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区给水规划说明书

城区给水规划说明书

城区给水规划说明书
城区给水规划说明书

新密市城区供水专项规划

(2015-2030)

说明书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规划编制依据 (1)

1.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

1.3规划目标 (5)

1.4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5)

第二章城市概况与规划分析 (8)

2.1城市概况 (8)

2.2自然概况 (9)

2.3城市规划概况 (12)

2.4上位规划中给水规划简介 (14)

2.5上位规划中给水规划分析 (15)

第三章城市供水现状分析 (17)

3.1城市供水现状分析 (17)

3.2存在的问题 (23)

第四章规划建设规模 (25)

4.1城市需水量预测 (25)

4.2供水规模的确定 (32)

第五章水源规划 (33)

5.1水资源概况 (33)

5.2水质 (35)

5.3现状水资源条件下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36)

5.4城区水资源可供水量 (37)

5.5水资源和用水量平衡 (41)

5.6水资源配置 (42)

5.7城市水源保护 (43)

第六章供水工程规划 (46)

6.1供水工程规划 (46)

6.2水源地建设规划 (50)

6.3供水厂建设规划 (51)

第七章供水管网工程规划 (53)

7.1供水管网工程规划原则 (53)

7.2管网布置和顶线 (53)

7.3输配水管网的布局方案 (54)

7.4管网计算公式 (56)

7.5供水管网布置 (57)

7.6管材选择 (58)

7.7管道敷设 (62)

7.8管道附属设施 (63)

7.9管网工程量 (64)

第八章节约用水规划 (66)

8.1节水必要性 (66)

8.2节水原则 (66)

8.3节水措施 (67)

8.4中水回用 (70)

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 (74)

9.1近期供水工程规划 (74)

9.2远期供水工程规划 (75)

第十章供水安全保障、运行调度管理规划 (76)

10.1供水安全保障 (76)

10.2运行调度管理规划 (79)

10.3应急事故处置 (8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85)

11.1规划的实施 (85)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工程投资估算 (89)

12.1编制依据 (89)

12.2投资估算表 (89)

12.3投资估算表 (89)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2008年修订版)

《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第158号令

《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通知》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城市供水与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豫建城〔2013〕16号)(二)规划设计资料

《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

《新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项目报告书》(2011年12月)

《新密市城区水资源规划》(2009年12月)

《新密市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初步设计》(2013年6月)

《新密市引水入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11月)

新密市城区地形图(1:1000)

现状供水管网及其它基础资料

(三)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199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建标〔2005〕157号)《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

《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用水定额》(DB41/T385-2009)

1.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2.1 规划指导思想

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是整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尽量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议,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对城市供水水源、供水能力、需水量及配套管网设施,尽量做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及布局;力求给水规划所制定的方案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为指导今后城市新建、改(扩)建给水工程设施提供设计依据和原则。

(1)依据《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区实际情况和城市发展战略,为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2)通过对城市水资源条件及规划情况的合理分析,为城市选择优质可靠的供水水源,并提出具体的水源保护方案,为城市今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规划依据,为城市用水在资源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3)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制定的城市建设范围及用地性质,客观的确定城市用水规模;依据所确定的用水规模,合理提出建设城市给水厂的规划方案,为城市水厂的建设提供依据。

(4)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基础上,通过给水管网计算,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城市给水配套管网布局方案,为今后城市给水配套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2.2 规划原则

本次给水工程专项规划依据以下原则进行编制:

(1)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供水规划应与总体规划相一致,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满足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并与城市排水、供电、环境保护等专业规划衔接;同时还

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颁布的环保、卫生、排水、供电、劳动保护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

(2)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协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水质、水量为目标,确保城市用水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3)坚持全面规划、近远期结合的方针

城市供水规划应近、远期结合。对现有供水系统要尽可能掌握准确、详尽的资料,提出合理的改造完善办法。坚持统一规划,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对方案进行合理、科学的比较。

(4)与科技发展同步

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供水工程的影响,提高供水工程的科技含量,以节省资金,提高效率。

(5)节省能源

提倡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水洁具,提出先进的水工艺,在水的多重利用,重复利用方面提出科学的规划思想。

(6)提高供水系统安全性

提高给水系统安全性,加强事故应对能力。供水系统尽量布置成多水源、多系统的格局,系统之间能联网的尽可能联网,以保护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7)充分利用现有设施

充分掌握和分析现状资料,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供水设施的作用,使新规划的供水系统与原有供水系统有机结合。

(8)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优化整体方案

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供水系统的优化分析,确定合理、有效、经济的供水系统,力求整体最优,局部服从整体。确保城镇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9)投资和运行最经济

因地制宜根据客观实际,在保证供水设施运行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节省工程投资、节省用地、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的规划方案,追求最好的性价比。

1.3 规划目标

水量:满足各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水质: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及新的国家和地方供水标准;2020年前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中42项常规指标的自检能力;

水压:达到《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对供水压力的要求;管网最不利点服务压力不小于0.28MPa,供水管网服务压力合格率达到100%。

管网漏损率:2020年下降到12%以下,2030年下降到10%以下;

运行管理:建立较为完善和规范的日常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全面推进生产运行自动化、业务管理信息化,实现管理科学、服务规范、良性运行。

1.4 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1.4.1 规划期限

《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中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中期规划为2016-2020年;远期规划为2021-2030年。

考虑到专项规划的编制时间,并和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次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的规划期限确定为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新密市城市供水与节约用水专项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也应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4.2 规划范围

《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中确定新密市中心城区包含主城区和新密产业集聚区两部分,由于产业集聚区和主城区相隔距离较远且相对独立,本次供水专项规划范围仅包括新密市主城区。

本规划范围与《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中规划中主城区范围一致:西到荥密路,南到洧水路,东到东环路,北到郑少高速,至2030年,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城区范围详见下图。

新密市城区规划图

新密市城区卫星图片

第二章城市概况与规划分析

2.1 城市概况

2.1.1城市概述

新密市位于嵩山东麓浅山丘陵地带,距省会郑州30公里,区域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80万,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风景区管委会,303个行政村、47个居委会,是河南省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城镇化率52.8%。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62位。

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6年始置密县,1994年撤县建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其中国家级9处,古城寨遗址、李家沟遗址分别于2000年、200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人文景观主要有黄帝宫、古县衙、超化寺等,被命名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自然景观主要有伏羲山、神仙洞、飞龙峡、美玉桃源等,其中伏羲山大峡谷、神仙洞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景区。

新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中心地带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经济圈,距郑州国际机场20公里。域外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107国道、310国道等接邻贯通,境内郑尧高速、郑少洛高速、郑密路、密杞路、密荥路、宋大铁路、密杞铁路等纵横成网,正在建设的郑登快速通道、郑州大学路南延、省道323、商登高速穿境而过,港区迎宾大道西延等道路正在规划,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

2.1.2 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新密市着眼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抓住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富民强市总目标,以"三大主体"等重点工作带动全局,着力保增长、调结构、统城乡、惠民生,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201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59.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1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4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10元。

今后一个时期,新密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郑州市各项决策部署,抢抓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航空港区发展有利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三大主体"工作格局,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2 自然概况

2.2.1 地质地貌

新密市中部为丘陵沟壑,东部为河谷平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如簸箕。

新密地处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结合的部位,以山地为主,属嵩山五指岭和箕山山脉东延部分,境内自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北三面为嵩山山脉环抱的浅山丘陵区,中部丘陵起伏,岳谷交错,东部为河谷平原。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212.2km2,占全市面积21.2%,丘陵面积573.6km2,占全市面积57.3%,平原面积215.2km2,站全市面积21.5%。

境内有大小山峰、岗岭800多座,主要山峰有五指岭、兰崖山、双牛山等,最高峰五指岭海拔1108.5m,最低为东南地区的宋楼西,海拔115m,市域内一般海拔300~500m。

城区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东西两侧低,海拔约为230~400m。城区北侧为清屏山,海拔高度为446m。

2.2.2 水文地质

新密市全区分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文地质区、碎屑岩类空隙裂隙水水文地质区、浅变质岩裂隙水水文地质区及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水文地质区四部分: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岩中,分布于本区东部大隗、曲梁一带,以及双洎河及其支流河谷地带。

碎屑岩类空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二迭系石千峰组下段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上石盒子段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多分布在旱龙岗复向斜轴部。

浅变质岩裂隙水主要包括嵩山群石英片岩、绢云千枚岩等组成的一套浅变质岩系。

碳酸盐岩含水层共有七个层组:①嵩山群五指岭组二段厚层白云质灰岩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尖山寺沟一带;②寒武系朱砂洞组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含水层,由于分布地形较高,只在尖山边缘沟谷中时有泉水出露;③寒武系徐庄—张夏组鲕状灰岩组含水层,主要分布在荥密复背斜轴部及附近;④寒武系崮山—长山组白云质灰岩含水层;⑤寒武—奥陶系凤山—马家沟组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含水层;⑥石灰系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旱龙岗复向斜之两翼;⑦第三系泥灰岩,分布于东部曲梁、刘寨一带。

2.2.3 气候特征

新密市位居河南省域中部,为豫西山地经济区和豫东黄河冲击区的交接地带。新密市位于外方山系余脉的五指岭东北分支和东南分支的夹角地带,西、北、南三面群山耸立,中部丘陵起伏,邱谷交错,东部为河谷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候干燥,雨雪较少,四季分明,季风转换明显。新密市全年日照平均时数2134.2 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9.4%,新密市年平均气温14.3℃。

新密市主要气象条件为:

极端最高气温43℃

年平均气温14.4℃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

冬季平均气压101.28kPa

年平均相对湿度66%

年平均降雨量640.9mm

最大积雪深度18cm

最大冻土深度18cm

年平均风速 3.2m/s

最大风速24m/s

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

2.2.4 土地资源与土壤

受地形地势影响,新密市土地资源相对较贫乏,山地、丘陵、平原分占总面积的21.2%、57.3%、21.5%。全市耕地面积4.7万公顷,占总面积

的47.1%;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21.0%;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的16.5%。全市土壤97.3%为褐土,广泛分布于南部、中部和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区。

2.2.5 自然资源

新密资源富足,品质优良。已探明矿藏25种,煤炭、硅石、页岩、铝矾土、石英石等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储量50亿吨,铝矾土储量1.5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全国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也是著名的石雕、玉雕之乡。"密玉",质地细腻、颜色均匀,被誉为"河南翠";金银花为全国之冠,是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业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41.3%,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市)。

2.3 城市规划概况

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期限设定为2011~2030年。市域规划形成“双核驱动,双圈整合,双片保护”的空间规划布局结构。“双核”为中心城区和曲梁新城。中心城区为市域公共服务、生活居住、产业提升的核心,曲梁新城为对接郑州中心城区,产城结合的郑州中心城区外围功能组团。

“双圈”分为内圈城镇和外圈城镇,内圈城镇包括袁庄、米村、牛店、超化、来集、岳村,与中心城区的边缘距离在5公里左右,其产业和生活功能应与中心城区协调,其高端部分向中心城区集中,中低端部分适度整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未来逐步演变为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外圈城镇包括白寨、刘寨、大隗、苟堂、平陌、尖山等城镇,距离中心城区距离在10~15公里,是相对独立的城镇。“双片”为市域南、北两翼的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区,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高效农业为主。

新密主城区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三片区,两绿带,多组团模式。

“三片区”:即由马鞍河沟、惠沟两条主要自然冲沟以及未来大道和密州大道共同分割形成的城西、城中、城东三大发展片区。

①城东片区:定位为新的城市综合中心片区,规划建设行政办公及商业金融中心,并配置主要的文化娱乐及体育设施,同时规划建设新的居住文教综合组团。

②城中片区:城中片区包括旧城部分、城北部分、城南部分。旧城部分包括中央组团、青屏组团和嵩山组团,定位为新密市生活服务副中心。以商业服务、居住、教育及娱乐为主体功能。城北部分定位为新密市的高品质山地景观生活区。城南部分定位为城市南部的生活旅游组团及产业发展片区。

③城西片区:定位为以居住、物流、工业为主体的复合型多功能发展片区。

“两绿带”:即以北部山区为依托的绿带和以南部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地为依托的绿带。

“多组团”:十四个城市组团,分别为综合组团、工业组团、山北组团、中央组团、青屏组团、嵩山组团、古城组团、矿务局北组团、北组团、核心组团、东组团、南组团、西组团、中南组团。

规划初步确定该市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为:郑州都市区西南的外围组团,新密市政治、文化中心和产业中心;新密主城区是新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和具有丘陵风貌特色的宜居城区;新密产业集聚区是郑州都市区重要产业组团,生态宜居的国家级服装产业名城。

规划期末主城区人口规模为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5平方公里之内。

2.4 上位规划中给水规划简介

(1)供水水量规划:近期2015年,新密主城区总用水量为10.5万立方米/日,至远期即2030年达到16.5万立方米/日。

(2)供水水源规划:李湾水库水质达到国家III类水质,可作为城区和周边乡镇的饮用水源;规划建设五星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可作为城区和周边乡镇的饮用水源;远期规划供水水源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供水方式,主城区属于地下水中等富水区,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仍然作为城区主要水源之一。另外新密市可以考虑通过郑州市的引黄工程调拨部分黄河水使用。结合郑州市自身的用水量情况,每年可调拨黄河水5000万立方米进入新密,通过区域协调,引部分水资源缓解新密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3)水厂规划:

主城区现状水厂(共供水规模4.5 万立方米/日),规划近期予以保留,中远期黄河水厂扩建,规模4 万立方米/日,占地4 公顷;在近期规划建设城东自来水厂(规模20 万立方米/日),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5 万立方米/日,占地8 公顷。

处理工艺选择近期采用常规净水工艺,即原水经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工序处理→清水池→配水;中远期考虑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提高和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采用常规净水工艺+深度净水工艺,水厂规划设计中考虑水处理工艺的用地安排。

(4)管网规划

主城区现状管网绝大部分逐步予以改造,管网压力满足最不利点用户水头28米的要求。

①输水管网

合理选定输水方案,缩短输水距离,充分利用高差,尽量考虑重力输水,避开障碍物和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区,减少拆迁,少占农田,不占良田。

②配水管网

遵循安全可靠和就近供水的原则,按经济流速和管网技术经济计算方法选择管径,在建成区充分利用现有管网,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

2.5 上位规划中给水规划分析

结合新密市给水工程现状分析,新密市总体规划中给水规划存在以下值得讨论的地方。

(1)城市用水量预测值偏大。新密城市用水量预测采用两种方法: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和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其中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2015年和2030年取值分别为0.38万m3/万人·d 和0.35万m3/万人·d,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2015年和2030年取值均为0.35万m3/km2·d。

而据《郑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年~2013年统计数据计算得出今年实际用水量指标详见下表2-1,对比可以看出,规划中单位人口用水量指标取值偏大。在未来来看,由于城市建设框架将进一步拉大,城市人口密度基本与现状人口密度基本接近或略有增加,届时用水量指标极有可能与现状数据持平或者略有增长。因此总体规划中总需水量预测值偏大,总需水量预测值偏高。

表2-1 新密市2011~2013用水量指标统计数据

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人均综合用水量(m3/人·d)0.222 0.213 0.240

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综合用水量

0.325 0.356 0.412

(万m3/km2·d)

注:以上数据来自《郑州水资源公报》(2011)~(2013)

(2)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水源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供水,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仍是主要水源,另外考虑从郑州调拨黄河水进入新密,作为补充水源。但经新密市政府的努力争取,河南省水利厅已经同意通过水权交易方式增加新密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度用水指标,每年可向新密市引水2850万m3,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密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可在优先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3)新密市主城区规划至203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总量约为2100×104立方米/年。但实际上《新密市污水专项规划》(2011~2020)并未对污水再生利用做出规划,远期再生水利用将难以落到实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精编版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前言(一)物流的含义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到消费的有效流动,存储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我国入世以后,将面临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众多城市所追寻的目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提高流通效率,使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地点,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和数量获得产品,才能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生产商和经营者才能更加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国内主要城市来看,深圳已经将物流与金融、高科技一起列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并规划发展六大物流园区;上海准备重点发展外高桥、浦东空港

和西北三大物流园区;天津将规划开发区工业物流园、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交通局物流货运中心五大物流形象工程;在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中,现代物流成为广州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南沙、新沙、花都等三大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 图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天津长远目标的战略选择。天津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确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以物流带动国内外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与人才流,成为物流集聚与辐射中心。发展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金融业、信息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而且还能够优化产业内部的结构。 天津市现代物流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不少部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其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提出了以落实天津定位、提高天津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战略目标,依托天津口岸、综合运输网、信息网及其辐射力为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高起点构建开放式现代物流体系。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天津现代物流体系雏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摘要: 城市建设首先是各类工程的建设,而规划在城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位置、分类、功能、本套程度、能力大小等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城市工程系统指 的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体系,它由交通、通信、供热〔气〕、给排水、环卫、 全等工程体系构成,它们的规划就是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而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给水工程; 一、概述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组成,其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 定城市给水设施的规模和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 户要求;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和设施分布及规模。给水工作系统与排水工程系统 被称为城市生命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它的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主要分定额指标法和函数法二大类。它们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定额法侧重于定性,函数法侧重于数学分析,要做好预测要用二者互相验算、互 相修正和互相补充,才能使预测所得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要求,满足规划的需要。 1.定额指标法 所谓定额指的是单位用水量,是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不同条件下用水量

调查统计结果,考虑各种因素发布的规范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这是规划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和认真实施的,对规划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约束作用。用水量预测主要定额指标有: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km2·d)、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m3/ha·d)、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 (m3/ha·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预测时根据城市规模大小、工业规模取不同值乘上相应的规划人口预测数或工业产值即可得到预测用水量。此类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计算快捷方便、数值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如果城市发展变化大则易失准。比如海南海口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供水严重不足的情况,居民生活用水连五楼都短缺,这即是规划跟不上变化的结果,用水量预测占了很大的因素。 2.函数法 函数法就是将与用水量有关的各种要素作为自变量,以对应关系建立与用水量Q有关的关系式,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数学计算求得Q值。主要有:线性回归法、产函数法、年递增率法、生长曲线法等。 ( (3)年递增率法 根据历年供水能力的增加(增值是非均匀的),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加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平均增长率用复利公式预测城市规划期用水量,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城市用水年增长速率在4%~ 6%之间,规划人员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经济、人口的变化趋势确定年增长率的取舍,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另外此预测方法时限不宜过长。 (4)生长曲线法 城市用水量的变化根据我国各典型城市的数字来看,呈S型曲线,则据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2005--2020)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TRANBBS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镇化目标 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 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 第四节市域公路TRANBBS交通系统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TRANBBS规划第六章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第七章主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第一节用地布局 第二节对外交通 第三节道路交通 第四节公共设施 第五节居住用地 第六节工业、仓储及物流 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节绿地系统 第九节景观系统 第十节岸线利用 第十一节旅游发展 第八章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第二节给水工程 第三节排水工程 第四节电力工程 第五节通信工程 第六节燃气工程 第七节环境保护 第八节环境卫生 第九节防震减灾工程 第十节防洪工程 第十一节消防安全工程 第十二节人防工程 第九章主城区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一节目标与规模 第二节近期发展建设的主要项目 第十章主城区远景规划设想 第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市域资源的控制 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3.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 4.主城区道路交通 5.主城区公共设施 6.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7.主城区园林绿地 8.主城区给水工程 9.主城区电力工程 10.主城区通信工程 11.主城区燃气工程 12.主城区环境保护 13.主城区环卫工程 14.主城区防震减灾工程 15.主城区防洪工程 16.主城区消防安全工程 17.主城区近期建设 附表1 海口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附表2 海口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总表) 附表3 海口市域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附表4 海口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标准一览表 附表5 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附表6 海口市区域性主干路一览表 附表7 海口市中心组团次干路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 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 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贺胜桥作为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和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至、、、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载体能够很好地把和城市圈部的二线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发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城市圈通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24p 上传时间:2011-04-08 1.82MB 下载量(31) 收藏次数(0) 推荐次数(0)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目的 第二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原则 第三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和规划期限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发展思路和措施 第三节城乡协调发展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第四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三节城区用地布局和组织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五节城区景观风貌和绿地规划 第六节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七节城区供水工程规划 第八节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九节城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十节城区通信工程规划 第十一节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二节城区供热工程规划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第十四节城区防灾工程规划 第十五节城区环境保护和环卫工程规划 第十六节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 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节远景规划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六章附则 附表1市域国、省干道公路规划表

附表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3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4北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5北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6西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7西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8老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9老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0南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11 南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2 中心城市各级道路功能及规划要求表 附表13 中心城区各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功能划分及规划要求附表14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场站每标车建筑及建设用地指标附表15中心城区用水量预测表 附表16 中心城区水厂规划表 附表17 中心城区各分区污水量预测表 附表18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表 附表19城区各层次中水系统功能及管理表 附表20 中心城区远期(2020年)通信业务量预测表 附表21 中心城区燃气量预测表 附表22全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附表23 老城区城市道路现状表 附表24北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5老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6西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7南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8 承德市近期建设规划用地平衡表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考试试题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简答题 l、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功能及工程设旖(P.81) l)取水工程:水源和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将水从取水口提升至水厂的一级泵站等; 2)水处理(净水)工程:水厂内各种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将处理后的水送至用户的二级泵站等: 3)输配水工程:输水工程是从水源泵站或水源集水井至水厂的管道,或仅起输水作用的从水厂至城市管网和直接送水至用户的管网,包括其各项附属构筑物、中途加压泵站。输水工程分为配水厂(泵房、清水池、消毒设备和附属建筑物)和配水管网(各种口径的管道及附属构建筑,高地水池和水塔)。 2、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及特点(P。81-83) 1)统一给水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但供水安全性低。 2)分质给水系统:分质供水可以保证城市有限水资源优质优用。分质供水管理系统增多,管理复杂,对旧城区实施难度较大。 3)分区给水系统:分区给水可以使管网水压不超出管网所能承受的压力,减少漏水量和减少能量的浪费。但将增加管刚造价且管理比较分散。该系统适用于给水区很大,地形起伏,高差显著,及远距离输水的情况。 4)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尤为适用。 5)区域性给水系统:对水资源缺乏地区,尤其是城市化密集地区的城镇较适用,并能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3、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及其特点、适用范围(P.96-97) 1)树状网 特点:构造简单、长度短、节省材料和投资:供水的安全可靠差,并且在树状网末端,因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坏,而出现浑浊水和红水的可能。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小城镇和小型工矿企业或城镇建设初期;用地狭长和用户分散的地区:在详细规划中,小区或街坊内的管网。 2)环状网 特点:任意管道都可由其余管道供水,从而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能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并大大减轻水锤造成的影响;增加了管线的总长度,使投资增加。 适用范围: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 4、城市排水体制的概念、类型、选择因素(P.108-110) 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分类: 1)合流制排水系统: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 2)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 选择因素: l)环境保护方面:分流制是城市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 2)工程投资方面:合流制的总造价要较分流制低; 3)近、远期关系方面: 4)施丁管理方面:分流制水量水质变化较小,有利于污水处理和运行管理。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