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挥学生主体性_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

《发挥学生主体性_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

《发挥学生主体性_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
《发挥学生主体性_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

1 课题的提出 1.1 我校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2008 学年,我校围绕“以完善落实教学管理措施、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为抓手,进一步使学校全面 工作得到有效提高”这一工作重心,开展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估,学校专门聘请教学专家成立评估组,对全 校教师的课堂进行“推门听课”,一学期下来,总共听课 100 余节,评估组在课堂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重点知识把握不准确; 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能力转化; 课外作业中大量无目标检测依旧盛行; 满堂灌的现象依然严重。 以上问题,说明了部分教师目标意识不强,或者说在制定目标时对目标定位的依据(学科性、生本性、 新课标要求、新高考要求等)缺少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导致他们在教学设计中及教学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 “以教学目标为内核的教学过程”这一理念,造成实际教学与目标不匹配。 1.2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要求。 新高考的目标是有利于推进新课程,促进素质教育,而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 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目标,无论是实施者与受教者双方, 都必须有明确地目标指向,在目标引领下,通过对目标的分层与细化,一步一步地实现分层目标,逐步达 到实现课程的终极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新课程教学价值 取向的转换,必然对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乃至整个课堂教学 结构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新课程的多元化要求对传统意义上“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教学目 标理念提出了挑战,呼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生成。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是推进 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1.3 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目前,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较为注重某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在理论培训方面却十分忽视。在新课程理 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学目标方面的理论培训指导,也缺乏在该方面的具体教学技术层面 的帮助指导。因而,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 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 助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需要。 2 理论依据 2.1“掌握学习”理论和目标分类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和目标分类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掌握学习”就是 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 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 (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 握标准。“掌握学习”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标体验 自主 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 2.2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上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 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 值观。“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2.3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 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

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 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 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 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3 课题界定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双方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以目标为导向共同实现 预定的教学目标。 具体地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检测等,并在课堂教学实际 情景中把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省式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既定目标的引领下,开展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应用等活动,通过以下四个层面的体 验,使自身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体验;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自身情感的体验;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对知识形成过程产生亲身的体验;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学习方法的体验。 4 构建“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4.1 展示目标 即教师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比较新颖、直观、概括性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从总体上 把握这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所要形成的能力,还能较好地引发学生对本堂课基本知识和技能渴求掌 握的欲望。 4.2 自主学习 即要求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一定形式的自学任务, 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自学任务, 认真阅读教材、 圈点教材,并自主地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点知识;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地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质疑问题,并且能够自主地归纳知识和整理知识。 4.3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对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或存在 的一些疑难问题、或教师预先设计的一些思考性、探究性问题等进行思考和探究。 4.4 讲解释疑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在较为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情况后,再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疑难 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进行重点讲 解、释疑和进一步探究。 4.5 分层训练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针对教学中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和疑点等设计一些必做题、选做题和 思考题。 并非每堂课都要按以上框架设计,我们注重流程,但更注重思想,也就是在每堂课要贯穿“目标引领 下的自主探究”这一思想,只有师生双方都心中有目标,那么就能根据预定目标进行科学地取舍,对达成 目标有利的内容,即采用,对达成目标不利的内容,即舍弃。 5 研究方法 从 1986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应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来华讲学算起,我国的目标教学研究和改革已 经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 有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我们所做的是把这一探索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并针对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当然,我们不照搬各地总结的做法和经验,而是注重对目标教学理论精髓 的把握,从而在实践中融进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这一教改思路决定了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 校本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具有比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和校本化特性。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文献搜集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6 研究目标 6.1 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切实提高教师目标意识及目标化课堂教学设计能 力。 6.2 探索并形成“以教学目标为内核的教学过程”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的程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6.3 形成若干学科系列化的“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7 研究举措 7.1 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 7.1.1 组织教师认真领会“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并聘请专家指导教 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7.1.2 通过开展有关“目标体验”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7.1.3 组织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和培训,以拓宽课题研究思路,开阔研究视野。 7.2 开展课题研究的“三个结合” 7.2.1 课题研究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学中要求教师紧密结合“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来认真设计常规课。要求教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和兴趣爱好等依据“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来创设课堂教学过程和情境,让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 并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7.2.2 课题研究与各类研究课相结合。 将课题研究与示范课、研究课和汇报课等相结合,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课,让教师们大胆运用“目标 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或者是是着重体现在这一教学模式下的子课题的某一环节),并在教学实 践中依据各自的教学实际灵活地改进“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地通过这些研究课,使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在交流中加以完善和提升。 7.2.3 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开展教师论坛、备课组长论坛,题目为——“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举行教学案 例、教学论文、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评比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模式这一主题。 7.3 完善组织管理,扩大课题影响 7.3.1 在每个备课组都相应地确立本学科的子课题,组员少的备课组可以教研组为单位。 7.3.2 建立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可以是备课组长或是备课组中的某一骨干教师)。课题组长每学期初 要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平时要召集和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相互听 课、组织研讨等,期末则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7.3.3 学校教务处则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 8 研究进程 8.12009 年 1 月。建立总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8.22009 年 2 月。进行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 8.32009 年 2 月底。课题开题报告。 8.42009 年 3 月起。课题相关理论学习; 各学科子课题开题并实施; 开设各类示范课、研讨课等; 开展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估(包括常规课、示范课等) 8.52009 年 4 月。青年教师论坛和高级教师论坛。

8.62009 年 5 月。教学论文评比; 8.72009 年 9 月—2010 年 7 月。课题组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 收集优秀典型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评比活动,形成各学科《“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集》及有关论文集。 8.82010 年 8 月结题,整理有关成果。 9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集、案例集、指导手册、照片、录像等。 10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顾问:周国梁 孙俐华 课题主持人:孙晓敏 课题组成员:刘小平、黄嘉应、丁耀俊、各备课组长及课题组长。 具体分工与要求: 孙晓敏——全面负责本课题的计划与实施;负责课题方案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刘小平——负责对各个子课题研究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各项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工作; 黄嘉应——负责研究课及师生学科活动构建,程式提炼与归纳;设计并实施与课题有关的调查与访谈方 案。 丁耀俊——负责常规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各类资料(教学案例、论坛、论文等)的 收集和整理。 各科备课组长及课题组长——负责学科子课题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带领组员进行实践性行动研究,整 理过程资料及时上传到教务处。 全校教师——积极配合协助组长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附:参考子课题 · 高中历史“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 · 高中语文“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 高中英语“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的研究 · 高中数学“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分层训练的研究 ·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在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
1 课题的提出 1.1 我校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2008 学年,我校围绕“以完善落实教学管理措施、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为抓手,进一步使学校全面 工作得到有效提高”这一工作重心,开展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估,学校专门聘请教学专家成立评估组,对全 校教师的课堂进行“推门听课”,一学期下来,总共听课 100 余节,评估组在课堂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重点知识把握不准确; 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能力转化; 课外作业中大量无目标检测依旧盛行; 满堂灌的现象依然严重。 以上问题,说明了部分教师目标意识不强,或者说在制定目标时对目标定位的依据(学科性、生本性、 新课标要求、新高考要求等)缺少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导致他们在教学设计中及教学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 “以教学目标为内核的教学过程”这一理念,造成实际教学与目标不匹配。 1.2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要求。

新高考的目标是有利于推进新课程,促进素质教育,而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 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目标,无论是实施者与受教者双方, 都必须有明确地目标指向,在目标引领下,通过对目标的分层与细化,一步一步地实现分层目标,逐步达 到实现课程的终极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新课程教学价值 取向的转换,必然对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乃至整个课堂教学 结构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新课程的多元化要求对传统意义上“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教学目 标理念提出了挑战,呼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生成。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是推进 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1.3 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目前,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较为注重某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在理论培训方面却十分忽视。在新课程理 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学目标方面的理论培训指导,也缺乏在该方面的具体教学技术层面 的帮助指导。因而,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 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 助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需要。 2 理论依据 2.1“掌握学习”理论和目标分类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和目标分类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掌握学习”就是 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 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 (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 握标准。“掌握学习”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标体验 自主 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 2.2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上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 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 值观。“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2.3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 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 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 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 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 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3 课题界定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双方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以目标为导向共同实现 预定的教学目标。 具体地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检测等,并在课堂教学实际 情景中把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省式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既定目标的引领下,开展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应用等活动,通过以下四个层面的体 验,使自身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体验;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自身情感的体验;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对知识形成过程产生亲身的体验;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学习方法的体验。 4 构建“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4.1 展示目标 即教师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比较新颖、直观、概括性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从总体上 把握这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所要形成的能力,还能较好地引发学生对本堂课基本知识和技能渴求掌 握的欲望。 4.2 自主学习 即要求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一定形式的自学任务, 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自学任务, 认真阅读教材、 圈点教材,并自主地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点知识;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地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质疑问题,并且能够自主地归纳知识和整理知识。 4.3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对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或存在 的一些疑难问题、或教师预先设计的一些思考性、探究性问题等进行思考和探究。 4.4 讲解释疑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在较为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情况后,再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疑难 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进行重点讲 解、释疑和进一步探究。 4.5 分层训练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针对教学中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和疑点等设计一些必做题、选做题和 思考题。 并非每堂课都要按以上框架设计,我们注重流程,但更注重思想,也就是在每堂课要贯穿“目标引领 下的自主探究”这一思想,只有师生双方都心中有目标,那么就能根据预定目标进行科学地取舍,对达成 目标有利的内容,即采用,对达成目标不利的内容,即舍弃。 5 研究方法 从 1986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应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来华讲学算起,我国的目标教学研究和改革已 经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 有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我们所做的是把这一探索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并针对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当然,我们不照搬各地总结的做法和经验,而是注重对目标教学理论精髓 的把握,从而在实践中融进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这一教改思路决定了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 校本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具有比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和校本化特性。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文献搜集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6 研究目标 6.1 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切实提高教师目标意识及目标化课堂教学设计能 力。 6.2 探索并形成“以教学目标为内核的教学过程”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的程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6.3 形成若干学科系列化的“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7 研究举措 7.1 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 7.1.1 组织教师认真领会“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并聘请专家指导教 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7.1.2 通过开展有关“目标体验”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7.1.3 组织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和培训,以拓宽课题研究思路,开阔研究视野。

7.2 开展课题研究的“三个结合” 7.2.1 课题研究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学中要求教师紧密结合“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来认真设计常规课。要求教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和兴趣爱好等依据“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来创设课堂教学过程和情境,让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 并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7.2.2 课题研究与各类研究课相结合。 将课题研究与示范课、研究课和汇报课等相结合,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课,让教师们大胆运用“目标 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或者是是着重体现在这一教学模式下的子课题的某一环节),并在教学实 践中依据各自的教学实际灵活地改进“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地通过这些研究课,使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在交流中加以完善和提升。 7.2.3 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开展教师论坛、备课组长论坛,题目为——“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举行教学案 例、教学论文、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评比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模式这一主题。 7.3 完善组织管理,扩大课题影响 7.3.1 在每个备课组都相应地确立本学科的子课题,组员少的备课组可以教研组为单位。 7.3.2 建立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可以是备课组长或是备课组中的某一骨干教师)。课题组长每学期初 要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平时要召集和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相互听 课、组织研讨等,期末则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7.3.3 学校教务处则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 8 研究进程 8.12009 年 1 月。建立总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8.22009 年 2 月。进行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 8.32009 年 2 月底。课题开题报告。 8.42009 年 3 月起。课题相关理论学习; 各学科子课题开题并实施; 开设各类示范课、研讨课等; 开展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估(包括常规课、示范课等) 8.52009 年 4 月。青年教师论坛和高级教师论坛。 8.62009 年 5 月。教学论文评比; 8.72009 年 9 月—2010 年 7 月。课题组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 收集优秀典型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评比活动,形成各学科《“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集》及有关论文集。 8.82010 年 8 月结题,整理有关成果。 9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集、案例集、指导手册、照片、录像等。 10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顾问:周国梁 孙俐华 课题主持人:孙晓敏 课题组成员:刘小平、黄嘉应、丁耀俊、各备课组长及课题组长。 具体分工与要求: 孙晓敏——全面负责本课题的计划与实施;负责课题方案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刘小平——负责对各个子课题研究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各项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工作;

黄嘉应——负责研究课及师生学科活动构建,程式提炼与归纳;设计并实施与课题有关的调查与访谈方 案。 丁耀俊——负责常规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各类资料(教学案例、论坛、论文等)的 收集和整理。 各科备课组长及课题组长——负责学科子课题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带领组员进行实践性行动研究,整 理过程资料及时上传到教务处。 全校教师——积极配合协助组长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附:参考子课题 · 高中历史“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 · 高中语文“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 高中英语“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的研究 · 高中数学“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分层训练的研究 ·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在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 1 课题的提出 1.1 我校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2008 学年,我校围绕“以完善落实教学管理措施、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为抓手,进一步使学校全面 工作得到有效提高”这一工作重心,开展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估,学校专门聘请教学专家成立评估组,对全 校教师的课堂进行“推门听课”,一学期下来,总共听课 100 余节,评估组在课堂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重点知识把握不准确; 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能力转化; 课外作业中大量无目标检测依旧盛行; 满堂灌的现象依然严重。 以上问题,说明了部分教师目标意识不强,或者说在制定目标时对目标定位的依据(学科性、生本性、 新课标要求、新高考要求等)缺少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导致他们在教学设计中及教学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 “以教学目标为内核的教学过程”这一理念,造成实际教学与目标不匹配。 1.2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要求。 新高考的目标是有利于推进新课程,促进素质教育,而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 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目标,无论是实施者与受教者双方, 都必须有明确地目标指向,在目标引领下,通过对目标的分层与细化,一步一步地实现分层目标,逐步达 到实现课程的终极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新课程教学价值 取向的转换,必然对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乃至整个课堂教学 结构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新课程的多元化要求对传统意义上“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教学目 标理念提出了挑战,呼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生成。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是推进 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1.3 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目前,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较为注重某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在理论培训方面却十分忽视。在新课程理 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学目标方面的理论培训指导,也缺乏在该方面的具体教学技术层面 的帮助指导。因而,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 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 助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需要。 2 理论依据 2.1“掌握学习”理论和目标分类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和目标分类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掌握学习”就是

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 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 (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 握标准。“掌握学习”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标体验 自主 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 2.2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上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 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 值观。“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2.3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 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 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 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 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 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3 课题界定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双方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以目标为导向共同实现 预定的教学目标。 具体地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检测等,并在课堂教学实际 情景中把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省式学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既定目标的引领下,开展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应用等活动,通过以下四个层面的体 验,使自身的情感、智力、个性诸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 学生对学习目标的体验;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自身情感的体验;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对知识形成过程产生亲身的体验;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学习方法的体验。 4 构建“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4.1 展示目标 即教师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比较新颖、直观、概括性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从总体上 把握这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所要形成的能力,还能较好地引发学生对本堂课基本知识和技能渴求掌 握的欲望。 4.2 自主学习 即要求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一定形式的自学任务, 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自学任务, 认真阅读教材、 圈点教材,并自主地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点知识;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地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质疑问题,并且能够自主地归纳知识和整理知识。 4.3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对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或存在 的一些疑难问题、或教师预先设计的一些思考性、探究性问题等进行思考和探究。 4.4 讲解释疑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在较为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情况后,再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疑难 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问题,进行重点讲

解、释疑和进一步探究。 4.5 分层训练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针对教学中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和疑点等设计一些必做题、选做题和 思考题。 并非每堂课都要按以上框架设计,我们注重流程,但更注重思想,也就是在每堂课要贯穿“目标引领 下的自主探究”这一思想,只有师生双方都心中有目标,那么就能根据预定目标进行科学地取舍,对达成 目标有利的内容,即采用,对达成目标不利的内容,即舍弃。 5 研究方法 从 1986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应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来华讲学算起,我国的目标教学研究和改革已 经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 有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我们所做的是把这一探索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并针对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当然,我们不照搬各地总结的做法和经验,而是注重对目标教学理论精髓 的把握,从而在实践中融进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这一教改思路决定了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 校本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具有比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和校本化特性。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文献搜集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6 研究目标 6.1 在教师中普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切实提高教师目标意识及目标化课堂教学设计能 力。 6.2 探索并形成“以教学目标为内核的教学过程”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的程式及具体操作方法。 6.3 形成若干学科系列化的“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 7 研究举措 7.1 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 7.1.1 组织教师认真领会“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并聘请专家指导教 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 7.1.2 通过开展有关“目标体验”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7.1.3 组织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和培训,以拓宽课题研究思路,开阔研究视野。 7.2 开展课题研究的“三个结合” 7.2.1 课题研究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学中要求教师紧密结合“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来认真设计常规课。要求教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和兴趣爱好等依据“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 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来创设课堂教学过程和情境,让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 并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7.2.2 课题研究与各类研究课相结合。 将课题研究与示范课、研究课和汇报课等相结合,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课,让教师们大胆运用“目标 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或者是是着重体现在这一教学模式下的子课题的某一环节),并在教学实 践中依据各自的教学实际灵活地改进“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地通过这些研究课,使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在交流中加以完善和提升。 7.2.3 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开展教师论坛、备课组长论坛,题目为——“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举行教学案 例、教学论文、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评比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模式这一主题。 7.3 完善组织管理,扩大课题影响 7.3.1 在每个备课组都相应地确立本学科的子课题,组员少的备课组可以教研组为单位。

7.3.2 建立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长可以是备课组长或是备课组中的某一骨干教师)。课题组长每学期初 要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平时要召集和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相互听 课、组织研讨等,期末则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7.3.3 学校教务处则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 8 研究进程 8.12009 年 1 月。建立总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8.22009 年 2 月。进行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 8.32009 年 2 月底。课题开题报告。 8.42009 年 3 月起。课题相关理论学习; 各学科子课题开题并实施; 开设各类示范课、研讨课等; 开展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估(包括常规课、示范课等) 8.52009 年 4 月。青年教师论坛和高级教师论坛。 8.62009 年 5 月。教学论文评比; 8.72009 年 9 月—2010 年 7 月。课题组设计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 收集优秀典型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评比活动,形成各学科《“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集》及有关论文集。 8.82010 年 8 月结题,整理有关成果。 9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集、案例集、指导手册、照片、录像等。 10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顾问:周国梁 孙俐华 课题主持人:孙晓敏 课题组成员:刘小平、黄嘉应、丁耀俊、各备课组长及课题组长。 具体分工与要求: 孙晓敏——全面负责本课题的计划与实施;负责课题方案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刘小平——负责对各个子课题研究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各项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工作; 黄嘉应——负责研究课及师生学科活动构建,程式提炼与归纳;设计并实施与课题有关的调查与访谈方 案。 丁耀俊——负责常规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各类资料(教学案例、论坛、论文等)的 收集和整理。 各科备课组长及课题组长——负责学科子课题策划、组织与实施,并带领组员进行实践性行动研究,整 理过程资料及时上传到教务处。 全校教师——积极配合协助组长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附:参考子课题 · 高中历史“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 · 高中语文“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 高中英语“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的研究 · 高中数学“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分层训练的研究 · “目标体验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在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 一 课堂教学过程的模型回顾 (一)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模型: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注意 期待 探究 行动 统觉与统觉团 (二) 我国当前流行的教学过程模型(课堂教学结构) A 组织上课;B 检查复习;C 讲授新教材;D 巩固新教材;E 布置课外作业 二 基于现代认知学习论的教学过程模型 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和分类模型, 介绍如下教学过程模型: 如图 8-1。 阐述其意义及它与以往模型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 基于新教学模型的教案规格 一 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 在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中,清晰地陈述教学目标和分析学习任务是两个关键环节。 (一) 教学目标的概念 目标(goal 小)和目的(objective 大)的(在本章的)规定 (二) 教学目标的功能(有三,结合实例简述) 1 指导教学方法 技术 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2 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3 指导学生学习 (三) 怎样陈述目标 (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 1 陈述教学目标的要求 A 指明学生要达到的状态(而不仅仅是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包括认知 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 B 表述具体 明确:可操作,切忌含糊和不切实际 C 结构完整:知识结构,表述的层次结构,学生学习结果的层次 2 目标陈述方法简介: ① 马杰的行为目标 [美]R.E.Mager:“Preparing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1962。 A 行为目标(作业目标)的概念及其要求(结合实例分析) B 观点简评 有利于清晰地陈述教学目标,但明显忽视了学生内在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 ②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既不能忽视内部过程(情感和能力),也不能外显行为(典型行为); ③ 表现性目标(略) (四) 布卢姆(B.S.Bloom)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学生自学) 二 分析学习任务 任务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技术,因为教学目标只是确定了学习的最后结果(即终 点目标),它一般未包括大道终点之前先行条件的分析,也未包括学生原有知识 技能或学习方 法等方面的起始状态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就是在终点目标明确之后,完成这两项工作,即:

1 确定学生的起始状态; 2 分析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 技能或行为倾向。 这些中介的能力或倾向就构成了终点目标实现的先决条件(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 为此,以下主要介绍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有关问题: (一) 什么是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指教师自觉运用学习结果分类学习论思想,确定单课或若干节课组成的教学单元的终点目 标,然后将终点目标细分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子目标, 明确达到终点目标的先决条件,最后合 理选择和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步骤 方法 媒介等。 用模式图表示为: 目标(?子目标)?教学步骤 方法 媒介?教学行为 通俗地讲,就是目标决定方法,决定手段,决定过程。 ???如果不进行任务分析呢? 请同学们先思考,再以实习教学过程说明:会缺乏教学的针对性 系统性,收不到应有的教 学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 任务分析举例 首先请学生自学 P242-246 的内容,然后与学生一齐分析: 1 任务分析的实质是什么? 总结:任务分析实质上就是要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活动,特别是认知活动,然后有的放 矢地设计教学过程,如 加涅的观点: 学习类型?学习的条件[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 知识基础和心理活动, 表 8-4](教学行为) ; 奥苏伯尔的观点: 学习类型及其实质 à 心理过程(?教学行为) 2 怎样进行任务分析? 结合实例分析性总结:A 明确学习类型; B 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见表 8-4 C 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分析,见图 8-2
三 选择教学步骤 方法 技术 (一) 基本观点 教学目标制约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课(教学目标不同的课),其选择有所不同,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 表 8-1。 (二) 应用举例 1 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强调学生的发现行为和主动学习。

实例:勾股弦定理 c2=a2+b2 的教学过程,见图 8-3 评价 2 讲解式教学法 要求首先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与新的学习相关的知识, 然后呈现要学习的上位概念原 理(定理 规则 概括性的命题等),以便其组织作用,最后呈现下位例证(正 反例),让学生加 深对上位概念的认识。 对以上两种方法的评价与比较:各种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又会收到什么效果? 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 3 尝试指导法:(见青浦实验介绍:“课程· 教材· 教法”97.1) 还可以以教材 269 页的“三角形的高”的实例作分析。 4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与情景教学法(李吉林): 移情 无条件积极关注 创设情景 5 互惠式教学(布朗 Ann.Brown) 总结: 从对以上实例的分析中, 可以抽象出有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几点规律性的要点: (先 让学生思考,再作引导式分析) A 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的激活与学习心向; B 实例的呈现要注意运用变式:变换无关特征,突出显示关键特征; C 教师指导的计划性与针对性(合理性); D 学生的活动(巩固 应用)。
中思想政治“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开 题报告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5-23 来源: 番禺日报
□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 萍 一、本课题的根据: 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现实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 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 性的发展。 2.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 效教学行为, 针对高中学生在心理智能等发展潜力, 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 究受到重视。 3.课改以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式有了积极的变化,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 轻学的现象,学生出自内在需求的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意义生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等未能真 正实现。 4. “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值得认真学习、借鉴、总结和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具体到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 还存在学案设计编写怎样与学科教学内容、 时政情境素材有机整合?课 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体如何真正调动,教师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等实际问题。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 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理 论基础。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激发自主探究的学 习动机。 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要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以教师创 造性地教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 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 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三)实践价值 1.研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优化组合,使有 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大优化,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研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促进学生 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3.研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指导上,走近 学生,指导学法,让自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这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技 能与水平。 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研究 “学案导学”的模式,形成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 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探索与实 践适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各种课型特征的学案设计与课堂基本操作, 构建以学生主 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 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探索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 证,最大程度的优化政治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研究增强 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策略方法,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 堂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统一,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 2.课例研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3.适当的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视角 1.学案设计编写的一般性原则与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特点的有机结合。 2.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策略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着重于 教学实践,特别是学案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等。 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的不同课型的有效实施的研究。对新授课、复 习课、综合探究课、新高考专题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 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4.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 以更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与 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围绕“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建构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际操 作、有效应用与效能提高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包括: 1.“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与基本环节合理设置的研究;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案设计编写与课堂实际操作有效统一的研究; 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同课型中的具体运用的研究; 4.“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以及对政治学科素养培养的研 究; 5.“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学习评价)与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三、完成期限,进行方式和主要措施 1.课题准备阶段(2010 年 5 月~2010 年 10 月) (1)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及研究对象; (2)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3)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实施细则; (4)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学习有关学案教学法教学理论以及实验方案,对如何设计、 编写和使用学案,建立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思考; (5)确定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讨论课题计划,进行具体分工,明确总体目标和各自 的责任。 2.课题实施阶段(2010 年 11 月~2011 年 11 月) (1)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2)相关学校、年级备课组教师收集研究资料,同组教师集体备课设计学案,在校内 上研讨课若干节,不断完善学案设计和学案教学中的不足,解决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研讨不同课型的学案形式及实施方案,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比较分析学生运用学案前后不同效果(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心 理等方面) (5)探究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课堂定位的影响。 3.课题总结阶段(2011 年 12 月~2010 年 4 月) (1)总结高中思想政治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一般环节、主要的方式与 手段,典型课型的基本操作等,基本形成依托学案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 率的教学模式。 (2)汇编优秀学案案例、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 (3)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4)在区内外学校推广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1]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施方良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思想政治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新世纪出版社 2002 年版。 [4] 黄宪:《积极开展课型研究,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广西教育出版社。 [5] 施方良:《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组供稿)
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基于学案导学的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睢宁县魏集中学
曹广忠
一、课题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出,使高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素质 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对教学科研与改革提出的要求更高。 《生物课程标 准》提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 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科学素养,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 要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 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 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 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影响了学 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导学案”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通过优秀的“导学案”设计,逐步构建符合现代教学、学习 策略的“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 2、选题意义: (1)“导学案”教学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大优化,并对课前、课后学生学习加以方向 的把握和指导。 (2)“导学案”通过对教材深入的挖掘、整合和精心设计,使得课前预习、课上过程、课 后复习都得到最大的优化,满足了当前教育的迫切需要。

教学设计的开题报告经典版

教学设计的开题报告经典版 篇一: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摘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实际教育的需要。本研究假设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课例实验,总结推广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教育调查法,从我校班级中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被试。试图得出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升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增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很有必要的结论。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课堂教学设计成果。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研究出什么样的成果,四是怎样进行研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及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即在《新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实施原则和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分析课程目标、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根据 课堂教学的特性,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事前设计。二是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鲜活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创设宽松有许,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通过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及作业设计等因 素的选择和确定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 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意义: 1、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编写目标,任务分析、选 择教学策略等.我们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形式新颖、操作 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思想,张扬学生个性。 (1)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了解 和明确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题目中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建设与管理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类型方案设计 1. 课题研究 ERP代表了当代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并能够解决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近年来ERP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ERP 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 Inc. 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 2、课题研究意义 ERP系统实际应用中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其管理工具的本质。ERP系统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ERP软件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ERP系统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软件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ERP系统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ERP软件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ERP系统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2. 课题研究目标: 制造业的进销存一直是其应用ERP系统的核心目的,不过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进展,传统的ERP系统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新型的可定制的、支持二次开发的,并可对接企业内部其它信息系统的ERP 解决方案才是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navision作为其ERP解决方案,尤其是跨国的全球型企业,navision 的本地财务化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全球数据的整合。通过将产品研发与制造、核算、采购和供应商集成在一起,缩短了开发周期,极大地降低了制造业的营运成本,通过从按单设计向按单配置的转型,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户设计要求,同时将服务、质保、维护和备件控制等交付后,能够与您的财务和制造系统集成在一起。 3. 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 (1)通过网络进行调查,收集出中小型制造企业对ERP系统的使用程度 (2)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出一套管理方案 (3)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并完善该构思 4. 课题研究的难题及如何实现: 本课题的难题主要在于如何收集国内中小型企业对于ERP系统的使用程度以及企业对于ERP系统的偏好程度,只有收集了足够的信息资料,我们才能对此分析、总结并完善出一套ERP系统的管理方案。为此我将主要通过采取网络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来收集信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xx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教育部 长周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农村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严峻”的讲话,本课题组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问题生大面 积转变,为支援他乡经济建设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近些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农村留守子女这个 群体的成长,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愿为此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务求有 所建树,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推而广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组主研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60%的主研人员为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曾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本课 题有着深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有关工委、教委和街道办领导的关怀,有县教研室的专

业支持,有学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证,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充满了信心。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理论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是新时期的产物,对他们 的教育尚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本课题应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2、实践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新课题, 怎样在这个新领域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倡 导老师们努力进行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 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 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留守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学生研究寻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一)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班级计信1232班 学生姓名唐XX 学号 122508XXXX 指导教师王XX 毕业设计题目中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建设与管理方案设计毕 业设计 类型方案设计 1. 课题研究 ERP代表了当代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并能够解决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近年来ERP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 泛推广应用。ERP 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 Inc. 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 2、课题研究意义 ERP系统实际应用中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其"管理工具"的本质。ERP系统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实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ERP软件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ERP系统围绕市场导向展开业务活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软 件从而取得的经济效益。所以,ERP系统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ERP软件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ERP系统也就是 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2. 课题研究目标: 制造业的进销存一直是其应用ERP系统的核心目的,不过随着制 造业信息化的进展,传统的ERP系统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新型的可定

制的、支持二次开发的,并可对接企业内部其它信息系统的ERP解决方案才是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navision 作为其ERP解决方案,尤其是跨国的世界型企业,navision的本地财务化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世界数据的整合。通过将产品研发与制造、核算、采购和供应商集成在一起,缩短了开发周期,极大地降低了制造业的营运成本,通过从"按单设计"向"按单配置"的转型,能够快速响应持续变化的客户设计要求,同时将服务、质保、维护和备件控制等交付后,能够与您的财务和制造系统集成在一起。 3. 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 (1)通过网络实行调查,收集出中小型制造企业对ERP系统的使用水准 (2)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出一套管理方案 (3)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实行整理、总结,并完善该构思 4. 课题研究的难题及如何实现: 本课题的难题主要在于如何收集国内中小型企业对于ERP系统的使用水准以及企业对于ERP系统的偏好水准,只有收集了充足的信息资料,我们才能对此分析、总结并完善出一套ERP系统的管理方案。为此我将主要通过采取网络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来收集信息。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二) 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黄XX 学号 20201007XXXX 专业及班级 12级营销与策划班 指导教师常XX 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 XX太平洋财险股份有限公司(XX支公司)

如何撰写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融通理论与实践,不熬教研鸡汤,不求理论深度,适切就是专业 如何撰写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

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_范例1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例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会议时间:xxxx年x月xx日 会议地点:xx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xxx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11年11月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以及范文.docx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开题报告优秀教学设计

开题报告优秀教学设计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研究条件、工作安排、人员分工等。 课题名称:“智慧课堂”平板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开题时间:20xx-09-15, 开题地点: 研究条件: 1、技术、后勤保障 有县教研室牵头,聘请高校(安阳师范学院)专家指导,有学校教务处牵头协调电教室、物理、计算机、通用技术、及学生处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学校总务处提供财力等后勤方面的保障。 2、师资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教科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办公应用技术能力。组长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其他成员为一线优秀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成员以年轻人为主,有朝气,勇于创新改革,既有一线教学的经验,又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参加科研的积极性较高。本课题由学校的物理教研组长及业务校长全程督促、指导。 3、硬件保障

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教师每人备有电脑,电脑联网可以获取充分的教改信息和研究资料,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脑学习终端,为完成本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工作安排和人员分工: 仝云峰本课题的组长和带头人,负责全面和具体任务分配,郝玉焕和胡同娟负责组建网络,吴利超和邵士超负责构建课程,刘燕和郝玉焕汇总学生掌握情况,吴利超和胡同娟负责组建错题库和分类,邵士超和刘燕负责和传统课堂对比,郝玉焕和胡同娟负责调整智慧课堂形式和体系。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界定(对题目中核心词的详细解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工作重难点、研究方法、组织分工、步骤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突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少于5000字) 题目界定: 所谓智慧课堂平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平板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将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新性、反思性和合作性,

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质范文.doc

生物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

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规范(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规范 篇一:开题报告标准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 XX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文档标准格式打印或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标注规范格式(1) 参考文献标注规范格式 文中无论是参考了他人的文献资料而给出自己的表述,

还是直接引用他人文献资料(加引号),都应一一给出其出处,即:在正文参考或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定的文献序号,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给出详细的信息;“参考文献:”顶格,占两行。参考文献表依次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为: a.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页码范围号用半角的“-”). b.译著[序号]著者;译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d.报纸[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e.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A].主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h.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 引用日期. i 档案[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过程研究开 题报告 宁夏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李思国 课堂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展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更是教育改革的落脚点。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科研的主平台。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过:“只有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才真正有可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师生交往的方式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方式。”而科学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这种大众化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力求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念、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和实践的中介者,是对教学过程及其要素进行的系统设想和具体策划的

过程。新课程教学价值取向的转换,必然对传统意义上“以知识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呼唤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创新。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理念需要 从客观原因上说,小学教师本身的工作量大,有的教师执教多门学科。要求这些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存在有许多困难。不少教师是草草地看教材,进课堂,尽管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这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到底能不能吸引学生,能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能不能向学生揭示数学的本质---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很难说了。大多数教师不进行教学设计或设计低效的教学设计,其客观原因是工作量大,事实上,主观原因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准备,只有有准备的教学行为才能为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可能。 3、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学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起来的,新课程标准中更突现这一特点。同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个主题或模块学习内容的相关度很高,需要教师从课程整体入手进行教学设计。然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不能整体去把握课程内容,他们不清楚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不熟悉课程内容的前后知识关联性,目光往往聚焦在所教学期的教材和教学用书上,仅仅通过教学用书上的一些教学建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缺乏对课标内容学习的整体理解,各年级的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doc

课题开题报告书写要求与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创新点。 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重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06-38-001)。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世界的竞争,国家的强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学习、家庭压力很大,所以会遇到各种困惑,心理不安。如不及时疏导,会导致人格障碍,所以要想完成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使学生远离亚健康状态(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自杀、犯罪)使他们学会求知、生存、共处、做人、做事、理解、尊重、宽容。针对当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实践是一个跨世纪的行为。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缩短我市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市教育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减少象马加爵那样的人和现象的发生,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是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新思想和和新际遇开放的人”的宗旨而展开。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状况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从中揭示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认识和规律,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工作能力,心理的问题只有用心理的方法解决。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我校有较为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页的建立,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 田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有很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原论和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有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准确的数据采集提供就良好的条件。 杨洪:〈〈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探索〉〉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转化了许多双差生,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充足的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 课题组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极为强烈的科研热情和较好的研究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使我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由表层的现象感知深入到学生心灵内部,以及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别,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文化背景等领域,自觉地将个体的教育行为与个体社会化问题统一为有机整体。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1、掌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心理品质的现状,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个别差异性,供理论界参考借鉴。 2、把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动态特征,在对调查的资料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文化、知识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探索并形成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策略。丰富心理诊治的方法、手段,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