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

f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

f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
f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

4.4.3............................................... RAM Cache错误!未指定书

签。

4.4.4.......................................... HTTPS Offload错误!未指定书

签。

4.5设备自身冗余机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5性能参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部署方式

1.1方式一、单臂旁路接入

1.2方式二、双臂串接

1.3部署说明

F5支持单臂旁路接入和双臂串行等接入方式。因为F5端口个数有限,建议采用单臂旁路模式,即F5旁挂在交换机上,通过交换机完成与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讯。2原理流程图

?BIGIP LTM对外提供一个虚拟的应用服务器,接收所有的客户端请求

?BIGIP LTM通过负载均衡算法处理,将客户端请求转发到后台的多个应用实例

?BIGIP LTM内置可编程控制接口,可以对流量进行编程控制处理

?BIGIP LTM通过应用健康检查,准确的判断应用程序的工作和服务状态,一旦发现应用不能提供服务,则将其从负载均衡组中摘除

3负载均衡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服务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应用的高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器主备冗余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作为应用交付行业内最为成熟的方案提供商,F5的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实现应用系统99.999%的不间断访问

?优化应用结构

?节省服务器资源

?加速访问,提高用户体验

?实现应用系统良好的扩展性

4相关技术

4.1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

BIG-IP是一台对流量和内容进行管理分配的设备。它提供10种灵活的算法将数据流有效地转发到它所连接的服务器群。而面对用户,只是一台虚拟服务器。用户此时只须记住一台服务器,即虚拟服务器。但他们的数据流却被BIG-IP灵活地均衡到所有的服务器。

这10种算法包括:

轮询(Round Robin):顺序循环将请求一次顺序循环地连接每个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层的故障,BIG-IP就把其从顺序循环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轮询,直到其恢复正常。

比率(Ratio):给每个服务器分配一个加权值为比例,根椐这个比例,把用户的请求分配到每个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层的故障,BIG-IP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用户请求的分配,直到其恢复正常。

优先权(Priority):给所有服务器分组,给每个组定义优先权,BIG-IP用户的请求,分配给优先级最高的服务器组(在同一组内,采用轮询或比率算法,分配用户的请求);当最高优先级中所有服务器出现故障,BIG-IP才将请求送给次优先级的服务器组。这种方式,实际为用户提供一种热备份的方式。

最少的连接方式(Least Connection):传递新的连接给那些进行最少连接处理的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层的故障,BIG-IP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用户请求的分配,直到其恢复正常。

最快模式(Fastest):传递连接给那些响应最快的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层的故障,BIG-IP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用户请求的分配,直到其恢复正常。

观察模式(Observed):连接数目和响应时间以这两项的最佳平衡为依据为新的请求选择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层的故障,BIG-IP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用户请求的分配,直到其恢复正常。

预测模式(Predictive):BIG-IP利用收集到的服务器当前的性能指标,进行预测分析,选择一台服务器在下一个时间片内,其性能将达到最佳的服务器相应用户的请求。(被BIG-IP进行检测)

动态性能分配(Dynamic Ratio-APM):BIG-IP收集到的应用程序和应用服务器的各项性能参数,动态调整流量分配。

动态服务器补充(Dynamic Server Act.):当主服务器群中因故障导致数量减少时,动态地将备份服务器补充至主服务器群。

规则模式:针对不同的数据流设置导向规则,用户可自行编辑流量分配规则,BIG-IP 利用这些规则对通过的数据流实施导向控制。

4.2服务器健康检查方法

BIG-IP除了能够进行不同OSI层面的健康检查之外,还具有扩展内容验证和扩展应用查证两种健康检查方法。

基本的健康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在Layer 2 健康检查涉及到用来对给定的IP地址寻找MAC地址的地址分辨协议(ARP) 请求。因为BIG-IP设置了真实服务器的IP地址,它会发送针对每一个真实服务器的IP地址的ARP请求以找到相应的MAC地址,服务器会响应这个ARP请求,除非它已经停机。

在Layer 3 健康检查涉及到对真实服务器发送”ping”命令。“ping”是常用的程序来确认一个IP地址是否在网络中存在,或者用来确认主机是否正常工作。

在Layer 4,BIG-IP会试图联接到一个特定应用在运行的TCP或UDP端口。举例来说,如果VIP是被绑定在端口80做Web应用的话,BIG-IP试图建立一个联接到真实服务器的80端口。BIG-IP发送一个TCP SYN 请求包到每个真实服务器的80端口,并检查回应的TCP SYN ACK数据包是否收到,如果哪一个没有收到,BIG-IP就确认那台服务器不能正常提供服务,BIG-IP单独针对服务器的每个应用端口做健康检查并单独做关于其服务器的诊断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来真实服务器的80服务可能停机,但是端口21可

能正常工作,BIG-IP可以继续利用这个服务器的21端口提供FTP服务,同时确认这个服务器的Web应用已经停机,这样一来就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细分健康检查的做法有效地提高了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扩展内容查证(ECV:Extended Content Verification):

ECV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服务检查,主要用于确认应用程序能否对请求返回对应的数据。如果一个应用对该服务检查做出响应并返回对应的数据,则BIG-IP控制器将该服务器标识为工作良好。如果服务器不能返回相应的数据,则将该服务器标识为宕机。宕机一旦修复,BIG-IP就会自动查证应用已能对客户请求做出正确响应并恢复向该服务器传送。该功能使BIG-IP可以将保护延伸到后端应用如Web内容及数据库。BIG-IP 的ECV功能允许您向Web服务器、防火墙、缓存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其它透明设备发送查询,然后检查返回的响应。这将有助于确认您为客户提供的内容正是其所需要的。

用户可以定义发送和接收的字串,发送字串是指发送到一个服务器的请求命令,例如:“GET /” 字串发送到一个HTTP 服务器。

服务器回应得字串必须与接收到的字串相匹配,例如“https://www.doczj.com/doc/9d7068612.html,”。ECV 可以工作在正常和透明节点模式。

扩展应用查证(EAV: Extended Application Verification):

EAV是另一种服务检查,用于确认运行在某个服务器上的应用能否对客户请求做出响应。为完成这种检查,BIG-IP控制器使用一个被称作外部服务检查者的客户程序,该程序为BIG-IP提供完全客户化的服务检查功能,但它位于BIG-IP控制器的外部。例如,该外部服务检查者可以查证一个从后台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的应用能否正常工作。

EAV是BIG-IP提供的非常独特的功能,它提供管理者将BIG-IP客户化后访问各种各样应用的能力,该功能使BIG-IP在提供标准的可用性查证之外能获得服务器、应用及内容可用性等最重要的反馈。该功能对于提高系统可靠性至关重要,它用于从客户的角度测试您的站点。例如,您可以模拟客户完成交易所需的所有步骤-连接到前置服务器或中间件服务器、从目录中选择项目以及验证交易使用的信用卡。一旦BIG-IP掌握了该“可用性”信息,即可利用负载平衡使资源达到最高的可用性。BIG-IP已经为测试多种服务的健康情况和状态,预定义了扩展应用验证(EAV),如:FTP、NNTP、SMTP、POP3和MSSQL等,用户还可依据实际应用,自行编辑EAV脚本。F5产品健康检查的频度和间隔是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而设置.

通过F5灵活自定义方式的ECV健康检查方式,用户可以检查常见的应用如HTTP、SMTP、POP3等。而通过EAV健康检查方式,更可自行编写脚本,实现更加复杂的健康检查方式,全面的检测后台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可靠。

4.3会话保持技术

当使用BIG-IP对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时,就需要会话保持。如果某位用户连接到了一台服务器上,那么我们肯定希望该用户在将来再次连接时将仍可连接到该台服务器上。当该服务器存有用户相关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并不与其它服务器动态共享时,持续性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例如,假设一位用户在某网站采购了一“购物车”的商品,然后还未结帐就离开了该网站。如果在其重新登录网站后,BIG-IP应用交换机将客户请求路由至不同的服务器,那么新的服务器对该用户的数据和其所购买的商品将一无所知。当然,如果所有服务器都在同一个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中存储用户信息及其选购商品的话,那么一切就不成问题了。但是如果网站不是这样设计的,那么具体的

购物车数据就只能存储在特定的服务器上。这样,BIG-IP应用交换机就必需选择用户曾连接上的那台服务器,以无缝地处理用户请求。

BIG-IP提供以下几种会话保持方法:Simple Persistence,SSL Session ID Persistence,SIP Persistence,Cookie Persistence,iMode Persistence,目的地址归类。

4.4LTM相关加速技术

4.4.1One Connect降低服务器TCP连接数量

用户因连接和断开网络连接而产生的周期性网络请求会耗费掉企业宝贵的 web 应用资源。即使每个连接开销很小,但合到一起,它们将影响到总的应用负载,对于电子商务站点和拥有大量用户的企业应用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在Apache Server的标准配置中,一台服务器的最高并发连接数为1024个,而MicroSoft IIS可配置为2048个。可见连接数对于服务器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在应用服务器上比如Weblogic,

WebSphere上,连接数的增加将会给系统增加大量的开销。

连接优化将处理连接的责任移交给了 F5 WA。网络流量在 WA和源应用之间的小型资源池和永久连接中进行多路传输。WA将成千上万个用户的连接汇聚成为少数的服务器连接,最终可显著降低源应用的负载。

与其它的连接优化技术不同,F5 采用了动态连接池的方式,当每一个用户请求发送到WA时,根据负载均衡策略, WA将在请求将被发送到的服务器端寻找空闲的连接,如果有空闲连接,则直接将请求通过该连接发送到服务器,如果没有空闲连接,则新

建一个连接与服务器端通讯。这样,既保证了在服务器端始终维持最小的连接数,又避免了由于没有空闲连接而导致的客户端请求排队的现象。

4.4.2HTTP页面压缩

应用和网络延迟问题进一步降低了 web 内容的传输速度。Web Accelerator专利技术- Express 压缩技术能够消除因压缩算法所带来的延迟,为拨号和宽带用户带来额外的性能提升。事实上,借助 Express 压缩,拨号用户的访问速率将比原来快 5 到10 倍,同时带宽利用率和成本将降低 70%-80%。

响应时间的加快,带来了用户满意度和效率的提升,从而使基于 web 的应用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单在更低带宽成本方面所节约的费用(尤其在远程销售办公机构或人员方面所节省的费用),就足以补偿在设备购置方面的投资,甚至是后者的好几倍。使用工业标准的GZIP和Deflate压缩算法来压缩HTTP流量;降低带宽消耗、缩短最终用户在慢速 / 低带宽连接条件下的下载时间。

4.4.3RAM Cache

在BIGIP-LTM上,可以通过配置内存Cache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并减小服务器端的压力。

通过内存Cache机制,WA可以把频繁访问的内容存放在内存中,当下一次请求到达时,直接从内存返回用户请求的页面。从而降低了服务器的请求压力。

4.4.4HTTPS Offload

在SSL处理过程中,所有的传输内容均采用加密算法处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为SSL握手时交换秘钥的非对称加密和数据传输时的对称加密。

当SSL的客户端压力超过400TPS时,单台服务器就很难处理请求了。因此,必须采用SSL加速设备来进行处理。

F5其实现的结构如下:

所有的SSL流量均在F5上终结,F5与服务器之间可采用HTTP或者弱加密的SSL

进行通讯。这样,就极大的减小了服务器端对HTTPS处理的压力,可将服务器的处理能力释放出来,更加专注的处理业务逻辑。

在F5可处理单向SSL连接,双向SSL连接。并且可同时处理多种类型和多个应用的SSL加解密处理。

4.5设备自身冗余机制

BIGIP可以实现两种方式实现冗余连接,一是Active-Backup方式,另一种是Active-Active方式。物理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F5 Networks公司BIGIP产品是业界唯一实现双机冗余毫秒级切换的产品,而且设计合理。所有会话通过Active BIGIP同时,会话信息会通过同步数据线同步到Backup BIGIP,保证Active与Backup设备会话信息同步。且每台设备中的watchdog芯片通

过心跳线检监测对方设备电平,当Active BIGIP故障时,watchdog会首先发现,并且通知Backup BIGIP接管shared ip,VIP等,完成冗余切换过程,Backup BIGIP变成Active Backup,由于Backup BIGIP事先已经保存了所有会话数据信息,可以保证所有在线会话的通畅和完整。两台设备的多种模式的冗余切换触发机制:

?Watch dog:完全通过“心跳线”监测物理信号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适时进行冗余切换,采用这种方式,切换时间在50ms—200ms。

?Gateway failsafe:处于Active状态的BIGIP定期与网关设备取得联系,若在timeout时间内得不到任何响应,就自动切换为Standby状态。

?Vlan Arm failsafe:通过判断某个Vlan是否有流量,触发切换。

5性能参数

F5负载均衡器双机切换机制及配置

F5负载均衡器双机切换触发机制及配置 1 F5双机的切换触发机制 1.1 F5双机的通信机制 F5负载均衡器的主备机之间的心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交互: ●通过F5 failover 串口线交换心跳信息(电压信号不断地由一方送到另外一方) 处于Standby的系统不断监控Failover上的电平,一旦发现电平降低,Standby Unit会立即变成Active,会发生切换(Failover)。通过串口监控电平信号引起的切换可以在 一秒中以内完成(大概200~300ms)。四层交换机在系统启动的时候也会监控Failover 线缆的电平以决定系统是处于Active状态还是Standby状态。在串口Failover线缆上不传输任何数据信息。 ●Failover线缆也可以不采用串口线,而直接采用网络线。(但F5不建议这样做, 因为网络层故障就可能会两台负载均衡器都处于Active状态)。如果采用网络层监控实现Failover, Bigip将通过1027与1028端口交换心跳信息。 经验证明:两台F5之间一定要用failover cable连接起来,不连接failover cable而直接采用网络线连接在一起不可靠,而且造成了网上事故。 F5双机之间的数据信息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因此运行于HA方式的两台F5设备在网络层必须是相通的。(可以用网线将两台F5设备直接相连起来,也可以通过其它的二层设备将两台F5设备相连,使F5设备在网络上可以连通对端的Failover IP地址)。 两台运行于HA方式的四层交换机之间通过网络层交互的信息主要包括: ●用于配置同步的信息:通过手工执行config sync会引起Active到Standby系 统的配置信息传输。 ●用于在发生Failover时连接维持的信息:如果设置了Connection Mirroring, 处于Active的四层交换机会将连接表每十秒中发送一次到Standby的系统。(The following TCP Connections can be mirrored:TCP、UDP、SNAT、FTP、Telnet )。 如果设置了Stateful Failover,Persistence信息也会被发送到Standby系统。(The following persistence information for the virtual servers (VIPs) can be mirrored:SSL persistence、Sticky persistence、iRules Persistence )

负载均衡设备主要参数配置说明

(初稿)Radware负载均衡设备 主要参数配置说明 2007年10月 radware北京代表处

目录 一、基本配置 (3) 1.1 Tuning配置 (3) 1.2 802.1q配置 (4) 1.2 IP配置 (6) 1.3 路由配置 (7) 二、四层配置 (8) 2.1 farm 配置 (8) 2.2 servers配置 (10) 2.3 Client NAT配置 (11) 2.4 Layer 4 Policy配置 (16) 三、对服务器健康检查 (18) 3.1 基于连接的健康检查 (19) 3.2 高级健康检查 (21) 四、常用系统命令 (25)

一、基本配置 Radware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基本配置、四层配置和对服务器健康检查配置。注:本文档内容,用红色标注的字体请关注。 1.1 Tuning配置 Rradware设备tuning table的值是设备工作的环境变量,在做完简单初始化后建议调整tuning值的大小。调整完tuning table后,强烈建议,一定要做memory check,系统提示没有内存溢出,才能重新启动设备,如果系统提示内存溢出,说明某些表的空间调大了,需要把相应的表调小,然后,在做memory check,直到没有内存溢出提示后,重启设备,使配置生效。 点击service->tuning->device 配置相应的环境参数,

在做一般的配置时主要调整的参数如下:Bridge Forwarding Table、IP Forwarding Table、ARP Forwarding Table、Client Table等。 Client NAT Addresses 如果需要很多网段做Client NAT,则把Client NAT Addresses 表的值调大。一般情况下调整到5。 Request table 如果需要做基于7层的负载均衡,则把Request table 的值调大,建议调整到10000。 1.2 80 2.1q配置 主要用于打VLAN Tag Device->Vlan Tagging

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

HUAWEI USG6000V系列NFV防火墙技术白皮书之---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目录 1背景和概述 (2) 2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GSLB) (3) 3本地服务器负载均衡(LSLB) (4) 3.1使用目的MAC地址转换的服务器负载均衡(DR) (4) 3.2使用网络地址转换实现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4 SLB) (5) 3.3使用轻量代理和网络地址转换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4 lwProxy SLB) (7) 3.4使用全量Socket 代理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7 Socket Proxy SLB) (9) 3.4.1socket代理加业务会话关联保持 (9) 3.4.2根据URL类型不同的分担,静态资源访问和动态计算访问分开多种服务 器10 3.4.3SSL卸载 (10) 3.4.4链路优化:压缩、协议优化、本地cache、多路复用 (11) 3.5业务保持技术 (13) 4华为USG防火墙支持的SLB功能列表 (14)

1 背景和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访问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单一的服务器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大量用户的访问,企业开始通过部署多台服务器来解决性能的问题,由此就产生了服务器负载均衡的相关技术方案。 在实际的服务器负载均衡应用中,由于需要均衡的业务种类以及实际服务器部署场景的不同(比如是否跨地域、跨ISP数据中心等),存在多种负载均衡的技术。如下典型的组网方式如图所示: 服务提供方为了支撑大批量的用户访问,以及跨不同地域、不同接入ISP的用户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业务访问体验,其已经在不同地域、不同ISP数据中心搭建了服务器,这样就带来一个需求,也就是客户的访问能够就近、优先选择同一个ISP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从而获得高质量的业务访问体验。 同时,基于单台服务器能够提供的业务访问并发是有限的,那么就自然想到使用多台服务器来形成一个“集群”,对外展现出一个业务访问服务器,以满足大量用户访问、而且可以根据业务访问量的上升可以动态的进行业务能力扩容的需要。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V1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公司: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目录 1. 负载均衡概述 (3) 2. 项目现状 (3) 3. 项目需求分析 (4) 4. 项目解决方案 (4) 5. 负载均衡结构介绍 (7) 5.1. 负载均衡 (7) 5.2. 负载均衡实现设备[2] (8) 5.3. 负载均衡系统结构 (9) 5.3.1. 两层结构的负载均衡系统 (9) 5.3.2. 三层结构的负载均衡系统 (9) 5.4. 负载均衡实现的方法 (11) 6. Web服务器集群环境配置与测试 (11) 6.1. 搭建环境 (11) 6.1.1. 软硬件环境的搭建 (11) 6.1.2. 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11) 6.2. 环境的测试 (13) 6.3. 集群系统负载均衡测试 (13) 6.4. 集群系统负载均衡测试分析 (13) 6.5. 本系统的不足之处 (14)

1.负载均衡概述 为了提高集群系统对用户的快速响应与整体吞吐量,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将Web访问均衡地分配到集群中的每一个服务器。基于此思想本文针对传统的单机思想给出了一种多机三层结构的负载均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了它在负载均衡方面的优越性。 Internet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使Web应用成为目前最重要最广泛的应用,Web服务器动态内容越来越流行。目前,网上信息交换量几乎呈指数增长,需要更高性能的Web服务器提供更多用户的Web服务,因此,Web服务器面临着访问量急剧增加的压力,对其处理能力和响应能力等带来更高的要求,如果Web 服务器无法满足大量Web访问服务,将无法为用户提供稳定、良好的网络应用服务。 由于客观存在的服务器物理内存、CPU 处理速度和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当大量突发的数据到达时,Web服务器无法完全及时处理所有的请求,造成应答滞后、请求丢失等,严重的导致一些数据包因延时而重发,使传输线路和服务器的负担再次增加。传统的方法是提高Web 服务器的CPU 处理速度和增加内存容量等硬件办法但无论如何增加Web 服务器硬件性能,均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对用户的访问服务能力。 面对日渐增加的Web 访问服务要求,必须对Web 服务器按一定策略进行负载分配。利用负载均衡[1]的技术,按照一定策略将Web 访问服务分配到几台服务器上,负载处理对用户透明,整体上对外如同一台Web 服务器为用户提供Web服务。 2.项目现状 本案例公司中现有数量较多的服务器群: ?WEB网站服务器 4台

负载均衡在Web服务器中的应用

负载均衡在Web服务器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为社会网络迅猛发展提供了“天时”,宽带服务的普及,视频服务、FTP下载、数据库查询应用服务器工作量的日益增加,负载均衡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阐述了负载均衡技术的分类和重点介绍了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技术及应用。 标签:互联网;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宽带服务的普及,视频服务、FTP 下载、数据库查询等大数据量的Web 应用逐渐由可能演变成一种趋势,这些应用对Web 服务器的性能有较高要求。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各个核心业务量的增加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从而造成服务质量下降。在花费相同条件下,必须采用多台服务器协同工作,防止计算机的单点故障、性能不足等问题,以满足不断增加业务量的需求,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更有效解决负载均衡问题。 1 负载均衡概述 负载均衡是在现有网络结构上进行部署,来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提高网络数据处理能力。从而根据负载压力通过某种算法合理分配资源,保证计算机高可靠性和高性能计算。 负载均衡其特点是充分利用网络中计算机的资源,实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当网络中的一台或者几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其他服务器上,客户端会自动重试发生故障的连接,仅几秒的延迟就能选择性能最佳的服务器响应客户请求。保证用户访问的质量可靠性;同时根据算法将负载合理分配到多台节点设备上进行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时间和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2 常用的四种负载均衡技术 2.1 软/硬件负载均衡 软件负载均衡是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操作系统上安装一个或多个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比如DNS负载均衡等。软件负载均衡的优点是容易进行相关配置、成本比较低,就能满足要求不高的负载均衡需求。 硬件负载均衡是在服务器和外部网络之间加装负载均衡器,通过负载均衡器完成专门的任务,它独立于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大大提高了服务器的整体性能。由于负载均衡器具有多样化的策略管理方法,同时能进行智能化的流量管控,使得负载均衡达到最佳状态。所以,硬件负载均衡的性能比软件负载均衡性能更胜一筹,但是投资成本相对比较高。

网御负载均衡快速配置指南

网御应用交付控制系统快速安装指南 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御应用交付控制系统-快速安装指南 网御应用交付控制系统 快速安装指南 手册版本V1.0 产品版本V2.0 资料状态发行 版权声明 网御星云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对本手册及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手册的版权归网御星云公司所有。未得到网御星云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手册内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部分或全部用于商业用途。 免责声明 本手册依据现有信息制作,其内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网御星云公司在编写该手册的时候已尽最大努力保证其内容准确可靠,但网御星云公司不对本手册中的遗漏、不准确或错误导致的损失和损害承担责任。 副本发布声明 网御星云公司的应用交付控制产品正常运行时,包含2款GPL协议的软件(linux、zebra)。网御星云公司愿意将GPL软件提供给已经购买产品的且愿意遵守GPL协议的客户,请需要GPL软件的客户提供(1)已经购买产品的序列号,(2)有效送达GPL软件地址和联系人,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公司、电话、电子邮箱、地址、邮编等。

快速安装指南 (1) 第1章硬件安装 (2) 1.1安装前准备工作 (2) 1.1.1 安装环境要求: (2) 1.1.2 安装工具准备 (2) 1.2设备面板标识说明 (2) 1.3设备安装 (3) 1.3.1设备接口卡的安装 (3) 1.3.2将设备安装到机柜 (4) 第2章快速配置 (5) 2.1设备默认配置 (5) 2.1.1管理口的默认配置 (5) 2.1.2默认管理员用户 (5) 2.2 Web快速配置 (5) 2.2.1登录设备 (5) 2.2.2配置VLAN (6) 2.2.3配置IP地址 (7) 2.2.4配置服务器负载均衡 (8) 2.2.5配置链路负载均衡 (11) 第3章软件升级 (16) 3.1通过Web升级 (16)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设计与实现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设计与实现 在该架构中OpenFlow控制器可以获取每个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分发用户请求,最大程度地利用每台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并且可以在系统运行期间动态地添加或删除服务器,使系统具备很高的灵活性。 1、动态负载均衡架构的整体设计 负载均衡架构是在一个非结构化的网络中使用集中式的控制器实现多台服务器共同对外提供服务。OpenFlow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都连接在一个控制器上,每台服务器有两块网卡,一块网卡连接到OpenFlow网络对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另一块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控制器相连,以便控制器通过SNMP协议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具体架构如图所示。 在上述负载均衡架构中控制器是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有四个,分别为: 保证网络正常的通信、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通过负载均衡算法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向交换机下发流表项以转发用户请求;控制器的模块设计如图所示。 本文阐述的负载均衡架构可以工作在任意openflow网络中,而不是专门为某个服务器

所设计的负载均衡,控制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可以提供正常的数据转发服务,为了保证网络既可以为其他服务提供基础支持又保证负载均衡能够正常工作,在控制器的转发控制中有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负责负载均衡服务,第二个模块负责网络的基本通信。当一个数据包到达Openflow交换机后,如果交换机找不到可以匹配的流表项,就会向控制发送packet-in消息,控制器收到packet-in消息之后首先交给负载均衡模块,由负载均衡模块处理该消息,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 不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不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负载均衡模块就不会做任何处理而是直接packet-in 消息传递给网络通信模块,以保证其它业务正常通信。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负载均衡模块就向交换机下发流表项让交换机完成负载均衡服务。 为了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控制器还需要根据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转发用户请求,因此控制器还要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在此架构中每台服务器都有一块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控制器相连的网卡,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服务器通信,利用SNMP协议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在此架构中就算没有和服务器相连的网卡,控制器也可以通过Openflow网络和服务器通信,本文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控制器直接和连接在openflow网络中的服务器通信需要交换机把所有服务器所发送的消息封装成packet-in消息发送给交换机,控制器也必须通过向交换机发送packet-out消息才能把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这样做会给交换机和控制器同时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为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必须由多条信息才能描述清楚,所以就算得到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之后,也无法根据多条信息判断哪台服务器的负载最低。因此本文在控制器中运行了一个负载均衡算法,控制器会把服务的运行状态作为负载均衡算法的参数代入到服务器综合负载的运算中,计算出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并根据综合负载得到负载最小的服务器。 负载均衡的核心内容就是让交换机分发用户的请求,用户请求的第一个数据包到达交换级之后,交换机会通过packet-in消息把数据包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中的负载均衡模块会通过SNMP协议获取所有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之后把用户的请求转发给综合负载最小的服务器。 2、动态负载均衡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负载均衡常用的算法有随机、轮训和最小连接数,原因是这三种算法很容易用硬件实现,这三种算法中最小连接数算法的效果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集群中的服务器在CPU、内存、网络带宽上的配置不相同,这三个算法都不能充分地发挥服务器集群的计算能力。在openflow网络中,网络的控制层由软件制定,负载均衡算法也可以集成在控制器中,使用软件完成,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本文阐述的负载均衡方案中就设计了一个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并返回综合负载最小的服务器。该算法可以在服务器性能差距较大的集群中充分发挥每一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动态反馈当前服务器负载量 主要收集每台服务器CPU和内存的使用率,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表示一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所以使用公式1把CPU和内存信息转换为服务器的负载量,其中LC为第i台服务器CPU的使用率,LM为第i台内存的使用率,r1和r2为权值,用于强调该服务类型对各个部分的不同影响程度,r1+r2=1,LS为计算得出的第i台服务器负载量 LS=r1LC+r2*LM 2)服务器处理能力计算; 集群中服务器的性能也可能不同,在计算服务器负载的时候还要考虑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第i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使用C(i)表示,C的计算方法如公式所示,其中P为第i台服务器CPU的个数,M为第i台服务器内存的大小,r1和r2为权值,r1+r2=1。

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1 需求分析 无论用户的数据中心内部采用多么完善的冗余机制、安全防范工具以及先进的负载均衡技术,单个数据中心的运行方式仍然不能保证关键业务可以7*24不间断运行。 而为了满足处于全球范围内不同地点的用户在访问应用时可以具备相同的快速访问感受,单一的数据中心却完法实现。 基于以上两个最主要的原因,用户通过在不同物理位置构建多个数据中心的方式已经成为用户的必然选择。然而,在构建了多个数据中心后,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实现多个数据中心间的协调工作,引导用户访问最优的站点,或者当某个站点出现灾难性故障后使用户仍然可以访问其他站点上的关键业务等问题成为用户最关注的问题。 2 Radware 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Radware 的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通过将相同服务内容布署在处于不同物理地点的多个数据中心中得到更高的可用性、性能、以及更加经济和无懈可击的安全性,以便在全球范围内的客户获得更快的响应时间。 Radware的全局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支持Radware 下一代APSolute OS 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功能,彻底解决了网络可用性、性能和安全问题,使得应用在多个数据中心中获得更高的灵敏并具有自适应性。配合Radware 的高速度、高容量ASIC芯片+NP处理器的专用硬件应用交换设备,可有效保障网络应用的高可用性、提升网络性能,加强安全性,全面提升IT服务器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升值潜力。 结合Radware多年来在智能应用流量管理领域的经验,以及对用户实际需求的分析,我们认为负载均衡器应具备如下功能:

?能够通过唯一的IP地址或域名的方式作为所有提供相同服务的数据中心的逻辑入口点。 ?全局负载均衡交换机具有灵活的流量分配算法与机制,以确保用户总能访问可以为其提供最优服务的数据中心的内容。 ?通过部署高性能的负载均衡产品,能够及时发现各数据中心或数据中心内部的服务器的健康状况,当某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保证把后续用户的访问导向到正常运行的数据中心上。 ?针对基于会话的业务,可以提供多种会话保持机制,确保用户在处理业务时的连续性。避免将用户的相同会话的业务请求,分配到不同的数据中心而造成访问失败。 ?应具备安全过虑及防DOS/DDOS的功能,为服务器提供多一层安全保障 ?具有很好的升级与可扩展性,能够适应特定的和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1 方案拓扑图 2.2 AppDirector-Global实现全局及本地负载均衡 在全局及本地负载均衡方面,AppDirector-Global主要在网络中实现以下功能: 2.2.1 全局负载均衡策略 Radware支持多种全局负载均衡策略,能够通过唯一的IP地址或域名的方式作为所有提供相同服务的数据中心的逻辑入口点。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其中以下的一种,也可以组合同时使用。

几种负载均衡算法

几种负载均衡算法 本地流量管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负载均衡算法: 静态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比率,优先权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包括: 最少连接数,最快响应速度,观察方法,预测法,动态性能分配,动态服务器补充,服务质量,服务类型,规则模式。 静态负载均衡算法 ◆轮询(Round Robin):顺序循环将请求一次顺序循环地连接每个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 层的故障,BIG-IP 就把其从顺序循环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轮询,直到其恢复正常。 ◆比率(Ratio):给每个服务器分配一个加权值为比例,根椐这个比例,把用户的请求分配到每个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 层的故障,BIG-IP 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用户请求的分配, 直到其恢复正常。 ◆优先权(Priority):给所有服务器分组,给每个组定义优先权,BIG-IP 用户的请求,分配给优先级最高的服务器组(在同一组内,采用轮询或比率算法,分配用户的请求);当最高优先级中所有服务器出现故障,BIG-IP 才将请求送给次优先级的服务器组。这种方式,实际为用户提供一种热备份的方式。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最少的连接方式(Least Connection):传递新的连接给那些进行最少连接处理的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 层的故障,BIG-IP 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用户请求的分配, 直到其恢复正常。 ◆最快模式(Fastest):传递连接给那些响应最快的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 层的故障,BIG-IP 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用户请求的分配,直到其恢复正常。 ◆观察模式(Observed):连接数目和响应时间以这两项的最佳平衡为依据为新的请求选择服务器。当其中某个服务器发生第二到第7 层的故障,BIG-IP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出,不参加下一次的用户请求的分配,直到其恢复正常。 ◆预测模式(Predictive):BIG-IP利用收集到的服务器当前的性能指标,进行预测分析,选择一台服务器在下一个时间片内,其性能将达到最佳的服务器相应用户的请求。(被BIG-IP 进行检测) ◆动态性能分配(Dynamic Ratio-APM):BIG-IP 收集到的应用程序和应用服务器的各项性能参数,动态调整流量分配。 ◆动态服务器补充(Dynamic Server Act.):当主服务器群中因故障导致数量减少时,动态地将备份服务器补充至主服务器群。 ◆服务质量(QoS):按不同的优先级对数据流进行分配。 ◆服务类型(ToS): 按不同的服务类型(在Type of Field中标识)负载均衡对数据流进行分配。 ◆规则模式:针对不同的数据流设置导向规则,用户可自行。 负载均衡对应本地的应用交换,大家可以通过对上述负载均衡算法的理解,结合实际的需求来采用合适你的负载均衡算法,我们常用到的一般是最少连接数、最快反应、或者轮询,决定选用那种算法,主要还是要结合实际的需求。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设计设计

一、用户需求 本案例公司中现有数量较多的服务器群: WEB网站服务器 4台 邮件服务器 2台 虚拟主机服务器 10台 应用服务器 2台 数据库 2台(双机+盘阵) 希望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实现各服务器群的流量动态负载均衡,并互为冗余备份。并要求新系统应有一定的扩展性,如数据访问量继续增大,可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加入负载均衡系统。 二、需求分析 我们对用户的需求可分如下几点分析和考虑: 1.新系统能动态分配各服务器之间的访问流量;同时能互为冗余,当其中 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余服务器能即时替代工作,保证系统访问的 不中断; 2.新系统应能管理不同应用的带宽,如优先保证某些重要应用的带宽要 求,同时限定某些不必要应用的带宽,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3.新系统应能对高层应用提供安全保证,在路由器和防火墙基础上提供了 更进一步的防线; 4.新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o容量上:如数据访问量继续增大,可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加入系统; o应用上:如当数据访问量增大到防火墙成为瓶颈时,防火墙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又如针对链路提出新要求时关于Internet访问 链路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等。 三、解决方案 梭子鱼安全负载均衡方案总体设计 采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提供本地的服务器群负载均衡和容错,适用于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服务器群。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带给我们的最主要功能是:

当一台服务器配置到不同的服务器群(Farm)上,就能同时提供多个不同的应用。可以对于每个服务器群设定一个IP地址,或者利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的多TCP端口配置特性,配置超级服务器群(SuperFarm),统一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数据库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双节点数据库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问题的提出? 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上,企业的数据库系统存在的形式主要有单机模式和集群模式(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或实现备份)如:失败转移集群(MSCS)、镜像(Mirror)、第三方的高可用(HA)集群或备份软件等。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数据量和访问量也会迅猛增加,此时数据库就会面临很大的负载和压力,意味着数据库会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瓶颈。这些“集群”技术能解决这类问题吗?SQL Server数据库上传统的集群技术 Microsoft Cluster Server(MSCS) 相对于单点来说Microsoft Cluster Server(MSCS)是一个可以提升可用性的技术,属于高可用集群,Microsoft称之为失败转移集群。 MSCS 从硬件连接上看,很像Oracle的RAC,两个节点,通过网络连接,共享磁盘;事实上SQL Server 数据库只运行在一个节点上,当出现故障时,另一个节点只是作为这个节点的备份; 因为始终只有一个节点在运行,在性能上也得不到提升,系统也就不具备扩展的能力。当现有的服务器不能满足应用的负载时只能更换更高配置的服务器。 Mirror 镜像是SQL Server 2005中的一个主要特点,目的是为了提高可用性,和MSCS相比,用户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更容易了,不需要共享磁盘柜,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共设了三个服务器,第一是工作数据库(Principal Datebase),第二个是镜像数据库(Mirror),第三个是监视服务器(Witness Server,在可用性方面有了一些保证,但仍然是单服务器工作;在扩展和性能的提升上依旧没有什么帮助。

CDN的四大关键技术

CDN的四大关键技术 >返回 随着宽带网络和宽带流媒体应用的兴起,CDN(通常被称为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有时也被称作内容传递网络Contentdeliverynetwork)作为一种提高网络内容,特别是提高流媒体内容传输的服务质量、节省骨干网络带宽的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CDN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内容路由技术、内容分发技术、内容存储技术、内容管理技术等。 内容路由技术 CDN负载均衡系统实现CDN的内容路由功能。它的作用是将用户的请求导向整个CDN网络中的最佳节点。最佳节点的选定可以根据多种策略,例如距离最近、节点负载最轻等。负载均衡系统是整个CDN 的核心,负载均衡的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决定了整个CDN的效率和性能。 通常负载均衡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全局负载均衡(GSLB)和本地负载均衡(SLB)。全局负载均衡(GSLB)主要的目的是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将用户的请求定向到最近的节点(或者区域)。因此,就近性判断是全局负载均衡的主要功能。本地负载均衡一般局限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其目标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寻找一台最适合的节点提供服务,因此,CDN节点的健康性、负载情况、支持的媒体格式等运行状态是本地负载均衡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 负载均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主要的方法包括DNS、应用层重定向、传输层重定向等等。 对于全局负载均衡而言,为了执行就近性判断,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静态的配置,例如根据静态的IP地址配置表进行IP地址到CDN节点的映射。另一种方式是动态的检测,例如实时地让CDN 节点探测到目标IP的距离(可以采用RRT,Hops作为度量单位),然后比较探测结果进行负载均衡。当然,静态和动态的方式也可以综合起来使用。 对于本地负载均衡而言,为了执行有效的决策,需要实时地获取Cache设备的运行状态。获取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探测,一种是协议交互。主动探测针对SLB设备和Cache设备没有协议交互接口的情况,通过ping等命令主动发起探测,根据返回结果分析状态。另一种是协议交互,即SLB 和Cache根据事先定义好的协议实时交换运行状态信息,以便进行负载均衡。比较而言,协议交互比探测方式要准确可靠,但是目前尚没有标准的协议,各厂家的实现一般仅是私有协议,互通比较困难。 内容分发技术 内容分发包含从内容源到CDN边缘的Cache的过程。从实现上看,有两种主流的内容分发技术:PUSH 和PULL. PUSH是一种主动分发的技术。通常,PUSH由内容管理系统发起,将内容从源或者中心媒体资源库分发到各边缘的Cache节点。分发的协议可以采用HTTP/FTP等。通过PUSH分发的内容一般是比较热点

F5负载均衡配置文档

F5配置手册 2016年12月

目录 1. 设备登录 (3) 1.1图形化界面 (3) 1.2命令行界面 (3) 2. 基础网络配置 (3) 2.1创建vlan (3) 2.2创建self ip (4) 2.3创建静态路由 (4) 3. 应用负载配置 (6) 3.1 pool配置 (6) 3.2 Virtual Server配置 (7) 4. 双机 (8) 4.1双机同步配置 (8) 4.2主备机状态切换 (9)

1.设备登录 1.1图形化界面 通过网络形式访问F5任一接口地址,或pc机直连F5的MGMT带外管理口,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s://192.168.1.245(MGMT地址在设备液晶面板查看)将进入F5的图形管理界面。该界面适合进行设备的基础以及高级调试,是管理员常用的管理界面。 默认用户名/密码:admin/admin 现密码已更改,并交由管理员妥善保管。 1.2命令行界面 通过DB9console线直连F5的console口,或通过securecrt等工具以SSH2的形式访问F5任一接口地址,将进入命令行模式。该界面适合进行底层操作系统的调试以及排错。 默认用户名/密码:root/default 现密码已更改,并交由管理员妥善保管。 2.基础网络配置 2.1创建vlan 进入“Network”-“VLANs”选项,点击“create”创建新vlan,如下图:

2.2创建self ip 进入“Network”-“self ips”进行F5设备的地址配置,点击“create”新建地址,如下图: 填写相应地址和掩码,在vlan处下拉选择之前创建好的vlan,将该地址与vlan绑定,即ip地址与接口做成了对应关系。在双机部署下,浮动地址的创建需要选择Traffice Group 中的traffice-group-1(floating ip) 点击“Finish”完成创建。 2.3创建静态路由 F5的静态路由分缺省路由和一般路由两种。任何情况下,F5部署上线都需要设置缺省路由。 缺省路由创建 首先进入“Local Traffic”-“pools”,为缺省路由创建下一条地址,点击“create”,如下图:

F5负载均衡双机热备实施方案

F5双机热备实施说明 2012/12/4

一、项目拓扑图及说明 两台F5负载均衡设备采用旁挂的方式连接至交换机,设备地址和虚拟地址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段中划分;使用F5为认证应用服务器进行流量负载均衡。 二、设备信息及IP分配表 三、实施步骤及时间

3.1、F5设备加电测试 3.2、配置F5及F5双机,需2.5小时 3.3、测试F5双机切换,需0.5小时,这部分作为割接准备工作。3.4、先添加认证服务器单节点到F5设备192.168.100.150的虚拟服务中,在内网测试应用,需0.5小时 3.5、将应用服务器从双机模式更改为集群模式,将认证服务器两个节点添加到F5设备,这个时间取决于服务器模式更改的时间。 3.6、在防火墙上更改认证服务器的映射地址,将原来的地址更改为F5设备上的虚拟服务IP地址192.168.100.150 ,TCP 协议80端口。 四、回退方法 在外部网络不能访问认证服务时,回退的方法是在防火墙上把F5设备虚拟服务器192.168.100.150地址映射,更改为原单台认证服务器IP地址,将认证服务器集群模式退回双机模式。 五、F5设备配置步骤 5.1、设置负载均衡器管理网口地址 F5 BIG-IP 1600 设备的面板结构: BIG-IP 1600应用交换机具备四个10/100/1000M自适应的网络接口及二个光纤接口. 10/100/1000 interface — 4个10/100/1000 M 自适应的网络接口 Gigabit fiber interface — 2个1000M 多模光纤接口

Serial console port —一个串口命令行管理端口 Failover port —一个串口冗余状态判断端口。Mgmt interface —一个10/100M 管理端口 注:互为双机的两台BIG-IP必须用随机附带的Failover线相连起来。 BIG-IP上电开机以后,首先需要通过机器前面板右边的LCD旁的按键设置管理网口(设备前面板最左边的网络接口)的IP地址。管理网络接口有一个缺省的IP地址,一般为192.168.1.245。 注:管理网络接口的IP地址不能与业务网络在同一网段,根据业务网络的地址划分,相应的调整管理网络接口的网络地址。如果,在SMS中负载均衡口的external vlan和internal vlan 已经采用了192.168.1.0/24的网段,必须修改管理网口缺省的IP地址到另外一个网段。 通过LCD按键修改管理网口IP地址的方法如下: 1、按红色X按键进入Options选项; 2、在液晶面板上通过按键按以下顺序设置管理网口的网络地址: Options->System->IP Address/Netmask->Commit 如果通过LCD按键修改完IP地址以后,选择Commit,地址无法成功改变(例如出现IP地址为全零的情况),很有可能是管理口IP地址与系统内已经配置发生冲突。出现这种情况,关机重启以后,另选一个IP网段来设置管理网口地址。 警告:在设置好网络管理口地址以后,通过网络登陆到BIG-IP上进行其它配置更改时,都要保证网络管理口的网络连接完好。否则有时会出现修改的配置无法被成功加载应用的情况,因为网络管理口为Down的情况会妨碍配置文件的加载。 5.2、登录BIGIP的WEB管理界面 管理BIGIP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WEB的https管理方式,另一种是基于ssh的命令行管理方式。除特别配置外,采用WEB的管理方式即可。 WEB登录方式如下: 1.在管理员的IE地址栏内输入BIGIP设备的IP地址,https://192.168.1.245 2.回车后出现系统警告信息

负载均衡器部署方式和工作原理

负载均衡器部署方式和工作原理 2011/12/16 小柯信息安全 在现阶段企业网中,只要部署WEB应用防火墙,一般能够遇到负载均衡设备,较常见是f5、redware的负载均衡,在负载均衡方面f5、redware的确做得很不错,但是对于我们安全厂家来说,有时候带来了一些小麻烦。昨日的一次割接中,就遇到了国内厂家华夏创新的负载均衡设备,导致昨日割接失败。 在本篇博客中,主要对负载均衡设备做一个介绍,针对其部署方式和工作原理进行总结。 概述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 由于目前现有网络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如果扔掉现有设备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级,这样将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再面临下一次业务量的提升时,这又将导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设备也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量增长的需求。 负载均衡实现方式分类 1:软件负载均衡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一些中小型网站系统,可以满足一般的均衡负载需求。软件负载均衡技术是在一个或多个交互的网络系统中的多台服务器上安装一个或多个相应的负载均衡软件来实现的一种均衡负载技术。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安装在服务器上,并且实现一定的均衡负载功能。软件负载均衡技术配置简单、操作也方便,最重要的是成本很低。 2:硬件负载均衡技术 由于硬件负载均衡技术需要额外的增加负载均衡器,成本比较高,所以适用于流量高的大型网站系统。不过在现在较有规模的企业网、政府网站,一般来说都会部署有硬件负载均衡设备(原因1.硬件设备更稳定,2.也是合规性达标的目的)硬件负载均衡技术是在多台服务器间安装相应的负载均衡设备,也就是负载均衡器来完成均衡负载技术,与软件负载均衡技术相比,能达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 3:本地负载均衡技术

F5负载均衡 BigIP配置手册

外网F5配置步骤: 一、登录到F5 BIG-IP管理界面: 1、初次使用: ①、打开F5 BIG-IP电源,用一根网线(直连线和交叉线均可)连接F5 BIG-IP的3.1管理网口和笔记本电脑的网口,将笔记本电脑的IP地址配置为“192.168.1.*”,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255.0”。 ②、用浏览器访问F5 BIG-IP的出厂默认管理IP地址https://192.168.1.245或https://192.168.245.245 ③、输入出厂默认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 ④、点击Activate进入F5 BIG-IP License申请与激活页面,激活License。 ⑤、修改默认管理密码。 2、以后登录: 通过F5 BIG-IP的自身外网IP登录。 ①、假设设置的F5自身外网IP为61.1.1.2,就可以通过https://61.1.1.2/登录。 ②、还可以通过SSH登录,用户名为root,密码跟Web管理的密码相同。 二、创建两个VLAN:internal和external,分别表示内网和外网。 1、创建VLAN:internal(内网) 在“Network→VLANs”页面点击“create”按钮: ①、Name栏填写:internal(填一个英文名称) ②、Tag栏填写:4093(填一个数字) ③、Interfaces栏:将Available列的“1.1”拉到Untagged列。1.1表示F5 BIG-IP的第一块网卡。

2、创建VLAN:external(外网) 在“Network→VLANs”页面点击“create”按钮创建VLAN: ①、Name栏填写:external(填一个英文名称) ②、Tag栏填写:4094(填一个数字) ③、Interfaces栏:将Available列的“1.2”拉到Untagged列。1.2表示F5 BIG-IP的第二块网卡。

A10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解读

1SJ tit works ***** 单位 A10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A10 Networks Inc. 1SJ tit works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需求分析及讨论 (1) 2.1应用系统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1) 2.2需求分析 (2) 3.A10公司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3) 3.1网络结构图 (3) 3.2A10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3) 3.2.1APP Server负载均衡的实现 (4) 3.2.2应用优化的实现 (4) 3.3解决方案说明 (5) 3.4方案的优点 (6) 4.A10 AX的优点及各型号指标总结 (7) 5.A10公司简介 (7) 6.AX介绍 (8) 6.1 A10公司AX简介 (8) AX系列功能 (8)

1. 项目概述 2. 需求分析及讨论 2.1应用系统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随着用户量增大及业务的发展,一个应用系统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瓶颈可能出现在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带宽等的性能不足,而运行一旦出现故障给业务带来的影响范围是巨大的,服务器可能出现的问题表现为如下几点: ?高可用问题 关健性应用要求7*24稳定运行不被中断,高可用性问题被放在首要位置。 ?利用“不平衡”现象 数据的大集中使得服务器的访问压力日益增大,服务器性能往往会成为一个系统的瓶颈,随着性能问题的产生,单点故障的发生也将比较频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方式多为采取更换更好的服务器并且采用双机备份系统提供服务的方式,这样必然存在 一半的资源浪费的情况,而在压力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动作讲不断的重复,不但服务器的利用率不平衡,而且持续引起投资的浪费。 ?“峰值”问题 服务器的处理多存在“波峰”和“波谷”的变化。而且“波峰”时,业务量大小的变化又不规律,这就使服务器不得不面对“峰值堵塞”问题。原有解决方法为增加服务器或主机数量,提高处理能力。但仍存在性能不平衡问题,且这样做,投资成本大。 ?多米诺”现象 单台服务器的设置,不可避免会出现“单点故障”,需要进行服务器“容错”。为实现容错,往往在主服务器旁安置一台或多台备份服务器。但这样做,平时只有一台服务器工作,其它服务器处于空闲状态,无法完全利用所有服务器的处理资源,当出现“峰值堵塞”时,“多米 诺”效应往往会发生,即所有服务器连续被“堵”至“死”。最终的结果将导致系统的瘫痪。 ?“扩展”不便 随着物理和应用的集中,服务器上所要处理的数据量(traffic )增大,客户交易产生

负载均衡的基础原理说明

大家都知道一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主要受限于服务器自身的可扩展硬件能力。所以,在需要处理大量用户请求的时候,通常都会引入负载均衡器,将多台普通服务器组成一个系统,来完成高并发的请求处理任务。 之前负载均衡只能通过DNS来实现,1996年之后,出现了新的网络负载均衡技术。通过设置虚拟服务地址(IP),将位于同一地域(Region)的多台服务器虚拟成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应用服务池;再根据应用指定的方式,将来自客户端的网络请求分发到

服务器池中。网络负载均衡会检查服务器池中后端服务器的健康状态,自动隔离异常状态的后端服务器,从而解决了单台后端服务器的单点问题,同时提高了应用的整体服务能力。 网络负载均衡主要有硬件与软件两种实现方式,主流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中,硬件厂商以F5为代表目前市场占有率超过50%,软件主要为NGINX与LVS。但是,无论硬件或软件实现,都逃不出基于四层交互技术的“转发”或基于七层协议的“代理”这两种方式。四层的转发模式通常性能会更好,但七层的代理模式可以根据更多的信息做到更智能地分发流量。一般大规模应用中,这两种方式会同时存在。 2007年F5提出了ADC(Application delivery controller)的概念为传统的负载均衡器增加了大量的功能,常用的有:SSL卸载、压缩优化和TCP连接优化。NGINX也支持很多ADC的特性,但F5的中高端型号会通过硬件加速卡来实现SSL卸载、压缩优化这一类CPU密集型的操作,从而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 F5推出ADC以后,各种各样的功能有很多,但其实我们最常用的也就几种。这里我也简单的总结了一下,并和LVS、Nginx对比了一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