即互换位置后句子的意思不变并且在这些词的前面不能有修饰成分,则这些词是连词。

(3)另外,还有一个形式特征可用于区分文本中介词与连词,作为介词的“跟,和,同”总是前置的,因此可以在句首出现,而作为连词它们总是中置的,是不会在句首出现的。

如:左边是连词,右边是介词

水仙跟腊梅都开了我(常)跟他借钱

小李和小王都是大学生小李(不)和小王讨论问题

老师跟同学生一块儿去了他的脸色(简直)同纸一样白

(十四)助词

附在实词和词组上边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如:的着了,后附主次都读轻声

1,助词的语法功能,

2,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定、状、补标志)所

(2)动态助词:着(表动作或状态的持续)了(完成或实现)过(有过某种行为或状态)附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3)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4)其他助词:给连们

(5)语气助词:啊、吗。呢。。。

3,常用助词辨析

(1)所用在及物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

(2)给用在主动或被动句中动词前,表示加强语气,如:我把他给打了

(3)连: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强调

(4)们:附在人的名词或代词后,表多数,一般表示人的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加表示确定数目的定语,例如不能说"三位先生们""二位代表们".不过,若这个定语是表示不定多数的,有时也可以加"们".例如作报告时使用的呼语常有"各位先生们,诸位朋友们""全体同学们"的说法

(十五)语气词

1,语气词的特点

附着在句子的后面,有时也在句中表示语气,语气词之间可以叠用,如真的么?

如:的、了、么、呢、吧、啊都是轻声

2,语气词的分类

(1)的表示确实如此了表示已经如此或出现新情况

(2)么表示可疑呢表示不容质疑吧半信半疑

(3)啊表示增加感情色彩

3,常用语气词辨析:了1(动态助词)了2(语气词)

(1)了1只放在动词和形容词后,了2则不受限制

(2)了1只在句中出现,了2只在句尾

(3)了1表示完成,了2表示变化

* 如:“他喝了1了2“,在这种句子中了1 可以紧缩掉

(十六)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啊、哎喂噢既非实词也非虚词

叹词经常位于句首,有时还可以活用为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他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谓语)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状语)我听见电话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一句话把他气得直哼哼.(补语)

(十七)象声词用语音模拟事物或自然界的声音以及描写事物情态的词

如砰哗哗丁零零,可单独使用,还可作状语,修饰谓语,如机器轰轰响;还可以作定语,如水哗哗的流;作谓语,如战场上炮声隆隆;作补语如:他把门砸得咚咚的。

(十八)词的兼类

1,什么是词的兼类

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判断兼类词的标准:

(1)读音必须相同

(2)意思要有联系,如名词花和动词花就不是兼类词

(3)必须具备两类以上语法功能

(4)必须机会均等

常见的兼类词

(1)兼属名词和动词:病、爱、希望、工作、建议

(2)兼属名词和形容词:理想、困难、经济、道德、科学

(3)兼属形容词和动词:饿、麻烦、习惯、讲究、乱、哭、坚定、便宜

(4)兼属形容词和副词:直、全、早、快

(5)兼属介词和动词:在、朝、向、往、到、跟

(6)兼属介词和连词:和、跟、同、与等

3,同音词与兼类词:同音词除了读音相同,意思毫无联系,而兼类词的意思之间有联系

三、句法结构

(一)什么是句法结构

在短语中,词与词(或短语)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的,这种结构关系就是句法结构关系,常见的几种结构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补充关系、主谓关系等

1,句法结构和语法关系

2,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语义结构:从语义角度出发,看组成句子时事物与事物之间、成分与成分之间所构成的语义属性,包括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方面,其中语义结构关系主要是指成分所指之间的结合关系。语义结构关系和语法关系不同,从语义结构关系出发可以分析出:施事、动作行为、数量、受事等语义成分,而从语法角度,分出的是主语、谓语、定语等,两者并非一一对应,如主语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赵老师已经通知了中的(赵老师)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经常产生歧义的原因就是把两者一一对应。

(二)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

1,偏正结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构成

1.1定语和“的”:修饰语为定语,中心语为名词如过去的历史(定中)

1.2状语的“地”:修饰语为状语、中心语为谓词性成分,如非常失望(定状)

2,述宾结构表示支配关系

2.1述语和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1)及物动词都可以作述语

(2)能愿动词也构成述宾结构

(3)体词性词语基本上都可以作宾语

(4)可以有处所宾语、数量宾语

2.2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宾语不一定只是受事,也有施事,常带着、了、过

2.3双宾语:有的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形成双宾语,

如:给他一本书(述宾结构+宾语)

双宾语有两种类型:

(1)两个宾语中没有准宾语,如他问你什么?

(2)有一个是数量词充任的准宾语,如你叫他一声

3,述补结构

3.1述语与补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述语一般有单个动词或形容词充任,补语可以由单词或词组充任,如看完、唱得非常好

3.2补语的类型

(1)结果补语表示述语的结果的由结果补语形成的述补结构中间不带“得”字,如,变好、抬高(2)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形成的述补结构中间也不带“得”字,如上、下、进、出、来、去,分单纯与复合趋向补语两类

(3)可能补语动词和补语间插入“得”或“不”,表示能怎样或不能怎样,如分得出说不完,包括两种表示方法:

A:~得~不得吃得—吃不得

B:~得了~不了走得了——走不了

(4)程度补语(状态补语)表示述语所达到的程度和状态,如好得很

(5)介词结构作补语,表示时间或处所如一直等到昨天

3.3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1)补语一般为谓词性成分,宾语一般为名词性

(2)都可以用量词短语充当,但表物量的是宾语,表动量的是补语,表时量的既可以是宾语也可是补语,但表时点的是宾语,表时段的是补语;

(3)*补语、宾语与述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的问题;述语与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回答“什么”的问题。

(4)*短语作宾语时,述语和宾语之间不能出现结构助词“得”,如:保证集体领导,而短语作补语时,述语和补语之间必须出现结构助词“得”(表示否定的可能补语例外),如唱得非常好。

(5)述宾短语中的述语一般可以用肯定否定的形式提问,而述补短语中的述语不能这样提问。(6)宾语有时可以移至述语前,构成受事主语句或“把”字句。如:把太阳晒;补语的位置比较固定,只能出现在述语后面。

3.4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区别:

(1)两种结构的肯定式同形,否定式不一样,如:写得好,写不好。可能补语肯定式:写得好,否定式:写不好;状态补语的否定式为:写得不好——写得不怎么好

(2)这两种述补结构的疑问形式也有区别。表示可能的述补结构的疑问形式是“写得好写不好?”,表示状态的述补结构的疑问形式是“写得好不好”。

问答形式状态补语可能补语比较

问话

形式简单式写得好吗?写得好写不好?不同

扩展式写得好不好?(无扩展式)不同

式肯

定简单式写得好。写得好。相同

扩展式写得非常好。(无扩展式)不同

定简单式写得不好。写不好。不同

扩展式写得不怎么好。(无扩展式)不同

意义写的结果是好。能够写好。不同

4,主谓结构表示陈述关系

4.1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1)作主语:多种词类都可以作

(2)作谓语:动词(他回来了)、形容词(他热情高、决心大)、状态词性成分(每个房间都干干净净);“的”字结构可直接作谓语,如他昨天来的

4.2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谓间语义关系较多

(3)施事和动作如:他回来了

(4)受事和动作如:头发给剪掉了

(5)有些无施事或受事,如水又深又绿

5,联合结构:由语法地位平等的几个部分组成,其间存在并列(中国和日本)、递进(会写并且会用)、选择关系(回国还是不回国)

(三)其他句法结构

1,方位结构:方位词在名词后组成方位结构,表示处所、方位、时间,如树林里、操场上、春节前、寒假后

2,介宾结构:介词加名词性结构组成如用毛笔写字

3,“的”字结构:词语加上“的”组成的名词性短语;如你的比我的好;大学生中,肯吃苦的最受欢迎

(四)几种特殊的句法结构

1,连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存在联合、偏正、述宾、述补和主谓关系,其间也没有关联词语和语音停顿的谓词性成分连用组成。如:去商店买东西(动|动)认识你很高兴(动|形)和联合结构区别在于:联合结构前后两部分可以互换,连谓不可

2,兼语结构: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在一起组成,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如选他做班长有人不同意请他进来

3,连锁结构:前后两个谓词性词语靠某些有关联作用的虚词联系在一起,表示两件事再时间、逻辑、程度上的关系,动作行为一般由一个主体发出。如:一看就懂看不懂就问非去不可下课再谈越干越起劲

4,复指结构: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如“首都北京”,中国的首都就是北京,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两个部分所指的是同一对象。“学问中国”不属于这种类型,因为“学问”和“中国”不是同一的对象。

(五)复杂的句法结构与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IC 分析法,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常用

的分析方法

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整个短语不论多复杂,都由两部分构成

2,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程序

从大到小,基本二分

(1)理请整个短语结构层次

(2)标明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

(3)分到词为止

3,复杂结构的层次分析

(1)结构原则切分后的两个直接成分都必须是能成立的词或短语

(2)功能原则切分后的两个直接成分间必须由语法关系,能直接组合

(3)意义原则切分后意义不变

4,歧义结构的层次分析

(1)造成歧义原因:

A 结构层次不同如三个孩子的妈妈得到了奖金

B 结构关系不同如我们需要学习文件

C 深层语义关系不同如我在阳台上发现了那只鸟

(2)歧义结构分析:

A 先对短语有个整体印象

B 做层次分析

C 若层次同,看词语间语法关系是否同

D 进一步语义分析(施事、受事,介词短语、副词语义指向两可的情况)

四、句子

(一)句子成分

1,句子的一般成分

1. 1主语:谓语叙述的对象,大多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但谓语通常谓形容词或判断词,如虚心使人进步

主语分类:(1)施事主语,相应的句子为主动句

(2)受事主语被动句

(3)当事主语(中性主语)如,他丢了钱包

1.2 谓语陈述主语,在主语后,回答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谓语分类:

(1)动词谓语

(2)形容词谓语

(3)名词谓语,如明天星期六

(4)主谓谓语,谓语是主谓短语如:她眼睛很大,皮肤很白;

(5)连动短语和兼语短语

1.3宾语

(1)受事宾语如洗衣服

(2)施事宾语如来了一位新领导

(3)其他宾语:表结果、工具、原因、目的、时间、处所

根据宾语分动词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如喜欢

1.4定语

多层定语的一般顺序:评——形——源——量——年——属(归属)

如小王的一条朋友送的漂亮的皮裙

1.5状语(描写性、修饰性)

一般位于主语后谓语前,如,她已经走了,也有放在句首起强调作用,如: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次讨论;难道你是负责人?

多层状语排序:年——气——描本——据——位——对象——描动

如:你们从前到底在一起生活了多久?

二十多年来,他为革命勤勤恳恳地工作这

1.6补语在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词后的补充成分

分类:

(1)结果补语,如洗干净否定式用没。。。

(2)程度补语

(3)趋向补语:有表实在动作趋向的;表抽象的,如醒过来;表状态的,如唱起来,说下去(4)数量补语

(5)可能补语表示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某种结果或趋向发生

分为在中心语和结果、趋向补语间插入“得/不(轻声)”和“得/不得”两种结构

(6)状态补语动作后用“得”连接表示动作的状态,否定形式、提问形式,为“得”后否定,如写得不好

(7)时间、处所补语

补语和宾语在动词后的位置:

(1)先补后宾,如我记住了所有的生词

(2)先宾候补,较少见,如,以前我去过纽约量词(处所宾+动量补语)

(3)宾语在补语中间,如我要飞回美国去了

补语和状语

2,句子的特殊成分:句子中的独立语,也叫独立成分,由某个实词或短语充当,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分四种类型:

(1)插入语如毫无疑问

(2)称呼语如,

(3)感叹语

(4)拟声语

3,句子成分分析法

3.1中心成分和附加成分

(1)中心成分:被限制被修饰被补充的成分

A:定语中心语

B:状语中心语

C:补语中心语

3.2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分析程序(中心词分析法)

分清中心成分和附加成分

(5)找主谓

(6)分析主谓前后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

A:先找动词连带成分宾语

B:名词前的定语,动词前的状语等

如:(他)的文章||[没有]解释《清楚》(本质)特征

(二)句子的结构类型(句型)

1,单句和复句

(1)单句:具有句调的一个词或句内词语互做句子成分的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2)复句:由两个或以上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的分句组成,复句中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

2,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主谓句:主谓两部分构成的单句,可分为,名词位于局、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 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A:小谓语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大小主语间有施受关系

如:小王英语说得很流利小王是大主语,英语是小主语

B:大小主语在意义上有领属关系,小主语隶属大主语,若在大小主语间加上“的”就变成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短语,但从表达效果上看,两个句子在语义上有区别。

如大家心情特别激动

C:大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如:一个共产党员,他应该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

D:大主语前暗含介词“对、对于、关于”等

如,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次

E:小主语是数量词,小谓语也包含数量短语,或本身就是数量短语,如大家一人一包

(2)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如有人来了

(三)句子的语气类型

1,陈述句:语调用降调;有肯定否定之分

2,疑问句:

2.1是非问句:

(1)用“吗”的是非句,如你是中国人吗?

(2) 用“好吗、行吗、可以吗”

(3)用语调表示疑问。如你真喜欢我?

(4)用“吧”构成疑问句,如,你是日本人吧?

2.2特指问句:一般特指问句:如谁是你的老师?加“呢”问句

2.3选择问句:如你要可乐还是要咖啡?

2.4正反问句:一般正反问句;“是不是”的正反问句;“好不好”、成不成“

如:你看不看电影?你看电影不看?你看电影不看电影?

3,祈使句:降调,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类

4,感叹句

(四)句子的特征类别

1,是字句:

用动词‘是’作谓语表示肯定判断的句子,该句语义重点不是‘是’而是宾语,其基本格式为“主语+是+宾语”如:你不是他

是字句分类:

(1)表示等同和归类:他是张老师,苹果是水果

(2)宾语从某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或描述

他是个急性子;他的考试是下个月;他家是南边;大家都是T恤

(3)宾语用来说明、解释主语的原因或目的

如:我不告诉你是怕你生气

(4)表示存在如地上到处是书本

‘是’和‘有’是有区别的,是表示唯一存在,有不表唯一

(5)表肯定他是很好

(6)主语、宾语相同,一是一,二是二

(7)表示没有例外,他喜欢足球,是比赛就要看

(8)表合适、刚好,如你来得真是时候

2,有字句:不能用‘不’否定,一般不重叠;不带补语;不能单独受程度副词修饰

3,“是。。。的”句:‘是’的作用是强调它后面的成分,指明它后面的成分是全句的焦点,‘的’表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已经在过去发生完成。如,他是昨天走的,是他告诉我的

是。。。的句与‘是’字句的区别:

(1)看是否在“的”后可以添加与主语有同一关系的中心语

如,我是结过婚的,只不过那是很就以前的事了(是。。。的句)

我是结过婚的(人),比你们未婚的家庭观念强(‘是’字句)

(2)看是否可以省略“是”和‘的’,可以省略为“是。。的句”

如:这件衣服是进口的,

(3)看否定式,否定式用“是。。。的”中间否定形式的是‘是。。。的’句,用不是。。的,否定的是‘是’

字句

如:这个问题是我不能解决的(是。。。的),这个花瓶不是我做的(是字句)

4,把字句:

指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的动词谓语句,一般情况,把的宾语是谓语动词的受事。如我把他赶走了;少数为谓语动词的施事,如,怎么把犯人跑了?有的把的宾语是补语的施事,把肚子吃坏了(肚子坏了)

5,被动句:主语通常是谓语动词的受事,介词被的宾语通常是施事,包含有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叫、让、给、构成的短语做状语的句子,也属于被动句。如,衣服被淋湿了

被动句的几种格式:

(1)介词被后有宾语,如他被我打了

(2)介词被后无宾语,他被打了

(3)“被。。。所”格式他被生活所迫

(4)“叫。。。给”格式如他叫人给打了,(比较口语化)

被动句特点:被字句的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不能说:一个人被打了,而应该说,那个人被打了;

6,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分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种,描写的对象是句首的处所词语,而一般动词谓语句的说明对象是存在或消失的事物。

(1)存在句表明某处存在着什么人或物,主要用语描写客观环境、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姿势等如墙上有张画

(2)隐现句表明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

如昨天来了新同学

7,比较句:表示两个事物在性状或程度上的差别的句子,常用比、跟、像、不如等,其中比字句种,主体所比项的程度必须超过客体的基准,如我比你矮;含“有”的和“和。。。。一样”比较句中主体所比项的程度与客体的基准相当;后两类不能映射出补语;否定形式:没有、不比、不如

(五)句子的主要变化

1,倒装:如怎么了,你?重音在前置部分

2,省略:3,紧缩

(六)句子的特殊成分:句中的独立成分,由某个实词或短语充当

1,插入语:如毫无疑问、算起来、你看、总之、正像、不瞒你说

2,称呼语3,感叹语

(七)句型变换

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如他拿走了我的书

2,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变换:

3,主谓谓语句的变换

4,存现句和主谓句的变换

五、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的分句组成

(一)复句与关联词语:连词和副词使用较多

(二)复句的类型

1,联合复句

1. 1并列复句1.2承接复句1.3递进复句1.4选择复句1.5解说复句

2,偏正复句

2.1 转折复2.2 让步复句3因果复句2.4目的复句2.5 假设复句2.6条件复句

3,多重复句的分析

4,紧缩句:一种以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句子,一般看作由复句紧缩而成,紧缩句的谓语部分必须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陈述内容

常见紧缩复句的类型:A 越。。。越。。。B 不。。。不。。。(假设关系)

C 再。。。也(让步关系)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D (不)。。。也(假设、让步)E:一。。。就(假设、让步)F:非。。。不。。。(条件)

六、句群

(一)什么是句群

也叫“句组”或“语段”,是指结构上前后连贯具有一个明晰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是语法中最大的一级语法单位。

(二)句群的类型

句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用途和作用,可分为叙述句群、描写句群、抒情句群、议论句群、说明句群等五种。根据层次多少,可分为简单句群和多重句群两类。我们主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把句群分为11类,大致与复句类型相同,但多了一个总分句群,解释结构称作解证句群

(三)多重句群:

多重句群又称为“复杂句群”,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句群。

(四)句群和复句、段落的关系

1,句群与复句

(1)联系:句群的结构类型与复句的结构类型基本相同,在一定的语境下,也可以将复句转化为句群。

(2)区别:句群的构成单位与复句的构成单位不同,句群的构成单位是句子,复句的构成单位是分句;句群和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情况不同。

2,句群与段落

i. 联系: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的情况下,段落与句群是重合的;段落更多的是由两个以上的句群构成;段落可以由一个句子构成,则句子与段落重合,没有句群;段落由句群和句子组成

ii. 区别:

A:从性质上看,句群是语法单位,段落是文章结构单位,句群是语法单位,属于语法学的范畴。划分句群的依据主要是语义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应的关联词语。划分句群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句群的结构规律及其表达效果。段落是文章结构单位,属于文章学范畴。段落的划分受到文章的内容、风格、体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划分段落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眉目清楚、结构明晰。

B:从表达的内容看,段落的容量比句群大得多,表达的意思复杂得多。

C:从书写形式上看,段落有换行的标志。段落的开头要空两格书写,而句群没有这样的书写要求。

七、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搭配不当

(二)残缺与多余

(三)语序不当

(四)句式杂糅,关联不当

八、标点199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一)种类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1,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1)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2)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2,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用法

五汉字

一、汉字概说

(一)汉字的性质

(二)现代汉字的特点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与表音文字不同,汉字不直接表示音位和音节的字母,而是用不同笔画和偏旁构成的大量的表意符号来记录语言的单音节语素,从而代表了语素的声音;

(2)汉字一般是表单音节的语素绝大多数汉字所代表的是一个音节,同时表示的是一个语素。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字本音,这个本音就是记录了汉语的一个完整音节,具有声韵调三要素;

(3)汉字记录汉语是不实行连写法的,汉字一般有三层结构:笔画、偏旁、字,笔画、偏旁放在一个方格里,表现了汉字的密集性,而拼音文字的排列是序列性的。汉字醒目、省纸。

二、汉字造字法

(一)古代“六书”

关于汉字的构造,传统上有“六书”说法。六书始见于周礼,其后人们对六书表述不同,最有影响的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定义。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者为造字法,后两者为用字法,不产生新字

(二)现代汉字的结构方式

1,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旁合在一起表示一定的事理,这样构成的字是会意字,如取、森、尘、歪、泪

2,形声:形旁+声旁

2.1形声字的类型

(1)直接有形声两旁组成,如氦,镭

(2)独体字基础上添加声旁而成,如鸡

(3)独体或合体字基础上添加形旁如娶趾

2.2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1)声旁表示字音也叫声符

(2)形旁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也叫意符

2.3形声字常见形旁及其所表字义的类属

2.4形旁和声旁的局限性

(1)形旁在表义方面仍有局限性:

A:只能表示一种笼统之义,形旁只可标示出某一类事物的共性,难以显示个性,不能提供具体的意义信息。

B:由于词义的演变和假借的广泛使用等原因,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的形旁有的已难准确提示该字的意义类别了。如“镜”的形旁是“金”字,因古代以铜这种金属制镜,所以从“金”旁,而今天的镜子多用玻璃制成,以“金”作形旁已不能提示意义类别。

C:形旁的选择不够科学,从而导致表义不确切。如“鲸”之所以用“鱼”旁,是因为前人误认为它是一种鱼,而今天人们已认识到,“鲸”虽生活在水中,但属哺乳动物,不同于一般的鱼类,采用“鱼”旁是受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所致。这是形旁局限性的又一表现。

(2)声旁局限:主要是表音不大准确,如“贡一扛、格一客、箱一霜、固一估、伦一轮”这五组字中,“工、各、相、古、仑”分别作为声旁,提示这些字的读音,但其现代读音中只有“伦一轮”一组是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其他各组的声韵调都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相同。(语音演变,字形演变,造字初选择不准确)

三、汉字的演变与构造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二)汉字的构造

1,笔画:汉字书写最小单位,分单笔画与复合笔画,

分五种:横、竖、撇、点、折

笔画组合方式:相接、相离、相交

2,部件: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叫部件,它大于笔画而小于合体字

3,整字:形旁+声旁+记号

(三)汉字的书写规则:笔顺(8大规则)

横竖、撇捺、上下、左右、外内、外内-封口、中间-两边、中-加框

(四)繁体字与简化字

简化字特指《汉字简化方案》(1956,515个)《简化字总表》(1964,2235个)中规定的简体字(五)异体字与异读字

1,异体字的读音

2,异读字的读音

六、修辞

一、什么是修辞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二、常用修辞格(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双关、仿词(美丽冻人、草木皆冰)、反语、设问、反问、反复等

【古代汉语部分】

一汉字

一、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六书

(二)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契文、卜辞、龟甲文学、殷墟文字)、金文(钟鼎文)、籀文(石鼓文、大篆)、篆文、隶书、楷书(真书、正书)

三、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情况

(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古今字:就汉字的时代性而言的,写古字时今字尚未产生,与本有其字而借用它字的通假不同,如反——返昏——婚道——导

2,异体字:

异体字间差异类型:(1)造字方法不同(2)义符不同(3)声符不同如裤衣夸

3,繁简字:

(二)假借字,通假字

1,假借字

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作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其”字的本义指簸箕,借用虚词“其”的书写形式

2,通假字

(1)定义: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2)特点: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

假借字与通假字的关系:

(1)联系: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

(2)区别:

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

A: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两者同时存在。

B: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字虽仍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又如“自”,本义指鼻子(《说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

二音韵

一、古音基本常识

(一)双声与叠韵

(1)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参差、凛冽

(2)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窈窕须臾

(二)中古声调的“四声”:平、上、去、入, 后三类归于“仄”,平声高扬平缓,仄声曲折低抑,音感不同。

二、古音通假

三、古代的注音方法

(一)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二)反切法:

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三词汇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

单音词、复音词(叠音词、连绵词、复合词)、偏义复词

(1)叠音词: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而成。

(2)连绵词:双音节单纯词,两个字连缀在一起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如仿佛,犹豫

(3)复合词:两个语素按一定构词法组合而成,如江山、社稷

(4)偏义复词:两个字组合以后,偏重于其中一个字的意义,另一个字只起陪衬作用,如,作息,缓急等

二、古今词义的变化发展

(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山、水、牛、羊。。。

(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如该(古:完备)

(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如劝(古:鼓励)(今:规劝)

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

(一)本义:一个词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史料可证的意义。

(二)引申义:

(三)假借义和比喻义

1,假借义:有时,一个词有些义项与本义毫无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如河畔,桥畔等;“叛”与“畔”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2,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中的比喻句有本质的区别。如里程碑、大锅饭

四、同义词和反义词

(一)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

(二)同义词

(三)反义词

四语法

一、古代汉语实词

(一)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主使宾动

2,意动用法:谓语动词表示得动作不是实际发生得,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主观上的看法(二)名词作状语

(三)称数法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和省略

(一)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做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前,如沛公安在?

2,在有否定词:不、莫、未、无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在谓语动词前

3,为了强调宾语,用‘是’‘之’复指宾语,宾语与复指成分放在谓语前,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二)介词结构后置

在古汉语的学习中,因为翻译上的关系,一些由介词结构充当的句子成分,在古汉语中处于动词之后,而翻译成现代汉语,则要放在动词之前,它们对动词是修饰或限定的关系,所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状语后置”。严格地说,古汉语中没有“状语后置”一说。但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有些原来充当补语的介词结构要放到动词前,才符合现代人说话的习惯。如:吾尝疑乎是。(“乎是”翻译成“对此”);赵氏求救于齐。(“于齐”翻译成“向齐国”)

(三)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语的省略:在复句里,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承上省略。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邴夏曰:‘射其御者,(御者)君子也。”

2、古代汉语及物动词所带宾语只要其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不再出现也能使人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就可以省略。例如

四、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1,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

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还是叙述句。

2,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3,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二)被动句

被动句式:

1,“于”字句,在及物动词后加上介词“于”(或“乎”),用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者)”的被动句式。“(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为”字句,在及物动词前加介词“为(wéi)”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为+名词(施事者)+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见”字句,在及物动词前加表被动助动词“见”,构成“见+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人皆以见侮为辱。”

4,、“为……所……”句,这是一种较后起的句式,用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并在动词前加上专门表示被动的动词词头“所”字,构成“为+名词(施事)+所”+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式。“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5,“被”字句

(三)否定句

(四)疑问句

有三类疑问代词:1,指人的:谁孰与;2,指物的:“何、胡、奚、曷”等;3,指处所的:安、恶、焉,如沛公安在?

五、古代汉语常见习惯句式

(一)如何、奈何、若何:表示询问、反问“对什么怎么办”的一种固定结构

(二)何以。。。为、何。。。为

1,“何以……为”,也是表反问的文言惯用句式。“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为”是语气词。“何以……为”是“要……干什么呢?”;现代汉语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匈奴还没有消灭掉,要家做什么呢?2,何……为”是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为”在句末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吗”“呢”,已成为语气词。

(三)。。。孰与。。。(一般用于选择问句)

(四)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

1,“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句式中的“无”为副词,表示的意义相当于“非”;“乃”字,无实际意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构成“无乃……乎”的凝固结构,这一凝固结构可以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如: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偏重于反问。

3,“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然而,当“得无……乎”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得无”则为“该不会(是)”的意思,“得无……乎”可用现代汉语的“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对译。如: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五古书的注释

一、古书旧注的类型

(一)注:古书注释的通称,东汉郑玄三礼注:《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二)传:古书旧注类型的一种,是传述的意思,一般偏重对古代经典内容的解说;“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阐发《春秋》经义的。

(三)笺:一般对古代经典旧有的注释简略不显的地方加以说明,或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代表是郑玄为《毛诗训诂传》做的笺(jian1)。

(四)集解:汇集众说的一种古书旧注类型,包括集注、集释等,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五)章句:不是以解释词义为主,着重逐句串讲和分析章节大意,主旨。汉代赵岐:《孟子章句》。(六)义疏:包括‘疏’、‘正义’,是在解释经文时又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兼释前代注文的注释体例。唐代孔颖达等人的《五经正义》,是对诗、书、礼、易、春秋左氏传所作的注疏

二、古书旧注的内容

指古注从哪些方面着手解释原典,包括:

(一)解释词义:难点在于古词古语、方言词、冷僻词

(二)疏通文义:对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进行完整的解释

(三)分析句读

(四)阐明思想

(五)注明读音

(六)讲解语法、说明修辞、诠释典故、教正文字、考证等

三、古书旧注词语训释方法

(一)因形求义:汉字表义形体通常与意义有关(形训),一般根据小篆前字体

(二)以音别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汉刘熙《释名》

又名音训或省训,作用:1,通假借,解决同音替代问题2,明方言3,求语源;

(三)随文释义

四、古书旧注常用术语

(一)曰、为、谓之:被释词放在术语后,术语作用为解释词义;

(二)犹:“如同说”一般用近义词解释用;

(三)貌:“。。。的样子”用来解释事物状态,被释词多为形容词

(四)读为、读若、读如等,属于声训,一般都举出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五、小学:

“小学”来自汉代,汉为文字学,隋唐后是传统语言学,旧指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我国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小学大家辈出,传统语言学至此发展到最高峰

《现代汉语》历年试题归纳总结

考试内容:

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2.生理性质: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社会性质: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汉语声调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轻声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1)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2)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

3.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

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āng 中的“ng”

2)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án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n是韵尾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如:tā, xiā,guài

2)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如:gān , gēng ,guān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án 和lán :共h , l, a , n 4个音位

hán 和nán :共h , l, a 3个音位

六、音节

1.音节: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2.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

3.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由4个音素组成。

2)构成汉语音节:声调、韵腹(主要元音)必不可少;

声母、韵头、韵尾不是必不可少

3)一个音节总有元音,最多有三个。“you”且连续出现。

4)音节可以没有辅音。(“e”)。辅音只在音节开头或末尾出现,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4.拼合关系

历年考题(声韵拼合规律):

01年(5分):根据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分别说明下列拼音错误的原因

江jāng:j是舌面音,不能和开口呼相拼。jiāng

精zīng:z是舌尖前音,不能和齐齿呼相拼。jīng

破può:p是双唇音,不能和合口呼相拼。pò

飞fī:f是唇齿音,不能和齐齿呼相拼。fēi

躲dǒ:d是舌尖中音,不能和开口呼相拼。duǒ

02年(4分)根据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分别说明下列拼音错误原因

昆kuēng:ueng只能自成音节,不能同任何声母拼合。kūn

播buō:双唇音声母同合口呼韵母拼合只限于u。bō

河hó:韵母o不能同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以外的声母拼合。hé

姐ziě:z是舌尖前音声母,不能同齐齿呼韵母相拼合。Jiě

5.音节的拼写规则

(1)y,w的使用:(作用:隔音)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y开头。

A.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

ia ya ie ye iao yao iou you

ian yan iang yang iong yong

B. i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前面加上y

i yi in yin ing ying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w开头

A.u 后还有别的元音,把u改成w

ua wa uo wo uai wai

uei wei uan wan uen wen

uang wang ueng weng

B.u 后没有别的元音,在u前加上w

u wu

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也要用y开头。

(2)省写

1)iou iu uei ui uen un

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所以n、l和合口呼u能拼

(3)标调:按先后顺序,i 、u并列标在后,轻声音节不标调

七、音变

语流音变:在语流中,有些音受前后音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即语流音变。

(1)轻声: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A.助词“的、地、得、着、了、过”。

语气词“吧、嘛、呢、啊”

B.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一个字。

例:星星,笑笑

C.“子、头”等构词用的虚语素和表示多数的“们”

D.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

例:操场上

E.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

F.量词“个”

G.一批双音节词第二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例:豆腐

(2)儿化韵: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例:花儿huār

1) 音节末尾是a ,o ,e ,u (包括ao ,iao 中的o),直接卷舌

2) 韵尾是i ,n 的(in ,ün除外),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

如:小菜儿

3) 韵母是in ,ün 的,丢掉韵尾,加[ ]

如:手印儿

4) 韵母是i ,ü的,加[ ]

如:玩意儿

5) 韵母是–i 的,韵母变作[ ]

如:瓜子儿

6) 韵母是ng的,丢掉韵尾,韵腹鼻化,并卷舌

如:半晌儿

7) 韵母是ing的,丢掉韵尾,加上鼻化的[ ]

如:花瓶儿

(3)变调

1)上声变调

A.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34 如:旅馆

B.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有的变阳平如:打扫

有的变半上声如:椅子

C.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两个时,可适当分组

D.在非上声的前面变半上声214变21

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

在阴平前:如:火车在阳平前:如:主席

在去声前:如:准确在轻声前:如:手巾

2)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则由全降变为半去

3)“一、不”的变调

A.“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如:二十一,你来不

B.在去声前,一律变阳平。:如:一定,不去

C.在非去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如:一生,不该

D.“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如:猜一猜,去不去

八、音位(元音、辅音)

音位: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第二章文字

一、文字的性质

1.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现在看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3000多年历史

最早文字的源头:5—6千年前有规则的简单符号,西安半坡

2.特点: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表意两类

表音文字:音素文字:记录的是音素、音节,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记录

音节文字:用有限的符号记录无限的语言内容

一个音节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节

表意文字:语素文字:记录语素、词

表词文字:用不同的笔画构成大量的表意符号

3.表意文字的复杂表现:

1)汉语的表意符号,常用的几千个

2)一个音节多个汉字,一个汉字多个音节

3)汉字形声字居多,声旁表音不固定

4.汉语从性质上说是表意文字

1)表意;2)表单音节;3)不实行连写。

特点:符号、表意符号和声类非常复杂

2.汉语的造字法:六书。183页

四、汉字的使用1.笔顺:181页-183页,206页2.注音错别字:216页

3.字音:219页4.繁简字:236页5.查字典方法6.异形字:242页

第三章词汇

一、语素和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如:人:a.最小;b.有声音;c.有意思。所以是语素

玻、璃:没有意义,所以是音节

玻璃:符合三个条件,是一个语素

1)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

如:走,重……:因为独立成语气词,所以是自由语素

2)半自由语素: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如:民:人民,民族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如:初、老、第+ ×

×+ 子、儿、头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如:白菜:2个语素,1个词白在其它地方是个词,但在白菜一词中不成词白纸:2个语素,2个词

鱼子:2个语素,2个词

刀子:2个语素,1个词

二、词的构成: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

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

词缀: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如:刀子:刀——词根;子——词缀

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单音词:单音节的词。如:人、天、马

(2)多音词:

1)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

A.双声: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参差

B.叠韵: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从容

C.其他:非双声、叠韵。如:蝴蝶

2)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构成,分开没有意义

如:猩猩、姥姥、纷纷

3)音译词:音译的外来词。如:沙发、葡萄、巧克力、奥林匹克

单纯词和单音词的区别: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可能两个音节或更多)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叠音词和重叠词的区别:

叠音:一个语素,两个音节相同,分开没有意思

重叠:两个语素。见笔记第16页

复合式的构成:

特点:两个都是词根,只是关系不同。

联合(并列)。“和”

偏正(修饰)。“的,地”

动宾(支配)。“了,着,过”

补充(补充)。“得”

主谓(陈述与被陈述)。“是,是不是”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复合式的构成:至少由两个不同的词根结合而成。

1)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并列式)可加“和”

A.两个词根意义并列,可以互相说明。

如:道路,体制,改革,治理,善良,美好

B.两个词根组合起来后产生新的意义。

如:骨肉,尺寸,开关,买卖,反正,横竖

C.偏义词: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

如:国家,质量,窗户,人物,忘记,动静

2)偏正型:(定中,状中)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可加“的”

如:新闻,火车,筛选,火热,狐疑,好看,重视,男子

3)补充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加“得”

A.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

如:提高,推广,阐明,改进,搞活

B.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

如:花朵

4)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支配式)。加“了”

如:管家,司令,起草,达标,下岗,动员,立夏,失望

5)主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面的。“谁…了”

如:地震,霜降,日食,民主,年轻,肉麻

(2)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意义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词缀构成。

1)词缀+ 词根

如:老×,小×,第×,阿×,初×

2)词根+ 词缀

如:×子,×头,×儿,×性,×者,×化

3)词根+ 叠音词缀

如:红彤彤,绿油油,喜洋洋,水汪汪,乱哄哄

(3)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

如:妈妈,爹爹,叔叔,哥哥,刚刚,偏偏,仅仅

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式单纯词的区别:

重叠式合成词:词根的重复。如:妈妈,星星

叠音式单纯词:音节的重复。如:姥姥,猩猩

重叠式的几种构词方式:

1)AA:如,爸爸,妈妈

2)AABB:如,男男女女

3)ABAB:如,研究研究

4)ABB:如,亮堂堂

(4)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不止一个层次。

如:革命化非对抗性

三、词义的性质和词义的发展

1.词义的属性:

1)客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如:电脑、空调

2)概括性:抓住整类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点,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点。如:老师。

3)社会性:是约定俗成的,为使用该语言的全社会成员所共同理解,共同承认,共同遵守。

4)模糊性: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如:高、矮

5)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什么事物可以不同。如: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 uncle 2.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词义中词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词典上的意项)

(2)色彩义:

1)感情色彩:褒、贬、中如:英雄、叛徒、土地

2)语体色彩:书面语、口头语如:吝啬、小气

3)形象色彩:如:玉带桥、狗尾草

3.词义的分解:

(1)义项:指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根据义项的多少可把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A.一些常见的事物名称:如:桌子,钢笔,茶杯

B.专有名词:北京,老舍,长江

C.外来词:咖啡,葡萄,吉他

D.科学术语:原子,元音,激光

也有例外,如:科学术语“元素”,引申为“要素”。所以确定一个词是否是单义词,还需要查看工具书。

2)多义词:有两个以上义项的词

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其他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发展转化来的

转义:由基本义发展转化出的。(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原始义

(2)义项的分类:基本义、转义

如:老:A。基本义:年岁大:老人,老汉

B.转义:年岁大的人:养老,男女老少

C.经历长的人:老手,老练

D.时间长久的:老朋友,老干部

黑:黑钱,这人真黑

模式:链条式

放射式

(3)同音词:读音相同而字义没有关联(同形同音,异形同音)

如:花衣服花钱——同音词

才能你怎么才来呀?——同音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