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重视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重视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重视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重视

随着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重视,少数民族双语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教育系统内,作为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学工作的我面对这样一项改革性的创新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索与研究。在探索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这条道路上,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探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因此,我认为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就是可行的,也就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少年、儿童很快掌握汉语(对话语言与书面语言),更快捷的理解与掌握各学科知识。

关键词:

双语(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教学、双语教师自编教材、语言环境

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全国普通话的普及,汉语成为全国最普遍使用的语言。学习汉语便成为我国各种少数民族的一种必然。要获取以汉语为载体的文献与语音资料的文化、科技、专业知识等方面水平最高、最多、最新的资料,不掌握汉语,就会使少数民族获取先进文化与技术的能力降低。阻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等的发展,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她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因此,目前我们应该把双语教学摆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首位,尤其就是在小学,为孩子从小营造一个汉语学习的氛围,从双语(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入手,逐步形成孩子用两种语言交流、学习的习惯。从双语(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教学到纯汉语教学的过渡阶段,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各学科教学内容,实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活动

1、抓住学生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语言的学习就是非常枯燥的,从多年来双语教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情绪总就是从:非常积极→灰心丧气→厌学→放弃。因此,抓住学生闪光点,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就是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攻克难点的的重要因素。做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鼓励,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特别少数民族学生胆小,害羞、害怕听不懂或就是自己说错了或说得不好,难以开口。那么我们必须从心与心的沟通开始,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给予她们帮助与支持,使我们的学生对于双语活动产生情感,积极、自信地学习。用欣赏的态度告诉孩子:"您能行"、"读错了没关系"。只有在孩子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家长、老师督促转化为自觉、自愿时,老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有了它实质的含义。

2、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有效渗透,有效利用本地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儿童的学习都有注意力跨度短、模仿能力强、习惯于经验型学习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在教学形式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观察、模仿、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

(1)图文并茂,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互译,将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与学生动手、动脑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语言。例如,教学"手"这个字时,先制作出"手"的卡片(图文并茂),让学生观察,然后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互译"手"字(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老师可以找小助手帮助自己),同时让学生把手高高举起,跟着老师反复大声读"手",再让学生瞧着自己的手,把手画下来,瞧谁画得又快又好。通过学生对"手"字意思的理解,老师进一步提问。如:"我们的手可以用来做什么啊?"等问题,进一步运用问题加强学生汉语口语的练习。这样学生不但能学会"手"这个字,还通过学习理解"手"这个字的同时,加强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边学单词,边指着相对应的肢体部位,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记忆住字、词的意义。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组员之间相互发出指令,瞧瞧谁的反应最灵敏,可以就是根据所指部位说出汉语,也可以听到汉语指部位。当然,组织教学的活动设计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但就是,最主要的就是无论您教授学生什么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个字、词或知识点意义的基础之上。否则,教师的一切努力就就是枉然。

(2)根据学生实际,把本地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开拓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双语教材。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缺乏小学双语各学科教材就是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做为在双语环境下授课的教师,能结合本地教学资源与自身教学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学科内容等自编、自翻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上一年级美术课(下册)第三课《太阳》时,我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自编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分组(按民族分组,便于语言的沟通)

活动二:观察讨论:太阳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东西:(盘子、锅盖等等),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特别要说出太阳的形状与特征。

活动三:让懂苗语的同学与懂彝语的同学,分别用苗语、彝语翻译太阳。(便于不懂汉语的同学理解太阳一物的意思)

活动四: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同学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心中的太阳。

活动五:让学生根据自己捏出的太阳再说说太阳的形状及特点。(有意训练学生口语与对太阳一物的进一步认识。)

再如,上语文课时,备课的第一步就就是首先根据学生实际翻译或对译教材,自编出符合《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要求的课文后,再备教法等。

也许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本地教学资源与自身教学实际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所编写的教材对于她们来说还就是过难,学生说很简单句子都会出错,甚至还不符合语法规则,但就是只要学生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听起来明白,即使说错了、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用与汉族同学一样的要求要求

少数民族学生,就会使少数民族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信心。她们越就是害怕错误,就越不敢开口,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允许她们犯错。

(3)把汉语言的教学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注重教学内容"量"的尺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要掌握、理解每一学科的知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语言障碍的问题。也就就是只有师生能真正建立沟通,才能理解与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因此,每一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语言的教学,语言的训练。实行双语教学的目的就就是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汉语的对话语言与书面语言水平,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所教学的知识。但就是,在学科知识传授过程中,如果教师所传授内容过大,超出了学生语言理解的承受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势必会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指向语言的学习,一部分指向学科知识的学习。一心二用,效果可想而知。特别就是思品、自然、科学等学科中有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少数民族语言中就是没有的,要让学生掌握就是相当难的,仅词汇的理解这一项就让学生难以承受。因此,每一学科的双语教学在每一节新课上教学的内容涉及不能太多,如果在课堂上新知识的量太大,学生便很难牢固地掌握,并且容易混淆。因此,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把很多知识都要求学生记忆,这样做势必会事倍功半,学生因为觉得太难而放弃各学科的学习。

三、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个人语言的习得不只就是靠识记,更多的就是受到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因此,做为少数民族学生,第一语言的形成并不就是靠在书本上学得,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文盲可能不会瞧书、写字,但她一定会说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学校的意义不就是只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更重要的就是在全校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