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基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基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基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基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背景下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简单应用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荣昌中学的高三数学老师陶光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背景下的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简单应用》,下面我就围绕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三个问题为入手方向,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三方面对《基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背景下的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简单应用》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都知道:向量的平行、垂直关系是向量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关系;向量的模长是向量的重要数量特征;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继向量的线性运算之后的又一重要运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是与其它知识链接的桥梁。因此平面向量数量积是高考命题中“在知识交汇处设计考题”的重要载体。

2.学情分析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后,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知识点有了大致了解,但还不够系统,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即思维导图)。

3.教学目标

通过二轮专题复习达到以下目标:

3.1.知识与技能:夯实中档题,强调通性通法的基础与学生合作完成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知识网络体系(即思维导图)(体验痛苦的过程);

3.2.过程与方法:在建立完整知识网络体系(即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结合高考热点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逐步让学生感受有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即思维导图)后对解数量积问题带来的收获,从而探索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考能力(感受愉悦的过程)。

3.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经历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感受由此带来的解题愉悦。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即思维导图);

难点:把构建的知识网络体系(即思维导图)用于解题中。

定义法第二部分:说教学方法

1.教法

主要通过启发式、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 2.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1.梳理知识,形成思维导图

1.1.引导学生回顾如何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知识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2.(创设问题情景)通过一轮复习、周考、月考、模拟考试卷中出现的平面向量数量积问题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平面向量数量积有哪些运算方法;

3.形成思维导图。

有了知识的归纳和积累,如何在解题中合理选用这些方法呢? 2.学以致用,反思促学 (一)考题再现

有针对性选题,让学生在回顾思维导图的情况下能合理、快速选择相关运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1. (2015·全国Ⅱ卷)向量(1,1),(1,2)a b =-=-,则(2)a b a +?等于( C ) (学生独立完成) A.-1

B.0

C.1

D.2

【变式】(2009江苏卷)设向量(4cos ,sin ),(sin ,4cos ),(cos ,4sin )a b c ααββββ===-若a 与

D

F

B E F ' C

A 2b c -垂直,则tan()αβ+的值为 2 。 (师生共同完成)

2.(2016·天津卷)已知△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到点F ,使得DE =2EF ,则AF →·BC →

的值为( B ) (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

A.-58

B.18

C.14

D.

11

8

法一(转化法)

解法一:如图所示,根据已知得,DF →=34AC →,所以AF →=AD →+DF →=12AB →+34AC →,BC →=AC →-AB →

则AF →·BC →

=????12AB →+34AC →·(AC →-AB →)

=12AB →·AC →-12AB →2+34AC →2-34AC →·AB →

=34AC →2-12AB →2-14

AC →·AB → =34-12-14×1×1×cos 60°=1

8

. 解法二:由题意作图,如图所示. 则. 法二(坐标法)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B ????-12,0,C ????12,0,A ???

?0,32,所以BC →

=(1,0). 易知DE =12AC ,∠FEC =∠ACE =60°,则EF =14AC =1

4

所以点F 的坐标为????18,-38,则AF →

=????18

,-538,

所以AF →·BC →

=????18

,-538·(1,0)=18.

法三(几何意义法------投影)

AF →·BC →

=|BC|||EF ,=18

3.①(2016上海理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是曲线上一个动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解:

不妨设,,,

. ②(2017年全国新课标II (12))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

()

AF BC AE EF BC ?=+?=

111

cos60448

AC

BC ?==(

)1,0A ()0,1B -P y =BP BA

?y =()cos ,sin P αα[]0,πα∈()1,1BA =()cos ,sin 1BP αα=+cos sin 1BP BA αα?=++0π14,1α?

?=++ ???

?∈+?

x

x

()PA PB PC ?+的最小值是( B )

A.2-

B.32-

C. 4

3

- D.1-

解:法一(坐标法)

建立如图坐标系,以BC 中点为坐标原点,

∴(0A ,()10B -,

,()10C ,.设

()P x y ,, ()

PA x y =-,()1PB x y =---,,()1PC x y =-

-,,

∴()

22

22PA PB PC x y

?+=-+

22324x y ?????=+- ??????

则其最小值为33242??

?-=- ?

??

,此时0x =,y =. 法二(几何法)

()

222=2(||||)PA PB PC PD PA PM MO ?+=?-

2

3

2(||)

432

PM =-≥-

(二)应用与提高

1.(2017·乌鲁木齐调研)已知F 1(-c ,0),F 2(c ,0)为椭圆x 2a 2+y 2

b 2=1(a >b >0)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

且PF 1→·PF 2→

=c 2,则此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33,22____.

解:法一(坐标法)

设P (x ,y ),则PF 1→·PF 2→

=(-c -x ,-y )·(c -x ,-y )=x 2-c 2+y 2=c 2,①

将y 2

=b 2

-b 2a 2x 2代入①式解得x 2=(2c 2-b 2)a 2

c 2=(3c 2-a 2)a 2c 2

又x 2∈[0,a 2],∴2c 2≤a 2≤3c 2,∴e =c a ∈????33,2

2.

法二(几何法)

PF 1→·PF 2→=222222||||||PO OF PO c c -=-=

222||b PO a ≤≤

222

2b c a ∴≤≤,∴2c 2≤a 2≤3c 2,∴e =c a ∈????33,22.

2.(2009全国卷II 理(11))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0a b ?=,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 ( D )

A . B

C .

D .

解: 法一(定义法)

2

()()()a c b c a b a b c c -?-=?-+?+

1||||cos ,1,1a b c a b c a b c =-+<+>=<+>≥法二(坐标法)

设(1,0),(0,1),(cos ,sin )A B C αα,则

()()(1cos ,sin )(cos ,1sin )a c b c αααα-?-=--?-- 22cos cos sin sin αααα=-+-+

1(sin cos )

1)14

ααπ

α=-+=+≥法三(几何法)

22()()||||a c b c CA CB CM MA -?-=?=-21

||2

CM =-

C 到M 距离的最小值为:1

∴()()a c b c -?-的最小值为:1

(三)小结提升

1.本节知识的思维导图你能快速画了吗?

2.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合能让你解题比以往更高效吗?

3.通过这节课复习方法的介绍,你能主动用这种方法去整合其它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吗?能否用到其他学科?

通过这样一种利用思维导图渗入二轮复习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快速、高效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2-2-1-1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面向量数量积是人教版高一下册第五章第六节内容,本节课是以解决某些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重要工具。学习本节要掌握好数量积的定义、公式和性质,它是考查数学能力的一个结合点,可以构建向量模型,解决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中有关长度、角度、垂直、平行等问题,因此是高考命题中“在知识网络处设计命题”的重要载体。 二,说学生 学生是天祝一中普通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同时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 以数学思维的完善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为出发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下,以学生的积极动脑、动口为主线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来设计本节课。突出新知识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 四,说学法 1、首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以物理学中的功为主线,把整节课串联起来,在功的概念的复习中,不知不觉来学习新知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总结新的知识等一系列活动, 3、设计几道技能训练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巩固、深化过程。 五,课时安排: 3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1)力F所做的功W= 。 (2) W(功)是量, F(力)是量, S(位移)是量, α是。 问题1的设计意图在于使学生了解数量积的物理背景,让学生知道,我们研究数量积 绝不仅仅是为了数学自身的完善,而是有其客观背景和现实意义的,从而产生了进一步研究 这种新运算的愿望。同时,也为抽象数量积的概念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师生互动]引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定义: 1、定义:向量夹角的定义:设两个非零向量a=OA与b=OB,称∠AOB= 为向量a 与b的夹角,(00≤θ≤1800),(此概念可由老师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接示)问题2 当两向量垂直,共线时其夹角是怎样的?注:(1)当非零向量a与b同方向时,θ=00 (2)当a与b反方向时θ=1800 (共线或平行时)

平面向量数量积练习题

平 面 向 量 数 量 积 练 习 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1)(λ·a ) ·b =λ·(a b )=a · (λb ), (2)|a ·b |= | a |·| b |, (3)(a ·b )· c = a · (b ·c ), (4)(a +b ) · c = a ·c +b ·c A .(1)(3) B .(2)(4) C .(1)(4) D .以上都不对. 2.在ΔABC 中,若(CA CB)(CA CB)0+?-= ,则ΔABC 为 ( ) A .正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3. 已知|a |=6,|b |=3,a·b =-12,则向量a 在向量b 方向上的投影是( ) A .-4 B .4 C .-2 D .2 4.已知||=1,||=2,且(-)与垂直,则与的夹角为 ( ) A .60° B .30° C .135° D .45° 5.设||= 4,||= 3,夹角为60°,则|+|等于 ( ) A .37 B .13 C .37 D .13 6.设x ,y ∈R ,向量a =(x,1),b =(1,y ),c =(2,-4),且a ⊥c ,b ∥c ,则|a +b |等于( ) A. 5 B.10 C .2 5 D .10 7. 已知向量a =(1,2),b =(2,-3).若向量c 满足(c +a )∥b ,c ⊥(a +b ),则c 等于( ) A.????79,73 B.????-73,-79 C.????73,79 D.????-79,-73 二.填空题 8.已知e 是单位向量,∥e 且18-=?e a ,则向量a =__________. 9.已知向量a ,b 夹角为45°,且|a |=1,|2a -b |=10,则|b |=________. 10. 已知a =(2,-1),b =(λ,3),若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 (10分)已知a =(1,2),b =(-2,n ) (n >1),a 与b 的夹角是45°. (1)求b ; (2)若c 与b 同向,且a 与c -a 垂直,求c .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测试题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若|a |=|b |=1,a ⊥b ,且2a +3b 与k a -4b 也互相垂直,则k 的值为( ) A.-6 B.6 C.3 D.-3 2.若AP 31 = PB ,AB λ=BP ,则λ的值为 ( ) A .41 B .43 C .34 D .3 4- 3.设a 和b 的长度均为6,夹角为 120?,则-|a b|等于 ( ) A .36 B .12 C .6 D .36 4.若| |=2sin15°,| |=4cos375°、 , 夹角为30°,则 · 为( ) A . 2 3 B .3 C .32 D .21 5.若|a |=|b |=|a -b |,则b 与a +b 的夹角为 ( ) A .30° B .60° C .150° D .120° 6.已知向量)sin ,(cos θθ=,向量)1,3(-=则|2|-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 ) A .0,24 B .24,4 C .16,0 D .4,0 7.已知、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 3| = ( ) A .7 B .10 C .13 D .4 8.已知,,为非零的平面向量. 甲:则乙,:,=?=? (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 .甲既非乙的充分条件也非乙的必要条件 9.已知a 、b 是非零向量且满足(a -2b) ⊥a ,(b -2a ) ⊥b ,则a 与b 的夹角是( ) A .6π B .3π C .32π D .6 5π 10.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4,(2).(3)72b a b a b =+-=-,则向量a 的模为( ) A .2 B .4 C .6 D .12 11.设)4 1,cos 1(),cos 1,2(-+=--=θθb a ,且,2 0,||π θ<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以物体受力做功为背景,引出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功是一个标量,它用力和位移两个向量来定义,反应在数学上就是向量的数量积。 向量的数量积是过去学习中没有遇到过的一种新的乘法,与数的乘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科书通过“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定义推导有关结论。这些结论可以看成是定义的直接推论。 教材例一是对数量积含义的直接应用。 二、学情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线性运算,这里引入一种新的向量运算——向量的数量积,教科书以物体受力做功为背景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既使向量数量积运算与学生已有知识建立了联系,又使学生看到数量积与向量模的大小有及夹角有关,同时与前面的向量运算不同,其计算结果不是向量而是数量。 三、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认识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体会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2、学生通过平面向量数量积的3个重要性质的探究,体会类比与归纳、对比与辨析等数学方法,正确熟练的应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

定义、性质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由实例到抽象到抽象的的数学定义的形成过程,性质的发现过程,进一步感悟数学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数学研究思想。 2、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叙述表达自己解题思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论证; 2、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向量投影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板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研究了向量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结果是什么? 新课引入:本节课我们来研究学习向量的另外一种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二)新课: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案(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知的功的概念出发,引出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接着介绍了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运算律。向量的数量积把向量的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这样为解决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方便,特别能有效地解决线段的垂直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问题引导法 2. 师生共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向量的数乘运算定义: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 (2)当λ>0时,λ的方向与a 方向相同,当λ<0时, λ的方向与a 方向相反 特别地,当0=λ或=时,=λ 向量的数乘运算律:设a ,b 为任意向量,λ,μ为任意实数,则有: ① λ(μ)=()λμ ② (λ+μ)=μλ+ ③ λ(+)=λλ+ 二.情景创设 问题1. 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它们的运算结果都是向量,

那么向量与向量之间有没有“乘法”运算呢?这种新的运算结果又是什么呢? 三.学生活动 联想:物理中,功就是矢量与矢量“相乘”的结果。 问题2. 在物理课中,我们学过功的概念,即如果一个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那么力F 所做的功为多少? W 可由下式计算:W =|F |·|s |cos θ,其中θ是F 与s 的夹角. 若把功W 看成是两向量F 和S 的某种运算结果,显然这是一种新的运算,我们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四.建构数学 1.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 ||b |cos θ叫a 与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有a ·b =|a ||b |cos θ 说明:(1)向量的数量积的结果是一个实数,而不是向量,符号由夹角决定 (2)θ是a 与b 的夹角;范围是0≤θ≤π,(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中,两向量 必须是同起点的.) 当θ=0时,a 与b 同向;a ·b =|a ||b |cos0=|a ||b | 当θ=π2 时,a 与b 垂直,记a ⊥b ;a ·b =|a ||b |cos 2 π=0 当θ=π时,a 与b 反向;a ·b =|a ||b |cos π=-|a ||b | (3)规定· a =0;a 2=a ·a =|a |2或|a (4)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2.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已知a ,b ,c 和实数λ,则向量的数量积满足下列运算律: ①a ·b =b · a (交换律) ②(λa )· b =λ (a ·b )=a · (λb ) (数乘结合律) ③(a +b )·=a ·+b · (分配律) ④(a ·b )c ≠a (b · c ) (一般不满足结合律) 五.例题剖析 加深对数量积定义的理解 例1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完整版)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练习题.doc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一.选择题 1. 已知 a ( 2,3), b ( 1, 1),则 a ?b 等于 ( ) A.1 B.-1 C.5 D.-5 r r r r r r r r 2.向量 a , b 满足 a 1, b 4, 且 a b 2 ,则 a 与 b 的夹角为( ) A . B . 4 C . D . 2 6 3 r r 60 0 r r ) 3.已知 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那么 a 3b ( A . 7 B . 10 C . 13 D . 4 4 .若平面向量 与向量 的夹角是 ,且 ,则 ( ) A . B . C . D . 5. 下面 4 个有关向量的数量积的关系式① 0 ?0 =0 ②( a ?b ) ?c = a ?( b ? c ) ③ a ?b = b ?a ④ | a ?b | ≦ a ?b ⑤ | a ?b | | a | ?| b | 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 ② B 。 ① ③ C 。③ ④ D 。③ ⑤ 6. 已知 | a |=8 , e 为单位向量,当它们的夹角为 时, a 在 e 方向上的投影为( ) 3 A . 4 3B.4 C.4 2 3 D.8+ 2 7. 设 a 、 b 是夹角为 的单位向量,则 2a b 和 3a 2b 的夹角为( ) A . B . C . D . 8. 已知 a =(2,3) , b =( 4 ,7) , 则 a 在 b 上的投影值为( ) A 、 13 B 、 13 C 、 65 D 、 65 5 5 9. 已知 a (1,2), b ( 3,2), ka b 与 a 3b 垂直时 k 值为 ( ) A 、 17 B 、 18 C 、 19 D 、 20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把向量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数之间的运算。本节内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为解决直线垂直问题,三角形边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本节内容也是全章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应用,以上三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因为本节课重点的坐标表示公式的推导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我准备让学生自行推导出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几个重要的结论:如模的计算公式,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讲解式教学法 主要是讲清概念,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题讲解时,演示解题过程! 主要辅助教学的手段(powerpoint) (3)讨论式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借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4个重要的结论!并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准备这样进行: 首先提出问题:要算出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量? 继续提出问题:假如知道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向量的坐标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呢?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1)模的计算公式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 (4)两个向量垂直的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第二部分是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加熟悉公式并会加以应用。 例题1是书上122页例1,此题是直接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的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这个公式,并在此题基础上,求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公式例题2是直接证明直线垂直的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要让学生掌握,其实这一例题也是两个向量垂直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否为零是判断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题3是在例2的基础上稍微作了一下改变,目的是让学生会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这要有建立方程的思想。 再配以练习,让学生能熟练的应用公式,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平面向量数量积

第三节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应用重点: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2.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3.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4.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 1.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2 .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__θ叫作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即a·b=|a||b|cos__θ,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0·a =0. (2)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坐标表示 设向量a=(x1,y1),b=(x2,y2),θ为向量a,b的夹角. (1)数量积:a·b=|a||b|cos θ=x1x2+y1y2. (2)模:|a|=a·a=x21+y21.学-科网 (3)夹角:cos θ=a·b |a||b|= x1x2+y1y2 x21+y21·x22+y22 . (4)两非零向量a⊥b的充要条件:a·b=0?x1x2+y1y2=0. (5)|a·b|≤|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x1x2+y1y2|≤ x21+y21·x22+y22. 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b·a(交换律). (2)λa·b=λ(a·b)=a·(λb)(结合律). (3)(a+b)·c=a·c+b·c(分配律).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复习课》说课稿#(精选.)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复习课 说课稿 黄州区一中李世品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复习课。下面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将平面向量引入高中课程,是现行数学教材的重要特色之一。由于向量既能体现“形”的直观位置特征,又具有“数”的良好运算性质,是数形结合和转换的桥梁。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功不可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数学必修4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继向量的线性运算之后,且已具备了一定的对向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重要运算,同时为探索空间向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应用十分广泛。本节内容教材共安排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数量积的概念,第二课时主要研究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本节复习课是把这两节并一节来复习的。本节课数量积的概念既是对物理背景的抽象,又是研究性质和运算律的基础。同时也因为在这个概念中,既有长度又有角度,既有形又有数,是代数、几何与三角的最佳结合点,不仅应用广泛,高考中也经常考察的内容,而且很好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类比思想,使得数量积的概念成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自然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含义及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应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培养“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的意识,让学生参与解决相关问题的全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运算;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解决夹角、长度及垂直等问题。 2、难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中的《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复习课》,重点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用数量积求夹角、距离、判断垂直等问题及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培养学生类比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完整版)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练习题(含答案)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2012·辽宁)已知向量a =(1,-1),b =(2,x ),若a ·b =1,则x 等于 ( ) A .-1 B .-12 C.12 D .1 2. (2012·重庆)设x ,y ∈R ,向量a =(x,1),b =(1,y ),c =(2,-4),且a ⊥c ,b ∥c ,则|a +b |等于( ) A. 5 B.10 C .2 5 D .10 3. 已知向量a =(1,2),b =(2,-3).若向量c 满足(c +a )∥b ,c ⊥(a +b ),则c 等于( ) A.? ????79,73 B.? ????-73,-79 C.? ????73,79 D.? ?? ??-79,-73 4. 在△ABC 中,AB =3,AC =2,BC =10,则AB →·AC →等于 ( ) A .-32 B .-23 C.23 D.3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5.已知向量a ,b 夹角为45°,且|a |=1,|2a -b |=10,则|b |=________. 6.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AM =3,BC =10,则AB →·AC →=________. 7. 已知a =(2,-1),b =(λ,3),若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2分) 8. (10分)已知a =(1,2),b =(-2,n ) (n >1),a 与b 的夹角是45°. (1)求b ; (2)若c 与b 同向,且a 与c -a 垂直,求c . 9. (12分)设两个向量e 1、e 2满足|e 1|=2,|e 2|=1,e 1、e 2的夹角为60°,若向量2t e 1+7e 2与 向量e 1+t e 2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考点7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13天津T1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D = 1, 60BAD ?∠=, E 为CD 的中点. 若1AC BE = , 则AB 的长为 . 【测量目标】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难易程度】简单 【参考答案】 12 【试题解析】用,AB AD 表示AC 与BE ,然后进行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由已知得AC =AD AB + ,12 BE BC CE AD AB =+=- , ∴AC BE =221122 AD AB AD AB AD AB -+- 211122AB AD AB =+- 2111cos 60122AB AD AB ? =+-= ,(步骤1) ∴1 2 AB = .(步骤2) jxq59 2.(13新课标Ⅰ T1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60 ,c =t a +(1-t )b 若b c =0,则t =__________. 【测量目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2t = 【试题解析】∵c =t a +(1-t )b ,∴b c =t a b +(1-t )|b |2.(步骤1) 又∵|a |=|b |=1,且a 与b 夹角为60 ,b ⊥c ,∴0=t |a | |b |cos 60 +(1-t ), 0= 1 2 t +1-t .∴t =2.(步骤2) 3.(13江西T12)设1e ,2e 为单位向量.且1e ,2e 的夹角为π 3 ,若123=+a e e ,12=b e ,则向量a 在b 方向上的射影为 ___________. 【测量目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难易程度】容易 【参考答案】 52

平面向量数量积及运算基础练习题

精品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1)(λ·a) ·b=λ·(a b)=a · (λb), (2)|a ·b|= | a |·| b |, (3)(a ·b)· c= a · (b ·c), (4)(a+b) · c = a ·c+b ·c A .(1)(3) B .(2)(4) C .(1)(4) D .以上都不对. 2、在ΔABC 中,若(CA CB)(CA CB)0+?-=,则ΔABC 为 ( ) A .正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3、若| a |=| b |=| a -b |, 则b 与a+b 的夹角为 ( ) A .30° B .60° C .150° D .120° 4、已知| a |=1,| b |=2 ,且(a -b)和a 垂直,则a 与b 的夹角为 ( ) A .60° B .30° C .135° D .45° 5、若2AB BC AB 0?+=,则ΔABC 为 (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设| a |= 4, | b |= 3, 夹角为60°, 则| a+b |等于 ( ) A .37 B .13 C .37 D .13 7、己知 | a |= 1,| b |= 2, a 与的夹角为60, c =3a+b, d =λa -b ,若c ⊥d,则实数λ的值为( ) A . 74 B .75 C .47 D .5 7 8、设 a,b,c 是平面内任意的非零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其中真命题是 ( ) ① (a ·b)·c -(c ·a)·b=0 ② | a | -| b |< | a -b | ③ (b ·c)·a -(c ·a)·b 不与c 垂直 ④ (3a+2b) ·(3a -2b)= 9| a | 2-4| b |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陕西)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0AB AC BC AB AC ?? ?+?= ???且12AB AC AB AC ?=, 则ABC △为 .A 等边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10(全国Ⅰ文)点O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OA OB OB OC OC OA ?=?=?,则点O 是ABC △的 .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条高的交点 11.已知向量a =(x +z,3),b =(2,y -z ),且a ⊥b ,若x ,y 满足不等式|x |+|y |≤1,则z 的取值范围为( ). A .[-2,2] B .[-2,3] C .[-3,2] D .[-3,3]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

---------------------------------------------------------------最新资料推荐------------------------------------------------------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1/ 32

说课提纲一、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设计三、课堂结构设计四、教学媒体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评价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1)学习任务通过“功”的事例抽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 探究数量积的性质与运算律,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 (2)教学重点数量积的概念 3/ 32

背景分析2、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难点(1)学生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熟知了实数的运算体系,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具备了功等物理知识,并且初步体会了研究向量运算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量积的概念的理解返回

---------------------------------------------------------------最新资料推荐------------------------------------------------------ 说课提纲一、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设计三、课堂结构设计四、教学媒体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评价设计 5/ 32

最新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说课稿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第4册第二章第5节第一课时,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中学代数以往内容中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新的乘法,它区别于数的乘法.这节内容是整个向量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将直接影响向量其他内容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确定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几何意义和运算律。 能力目标:通过对数量积的引入和应用,初步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类比、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 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物理情景中功的概念抽象出向量数量

积的定义,再引导学生探究其几何意义和运算律,与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类比法,通过物理情景中功的概念来理解向量数量积的物理意义,进而理解其几何意义。再通过实数的运算律类比发现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同时结合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问题情景 如图所示,一个力F作用于一个物体,使该物体发生了位移S,如何计算这个力所做的功. 设计意图:通过物理实例引出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为以后理解向量数量积打下基础。 2 建立模型 (1)引导学生从“功”的模型中得到如下概念: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把数量|a||b|cosθ叫a与b的数量积(内积),记作a·b=|a||b|cosθ.其中θ是a与b夹角,|a|cos θ(|b|cosθ)叫a在b方向上(b在a方向上)的投影. 规定0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由上述定义可知,两个向量a与b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 说明:向量a与b的夹角θ是指把a,b起点平移到一起所成的夹角,其中0≤θ≤π.当θ=π/2时,称a和b垂直,记作a⊥b.为方便起

平面向量数量积练习题

平面向量数量积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1)(入a) b=X a ()=a - b), (2) |a b |= | a | | -b |, (3) (a b) c= a (b c), (4) (a+b) c = a c+b c A ? (1) (3) B ? (2) (4) C . (1) (4) D ?以上都不对? LUU/ UUV LUU/ UUU 2. 在 A ABC 中若(CA CB)?(CA CB) 0,则 A ABC 为 ( ) A ?正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3. 已知|a|= 6, |b|= 3, a b =- 12,则向量a 在向量b 方向上的投影是( ) A . - 4 B . 4 C .- 2 D . 2 4. 已知|a |=1,|b |= 2, 且(a — b )与a 垂直,则a 与b 的夹角为 ( ) A . 60° B . 30° C . 135° D . 45° 5. 设 4, |b |= 3,夹角为 60°,则 |a + b | 等于( ) A . 37 B . 13 C . .37 D . .13 6 .设 x , y € R ,向量 a = (x,1), b = (1, y), c = (2, — 4),且 a 丄c , b // c ,则 |a + b|等于( ) A. .5 B. .10 C . 2 , 5 D . 10 7. 已知向量 a = (1,2), b = (2, — 3).若向量 c 满足(c + a) / b , c ± (a + b),贝U c 等于( ) 7 二.填空题 8.已知e 是单位向量,a // e 且a e 18,则向量a = _____________ 9 .已知向量 a , b 夹角为 45 °,且 |a|= 1, |2a — ,贝U |b|= 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 = (2, — 1), b =(入3),若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贝U 入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 (10 分)已知 a = (1,2), b = (— 2, n) (n>1), a 与 b 的夹角是 45 ° (1) 求 b ; 7 一 9 - D 7 一 9 7 一 3 G 7 一 9 - 7 一 3? - B

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一直是高考热点内容,它在处理线段长度、垂直等问题的方式方法 上尤为有突出的表现,而正确理解数量积的定义和几何意义是求解的关键,同时平面向量数 量积的运算结果是实数而不是向量,因此要注意数量积运算和实数运算律的差异,本文仅举 数例谈谈求解向量数量积运算的方法和策略。 1.利用数量积运算公式求解 在数量积运算律中,有两个形似实数的完全平方和(差)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即(a +b )2=a 2+2a ·b +b 2,(a -b )2=a 2-2a ·b +b 2 上述两公式以及(a +b )(a -b )=a 2-b 2这一类似于实数平方差的公式在解题过程中 可以直接应用. 例1 已知|a |=2,|b |=5,a ·b =-3,求|a +b |,|a -b |. 解析:∵|a +b |2=(a +b )2=a 2+2a ·b +b 2=22+2×(-3)+52=23 ∴|a +b |=23,∵(|a -b |)2=(a -b )2=a 2-2a ·b +b 2=22-2×(-3) ×52=35, ∴|a -b |=35. 例2 已知|a |=8,|b |=10,|a +b |=16,求a 与b 的夹角θ(精确到1°). 解析:∵(|a +b |)2=(a +b )2=a 2+2a ·b +b 2=|a |2+2|a |·|b |co sθ+|b | 2 ∴162=82+2×8×10cosθ+102, ∴cosθ=40 23,∴θ≈55° 例3 已知a =(3,4),b =(4,3),求x ,y 的值使(xa +yb )⊥a ,且|xa +yb |=1. 分析:这里两个条件互相制约,注意体现方程组思想. 解:由a =(3,4),b =(4,3),有xa +yb =(3x +4y ,4x +3y ) 又(xa +yb )⊥a ?(xa +yb )·a =0?3(3x +4y )+4(4x +3y )=0 即25x +24y =0 ① 又|xa +yb |=1?|xa +yb |2=1?(3x +4y )2+(4x +3y )2=1 整理得:25x 2+48xy +25y 2=1即x (25x +24y )+24xy +25y 2=1 ② 由①②有24xy +25y 2=1 ③ 将①变形代入③可得:y =±7 5 再代回①得:??? ????=-=???????-==75 3524753524y x y x 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习题(精品绝对好)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0131119)作业 姓名 成绩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2012·辽宁)已知向量a =(1,-1),b =(2,x ),若a ·b =1,则x 等于 ( ) A .-1 B .-1 2 C.12 D .1 2. (2012·重庆)设x ,y ∈R ,向量a =(x,1),b =(1,y ),c =(2,-4),且a ⊥c ,b ∥c ,则|a +b |等于( ) A. 5 B.10 C .2 5 D .10 3. 已知向量a =(1,2),b =(2,-3).若向量c 满足(c +a )∥b ,c ⊥(a +b ),则c 等于( ) A.???? 79,73 B.????-73,-79 C.????73,79 D.????-79 ,-7 3 4. 在△ABC 中,AB =3,AC =2,BC =10,则AB →·AC → 等于 ( ) A .-3 2 B .-23 C.23 D.3 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5.已知向量a ,b 夹角为45°,且|a |=1,|2a -b |=10,则|b |=________. 6.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AM =3,BC =10,则AB →·AC →=________. 7. 已知a =(2,-1),b =(λ,3),若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2分) 8. (10分)已知a =(1,2),b =(-2,n ) (n >1),a 与b 的夹角是45°. (1)求b ; (2)若c 与b 同向,且a 与c -a 垂直,求c . 9. (12分)设两个向量e 1、e 2满足|e 1|=2,|e 2|=1,e 1、e 2的夹角为60°,若向量2t e 1+7e 2与向量e 1+t e 2的 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平面向量数量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把向量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数之间的运算。本节内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为解决直线垂直问题,三角形边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本节内容也是全章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应用,以上三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因为本节课重点的坐标表示公式的推导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我准备让学生自行推导出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然后引

导学生发现几个重要的结论:如模的计算公式,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讲解式教学法 主要是讲清概念,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题讲解时,演示解题过程! 主要辅助教学的手段(powerpoint) (3)讨论式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借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4个重要的结论!并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准备这样进行: 首先提出问题:要算出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量? 继续提出问题:假如知道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向量的坐标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呢?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的教案》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一概念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并能根据条件逆用等式求向量的夹角; 2.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5条重要性质及运算律,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几何意义,重要性质及运算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具三角尺,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本节学习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性质及运算律,然后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复习: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它

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运算的结果还是向量,但这些运算与实数的运算已有了很大的区别。 引入:在物理课中,我们学过功的概念,即如果一个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那么力F 所做的功W 可由下式计算: W =|F ||S |cos θ (其中θ是F 与S 的夹角.) 问:力F 和位移S 分别是什么量?功W 呢? 从力所做的功出发,我们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师:我们首先来学习平面内两个向量的夹角. 1.平面向量的夹角: 已知非零向量a 与,作 =,=,则∠AOB =θ(0≤θ≤π)叫向量a 与的夹角. θ A 特殊:(1)当θ=0时,a 与同向; (2)当θ=π时,a 与(3)当θ=2π 时,a 与(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中,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 (教师用教具演示) 2、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 师: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我们把数量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b a ?,即: θcos b a =? O B O A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