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美和美感的社会性)【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409.72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

第3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一、名词解释

1.审美趣味

答:审美趣味是指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审美趣味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①本能性,审美感知是人的生理本能之一,审美趣味则是人类审美感知的外化;②直觉性,当人们评价一个审美对象时,只需唤醒大脑记忆中的各种审美评价因素,便可以在瞬间做出审美的评价;③情感性,人们在鉴赏审美对象时,完全由好恶的情感推动,而不是理性的思辨;④个体性,审美活动是一个个体的活动,她由每个人的综合因素:生理结构、艺术修养、生活阅历道德观念、思想感情政治立场等,这样就导致了主体审美趣味的差异性;

⑤时代性、群体性,人的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变化,都留下了群体的特征与时代的烙印。

2.审美格调

答:审美格调,又称审美品味,是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审美格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审美格调在审美价值的意义上可以有种种区别,如高雅与低俗、健康与病态、纯正与恶劣、广阔与偏狭,等等。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保守性;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文教育(特别是审美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发生变化。

二、论述题

1.随着艺术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发生了怎样的嬗变?

答:艺术传播历经了口头、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媒介的变迁,人们的艺术审美经验也随之发生一次次嬗变,如今人们的艺术审美经验越来越趋于碎片化、娱乐化、体验化。

(1)口语媒介的交流性与人类艺术审美经验的非理性

口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传播媒介,依靠人体自身的发声功能,通过语言承载的信息内容进行交流。民间说唱和传统戏曲是口语传播四大名著的主要形态。说唱戏曲等口语传播形态对于名著内涵价值的认同和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

口语媒介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传受双方处于同一时空内,形成亲密的面对面关系,受众反馈及时,传者可以随时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尤其戏曲形式虽以口语为主,但辅以动作、表情、服装、布景、灯光、配乐等构成的舞台氛围让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完成一次情感体验。戏曲传播具有很强的表演性,相比内容信息,受众更关注情感信息,信息传输功能弱化的同时文化娱乐价值在凸显。

(2)书写媒介的疏离性与人类艺术审美经验的感知与情感相伴性

书写媒介是文学文本的基础传输渠道,它比人类的语言和记忆更适于穿越时空保留可靠和准确的记录,四大名著也只有物化为文本形式,才最终形成,并穿越时空与写作时的社会心理语境,在今天产生意义和价值。其中抄写这种手段具有私密性和人际性,决定它的传播范围及效果非常有限。

同时由于抄手文化水平高低参差、个人情感倾向不同、工作态度殊异,造成了手抄书的诸多流弊,比如字迹不清、错漏,甚至是随意篡改都是极其常见的现象,其结果就是以讹传讹、错误百出,难见原作本真面目。所以,随着印刷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它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3)印刷媒介的固态性与人类艺术审美经验的功利性

印刷媒介的出现实现了文学文本的第一次大众传播。媒介历史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欧洲的印刷业直接发展于这个抄写社会里对文本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现代印刷术发明之后,文学文本就脱离了抄写者的私有而逐渐走向大众,并且印刷品根据解读专门化语言编码的不同能力来迎合不同等级的社会群体需求,并促使文学对市民阶层的关注,也让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成为可能。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有三部是直接描写现实社会的生活图景,关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的悲欢离合,而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蔑视天庭,是对既有的统治秩序和邪恶势力的反抗,也是对现实的理性感知与影射,都契合当时的人文观念和价值认知,满足了市民阶层对文学创作的诉求。所以四大名著的成型、内涵、传播到成为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印刷媒介时代“传播偏向”的必然结果。

(4)电子媒介的控制性和融合性与人类艺术审美经验的感性直观性

整个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都可视为一种新兴媒介叠加而非取代既有媒介的复线发展过程。而四大名著的百年传播也同样遵循了这样的过程。1987年《红楼梦》被改编成36集电视连续剧,并拥有过亿的观众。电子媒介的各种传播形式以线性的或按次序的方式呈现内容。“例如,一部电影以一种动作和场景不变的顺序来上演,每一次被观看时都以同样的方式讲故事。”是说信息的每一部分被制作者固定,内容的生产、选择和发布的步骤、次序、时间和流动,受众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随意越过或改变,是一种单向的灌输。

同时,电子媒介的互动性差,受众反馈不及时,同一内容与受众的个体差异很难协调,只能是一种大众化、被动式的传播模式。影视作品用瞬息万变的闪动画面串联情节,传达信息,受众始终沉浸于一种头脑风暴中,根本不可能如阅读书籍时那样用静观、冥想等方式去细细体悟对象。

(5)网络媒介的交互性与人类艺术审美经验的自由无限性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网络媒介逐渐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借以超强的互动性和融合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威胁到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前途。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曾对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进行了描述:人类传播的时式和形式的变化速度本身,就是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数据:从语言到文字,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四百年;从第一次试验电视到从月球播回实况电视,五十年。而网络媒介实现5000万的受众则仅仅用了五年时间,足见其媒介强势地位。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文学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传媒媒介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媒体是艺术传播的接受手段,“艺术”这一概念也随着艺术传播媒介形式的更新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口头传播的希腊神话到文字传播《荷马史诗》,再到电子传播的好莱坞大片,艺术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效率越来越高,传播媒介将艺术鉴赏过程中的审美主客体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而互联网络传播则更是将传统的经验和人们的想象完美地结合起来。艺术消费者可以感同身受地自由遨游于神奇地“时间隧道”。

2.为什么说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

答:(1)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这是因为:①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因而他的审美意识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②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2)美是历史的范畴,没有永恒的美;人的审美活动与人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一样,不能脱离自然界。自然地理环境必然融入人的生活世界,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从而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