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重要概念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

结合。

物流包装:指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封标志的工作总称。

物流的基本功能:最基本的有7种功能包括采购、包装、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

导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物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还是回收物流,物流活动使产品实现了形态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占有效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的作用体现在它的各个功能中,它在发展地区、国内和国际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物流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现代社会中,物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本章重

2

点介绍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定义以及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 物流发展历程及内涵

物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贸易出现的年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将物流作为一个术语则是在20世纪初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将物流这一概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以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物流的发展

明确的物流概念和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最初物流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 ”(简称PD ),译为“实物配送”或“货物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军的军事物资、装备的制造、供应、战前配置与调运、战中补给与养护等军事后勤活动,都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进行管理,于是产生了物流这一概念,最终形成了军事后勤学,即“Logistics ”,是为维持战争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成功的物流管理对盟军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为日后这一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Logistics 与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不同之处在于:Logistics 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并把物流活动扩大到了生产领域。物流已不简单地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流性的流通过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型制造商往往把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外包给其他专业性制造商,自己只是从事零部件的组装。在此种情况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保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生产系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如果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方面结合起来,必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需求领域呈现个性化,导致分销成本上升,存货成本也随之急剧上升。运输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大批量运输改为零散运输,总成本上升。为了更好地经营生产,人们开始把目光集中在物流领域。第一本物流专著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著名商业专家、作家、咨询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专著《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一书中称物流是最后12块组织可以提高效率的领域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物流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的阶段。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后来的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开始运用物流管理来降低成本,从而物流管理进入制度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物流管理处于技术经济变革时代。1986年,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NCPDM )改名为美国物流协会(CLM ),并正式将物流的名称由“Physical Distribution ”改为“Logistics ”。

3

从90年代供应链管理观念开始出现,国际物流逐渐成熟。在此过程中,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美国放松运输管制、兼并和重组、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组织的出现以及技术的进步等因素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物流的概念

1998年以前美国物流协会(CLM )对物流学的定义是:物流学就是研究对原材料、中间产品、产成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始点到消费终点的流动与存储进行有效地计划、实施与控制以满足客户需要的科学。

1998年以后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管理的定义改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对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前向与逆向的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存储进行富有效率和效果地计划、实施与控制,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接触“物流”这个概念,此时物流已被称为“Logistics ”。在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从内容上来看,我国与美国物流协会1998年后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物流学实际上就是研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条件下,以适当的成本为正确的客户提供正确数量的正确产品的科学。对于物流管理而言,改善客户服务和降低成本是两大基本目标,在分析物流问题时,必须时刻牢记这两大目标。

三、物流的分类

1. 根据物流的层次来分

根据物流的层次来分可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国民经济总体或某些产业的物流活动。这些物流活动对一个国家或某些产品会产生较为综合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微观物流则指的是企业或消费者从事的各种具体的、实际的物流活动。

2. 根据物流的作用分类

根据物流的作用可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废弃物流。供应物流指的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生产物流指的是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位置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指的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回收物流是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回收并加以利用的材料进行处理产生的物流活动。对生产和流通系统中产生的无用的废弃物的处理过程称为废弃物流。

4

不同企业由于产品性质不同,物流活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都不尽相同。物流活动示意图见图

1-1。

图1-1 物流活动示意图

3. 根据物流活动的空间分类

根据物流活动的空间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地区物流是指在一国疆域内,根据行政区或地理位置划分的一定区域内的物流。国内物流是指在本国不同区域间的物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国际物流则是指货物及相关信息在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流动、储存。最近由于全球化趋势加强,这个领域近十几年来有很大发展,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4.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来分类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可以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由商品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为第一方物流;由商品需求方提供的物流服务为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是指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在国外也称契约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和协调者,调配与管理组织本身与其他互补性服务所有的资源、能力

5

和技术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四、物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加强,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从产品自身价值而言

物流对产品价值的贡献可以从4个方面实现:形态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占有效用。

2. 从企业角度而言

现代物流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80年代,面对全球激烈市场竞争的挑战,人们开始把追求利润的眼光从生产领域转向了非生产领域,并发现从事物流活动的成本相当高昂,再加上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制度创新等因素,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的物流自然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新焦点,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

人类经济发展史中第一个利润源是物质资源领域。物质资源领域的利润获得最初是靠廉价材料、燃料的掠夺或获取,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降低能耗、节约费用、综合利用、回收利用资源和大量人工合成资源而获取高额利润。但这都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条件为前提的,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必然制约着这一利润源的挖掘。

第二个利润源是人力领域。除了降低物质消耗以外,从商品中获得利润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劳动耗费。人力资源的最初节约是使用廉价劳动力,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减少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然而,劳动效率的提高也不是无止境的,它也受到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制约。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生产工艺的日趋程序化、规范化,使得“第二利润源”也日趋枯竭。

第三个利润源是物流。随着生产领域的利润被企业挖尽,企业开始将目光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人们对物流认识的逐步加深,发现合理、高效的物流管理能够从整个供应链流程入手,对生产结构、流通结构进行协调和完善,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竞争的成功只能通过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来取得。传统的物料成本及人力成本的竞争在当今世界已不再具有优势,基于价值优势的竞争战略比单纯的价格竞争战略要优越得多。而物流管理领域既能提供成本优势,又能提供价值优势,因此物流管理日益引起企业的重视,并被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支撑部分。

3. 从宏观经济角度而言

6

物流管理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先进的物流管理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生产规模扩大的必要保障;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有效利用财力、物力的重要途径,并且物流服务为市场升级提供了有效途径。①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②有利于交换功能的发挥;③降低社会商品的价格水平。

五、现代物流学的特点

从物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的技术方法、产业形态特征等来看,物流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应用型科学,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和信息化特征。

1. 综合性

从研究对象看,物流学包括物、车、库、信息等。从研究内容看,现代物流主要包含自有发展战略的规划、用地的布局、设施的设计、组织模式与经营策略的制定、管理与控制、成本与效益的分析等。从涉及的学科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营销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计算机与应用、通讯工程、运筹学等。

2. 系统性

物流学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直至消费终点的全过程中,物资、设施与设备、信息等要在人或在人操纵的企业的组织协调下,完成物在时间、空间上的移动,以实现物的使用价值。这个集合体及其子集都有目标、层次与序列。在内部以及内部与环境之间有信息、物质交换,符合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目的性原则。

3. 动态性

物流是动态的,从以上物流的定义可以看出,物流活动的主体是运动的。表现在物流的性质上,其流量、流向、流程、流动特性是实时变化的。涉及的物流活动与管理是动态的。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支持物流活动的技术和手段都是变化的、不同的。

4. 信息化

物流是高度信息化的。早期物流活动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与信息技术原始,表现出分散、低效等特点。现代物流能成为独立的产业,并发展成独立的学科,与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下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密不可分的。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动力是生产、制造、销售领域的成本与市场占有率提高的需要。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MIS 、MRP 、MRP Ⅱ、ERP 等,信息化的支持技术体系是Internet 、Intranet 、e B 等。信息化的前提是生产组织、仓储、配送的优化,也即是物流系统优化的目标。

第二节 物流的功能

7

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有:采购、包装、运输、仓储、配送和装卸搬运。

一、采购

采购是指选择企业各部门所需要的适当物料,从适当的来源,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送货方式(包括时间和地点)获取适当数量的这些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

采购是企业进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采购使物料向企业内流动,因而也称内向物流(inbound logistics )。

采购的目标:获取企业所需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最低成本获取这些产品和服务;确保供应商提供尽可能最好的服务;巩固与现有供应商之间良好的供需关系;不断寻求潜在供应商。

采购部门的职能可以用图

1-2来表示。

图1-2 采购部门职能

二、包装

为使物流过程中的货物完好地运送到用户手中,并满足用户和服务对象的要求,需要对大多数商品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装。包装又分为工业包装和商品包装两种。工业包装的作用是按单位分开产品,便于运输,并保护在途货物。商品包装的目的是便于最后的销售。因此,包装的功能体现在保护商品、单位化、便利化和商品广告等几个方面。前三项属物流功能,最后一项属营销功能。物流包装即指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包封并贴上适当的装封标志的工作总称。

1. 包装容器

(1)包装袋

为物品采用包装袋包装是柔性包装中的重要技术。包装袋材料是柔性材料,有较高的韧性、抗拉强度和耐磨性。一般包装袋结构是筒管状结构,一端预先封死,在包装结束后

物流概论物流概论

第一章物流概论 一选择题 1. 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物流可以分为(A)、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A.供应物流 B 企业物流C 地区物流D 行业物流 2.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物流可以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A)。 A. 国际物流 B 企业物流C生产物流D销售物流 3.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物流可以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A)。 A. 企业物流B生产物流C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4.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A) A 供应物流 B生产物流C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5.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A) A 销售物流 B供应物流 C 生产物流 D 回收物流 6. 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A) A 生产物流 B 供应物流 C销售物流 D回收物流 二填空题 1. 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物流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2.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物流可以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3.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物流可以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三判断题 1. 统布置规划(SL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设施进行流程相关性和活动相关性分析,将相关性高的设施紧密布置,相关性低的可远离布置,从而得到最优的系统布局。 2. JIT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供应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四简答题 1.简述商流和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商流和物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即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之后,货物必然要根据新货主的需要进行转移,这就导致相应的物流活动出现。必须强调指出:只有在有物流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有发生商流的契机,也就是说有购物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交易行为。因此,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可能独立发生,一般而言,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2. 简述JIT采购的基本思想。 JIT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供应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3. 简述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1)服务性(service) 在为用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物损伤和丢失等现象,且费用低。 2)快捷性(speed) 要求把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为此可以把物流设施

国际物流概论

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虽然资源是08年的大家还是将就着用吧 第一节 一、国际物流的定义 国际物流(IL)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的活动。它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在不同国家间进行的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也叫国际大流通或大物流。 二、广义和狭义的国际物流 广义:各种形式的物资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入与流出 狭义:与一国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活动 三、国际物流的总目标 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并使国际物流系统总体效益最大 四、国际物流的特点(北京2006年10月简答题) 1、经营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2、高风险性 3、物流信息化具有先进性 4、主要运输方式具有复杂性 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五、国际物流的分类 根据货物在不同国家间的流动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根据货物跨国运送的特性分为:国际商品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政物流和国际逆向物流 第二节 六、国际物流子系统 1、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1)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 2)创造空间效益 3)两段性:国内运输段和国际运输段 4)国内运输段主要工作:发运前的准备工作、清车发运、装车和装车后的善后 工作 2、外贸商品储存子系统 创造时间价值

3、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 短距离搬移;联接仓库作业和运输作业的纽带和桥梁;创造空间效益 4、进出口商品流通加工和检验子系统 5、商品包装子系统 1、运输标志(唛、唛头,包括目的地名称;收、发货人的名称代用简字或 几何图形以及件号) 2、提示性、警告性标志 货物性质:易燃易爆、有毒、爆炸物等 操作方面:小心轻放、保持干燥等 6、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特点: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 七、国际物流网络系统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心问题 1、确定进出口货源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和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从 而确定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合理布局 2、在合理布局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前提下,确定国际商品有卖方向买方实体流动的方向、规模和数量,确定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贸易过程的重大战略、进出口货物的卖出和买进的流程、流向、物流费用、国际贸 易经营效益等 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国国际贸易的总体规 划 2)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级仓库间的有机衔接 3)国际物流网络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要留有余地以备将来扩展 八、国际物流网络合理化措施 1、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范围和规模,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 益高、创汇多的物流总体目标 2、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设施和工具,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不断 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 3、节省商品在途积压,节省时间,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 4、改进运输路线,减少同向迂回运输 5、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减少损耗 6、改进港口装卸作业,合理利用泊位,减少杂费

国际物流知识点

《国际物流》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根据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 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 供应链是满足客户相关的系列活动,不经包括采购,制造,分销和废物处理,还包括相关 的运输,存储和信息技术,他可以被定位为:某些商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以及传递给最 终客户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序的活动。 现代物流的目的: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地点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 )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 国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的活动。 国际物流的实质:按照国际分工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 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 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 接轨”即选择 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的将货物从某国的供 方运到另一国的 需方,使国际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 第二章国际物流管理要素 1.运输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 P7) 运输的基本功能是在两个特定的地点之间运送货物和材料,并确保按时到达,货物状况良 好,成本合理。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1. 物流的概念。(P1) 2. 供应链的概念。(P1) 3. 4. 国际物流的概念。(P2) 5. 6. 2. 简答五种基本运输方式。(P7) 3. 简答公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及适用性。(P7— 8) 答:(1)优点: 1.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 2. 无须中转和反复装卸搬运。 3. 运输速度较快。 4. 运输网络分布广泛。 5. 运输工具灵活多样。 (2)缺点: 1.运输能力较小。 2. 运输能耗较高。

第一章 物流发展概述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物流的发展历程; ·掌握物流的内涵; ·掌握物流的各种分类; ·理解物流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掌握物流的基本功能; ·了解物流各个基本功能的具体操作原则。 重要概念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 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 结合。 物流包装:指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 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封标志的工作总称。 物流的基本功能:最基本的有7种功能包括采购、包装、运输、仓储、 配送、装卸、搬运。 导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物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还是回收物流,物流活动使产品实现了形态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占有效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的作用体现在它的各个功能中,它在发展地区、国内和国际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物流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现代社会中,物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本章重点介绍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定义以及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物流发展历程及内涵 物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贸易出现的年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将物流作为一个术语则是在20世纪初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将物流这一概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以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物流的发展 明确的物流概念和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最初物流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译为“实物配送”或“货物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军的军事物资、装备的制造、供应、战前配置与调运、战中补给与养护等军事后勤活动,都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进行管理,于是产生了物流这一概念,最终形成了军事后勤学,即“Logistics”,是为维持战争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成功的物流管理对盟军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为日后这一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Logistics与Physical Distribution的不同之处在于: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并把物流活动扩大到了生产领域。物流已不简单地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流性的流通过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型制造商往往把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外包给其他专业性制造商,自己只是从事零部件的组装。在此种情况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保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生产系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如果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方面结合起来,必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需求领域呈现个性化,导致分销成本上升,存货成本也随之急剧上升。运输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大批量运输改为零散运输,总成本上升。为了更好地经营生产,人们开始把目光集中在物流领域。第一本物流专著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著名商业专家、作家、咨询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专著《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一书中称物流是最后12块组织可以提高效率的领域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物流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的阶段。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后

国际物流管理系统概述

第一章国际物流管理系统概述1.1国际物流系统概述(了解) 1.1.1物流系统概述 1.1.2国际物流系统 1.1.3国际物流管理 1.2国际物流业务运作流程图(了解) 1.3国际物流业务管理人员工作关系图(了解)

第二章国际货物仓储业务管理实务2.1 国际货物仓储业务简述(了解) 2.1.1 仓储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 2.1.2 外贸仓库的分类 2.1.3 保税仓库 2.2 国际仓储业务运作程序(掌握) 2.3 .3.1 2

2.3.2 岗位操作流程(掌握) ◆ 仓储战略部主任 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实施发展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仓储前景及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经济、政治环境发展变化状况以及对企业仓储的影响;组织、领导专家对企业仓储发展方向的研究;协助高级管理层制定企业仓储发展战略;协助各事业部进行仓储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组织投资仓储项目的可行性。 ◆ 仓储主管 做到货物码放整齐、清晰、便于操作,确保库容最大化利用;通过加强各项管理提高提货客人的满意度, 积极维护与库房相关单位的公共关系,确保突发(或困难)问题的及时、顺利解决;积极寻找有效方法,提高库房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积极寻找改善各项操作规程、管理工具的方法,使公司的 服务更合理完善;与财务部定期进行对帐。对下属进行必要的岗位知识培训同时对其工作进行激励及评估。

◆ 财务会计 ◆ 库存成本控制师 ◆ 资金预算师 ◆ 验收管理人员 第三章 国际货物报检报关业务管理实务 3.1 国际货物报检报关简述(了解) 3.1.1 国际货物报检报关的涵义 3.1.2 报检 3.1.3 报关 3.2 国际货物报检业务基本程序(掌握) 程序1 报检 程序2 抽样 程序3 检验 程序4 领取证书 3. 3 国际货物报关业务基本动作程序(掌握) 程序1 申报 ? 申报步骤 步骤1 接受报关委托 步骤2 准备报关单证 步骤3 报关单预录入 步骤4 递单 步骤5 海关审单 程序2 配合查验 ? 配合检查的一般步骤 步骤1 接受检验通知 步骤2 配合检查 步骤3 确认查验结果 步骤4 申请海关赔偿 程序3 缴纳税费 ? 缴纳税费的一般步骤 步骤1 确定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步骤2 计算关税 步骤3 关税的申报 步骤4 关税的缴纳 如由 海关 造成货 物 损 坏

国际物流概论

国际物流概论 第一节 一、国际物流的定义 国际物流(IL)是组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流淌和转移的活动。它是有关于国内物流而言的,在不同国家间进行的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也叫国际大流通或大物流。 二、广义和狭义的国际物流 广义:各种形式的物资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入与流出 狭义:与一国进出口贸易有关的物流活动 三、国际物流的总目标 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并使国际物流系统总体效益最大 四、国际物流的特点(北京2006年10月简答题) 1、经营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2、高风险性

3、物流信息化具有先进性 4、要紧运输方式具有复杂性 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五、国际物流的分类 按照物资在不同国家间的流淌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按照物资跨国运送的特性分为:国际商品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政物流和国际逆向物流 第二节 六、国际物流子系统 1、国际物资运输子系统 1)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 2)制造空间效益 3)两段性:国内运输段和国际运输段 4)国内运输段要紧工作:发运前的预备工作、清车发运、装车和装车后的善后

工作 2、外贸商品储存子系统 制造时刻价值 3、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子系统 短距离搬移;联接仓库作业和运输作业的纽带和桥梁;制造空间效益 4、进出口商品流通加工和检验子系统 5、商品包装子系统 1、运输标志(唛、唛头,包括目的地名称;收、发货人的名称代用简字或 几何图形以及件号) 2、提示性、警告性标志 物资性质:易燃易爆、有毒、爆炸物等 操作方面:小心轻放、保持干燥等

国际物流课程教案

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授课学时数:6学时 教学重点:物流的概念、种类及物流的“七要素” 教学难点:物流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国际物流的特点与需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分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一、容介绍 二、导入新课 通过案例“海洋运输”引入国际物流的相关容。 三、学习新课 教学后记:教学效果良好 第一节:物流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的概念及其分类 1、物流的概念:物流的概念:是物的流动或实物流通的简称,是实现物质实体转移的过程。 ①美国定义: ②欧洲的定义: ..

③日本的定义: ④我国的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通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各国物流定义的相同之处 ①物流是物质实体转移的活动 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 ③是由诸项活动要素组成的 ④运输为主体 二、物流的“七要素” 1、流体:物流的对象,“物”,物质实体。 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③价值密度: 2、载体:流体借以流通的设施和设备(货物) 3、流向:是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矢量 4、流量: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流向与流量不可分割 ①流量参照流向分类:自然、计划、市场和实际 ②根据流量本身特点:实际和理论流量 5、流程:通过载体的货物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基径的数量表现。 6、流速:单位时间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的大小。 7、流效: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用最少的成本完成转移,满足客户服务要 求,体现效率和效益。 ..

三、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运输:①实现物体空间位移、②降低运输费用 2、储存:①自愿库存的需要、②降低库存成本、③降低储存作业成本 3、装卸搬运:保护商品使用价值和节省物流费用,降低商品损耗 4、包装:重要的环节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 5、配送:二次运输终端运输。 6、流通加工:流通领域中的物流过程中的加工。为销售或运输及提高物流效率进行加工,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延续。 7、流通信息处理:为物流系统服务的子系统。①事务处理:②商流 第二节国际物流的发展与特点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1、国际物流含义:相对国物流,是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跨国界、流通围扩大的物品实体流动,是国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国际贸易的一部分、世界贸易通过国际物流实现。 2、如何产生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产生国际物流。国际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不能包揽一切(石油)。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国企业)产品交流进出口。 3、广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物流:组织国际贸易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盈利目的)非国际贸易物流:展览、行、援外物资(非盈利目的) 4、狭义国际物流: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两个不同国家,克服生产和消费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 对商品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活动。 ..

现代物流概论

现代物流概论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物流概论 物流基本概念 物流科学就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认定这些物流活动都是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物流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活动 物流与流通 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流通活动包括商流和物流 商流: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

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存储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商物分离的概念: 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流通的最佳路线的必经之处。 2.如果商品的交易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造成实物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 3.商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物流则不需要受经营环节的影响,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尽量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短得物流路线,按时保质的送到用户手上,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 物流与生产 物流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物流系统的改善能带来能以预料的效益。 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次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物流分类 1.按照作用分类 a.供应物流; b.生产物流 c.销售物流 d.回收物流 e.废弃物物流 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a.地区物流 b.国内物流 c.国际物流 3.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a.社会物流

b.行业物流 c.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结构及其合理化途径 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 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 企业物流的意义: 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物流成本 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 3.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1.各种设施再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 2.合理控制库存 3.均衡生产 4.合理的配置和利用物流机械 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的后进性

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国际物流》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国际物流基础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物流活动的学科,研究内容是国际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详细研究了国际实务相关的知识等。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出发,让学生了解国际物流运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和主要环节、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相关关系,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术语、贸易方式和对外合同的签定和履行等国际物流的基础知识,理解并实际运作国际物流的实际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代理业务、货物出入报关和检疫等制度与程序、国际货运保险和运作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操作,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能够学有所用; 2、在教学中要贯彻科学性原则,要让理论更具有现实性,更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科学分析; 3、在教学中,重点在于动手,通过案例分析,要学生知道如何做; 4、要增强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努力使之成为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程; 5、教学中要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入浅出,突出国际物流活动中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内容。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在完成本学科学习之前,必须要学习高等数学、

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物流基础等相关课程。这些构成教学和内容理解的基础知识,也为这些学科提供应用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物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准确的掌握项目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国际物流系统、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与主要环节。理解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国际物流的含义; 2、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3、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国际物流的含义及特点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二、国际物流的特征 三、国际物流的分类 四、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国际物流系统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二、国际物流系统网络 三、国际物流运输路线第三节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与主要环节 一、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环节 第四节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小结:理解国际物流的概念很重要,是国际物流管理的基础。本章主要是从宏观上把握国际物流及其相关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际物流运作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物流概论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物流学概论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的实质是服务) ★2、物流管理:为了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物流为我们的经济带来的价值有:空间价值、时间价值、形质价值。★(物流成为产业的根本原因是商物分离!)★ 4、企业物流管理的意义 1. 减少物流费用降低产品成本;(“物流冰山”说) 2.物流服务创造竞争优势(高水品的物流服务:较低的缺货率;较少的货损;准时;高性价比的价格) 3.通过物流管理改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丰田的JIT认为:“库存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操作不良的证明。” ) 第二章物流系统(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 一、物流系统及构成 1、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相互作用的单元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特点(p221) 扩展:★(提出系统概念的意义:不再把事物看成孤立的、不变的,而看成发展的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 ☆★2、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做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保持物流服务水平不变,尽量降低物流成本追求效益法。 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惜增加物流成本面对特定顾客或其特定商品面临竞争时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做法。 ③保持成本不变,提高服务水平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追求效益,也是一种有效的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方法。 ④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这是一种增加销售、增加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的方法。只有要求企 业合理运用自身的资源,才能获得这样的成果。 ☆★3、何时需要提高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面对特定的顾客企业处在特殊时期(发展期)为企业长远战略实现服务 4、如何提高水平,降低成本 消除非增值活动信息代替库存不断改进的服务系统 二、运输 规模经济: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要的运输成本会下降。 距离经济:随着距离增加,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会减少。 三、仓储管理(warehousing) (一)集装箱与集装化(p70) 1、集装(palletized unit):以最有效地实行物资搬运为基本条件,把若干物品和包装货物或者零散物恰当的 组合包装,达到适合于装卸、存放、搬运及机械操作。集装既是一种包装形式,又是一种运输或储存 形式。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什么是供应链物流。供应链与物流的区别。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的战略机能。两大思想:物流等同于供应链;供应链包含了物流。物流加生产等于供应链。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信息的概念,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是真实的反应原始事实的符号。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可以看成做原料和成品之间的关系。数据是原材料,信息的加工后的。对决策或行动有价值的数据。 信息的分类 1 按信息的的特征分类: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2 按管理层次分类: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执行)信息 3 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分类:原始信息(直接收集)和综合信息(在 原始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的综合加工产生出来的心的信息) 4 按信息的来源分类: 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物流信息及特征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运输、库存、包装、搬运、流通加工等)有关的必要信息。特征:1信息量大2 更新快3 来源多样化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它是通过对系统内外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获得物流管理中有用的信息,并以表格、文件、报告、图形等形式输出,以便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组织物流活动,协调和控制各作业子系统的正常运行,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人员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第二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条形码的内涵条形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条形码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处理信息的观念,奠定了信息标准化基础上的信息自动化基础。 分类:普通的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多维条码零售商品代码 零售商品是指在零售端通过POS 扫描结算的商品。零售商品的条码标识主要采用EAN/UPC 条码。在我国,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主要采用GTIN 的三种数据结构,即EAN/UCC -13、EAN/UCC -8 和UCC -12。通常情况下,选用13位的数字代码结构用EAN - 13 条码表示。只有当产品出口到北美地区并且客户指定时,才申请使用UCC-12 代码(用UPC 条码表示)。中国厂商如需申请UPC 商品条码,须经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办理。非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 非零售商品是指不通过POS 扫描结算的用于配送、仓储或批发等操作的商品。非零售商品的条码符号主要采用ITF-14 条码或UCC/EAN -128 条码,也可使用EAN/UPC 条码。ITF - 14 条码只用于标识非零售的商品。因为这种条码符号较适合直接印在瓦楞纸包装箱上,所以也称“箱码”。物流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是为了便于运输或仓储而建立的临时性组合包装,在供应链中需要对其进行个体的跟踪与管理。物流单元的编码采用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18)进行标识。 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 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18码)是为物流单元(运输和/或储藏)提供唯一标识的代码,具有全球唯一性。物流单元标识代码由扩展位(1 位)、厂商识别代码(7-10 位)、系列号(6-9位)和校验码(1 位)四部分组成,是18位的数字代码。它采用UCC/EAN-128 条码符号表示。EAN -13码的结构 标准码共13位数,系由「国家代码」3位数,「厂商代码」4-5位数(当前缀码为690、691 时,4 位,否则5 位),「产品代码」4-5位数(当前缀码为690、691 时,5位,否则4 位),以及「校验码」1 位数组成。 EAN -13码的编码方式

(完整版)国际物流概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海关通关报关企业 二、单选 1.海关最基本的任务是()A.监管 B.征税 C.查缉走私 D.海关统计 2.进口货物应自运输工具进境之日起14天内办理申报,如逾期申报,则自第15天起按到岸价,每日征收()的滞报金。A.1% B.0.05% C.0.5% D.0.1% 3.下列不属于保税货物的是() A.来料加工进口的物料和设备 B.存储后复出口的货物 C.转口贸易的货物 D.来料加工后转入国内销售的货物 4.进出口邮包向海关申报必须填写()A.久报关单 B.报税单 C.出入境货物通知单 D.备案清单5.异地报关备案制度一般只适用于() A.自理报关企业 B.专业报关企业 C.代理报关企业 D.以上3种6.下列不属于报关范围的是() A.进出境运输工具 B.进出境的人 C.进出境货物 D.进出境物品三、多选 1.报关员上岗必须具备的条件( ) A.参加全国报关员考试 B.经海关注册登记 C.取得资格证书 D.被报关企业聘请 2.关的基本任务有() A.监管 B.征税 C.查缉走私 D.海关统计 3.进出口税费包括() A.关税 B.消费税 C.增值税 D.船舶吨税和海关监管手续费4.向海关注册办理报关企业可分为() A.自理报关企业 B.专业报关企业 C.代理报关企业 D.特殊报关企业 5.进出境货物一般包括() A.一般进出口货物 B.特定减免税货物 C.保税货物 D.暂时进出境货物 6.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一般包括()环节 A.进出口申报 B.配合海关检查 C.缴纳税费 D.提取或装运货物 7.保税类货物可以分为几类()A.储存类保税货物 B.邮递品 C.加工装配类保税货物 D.个人行李8.特定减免税货物中的“特定”,指的是() A.特定的用途 B.特定的企业 C.特定的货物 D.特定的地区 四、判断题 1.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烟草专卖等执法部门有查缉走私的权利,并对查获的走私案件进行处理。()2.海关实行统一的垂直领导体制。() 3.依据国家对口岸的管理规定,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必须设置海关。() 4.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不一定要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出境。() 5.进出口货物,除非另有规定,必须由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自行办理报关纳税手续。() 6.根据规定,除专业的报关企业外,自理报关企业和代理报关企业一般不得开展异地报关业务。() 7.出口货物的向海关申报的申报期限为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36小时前。() 8.海关在查验进出境货物、物品时,损坏被检查的货物、物品的,依法应当赔偿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9.保税货物是免税的进口货物。() 10.我国对进出口关税采用的计征标准有从价关税、从量关税和复合关税3种。() 11.保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放行就等于结关,海关不需要对其进行监管。()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 1.物流是()的流动储存活动。 A.无形物品 B.有形物品 C.信息 D.资金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 [B;] 案: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2. 3.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实现对()的追踪 管理。 A.车辆及所运货物 B.人员 C.仓库 D.客户信息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 [A;] 案: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4. 5.下面关于物流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流信息与运输、仓储等环节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在物流活动中起 着神经系统的作用。 B.物流信息不能自动采集。 C.物流信息按信息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 D.在不同物流管理子系统中物流信息是不同的。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 [B;] 案: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 7.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关人员不包括()。 A.物流系统开发人员 B.物流管理人员

C.企业高层领导 D.人事管理人员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 [D;] 案: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8. 9.下面关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流信息系统工作容非常复杂。 B.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常分为供应流子系统、产品物流子系统、库存和 运输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等。 C.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仅由软件构成。 D.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改善企业部和企业间交流信息的方式,提高 办公自动化水平。 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学生答 [C;] 案: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第1章物流管理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大类,下列选项属于商业包装的是( C )。 A. 将玉米装袋 B. 将煤炭装车 C. 旺旺新年礼包装 D. 将成批衣服装袋 2. 物流的英语表述是:( B )。 A. SCM B. Logistics C. ERP D. MRP 3. 3PL是:( C )。 A. 物流 B. 供应链 C. 第三方物流 D. 第四方物流 4. ( C )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效益,通过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A. 企业生产物流 B. 企业供应物流 C. 企业销售物流 D. 企业回收物流 5. ( A )又称一体化物流,指在不同职能部门或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物流管理和运作的合作,以达到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最佳化和总体成本最小化的效果。 A. 集成化物流 B. 非集成化物流 C. 综合性物流 D. 功能性物流 6. ( C )是指由物流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的物流运作方式。 A. 自有物流 B. 第二方物流 C. 第三方物流 D. 第四方物流 7. ( A )的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A. 宏观物流 B. 微观物流 C. 社会物流 D. 企业物流 8. ( B )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各类商品按不同类别、不同方向和不同用户进行分类、拣选、组配、装箱,按用户要求的品种、数量配齐后送至用户,其实质在于“配齐”和“送达”。 A. 运输 B. 配送 C. 包装 D. 流通加工 9. 按照空间范围的不同,物流可划分为国际物流和( A )。 A. 区域物流 B. 城市物流 C. 国内物流 D. 企业物流 10. ( B )是物流各环节连接成一体的接口,是运输、保管和包装等物流作业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A. 运输 B. 装卸搬运 C. 包装 D. 流通加工 11. ( A )是通过加工、包装等改变物品的形状性质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 A. 形态价值 B. 空间价值 C. 时间价值 D. 占有价值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物流的定义、分类、功能 1.定义:物流是供应链活动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过程。 表1-2 物流的分类 分类标准 或方法 物流种类或名称其他名称空间范围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区域物流、城 市物流、企业物流 — 物流主体生产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物流、专业 化物流、消费者物流 制造商物流、批发商物流、零售商物 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物流业种铁路物流、公路物流、航运物流、航 空物流、邮政物流 行业物流 物流阶段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 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采购物流、厂内物流、正向物流、逆 向物流 物流客体生产资料物流、消费品物流、散装货 物流、包装货物流 — 其他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微观物流— 2.物流的基本职能: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等,以及与上述职能相关的情报信息等。 二、物流中心的定义、分类、功能 1.定义: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2.分类: 1)根据商品流通的阶段划分 位于生产地附近属于制造商的物资调达或产品存放的物流中心; 处于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属于广域厂商或批发商的流通中心; 位于消费地附近,隶属于批发商或零售商的旨在为零售店铺服务的商品中心; 面向不特定多数消费者,从事商品配送功能的配送中心; 2)根据运营主体划分 厂商运营的物流中心; 批发商运营的物流中心; 零售商运营的物流中心; 第三方运营的物流中心; 3)根据功能划分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

现代物流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 定义:商流——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商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供应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 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销售物流。 生产物流——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生产物流。 回收物流——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对一些资材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的物流活动称为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废弃物的处理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废弃物物流。 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因此又称之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它的一个标志是:它是伴随商业活动(贸易)发生的,也就是说物流过程和所有权的更迭是相关的。 企业物流——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 商物分离的概念:由于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因此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并不一定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 实现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两大关系: 商流与物流 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物流与生产 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物流为生产的连续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重要概念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 结合。 物流包装:指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封标志的工作总称。 物流的基本功能:最基本的有7种功能包括采购、包装、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 导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物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还是回收物流,物流活动使产品实现了形态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占有效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的作用体现在它的各个功能中,它在发展地区、国内和国际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物流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现代社会中,物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本章重

2 点介绍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定义以及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 物流发展历程及内涵 物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贸易出现的年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将物流作为一个术语则是在20世纪初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将物流这一概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以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物流的发展 明确的物流概念和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最初物流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 ”(简称PD ),译为“实物配送”或“货物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军的军事物资、装备的制造、供应、战前配置与调运、战中补给与养护等军事后勤活动,都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进行管理,于是产生了物流这一概念,最终形成了军事后勤学,即“Logistics ”,是为维持战争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成功的物流管理对盟军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为日后这一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Logistics 与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不同之处在于:Logistics 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并把物流活动扩大到了生产领域。物流已不简单地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流性的流通过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型制造商往往把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外包给其他专业性制造商,自己只是从事零部件的组装。在此种情况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保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生产系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如果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方面结合起来,必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需求领域呈现个性化,导致分销成本上升,存货成本也随之急剧上升。运输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大批量运输改为零散运输,总成本上升。为了更好地经营生产,人们开始把目光集中在物流领域。第一本物流专著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著名商业专家、作家、咨询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专著《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一书中称物流是最后12块组织可以提高效率的领域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物流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的阶段。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后来的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开始运用物流管理来降低成本,从而物流管理进入制度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物流管理处于技术经济变革时代。1986年,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NCPDM )改名为美国物流协会(CLM ),并正式将物流的名称由“Physical Distribution ”改为“Logistic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