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基于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基于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一、引言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成为其语境下人们在教育领域的新探索。很多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疯狂地追逐微课,但真正吸引学习者的微课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微课教学设计缺乏吸引力,无法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意识形态的新发展,很多微课缺乏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枯燥、呆板,无异于“课堂搬家”。

微课分不同的精品制作等级,但都不能脱离人的基本需求。影视课程具有新媒体的特征,是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再现。影视课程将知识还原于生活,将学习者看影视微课的过程变为知识体验的过程,让学习者在媒体效应中品味知识。传统网络课堂是忽视受众心理的强意识灌输,而影视课程利用人的特点和弱点进行设计,弱(无)意识进行感染达意,使重点难点在对比中完成;传统课堂告诉你什么是知识,而影视课程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传统网络课程具有强烈的课堂仪式感和教师统治感,影视教学是生活化的艺术感染,达到了工科问题文科化,文科题戏剧化的效果。教师从“神坛”上走下来,将自己的智慧化作最小的落地单元,用最接地气的方法表述出来,将讲课的内容融入到认识世界的空间,无意识在上课,却是在讲授知识。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集第四代电影、第九艺术、影视教育心理学、课程编导、云环境下的数据编导于一体,完成了一个全新的、与传统教学并行的新颖

教学模式和思维[1]。

文章从微课教学设计的角度,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和北京市成人继续教育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竞赛的微课作品进行了研究分析,从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及媒体应用三个维度进行转换研究,首次将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引入微课教学设计,提出了基于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新模式。

二、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资源形态呈现了碎片化、主题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微课便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麦克格鲁(McGrew)[2]提出的“60 秒课”,是一种用1 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解或说明一个特定主题或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这是微课程的雏形。之后胡铁生[3]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黎加厚[4]认为,“微课”和“微课程”同义,是指时间在十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祝智庭[5]则认为,微课程应是一种适应现代快节奏,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而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细化设计的讲座,长度不长于十分钟的内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课程形态。

微课凭借其短、明、快的特点被教育界所接受。各种形式的微课大赛也在如火如荼的举行,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

工作委员会举办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所职业院校的参赛选手,提交微课作品2600余件,其中中职组1654件、高职组508件纳入评审范围。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2016年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应用竞赛中,共有39所院校提交134份作品,其中微课组35份作品,视频短片组41份作品。文章以“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的评委专家以及“2016年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应用竞赛”的总裁判长的视角,探索基于网络影视课程编导理念的微课教学设计。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为例,随机抽取此次微课大赛的300部作品进行分类统计,针对参赛微课作品的教学设计,主要从知识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和媒体应用三个维度进行研究。

鉴于我国微课正处于初步探索和完善阶段,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即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用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6]。

对于本研究的信度分析,研究首先对三位评判者A、B、C进行培训,由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作品独立进行评判分析,对评判结果采用内容分析的信度公式:R=n×K/[1+ (n-1)×K]进行计算[7]。其中,R为信度,K为平均相互同意

度,K=2M/ (N1+N2),其中M 为两个评判员意见相同的栏目,N1 为第一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N2为第二评判员所分析的栏目数。通过计算得出KAB≈0.7714,KAC≈0.9324,KBC≈0.8261,信度R≈0.9417。由于本研究信度大于0.90,可以采用主评判员的分类栏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研究将随机抽取的300部参赛微课作品进行归纳分类,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将微课分为以教为主的微课(讲授型、演示型)、协作为主的微课(讨论型、实验型、合作学习型)和以学为主的微课(启发型、练习型、自主学习型、探究型)。各类型的微课占比情况见图1。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为主(讲授型、演示型)的微课(231个)依然占据主体位置。在教学内容上,以教为主的微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知识内容理解不够深刻,知识点不够明确,学生无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协作为主的微课(32个)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很容易忽略学习者特征以致造成教学难点的出现。教学应该符合学生对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必要时应该对知识进行前期的铺垫;以学为主的微课(55个)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选择问题和情境不当,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综上可以看出,在教学内容上,本次大赛微课作品主要出现了知识点不明确、教学难

点无法很好解决以及错误的问题和情境引入造成学生对知识点

的“误解”等问题。

2.教学策略分析

从微课的引入手段类型层面,本研究将其分为冲突引用型、悬念应用型和平铺直叙型。首先对300部作品引入手段与作品分数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结果显示:相对于平铺直叙型的引入,冲突和悬念引入的微课更加有吸引力。就微课类型来说,讲授型微课多采用平铺直叙型,这种类型的引入,相对来说比较死板,很少出现兴奋点和转折点,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知识枯燥,形式单一,缺少互动。演示型的微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在没有配备必要的解说时

便开始演示,没有正确的问题导入,容易出现学生对知识的困惑。而协作为主的微课和以学为主的微课相对来说比较能够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互动性比较强,学生参与性强,采用适当的情景和问题导入法可以很好地设置悬念,制造冲突,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如果运用得当,效果较好。

在叙述问题角度,本研究将其分为多条叙事线型微课和单条叙事线型微课,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得出图3中的对应关系。

叙事线分为主叙事线和辅叙事线,主叙事线是叙事的骨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没有任何修饰的事物主体;辅叙事线通过蒙太奇、特效、特写、旁白、转场等技术引入支持主题叙事的人物、事件,相当于叙事的血和肉,使得问题更加落地、清晰、活灵活

现。辅助的叙事线是为主叙事线服务的。根据统计结果,相对于单条叙事线来说,二条或三条叙事线并行叙事、交叉叙事,能够持续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和保持对知识的新鲜度。如中职组-专业技能类一等奖作品《低头族的颈椎保健》在叙事方式上,从现实生活出发,引出病态,中间穿插引入社会现象案例及几种临床分类,接着又引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整体上做到了多条叙事线交叉叙事,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不会让学习者感觉疲惫,达到了很好的叙事效果。但是叙事线过多会加大知识的复杂度,无形当中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

另外,本研究还对微课作品中出现的“移情”效应和整体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移情也是可以让学习者跟着教学走的有效方法,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教学期待可以使学习者产生人物移情(包括形象移情、演说移情等)和内容移情(包括内容吸引、情节吸引等),前者会让学习者产生美好的心理环境,后者将会保持学生对课程的追踪度。

综上,恰当地将影视技巧引入到微课作品中,可以让微课更加有吸引力,增强微课的精彩程度。例如《低头族的颈椎保健》,它从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饱受颈椎病折磨的角度出发,自然出场,引出病态。通过VR技术融合抛出问题,用技术消灭在教学中的技术痕迹,做到了无说教痕迹、无空间转换痕迹,具有较强的达意和感染的效果。并且通过引入社会现象案例、几种临床分类让学习者对号入座,进而引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推出具有强

感染力的颈部操,学习者也都会不由地跟着活动。围绕多条叙事线,兴奋点接连不断,结论明确,知识点独立,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不断推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一个个小陷阱设计巧妙,最后进行结束语,较为轻松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此作品荣获中职组-专业技能类一等奖。

3.媒体应用分析

通过对抽样样本的分析统计得出,微课在媒体应用方面朝着多样化趋势发展,幻灯片、图形、图像、动画、音频、文字、色彩搭配以及镜头使用等都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了微课作品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媒体为教学服务可以使微课作品更加有吸引力,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然而,并不是媒体运用的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本研究根据作品的媒体使用情况与作品平均分绘制了图4的媒体冲击力与教学效果对应图。

从图4可以看出,一定的媒体冲击力对教学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高职组-专业技能类一等奖作品《色彩搭配》,以一个广告的配色效果为例让学习者对灰度、颜色度、饱和度的概念产生深刻的印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媒体运用自如,作品整体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境界。但是媒体冲击力应当适度,否则会偏离叙事主线。例如也有大量未获奖作品媒体运用不恰当,为了突出音乐和视觉效果而转移了学生对主题的关注度,让学生形成两个无法融合的视听空间,从始至终教师与投影屏幕同在,镜头无伸缩变化,有的引入媒体过多,或者媒体的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