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结合料

无机结合料

第五章基层、底基层材料

1、半刚性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技术要求

了解:水泥稳定类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常见类型、级配要求

熟悉:基层、底基层的类型划分;水泥稳定类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材料、石灰稳定类半刚性类材料适用范围;综合稳定类材料的技术要求。

掌握:石灰、粉煤灰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类原材料技术要求;石灰稳定类原材料技术要求;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混合料强度要和压实度要求

基层base

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称做基层。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底基层sub base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次要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辅助层称做底基层。底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2、半刚性基层、顶基层组成设计方法

了解:水泥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类、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组成设计一般规定

熟悉:原材料试验方法;水泥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类、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内容;

掌握:水泥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类、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组成设计步骤、要点。

混合料组成设计

1一般规定

1.1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土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1.2水泥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设计强度要求和规范规定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1.3综合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应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土,确定必需的水泥和石灰剂量以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1.4采用综合稳定时,如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的30%以上,应按本章的技术要求进行组成设计。水泥和石灰的比例宜取60:40、50:50或40:60。

表1 水泥稳定土的抗压强度标准

66的公路可用中值;主要行驶重载车辆的公路应用高限值。某一具体公路应采用一个值,而不是某一范围。

②二级以下公路可取低限值;行驶重载车辆的公路,应取较高的值;二级公路可取中

值;行驶重载车辆的二级公路应取高限值。某一具体公路应采用一个值,而不用某一范围。

1.5水泥稳定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

2原材料的试验

2.1在水泥稳定土层施工前,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进行下列试验:

(1)颗粒分析;

(2)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

(3)相对密度;

(4)击实试验;

(5)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

(6)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

(7)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2.2对级配不良的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砂等,宜改善其级配。

2.3应检验水泥的标号和初、终凝时间。

3混合料的设计步骤

3.1分别按下列五种①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1)做基层用

中粒土和粗料土:3%,4%,5%,6%,7%②

塑性指数小于12的细粒土:5%,7%,8%,9%,11%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

中粒土和粗料土:3%,4%,5%,6%,7%

塑性指数小于12的细粒土:4%,5%,6%,7%,9%

其他细粒土:6%,8%,9%,10%,12%

注:①在能估计合适剂量的情况下,可以将五个不同剂量缩减到

三或四个。

②如要求用做基层的混合料有较高强度时,水泥剂量可用

4%,5%,6%,7%,8%。

水泥稳定混合料的水泥剂量一般为3%—6%;

水泥稳定集料基层水泥剂量: 4.0%—5.5%;

水泥稳定集料底基层水泥剂量: 3.0%—4.0%;

水泥稳定混合料水泥最大剂量:≤6%

3.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至少应做三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3.3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3.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不小于表3-1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表3-1 最少试件数量

3.5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6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3.7根据表3.3.1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R应符合公式(3.3.3)的要求:

_

R≥R d/(1-Z a C v)

式中:R d——设计抗压强度(表3.3.1);

C 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 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95%,即Za=水泥改善土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6,承载比应不小于240。

3.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3.9水泥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表3-2的规定。

表3-2 水泥的最小剂量

3.10综合稳定土的组成设计与上述步骤相同。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技术要求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方法

3、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

了解: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冻融试验方法,抗冲刷试验方法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熟悉:钙、镁含量的测定方法、目的、适用范围;灰及量的测定原理;EDTA滴定的目的与适用范围、所用的试剂、试验步骤;烘干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率实验目的、适用

范围和步骤;劈裂试验目的、适用范围和步骤,顶面法测定稳定路面材料的室内回弹模量步骤;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固体体积率概念、测定原理和方法。

固体体积率概念:试洞内挖出的试样固体体积与试洞体积之比;

原理:用灌砂法测定试洞体积,利用虹吸筒排水法测定烘干后的挖出试样固体体积,求其比值;

掌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养生试验方法;钙镁含量测定步骤;EDTA 滴定标准曲线的制作;击实试验步骤;无侧线抗压制件、养生、测强及要求;CBR试验方法。

(1)取样方法

①料堆取料:上、中、下取,四分法分之;

②施工中取料:摊铺机后取料,来源于3—4车混后四分,试验;

评价离散性时,现场不同位置随机取样;

测定剂量时,上、下分层取样,分别做试件;

③分料:四分法,分料器法;

(2)养生:

标准养生方法

①脱模。量尺寸、称量、装塑料袋、排气、扎紧、进养生室;

②养生室:温度20±2℃,湿度≥95%,试件间距10—20mm;

③无侧限抗压强度养生龄期7天;

氺稳弯拉、劈裂养生龄期90天;

石灰稳定弯拉、劈裂养生龄期180天.;

④最后一天取出,看有无破损,量尺寸、称量,浸于20±2℃水中没顶2.5cm

快速养生法

①确定龄期:温度60±1℃,湿度≥95%,龄期7d,14d,21d,28d,绘制龄期——强度曲线

与常温强度相同的龄期,为快速养生龄期;

氧化钙含量测定方法

试验目的:通过有效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的测定,用以评定路用石灰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石灰的有效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的测定。

试验仪器:

试验试剂:蔗糖、酚酞指示剂、甲基橙试剂、盐酸标准液;

0.5N 盐酸标准液制备与标定:

(1)制备:将2ml相对密度为1.19的浓盐酸稀释至1L 标定备用;

(2)标定:称0.800~1.000g(精至0.0002g)180℃烘2h的碳酸钠,置于250ml烧瓶中,加100ml水使之溶解;滴2~3滴甲基橙试剂,用配置的盐酸溶液滴定,使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加热至沸3min,冷水中冷至室温,变回黄色,再滴定,

出现稳定的橙红色止。

(3)盐酸溶液的当量浓度为:N=Q/V×0.053

式中:N——盐酸溶液的当量浓度;

Q——称取得碳酸钠的质量,g;

V——滴定时消耗的标准盐酸溶液体积,ml。

试样制备:

(1)生石灰:粉碎的生石灰取2mm筛下的200g,再研细,几次四分至20g,过

0.10mm筛,取10g烘干备用;

(2)消石灰:取研细的消石灰10g,烘干备用;

试验步骤:

(1) 称0.5g (准至0.0005g )试样,置250ml 烧瓶中;

(2) 5g 蔗糖盖于表面,加15粒玻璃珠;

(3) 加50ml 新煮沸的已冷却的蒸馏水;

(4) 加盖,摇荡15min ,开盖,加2~3滴酚酞试剂,变粉红色;

(5) 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粉红色消失,30s 内不再复现止。

试验计算:

有效氧化钙含量用下式计算:

100028.01???=G

N V X 式中:V ——滴定用盐酸体积ml ;

G ——试样的质量g ;

N ——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氧化镁含量测定方法

试验试剂:

(1)1:10盐酸溶液;

(2)氢氧化铵—氯化铵缓冲剂(PH=10);

(3)酸性鉻蓝K —萘酚绿B (1:2.5)混合指示剂;

(4)EDTA 二钠溶液:10gEDTA 用温蒸馏水溶解,冷却,稀释至1000ml;

(5)氧化钙标准溶液:取1.7848g 烘干碳酸钙置烧杯中盖皿,滴100ml (1:10)盐

酸,加热,冷却,移进10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6)20%的氢氧化钠溶液;

(7)钙红指示剂;

(8)10%酒石酸甲钠溶液;

(9)三乙醇胺溶液(1:2)

EDTA 相关滴定度的标定:

(1) 取50ml 氧化钙标准溶液于烧瓶中,稀释至100ml ;

(2) 加0.1g 钙指示剂;

(3) 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酸碱度至酒红色,过量3~4ml;

(4) EDTA 溶液滴定,使溶液由酒红色变纯蓝色止;记录用量。

(5) EDTA 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2

1V CV T CaO = 式中:C ——1ml 氧化钙标准溶液中含氧化钙的毫克数,1;

V 1——吸取氧化钙标准溶液体积,ml ;

V 2——消耗EDTA 二钠溶液体积,ml ;

(6) EDTA 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CaO CaO MgO T T T 72.008

.5631.40=?

= 试验步骤:

A 石灰溶液的制备:

(1) 取0.5g 试样(精0.0005g )于烧杯中润湿;

(2) 加30ml1:10盐酸,盖上,加热沸8—10min ,冷却;

(3) 移入250ml 容量瓶,加水至标线,摇匀;

B 钙、镁总量的滴定:

(4) 沉淀后,吸取25ml 溶液于烧瓶中,加50ml 水稀释;

(5) 加酒石酸甲钠1ml ,三乙醇胺5ml ,铵缓液10ml ;

(6) 加K —B 指示剂0.1g ,使溶液变为酒红色;

(7) 用EDTA 溶液滴定,使溶液由酒红色变纯蓝色止;

(8) 记录滴定用EDTA 溶液体积量V 1;

C 氧化钙含量的滴定

(9) 再吸取25ml 石灰液,于烧瓶中,150ml 水稀释;

(10) 加三乙醇胺5ml ,氢氧化钠溶液5ml ;

(11) 加钙红指示剂0.1g ,使溶液变为酒红色;

(12) 用EDTA 溶液滴定,使溶液由酒红色变纯蓝色止;

(13) 记录滴定用EDTA 溶液体积量V 2;

结果计算:

氧化镁在石灰中的有效含量:

%100100010

)(212???-=G V V T X MgO

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

A 制备标准曲线

试样的标准液制备:

(1)取工地用水泥和集料风干,过2或2.5mm 筛,侧含水量;

(2)备5种试样,每种两个;

(3)1种,称2份300g 集料(细100g )放于2个杯内,含水最佳;

(4)2种,两份300g 含2%水泥混料,放于2个杯内,含水最佳;

(5)3、4、5种含水泥4%、6%、8%,于6杯中各300g ,含水最佳;

(6)取一个有试样杯,加10%氯化铵溶液600ml ;

(7)用不锈钢棒搅3min (110~120次/min );

(8)沉淀到出现澄清的溶液止,记录时间;同材同时间;

(9)移入300ml的烧杯内,搅匀,盖表面皿待测;

标准曲线的测定:

(1)吸取液面下1~2cm溶液10ml,置于烧瓶中;

(2)加1.8%氢氧化钠溶液(含三乙醇胺)600ml;PH 值12.5~13;

(3)加钙指示剂0.1g,摇匀,呈玫瑰红色;

(4)用EDTA 溶液滴定,使溶液由玫瑰红色变纯蓝色止;

(5)记录滴定用EDTA 溶液体积量(读至0.1ml);

(6)对其他几个试样用同样的方法滴定;

(7)测得不同的水泥(或石灰)剂量耗用的不同EDTA 量;

(8)以水泥(或石灰)剂量为横坐标,以耗用的不同EDTA 量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B 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

(1)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泥(或石灰)土300g,于搪瓷杯中;

(2)加1.8%氢氧化钠溶液600ml;

(3)如前述进行,测得EDTA 耗用量;

(4)根据耗用EDTA 量,从标准曲线上可以查得灰剂量。

含水量试验(烘干法)

试验中注意问题

(1)称量精度:

①细粒土称取50g,精度为0.01g,松放盒中称湿重;

②中粒土称取500g,精度为0.2g,松放盒中称湿重;

③粗粒土称取2000g,精度为1g,松放盒中称湿重;

(2)烘干至恒重:

①开盖,坐一起烘4h干,盖;

②干燥器中冷却称量;

③4h后再称量;

④两次称量差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即烘干;

第七章石料

了解:桥涵工程用石料的种类及用途;

熟悉:石料的技术标准、技术等级的划分;

掌握:石料的力学性能——饱水抗压强度、抗冻性及坚固性试验方法

第八章土工合成材料

了解:土工织物及相关产品要求;土工合成材料适用范围;

熟悉:土工织物及相关产品质量要求:单位面积质量、厚度、渗透性、孔径、拉伸率、拉伸强度、抗滑性等;土工织物及相关产品性能及质量检验试验:单位面积质量、厚度、渗透性、孔径、拉伸率、拉伸试验。

掌握:拉伸强度试验方法,影响实验主要因素及注意事项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讲稿

第七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1 .概述 定义: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特点: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且各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不同。(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3)强度和刚度都随龄期增长; (4)刚度较柔性路面大,但比刚性路面小; (5)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能力大于柔性路面; (6)容许弯沉小于柔性路面; (7)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土种类: 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的粒径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成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大于2mm的颗粒不少于90%。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不少于85%。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大于40mm的颗粒不少于8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 不同的土与无机结合料拌和得到不同的稳定材料。例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性质各有特点,应根据结构要求,掺加剂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使用场合: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其刚度介于粒料和水泥混凝土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特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征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特性、温缩特性。 2.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 设计龄期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逐渐具有一定的刚性性质。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为三个月,石灰或二灰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六个月。 试验方法: 半刚性材料应力-应变特征试验方法有顶面法、粘贴法,夹具法和承载板法等。 顶面法:直接在试件顶面用千分表测量回弹变形; 粘贴法:在柱体壁上两端各1/6高度处粘贴支架,用千分表测量中间2/3柱体的回弹变形; 夹具法:在柱体壁上两端各1/6高度处套一箍,在箍上伸出支架,用千分表测量中间2/3柱体的回弹变形; 承载板法:用小承载板在试件中间模拟野外测定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顶面法较合理。 试件有圆柱体试件和梁式试件。 试验内容有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和劈裂模量、抗弯拉强度和抗弯拉模量。 圆柱体试件:抗压、劈裂试验; 梁式试件:抗弯拉试验 【1】细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10mm): 试模直径*高=50*50mm 【2】中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试模直径*高=100*100mm 【3】粗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试模直径*高=150*150mm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一、分类: 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 二、材料组成设计 三、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1、备样:水、砂、石; 2、配制剂量: (1)做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3%、4%、5%、6%、7%。 砂土:6%、8%、9%、10%、12%。 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中粒土和粗粒土:2%、3%、4%、5%、6%。 砂土:4%、6%、7%、8%、10%。 其他细粒土:6%、8%、9%、10%、12%。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做三组不同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

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按规定的现场压实度计算)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规定。 最少的试验数量 5、试件在规定温度(北方20±2℃,南方25±2℃)下保湿养生6d ,浸水1d ,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 6、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结合料剂量。此剂量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7R (7d )应符合: ()v a d C Z R R -≥1/7或()d v a R C Z R ≥-17 d R ——设计抗压强度; v C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 a Z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重交通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5%, 此时a Z =1.645;其他道路上应取保证率90%,此时a Z =1.282。 7、考虑到室内试验和现场条件的差别,工地实际采用的结合料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拌法

无机结合料规程

无机结合料规程(JTJ057-94) 第1章总则 1.0.1 为给公路路面基层设计和施工所用种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质量指标和参数统一试验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及石灰的化学分析。 1.0.3 应根据试验目的采用下列不同和取样方法。 可用下列方法之一将整个样品缩小到每个试验所需要的合适质量。 (1)四分法 需要时应加清水使主样品变湿。充分拌和主样品:在一块清洁、平整、坚硬的面上将料堆成一个圆锥体,用铲翻动此锥体并形成一个新锥体,这样重复进行三次,在形成每一个锥体堆时,铲中的料要放在锥顶,使滑动边部的那部分料尽可能分布均匀,使锥体的中心不移动。 将平头铲反复交错垂直插入最后一个锥体的顶部,使锥体顶变平,每次插入后提起铲时不要带有材料。沿两个垂直的直径,将已变成平顶的锥体料堆分成四部分,尽可能使这四部分料的质量相同。 将对角的一对料(如一、三象限为一对,二、四象限为另一对)铲到一边,将剩余的一对料铲到一块。重复上述拌和以及缩小的过程,直至达到要求的样品质量。 (2)用分料器法 如果储料中含有粒径5mm以下的细料,材料应该是表面干燥的。将材料充分拌和后通过分料器,保留一部分,将另一部分再次通过分料器。这样重复进行,直至将原样品缩小到需要的质量。 1.0.4 本试验规程所涉及各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名称、定义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的规定。 关闭此窗口 第2章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 2.1 烘干法(T0801-94) 2.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在105~110摄氏度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湿稳定土和干稳定土的质量之差与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稳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2.1.2 仪器设备 2.1.2.1 对于稳定细粒土。 (1)能够维持105~110摄氏度的自动控制的烘箱。 (2)铝盒(大致的尺寸是直径50mm,高25~30mm)或带有毛玻璃盖的玻璃量瓶。 (3)称量100g以上的天平1架,感量0.01g。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最大干密度 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试验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宜控制在以内(方孔筛)。 试验方法类别。本实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 2 仪器设备 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大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 方孔筛:孔径53mm、、、19mm、、的筛各1个。 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工字型刮平刀: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脱模器 测定含水量用得吕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游标卡尺 3试验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试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土团均应破碎到通过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合机械的破碎率。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mm筛上得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的筛,留作备用(用甲法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 (6)、“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路面材料规格的函》的回函” [2015年12月21日] (7)、“关于《关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技术参数的函》的回函” [2015年12月10日] 二、技术标准 1、材料的技术要求 (1)、碎石:采用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的破碎砾石,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

(2)、细集料:产地夹江龙湾石料场,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的石屑,水洗0.075mm通过率不大于15%,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3)、水泥:采用峨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其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宜大于6h,且小于10h。 2、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颗粒组成

三、配合比设计过程: 1、根据混合料的级配要求,结合各种材料的级配情况,经试验确 定各种材料的比例为:

2、根据图纸要求,同时结合材料情况,初步按照水泥剂量为:(a)3.5%,(b)3.0%,(c)2.5%,做配合比试验。 3、用3种不同水泥用量的混合料分别作振动击实试验,得到各自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试验结果列入下表: 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底基层采用97%压实度,分别制备 φ150mm×150mm圆柱形标准试件,每组制备13个。 5、将试件用塑料袋包裹,在温度20±2℃,湿度不小于95%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养护7d,最后一天为浸水,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如下表: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word版本

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 1 EDTA滴定法(T0809-2009) 1适用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水泥和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和石灰的剂量,并可用于检查拌和摊铺的均匀性。 1.2本办法适用于在水泥终凝之前的水泥含量测定,现场土样的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需要用龄期的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的标准曲线确定。 1.3 本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材料中结合料的剂量。 2 仪器设备 (1)滴定管(酸式)50mL,1支。 (2)滴定台,1个。 (3)滴定管夹,1个。 (4)大肚移液管:10mL,50ml,10支。 (5)锥形瓶(即三角瓶):200mL,20个。 (6)烧杯:2000mL(或1000mL),1只;300mL,1只。 (7)容量瓶:1000mL,1个。 (8)搪瓷杯:容量大于1200mL,10只。 (9)不锈钢棒(或粗玻璃棒),10根。 (10)量筒:100mL和5mL,各一只;50mL,2只。 (11)棕色广口瓶:60mL,1只(装钙红指示剂)。 (12)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0g,感量0.01g。 (13)秒表1只。 (14)表面皿:φ9cm,10个。 (15)研钵:φ12~13cm,1个。 (16) 洗耳球,1个。 (17) 精密试纸:pH12~14。 (18) 聚乙烯桶20L (装蒸馏水和氯化铵及EDTA二钠标准液),3个;5L(装氢氧化钠),1个;5L(大口桶),10个。

(19) 毛刷、去污粉、吸水管、塑料勺、特种铅笔、厘米纸。 (20) 洗瓶(塑料)500mL,1只。 3 试剂 (1)0.1mol/m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二钠)标准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分析 纯)37.23g,用40~50℃的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1000mL。 (2)10%氯化铵(NH4Cl)溶液:将500g氯化铵(分析纯或化学纯)放在10L的聚乙烯桶内,加蒸馏水4500mL,充分振荡,使氯化铵完全溶解。也可以分批在1000mL的烧杯内配制,然后倒入塑料桶内摇匀。 (3)1.8%氢氯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用电子天平称18g氢氯化钠(NaOH)(分析纯),放入洁净干燥的1000mL烧杯中,加1000mL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待溶液冷至室温后,加入2mL 三乙醇胺(分析纯),搅拌均匀后储于塑料桶中。 (4)钙红指示剂:将0.2g钙试剂羟酸钠(分子式C21H13O7N2SNa,分子量460.39)与20g预先在105℃烘箱中烘1h的硫酸钾混合。一起放入研钵中,研成极细粉末,储于棕色广口瓶中,以防吸潮。 4 准备标准曲线 4.1 取样:取工地用石灰和集料。风干后用烘干法测其含水量(如为水泥,可假定其含水量为0)。 4.2 混合料组成的计算: 1)公式:干料质量=湿料质量/(1+含水量) 2)计算步骤: (1)干混合料质量=湿混合料质量/(1+最佳含水量) (2)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或水泥剂量) (3)干石灰或水泥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 (4)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 (5)湿石灰质量=干石灰×(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 (6)石灰土中应加入的水=湿混合料质量-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 7.1.4.3 准备5种试样,每种2个样品(以水泥稳定材料为例), 如下:

无机结合料

半刚性路面基层的施工 摘要: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结构物,它是道路的基础,是道路稳定性的保证,路基的施工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路基施工中,必须参照有关道路的施工技术并加以应用,才能保证路基的质量。 在各种粉碎或原状松散的土、碎(砾)石、工业废渣中,掺入适当数量的无机结合料(如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以此修筑的路面基层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具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之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或半刚性底基层。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大多数路面采用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关键词:基层半刚性基层厂拌法松铺厚度无机结合料施工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一、工程概况 工业园中一段直路段,南北方向长930米,宽22米。采用半刚性基层路基回填风化砂保证不小于50cm,道路结构图从下往上,18cm的水泥稳定砂砾掺碎石,18cm水泥稳定土碎石,4cm的中粒沥青混凝土,3cm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二、概述 路面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组成。 三、路基的施工 (一)基层的分类 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又称为半刚性型或整体型,一般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综合稳定类。粒料类一般分为嵌锁型和级配型。棉纺西路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

(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 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定性好,而且比较经济。基层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特性。当环境适宜时,其强度和刚度会随之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但其最终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还是远低于刚性基层。因此把这类基层成为半刚性基层。在国内外半刚性基层已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 半刚性基层材料对原材料的要求,对土一般要求易于粉碎,满足一定级配便于碾压成型;无机结合料厂用水泥,石灰和粉煤灰;水可以采用人畜饮用水。具体可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三)对原材料的要求 半刚性基层材料对原材料的要求,对土一般要求易于粉碎,满足一定级配便于碾压成型;无机结合料厂用水泥,石灰和粉煤灰,具体可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的目的,所设计的混合料组成在强度上满足设计要求,抗裂性达到最优且便于施工。混合料中结合料的剂量太低则不能成为半刚性材料,剂量太高则刚度太大,容易脆裂。限制低剂量是为了保证整体性材料具有基本的抗拉强度,以满足荷载的设计要求。作用的强度要求限制高剂量可使模量不致于过大,避免结构产生太大的拉应力,同时降低收缩系数,使结构层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引起拉伸破坏。 (四)半刚性基层的施工 1.混合料的拌和方式有路拌法和厂拌法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稳定土层施工多采用集中厂拌和,摊铺机摊铺,修筑的基层平整度、高程、路拱、纵坡和厚度都达到了规范要求。从而避免了人工或平地机施工中配料不准,拌和不匀,反复找平有素土夹层等问题,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稳定土混合料可以在中心站用多种机械进行拌和,也可以用路拌机械或人工在场地进行拌和。对于高速和一级公路,应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依据 根据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二、选用材料 1、用途:水泥稳定基层 2、材料:碎石采用浏阳星大碎石料场生产的4.75-9.5 mm、9.5-19mm、 19-31.5mm的单粒碎石;砂采用长沙母山砂场的中砂;水泥采用印山 台水泥厂生产的P.O 32.5级水泥;水采用自来水。 三、材料性能试验 集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034-2000)的要求,具体指标如下: 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测试值为31.5; 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测试值为21.4%; 水泥初凝时间140min和终凝时间205min,不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034-2000)的要求,建议厂家调试水泥的初凝及终凝时间,直到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现经业主同意,暂时用其做基层配比试验,等厂家调试好后再做其水泥物理性能试验,并附于其后。 四、集料筛分试验 粗细集料筛分试验结果见附表。 五、合成材料级配设计 合成级配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曲线见附表。 集料合成比例为:碎石(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

mm):砂=25:19:22:34。 六、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 各项试验均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进行。混合料分别按水泥剂量为4.5%、5.0%、5.5%进行掺配,并采用击实试验确定每种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水泥剂量为5.0%的混合料是经济合理的。 七、建议推荐配合比 综合前述试验分析结论,确定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为: 碎石(19-31.5mm碎石):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砂=25:19:22:34 水泥掺量=5.0% 最大干密度=2.347g/cm3 最佳含水量=5.2%

无机结合料

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最大干密度 T0804-199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公路工程无机结 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1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 ---------------- 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 量和最大干密度 1.2试验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1.3试验方法类别。本实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 列于表T0804-1。 2仪器设备 2.1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n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 底座;大

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n和高50mrri 的筒内垫块,底座。 2.2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可设置击实次数,并保证击锤自由垂直落下,落高应为450mm锤迹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2.3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 2.4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 2.5方孔筛:孔径53mm、37.5mm、26.5mm、19mm、4.75mm、2.36mm 的筛各 1 个。 2.6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n和厚3mm 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工字型刮平刀:30mm< 50mM 310mm 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拌和工具:约400mM 600mM 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 脱模器 2.12测定含水量用得吕盒、烘箱等其他用具。 2.13游标卡尺 3 试验准备 3.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试在50C烘箱内烘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作业指导书(2015新版)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作业指导书(2015新版)

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文件编号:XXXX-ZY-XXXX-2015 作业指导书第 1 页共 18 页第 A 版第0次修订 标题: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颁布日期: 2015-09-01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1 总则 1.1目的 规范公司无机结合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 1.2 引用标准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无机结合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原材料技术要求和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 3 原材料要求 3.1 一般规定 3.3.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料试验。 3.3.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相关要求。 3.3.3 工业废弃物作为筑路材料使用前应进行环境评价,并满足国家相关规定。 3.2 水泥及添加剂 3.4.1 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 3.4.2 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文件编号:XXXX-ZY-XXXX-2015 作业指导书第 2 页共 18 页第 A 版第0次修订 标题: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颁布日期: 2015-09-01 3.4.3 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的规定。 3.3 石灰 3.3.1 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1和表3.3.1-2的规定。 表3.3.1-1生石灰技术要求 指标 钙质生石灰镁质生石灰 试验方法ⅠⅡⅢⅠⅡⅢ 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85 ≥80 ≥70 ≥80 ≥75 ≥65 T 0813 未消化残渣含量(%)≤7 ≤11 ≤17 ≤10 ≤14 ≤20 T 0815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5 >5 T 0812 表3.3.1-2 指标 钙质消石灰镁质消石灰试验方法 ⅠⅡⅢⅠⅡⅢ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65 ≥60 ≥55 ≥60 ≥55 ≥50 T 0813 含水率(%)≤4 ≤4 ≤4 ≤4 ≤4 ≤4 T 0801 细度 0.60mm方孔筛的筛余(%)0 ≤1 ≤1 0 ≤1 ≤1 T 0814 0.15mm方孔筛的筛余(%)≤13 ≤20 —≤13 ≤20 —T 0814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4 >4 T 0812

无机结合料习题与答案

无机结合料习题 一、填空题 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整个养生期间试验规定温度为,在北方地区应保持(20±2℃),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2℃);水份变化小试件不超过1g;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10g。 2、二灰碎石无侧限抗压试件制备时,试件直径和高均为15cm,二灰碎石最大干密度1.97g/cm3,最佳含水量8.3%,压实度标准95%,则制备1个二灰碎石试件需称湿混合料 5372.6 (取1位小数)。 3、EDTA滴定法测定石灰剂量的标准曲线,石灰土试样是以含水量为16%,湿质量300g建立的,现工地上石灰土含水量10%,应取湿试样 284.5 g。 4、影响压实的因素有哪些 答:(1)含水量对整个压实过程的影响;(2)击实功对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3)不同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4)土粒级配的影响。 5、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关系: 答:在一定的击实功下,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土才能被击实至最大干密度。若土的含水量大于或小于为最佳含水量时,则所得的干密度都小于最大值。 6、击实试验中,应制备不同含水量试件的数量: 答:大于等于5个。 7、击实试验数据处理,如有超粒径颗粒的处理方法 答:ρ,max= 8、在击实功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土中粗粒料含量的增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变化(最佳含 水量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加)。 9、击实试验中,至少制备不同含水量的试样为( 5个)。 10、半刚性基层设计,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作为设计指标。(95%保证率的下置信界限) 11、石灰稳定土砂砾强度试验,南方地区养护温度(25±2℃ ) 12、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劈裂强度试件养生方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相同,但养生世间为6个月。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第五章普通沥青混合料 本章着重阐述了热拌沥青兴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强度形成原理、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征参数、应具有的技术性质、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设计方法,包括组成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方法,同时对Superpave与GTM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马歇尔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组成,同时对Superpave与GTM设计法有一定了解。 5.1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结构 5.1.1沥青混合料的定义 ⑴沥青混合料 ⑵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⑶沥青碎石混合料 ⑷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5.1.2沥青混合料的分类 ⑴按结合料分类 石油沥青混合料煤沥青混合料 石油沥青混合料又包括粘稠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及液体石油沥青混合料 ⑵按矿料的级配类型划分 ①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 ②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⑶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划分 ①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3%~6%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② 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剩余空隙率在6%~12% 沥青碎石(AM ) ③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设计空隙率为18%的混合料 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 排水式沥青基层(ATPB) ⑷按矿料公称最大粒径划分 ① 特粗式沥青混合料 等于或大于31.5mm ②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 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6.5mm ③ 中粒式沥青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6mm 或19mm 的沥青混合料。 ④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9.5mm 或13.2mm 的沥青混合料。 ⑸按制造工艺划分 ①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 ② 冷拌沥青混合料 ③再生沥青混合料 5.1.3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 ⑴ 表面理论 ???? ?????? ?? 粗集料 矿质骨架细集料 沥青混合料填料结合料--沥青 ⑵ 胶浆理论 ① 粗分散系。以粗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砂浆的介质中。 ② 细分散系。以细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胶浆的介质中。 ③ 微分散系。以矿粉填料为分散相,分散在高稠度的沥青介质中。 ?? ?? ???????? ??? ?????? ???? 分散相--粗集料分散相--细集料分散相--填料沥青混合料分散介质--砂浆分散介质--沥青胶结料分散介质--沥青(微分散系)(细分散系)(粗分散系)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水泥处治碎石排水基层配合比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依据 根据施工图纸及公路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隧道水泥处治排水基层强度为4.0MPa (18cm水泥处治排水基层)。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二、原材料 水泥:西安蓝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P.042.5 碎石:旬阳庙沟石场 石屑:旬阳庙沟石场 水:旬阳汉江水 根据JTJ018-97选择碎石级配为4.75-26.5开级配,4.75-9.5碎石掺15%,9.5-26.5碎石掺80%,石屑5%。 三、设计步骤 1、9% 10 % 11% 水泥剂量的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根据碎石最大粒径选择击实试验方法为丙法,分三层每层98击。 2、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分成五份每份试料的干重约为5kg 3、预定6个不同含水量一次相差1%,且其中两个大于和小于最佳含水量。 4、按2%、3%、4%、5%、6%,含水量制备水泥剂量9%,10%,11%试样。 5、根据击实结果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压实度为98%制备

Φ150×150试件,以9%、10%、11%,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各13个试件,试件完成后从试模内脱出并称质量后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生7d,最后一天进行浸水(水温20±2℃)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用EDTA滴定并绘制,0%、6%、8%、10%、12%、14%的水泥剂量标准曲线。 7、试验结果对照表 该水泥处治排水基层的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0MPa,根据试验结果9%、10%、11%,水泥剂量均能满足水泥处治排水基层设计强度要求,同时兼顾成本和质量运用10%水泥剂量最合适。 十天高速A-CD43合同段试验室 2010.05.29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道路材料》科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及强度形成原理 目的要求:1.描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 2.叙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形成原理 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原材料的要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常用作路面基层材料,是在粉碎或原状的土(或砂砾)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胶结材料和适量的水,经拌和、压实与养生后,得到的具有较高后期强度,整体性和水稳定性均较好的材料。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耐磨性差,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故常将这类材料称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 一、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组成 1.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分类 1)根据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组成的集料将其分为两大类 ①稳定土类 ②稳定粒料类:在粉碎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材料形成的称为稳定土 类(如:水泥稳定土、等),在松散的碎石或砂砾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材料形成的称为稳定粒料类(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砂砾等)。 2)按无机胶结材料的种类可分为四大类: ①用水泥稳定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稳定类(如: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砂砾等) ②用石灰稳定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类(如:石灰稳定土等); ③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的混合料称为综合稳定类(如:综合稳定土、综合稳定砂砾等); ④用一定量的石灰和工业废渣稳定的混合料称为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 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组成材料及要求 1)土 除有机质或硫酸盐含量高的土以外,各类砂砾土、砂土、粉土和粘土都可以用作无机结合稳定材料。一般规定用于稳定土的液限不大于40,塑性指数不大于20。级配良好的土用作无机结合稳定料时,既可以节约无机结合料的用量,又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重粘土中粘土颗粒含量多,不易粉碎、拌和,用石灰稳定时,容易使路面造成缩裂。粉质粘土的稳定效果最佳。用水泥稳定重粘土时,同样因不易粉碎、拌和,会造成水泥用量过高,经济性差。2)无机结合料 (1)水泥 各类水泥都可以用于稳定土,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其稳定效果有明显影响。对同一种土,硅酸盐水泥比铝酸盐水泥稳定效果好。在水泥矿物成分相同、硬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其强度随水泥比表面积和活性的增大而提高。稳定土的强度还与水泥用量有关,一般说来:水泥剂量愈大,稳定土的强度愈高,但过多的水泥用量,虽获得了较高的强度,但在经济上不一定合理,在效果上也不明显,而且容易开裂。所以水泥用量不存在最佳水泥用量,而存在一个经济用量。通常在保证土的性质能起根本变化,且能保证稳定土达到所规定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取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 (2)石灰 石灰剂量对石灰土强度影响显著,石灰剂量较低(小于3%~4%)时,石灰主要起稳定作用,土的塑性、膨胀性、吸水量减小,使土的密实度、强度得到改善。随着剂量的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均提高,但剂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强度反而降低。石灰的最佳剂量,对粘性土和粉性土为干土重的8%~16%,对砂性土为干土重的10%~18%。剂量的确定应根据结构层技术要求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试验用料要求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试验用料要求 一号配比: 水泥用量:3% 最大干密度:2.35 g/cm3 最佳含水量:5.3% 采用¢15 cm无侧限试筒,容积为2651cm3 ,按100%压实度装料时为6560g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时按96%进行设计,装料质量为6298g,其中各材料装料质量如以下: 水:317g 水泥: 174g 石子(26.5-31.5):987 石子(10-26.5):1510 石子(5 - 10):1510 石子(0 - 5):1800 各石子比例为: 26.5-31.5:10-26.5:5 – 10:0 – 5=17%:26%:26%:31% 二号配比: 水泥用量:4% 最大干密度:2.37 g/cm3 最佳含水量:5.4% 采用¢15 cm无侧限试筒,容积为2651cm3 ,按100%压实度装料时为6622g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时按96%进行设计,装料质量为6357g,其中各材料装料质量如以下: 水:326g 水泥: 232g 石子(26.5-31.5):986 石子(10-26.5):1508 石子(5 - 10):1508 石子(0 - 5):1798 各石子比例为: 26.5-31.5:10-26.5:5 – 10:0 – 5=17%:26%:26%:31% 三号配比: 水泥用量:5% 最大干密度:2.39 g/cm3 最佳含水量:5.5% 采用¢15 cm无侧限试筒,容积为2651cm3 ,按100%压实度装料时为6684g ,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时按96%进行设计,装料质量为6417g,其中各材料装料质量如以下: 水:334g 水泥: 290g 石子(26.5-31.5):985g 石子(10-26.5):1506 g 石子(5 - 10):1506 g 石子(0 - 5):1795 g 各石子比例为: 26.5-31.5:10-26.5:5 – 10:0 – 5=17%:26%:26%:31% 四号配比: 水泥用量: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七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1 .概述 定义: 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特点: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且各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不同。(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3)强度和刚度都随龄期增长; (4)刚度较柔性路面大,但比刚性路面小; (5)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能力大于柔性路面; (6)容许弯沉小于柔性路面; (7)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土种类: 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的粒径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成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大于2mm的颗粒不少于90%。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不少于85%。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大于40mm的颗粒不少于8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 不同的土与无机结合料拌和得到不同的稳定材料。例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性质各有特点,应根据结构要求,掺加剂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使用场合: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其刚度介于粒料和水泥混凝土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征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特性、温缩特性。 2.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 设计龄期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逐渐具有一定的刚性性质。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为三个月,石灰或二灰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六个月。 试验方法: 半刚性材料应力-应变特征试验方法有顶面法、粘贴法,夹具法和承载板法等。 顶面法:直接在试件顶面用千分表测量回弹变形; 第97页

无机结合料类习题加沥青

无机结合料类习题

baiyong发表于2007-8-26 11:47沥青类

9.石油沥青老化后的指标的变化。 10.下列溶剂中能将沥青裂解蒸馏出的油分完全溶解的溶剂是(乙醚) 11.与老化粒组相比较,沥青老化后,其针入度指数是(增加) 12.沥青的针入度和软化点都是表示沥青粘滞性的条件粘度√ 13.含蜡量、软化点等试验是否涉及到沥青变形性的指标√? 14.当超过重复性精密度要求,用回归法确定沥青含蜡量时,蜡质量与含蜡量关系直线的斜率(方向系数应为正值)。 15.沥青针入度PI表示沥青的(感温性) 16.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高度变化不影响所测流值,仅对稳定度的试验结果有影响(× ) 17.通过采用(增加压实功)的方式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18.在马歇尔试验中,沥青含量增大,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19.用于评定沥青混合料强度与稳定性的参数(稳定度、流值、残留稳定度、车辙)。 20.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 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残留稳定度 21.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时,应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1)沥青混合料类型已确定,级配范围已明确。 (2)各种矿料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各档料的筛分析已完成。 22.沥青混合料设计中发现稳定度偏低。应采取的措施: 23.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方法 24.现场拌合沥青混合料的抽检项目 25.沥青混合料加入矿粉的作用 26.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指标 27.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的四种方法适用范围 28.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不小于3%的原因 29.随沥青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也相应提高 30.关于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的描述 31.某地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且雨量充沛,则该地气候分区可划分为(1-4-1 )。 32.某地夏季较热,冬季严寒且干旱少雨,则该地气候分区可能是(2-1-4 )。 33.表干法、水中重法、蜡封发、体积法是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的4中方法,其表干法适用范围(密实型)。34.沥青混合料施工检测项目主要有(稳定度、流值、马氏密度、最理论密度、空隙率、压实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 35.蜡封法如何定义 36.为提高高温稳定性,南方地区选用的沥青标号通常要比北方地区适当低一些(√ ) 37.考虑高温稳定性,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的粒径要大一些,考虑耐久性粗集料的粒径要小一些(× )?3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候,应遵循(使用性能(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滑性、耐久性)、施工和易性和经济性)原则。 二、判断题 1.沥青路面施工时,若混合料的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易造成沥青路面的泛油.。(×) 2.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的碎石、破碎砾石等。(√) 3.SMA沥青用量较高,为防止施工时混合料中沥青偏离,应向混合料中夹入纤维等稳定剂。(√) 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的温度越高,则稳定度愈大,流值愈小(×) 5.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筛分应用“干筛分”。(×)

第六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第六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河南城建学院 《道路建筑材料》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及强度形成原理 目的要求:1.描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 2.叙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形成原理 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原材料的要求 编写教师:朱凯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常用作路面基层材料,是在粉碎或原状的土(或砂砾)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胶结材料和适量的水,经拌和、压实与养生后,得到的具有较高后期强度,整体性和水稳定性均较好的材料。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耐磨性差,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故常将这类材料称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 一、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组成 1.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分类 1)根据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组成的集料将其分为两大类 ①稳定土类 ②稳定粒料类:在粉碎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材料形成的称为稳定土 类(如:水泥稳定土、等),在松散的碎石或砂砾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材料形成的称为稳定粒料类(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砂砾等)。 2)按无机胶结材料的种类可分为四大类: ①用水泥稳定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稳定类(如: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砂砾等) ②用石灰稳定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类(如:石灰稳定土等); ③同时用水泥和石灰稳定的混合料称为综合稳定类(如:综合稳定土、综合稳定砂砾等); ④用一定量的石灰和工业废渣稳定的混合料称为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 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组成材料及要求 1)土 除有机质或硫酸盐含量高的土以外,各类砂砾土、砂土、粉土和粘土都可以用作无机结合稳定材料。一般规定用于稳定土的液限不大于40,塑性指数不大于20。级配良好的土用作无机结合稳定料时,既可以节约无机结合料的用量,又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重粘土中粘土颗粒含量多,不易粉碎、拌和,用石灰稳定时,容易使路面造成缩裂。粉质粘土的稳定效果最佳。用水泥稳定重粘土时,同样因不易粉碎、拌和,会造成水泥用量过高,经济性差。2)无机结合料 (1)水泥 各类水泥都可以用于稳定土,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其稳定效果有明显影响。对同一种土,硅酸盐水泥比铝酸盐水泥稳定效果好。在水泥矿物成分相同、硬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其强度随水泥比表面积和活性的增大而提高。稳定土的强度还与水泥用量有关,一般说来:水泥剂量愈大,稳定土的强度愈高,但过多的水泥用量,虽获得了较高的强度,但在经济上不一定合理,在效果上也不明显,而且容易开裂。所以水泥用量不存在最佳水泥用量,而存在一个经济用量。通常在保证土的性质能起根本变化,且能保证稳定土达到所规定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取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 (2)石灰 石灰剂量对石灰土强度影响显著,石灰剂量较低(小于3%~4%)时,石灰主要起稳定作用,土的塑性、膨胀性、吸水量减小,使土的密实度、强度得到改善。随着剂量的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均提高,但剂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强度反而降低。石灰的最佳剂量,对粘性土和粉性土为干土重的8%~16%,对砂性土为干土重的10%~18%。剂量的确定应根据结构层技术要求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