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泰国人妖_姚林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泰国人妖_姚林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泰国人妖_姚林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泰国人妖_姚林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泰国人妖

姚林

(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当今泰国,人妖已成为一种产业,拉动着泰国经济的发展。文章以社会性别为视角,通过分析当今泰国人妖产生的社会背景、存在现状及这一群体对泰国社会的影响,在现实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妖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社会性别;特殊群体;社会问题

一、人妖产生的社会背景

“人妖”主要指的是因为从小服用雌性激素而发育变态的男性。“人妖”与彻底的变性人不同,他们拥有女性的外貌生理特征,丧失男性生育能力,但药物无法帮助他们彻底的改变性别,他们实际上仍然是男性。最早的“人妖”出现在新加坡,而在泰国“人妖”这一特殊群体的叫法出自港台地区(有些地区把他们叫做“红艺人”,因为大多数人妖是靠歌舞表演生存的,我国的海南省兴隆市就有专门的红艺人表演场所)。泰国目前拥有约6600万的人口,按照社会普遍认同的人妖在男人中存在的比例为2%计算,人妖存在的人数应该在66万人左右,处于20~40年龄段的人妖人数应该在45万左右(参考自美国《2009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但事实上,泰国人妖数量远大于此。庞大数量的背后,必定有它形成的原因。人妖的来源主要为两大类:自愿型和非自愿型。非自愿型又包括:一是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迫于生计,父母就从小送他们去人妖学校,接受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包括学习女式穿衣、女性行为方式以及女性的爱好等等;二是由于人妖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还算稀奇,加之他们都能歌善舞,惊艳动人,所以很受外国游客的追捧,因此就造成人妖市场的供不应求,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促使人贩子们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各种渠道倒卖那些可成为人妖的资源,迫使他们成为人妖,为雇主挣钱。而自愿型的则为男同性恋者中或有的从小就向往变成女性的男性,或因天生是个男性,但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阴阳人,他们会自愿去医院接受变性,在学习如何蜕变为女性的过程中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或许是他们自己、或许是他们的父母爱慕虚荣,又或许是迫于无奈,更或许是乐于此状,无论前世他们身体、心理怎样,此时此刻,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那就是“人妖”!这种非男又非女的社会性别,介于男行或女性的中间体,它也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所造成,对泰国社会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人妖的生存现状

(一)社会角色的扮演

人妖是有一定角色期待的群体,这就决定他们的出现要符合他们的初衷——

—女性角色的扮演。人妖承担了扮演女性这一社会角色时,他们就必须尽力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要求和期待,所以他们的身段要尽量做到婀娜多姿,相貌要做到倾国倾城,言行举止要得体大方,朝着完美的女性方向努力!首先是对角色的领悟。他们知道,要想挣到更多的钱,要想让游客物超所值,流连忘返,光凭身体是不够的。于是,他们会勤学苦练各种才艺:唱不同语言的歌、跳不同类型的舞、画各种精致的妆、穿各种风格的衣服,或表演杂技,力争做到女人有的必须有,女人没有的也要有。这样才能保证处于这个群体的前端,不至于过早被淘汰!准备是为了更好的实践。说到人妖对此角色的实践,我讲述一下我的亲身体会!说到人妖,不得不提到泰国的一个城市,那就是芭提雅,这里是人妖的集聚地。夜幕降临,人妖们穿上时尚、突显女性身材的服饰,画着精致的浓妆,奔向各大夜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他们的“绝活儿”。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名为“东方公主号”的人妖表演。由于它的表演是在一艘大型的游艇上,由此而得名。我怀着各种好奇来到这艘游艇,开始我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奇幻之旅”。游艇分两层,每层大约容纳500人,除工作人员以外,观众几乎都是外国游客。在观众席中拉开约2米的距离,中间再摆一根钢管,这便是人妖表演的舞台。表演半小时之前,是与人妖们合照的时间,在我们这一层表演的人妖大概20个,个个惊艳,个个貌美如仙,她们用娴熟的招揽客人方式(或坐在游客大腿上故作亲热状、或让游客抚摸她们的胸),让游客与她们照相,每照一张她们都会有20~100株不等的小费!表演开始,人妖们一个接一个对嘴型唱中国歌,声情并茂,她们穿梭在观众之间,与观众互动,整场气氛犹如明星歌友会,接着就是舞蹈表演,人妖们各施看家本领,在跳钢管舞中或挑逗、或性感、或柔情、或奔放,让游客在观赏中感受她们技艺的精湛。整场让你感受到的是她们带给你的快乐,在感受她们的惊艳时,赞叹她们技艺的精湛、体会她们发自内心的自信!你压根儿就不会想到她们的前身是男人!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让他们的身份更加确定化、轮廓更加清晰化!他们的实践是成功的!

(二)性别差异造成角色冲突

人妖非男非女的性别,决定他们角色的扮演是冲突的。为了维持女性的生理特质,她们必须定期接受雌激素注射,而这种药的副作用相当大,所以,人妖的寿命一般不超过40岁。别看人妖在舞台上笑容可掬,自信洋溢,潇洒自如,但在没有演出的白天。“她们”就是没有根的野草,经常感到难以排遣的孤独与落寞,甚至还有些人妖自杀。“她们”这行当是吃“青春饭”的,30多岁就迅速衰老,“人老珠黄”,被剧院赶走。一方面要忍受因

理论视野

176

企业导报2013年第13期

长期服用女性荷尔蒙药对自己身体的摧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拼命赚钱来购买这种药物以维持形体性征,有的还要挣钱养家。人妖表演做不成了,无奈便被迫到歌厅、舞厅、酒吧、娱乐厅、按摩院去当服务员,到商场当售货员,或到工地卖苦力。人妖当中,也不乏从事性工作的,服务对象或男、或女、或男女兼有,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最后落到他们手上的钱,仅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其余都是雇主或皮条客所有。她们也是艾滋病直接或间接的传播者或接受者!泰国法律规定,人妖的身份为男性,但没有人把“她们”当作男人看待,也没有人把“她们”当作女人对待。人妖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情感上,

“她们”与男人和女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她们”既无法像正常男人那样接受女人的情爱,也不能像正常女人那样去爱男人,因此,“她们”不可能有正常的婚姻,也不可能生育,过着不男不女的尴尬生活。我有幸以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在泰支教10个月,在这过程中,我了解到,人妖享有教育权,我的学生中不乏人妖的身影;享有参政权,但至今未听说过有人妖从政;就业权,在泰国,各个部门都会看到人妖的身影。除此,别无其它。

三、这一群体对泰国社会的影响

(一)这一群体在泰国社会蓬勃发展的原因

泰国是黄袍佛国,宗教国家,因为宗教、历史等原因并不排斥“人妖”的存在,并且由于这一群体给外国游客带来好奇新鲜感,它是泰国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它带动了泰国的整个旅游业。即使亚洲的金融风暴使泰国的经济陷入大萧条期间,泰国的旅游业仍兴盛不衰,其奥妙就在于泰国的人妖表演,这是泰国人为全世界的游客提供的保留节目。泰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大且层级之间流动处于固化状态,穷人要想往上层流动,送自己的孩子去做人妖挣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所以,无论从个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人妖在泰国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

(二)人妖带动性开放与艾滋病的蔓延

人妖带动了性开放,泰国游变成了性旅游,给人感觉似乎是无处不性、无处不妖。泰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灯区”和“合法三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国成为举世注目的性旅游胜地后,致使全国的外籍回头客几乎接近游客总数一半。随着这类外国游客的日益增多,色情行业泛滥成灾。由于性行业的繁荣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艾滋病对泰国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泰国很快地成为亚洲的艾滋病王国。根据世界艾滋病联合组织(UNAIDSJointProgram)的统计,到1995年底,泰国感染艾病病毒者的总数已达70万,其中75%是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的;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7年泰国有2.5~15万人死于艾滋病;在2000年,泰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达到200~400万。如此庞大的数据中,人妖的作用不可小觑。要知道,由于人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演者和观者较少道德上的顾忌,因而人妖的表演更加出位、大胆,甚至淫荡。人妖的幕后生活往往也是污浊的。同性恋、卖淫、自虐、吸毒是其生活的一种常态,而这些,都为艾滋病的传播铺开了一张大大的温床。艾滋病的蔓延给泰国的社会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性别的不确定性造成权力的差异甚至丢失,引发拐卖人口猖獗,影响社会治安

在泰国的法律中,人妖被定性为男性。理由是他们本身就源自男性,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却被视为“女性”。曾看过一则有趣的报道:在泰国,年轻男性是要服兵役的,但是,人妖却可以以“胸部畸形”为由,拒绝参加服兵役!他们究竟是“男”还是“女”?由于人妖表演是各国游客游览泰国的必备项目,它给泰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所以政府对有人妖表演的场所给予扶持和容忍。由于缺乏管理,人妖们的表演通过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进行,这当中不乏暴力和黑帮的参与。人妖们凭借雇主们的爱好,被送到各个娱乐场所,成为雇主挣钱的工具,这和商品没有实质上的区别,这样导致拐卖人口在泰国社会日益猖獗,谁来维护他们的人权?

人妖是顺应泰国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今天的繁荣少不了社会的推波助澜。在带给泰国政府强大收益、令各国游客耳目一新的同时,如何让这一群体朝着公平、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不仅是泰国政府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那些冲着“看人妖”而去泰国旅游的世界各国公民要深思的问题。人妖性别的不确定性,及所扮演角色的优异性,必会造成重大角色冲突,这种冲突“优”了政府,但“劣”了人妖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利益追求,毁灭的是这一产业的源头。“对国际共同标准的普遍认同,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人权观完全一致,也不意味着各国实现人权保护的模式必须完全相同。”由于泰国国情的特殊性,对人妖的定性是必然,但是,仅仅止于此是不够的。人妖在泰国的人口数量中所占比重虽小,但是,根据人权的特殊性,对人妖这一群体特别立法,我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谢方皓.特殊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思考——

—以泰国“人妖”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1(12):243~244

[2]张劲然.泰国人妖探秘[J].世界文化.2010(8):36~37

[3]YayoriMatsui.WomenintheNewAsia[M].Bangkok:WhiteLotus.1999[4]朱和双.李金莲.财神就是瘟神:当代泰国性旅游业的发展与艾滋病的蔓延[J].红河学院学报.2005,3(1):62~65

[5]徐显明.国际人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

[6]卢静.泰国人妖[J].东南亚纵横.2000(3):24

[7]蒋子龙.人妖工业[J].经济与管理.2007(10):27~29

[8]林东品.“人妖文化”离我们还有多远[J].检察风云.2004(13):21

理论视野

177

企业导报2013年第13期

性别视角下影响女性干部成长因素浅议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6,2012 General.No.130 2012年第6期(总第130期) JournalofQiqiharJuniorTeachers’College 性别研究一直是文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也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和文化、历史和语言等各个学术领域。同时,性别问题也一直对我们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力量对社会文化生活构建格局的形成起到反作用力,两者是对立统一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女性,不再仅仅作为存在于家庭内部的一个符号,现代社会开放性、包容性的生存空间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间。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所带来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人数在工作领域的比例越来越来,与之相对应的,女性领导在现代管理中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传统的男性领导的不同之处及女性领导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被挖掘和研究,是今天谈的比较多的话题。 作为女性领导,毋庸置疑,有其特定的优势,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团结和合作的社会中,女性特有的团队合作能力,在领导的位置上可能更会胜任。另外,女性特有的细腻、有韧性、具有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强等特有的女性魅力也会让女性领导在很多方面更加如鱼得水。虽然女性领导在当今社会已经走出家门,在社会角色上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同样也应该看到,女性领导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到 很瓶颈。美世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提供机构,其顾问团队一直致力于协助客户规划和管理员工,曾与《人才管理与多样性》杂志(TalentManagementandDiversityExecutive)共同举办过一次名为“女性领导力发展调研”(Women′sLeader-shipDevelopmentSurvey)的调查,结果并不出乎意料:尽管亚太地区(APAC)各国的组织对员工多样的的关注日益增加,但73%的组织都没有明确表示要培养女性走上领导职位的理念。这在职场中被认为是女性领导的“天花板现象”,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做到中层领导以后,在向更高一级的职位晋升时,如同隔着一个透明的天花板,前途美好却无法超越。在中国尤其如此,虽然很多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其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困扰,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文化和认知心理两个内外因素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对女性领导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一、外部因素:传统文化造就的社会环境对女性领导造成影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的“德”、“仁”、“礼”、“义”等为主要部分,间杂着道教、佛教等各种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封建社会又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和地位,“三纲五常”的 性别视角下影响女性干部成长因素浅议 李春祥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郑州450044) 摘 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女性领导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异,同时也遭遇了事业发展的瓶颈“天花板”现象,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对影响女性领导事业发展的外在文化因素和内在心理内素进行探究,以期为女性领导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性别视角;女性领导;传统文化;心理认知中图分类号: I0-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2) 06-0074-03收稿日期: 2012-11-25作者简介:李春祥(1985———),女,河南省泌阳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文学。 Discussing Factors Influencing Women Leaders'Development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LIChun-xiang (DepartmentofCulturalCommunication,HenanBusinessCollege,Zhengzhou450044,China) Abstract:Incurrentsociety,moreandmorewomenhavesteppedintotheleadershippositions.Femaleleadershavetheiruniqueadvan-tages,butatthesametime,theyhavecometoacareerbottleneck.Thispaperexplorestheexternalculturalfactorsandinternalpsycho-logicalfactorsthathaveanimpactonthedevelopmentoffemaleleadersfromagenderperspective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womenleaderstopursuetheircareer. Keywords:genderperspective;femaleleaders;traditionalculture;psychologicalcognition 74——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 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的封建残余思想有所抬头,性别歧视在某些领域在加重,两性平等的认识被歪曲,女性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与误导,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表面上看,《伤逝》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深刻认识,里面包含着鲁迅先生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与反省,这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伤逝;女性主义;男权思想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渐紧密,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也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学科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尤为突出,其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理论认知,到理论创建,最终在实践中逐渐中国本土文化的痛苦融合过程。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男权特征,成为女权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增加了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难度。 严重的男权思想,也使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存与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的产生巨大差异,并在叙事方式、文体特征、性别意识以及情感世界等,都形成独特的特质。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关注和发掘不够,这无疑限制女性文学的影响了,因此,需要逐步的加以解决。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九十年前,鲁迅就已经敏锐的认识到,女性的觉醒,不仅仅是依靠女性自身的独立意识与对自由的勇敢追求就能实现。《伤逝》表面上看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认识,还有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深入分析鲁迅对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性别平等的解读,以及《伤逝》对近、现代中国女性爱情观、价值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伤逝》中关于两性关系的思想认识对和谐社会建设下中国女性发展的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四”时期,女权主义运动传入中国,为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封建大国的妇女展示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近百年来,中国的女性主义思维更注重于现实的需要与实际利益的争取,而很少从宏

胡澎著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序——(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胡澎著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序—— (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日本妇女问题研究,作为日本问题研究的组成部分,不仅在知识的内容上推动了对日本的认识,而且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提供了认识的有效途径。继《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之后,胡澎的新作《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给出了这样的知识与途径。该著作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和日本经济社会的变迁为背景,对那个时代日本妇女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变化、团体运动、就业、参政、人权、政策法规方面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梳理,展示给读者一幅清晰的脉络图,提供了观察日本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崭新的切入点。 社会性别研究,既是一种现象,又是一门学科领域,还是一种方法。谈社会性别,首先要把社会性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把握。胡澎引用了美国历史学家琼.W.斯科特(Joan w. Scott)的定义:“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利关系的一种基本形式。”而正是由于社会性别现象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它标志着社会对男女差异的一种理解,以及它代表着社会对男女不同社会群体特征的行为方式的认知,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它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因其独立的视角构筑独特的研究方法。 顺着这个思路,作为问题研究,首先关注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妇女运动对日本产生的影响,以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带来的时代呼唤。 自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把1975年确定为“国际妇女年”以来,在该委员

会主导下召开的历次世界妇女大会和各类专题会议,相继制定并通过了多个宣言、公约、行动纲领,为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国际性政治保障和合作发展的舞台。1995年由北京承办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出席人数上创下了世界妇女会议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世界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是妇女问题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所然,是时代的呼唤所致,意味着两性平等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战略。全球性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世界妇女运动的意义,同时也使我们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所导致的问题,以及各个文化传统差异所带来的妇女问题的复杂和多样性。 日本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的发展受到上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作为联合国成员以及国际妇女运动一个组成部分,日本的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正式置身于国际妇女问题的解决和研究大潮中。日本的国际参与是积极主动的。如胡澎特别着笔的日本“母亲大会”,就是在国际母亲大会感召下成立的,它几十年的活动历程对日本社会的和平运动以及多元化民主化的推动发挥了积极的贡献。开放的日本在70年代受到美国女性学研究的影响,以女性学研究为目的的非实体研究团体、实体研究机构、大学教育课程以及社会讲座等相继设立,逐渐形成和巩固了日本女性学的研究基础。我们可以从日本的书店一览其研究成果的风采,其中包括女性史、女性思想史、女性文学、妇女人权与参政、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亚洲妇女研究等著作均有其独当一面的位置。战后日本妇女问题研究之所以有较快的发展,从外部条件看,国际活动的参与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开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日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是日本妇女运动和妇女问题研究的内在推

社会性别视角下《婚姻法解释(三)》之完善

社会性别视角下《婚姻法解释(三)》之完善 和睦幸福是每个人对家庭生活的最大企盼和追求。不论是传统中国的完全家庭主义,还是当代社会个人平等主义,中国婚姻家庭中夫妻双方的观念和财产分配方式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转变的同时,也继续保持着一些亘古不变的民间传统习俗。无疑,《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在夫妻财产分配方面的进步和创新值得肯定,但是其社会性别理念的缺失以及与传统观念的剧烈碰撞也是不能回避的事实。如今《婚姻法》已施行十余载,其三个司法解释也陆续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法典也会问世。希望在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编”或“亲属编”中,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能更多体现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推动男女实质平等。 一、社会性别视角进入法律主流 该解释对妇女特殊权益的漠视,反映了制定者的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1995年北京世妇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倡议,即将性别观点纳入所有公共政策和法律的决策主流的主张,它要求评估所有立法政策、方案对男女双方的不同含义,从而使男女双方受益均等,不再有不平等发生。中国政府是承诺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49个国家之一,但该解释(三)说明,社会性别意识并没有被纳入我国法律的决策主流,社会性别主流化在中国仍然没有实质的进展为了兑现国际承诺,推动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中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对决策者进行社会性别及其主流化的宣传和教育。 毋庸置疑,我们现有的立法机构成员主要由男性构成,司法机构中,男性也占绝对多数,部分立法者缺乏性别公正的理念,更多考虑男性和有产者的利益,忽略了缺乏话语权而又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利益。要改变这种状况,社会性别视角应当进入法律主流,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在立法机构中增加女性成员的比例,并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倾听不同层次的女性群体的诉求,在反复讨论和调研中形成社会共识,保证男女各方同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我们应将性别平等的理念落实在相关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在法律法规层面努力推进真正的性别平等。 二、重视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 对家务劳动价值的无视是立法过程出现偏颇的另一重要原因。在婚姻财产的分割上,一些立法者恪守的原则是谁投资谁受益,不够重视家务劳动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贡献,实际上,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轻视不仅仅体现在立法过程中,更反映在整个社会文化之中。当今中国社会,男外女内的分工模式仍然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妻子在家庭内承担了大量的家务劳动,承担了抚育儿童+洗衣做饭+赡养老人的工作,这些工作对家庭的维持和孩子成长极其重要,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也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家务劳动普遍不受人们的重视,也很难通过家庭金钱财产的增加得到体现。新司法解释忽略了婚姻关系中家庭财产的特殊性,仅用物质利益单位来进行规范,必然使主要承担家务劳动的妻子的家庭地位普遍削弱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立法理念,在家庭财产的分割过程充分考虑双方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付出,并综合考虑结婚年限等多种因

性别与翻译——论翻译中的性别视角及其在国内的现状

性别与翻译——论性别与翻译的结合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发布时间:2010-03-19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性别与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及翻译批评的结合在西方的发展状况,然后通过梳理国内发表、出版的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的文章和书籍,讨论了性别与翻译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作者认为,国内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还主要处在梳理和介绍阶段,中国译论研究者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运用于中国的情境中,进一步发展、丰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的研究还不多。而在中国的翻译实践中,作者认为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译者在翻译中体现了其性别意识。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性别视角,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评论,女译者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inist translation in the west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lation pr actice, theory and critic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joint study of gender and translation in China by combing all the papers and books on translation from a gendered perspective published in China. The author finds that in China the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a gendered perspective are still in the stage of introducing western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only a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to apply the theory to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China. The author also finds that the Chinese female translators with gender consciousness have shown their gender awareness in their translation. Keywords: feminist translation, gendered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critics, female translators 自9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日益深入,结出了累累硕果。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正是这次转向后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联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翻译研究发展的一个日益突出的方向。这里的“性别”指的是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gender)概念。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分,生理性别与生俱来,社会性别则由后天社会、文化因素塑造而成。本文将首先介绍性别与翻译在西方的结合与发展,重点讨论性别与翻译结合在中国内地[①]的发展与现状。 一、西方女性主义翻译 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起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开始,性别概念一直是女性主义的核心。性别的建构性而非本质性让西方女性认识到:女性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及较男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不是其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造成的。社会性别概念还让西方女性进一步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是塑造、操纵女性的社会工具,要改变女性被歧视的状况就要从语言入手,改革语言,甚至重构女性语言。而翻译,从操作层面上看是一种语言的转换,并且和女性一样被置于次等地位,因此女性主义者把性别与翻译结合起来(Flotow,2004:5-12)。按照路易丝·冯·弗洛图(Luise V on Flotow)的划分,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三个方面。 女性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义译者翻译女性主义先锋小说、政治上不正确[②]的作品和被遗忘的女性作家作品上,并通过女性主义译者的元文本,如前言、注脚等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在翻译女性主义先锋小说的时候,西方女性主义译者,如弗洛图、戈达尔德·芭芭拉(Godard Barbara)、苏姗妮·吉尔·莱文(Suzanne Jill Levine),苏姗妮·德·罗特宾尼尔·哈伍德(Suzanne de Lotbiniere-Harwood)等,体现出一种忠实于译者和原作者共同参与的、女性主义“写作项目”的忠实观(Simon,1996:2)。她们与原作者一起合作,将原作中采取的激进的写作策略,如挑战语言的语法性别、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名利场》英语论文

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论文(设计)题目:在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名利场》 学院: XXX学院专业:英语教育班级: XXXX级英语教育X班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XX 指导教师: XX 职称 XX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入手,去解读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其中主要以小说的女主人公蓓基·夏泼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她对独立、平等、自由的追求,探究女性主义思想给女性带来的积极改变,从而鼓励现代女性自强、自立、自尊。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内容主要包括:著名小说《名利场》的基本情节介绍,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简单概括,历来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说明,《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夏泼对独立、平等、自由这些女性主义核心思想的追求的具体表现,以及这种积极向上的女性主义思想给广大女性带来的重要启示。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通过对英国文学史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萨克雷这位著名作家以及他的成名作《名利场》,后来又观看了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我对这部“没有英雄的小说”以及里面特立独行的女主人公蓓基·夏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大家对这部经典小说的赏析多从女性主义及男权社会角度入手,因此本人决定以此作为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借助女性主义核心思想的关键词独立、平等、自由来分析蓓基·夏泼的积极一面,并启示当代女性应该如何追寻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4、主要参考文献 Thackeray, W.M. Vanity Fair.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98. 王贵云,2009,谈《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积极一面。学院派批评,2009年第4期,第76-77页。 西蒙娜·德·波伏娃,1998,《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张静,2011,寻找失落的自我-略论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存在主义女性观。 作家杂志,2011年第5期,第162-163页。等 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_郑百灵

收稿日期:2005-10-12 基金项目:联合国社会性别基金项目(Project N o.00040647)、中国妇女研究会2005年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百灵(1957-),河南偃师人,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校(院)刊编辑部编审,研究方向为哲学与社会学; 高莉娟(1972-),江西上饶人,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李丽华(1967-),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女性主义思潮。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 郑百灵1, 高莉娟1, 李丽华2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 330003;2.江西科技师院,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生育性别偏好的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是从政府、市场、社区、家庭等层面分析性别不平等的状况及其对性别偏好产生的影响;各层面中存在的传统性别文化制度如继嗣制度、婚居制度、养老制度、继承制度、社会分工制度等制度的紧密交织强化了上述机制形成的男孩偏好。 关键词:生育性别偏好;社会性别视角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79(2005)0620040206 On the Study of Sex Preference and G ender Perspective ZHE NG bai 2lin , G AO Li 2juan , LI Li 2hua (1.Jiangx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Nanchang ,Jiangxi 330003;2.Jiangxi C ollege of Science &T 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 Abstract :G ender Perspective of Sex Preference are analyzed.The situation of gender inequality and its ef 2fect on Sex Preference are analyzed from such aspects as g overnment ,markets ,communities ,families ,and s o on ;in every aspect ,traditional gender culture systems such as inheritance ,living style after marriage ,support 2ing the older ,division of labor in s ociety ,etc.strengthen the “boy preference ”mechanism. K ey w ords :Sex Preference ;G ender Perspective 一、社会性别分析及其视角 社会性别分析(gender analysis )是目前国际学术界非常 重视的新的研究视角,指用社会性别与发展(gender and de 2velopment )的理念、方法从性别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它是旨在实现社会性别公平和平等的思维方法。它是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学研究所的奈娜?卡比尔与一些决策者、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合作创立的。卡比尔认为,将社会关系分析法狭义地应用于一个具体的制度时,它会突出在单个制度中,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如何产生和延续的。将它广义地应用于特定环境中的一些制度时,会发现社会性别和其他不平等的现象是如何通过不同制度之间的互动而交叉存在,从 而对个体造成具体的不利处境[1]。生育性别偏好看似个人和家庭的决策问题,但与社会大背景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个人和社会互动的产物,这是本文使用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重要依据。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生育性别偏好的归因分析多着重行为分析,即是哪些行为造成了高出生性别比的结果,如男孩偏好的观念驱使人们采取瞒报漏报女婴、溺死女婴、进行性别鉴定流引产女婴等行为;90年代中期以后是多因分析,如有观点认为是计划生育政策刺激了男孩偏好,有观点认为B 超技术的广泛运用是首要原因,还有观点认为生育率下降使得人们求质量,以及歧视性性别偏好和人口管理工作的疏漏等因素。所有分析都认同“男孩偏好”因素存在, 第38卷第6期2005年11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N 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V ol.38N o.6 N ov.200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性别刻板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旧社会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从理论上讲,男女基本实现平等。但由于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在很多的方面,很多领域仍存在着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所谓的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男性或女性定型化的期望和看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度的固有印象。性别刻板印象严格界定了性别角色的标准,片面夸大两性之间的差异,缩小群体内部的差异,这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发展,而且不利于男性自由发展。 老牌名校广州市真光中学因拟开“女子班”以培养淑女,引来不少关注的目光。前段时间,真光中学高一级今年将开设两个“女子班”每天要穿旗袍上学,还将学习家政、社交等淑女课。真光中学校长认为,开设“女子班”是有感于“真正女孩”缺失以及“应有的品德和技能慢慢淡化。”真光中学希望女生更有气质,所以打算根据女性的心理生理特征,为“女子班”的学生设计一系列如缝纫、亨饪、礼仪、社交等教育课程。就这件事情而言,我持反对的态度。办“女子班”每天要穿旗袍上学,还将学习家政、社交等淑女课。用社会性别角度分析这无疑就是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是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是封建时代女性地位的复制和延续,与现代社会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是女性物化的历史倒退,不利于女性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制约其激发潜能,施展才华,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和摒弃。

让女性自由的发展。 再者,前段时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副教授何光顺在课堂发表言论“女生应有充裕的时间来打扮自己,能跟上10点的第二节课就好了,从7点到9点的时间应该用来化妆,然后再优雅地进入学堂,于是男生因为美的感动和鼓励,就会赢得奋斗的动力了。”该教授还将这番言论发到了微博,引发网友热议,更是引起了多名女权主义者的抗议。对此,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对其微博评论道“化妆,或说过度的身体投资,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本应反思;而为鼓励男生而化妆而迟一小时上课,女生和家长都不会同意。但愿你是开玩笑。” 她认为,“保护女性权利应鼓励女性自由表达,化不化妆、学什么课程应由她们自己决定。女人不用负太多责任只要扮演贤妻良母或‘花瓶’的说法,并不是性别意识的回归。”女性想要以美貌打动男人,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制约和建构的结果。大多数女性希望的本真是,她的个性、才华、成就、风度总有一款打动人,被社会称许。对于柯倩婷老师的观点我表示称许。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我认为发生这件事情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女性所形成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就应当扮演贤妻良母或‘花瓶’,应当以美貌打动男人,这种观念反映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从一定的程度上讲,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发展。作为女性的我们,应该强烈反对这种落后的观念。摈弃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积极追求自由以及高层次的自我发展。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e14532742.html,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作者:郭丹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35期 摘要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偏低,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人身到思想,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近代以来,女性逐步摆脱男性附庸的角色,社会地位得到承认。结合社会性别,讨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理解到要实现“性别和谐”需男女两性共同努力。 关键词妇女史社会性别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hinese Women's History from Gender Perspective ——Changes in the Status of Women GUO D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9) Abstract In China, women have been in low social status,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a feudal society, from the personal to the ideology, has been detained, being marginalized. In modern times, women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role of male appendage, social status to be recognized. Combination of gender, to discuss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 of women, status and problems,understand that to achieve "gender harmony" need both sexes together. Key words women's history; social gender; women's status 1 妇女史的发展过程 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蓬勃发展,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历史研究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妇女史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当时属于传统的妇女添加史,目标为发现妇女的未知史填补已有历史,重点为找寻遗落的女性精英人物,属于传统政治史,其研究未跳出精英政治史的窠臼。80年代以后引进社会史的方法研究女性,特别是下层妇女的人口流动、教 育、家庭等问题。随着“社会性别”概念的出现及在史学界的普及,社会性别视角成为妇女史研究的新趋势。注重社会性别的历史研究即社会性别史。在进行性别史研究时应将妇女作为关注重点,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妇女、看性别在历史中的活动和关系,这就是妇女史、社会性别史。 2 社会性别的概念界定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问题

“剩女”还是”圣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剩女问题 社132 石雪桐9号 目前多数人沿袭的择偶标准是:男选女,生物价值为主、社会价值为辅;女选男,社会价值为主、生物价值为辅。 于是剩女的困境由此而来,比如在社会上干得还可以的30多岁单身女士,到了择偶的时候她还会要求男人的社会价值不能低于自己,但满足条件的单身男人更有可能去找20岁的女人(生物价值更高),并且他们也能够成功,因为20岁 的年轻男人在30岁的成熟男人面前毫无竞争力。 剩女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两方面期待,一是男性不再只是看重女人的生物价值,二是女性不再要求男人的社会价值必须高于自己。 比如在西方社会,男人普遍认为30岁左右才是女人魅力的巅峰,这其中的审美标准显然加入了不少性格阅历因素。而中国男人的可悲之处是性压抑的时间太长,青春时对异性的生理需求很少能得到真正满足,所以年轻漂亮的女人对他们来说总是一个未了的心愿,于是一旦事业有成就马上要先把这个梦给圆了,因此这种饥渴状态的男人你又怎么期望他们去欣赏女性的内在美? 而中国的女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太深,当然其中原因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比如一个30多岁的男服务生,放中国的话大家就会觉得这是个loser,但放美国的话也许就是个正常职业。所以一个30岁的女白领跟一个30岁的男服 务生谈恋爱,在中国比在美国承受的压力要大很多。甚至即使女人自己过了心理关,男人还不一定愿意,因为许多中国男人觉得在收入比自己高的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所以他宁可找个比自己社会价值低的。 分析了一圈,看来更多还是取决于男人的作为,如果男人能在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之前先实现个体的成熟,有钱的不浅薄,没钱的不自卑,那剩女们或许就有救了。 “剩女”,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特指那些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有思想、有品味、有长相却没有男朋友的大龄未婚女子。女性,由于她特有的生理特征,承载着繁衍后代的能力。但随着女性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也由于社会、女性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三高”(即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女性未能步入婚姻的殿堂。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以及基于此种划分的社会性别分工、价值判断和权利结构。社会性别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发展起来的,社会性别学是女性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社会性别学理论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于先天决定的生理性别,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2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3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4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 5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6 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 7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 8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9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 10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1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 12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13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译中的作用与运用 14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5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16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17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8 充满爱与美的唯美世界——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张研究 19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 20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21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22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 23 法语给英语带来的影响 24 思维对汉英句子结构的影响---以《飞蛾之死》及其译文为例 25 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 26 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功能及应用 2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8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 29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30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31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 32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研究 33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34 英汉语广告的词汇比较研究 35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36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37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8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39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泰国人妖_姚林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泰国人妖 姚林 (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当今泰国,人妖已成为一种产业,拉动着泰国经济的发展。文章以社会性别为视角,通过分析当今泰国人妖产生的社会背景、存在现状及这一群体对泰国社会的影响,在现实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妖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社会性别;特殊群体;社会问题 一、人妖产生的社会背景 “人妖”主要指的是因为从小服用雌性激素而发育变态的男性。“人妖”与彻底的变性人不同,他们拥有女性的外貌生理特征,丧失男性生育能力,但药物无法帮助他们彻底的改变性别,他们实际上仍然是男性。最早的“人妖”出现在新加坡,而在泰国“人妖”这一特殊群体的叫法出自港台地区(有些地区把他们叫做“红艺人”,因为大多数人妖是靠歌舞表演生存的,我国的海南省兴隆市就有专门的红艺人表演场所)。泰国目前拥有约6600万的人口,按照社会普遍认同的人妖在男人中存在的比例为2%计算,人妖存在的人数应该在66万人左右,处于20~40年龄段的人妖人数应该在45万左右(参考自美国《2009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但事实上,泰国人妖数量远大于此。庞大数量的背后,必定有它形成的原因。人妖的来源主要为两大类:自愿型和非自愿型。非自愿型又包括:一是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迫于生计,父母就从小送他们去人妖学校,接受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包括学习女式穿衣、女性行为方式以及女性的爱好等等;二是由于人妖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还算稀奇,加之他们都能歌善舞,惊艳动人,所以很受外国游客的追捧,因此就造成人妖市场的供不应求,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促使人贩子们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各种渠道倒卖那些可成为人妖的资源,迫使他们成为人妖,为雇主挣钱。而自愿型的则为男同性恋者中或有的从小就向往变成女性的男性,或因天生是个男性,但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阴阳人,他们会自愿去医院接受变性,在学习如何蜕变为女性的过程中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或许是他们自己、或许是他们的父母爱慕虚荣,又或许是迫于无奈,更或许是乐于此状,无论前世他们身体、心理怎样,此时此刻,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那就是“人妖”!这种非男又非女的社会性别,介于男行或女性的中间体,它也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所造成,对泰国社会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人妖的生存现状 (一)社会角色的扮演 人妖是有一定角色期待的群体,这就决定他们的出现要符合他们的初衷—— —女性角色的扮演。人妖承担了扮演女性这一社会角色时,他们就必须尽力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要求和期待,所以他们的身段要尽量做到婀娜多姿,相貌要做到倾国倾城,言行举止要得体大方,朝着完美的女性方向努力!首先是对角色的领悟。他们知道,要想挣到更多的钱,要想让游客物超所值,流连忘返,光凭身体是不够的。于是,他们会勤学苦练各种才艺:唱不同语言的歌、跳不同类型的舞、画各种精致的妆、穿各种风格的衣服,或表演杂技,力争做到女人有的必须有,女人没有的也要有。这样才能保证处于这个群体的前端,不至于过早被淘汰!准备是为了更好的实践。说到人妖对此角色的实践,我讲述一下我的亲身体会!说到人妖,不得不提到泰国的一个城市,那就是芭提雅,这里是人妖的集聚地。夜幕降临,人妖们穿上时尚、突显女性身材的服饰,画着精致的浓妆,奔向各大夜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他们的“绝活儿”。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名为“东方公主号”的人妖表演。由于它的表演是在一艘大型的游艇上,由此而得名。我怀着各种好奇来到这艘游艇,开始我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奇幻之旅”。游艇分两层,每层大约容纳500人,除工作人员以外,观众几乎都是外国游客。在观众席中拉开约2米的距离,中间再摆一根钢管,这便是人妖表演的舞台。表演半小时之前,是与人妖们合照的时间,在我们这一层表演的人妖大概20个,个个惊艳,个个貌美如仙,她们用娴熟的招揽客人方式(或坐在游客大腿上故作亲热状、或让游客抚摸她们的胸),让游客与她们照相,每照一张她们都会有20~100株不等的小费!表演开始,人妖们一个接一个对嘴型唱中国歌,声情并茂,她们穿梭在观众之间,与观众互动,整场气氛犹如明星歌友会,接着就是舞蹈表演,人妖们各施看家本领,在跳钢管舞中或挑逗、或性感、或柔情、或奔放,让游客在观赏中感受她们技艺的精湛。整场让你感受到的是她们带给你的快乐,在感受她们的惊艳时,赞叹她们技艺的精湛、体会她们发自内心的自信!你压根儿就不会想到她们的前身是男人!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让他们的身份更加确定化、轮廓更加清晰化!他们的实践是成功的! (二)性别差异造成角色冲突 人妖非男非女的性别,决定他们角色的扮演是冲突的。为了维持女性的生理特质,她们必须定期接受雌激素注射,而这种药的副作用相当大,所以,人妖的寿命一般不超过40岁。别看人妖在舞台上笑容可掬,自信洋溢,潇洒自如,但在没有演出的白天。“她们”就是没有根的野草,经常感到难以排遣的孤独与落寞,甚至还有些人妖自杀。“她们”这行当是吃“青春饭”的,30多岁就迅速衰老,“人老珠黄”,被剧院赶走。一方面要忍受因 理论视野 176 企业导报2013年第13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