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01-2009)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01-2009)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01-2009)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2001-2009)

朱苏力在北大法学院历次开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朱苏力先生〃个人简介]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

[原集者按]

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每年的毕业致辞都是我热切关注的主题。随着苏力教授每年的坚持与信守,一年一年被苏力教授自己所超越,亦如其翻译理查德.波斯纳名著《超越法律》一样。也许,对自身的超越才是最真实与最坚难的超越——一种转型与嬗变,从苏力的致辞中,你能发现,毋宁说是惊奇使地发现,原来法学的语辞可以这样表达,更可以发现法律的叙事可以如此地优美、朴实无华。也许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王朔语),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位法理学人对当下的深思与关切。

法学——是一门现实的关注,并非玄思;在法学与文学之间,苏力教授告知每一位法学人应该抱持学者的良心对社会最现实的东西及最基层最细着的东西进行深入思考,在天国与尘世之途,对尘世的现代性救赎——对反思的反思,对反基础、反理性、解构的再悖逆——一种知识的踏实救赎是法学人学格与人格的体现,更是公共知识分子对学术的绵薄贡献,这也真正回应了10年前苏力教授对“什么是你的贡献”的逻辑辩思。

你我都如流水

——在欢送2001届法学院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开会,欢送即将毕业的2001届北大法学院毕业生。他们将远行(当然,也不是都远行,还有不少人还会在这里待上数年,然后再远行)。但毕竟有一些同学将远行,毕竟他们把他们青春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给了北大,留给了我们北大法学院,我们的北大、我们的法学院因他们而美丽、而年轻。让我们祝贺他们,也感谢他们。

我当过军人。进军营的第一天,我就被告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

都不过是那流过军营中潺潺之水。而我今天才突然感到,其实北大、我们的法学院也是如此,一年年迎来送往,都如流水。“子在川上曰:来往如斯夫?”

在这一刻,在这即将告别的时候,说这样的话,也许有点伤感,尤其是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人,尤其你们这些即将远行的年轻人,尤其你们这些依赖符号为生因此格外多愁善感的即将远行的年轻人。但是,如果想穿一点,其实我们这些还将继续在此安营扎寨的学生和教员,对于北大来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也都不过是那“流水”。流水是我们分享的命运;我们都将远去,逝者如斯。留下的只是这个北大,这片山河。

“北大是常为新的”,鲁迅先生说;其实北大更是常新的。常新就是因为有你们和我们这些“流水”。你我把青春留在了这里,把青春的欢乐和痛苦都留在了这里,把一些浅薄的深刻和一些深刻的浅薄都留在这里,我想也有一些人把自己的初恋永远掷进了未名湖水。一些梦想消失了,却获得了另外一些梦想。正是这些青春和青春伴侣养育了北大的常新和常青。

流水向何方?在江河湖海?在大洋彼岸?在高天流云?但不会忘记的,我相信你们,不会忘记曾让你欣喜若狂也曾让你焦躁不安、让你由衷赞美过甚或也曾让你愤愤诅咒过的北大和北大法学院。因为,这里有你永远不再归来的青春!北大就是你这一切的标记,北大法学院就是你的这一切的象征。而这,就足够了!

祝你们平安,祝你们幸福,祝你们成功!谢谢

2001年6月7日星期四

迎接挑战

——2001年北大法学院新生入学大会上的欢迎词

2001级新入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你我心目中中国最好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你我心目中中国最好的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

这一刻,对于我们这些北大法学院的教员来说,可以说已是司空见惯;但我相信,对于你们来说,特别是对于第一次踏进北京大学校门来说的同学来说,这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在这一刻,我不可能说很多;只想对大家说,特别是对本科生的同学说,要准备迎接挑战。

所谓挑战,也许你们首先会想到学习。其实我最不担心的就是你们的学习。你们都是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从中挑出来的。我相信你们完全有智识上的能力,应付一切学习上的困难。当然学习,并不仅仅是听课、读书;其实我们这些老师能教的你们的不会很多,更多的要靠你们从北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的环境中学习,在你们相互中学习,在中国迅速变革的社会中学习。而且大学的学习也与中

学的学习很不一样,知识的记忆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培养学习的能力,是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能够综合的运用。这些都会要求你们有所变化。但是,我相信,对于你们来说,这将不是最主要的挑战。一系列更重要的挑战也许是在学习之外。

首先,你们要学会接受失败。你们每个人、至少是绝大多数都一直是当地当校的佼佼者,你们绝大多数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女,在中小学和家庭中都受到种种特别的关怀和照顾。能来到北大法学院,更可能是你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在这个意义上,你们是天之骄子,你们身上往往承担着沉重的社会预期以及自我预期。但是来到北大,你们会发现,这里是真正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真正是“各庄的地道都有许多高招”。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比自己在某一方面更为优越。因此,我敢保证,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将第一次在北大迎来你们人生对自己能力和预期的第一次反思。你们当中,全班除一人外,不可能总成绩全班第一;甚至你们不大可能指望自己在某一门课能保持全班第一,你们更不可能在学习以往的其他所有方面都全班第一。挫折当然不仅会来自学习,而且还可能来自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因此,你们必须从现在起就调整自己的心态,必须准备坦然接受这一切,甚至准备接受“失败”,学会如何坦然地面对这种“失败”。

我这里说的失败打了引号,因为失败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的目标,更相对于作为你失败参照系的他人。这种失败并不是真正的失败。但更重要的是,就里隐含着你们的第二个挑战,这就是要学会在竞争中、在市场上――实际也就是在一个小集体中乃至在一个更大的社会中把握和发展自己。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这也要求着你们必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要向其他同学学习。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学会领导,也学会服从。注意,我并不是在这里从一般的道德上讲什么集体主义精神,不是谈论传统的如何“做人”的道理,我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转型的条件下讲这一点。现代社会是竞争的,但同时也是互补的,不仅世界各地的贸易正在构成了一个财富的整体,而且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已不可能在绝对意义上全面发展。这种状况也就界定了、同时也注定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市场中、这个世界中的位臵。我们不是传统的农民,从播种到收获,单枪匹马,因此我们如果想有所成就,至少在很多时候必须摈弃那种个人单干、独往独来的行为方式和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像是流水装配线上的工人,用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共同创造着社会需要的产品,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在团队中生活。这就意味着要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合作,要学会领导,也要学会服从,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的法律职业者。

提到了法律职业者,因此第三个挑战也许是这一职业的,包括学术的,责任和纪律。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法律正日益职业化,中国的法学也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从事法律不同于从事哲学、文学等传统的人文学科,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和学术的研究;作为职业学科的法学,它不仅需要聪明、机灵,还需要职业的道德、责任和纪律;哪怕是法学的学术研究也有一系列学术规范与纪律,要求遵守规则。因此,现代的法治并不仅仅是打官司,不仅仅是依法治国,它还是是渗透到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社

会组织方式。而我们的社会,你们的家庭和你们先前的教育,我敢肯定,不曾而且也不可能给予你们这类的训练,至少是很不充分,不足以迎接市场和未来的挑战。因此,在这一方面,你们必须从现在起,在大学里、在法学院里接受这种教育和训练。学术的自由必须同学术的传统、职业的纪律相联系,思想的自由必须同学术的规范和职业的责任相联系。你们不仅必须学会像法律人那样思考,并且必须初步地学会像法律人那样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要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以及选择的后果负责。这一挑战是现代社会的社会角色对你的挑战,是法律人这个职业对你们的挑战。你们必须第一次真正理解,在今天,在市场的竞争中,在一个现代社会中,你们已经是成人,但我在这里说的成人,不是生理意义上的,而且社会意义上的,也就是说你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承担负责,因为没有谁会而且也不可能有谁能替你们承担责任。

同学们,法律是一个世俗但不庸俗的事业,法学是一个因其高度的实践性却因此具有神圣意味的学问。无疑,它需要勤奋,需要理想,需要天分,但更需要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对法学传统以及其他学科传统的理解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你们会有失望,会有痛苦,会有困惑,甚至会有眼泪。但这就是生活。法学院会给你许多的,但请不要幻想,三年或四年的法学院生活可能给予你成为一位成功的法律人的一切。法学院给予你的,更多的将是一个个挑战。但我希望,并且我也相信,四年或三年以后,当你们离开北大法学院时,你们一定会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有能力够迎接社会和生活的任何新的挑战!

祝同学们在北大法学院成功、愉快和幸福。谢谢大家。

2001年9月7日

珍重自己

——200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在三年或四年的勤奋的,或不那么勤奋的(有时甚至有点偷懒的)学习之后,你们以出色的,或不那么出色的,成绩毕业了。你们戴上了硕士或博士帽。我代表北大法学院和全体教职员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

你们即将远航。不论你们在校期间曾有过多少抱怨,有过多少不快,或对我或其他老师有什么不满,现在都请你们原谅,并且都正在过去;“而那过去的事”,如普希金所言,“都会变成甜蜜的回忆”。我相信,无论你们到天涯海角,北大,北大法学院都会不时在你们的梦境或闲谈或周围的议论中出现。当你们成功时,人们会说,没说的,北大的!当你们平庸时,人们也会说,还是北大的!乃至当你们失败或丢脸时,人们还会说,看看,居然是北大的!

是的,北大,北大法学院已经是你们生命的一部分了,是你们无法挣脱的一部分了。

但北大不能注定你们的命运。尽管你们已经成为品牌的象征,尽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的效应肯定会日益显赫,但无论成功和失败最终都将属于你们自己的努力。而我们,永远只能用欣赏的、惋惜的、感叹的目光看着你们。我们不可能替代你们。“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即使你在那里苦苦挣扎,我也只能默默注视。”人生的相互间性注定了也界定了我和你,界定了你们各自的区别,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个体的区别。

因此,在这临别之际,我必须告诫你们:珍重自己。

珍重自己,并不只是珍重身体;更重要的是要珍重自己的才华,要珍重自己才华的运用。在未来的航程上,最危险的并不是漩涡、暗礁、惊涛、骇浪,而是古希腊神话中塞壬女妖,她用迷人的歌声诱惑那些无畏且高明的水手,最终导致过往船只触礁沉没。而这种诱惑,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可能尤为突出。社会旧有的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功能失调,现代的以法治为中心的社会控制体系尚未完成,因此在这一时期,种种诱惑可能驱使你们用自己的才智以各种名义、甚至以法治的名义干一些不道德的事、违法的事,龌龊的事、卑鄙的事;甚至做了,也可能不会被抓到,不受惩罚,特别是因为你有超过常人的聪明和才智。但我必须提醒你们,有许多事,如果你的良心不能认同,就一定不要做,一定不能做。是的,也许你会得逞于一时或一事,但这个社会是在变化的,相信法治会越来越细密严格,而法治不仅会给你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同样法治也会剥夺你另外一些所谓的自由或权利——如果这些自由触犯了他人的自由的话。说不定那一天你就会面临一次无法挽回的失败,带来一次终身的耻辱;就算你逃脱了,你的良心也可能终身追逐你——假如你还有良心的话。俗话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是的,你们聪明智慧,但是一定要知道,聪明和智慧本身并不能保证聪明才智的正当运用;干坏事的其实更多是聪明人。聪明才智也许可以保证你未来的富贵荣华,但不能保证你们未来的坦然幸福,更不能保证我们会为你们骄傲,母校和祖国会为你们骄傲,你的父母亲人会为你骄傲。

我们当中没有谁会愿意成为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你我与这些共和国所不齿的人、这些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之间有什么不可逾越的、截然分明的界限。其实,我们和他们都是人,我们和他们的差别也许仅仅在人生的某一步以及后来的某几步。不错,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创造的,但创造并不意味着只会成为英雄,其实,赖昌星也认为自己是个生命的创造。

同学们!在这个时候,作为院长,我说这样的话,也许有点不合时宜。但我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位院长,更是作为一位教师,甚至是作为一位兄长说这些话的,并且我是特意选择了这个时候说的。希望在这样的时刻,这些话也许会给你们留下更深的印象。大家能记住《三国演义》上对袁绍的评价吗——“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我希望你们不要成为袁绍。你们即将扬帆远航了,那么请想一想自己的前途!记住,珍重自己。这就是珍重北大,就是珍重北大法学院。

愿你们“乘长风破万里浪”!

2002-7-9

你们不再提问了

——200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这些天,法学院楼道里总是很热闹。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同学兴高采烈,穿着毕业服,来往穿梭,合影留念。弄得我的心也是意乱神迷,有点惶惶不可终日。等坐到计算机旁写这些文字时,不禁暗自嘲笑:究竟是你毕业呢?还是人家毕业?

这种日子再持续下去,我可能就什么事也没法做了。

因此,有许多事情都是不能多,也不能长的。前几天,博士生、硕士生毕业,我讲了话;今天,又要讲话。我现在才知道,如果没有秘书,当领导也是不容易的——如果要讲他自己的话,而且要在一些类似的场合讲一些类似的话。本来我想把自己原来的那份稿子,再念一遍,反正讲话对象是不一样的。但一想,这可不能像有些老师上课的讲稿——不管哪年、不管对谁,都一样照着念。看来法律世界的德性——简单和统一——和生活世界的德性——复杂和细腻——还真不一样。

这是说笑话。其实我倒是觉得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典礼应当分开。说实话,对本科生格外优待一点,是有道理的。因为你们进来的时候,不管你们是否愿意承认,确实都是孩子。从十八岁到二十二岁,你们把最美丽、灿烂的四年时光留在了北大。我们有更大的责任让你们快快活活进北大,让你们高高兴兴出北大。

我还有其他的更为长远的想法。我在国外了解到,一个学校的校友募捐,最主要来自本科毕业生,因为似乎只有本科才真正给人以身份和归属感。因此,我现在给你们多一点优待,40年后,我们的北大法学院就会有更多的回报。(看,朱苏力是多么的狡猾!他甚至算计着你们40年后的钱呢!当然,早一点也行。)

而且,就你们这一届本科毕业生来说,我们也是很有缘分的。将近四年前,我每周都有一天要早起,匆匆赶到昌平园给你们上课。虽然许多人和名字对不上号,更多的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但我还记得:

期末考试时,我看到一份字迹很娟秀,论证很细致,说理挺充分的考卷。我给了他全班的最高分,并记住了他的名字——章永乐。听说章永乐马上要去加州洛杉矶分校学习去了。上次看到他,穿着一件因为印上了几个字、因此就称作文化衫的老头衫;衣服太大,空荡荡的,让人觉得那里面不是章永乐,而是一块搓衣板。

我还记得法理课的课代表,印象中是贵州来的一位有点胖乎乎的漂亮小姑娘,工作、学习都很认真负责,字也写得也很漂亮,很大气,与章永乐的字似乎相反。记得她期中考试好象是得了85分,成绩很高,但不是最高,心里似乎有点难受。

我就装作不知道,也就混过去了。后来偶尔在楼道中碰到过一两次,记得脸型,记得姓刘,名字是方什么,或什么方,因此一下子我就侵犯了两个人的名誉权,擅自把她改名为刘方誉;好在她不是齐玉伶,刘方誉也不知道,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麻烦最高人民法院,因此迟滞了中国宪法的司法化。直到上次照毕业照的时候,又见到她,总算叫对了她的名字。而且发现她不再是胖乎乎的,而是挺修长挺拔的,楚楚动人。对了,她的名字叫刘诗芳。

哦。还有张锐,也是一块搓衣板——只是更长一点,头上顶着一个与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同名的头型。课间休息,他和一些同学,总是围着我提问,似乎怕我想不开,会自杀;而我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了自己的羽毛。再见时,是在院务办公室。记得让他替我起草一份发往香港的唁电。他写了一篇很好的香港、台湾流行的那种公文唁电,半文半白,实在令人我刮目相看。想来,几年来一点读了不少王泽鉴、史尚宽。只是,不再向我提问了。

是的,你们都不再提问了。不再提问,不是因为我的课早已结束了。不再提问,是因为你们已经忙起来了,已经熟悉了北大老师的套路了,已经能从容应付各种考试了。

不再提问,是因为你们也许是忙着考toefl、GRE、准备律考;忙着玩计算机和计算机游戏;忙着从网上下载《大话西游》或《我的野蛮女友》或《蓝色生死恋》或《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

但我想,你们不再提问了,因为你们接触了更多的课程,遇到了更好的老师,有了更宽阔的视野了;因为你们不再迷信老师了,因为你们已经懂得了,其实许多问题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因为你们有了你们的判断、你们的兴趣和趣味了;以及,因为,最重要的,你们懂得了如何自己学习了,懂得了如何寻找你们自己学习的、生活的、工作的以及人生的答案——事实上,你们这一届毕业生中继续在北大学习的,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就没有一个报法理专业的。让我作为教法理的老师感到疑惑,不知道这是我的失败,还是成功。也许正因为你们成功了,才让我感到自己的失败;但是,如果真的如此,我以及我们的法学院又能算失败吗?!

是的,你们不再提问了。

但这也就到了你们毕业走人的时候了。

如今社会上流行“爱心”这个词。把动词名词化,是20世纪中国语言的一个重大变化。这种语言的变化也许意味着社会现象包括主观感受的客观化过程,也许意味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因为社会科学需要稳定客观的研究对象。

但是这种语言的变化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我想你们在对你们的女朋友或男朋友信誓旦旦时,说的不会是“我的心充满了对你的爱心”之类的混帐话,这样的句子不仅别扭、拗口,甚至荒谬,很周星驰。这种主观客观化、动词名词化使

语言失去了那种朴素、直率以及震撼心灵的美。

我不喜欢这种“爱心”的说法。传统有时还是好的,我坚持传统的主观的动词表达式。在你们临别之际,我只是说:我爱你们。

是的,我爱你们,没有修饰和限定。

“但如果一定要给这份承诺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2002年7月17日

发现你的热爱

——2002年北大法学院新生欢迎会上的致词

2002年新入学的同学们,特别是本科生同学,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北大,欢迎你们加入北大法学院这个大家庭!

我想,同学们,特别是第一次进入北大校园的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第一次远离家门的本科生同学,一定很兴奋。其实,我们也很高兴。

但是,生活就总体而言总是朴素的,因此也是平凡的。当这个兴奋期过去之后,你会发现即使北大的生活也不是像想象得那么令人激动,至少不总是令人亢奋。也许公寓宿舍有种种不便;也许要早起去教室或图书馆占座;也许有些课程、甚至一些原来很看好的课程也很乏味;也许发现原来大名鼎鼎的教授也很平常;也许满怀热情提出的某些建议久久没有回音;你在家、在原来的学校可能是,或者是在这次高考或考研中一下子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现在却发现自己湮灭在一个群体中,因此失落了许多自信和骄傲,而凭添了不少烦恼;也许考试成绩不很理想甚至很不理想;也许许多老师都可能太忙,根本注意不到你的麻烦和困扰;也许有些导师很忙,外出太多,甚至一个学期也见不到一次面;也许你们很多人在入校之前暗暗下的决心很快就忘了——你可能不再早起到未名湖畔读英语了,冬天就要到了,也许你会赖在温暖的被窝里多睡一会,一觉醒来,该吃中饭了……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也曾这么过来的,我的许多同事也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生活注定会溶化许多激情、理想、决心和追求,甚至会使生活变成仅仅“活着”。引用一段我喜欢的学者的话,“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他可以想象成功的生活,却不能达到它;他可以想象永久的幸福,但却知道自己会死亡;他可以想象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但是知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任何改善都将微乎其微;他可以想象轻松的生活,但过的却是充满挫折的生活。……意愿是无限的,但是执行起来却有限制;愿望是无界的,但是行动起来却是界线的奴隶”。

但是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生活,同时创造生活,因为朴素并不必定单调,平凡也不必定平庸。

前些天,北大山鹰社的五位同学在攀登希夏邦马峰西峰时不幸遇难。在我们缅怀这些校友的时候,我们必须想一下,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行动,为什么不愿安静地呆在北大这个美丽的校园中,几年之后,作一个高级“白领”——北大的金字招牌和他们的聪明都足以保证他们生活的安逸和闲适。难道仅仅是好奇吗?仅仅是想浏览祖国的壮丽山河?难道仅仅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们永远不可能去追问他们了。但是,我想,他们的“不安分”是因为他们有一颗躁动的灵魂,有一种对于创造自己和超越自己的渴望。

我并不是赞同或鼓励大家都去登山,去冒险,或去寻求其它刺激。此刻,我甚至必须告诫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为了自己,也为了你们的家人和好友,为了你们和我们未来的事业。但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北大人,作为21世纪的中国知识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复兴,我们必须有一颗拒绝平庸、勇于创新的心。

因此,勇于创新首先就是要就能从平凡甚至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和感受你的生活,就是要能够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并在这个传统中作出你的贡献。当然你们首先是学习,尤其是本科生;但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的学习有显著的不同,在这里学习不是或主要不是记忆,不是背诵,不是复述,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发现和研究问题,要学会理解和想象,进而才可能创新。而知识创新是我们时代的要求,而且也是你们未来成功的保证。

因此,我希望我们的本科生不要过早认定自己的专业,早早地就准备在某一棵树上“吊死”。你们要充分利用北大优越的环境多学习,多了解;不仅是法律,而且有其他;不仅是理论,而且还有常识;不仅是书本,而且还有社会;不仅是别人,而且还有自己。你们在学习上要多一点“个人主义”,即要努力发现并追求自己学术和职业兴趣的真正所在。不要告诉我,说你们已经选择了法律。其实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很难说是你作出了这一“选择”,还是你听从了别人关于你的选择,或是跟随了“时代的潮流”。

我希望我们的研究生要努力学会自学以及与同学的交流,要进入学术的传统,同时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带进这个传统。千万不要指望导师——哪怕是名师——会教给你什么成功的秘诀。真正的学习动力,值得研究的题目以及成功从来都来自自身,来自你对自身能力的发现,来自对自身恰当的社会定位;而导师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辅助,最多也只是你走出校门时贴上的一个“商标”。

也因此,我不要求大家“刻苦”学习,只希望你们能发现自己的热爱,热爱才是主动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真正来源。其实,“刻苦”学习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懂得了要刻苦,最主要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感到学习的“苦”——“刻苦”从来都是局外人对行为的概括,而不是刻苦者的自我心理感受。

如果你们在北大几年间能够找到了这种自我感受,那么,也许你日记中的生

活是平淡的,也许你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是平淡的,但你的内心、你心目中的世界每一天都会是鲜亮的。你将是愉快的、幸福的。

祝大家在北大法学院的三年或四年里愉快、幸福!

2002-9-3于北大法学院

这一个大学生活的尾巴

——2003年7月2日在法学院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前几天,在红四楼网上招生答问,潘思源同学也在;结束后,走到未名湖畔,我问,快毕业了,有什么感慨?看着阳光下未名湖那光影绰约的漾漾碧水,她幽幽地说了一句,“过好大学生活的尾巴”。

在这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也加入你们大学生活的尾巴。

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社会则很不同。社会更多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十天,3千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大家还记得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森2000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吗?)。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也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期货,讲也都是将之转为现货。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作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有经验。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不像在学校,会让你补考,或者到老师那里求个情,改个分数。“北大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别人这样说行,你们自己则千万不要说,也不要相信。这种说法不是安慰剂,在某种程度

上,实际上就是说你不行,至少现在不行。如果你有什么素质,有什么潜力,有什么后劲,你就得给我拿出来,你就得给我变成实打实的东西——也许是一份合同起草,也许是一次成功诉讼。

这一点对于文科毕业生尤其重要。理工科的学生几乎是从一入学就很务实,就是一次次实验,一道道习题,就是一个毕业设计,没有什么幻想;他们几乎没有谁幻想自己成为牛顿、达尔文或爱因斯坦,就是成名了,也是他或她自己。而文科学生,大学四年,往往是同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些事件和人物交往,在同古今中外的大师会谈;你们知道了苏格拉底审判,知道了马伯利诉麦迪逊,知道了“大宪章”等等,你们还可以评点孔、孟、老、庄,议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甚至“舍我其谁也”。大学的文科教育往往会令许多人从骨子里更喜欢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和时代,甚至使人膨胀起来。但这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而只是学院中想象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日常的琐细之中。

因此,第二句话,要安分守己,这是对每个同学说的。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也许过时了,但对你们,可能还不过时。因为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是否远大,而更多担心你们能否从容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特别是当年轻时的理想变得日益遥远、模糊和暗淡起来的时候;还因为,我要说,几乎——如果还不是全部的话——每一个雄心勃勃的人都注定不可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我当然希望而且相信,你们当中能涌现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法律家、学问家,但只可能是少数——多了就挤不下了,多了也就不那么值钱了——边际效用总是递减的。无论在世俗的眼光还是在自我评价中,绝大多数人都必定是不那么成功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因此,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你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更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

让我告诉你们一个人吧,一个也许当年把你们当中的谁招进北大的人,一个本来会且应当出现在这一场合却再也不可能的人。这个人当年曾以全班第一名毕业于这个法学院,毕业留校后,长期做学生工作、党团工作、行政工作;在北大这样一个学者成堆的地方,他的工作注定了他只能是配角,而且还永远不可能令所有的人满意,乃至有人怀疑他当年留校做行政工作是不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不行。但他安分:勤勤恳恳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为我们和你们服务;他守己:恪守着他学生时代起对于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一直到他外出招生不幸殉职。

他不是学者,更谈不上著名;他没有留下学术著作,留下的,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中,是诸多的报告和决定,有关招生,有关法学院大楼,有关保送研究生以及处分考试作弊的学生;他每年都出现在“十佳教师”的晚会上,但不是在台上接过鲜花,而是在台下安排布臵;他没有车子、房子,更不如他的许多同学有钱。但是,当他离去之际,他的同事、同学和学生都很悲痛,包括那些受过他批评的学生。是的,他没有成为一个被纪念的人,甚至不是一位会被许多人长久记住的人,但是,他是一位令他的同事和同学们怀念的人。这难道不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成功?尽管有点惨烈和令人心痛!

我们的事业,中国的事业,其实靠的更多是许许多多这样的人。

安分守己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甚至不是一个中性词;“安分”是不容易的,在这个时代,“守己”则更不容易!

看来老天注定是要给你们的这一个大学生活的尾巴更多的色彩,更浓的情感。同学们,或者,还请允许我加上一个平庸的形容词——“亲爱的”;我想,哪怕是多少年过去之后,你们都一定会想起这个只属于你们的大学生活的尾巴。想起那个其实比其本身在中国更为流行的名词,那些慌乱和不安,“逃窜”和出入证,22、23、24楼以及楼前那又一次漏不下星光的林荫路;你们会想起网名“飞花”的师姐,为她的疾病募捐以及向朱苏力院长提出的关于建立扶助基金的建议;你们会想起建武老师的突然离去,想起泪水中的鲜花和鲜花中的泪水,想起他爽朗的笑声,也许还有眼镜后他那责备的目光;也许还有今天的毕业典礼,此刻你周围那众多熟悉又陌生的“企鹅”,以及今晚你们年级的聚餐和狂歌……。

我祝福你们!我祝福你们了!

谢谢。

这一刻,你们是主角

――在2003年9月5日北大法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词

各位同学,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北大校园!在今后的四年或三年里,我们都共属于这个大家庭。你们的履历上会永远写上“北京大学法学院”这几个字,成为你们的自豪,成为你们的骄傲。

但也未必。

许多同学可能已经知道,我们学校最近有一位校友被媒体疯狂炒作着。陆步轩,住在西安,因为工厂下岗,只好转行卖肉;据说仅仅因为这样的媒体炒作,我们的这位校友近来生意一直特别好,每天多卖很多肉,收入也因此大增;甚至有人想同他联营注册一个连锁肉店“北大仁”仁爱的仁。

但是,同学们,我们不要只是把这当作一个社会新闻或笑话听;要想一想,如果是我,如果是你,让别人“嚼舌头”,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想想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对于你,对于我?

是的,社会正在变化,传媒更为发达,言论应当更加自由;是的,工作无分高下。这些道理都好讲,也都对,但一旦具体到某个人、某件事,却并非总是如此。而且,我总认为,当人们说工作无分高下的时候,恰恰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工作还是有高下的,即使言说者有意抵抗什么,但弄不好却掩饰了什么。至少在当代中国,哪怕同样是上了报纸,下岗转业却一定不如王选教授获得国家科技最

高奖那么光荣;吆喝卖肉恐怕也不如我站在这里致词那么风光。说真话,我们――你们――真的认为这都一样吗?我们千万不要上当,用别人塞给我们的概念生活,或总是生活在一个概念的世界。事实上,陆步轩还算是幸运的,如果他不是北大的学生,媒体会把他当回事吗?为什么媒体不报道张三、李四卖肉?

就是因为他有北大毕业生这样一种社会认为较高的身份,也就是因为卖肉在社会看来是一个比较低的工作,才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带来了某种尴尬,尽管这还算是一种令人庆幸的尴尬。

而这一切都不无可能,在未来,在你我当中某一个人的身上发生。考虑到前不多久另一件被媒体上炒作得很凶的有关北大教改的事(包括我自己也卷入了这一“合谋”),我们就必须清楚,在今天这个世界中,北大已不再仅仅是或总是你的资本,弄不好它也会成为你终身的负担――用公司法的名词来说,是一种“负资产”。

因此,同学们,尽管北大的名字从此将同你相濡以沫,但未必可以托付终身。北大产生过许多名人,但不要错觉自己进了北大也就成了名人;其实这些名人大致与你我本人无关,有关的那一点也只是在概率上。我们已经身在一个个体主义的社会,一个竞争的社会了,父母或家族或门第的余荫已经消散,那些家境贫寒的农村同学可能会最深的感到这些;学校或导师的大名都不过是产品的商标和商誉,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这就注定了北大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书本知识的地方,千万不要以为书本中、课堂上已经包含了制作你一生幸福的秘方。你们要“迎接挑战”,要“发现你的热爱”(这都是我先前的新生讲话,也许还值得你们上网看一看),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大学校园视为一个现代化的组织机构,在这里,你要全面接受一种训练,一种现代化的训练。

你必须培养一种新型的责任感,不但要好汉(好女)做事好汉(好女)当,而且要对你的机构、你的单位、你的“老板”负责,一定不能混淆了自己的和“老板”的利益;你要学会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人,同你喜欢或不喜欢的、行为古怪甚至居心叵测的人合作――包括某些时候的不合作,而不能按地域、学历、家庭或其他因素来选择;因为你喜欢“熟悉”,你必须更多面对“陌生”――这意味着持久的学习;因为你在乎一个长久的成功,你必须接受众多眼前的失败――这意味着不断的风险;你必须学会面对种种诱惑,仍然要信守承诺、诚信做人,必须从现在――也许从助学贷款或遵守时间――开始培养自己的信誉;你可以充满理想,但不但不能太理想化,而且要宽容像我这样的好象没什么理想的人;你可以且应当从情理想事,但必须学会按原则办事;你们可以保持甚至坚持自己的偏好,却必须学会用效率的眼光来考察社会和自己的选择和付出;你们不要指望大学老师还像高中老师,不但是知识的化身,而且是真理甚或道德的楷模,其实他们只是另一种职业的知识人;你们必须遵守各种规则,不要指望好学生总会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得到优待和特权,因为你们――至少本科生――每个人都至少是本县的状元;在这里,你会感到社会中的各种知识的类型和重要性都在发生改变,

那些曾经或仍然令你们动心、动情或动容的文字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只能作为你熄灯后侃山的谈资,或恋人间“秋日的私语”;你们要面对的是一套看上去很其实未必冷冰冰的关于社会的因果性的知识,斐然的文采必须让位给叙述的精确;甚至你们必须学会一套现代的有关知识和学术的规范:抄录它人的精美文字,在中学时可能得到作文老师的一串串红圈,而在这里,则是侵犯知识产权,甚至是剽窃,不能毕业,得不到学位;你们会发现这里学习的许多职业规范与你在中学或父母那里获得的社会规范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不一致,你必须重新界定各自的适用范围。

大学已经不再只是――其实从来也不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地方,它也是一个训练人的机构,一个让现代生活的知识和纪律融入你们身体的机构。你们必须接受这些,要有一种真正的时代感。因为你们并不打算回到你生活的起点,而是把这里当作生活的起点;你们当中如果不是全部那也是绝大多数最终将生活在现代的都市,少说是个“白领”,最不济也混个“小资”。在这个意义上,你们是这个正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的先进者。

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一个空前深刻且巨大的变化。

对于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对于本科生同学来说,这一刻也许会是你们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刻之一,至少就感情兴奋的强烈程度而言。这一刻,你们是生活的真正主角。而今天来欢迎你们的教员、职员,包括在这里讲话的我这位院长,其实都是今天的配角。尽管每一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的心也都充满了感动,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场合更多是一种仪式,一种程序,也是一种职责;即使感动也首先是因为你们的感动,是因为你们而感动。但我们的感动和你们的感动是并不一样的,就如同此刻你父母的兴奋同你的兴奋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泪水和你的泪水是不一样的。

这一刻属于你们。

但是,生活没有永远的主角,在这个已经或正在到来的时代,尤其如此。

再过几天,就要“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了;我祝所有的新同学,尤其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同学们,中秋愉快。我们会努力为你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并且会――套用一首歌的句式――“幸福着你的幸福,痛着你的痛”……

2003年9月4日于北大法学院

走不出的背景

——2004年6月16日在北大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刚才,我是有意从湖边走过来的,看细雨淋湿了未名湖,淋湿了这个下午。

每年这时候,校园里都纠缠着留恋:睡在你上铺或下铺的兄弟,暗恋了数年的某个同学,“学五”或“农园”,“必逃的选修课和选逃的必修课”,对了,还有贺老师,以及那已成为你青春之象征的湖光塔影。

但年轻人往往多情又无情,敏感又迟钝,执著又漂浮;四周有太多鲜活的诱惑,未来则灿烂得令人眩目,匆忙的你也许正忙着“毕业前一定要做的10(或20)件事”,或是哼着郑智化的“用一辈子去忘记”,一边在“一塌糊涂”上贴一张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也决心把别人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帖子;也许你没有时间细细感受一些因熟视而无睹的东西,一些背景。

因此,我们把张文教授和盛杰民教授的退休仪式放在你们的毕业典礼上。他们不仅是你的老师,也曾是我的老师。他们也曾同今天的你一样年轻,一样的激情洋溢;在为法学院、为我和你的成长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华年之后,他们打算悄悄地离开。他们比徐志摩更懂得“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但许多时候是不允许悄悄别离的,否则,我们就“太不仗义”,会感到愧疚。我们希望借此刻,不仅表达你、我和法学院对他们的感谢,祝福他们健康、幸福,希望两位老教授能从你们身上感到一种欣慰和满足;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你们能从这一刻感受到一种期待和责任。

我更想提一下你的父母。几天前进城,路过两所中学,看到一些中年人在校门前的林荫间溜跶,我突然意识到那是高考的日子,不禁眼睛有些发涩。在座的许多同学的父母,在四年前或数年前的一个焦灼季节都经历过这种焦灼。而在今天,在你的毕业典礼上,我又看到了他们,拿着相机,笑容比你的更茂密,比你的更阳光;尽管更多同学的父母没来,或者说,没有能来。

其实我并没打算神话你的父母,神话“养育之恩”。这是“欠了儿女的债”,普通百姓说;而今天的你也许会调侃地引证《婚姻法》第21条。我提起你们的父母,因为他们大多是普通人,也因为我是他们的同龄人。在你今天的这个年龄,当年的他们是知青、士兵、工人或农民,有的至今如此,有的今天则已经下岗或者“提前退休”了。他们许多人都没机会进入大学校园,更不用说进北大的校园;大学是他们许多人的一个永远的梦,一个醒时的梦。而至少部分因为他们的这个梦,你从小就承载了他们的追求:也许你因此没能看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失落了童年或少年本应享有的一份快乐;也许你挨过骂,甚至挨过打——因为某次考试成绩或者一次恶作剧。而此刻,你是他们的骄傲,满足了他或她那难免的一点虚荣……

你是他或她这一生最杰出的作品!

明天,你或许会坐在建国门外的某间写字楼中,从深色的玻璃墙后,俯瞰着窗外公路上的车流,无声地涌动;也不无可能,后天,你会在谈判桌上同外国同行bargain投资甚或并购索尼、宝马或通用公司的问题……

但是,玻璃墙隔离了城市的喧闹,会不会也隔离了你对城市以外的感知?成天的飞来飞去会不会令你疏远了土地,走南闯北多了会不会什么都看不到了,或懒得看了?成堆的文件让你变得更务实了,但会不会也让你变得漠然?严谨的法条让你的思维更象法律人了,但会不会使你的判断远离普通人?不错,知识改变命运,也确实改变了你的命运;但如同从老子、卢梭到王朔和波斯纳说过的那样,知识也会败坏人的纯朴天性。知识不可能令你消除困惑和烦恼。你不可能拿着法理学要点去面对生活,“法律信息网”中也没有诊治人生的良方。当某个午夜从律所加班归来,打开房门,你是否会感到孤独,或有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恍惚?而且,你们还有时间,或还有心情同你的父母对话吗?说得更俗一点,你会不会忘了自己姓什么?

因此,我建议,如果遇到了一些就是“找不到感觉”或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你都可以甚至应当问一问你的父母,或设想一下他们的可能回答,即使他们的言词不那么雄辩,不符合教科书上的定义,甚至不符合什么“历史潮流”。也不是说你一定要听父母的话,那不可能。但如果你要真正能做大事,而不仅仅是当一个“知道分子”,那么起码你要能够同你的父母对话;你们要能理解他们的好恶,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愤怒和担心,他们的直觉、想象和判断,甚至他们的错误和平庸。否则,谁还能指望你有能力同无数的普通人对话?而你的成功,又能与谁分享?

你将为之服务、将捍卫其权利的,最终说来,就是他们,而不是什么抽象的正义。那个在你的教科书中常常出现的神圣化的“人民”,说具体点,就是他们,就是像你父母这样的一些人——一些看起来不那么成功有过挫折的人,一些聪明、才华、运气都不如你的人,一些虽关心他人但更关心自己和自己孩子的人,一些可能在生活的跋涉中失落了理想的人,一些分享了人类其他种种“弱点”或称之为“人性”的人。而且,多少年后,你还可能发现,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们构成了这个社会的背景,你的背景;不可或缺。你的行动的一切意义,最终由他们赋予;成功与否,也得由他们说了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并不只是儒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其中或许还隐含了一种,甚至是唯一的一种,真正理解你人生事业的进路?!

同学们,在这湿淋淋的、难得的沁凉夏日里,在这浓荫如云、曲径通幽的未名湖畔,毕业、青春和别离,我想,任何人,哪怕是一个“愤青”,也会神奇地“小资”起来……

我也如此。

但不要说,明天起,你将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大道青天,绵延于你身后的仍然是这个熟悉、朴素且庄严的背景,一个你永远走不出的背景!

2004年6月16日改定于北大法学院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法学院2004年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致词

各位同学,欢迎你们来到北大!来到北大法学院!

几年来,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给新生致欢迎词。有时,我会觉得我的话有些多余,有些唠叨?临来北大前,你们的父母已经千百次叮嘱,你自己也一定早已暗暗下了决心;而我从来也不怀疑作为整体的你们每一届新生的天资和潜能,不怀疑每个青年都会有他/她自己的理想,更何况,面对今天社会的激烈竞争,难道还需要我来叮嘱你们勤奋和努力吗?

我还是要说几句,但不仅仅是出于职责。因为,这里并不仅仅是你我心目中中国最好的法学院,三年或四年之后它会给你盖上一个“免检产品”的印章,颁发一份“驰名商标”的证书,因此给你铺下了一条总体说来比同代其他人可能更为平坦的从业和生活之路。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今年5月,北大法学院刚刚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活动,庆祝她的百年华诞。你们没能赶上这一庄严的时刻;但没有关系,50年后,我也参加不了你们的隆重集会。对于有梦的人,生活也许是不完美的,却大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会有属于他/她的时刻。

只是,你们必须创造和把握你们的时刻;并且,要从现在开始。

前几天,在雅典奥运会上,当刘翔第一个冲到终点的时候,主持人几乎是嘶哑地呼喊“刘翔赢了!刘翔改写了历史!”那一刻,我流泪了。这不仅是改写历史,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一些连我们也曾经接受的关于我们自己的想象,修改了一些我们为自己划定的梦和行动的边界。

而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和时代的象征。

近年来,我们常常说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和平崛起”。这并非只是一种政治动员的口号,放眼看来,这是正在迫近当代中国的一种可能。中国目前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转变,由于其所涉及的人口数量和地域广度,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变革。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但也因此,中国还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国际和国内难题和制约。我们可以也应当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空前”则意味着至少有一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会越来越多地要求你我的创造性的工作,要求青年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个我们的前辈一百多年来一直渴望的历史机遇,一个与我们这一代人将擦肩而过的历史机遇,一个无论如何都将同你的青春华年正面相对的历史机遇。

如果说此前的25年间,甚至100年间,我们这个民族的努力主要是学习和模仿,那么,很有可能,就从你们这一代人开始,则需要更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你们当中应当而且必须产生伟大的法律人!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因此,你们必须大气。

你们必须首先关注、理解并且努力回答好——而不仅仅是回答——中国的问题。因为这才是你的、你的亲朋好友、你的同胞兄弟姊妹的问题;而且,这至少也是1/5人类的问题。

你们必须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不仅是法律的,而且需要政治的(包括是国际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不仅是学术的,更需要实践的。因为真正伟大的法律人总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lawyer/statesman);也因为法治的事业说到底是一个行动者的事业。

你们必须深刻理解生活和人,同时又坚守你从生活中获得的,而不只是从书本中获得的,那些基本的信念。没有信念的理解会导致随波逐流,而没有理解的信念则必然沦为意识形态。

当然,你们首先必须作好一个学生,但是不能也不应当停留于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你们不应当仅仅追求考试成绩排名靠前;或通过司法考试,然后成为一个收入不菲的法律技工;或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中外的先生走。你们当然必须尊重老师、尊重传统,但又必须有决心、更重要的是有能力超越你们的前辈,包括我们这一代人——不仅在知识的深度上,而且在知识的广度上;不仅在法律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不仅在学术言辞的表达上,而且在个人的社会践行上。

我甚至建议,你们不应当仅仅关注法学,也不必现在就决定以法律为业——无论是学业还是职业。正如霍姆斯在哈佛法学院250周年之际所言,法学院是要教法律,要培养法律人,但它要以一种宏大的方式教法律,它要培养的是伟大的法律人。而法律上的伟大,如波斯纳所言,意味的就是要超越法律。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这是一个承载了许多光荣和梦想的地方,一个承载了也许太多社会期待的地方。但转型中的、正在复兴和崛起的中国有理由对我们也是你们有更高的期待。

我相信你们。而且,我也只能相信你们!我相信你们有能力“迎接挑战”;相信你们会在北大的校园中真正“发现你的热爱”;相信在你们的一生中不会只是在“这一刻,你们是主角”(这些都是我先前的迎新致词,也许还值得你们去看看)。

当然,我并不要求,也并不指望,作为个体的你们每个人都一定有机会而且一定能承载起这份期待,获得成功。你们一定会有困惑、烦恼,会有挫折,也会有失手。只是,在所有这些之后,你们当中得有人成功。

这里是你的一个新的开始;在这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这里是北大法学院!

你们是北大法律人!

2004年9月1日于北大法学院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2005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20多年前,和你们一样,我在北大过着一段悠闲得令人羞愧的日子,一段努力地无所事事的日子;有时间的概念,我愿意、好像也可以永远这样地赖在这里。也知道毕业这个词,但它没有体温;直到有一天才残酷地发现,原来大学也会毕业的。于是,“改邪归正”,从春天开始(那时还不用自己找工作),就不再上课,不再到图书馆占座,茫然地一心一意——毕业ing。

今天,你们的这个ing也走到了尽头,黑色的学位服凝重在你身上……不要说你们伤感。伤感不是青年人的专利。静下来,写这段讲话的时候,其实,我,我们这些看着你们长大的老师,也一样伤感;并且年年如此。岁月并没有让我们的心长出茧子,只是我们学会了掩饰,也善于掩饰。我们不再表达;伤感的表达是青年知识人的专利,我们知道。

“自古多情伤离别”;但离别会让你想一些来不及想的事,说一些本不会说的话,让没心没肺的你第一次品味了甚至喜欢上了惆怅,或是让滴酒不沾的你今晚变成了“酒井”先生或小姐。如果没有这样的离别,人生会多么乏味!问一问今天在座的王磊老师,还有刘燕老师、沈岿老师,还有今年毕业的凌斌博士、李清池博士,自打他们本科进来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北大的校门,或只有短暂的离开。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都不像你们今天这样百感交集,有滋有味,肆无忌惮;在他们心中,那只是又一个暑期的开始。

这一个暑期是不一样的,你再也“赖”不下去了。

其实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走出大学校园,你会发现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充满着活力。当然,活力并不都是美好、清新、温情脉脉的,吉它、摇滚和玫瑰花;社会中的活力常常很“糙”,更多野性、欲望和挣扎,还有你们要时时提防的贪婪、阴谋和背叛——一如桑德堡笔下的《芝加哥》。但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活力,伴随着小麦颜色的农民工、水泥森林和汽车尾气中灰蒙蒙的朝阳,以及我们这个民族的身姿一同在这块土地上崛起。

想一想,为什么最近美国和欧盟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设限,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为什么近来小泉等人总在那里惹事,搞些小动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搞得“中国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海峡对岸,连战来了,宋楚瑜也来了;阿扁没来,但很憋气,知道迟早也得来。我们周围也还有一大堆问题,贫富不均、发展不平衡、污染、腐败和不公。有同学可能还没找好工作,没有“签约”;签了的,也未必满意,可能还想毁约。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烦心,让人不爽。但有哪个时代,人人都爽——管它到哪一天,至少也会有人失恋吧?换一个角度看,也许这些问题都表明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以一种任何人都无法遏止的强劲活力。中国正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更宽敞但不一定更平整的舞台;这意味着你们要面对更多的麻烦,一些前人和我们都没有经历因此有待你们来应对的麻烦。你们任重而道远。

说着说着就高调起来了。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人都有点,也应当有点,理想主义。还是渴望为了什么而献身,这是青春期的焦灼,也是生命力的反映。但是,按照一种说法,一个男人(其实女人也是如此)不成熟的标志就是他(或她)还愿意为某种东西(甚至包括爱情)献身。咋看起来,这好像是对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的一个讽刺。其实不然。这句话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活,暴露了那种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之脆弱和虚妄。献身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也许只要一丝血性,一点勇气,有时甚至只要一分冲动。但这往往不能改变什么,最多只满足了青春期那一份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激情过后,则往往是空虚、失落,甚至堕落。而在今天这个好像越来越斤斤计较的年代,人们连激情也洋溢不出来了——前几年傻乎乎地,也许在看中国足球队比赛时,山呼海啸,人潮起伏,好像还有那么一点感觉。但今天还有多少人看中国队比赛?!然而,真正的理想主义往往在激情之后。它不是夏日的骄阳,而是秋日的明亮,它要经受时光的煎熬和磨砺,要能够接受甚至融入平和、平凡、平淡甚至看似平庸的生活,从容但倔强地蜿蜒,在不经意中成就自己。它常常包含了失败甚至屈辱,还必须接受妥协、误解、嫉妒、非议。它同坚忍相伴,它同自信携手。

想一想那选择了在辱骂声中顽强活下来最终为赵氏孤儿复仇的程婴;想一想在北海的秋风长草间十九年目送衡阳雁去的苏武;想一想走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的上班路上并保证“永不翻案”的邓小平;或者只是想一想多年来养育了也许是你们家祖祖辈辈第一位大学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的你们的父母。

这些理想当然是不同的,有些似乎还不够崇高,不够伟大,今天的法律人甚至会批评其过于野蛮或狭隘;但抽象看来,他们毫无例外都是理想主义者,是成熟的并因此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因为在今天我们社会,判断是否真正理想主义

北大学子在2019毕业典礼致辞

北大学子在2019毕业典礼致辞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北大毕业典礼致辞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敬爱的同事,尊敬的各位亲友,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光华管理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衷心祝贺2019届一千五百余位各个项目的毕业生。你们多年的辛勤努力使得你们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祝贺你们!还有在现场见证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家人们、朋友们,正是你们长年累月的支持,毕业同学能走到今天。感谢你们! 数载燕园,一生燕缘,大家身上已经留下了深深的北大印记,种下了因思想,而光华的基因。毕业只是暂时的告别。不要忘记你们在学校学会的不唯上、不唯书、注重实证证据的科学思辨方法;相信专业精神、创造力和智慧能够帮助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我们的教育旨在赋予大家定义美好的能力和建设美好的愿力。在大家再度启程,在那些经过审视或是未经审视的生活奔涌而至的时候,这两种力量会让你们少些疑虑,多些信心。 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化莫测的VUCA时代。波动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

(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正在不断挑战我们赖以生存的理性和智慧。 急剧变化之下,我们对事物内在逻辑的认知遭到破坏,传统的秩序和规则受到冲击,我们变得慌张、焦虑、愤世嫉俗,开始对那些穿越旧时烟雨、岁月山河具有普适性的规律,甚至对科学理性精神本身产生了怀疑。 在波诡云谲的大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安置自己?我们如何在变化之中找到那些朴素的不变,随身携带,以个体的无足轻重真正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引用大卫鲍伊曾经唱过一句歌词,穿上红舞鞋,跳出忧伤的舞步(Put on your red shoes and dance the blues)。 穿上红舞鞋,我们怎样才能跳出那些属于自己的卓尔不凡的舞步?在大家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之际,其实都会希望增多一些确定性,能够知道这些问题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答案。很遗憾,我只能告诉大家,答案其实不在任何一条路上,只有行走本身才是答案。 我希望大家拥有行走的一生,永远在路上。 作家劳伦斯布洛克曾用感性的笔触描述孩子们怎样学会行走,没有人灰心丧气,没有人提早放弃,每个人都在按步学习;而且,没有奖励的诱惑,也没有惩罚的威胁;没有对天堂的憧憬,也没有对地狱的恐惧;没有帖,也没有棍棒。摔倒,起来,摔倒,起来,摔倒,起来,然后开始走路。 学会行走,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神奇的飞跃,是人类精神中最淳朴,也是最高贵的部分。

北大法学院毕业生致辞

朱苏力:北大法学院2009届毕业生致辞 走出校园——北大法学院2009届毕业生欢送典礼上的致辞 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你们就要走出校园了,有些话老师该说不说,那就是失职。因此,趁今天这个场合,我首先代表北大法学院和全体老师祝贺你们;也感谢你们多年的努力,造就的不仅是你们,还有我们,此刻的成就感;但还想唠叨几句。话题是几年前看电影《天下无贼》留下的,一直耿耿于怀。 影片中,傻根忠厚老实,对所有人都没戒心、不设防。怀了孕的女贼(刘若英)突然良心发现,想保护傻根,生怕他了解了生活真相,失望、受伤或学坏,愿意他“永远活在天下无贼的梦里”。男贼(刘德华)则认为,不让一个人知道生活的真相,就是欺骗;生活要求傻根必须聪明起来;而一个人只有吃亏上当受过伤,才能重获新生。他

强悍地反问:“[傻根]他凭什么不设防?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就因为他单纯,他傻?” 这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尖锐论战。都有道理;道德高下也并非一目了然。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父母、老师更多偏向刘若英。不是不知道生活有阴暗面,但怕年轻人学坏,不让他们接触,最多来些话语谴责。我们太注意区分知识的善恶,与时俱进,还搞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正确。似乎只要严防死守,像对付萨斯或“甲流”一样,或是装上个“绿坝”什么的,就不会有人感染,就能消灭病源,最终培养出一批时代新人,全面提升人类的道德水准和生活质量了。也就二十年吧,说是不能让纯真的心灵受伤,以保护隐私、防止歧视为名,我们就进步(或堕落?)到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公布考试成绩了! 鸵鸟战术不可能成功,校园也非净土;我只是担心有人被忽悠了。真傻还不要紧,傻人有傻福——想想傻根;而“天真是冬天的长袍”,能帮助我们抵御严冬。我最担心的是,过于纯洁、单一、博雅或“小资”的教育,一方面让人太敏感、太细腻,一方面又会让人太脆弱。考试不好都“很受伤”,那考不上大学呢?求职或求爱被拒呢?更别说其他了。瓷器太精致了,就没法用,也没人敢用。生活中谁还没个磕磕碰碰?! 也确实很难接受刘德华的“残酷教育”,更无法实践。影片中,刘德华也没做到;他还是倒下了,为保护梦着天下无贼的傻根。更可怕的是,刚听罢“无毒不丈夫”,一转身,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辞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此时此刻,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喜悦和伤感同时占据着我的脑海,喜悦的是,通过两年多时间在XX 电大的努力学习,我即将圆了我的大学梦。它是我多年来一直梦想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刻苦学习,努力上进,今天终于要实现了。伤感的是,从此,我将告别培养我成长的电大母校、告别给予我无尽帮助和辛勤培养的电大老师们,也将告别与我风雨同舟的电大同学们。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我觉得我非常幸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给了我上大学的 机会。在XX,我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培养,因此,我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本职工作中,我利用在校学到的知识, 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我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的 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紧急处理事务的能力,敢于挑战,为此 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们的肯定和称赞。总结这几年,我深切感 受到,是XX 电大赋予我知识灵魂,是XX电大让我有能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在我的身边、我的同事中,有许许多多的XX校友,有 中专的、有大专的。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不论 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做出了喜人的成绩,有些电大校友还跃据 企业的管理高层,为企业把风掌舵,创造企业神话。今天,我

有幸作为一名电大优秀毕业生,深感无比光荣和自豪。以前,我总错误地认为,只有考入名牌大学,成为名校高才生才会有出息,而我自己又因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贻误了考大学的最佳时机而成终身憾事。 参加工作以后,接触到的新事物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匮乏,甚至于感到将要被当今社会所淘汰。这种危机感越强烈,我的求学欲也越强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方教育试点”工作,使从未进大学校门的我看到了希望。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报名入学,成为千万XX学员中的一员。不学不知道,一学离不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适宜于在职学员的学习,不仅能够在学校面对老师直接听课,而且还能够在家里通过因特网学习和随时求教,甚至还可以通过XX在线BBS系统和异地的老师、同学们探讨问题、解释疑惑,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通过在XXXX的这几年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的理论知识水平在显著提高,还能及时的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渐渐地,自学已成为我目前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生活方式。 回顾这几年,感慨万千,我由衷地想说一句话:“谢谢您,xx,我的母校”。 谢谢大家! 大学生毕业典礼致辞

饶毅2020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

饶毅2020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做自 己尊重的人 饶毅是中国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前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博士,20xx年7月,获得20xx年度科学传播人国际奉献奖。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饶毅在北大20xx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饶毅20xx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 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 超越化学反应结果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迹;超越动物欲望总和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做自己尊重的人。

过去、现在、将来,能够完全知道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很多文化借助宗教信仰来指导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为;而对无神论者——也就是中国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还遇到大灾小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但却很值得。 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缚、自怜;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 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愿: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问我如何做到,50年后返校时告诉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关于饶毅的社会评价 20xx年,在饶毅回国之前,他就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20xx年年底,其又在美国《科学》杂志刊出社论,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浪费资源、腐蚀

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毕业礼是对我们学习生活一个阶段的画上完美句号。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武汉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毕业典礼栏目! 我唯一的害怕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卢新宁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刚才看了你们的毕业视频,点点滴滴的片段连成了大家的北大光华岁月。时间过的真快,你们刚刚入学时欢迎大家的开学典礼仿佛就在眼前。今天你们从北大光华毕业,顺利的走过了人生中一段重要的里程。我代表光华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对你们的毕业,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

毕业典礼致辞毕业致词.doc

毕业典礼致辞毕业致词 第一篇: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毕业致词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在这个色彩缤纷热情洋溢的盛夏,在座的各位毕业生完成了大学学业,在此我代表全体教师,向各位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 三年前,当你们成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也许你就想到了今天,我们期盼毕业的这一天,在这里,我们收获了希望,我们也有些惆怅。 三年里,大家孜孜以求,勤奋好学,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获得了应当具备的学识和能力。三年里,同学们朝夕相处,切磋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年里,老师与同学们教学相长,共同探求,建立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情谊。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的珍贵记忆。大学年代,是人生的鲜花季节,是我们最珍贵、最可追怀的人生经历,即使有一些不如意和遗憾。只要你经过,越过,它们都将成为你的财富,成为你珍爱并回味的经历。 我们即将踏入社会,我们需要真诚做人、认真做事,体会人生,感悟人生,真正学会享用人生,拥有幸福的艺术人生。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同时,要仔细体会生活,品赏生活。即使有风雨,有雷电,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道风景。即使一帆风顺,也要留意周遭的风物景致,叩问内心,感激生活,而不是让生活的意蕴从指缝中漏尽。 同学们,大家在成长在进步在发展,母校也和大家一样在成长在进步在发展。希望你们记住,我们是海滨的校园,我们是你终生的港湾,当你成长为航空母舰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胸怀供你驻足,当你还是一片帆板在惊涛骇浪中漂流的时候,我们张开静静的臂弯,给你爱的温暖,燃起你希望的风帆,看着你继续上路。分别时刻,没有感伤,因为我们保留了希望,分别时刻,没有离别,因为我们留住了永恒,祝大家一路走好,一生幸福! 谢谢各位! 第二篇:毕业发言: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祝愿——戴锦华在北大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816415198.html, 祝愿——戴锦华在北大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作者:戴锦华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第07期 今天,在这里,我们送你们离去,送你们登程。 当然,你们早已成人。大学的岁月,老师的工作是扶你们上马,牵马送你们一程。如今,你们独自上路。若你们自此扬鞭绝尘,奔向你们生命的天际线,我们始终会在这里,在你们视野中的某个地平线上,在岁月的此岸,在代沟的此端,伫望着你们,怀着暖意,怀着柔软,怀着祝愿。若你们间或回望,我们将欣然;其实,你们能在某个寂然的时刻,会心或调侃地忆起自己青春岁月的某个瞬间,瞬间中某个老师的侧影,便已足够。唯愿,我们曾在你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某种有美感的刻痕,而非擦伤。 羡慕你们,你们成长于中国崛起的时代,你们不必再如先辈那样痛切地叹息:“我多么痛苦地忆起我是一个中国人”,你们不会再如我们曾有的那样低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如今你们可以坦然而自在地行走在地球之上,你们可以轻松而不无骄傲地做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公民。你们拥有近乎无限定的选择和可能。生命正在你们的前方展开。但我,我们也并不羡慕。你们将进入一个地球已格外拥挤、无穷上升的承诺已不时触碰着透明穹顶的世界。你们拥有“宅”之中的无尽自由,你们可以在“二次元”与“三次元”间自由的穿行,与此同时,你们必然要承受的,是置身于角逐与竞争的战场,也许会在受伤与落败之际的茕茕孑立。在歌咏与膜拜“成功”的流行中,我们都知道,追逐成功,是一场巨型的马拉松的竞赛,起点处千军万马,终点处屈指可数,夺魁者凤毛麟角。祝愿你们夺魁,但那不是人生的唯一模板,唯一目标与价值。 曾经说过,也许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毕生之课,是学会输得起。输得起,是当年我步入高考考场时的自勉,也是我一生的功课。我说过,输得起就好。我仍要说,祝你们成功,若果你们不甚成功,甚或落败,那么,输得起就好。输得起,凭借的是一份自知,更是一份自信。生命的价值,原本并不缘自通用价值的评说。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独自扪心,静夜自问之时,磊落心安。愿你们大胆地去爱人,以赢得被爱。愿你们去争取也坚持。愿你们必然与世界谈判并妥协之际,记得自己设定过的底线。不要理会诸如“幸福指数”一类的说辞,幸福原本不可统计,一如缘自心底的微笑从不进入计量。 你们自北大中文系走出,你们带着人文学的底色。而希望与梦想是人文学的特权领域。我相信,这也是今日世界的稀缺资源。再一次重复,“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致辞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致辞 校长刘洪涛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在骨感中走向丰满各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师弟师妹,上午好! 感谢你们让我来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时刻,这是我的荣幸! 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从此你们将走进一个全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你们的心中,除了万丈豪情、离愁别绪,或许还有一点点茫然,对于未来的茫然。 历史是公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我们毕业时,有单位、有宿舍,但没有选择的机会;今天,你们没有保障,但有选择的机会。你们中的很多人会感到两难:如果坚持理想,可能生活窘迫;如果迁就现实,可能与理想渐行渐远。未来的日子里,该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到平衡点、寻找到事业的起点?我想说,即便现实很骨感,仍然要努力实现丰满的理想。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人生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拿得起放得下。 我的同班同学于川,198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拥有一家规模可观的科技公司,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无疑是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但他却惊世骇俗地关闭公司,彻底回归文学梦想。也许是纪伯伦提醒了他: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这一刻,对你们而言,可能是伤感的。三年前的此时,

你们也曾带着不舍告别故友,意气风发地走进一中;而今你们又会再一次离别,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的每一个方向。罗汉松下,有你们匆匆掠过的身影;樱花丛中,有你们惊喜驻足的印迹;篮球场上,有你们悸动欢呼的声音;楠楼柏楼,有你们认真专注的目光。你们不会忘记第一次走进一中校门时的激动,不会忘记第一次考“砸”了的沮丧,也不会忘记在球场上与队友一起拼搏的汗水与激情,更不会忘记,三年来老师们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再过十几天,这些都将成为你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今后,每当你在异乡的夜空下想起母校的时候,你就会从心底翻阅这些记忆。 为了挽回此前所有蹉跎的岁月,他以超常的真诚、勤奋、热情投入写作,转型的阵痛剧烈并且持久,他却甘之如饴,终于大器晚成,迄今已发表12部长篇小说、三部电视剧本,其中,小说《最后一个贝勒》XX年创造了影视改编授权费用的全国纪录,电视剧《青果巷》今年三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得广电总局首届年度优秀剧本奖,全国只有18部剧本获奖。 拿得起放得下是很难到达的人生境界,于川做到了,相信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二个故事是持之以恒。 今年是南科大创校的五周年,刚才你也听过,在两个礼拜之前是我们港科大的25周年,好像我们年纪是南科大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2019毕业典礼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2014毕业典礼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2014毕业典礼致辞:校友与缘分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各位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毕业典礼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更是让每位毕业生难忘的时刻!你们的家人也来到这里,共同分享你的喜悦。首先,我谨代表人大法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祝贺2014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谱写新的人生篇章!感谢老师们付出的辛勤汗水!今天有三百多位毕业生家长和亲属出席典礼,感谢家长们的信任与支持!我在这里还要特别向从外地赶来参加仪式的香港法学硕士毕业生、苏州校区的毕业生、在职法律硕士毕业生以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毕业生们表示祝贺! 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10个,国家级和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近三年,学校有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取得了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17个、北京市级精品教材16本、精品课程9门等成果。学校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取得了以连续3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为标志的重大突破。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说过:“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研究、法律制定,以及社会的变革。”的确,我们无论是对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追求,还是对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的追求,抑或是对财富与爱情的追求,其终极意义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幸福。/G%p9 H!R(D#J)F"n/v&D 2014届毕业生,祝贺你们!能站在这里,梅琳达和我都很兴奋。每一个收到邀请,能够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讲话的人都会又紧张又兴奋——但我们尤其高兴。 也许是一种缘分,你们中的很多同学,特别是本科生同学是2010年9月步入人大的,那年是人大法学院建院六十周年。你们亲身参与、见证和感受了法学院在新的一个甲子开端中的发展进程。无论你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从你进入法学院的一刻起,命运的丝线便将你们和法学院紧密相连,结下了一生一世难以忘怀的缘分。缘分将我们凝聚在一起,你们即将成为人大法学院的校友,缘分将成为校友和母校之间的感情的纽带。缘分造就了校友,校友延续着缘分。 想到这个主题,我立刻去查找了“校友”、“缘分”这两个关键词。校友一词来自拉丁语alumnus[英][??l?mn?s],原意就是学生。母校的英文是almamater,mater是“母亲”的意思。从词源上看,母校与校友是一组类似于“母与子”一样不可分割的概念。“缘分”则指因缘定分,命中注定的机遇。缘分也不限于二人之间,一群人之间也可被缘分所维系。我想,校友与母校的缘分就是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大家可能看到报道,一个星期前,我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中国

毕业典礼致辞6篇

毕业典礼致辞7篇 毕业典礼致辞 毕业典礼致辞 拥有善良,你就不会贫穷, 拥有微笑,你就不会孤独 在2015届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毛兰芝校长、尊敬的逸飞总裁及杨捷校长、尊敬的我身后位列两旁的诸位大臣、今日的主角儿亲爱的2015届即将毕业的小鲜肉们: 今日,我站在那里大抵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们学校一向在设法寻找一位更加聪明、趣味、老练而意味深长的讲者来送你们他们找到了;第二个原因是,那个人可能没空,所以就把我找来了。 在昨日接到邀请时,我们有一个共同点,你们不明白我要讲什么我也不明白。这种场合,嘴的任务其实不大,我的主要使命是来感受一场分别,翻滚的心境,难以总结。撕心裂肺肯定是不对的,激动万分也不对,兴高采烈?不对!痛苦难以名状?更不对。实际上,一切试图的总结都是耍矫情,这根本就不是总结的事儿,这是一场默默的放任、一场隐隐作痛的剥离、一场无奈的对视和一场含泪的拥抱。 记得那是20多年前,我风华正茂、秀发乌黑的年纪,像你们一样,经过5年的历练,我毕业了。望着自我的寝室楼,含情脉脉,像一个将要被宰杀的山羊离开朝夕相处的羊窝,内心充满不舍,但我必须离开,因为,羊窝又要腾给新的羊群。那天早起我扛着行李,握着一个男同学的手,突然感受到这个平时瘦弱无力的家伙为何把我抓得生疼生疼,其实,我抓得也不比他轻,那不是华山论剑前俩高手在较什么劲,那是在传递一声不愿再张口的道别。还有一个同班的女同学,离我并不遥远,至少能看清彼此在注视对方,但我依然走了,挥一挥衣袖,没留下一片云彩,我想,你不是5年都没有和我说过什么话么?以后我也不理你,想你也不理。20多年过去了,想起这事,梦中笑醒了几次。 同学们,人生就这一次,至少我本人就明白这一次,相遇是种缘分,能左邻右舍相处几年,那必须也是上帝的特意安排。所以,珍惜这份情感,感激每一位陪伴过你的人,同学,还有教师,即便你不能记得每一位教师,至少也要记得

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20多年前,和你们一样,我在北大过着一段悠闲得令人羞愧的日子,一段努力地无所事事的日子;有时间的概念,我愿意、好像也可以永远这样地赖在这里。也知道毕业这个词,但它没有体温;直到有一天才残酷地发现,原来大学也会毕业的。于是,“改邪归正”,从春天开始(那时还不用自己找工作),就不再上课,不再到图书馆占座,茫然地一心一意——毕业ing。 今天,你们的这个ing也走到了尽头,黑色的学位服凝重在你身上……不要说你们伤感。伤感不是青年人的专利。静下来,写这段讲话的时候,其实,我,我们这些看着你们长大的老师,也一样伤感;并且年年如此。岁月并没有让我们的心长出茧子,只是我们学会了掩饰,也善于掩饰。我们不再表达;伤感的表达是青年知识人的专利,我们知道。 “自古多情伤离别”;但离别会让你想一些来不及想的事,说一些本不会说的话,让没心没肺的你第一次品味了甚至喜欢上了惆怅,或是让滴酒不沾的你今晚变成了“酒井”先生或小姐。如果没有这样的离别,人生会多么乏味!问一问今天在座的王磊老师,还有刘燕老师、沈岿老师,还有今年毕业的凌斌博士、李清池博士,自打他们本科进来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北大的校门,或只有短暂的离开。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都不像你们今天这样百感交集,有滋有味,

肆无忌惮;在他们心中,那只是又一个暑期的开始。 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了。我和老师一样都很舍不得你们。这几年,我个人记忆中也承载了太多和你们相关的美好回忆。无论是教师节、还是“感恩”活动中都收到的来自孩子们的祝福,这份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没有任何杂质的爱使我获得了其他职业难以企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前几年,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下降,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你们的身体素质,因为走上社会,面对逐渐加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你们需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身体是一个人道德、知识、才华、个性的载体,离开学校以后,希望同学们强化健康意识和锻炼意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小处讲,这种健康意识与态度可以强身健体、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从大处讲,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养成文明健康生活的习惯,坚守诚信、友善、博爱、悲悯等这些人类的美

北大法学院5年毕业致辞集锦

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 ——2005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朱苏力 20多年前,和你们一样,我在北大过着一段悠闲得令人羞愧的日子,一段努力地无所事事的日子;有时间的概念,我愿意、好像也可以永远这样地赖在这里。也知道毕业这个词,但它没有体温;直到有一天才残酷地发现,原来大学也会毕业的。于是,“改邪归正”,从春天开始(那时还不用自己找工作),就不再上课,不再到图书馆占座,茫然地一心一意——毕业ing。 今天,你们的这个ing也走到了尽头,黑色的学位服凝重在你身上……不要说你们伤感。伤感不是青年人的专利。静下来,写这段讲话的时候,其实,我,我们这些看着你们长大的老师,也一样伤感;并且年年如此。岁月并没有让我们的心长出茧子,只是我们学会了掩饰,也善于掩饰。我们不再表达;伤感的表达是青年知识人的专利,我们知道。 “自古多情伤离别”;但离别会让你想一些来不及想的事,说一些本不会说的话,让没心没肺的你第一次品味了甚至喜欢上了惆怅,或是让滴酒不沾的你今晚变成了“酒井”先生或小姐。如果没有这样的离别,人生会多么乏味!问一问今天在座的王磊老师,还有刘燕老师、沈岿老师,还有今年毕业的凌斌博士、李清池博士,自打他们本科进来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北大的校门,或只有短暂的离开。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都不像你们今天这样百感交集,有滋有味,肆无忌惮;在他们心中,那只是又一个暑期的开始。 这一个暑期是不一样的,你再也“赖”不下去了。 其实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走出大学校园,你会发现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充满着活力。当然,活力并不都是美好、清新、温情脉脉的,吉它、摇滚和玫瑰花;社会中的活力常常很“糙”,更多野性、欲望和挣扎,还有你们要时时提防的贪婪、阴谋和背叛——一如桑德堡笔下的《芝加哥》。但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活力,伴随着小麦颜色的农民工、水泥森林和汽车尾气中灰蒙蒙的朝阳,以及我们这个民族的身姿一同在这块土地上崛起。想一想,为什么最近美国和欧盟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设限,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为什么近来小泉等人总在那里惹事,搞些小动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搞得“中国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海峡对岸,连战来了,宋楚瑜也来了;阿扁没来,但很憋气,知道迟早也得来。我们周围也还有一大堆问题,贫富不均、发展不平衡、污染、腐败和不公。有同学可能还没找好工作,没有“签约”;签了的,也未必满意,可能还想毁约。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烦心,让人不爽。但有哪个时代,人人都爽——管它到哪一天,至少也会有人失恋吧?换一个角度看,也许这些问题都表明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以一种任何人都无法遏止的强劲活力。中国正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更宽敞但不一定更平整的舞台;这意味着你们要面对更多的麻烦,一些前人和我们都没有经历因此有待你们来应对的麻烦。你们任重而道远。 说着说着就高调起来了。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人都有点,也应当有点,理想主义。还是渴望为了什么而献身,这是青春期的焦灼,也是生命力的反映。但是,按照一种说法,一个男人(其实女人也是如此)不成熟的标志就是他(或她)还愿意为某种东西(甚至包括爱情)献身。咋看起来,这好像是对我们这些理想主义者的一个讽刺。其实不然。这句话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生活,暴露了那种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之脆弱和虚妄。献身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也许只要一丝血性,一点勇气,有时甚至只要一分冲动。但这往往不能改变什么,最多只满足了青春期那一份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激情过后,则往往是空虚、失落,甚至堕落。而在今天这个好像越来越斤斤计较的年代,人们连激情也洋溢不出来了——前几年傻乎乎地,也许在看中国足球队比赛时,山呼海啸,人潮起伏,好像还有那么一点感觉。但今天还有多少人看中国队比赛?!然而,真正的理想主义往往在激情之后。它不是夏日的骄阳,而是秋日的明亮,它要经受时光的煎熬和磨砺,要能够接受甚至融入平和、平凡、平淡甚至看似平庸的生活,从容但倔强地蜿蜒,在不经意中成就自己。它常常包含了失败甚至屈辱,还必须接受妥协、误解、嫉妒、非议。它同坚忍相伴,它同自信携手。 想一想那选择了在辱骂声中顽强活下来最终为赵氏孤儿复仇的程婴;想一想在北海的秋风长草间十九年目送衡

党委书记2017届毕业典礼致辞

党委书记2017届毕业典礼致辞 党委书记2017届毕业典礼致辞 花落成实,岁月流金,悠悠四载,奋斗的青春定格在美丽的校园里,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永留心间。当初满怀期待迈入校门的你们,如今又带着新的梦想重新启航。是你们,让三亚学院的阳光教育事业充满无尽动力;是你们,以青春独有的方式加速学校的不断成长,你们是学校融合与发展的见证者,继承与创造的参与者,更是光荣与梦想的缔造者。愿这份相伴相长的特殊缘分,为属于我们共同的名片——三亚学院,绘就荣光。 “以学生为中心、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的战略核心激励着全体三亚学院人奋发上进,也为赢得青春喜悦的全体2017届毕业生指引方向。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波海平,祝福即将奔赴祖国各地的阳光学子,一路天高地阔,前程似锦。今天,你们是桃李芬芳,明日,你们定为社会栋梁! 你远行安好,母校便是天晴 我有好多话,想只发在官网上,好节省出时间,让大家好好沉浸在大学毕业欢乐海洋的好时光。

大学四年好短,初入校门欢迎的笑脸好温馨,能读大学好好,心智与性情好不一样,各奔东西的前途都好广。 曾经的恋人就此要分手分得好难,青春的校园好美好!师生同学就此别过,想何日再聚已不大好说。借这一张五千口的全家福,想时好见,见不见的都有好福。 人生旅途好长,基因好的风光好却也好懒,底子薄的囧途囧、意志好坚、生命力好比小强;社会江湖好大、各种套路好深,各路眼光话语好奇怪,职场新人好累,打拼出经验好宝贵。我们凌云壮志已好高,阳光学子好自信,网络原住民的办法与眼界好厉害。 毕业好啊,好多纠结已不再好怪:现代体系要求好好未雨绸缪,后现代则说好日子先过;好容易挤进全球化,说好的地球村说拆就想拆了,还好,有丝路从我们校园门口走过;社会层级门槛好陡峭,竞争环境好不简单;有些搞大事情的“勒索”勒的好紧,有些大话好假,有些成功者好烦,有些富贵玩着终要带进沟的游戏好无聊!还好,中国人的天性早把一些舞台上的戏文不当回好事!你有一台好戏,我有五车好书,你有膀大腰圆、耍酷卖萌,我有千万双慧眼和一双好手!靠演的圈不到好粉,真诚才做得好自己的主人。管理好自己,做好自己的CEO和大BOOS,一切一切都会有、一切一切都会好!

2020北大毕业典礼幽默的致辞五篇

2020北大毕业典礼幽默的致辞五篇 2020北大毕业典礼幽默的致辞一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老师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无疑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文明自宋代达到顶峰之后,停滞达千年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得以重新上路。 在未来的三十年里,我们将为重回世界文明之巅发起最后的冲刺。从1840年算起,以200年的时间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而言,注定将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然而,历史进程不是线性的;对于身处其中的当事者来说,体会更多的往往不是“进步”,而是停滞、甚至倒退。 今天我们知道,当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的时候,人类开始迈入工业文明时代;而斯密本人却对此浑然不知,他想做的,不过是为人类的占有欲找到一个合理的释放场域,也就是市场。 社会进步之于个体,永远是一个超慢的变量,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它们。我们能够感知的,多半是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日常的琐碎:升学、找工作、找爱人、找投资、找房子、还贷款,还有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柴米油盐。 在更高的层面,我们还要面对个体在社会和历史面前的无力感,似乎空有一腔报国志,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 这就引出了我今天要和同学们分享的话题:我们要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生活的琐碎和不断袭来的挫败感? 我想以大学时代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小书《六人》来开始我的分享。这本书借助六个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讲述了六种人生态度。作者德鲁多尔夫·洛克尔把这六种人生态度比作人生的六个篇章,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生的交响乐。 第一个人物是浮士德。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曾经尝试各种人生路径,最终回归理性,把探究终极真理

2020本科生毕业典礼北大校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嘉宾,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刚才,教师和学生合唱团演唱了《燕园情》,这首歌虽然还不是我们正式的校歌,但这么多年来,它的旋律、它的歌词、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已经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学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园情》开始的,今天在这里,也将以《燕园情》画上一个休止符。 四年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你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燕园,开始了在北大的求学生涯。那时,你们在一体的操场上第一次学唱《燕园情》;而今天,在同样悠扬的歌声里,你们就要带着在北大收获的知识、友情以及爱情,带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记,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时间,我们的一张本科毕业生“合影”在络上“走红”,这张一个人的“合影”来自元培学院的薛逸凡同学,她所在的古生物学专业,或许是中国唯一的只有一个学生的专业。很多友赞她为“女汉子”,纷纷留言——“一个人的寂寞谁懂?”,“专业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占了”……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寂寞也好,热闹也罢,作为校长和老师,只要你们学有所成,只要你们快乐成长,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满足。2019届毕业的全体本科生同学们,祝贺你们! 同学们,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以至于身为“90后”的你们都开始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对一个始终在奋斗、始终在攀登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四年光阴转瞬间就流走了。我想,这四年的时间,已经凝结成了你们在无数次“刷夜”苦读之后的哲思与明辨,凝结成了你们在国际交流舞台上闪光的才华与自信的气度,也已经变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师长双鬓的缕缕白发。当你们在回忆过往,追问青春的意义时,我希望,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师长以及四年来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小伙伴”们说一声——“谢谢!”正是他们时时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如此的精彩!今天,请把掌声献给他们!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静,愿意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时间印记。我和我的同龄人,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虽然历经波折,却也幸运地搭上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时代列车。197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还在讨论收音机和电视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而现在,我也同你们一样,经常看看BB 和微博,也试图用与朋友们交流。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相信就在此刻,你们当中有不少人正通过微博、将毕业的体悟和感恩的心情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亲友。这在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学们,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包括我们所身处的燕园,每天也都在发生着许多细微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北大,正变得更加国际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这一切的变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北大人应如何作为?我们除了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的

2018毕业典礼致辞(4篇)

2018毕业典礼致辞(4篇) 2018-09-19本文目录2018毕业典礼致辞高三毕业典礼邹安生校长致辞校长毕业典礼致辞模板示例教师代表毕业典礼致辞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在这里为20xx届同学举行毕业典礼及欢送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高三师生在今年高考证取得本二以上达线263人,实现文化类、艺体类双过百”的好成绩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圆满完成高中三年学业,即将迈向新的人生起点的高三同学表示真诚的祝福!向所有为高三年级辛勤付出的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敬意!同时也通过同学们向辛勤抚育你们成长的各位家长转达我们由衷的感谢!三年前,同学们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秦中,成为了一名秦中人。 三年来,你们是幸福的。 因为,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仅有父母、师长、同学的陪伴,更有秦中校园一草一木和悠久深厚的秦中校园文化的滋养,你们已经和秦中融为一体。 此刻,我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既为你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欣慰,又为你们的即将离开感到不舍。 三年,虽然不是很长的时间,可是这三年在人的一生中,又是多么的重要。 在这三年里,不管是进步中的快乐,还是挫折后的苦恼,它都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命历程中一段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深深印刻在我

们记忆的深处。 在过去的三年里,秦中也因为你们而更精彩、更自豪。 秦中会记得,从你们进入秦中的那天起,你们始终围绕追求自觉、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时时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在校内为其他年级的同学作出了榜样,在校外为学校赢得了赞誉。 秦中会记得,从你们进入秦中的那天起,你们始终发扬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进取精神,变压力为动力,自强不息,勇于竞争,在市区统考、省级水平测试、高考模考及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取得了领先于同类学校的优异成绩。 为此,我建议:让我们全校师生用热烈的掌声为你们的努力与优秀而喝彩!当然,三年来,你们努力了、进步了,但并不代表你们已做得十分完美,并不代表你们已变得十分优秀,你们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思自己,完善自己。 今天,在你们即将背上行囊,离开母校的时候,请允许我代表母校老师为你们送上三点建议——一、不忘师长教诲,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不在于让自己事事做得最优秀,而在于时时做最好的自己。 一位哲人说过,有两种动物能够登上金塔的塔顶:一种是矫健勇猛的雄鹰,一种是资质平庸的蜗牛。

卢新宁北大毕业典礼震撼致辞

卢新宁北大毕业典礼震撼致辞 以下内容是由应届毕业生毕业典礼网站为大家整理的人民日报社副 总编辑兼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卢新宁在这篇致辞里告诉大家要选择理想,选择听从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 最饱满的人生。 刚才播放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非常喜欢。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你的心中是否有愧,为妈妈、为母校、为家庭、为自己带 来多少光荣和骄傲!孩子们,一定要珍惜啊!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同学们,四年里,你们长大了,更加自信了。你们掌握了未来发展 的初步知识与方法,有了自己的思考,但这仅仅是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未来的道路必将漫长而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明天,你们又将站在一个 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途。国家的安宁,社会的繁荣,乃至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将依靠你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与奋斗。在同学们即将启程之际,我谈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伴你们一路顺利 前行。 北大邱德拔体育馆门口已排起长队。8点半,伴随着学校艺术社团 诗朗诵《永远的校园》,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 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 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 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 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 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我想,老人与海的故事,主角其实不是老人,也不是大海。而是马 诺林这个孩子。他是善良,忠诚,独立和坚强的化身。老人在海上孤独 的捕鱼,和鲨鱼搏斗的间隙,时时思念马诺林,因为他给老人以希望和 力量。没有马诺林,老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就没用了意义。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 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 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 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 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 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 么。 党校学习培训就要落下帷幕了,我们党校毕业典礼也即将开始,下

史上最牛的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好文推荐).doc

史上最牛的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好文推荐) 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有很多优秀的致辞,大家想要看看这个史上最牛的北大的毕业典礼致辞吗?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史上最牛的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好文推荐),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毕业典礼栏目! 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

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