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程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程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实施个性化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1、个性化教学的定义

个性是个多视角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对其有不同的界定。教育学意义上的个性,很大一部分接受了心理学的有关观点,心理学上人的个性,由精神力量、体力、思想、情感、性格等因素组成。个性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在抽象的意义上讲,“个性”包括:每个人的尊严和完善的人格;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独特性;每个人的独自主见及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个性化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学的这一价值取向有其重要的理论渊

源,建构主义、对话理论、接受美学、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对个性化教学作了有力的诠释和支撑。

2、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性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等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的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以人的自由、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就需重新确立。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待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个性化教学是个体自身发展的要求

人的自身发展,也需要教学个性化。每一个人由于受家庭、性格、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要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包括生理、心理、智力等各方面)。

(三)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师提升生命价值的需要

个性化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它可以让教师摆脱教学程式化带给自己的职业厌倦感和各种束缚带给心灵的压抑感,让教师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学因为独特,有创造,有价值,有成就感,所以让生命快乐充实。因此,教师要在掌握教学

规律、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毫无顾虑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今天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的要求。

(四)个性化教学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必然要求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存在,承载着更多培养学生个性的任务,所以语文教学对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学生个性有至关重要作用。

二、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1、教学思想的科学民主

1)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因为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

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

2)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不同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社会处境、生活观点,不同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心灵体验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情感,激励学生的个性张扬,鼓励学主的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思想锋芒。

3)信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d741758.html,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陈菊华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0年第07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的理念,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笔者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对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落脚点 “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误区,如:将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学校自编教材,或把校本课程等同于教师本位课程等等。针对以上情况,须开展校本课程理论学习,确立其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二、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素材的来源 1充分发挥教师个人能动性,积累教学法上的校本课程素材 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学习体会等形式,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寻求教师与学生和谐交流的最佳结合点,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同时积极探究如何切实地完成语文教师角色不断转换的途径和方法,并及时地总结成文字资料,把这些“土专家”的自编教材提升为教学法上的校本课程的素材,并用这些成果去培训其他语文教师,以帮助其他教师的提升。 2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适度补充,积累教辅资料类校本课程素材 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或教师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我们可利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学校中大多数课程决策是由教师个人做出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对中央编制的课程进行修改,形成教师本位课程,将之加以利导,使其成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充满个性差异的学生,就像要面对五个不一样长的手指头一样。在施教的过程中,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读懂学情,而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就是全面读懂学情的重点环节。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基础、智商情商、能力水平等存在差异,所以,即使他们站在同一求知起跑线上,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可能相同。 既然这样,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善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活动呢?我以为,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下面,举例说明。 一、上课提问: 生字正音或朗读课文请差生完成,解读课文内容或写法请中等生陈述,能拓展课文内涵广度和深度的问题请尖子生来回答。学生每次回答后,出错的地方,老师通过点拨引导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尽量想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二、古文翻译: 教师在教课之前,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对好生的要求是:借助课下注释,不看教辅材料独立翻译,不懂的地方问同学或老师,以此培养自学能力。对中等生的要求如同好生,只是他们必须学会与好

生合作,多向他们请教翻译的方法。对差生的要求可以低一点,除了上述两种要求以外,应该允许他们参考别人的翻译成果。 等全班同学都完成作业之后,请好生念出译文,师生讨论并纠错,形成共识,共享课堂活动所生成的资源。 三、写作方面: 日记每天必写一篇,对中上生来说,困难不大;但对差生来说,的确不太容易。为此,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要求也应该讲究层次。比如,好生和中等生要求做到:字数400字以上,且独立完成。差生至少完成一半,另一半可以做摘抄,如抄一些美文佳句。 教师要经常提供各种类型的日记题目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确定一定的写作范围,以免不知从何入手。同时,教师要经常陈述自己的写作经验,把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直接的经验告诉学生,让他们尽快找到写作的规律,少走弯路,多出佳作。在这样的点拨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的数量和质量不尽相同,这关系不大,能吸收多少就算多少。 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教师在日记和作文批阅完成之后,务必在课堂上腾出一点时间,让他们互看习作。这样,可以让差生分享中上生的写作优势,让好生协助差生指出其习作上的不足,也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沟通,建立良好的情谊。 善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说白了,就是要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做主动求知的学习者。善待不同层次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工作总结 一、背景、目的、依据、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如按传统的班级授课方法,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必然妨碍学生个性、爱好和特 长的发展,再加上我们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制约,知识水平、 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久而久之,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会日趋严重。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使语文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人、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全面、可持续发展,我 们在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根 据近阶段的有关“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 理论学习与研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总体目标是:“面 向全体,隐性分层,分类指导,动态跟上,全面提高”。所谓分层 教学就是教师首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从而安排进度内容、作业及 辅导,做到教学内容有梯度,教学方法有向度,教学考核有区分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大致做法是,尖子生侧重教学难点,中等生 解决中等程度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先夯实基础,获得自信并随时做 好向上一层跃进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之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并产生逐层推动效应,实现最后的共同 进步与整体提高。所谓“隐性”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 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成功感而采取不公开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所谓动态跟上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变化,而不断地动态跟进,进行 重新分层和预设,定期进行调整。分层完毕后,要建立学生档案, 及时做好记录,加强与每位学生的个别交流、沟通,以赏识每一位 学生的眼光,充分运用对学生的良好的期望效应,对学生进行赞扬、激励,及时调整学生层次,帮助其递进。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在人类跨入崭新的21世纪之际,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最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此,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在对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亲近古诗文经典”的基础上,我们一中语文组开发了一中《书相伴我成长》校本课程。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我市的历史和人文资料,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为保证我校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工作顺利健康的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江泽民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资源和地区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学校、地区优势,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书香伴我成长》校本课程体系。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理念)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内容理念)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内容理念)5、教师理念:6、评价理念7、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课程目标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多元互动策略;问题情境策略;信息运用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把手整合策略;赏识激励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与学的调整策略;时间运筹策略;复习应考策略。 以前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有关知识,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进行备课、讲课以及教学设计等内容。因为《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今天我们研究一下《初中语文教学法》,重点研究学习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法。 初中阅读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2、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新理念下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变 1、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 2、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 3、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阅读教学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 (三)阅读教学的灵魂——“民主、科学、个性” (四)课堂阅读教学的开放 1、教学内容的开放 2、教学形式的开放 3、学生思维的开放 4、教师思想的开放 (五)阅读教学的过程转变——“教——学” 二、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策略(p69~76) (一)走向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朱昌球 一、定位及目标 制订本方案旨在规划、设计、实验、探索、研究、总结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积极参与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二、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1、“书册阅读”部分 人物传记类围绕立志成材、心理辅导、发明入门、学习方法等主题,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领袖人物”和“科技精英”的人物传记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 科技专著类围绕“观察与发现”、“发明与革新”、“实验与探究”等主题,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中国科技”和“世界发明”的科学专著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学习小报展示活动以及小论文评比活动。 文学鉴赏类围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配合新教材的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学”的含量),在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鉴赏活动。 2、“研究性学习”部分 初、高中课内开展主题阅读研究。 初、高中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参考教材》的建设和开发 初一上学期,现代诗文,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编写好《毛泽东诗词导读》和《现代科技散文导读》; 初一下学期,古典诗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艺术情趣”的感悟,编写好《〈论语〉导读》和《唐诗宋词导读》; 初二上学期,科普专著,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科学理趣”的培养,编写好《〈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 初二下学期,名人传记,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了解,编写好《〈名人传记〉导读》和《“领袖传记”导读》)。 高一上学期,《〈论语〉新释》; 高一下学期,《〈老子〉导读》; 高二上学期,《〈易经〉导读》; 高二下学期,《“四大名著”导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熟悉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我拜读了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从中我了解了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本书内容包括语文课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及讨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及讨论,综合性学习及讨论,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语文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评价,新时代语文教师的素养,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十二章。本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以教育科学的规律为支撑点,把握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导向,围绕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创设情景,导入案例,致力于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此书对我所研究的课题《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究》有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融入学法指导,对学生

的教育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便于学生参与各项语文学习活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语文文化的广阔天地,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传统教育赏识尊重,激发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盼望着得到赏识和尊重,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赏识、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情绪变化,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努力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实施赏识教育,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创造条件利用网络,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才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网络途径,努力创造条件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大荔县东七初中吴军玲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已经迫切要求课堂发生改变,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而语文教学中要达到主动参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改变应试教育中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员参与”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分层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另外,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只有采取教学目标分层递进的方法,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教)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级基础层次;AA级技能层次;AAA级创造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完成A级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内容,中等成绩的学生完成AA级目标,即关键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的分析,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等。好的学生完成AAA级目标,即对文章的鉴赏创造这些目标层次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二、教学过程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有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大小强弱之别,教学过程中如果对每个学生都同一标准,势必导致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不能因人而异,使少数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能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过程分层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1、同一目标,异步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先后参与并学习讨论,相互启发影响,共同进步,例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7) 第四学段(7~9年级) (9)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1) 一、教学建议 (11) 二、评价建议 (14)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4)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4)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5)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5) (五)具体建议 (15) 三、教材编写建议 (1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8)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9)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1)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1)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2)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4)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新理念,立足校情、生情、学情,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和“重基础、激潜能、育特长、促成才”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成长、成人、成功”的教育目标,为建设书香校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形成元庄二初中语文教研组“一组一品”特色做出积极贡献。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 1.基础课、拓展课、研究型课相统一原则; 2.立足于校情、生情、学情原则; 3.“两纲”教育统领课程“三维目标”的原则; 4.校内、校外资源有机整合原则。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师生潜能,发挥学生内驱力。 近期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经典。

中期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引领学生解读和传承中 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感悟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精髓的情趣。 远期目标:在诵经典、激情趣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辨传承中华经典的哲理美,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课程基本要求 1、丰富人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个性发展; 2、注重诵读,强化体悟,内外兼修。 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方法有:教、化、悟、行。 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就是坚持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化,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的熏陶、磨砺、感召,使学生心灵深处发生转化。 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就是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能动性。 行,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倡导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课程组织形式 课程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形式和课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五问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五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真的适合各种教学情境吗?究竟应该如何根据实际学情调整教学,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问:一定要分层建组吗? 老师们普遍认为,分组是分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分组是无法进行分层教学的。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各个层次之间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尺度,是一个难点。所以,实施分层教学,无论是隐性分层还是显性分层,都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尽量按他们的意愿分层,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损伤了学生哪怕只是班级的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教学都是失败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有效的调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必要的,如有特别情况,则不宜分层建组。其次,分了组就要在课堂上采用,很多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模式在学校推广,学生的座位也按小组分坐,有誓将分层建组进行到底的势头,可有些课时却不需要分组。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第一课时时,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为感知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操作,就勿需大费周章,自然也就不要分组。 可见,分层建组应灵活运用,不如这样理解,分层建组并不意味一定要分学习小组,不追求形式上的课课必分组,时时必讨论。其实是要求教师心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从而有不同的要求。 二问:要分层备课吗?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必须分层备课,这样的课才有针对性,才有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的提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问:要分层授课吗? 一些学校的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优等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中等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后进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的浪潮冲击下,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初中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倘若教师一味采用“满堂灌”“一刀切”等传统教学方式,很容易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造成两极分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旨在立足初中生现有的智慧、性格、学习水平等多种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类,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标签: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法;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应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点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提升教学内容可接受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教学指导,旨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一、科学分层 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首要的任務就是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要依据以下三点: ①综合搜集班级学生近期语文考试成绩、日常课堂表现和学生性格特点; ②近期学生语文成绩是否有进步、有退步的现象; ③学生对于阅读、作文等方面的天赋。 依据以上条件,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拥有较强的语文学习基础,会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成个人能力拓展;B层次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但是自我拓展能力较差;C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态度消极,并非全是因为智力因素的影响。 此外,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要将这种分成方式告诉学生。分层次并非分阶级,只为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教学形势,更好地促进全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打消学生心中的疑虑,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配合教师完成分层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二、分层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步。分层备课则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楷体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 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 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讨论的是:哪一种教学模式更能适应初中语文学科,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提出的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及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相辅相成,包括普遍的学习规律正在被广泛地探索和应用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走入初中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的一种方式,在教与学之间,更加强调学生的学,而且是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乘上新课改的东风,扬起语文学习的风帆。 一、语文的世界是美好的,语文的学习更是美好的 在作文《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中,一位考生是这样描绘语文世界的:“语文是炫目的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是皎皎的汉宫秋月、赋体先贤,是小桥流水人家里的杂剧、散曲……语文是滋养生命、净化心灵的营养,是唤起良知、

增加善念的召唤,是高度凝练、充满智慧的表达。语文是殿堂,巍峨而冷峻;是大厦,文明而庄严。语文是你的后花园.丰润而妩媚,有着一串串诗意的忧伤、温暖、清凉……”语文是多么美好的一门学问啊!新课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极为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二、教与学无定法,应当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方法 教有法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不强求千篇一律,搞一刀切。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活动机会,引入竞争机制,启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唤醒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竞争意识,对课堂有了亲切感,内心有了认同感,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更好。如果还在延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可想而知。这时候,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相关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各种感官活动,比如,可以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方法手段,而且让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还能够启发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使学生具备别具一格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及其语文学习功底。本文就对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为初中语文教学有益补充,创设优质、高校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教学的意义在于使语文教学更贴近于生活实际,更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力。同时,校本课程能够给初中语文教学充分的补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充分文化与内涵,使学生的素养与文化功底得到熏染。因此,教师应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使语文教学发挥最佳的效果,突出学生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在授课时,教师不单单传授教材知识给学生,还结合 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语文知识。其次,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校本课程的开展为初中语文教学补充了大量的资源,为学生创设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情境,熏染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后,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校本课程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补充与完善,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符合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1.结合现行教学体系开发校本课程 在教学中,无论是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要高度重视语文校本的开发,结合现行教学体系,开发出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热爱学习的校本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去课外观赏校园风景,培养学生看景写作的能力,用这样的写作方式丰富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教大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写作技巧与阅读理解能力也达到很多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创作出有内涵、有功底的作文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了综合训练的课程,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指导方式使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所改善,培养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好习惯。初中语 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写作量及其写作的技巧与阅读的理解能力,读写综合训练是学生锻炼自身读写能力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对发散思维的启发有很多的帮助,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在长期的读写训练中得到循序渐进的熏染,有利于学生内在潜力的释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享受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同时,在课堂上增加语言训练的教学内容,让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既生动又有趣,创设初中语文优质课堂 2.结合校本课程打造生动、有趣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的落脚点在于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学习、探究。首先,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拓宽教学活动。初中语文的文化底蕴是博大精深的,是源远流长的,更不能仅限于教材的那些内容,因此,要拓宽语文教学的内容,就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方法,打破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针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无限延伸,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写出读后感,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顺序、技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