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验

《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验

《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验
《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验

《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验

指导书

实验一传感器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电控系统检测的内容

2、掌握各传感器的拆装方法

3、掌握各传感器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电控系统的讲解

2、传感器的拆装

3、传感器的检修

4、继电器的检修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奇瑞旗云轿车一辆、汽车维修专用工具一套,万用表、解码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进气温度传感器检测

1、负极断开电缆,拔下插接器,拆下进气温度传感器

2、检测进气温度传感器:万用表测量1-2端子电阻。

检测连接规定状态

1-2 20度 2.09--2.8千欧

3、电压测量:打开点火开关,端子间的电压应为5V。

4、安装进气温度传感器,连接蓄电池负极。

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

1、负极断开电缆,拔下插接器,拆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2、万用表检测:

3、电阻检测:

4、安装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连接蓄电池负极。

3、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用来检测进气压力和液体压力。传感器一般由压敏片制成。在检测进气压力传感器时启动发动机,用万用变检测传感器1、2脚之间的电压,发动机温度正常后猛踩几次加速踏板,电压值应该在0.6-4.6V之间变动。

4、空气流量传感器

空气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现在采用的是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检测时用万用表检测两脚之间的电压,电压值应该为5V左右。电压正常,用吹风机向传感器内吹空气,信号电压应该随进气量的大小敏感变

化。

五、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实验过程中防止车辆伤人。

2、必须穿着作业服装,防止衣物饰品刮伤车身,去除自身静电。

3、万用表检测时,防止探针伤害端子。

4、拆下的零件要摆放有序整齐。

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衬垫要安装正确。

六、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3、实验仪器与设备

4、实验内容及步骤

5、实验结果,数据,结论

6、实验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燃油压力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会起动汽车仪表,;

2、能看懂各仪表所反映的信息;

3、掌握汽车燃油压力表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燃油系统的讲解

2、燃油压力检测的要点、重点

3、燃油压力的检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奇瑞旗云轿车一辆、高压清洗机一台、泡沫清洗机一台、压缩机一台、手枪一把、毛巾若干、水桶、万能清洗剂。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检查油箱内应有足够的燃油,并释放燃油系统压力。发动机熄火,拉紧驻车制动器,将变速器置于P挡或N挡。打开油箱加油盖,释放油箱压力。断开燃油泵电源。起动发动机2—3次(或3s),卸除油管内残余压力。

2、检查蓄电池电压应在12V左右(电压高低直接影响燃油泵供油压力),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

3、有油压测试口的,可将油压表直接接在油压测试口上,没有油压测试口的可断开进油管,将三通油压表串接在系统管路中。

4、重新接好蓄电池负极,起动发动机并维持怠速运转。

5、拆开燃油压力调节器上的真空软管,并用手指堵住进气管一侧的管口。检查油压表指示压力应符合标准:一般多点喷射系统压力应为0.25—0.35MPa,单点喷射系统压力应为0.07—0.10MPa。油压过高的原因是燃油压力调节器故障或回油管堵塞,应对油压调节器和回油管进行检测。如油压过低,可夹住回油软管以切断回油管路,再检查油压表指示压力,若压力恢复正常,说明油压调节器

有故障;如压力仍过低,原因可能是油箱中燃油少、油泵滤网堵塞、油泵故障、油泵出油管松动泄漏、汽油滤清器堵塞。

6、如果测试燃油系统压力符合标准,使发动机运转至正常温度后,重新接上燃油压力调节器上的真空软管,检查油压表的指示压力应略有下降(约0.05 MPa),否则应检查真空管路是否堵塞或漏气。若真空管路正常,说明燃油压力调节器有故障。

7、系统残压检测。发动机停止运转,等待10min后,观察油压读数,应符合规定。系统残压过低的原因是:燃油泵单向阀关闭不严;油压调节器阀门关闭不严;喷油器漏油或燃油系统管路漏油。应逐一检查,排除故障。

8、检查完毕后,释放燃油系统压力,拆下油表,装复燃油系统。预置燃油系统压力,并起动发动机检查有无泄露。

五、注意事项

1、使用前照灯检测仪时,应按规程进行操作,最好参阅其使用说明书。

预习要求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要求、设备性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不同型号的前照灯检测仪,检测发光强度和光轴偏斜量的方法也不完

全相同,因此,在调整前还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实验做完后,应自行检查数据

等结果,并与理论相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

3、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

4、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

检查处理。

5、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

六、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3、实验仪器与设备

4、实验内容及步骤

5、实验结果

6、实验小结与讨论

实验三喷油器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进喷油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喷油器的检修方法

3、掌握喷油器数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燃油工作性能的检测

2、利用喷油脉冲宽度信号判断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运行性能

3、喷油器的结构原理讲解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奇瑞旗云轿车一辆、喷油器,万用表、喷油器清洗设备、解码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电磁喷油器的检修

当喷油器发生堵塞、滴漏等故障时,发动机ECU检测不到,使用故障阅读仪也读取不到喷油器的故障信息。检修喷油器可以检测其电阻和电压进行判断。

1、检测电磁喷油器的电阻

用万用表OHM×200Ω或R×1Ω档检测喷油器电磁线圈的阻值。检测时,拔下每只喷油器上的两端子线束插头,检测喷油器插座上两端子之间的电磁线圈标准阻值桑塔纳200Gsi为13-18Ω。如阻值为无穷大,说明电磁线圈断路,应予更换喷油器。

2、检测电磁喷油器的电压

喷油器电源电压可用数字式或指针式万用表检测。检测时,分别拔下各喷油器上的两端子插头,接通点火开关,发动机不启动,检测插头上两个端子与发动机缸体间的电压,高压平应为12V以上(喷油器电源电压为整车电源电压),低电平为零。如电压均为零,说明电源电路不通,应当检修燃油泵继电器和燃油喷

射熔断器。

3、检测电磁喷油器的控制脉冲

检测喷油器喷油脉冲电压时,分别拔下喷油器线束插头,并在该插头的两个端子之间串接两只发光二极管(两只二极管并联,且一只的正极接另一只的负极)和一只510Ω/0.25W电阻(电阻与二极管串联)组成的调节器。启动发动机时,发光二极管应当闪烁。如二极管不闪烁或不发光,说明喷油器电源线路、燃油泵继电器或控制ECU故障,必要时更换ECU。

4、利用喷油器驱动信号波形来判断发动机控制模块在特定的工况条件下喷油器喷油量的控制功能是否正常。

判断的具体方法是当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或混合气浓度发生变化时,查看喷油嘴的驱动信号波形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测试仪器的连接,把示波器的负极检测探针连接到蓄电池的负极或机体上,把示波器的正极检测探针连接到从喷油器ECU引出的信号线上或喷油器的输入信号线上。

五、注意事项

1、熟悉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类型、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喷油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特性

3、绘出桑塔纳轿车喷油器控制电路。

4、列出实验测试参数表。

5、分析测试参数和波形与标准参数和波形不同的原因。

六、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3、实验仪器与设备

4、实验内容及步骤

5、实验结果

6、实验小结与讨论

实验四火花塞的检查调整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火花塞的结构,工作原理;

2、能独立拆卸火花塞;

3、掌握火花塞的检查与调整。

二、实验内容

1、火花塞结构,工作的讲解

2、火花塞的拆卸

3、火花塞的检查,间隙调整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奇瑞旗云轿车一辆、发动机台架,专用扳手工具、扭矩扳手、火花塞套筒、棘轮扳手、接杆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火花塞的作用

将点火线圈或磁电机产生的脉冲高压电引入燃烧室,并在其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

2 、火花塞的检测方法。

(1)就车检查法

a、触摸法:起动发动机,使其怠速运转,用手触摸火花塞绝缘陶瓷部位,

如温度上升得很高很快,表明火花塞正常,反之为不正常。

b、短路法:起动发动机,使其怠速运转,然后用螺丝刀逐缸对火花塞短

路,听发动机转速和响声变化,转速和响声变化明显,表明火花塞正常,反之为不正常。

c、跳火法:旋下火花塞,放在气缸体上,用高压线试火,若无火花或火

花较弱,表明火花塞漏电或不工作。

(2)观色法

a、拆下火花塞观察,如为赤褐色或铁锈色,表明火花塞正常。

B、如为渍油状,表明火花塞间隙失调或供油过多,高压线短路或断路。

C、如为烟熏之黑色,表明火花塞冷热型选错或混合气浓,机油上窜。

D、如顶端与电极间有沉积物,当为油性沉积物时,说明气缸窜机油与火

花塞无关,当为黑色沉积物时,说明火花塞积碳而旁路,当为灰色沉积物时,则是汽油中添加剂覆盖电极导致缺火。

3火花塞的检测调整

如火花塞上有积碳、积油等时,可用汽油或煤油、丙酮溶剂浸泡,待积碳软化后,用非金属刷刷净电极上和瓷芯与壳体空腔内的积碳,用压缩空气吹干,切不可用刀刮、砂纸打磨或汽油烧,以防损坏电极和瓷质绝缘体。

(1)间隙测量

用专用量规或厚薄规检查,但厚薄规所测值不太准确。

(2)间隙调整

应用专用工具扳动侧电极来调整,不能扳动或敲击中心电极。

五、注意事项

1、拔下高压线接头时应轻柔,操作时不可用力摇晃火花塞绝缘体,否则

会破坏火花塞密封性能。。

2、发动机冷却后方可拆卸,当旋松所要拆卸的火花塞后,用一根细软管

逐一吹净火花塞周围的污物,以防火花塞旋出后污物落入燃烧室内。

3、螺丝周围、火花塞电极和密封垫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无油污,否则会

引发漏电、漏气、火花减弱等故障。

4、安装时,先清洁,再用套筒将火花塞对准螺孔,用手轻轻拧入,拧到

约螺纹全长的1/2后,再用加力杠杆紧固。应拧动时手感顺畅。

5、调整多极性火花塞间隙时,应尽可能使各侧电极与中心电极间隙一致。各缸火花塞间隙应基本保持一致。火花塞间隙与使用条件有关,如CA6102型

汽油发动机,规定火花塞电极间隙冬季为0.6-0.7mm,其它季节为0.9-1.0mm。

六、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3、实验仪器与设备

4、实验内容及步骤

5、实验结果

6、实验小结与讨论

实验五涡轮增压系统的检查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涡轮增压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

2、掌握涡轮增压的保养常识;

3、掌握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内容

1、涡轮增压工作原理的讲解

2、涡轮增压检查的要点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

发动机实验台架一台(带有涡轮增压技术)、汽车维修常用工具。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依靠涡轮增压器来加大发动机进气量的一种发动机,涡轮增压器(Turbo)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气压缩机。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作为动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位于排气道),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位于进气道内,叶轮就压缩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新鲜空气,再送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加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加快,空气压缩程度就得以加大,发动机的进气量就相应地得到增加,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2、涡轮增压器的损坏通常是其与进气管之间的油封密封损坏,导致大规模烧机油,而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油封的损坏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车主没有按时更换机油,或者使用了劣质的机油,导致浮动的涡轮主转动轴不能正常润滑和散热,从而在高温下损坏油封造成漏油。因此我们建议涡轮增压发动机应该选择耐高温、抗氧化好的优质机油,并且还要注意适当缩短机油的更换周期。

3、涡轮增压器转轴与轴套之间的配合间隙很小,所以如果使用的机油不干净或者由于机油滤清器不干净导致有杂质进入,那样就会造成涡轮增压器的过度磨损。另外,如果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杂质,这些灰尘颗粒一旦进入高速运转的增压器叶轮,就会使灰尘颗粒撞击增压器叶轮,从而造成涡轮运转不稳、轴套

和密封件磨损,因此使用涡轮的车型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换机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保持涡轮的清洁。

4、在开车的头几分钟应先怠速运转几分钟,等机油进入最佳状态后,再踩油门让发动机高转速运转,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冷车启动后一定要注意先让车热热再走,它舒服您也舒服。而关于停车这件事是非常容易被大多数车主所忽略的,由于涡轮工作起来的温度非常高,所以停车以后您最好先原地怠速一会儿再灭车,此时发动机的机油系和冷却系还都在工作,这就可以让涡轮的温度一点点降低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在灭车后涡轮由于惯性所致还会继续运转,此时仍然需要机油润滑,而如果您突然关掉发动机,那么整个发动机系统都不再工作,涡轮的冷却系统和润滑油供应都会嘎然而止,只能靠自然冷却,而这样会导致涡轮寿命的锐减。

5、我们应该经常检查涡轮增压器的外观,看各个密封环是否有损坏、机油进油管和回油管接头是否有松动和渗油的迹象、增压器废气排出口是否残留有机油、压缩机进气直管壁内是否有机油、以及涡轮增压器是否有异响或者不正常的震动。

五、注意事项

1、实验做完后,工具不要乱放,擦干净后,整理好装入工具箱内。

2、实验时发生事故,切勿惊慌失措,首先切断电源,保持现场,由教师检查处理。

3、严禁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仪表等。

六、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3、实验仪器与设备

4、实验内容及步骤

5、实验结果

6、实验小结与讨论

实验六故障诊断仪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发动机性能评定的一般方法。;

2、评定发动机的功力性能及怠速状态下发动机的运转稳定性,测定怠速

状态下废气的排放值;

3、掌握解码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解码仪的结构,认识。

2、故障码的读取、清除。

3、数据流的读取。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汽车故障诊断仪、奇瑞旗云2轿车、汽车维修专用工具。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功能:

1) 快速、方便地读取或清除故障码。

2) 在发动机运转或车辆行驶过程中,对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动态测试,显示ECU多种输入、输出信号的瞬时信息,使电控系统的工作状况一目了然,为诊断故障提供依据。

3) 能在静态或动态下,向电控系统各执行元件发出检修作业需要的动作指令,以便检查执行元件的工作状况。

4) 在车辆运行或路试时检测并记录数据流。

5) 具有示波器功能、万用表功能和打印功能。

6) 有些诊断仪能显示系统控制电路图和维修指导,以供故障诊断和检修时参考。

7) 有些功能强大的专用诊断仪能对发动机控制ECU进行某些数据的重新输入和更改。

2、使用方法

1)、连接主机连接测试主线

2)、根据车型选择测试卡

3)、根据车型选择诊断接口

4)、连接好后,插上车上的发动机诊断座

5)、打开点火开关

6)、如果主机没有电,那么就用取电器取电

7)、开机,根据提示和车型发动机型号操作

8)、读取故障码

9)、启动发动机读取数据流

10)、打印诊断报告

11)、排除故障,清除故障码

12)、退出

五、注意事项

1、实训前必须预习实训指导书,了解实训目的和注意事项。

2、按预约时间进入实训室,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3、进入实训室后应注意安全、卫生、不准喧哗打闹、不准抽烟、不准乱写乱画乱扔纸屑、不准随地吐痰、不准擅自动仪器设备,或实训过程中未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设备,导致损坏仪器设备者要照价赔偿。

4、实训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若遇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向教师报告,及时检查,待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实训。

5、实训结束后,应将仪器设备、工具擦拭干净,摆放整齐;协助做好实训室清洁卫生。

六、实验报告

1、实验项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3、实验仪器与设备

4、实验内容及步骤

5、实验结果

6、实验小结与讨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学号姓名 时间2014年10月21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预习与回答: (1)在实际控制系统调试时,如何正确实现负反馈闭环? 答:负反馈闭环,不是单纯的加减问题,它是通过增量法实现的,具体如下: 1.系统开环; 2.输入一个增或减的变化量; 3.相应的,反馈变化量会有增减; 4.若增大,也增大,则需用减法器; 5.若增大,减小,则需用加法器,即。 (2)你认为表格中加1KΩ载后,开环的电压值与闭环的电压值,哪个更接近2V? 答:闭环更接近。因为在开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系统前部分不会产生变化。故而系统不具有调节能力,对扰动的反应很大,也就会与2V相去甚远。 但在闭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扰动产生的影响会被反馈到输入端,系统就从输入部分产生了调整,经过调整后的电压值会与2V相差更小些。 因此,闭环的电压值更接近2V。 (3)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控制系统设计中主要设计哪一部份? 答:应当是系统的整体框架及误差调节部分。对于一个系统,功能部分是“被控对象”部分,这部分可由对应专业设计,反馈部分大多是传感器,因此可由传感器的专业设计,而自控原理关注的是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控制系统设计中心就要集中在整个系统的协调和误差调节环节。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段: 成绩: 工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 MATLAB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200 , 100 2 ) ( 2 1 1 2 1 2= = - = - = -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比例环节1 ) ( 1 = s G和2 ) ( 1 = s G; ②惯性环节 1 1 ) ( 1+ = s s G和 1 5.0 1 ) ( 2+ = s s G ③积分环节 s s G1 ) ( 1 = ④微分环节s s G= ) ( 1 ⑤比例+微分环节(PD)2 ) ( 1 + =s s G和1 ) ( 2 + =s s G ⑥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1 1 ) ( 1 + =和s s G21 1 ) ( 2 + =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图形

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 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 s s G 和1 5.01)(2+=s s G 11)(1+= s s G 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解读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 指导教师薛健 时间2014.6

【目的】 (1) 掌握IIR 和F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 (2) 掌握多速率信号处理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3) 学会用Matlab 计算小波分解和重建。 (4)了解小波压缩和去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研讨题目】 一、 (1)播放音频信号 yourn.wav ,确定信号的抽样频率,计算信号的频谱,确定噪声信号的频率范围; (2)设计IIR 数字滤波器,滤除音频信号中的噪声。通过实验研究s P ,ΩΩ,s P ,A A 的选择对滤波效果及滤波器阶数的影响,给出滤波器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确定你认为最合适的滤波器指标。 (3)设计FIR 数字滤波器,滤除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与(2)中的IIR 数字滤波器,从滤波效果、幅度响应、相位响应、滤波器阶数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步骤】 【仿真结果】

【结果分析】 由频谱知噪声频率大于3800Hz。FIR和IIR都可以实现滤波,但从听觉上讲,人对于听觉不如对图像(视觉)明感,没必要要求线性相位,因此,综合来看选IIR滤波器好一点,因为在同等要求下,IIR滤波器阶数可以做的很低而FIR滤波器阶数太高,自身线性相位的良好特性在此处用处不大。【自主学习内容】 MATLAB滤波器设计 【阅读文献】 老师课件,教材 【发现问题】(专题研讨或相关知识点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过渡带的宽度会影响滤波器阶数N 【问题探究】 通过实验,但过渡带越宽时,N越小,滤波器阶数越低,过渡带越窄反之。这与理论相符合。 【仿真程序】 信号初步处理部分: [x1,Fs,bits] = wavread('yourn.wav'); sound(x1,Fs); y1=fft(x1,1024); f=Fs*(0:511)/1024; figure(1) plot(x1) title('原始语音信号时域图谱'); xlabel('time n'); ylabel('magnitude n'); figure(2) freqz(x1) title('频率响应图') figure(3) subplot(2,1,1); plot(abs(y1(1:512))) title('原始语音信号FFT频谱') subplot(2,1,2); plot(f,abs(y1(1:512))); title(‘原始语音信号频谱') xlabel('Hz'); ylabel('magnitude'); IIR: fp=2500;fs=3500; wp = 2*pi*fp/FS; ws = 2*pi*fs/FS; Rp=1; Rs=15;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次实验回忆并熟悉MATLAB这个软件。 2.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如何利用MATLAB进行序列的简单运算。 3. 通过本次实验深刻理解理论课上的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个常见方法——对时刻n的样本附近的一些样本求平均,产生所需的输出信号。 3. 通过振幅调制信号的产生来理解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 编写程序在MATLAB中实现从被加性噪声污染的信号中移除噪声的算法,本次试验采用三点滑动平均算法,可直接输入程序P1.5。 2. 通过运行程序得出的结果回答习题Q1.31-Q1.33的问题,加深对算法思想的理解。 3. 编写程序在MATLAB中实现振幅调制信号产生的算法,可直接输入程序P1.6。 4. 通过运行程序得出的结果回答习题Q1.34-Q1.35的问题,加深对算法思想的理解。 三、主要算法与程序 1. 三点滑动平均算法的核心程序: %程序P1.5 %通过平均的信号平滑 clf; R=51; d=0.8*(rand(R,1)-0.5);%产生随噪声 m=0:R-1; s=2*m.*(0.9.^m);%产生为污染的信号 x=s+d';%产生被噪音污染的信号 subplot(2,1,1); plot(m,d','r-',m,s,'g--',m,x,'b-.');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 legend('d[n]','s[n]','x[n]'); x1=[0 0 x];x2=[0 x 0];x3=[x 0 0]; y=(x1+x2+x3)/3; subplot(2,1,2); plot(m,y(2:R+1),'r-',m,s,'g--'); legend('y[n]','s[n]');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 2. 振幅调制信号的产生核心程序:(由于要几个结果,因此利用subplot函数画图) %程序P1.6 %振幅调制信号的产生 n=0:100; m=0.1;fH=0.1;fL=0.01; m1=0.3;fH1=0.3;fL1=0.03; xH=sin(2*pi*fH*n); xL=sin(2*pi*fL*n); y=(1+m*xL).*xH; xH1=sin(2*pi*fH1*n); xL1=sin(2*pi*fL1*n); y1=(1+m1*xL).*xH; y2=(1+m*xL).*xH1; y3=(1+m*xL1).*xH; subplot(2,2,1); stem(n,y); grid;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title('m=0.1;fH=0.1;fL=0.01;'); subplot(2,2,2); stem(n,y1); grid;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title('m=0.3;fH=0.1;fL=0.01;'); subplot(2,2,3); stem(n,y2); grid;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title('m=0.3;fH=0.3;fL=0.01;'); subplot(2,2,4); stem(n,y3); grid;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报告4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FIR数字滤 班级姓名 波器设计 教师姓名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一、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最小阶次的低通FIR数字滤波器,性能指标为:通带0Hz~1500Hz,阻带截 止频率2000Hz,通带波动不大于1%,阻带波动不大于1%,采样频率为8000Hz; 2、用一个仿真信号来验证滤波器的正确性(注意:要满足幅度要求和线性相位特性)。 二、实验目的 1、利用学习到的数字信号处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线性相位滤波器的特殊结构; 3、熟悉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计算机一台(安装MATLAB6.5版本或以上版本) 四、实验记录(以下1~5项必须完成,第6项为选择性试做) 1.原理基础 令希望设计的滤波器的传输函数是H(ejw,hd(n)是与其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一般情况下,由Hd(ejw)求出hd(n),然后由Z变换求出滤波器的系统函数。但是通常Hd(ejw)在边界频率处有不连续点,这使得hd(n)是无限长的非因果序列,所以实际是不能实现的。为了构造一个长度为N的线性相位滤波器,可以将hd(n)截取一段来近似,并且根据线性相位的特点,需要保证截取后的序列关于(N-1)/2对称。设截取的一段为h(n),则 Wr(n)称为矩形窗函数。 当hd(n的对称中心点取值为(N-1)/2时,就可以保证所设计的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 2 实验流程

1.信号的谱分析 2.信号的采样 3.信号的恢复 3源程序代码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fs=700;%采样频率 f=[30 40];%截止频率 a=[1 0]; dev=[0.01 0.1]; % dev纹波 [n,fo,ao,w]=remezord(f,a,dev,fs);%n滤波器阶数fo过渡带起止频率ao频带内幅度————firpmord b=remez(n,fo,ao,w);%firpm b=b.*blackman(length(b))'; b=b; a=1; figure(1) % [H,W]=freqz(b,1,1024,Fs); % plot(W,20*log10(abs(H))); freqz(b,1,1024,fs);grid title('滤波器') grid %%%%%%%%%%%%%%%% fc=28; fcl1=50; fcl2=100; fcl3=150; N=1024; n=1:N; % x=2*cos(2*pi*fc/fs*n)+j*2*sin(2*pi*fc/fs*n)+cos(2*pi*fcl/fs*n)+j*sin(2*pi*fcl/fs*n)+1*r and(1,N); xc=2*cos(2*pi*fc/fs*n); x=2*cos(2*pi*fc/fs*n)+2*cos(2*pi*fcl1/fs*n)+2*cos(2*pi*fcl2/fs*n)+0.1*rand(1,N); % x=2*cos(2*pi*fc/fs*n); xfft=abs(fft(x,N));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一

实验一 离散时间信号分析 班级 信息131班 学号 201312030103 姓名 陈娇 日期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两个序列的相加、相乘、移位、反褶、卷积等基本运算。 二、实验原理 1.序列的基本概念 离散时间信号在数学上可用时间序列)}({n x 来表示,其中)(n x 代表序列的第n 个数字,n 代表时间的序列,n 的取值范围为+∞<<∞-n 的整数,n 取其它值)(n x 没有意义。离散时间信号可以是由模拟信号通过采样得到,例如对模拟信号)(t x a 进行等间隔采样,采样间隔为T ,得到)}({nT x a 一个有序的数字序列就是离散时间信号,简称序列。 2.常用序列 常用序列有:单位脉冲序列(单位抽样)) (n δ、单位阶跃序列)(n u 、矩形序列)(n R N 、实指数序列、复指数序列、正弦型序列等。 3.序列的基本运算 序列的运算包括移位、反褶、和、积、标乘、累加、差分运算等。 4.序列的卷积运算 ∑∞ -∞==-= m n h n x m n h m x n y )(*)()()()( 上式的运算关系称为卷积运算,式中代表两个序列卷积运算。两个序列的卷积是一个序列与另一个序列反褶后逐次移位乘积之和,故称为离散卷积,也称两序列的线性卷积。其计算的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 (1)反褶:先将)(n x 和)(n h 的变量n 换成m ,变成)(m x 和)(m h ,再将)(m h 以纵轴为对称轴反褶成)(m h -。

(2)移位:将)(m h -移位n ,得)(m n h -。当n 为正数时,右移n 位;当n 为负数时,左移n 位。 (3)相乘:将)(m n h -和)(m x 的对应点值相乘。 (4)求和:将以上所有对应点的乘积累加起来,即得)(n y 。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微型计算机、Matlab6.5 教学版、TC 编程环境。 四、实验内容 (1)用Matlab 或C 语言编制两个序列的相加、相乘、移位、反褶、卷积等的程序; (2)画出两个序列运算以后的图形; (3)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 题目:2.1.1(2.1.6课外)、2.1.4(2.1.5课内)班级:gagagagg 姓名:lalalal 学号:hahahahah 时间:zzzzzzzzzzz

实验内容一: 一、问题描述: 已知系统结构图,(1)用matlab编程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2)用matlab转换函数表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3)计算其特征根。 二、理论方法分析 (1)根据系统结构图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反馈关系,分别利用tf ()函数series()函数,parallel函数以及feedback函数构建系统传递函数;(2)已求出系统传递函数G,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利用函数ss(G)课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3)利用线性定常系统模型数据还原函数[num,den]=tfdata(G,‘v’)可得到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num与分母多项式den,利用roots(den)函数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根。 三、实验设计与实现 新建M文件,编程程序如下文所示: G1=tf([0.2],[1,1,1]); G2=tf([0.3],[1,1]); G3=tf([0.14],[2,1]); G4=series(G2,G3);%G2与G3串联 G5=0.7*feedback(G4,-1,1); G6=0.4*feedback(G1,G5,1); G7=feedback(G6,0.6)

ss(G7)%将系统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 [num den]=tfdata(G7,'v');%还原系统传递函数分子、分母系数矩阵 roots(den)%求系统传递函数特征根 点击Run运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M文件如下: 运行结果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6

实验一MATLAB 仿真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实验环境,掌握MATLAB 命令窗口的基本操作。 (2)掌握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命令及模型相互转换的方法。 (3)掌握使用MATLAB 命令化简模型基本连接的方法。 (4)学会使用Simulink 模型结构图化简复杂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计算机;2.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函数tf ( )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用函数printsys ( ) 来输出控制系统的函数,用函数命令zpk ( ) 来建立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其函数调用格式为:sys = zpk ( 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为多项式模型[num , den] = zp2tf ( z, p, k ) 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z , p , k] = tf2zp ( num, den ) 两个环节反馈连接后,其等效传递函数可用feedback ( ) 函数求得。 则feedback ()函数调用格式为: sys = feedback (sys1, sys2, sign ) 其中sign 是反馈极性,sign 缺省时,默认为负反馈,sign =-1;正反馈时,sign =1;单位反馈时,sys2=1,且不能省略。 四、实验内容: 1.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传递函数模型 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零极点增益模型 3.将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1 2s 2s s 3s (s)23++++=G )12()1()76()2(5)(332 2++++++= s s s s s s s s G 12s 2s s 3s (s)23++++= G )12()1()76()2(5)(3322++++++=s s s s s s s s G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_4)

实验一 MATLAB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和使用方法 实验容 1、帮助命令 使用 help 命令,查找 sqrt (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MATLAB 命令窗口 (1)在MATLAB 命令窗口直接输入命令行计算3 1)5.0sin(21+=πy 的值; (2)求多项式 p(x) = x3 + 2x+ 4的根; 3、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 A=[1 2;3 4], B=[5 5;7 8],求 A^2*B

(2)矩阵的行列式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已知B=[5+i,2-i,1;6*i,4,9-i], 求B.' , B' (4)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求矩阵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5)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中第3 列前2 个元素;A 中所有列第2,3 行的元素; 4、Matlab 基本编程方法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 时的最大n 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 和while 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 2 的0 到15 次幂的和。

5、MATLAB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 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 y=cos(t-0.25)和正弦曲线 y=sin(t-0.5), t∈[0,2π] (3)绘制[0,4π]区间上的 x1=10sint 曲线,并要求: (a)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b)坐标轴控制:显示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c)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 clear;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6

实验一 MATLAB 仿真基础 、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 实验环境,掌握MATLAB 命令窗口的基本操作。 (2) 掌握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命令及模型相互转换的方法。 (3) 掌握使用MATLAB 命令化简模型基本连接的方法。 (4) 学会使用Simulink 模型结构图化简复杂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 ?计算机;2.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函数tf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用函数printsys ()来输出控制系 统的函数,用函数命令zpk ()来建立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其函数调用格式 为:sys = zpk ( 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为多项式模型[num , den] = zp2tf ( z, p, k ) 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z , p , k] = tf2zp ( num, den ) 两个环节反馈连接后,其等效传递函数可用 feedback ()函数求得。 则 feedback ()函数调用格式为: sys = feedback (sysl, sys2, sigh 其中sign 是反馈极性,sign 缺省时,默认为负反馈,sign = -1;正反馈时, sig n = 1;单位反馈时,sys2= 1,且不能省略。 四、实验内容: 1.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传递函数模型 2 2 5(s 2) (s 6s 7) 3 3 s(s 1) (s 2s 1) 2.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零极点增益模型 s 3 飞 2~ s 2s 2s 1 3 ?将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5(s 2)2(s 2 6s 7) G(s) s 3 s 3 2s 2 2s 1 G(s) G(s)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完整版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实验一熟悉Matlab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主要操作命令。 2.学会简单的矩阵输入和数据读写。 3.掌握简单的绘图命令。 4.用MATLAB编程并学会创建函数。 5.观察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实验内容 认真阅读本章附录,在MATLAB环境下重新做一遍附录中的例子,体会各条命令的含义。在熟悉了MATLAB基本命令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实验。 上机实验内容: (1)数组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输入A=[1 2 3 4],B=[3 4 5 6],求C=A+B,D=A-B,E=A.*B,F=A./B,G=A.^B并用stem语句画出A、B、C、D、E、F、G。 clear all; a=[1 2 3 4]; b=[3 4 5 6]; c=a+b; d=a-b; e=a.*b; f=a./b; g=a.^b; n=1:4; subplot(4,2,1);stem(n,a); xlabel('n');xlim([0 5]);ylabel('A'); subplot(4,2,2);stem(n,b); xlabel('n');xlim([0 5]);ylabel('B'); subplot(4,2,3);stem(n,c); xlabel('n');xlim([0 5]);ylabel('C'); subplot(4,2,4);stem(n,d); xlabel('n');xlim([0 5]);ylabel('D'); subplot(4,2,5);stem(n,e); xlabel('n');xlim([0 5]);ylabel('E'); subplot(4,2,6);stem(n,f); xlabel('n');xlim([0 5]);ylabel('F'); subplot(4,2,7);stem(n,g); xlabel('n');xlim([0 5]);ylabel('G'); (2)用MATLAB实现下列序列: a) x(n)= 0≤n≤15 b) x(n)=e+3j)n 0≤n≤15 c) x(n)=3cosπn+π)+2sinπn+π) 0≤n≤15 d) 将c)中的x(n)扩展为以16为周期的函数x(n)=x(n+16),绘出四个周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航空航天学院 2016.11

目录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1)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要求 (1) 二、题目 (2) 题目1直线一级倒立摆频率响应控制实验 (2) 题目2 直线一级倒立摆PID 控制实验 (7) 题目3 控制系统校正实验1 (9) 题目4 控制系统校正实验2 (10) 题目5 控制系统校正实验3 (11) 题目6 控制系统校正实验4 (12) 三、实践报告书写内容要求 (13) 四、考核方式 (14)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1 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MATLAB这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4)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 2 设计要求 1)熟悉MATLAB语言及Simulink仿真软件。 2)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3)掌握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掌握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图、Nyquist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5)掌握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

二、题目 题目1直线一级倒立摆频率响应控制实验 1、初始条件 (1)固高GLIP2002直线二级倒立摆 (2)计算机(Matlab Simulink) 1.1 倒立摆系统简介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最初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50 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控制论专家根据火箭发射助推器原理设计出一级倒立摆实验设备。近年来,新的控制方法不断出现,人们试图通过倒立摆这样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多变量、非线性和绝对不稳定系统的能力,从而从中找出最优秀的控制方法。倒立摆系统作为控制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手段,为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以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的典型方案,促进了控制系统新理论、新思想的发展。由于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由此系统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对接控制技术、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和一般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利用开发前景。平面倒立摆可以比较真实的模拟火箭的飞行控制和步行机器人的稳定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1.2 直线倒立摆 直线倒立摆是在直线运动模块上装有摆体组件,直线运动模块有一个自由度,小车可以沿导轨水平运动,在小车上装载不同的摆体组件,可以组成很多类别的倒立摆,直线柔性倒立摆和一般直线倒立摆的不同之处在于,柔性倒立摆有两个可以沿导轨滑动的小车,并且在主动小车和从动小车之间增加了一个弹簧,作为柔性关节。直线倒立摆系列产品如图1-1 所示。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1

clc; clear; M=26;N=32;n=0:M; xa=0:M/2; xb=ceil(M/2)-1:-1:0; xn=[xa,xb]; Xk=fft(xn,512); Xk1=abs(Xk); X32k=fft(xn,32); X32k1=abs(X32k); x32n=ifft(X32k); X16k=X32k(1:2:N); X16k1=abs(X16k); x16n=ifft(X16k,N/2); figure(1); subplot(3,2,1); stem(Xk1); subplot(3,2,2); stem(X32k1); subplot(3,2,3); stem(x32n); subplot(3,2,4); stem(X16k1); subplot(3,2,5); stem(x16n); Lx=41;N=5;M=10; hn=ones(1,N);hn1=[hn zeros(1,Lx-N)]; n=0:Lx-1; xn=cos(pi*n/10)+cos(2*pi*n/5); yn=fftfilt(hn,xn,M); figure(1); subplot(3,1,1); stem(hn1); subplot(3,1,2); stem(xn); subplot(3,1,3); stem(yn);

clc; clear; n=0:31; A=3; y=A*exp((0.8+j*314)*n); subplot(2,1,1); stem(y); Az=[0.7 0.3]; Bz=[1 -0.8 -0.5]; subplot(2,1,2); zplane(Bz,Az);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TELE2004 课程学分:3 课程名称(中/英):自动控制原理 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 课程学时: 54 实验学时:9 适用专业:信息、电子及通信 实验室名称:开放实验室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学习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包括系统数学 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分析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以及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设 计的根轨迹法及频率响应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并掌握系统传递函数的 概念,各项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与求法,稳定性的概念与判别,稳态误差及稳态误差 系数的求解。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用学们能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经典理论与方法,并能运 用这些知识建立系统的数据模型,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稳定性与控 制精度,并可以进行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本课程包含47学时的课程教学,讲授系统建模、时域分析、根轨迹、频率响应 与系统设计等内容。 本课程还包含一个9学时的实验项目,同学们将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控制系统,该实验将完全按照工程项目的执行方式进行的。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必修/选修 设计性 9 1 必修 1 小型控制系统(角位 移、位移、温度可选) 设计与实现 三、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小型控制系统(角位移、位移、温度可选)设计与实现

1.教学内容 与传统意义下的课程实验不同,这是一个项目型实验,意味着你必须执行一个小型的项目。有若干个项目题目可供选择,该项目需要在上课学期内完成。项目在学期中间发布,你必须在学期未进入考试周之前完成全部工作。 This is a project oriented lab, which means that you are required to carry out a small-scale project rather than a conventional lab. You will be supplied with several candidate projects to choose one as your objective project to carry out in the same semester when the course is given. You will have the project issued in the mid-semester and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it before entering examination weeks of the semester. 与普通的实验不同,项目的执行通常需要经历若干阶段,也会需要更长的实现周期。通过这个实验,你可明白并经历完整的项目执行过程,尽管从可操作性出发,实验中采用的会是一些比较小型化的项目。这样的经历无疑会对同学们参加项目的能力培养有所助益。 Not like conventional lab, project usually will run for several stages or phases and, maybe, will last for a longer period. You will move from one phase to the other until getting everything done properly. You can then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 the complete project executing procedures, nevertheless how small scaled is the one in which you are involved, which is certainly helpful in preparing you some kind of project taking capabilities. 有三个可供选择的课题,它们是: There are three topics available. They are: 1)直流电机控制的角位移控制系统Angle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with dc motor 设计一个角度控制系统,它能接受所期望的角度的输入指令,产生一个与输出要求完全一致的输出角度。 Design an angle system, which can accept desired angle input command and generates an angle output following exactly the input one. 2)车辆运动控制系统Vehicle motion control system 一辆玩具车或是实验室自制的模型车将作为被控制对象。该系统必须能准确地行进任意指定的距离。 A toy vehicle or lab made vehicle is the plant to be controlled. The system must be able to move a given distance accurately. 3)温度控制系统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这是个水温控制系统。它用控制并操持一个小型容器中的水的温度到任意指定的数值。

郑州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一:基于DFT的数字谱分析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DFT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掌握在MATLAB环境下采用FFT函数编程实现DFT的语句用法。 3.学习用DFT进行谱分析的方法,了解DFT谱分析中出现的频谱泄露和栅栏效应现 象,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DFT。 二、实验步骤: 1.复习DFT的定义、物理含义以及主要性质。 2.复习采用DFT进行谱分析可能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以及改善方案。 3.按实验内容要求,上机实验,编写程序。 4.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回答思考题,加深对DFT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上机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产生下列信号供谱分析用: 离散信号: x1=R10(n) x2={1,2,3,4,4,3,2,1},n=0,1,2,3,4,5,6,7 x3={4,3,2,1, 1,2,3,4},n=0,1,2,3,4,5,6,7 连续信号: x4=sin(2πf1t)+sin(2πf2t) f1=100Hz, f2=120Hz,采样率fs=800Hz 2.对10点矩形信号x1分别进行10点、16点、64点和256点谱分析,要求256点 频谱画出连续幅度谱,10点、16点和64点频谱画出离散幅度谱,观察栅栏效应。 3.产生信号x2和x3分别进行8点、16点谱分析,画出离散幅度谱,观察两个信 号的时域关系和幅度谱的关系。 4.对双正弦信号x4以采样率fs=800Hz抽样,生成离散双正弦信号并画出连续波形; 对离散双正弦信号进行时域截断,截取样本数分别为1000、250、50。对不同样本的双正弦信号分别进行1024点谱分析,画出连续幅度谱,观察频谱泄露现象。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二

实验二: 用FFT 作谱分析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加深DFT 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因为FFT 只是DFT 的一种快速算法, 所以FFT 的运算结果必然满足DFT 的基本性质)。 (2) 熟悉FFT 算法原理和FFT 子程序的应用。 (3) 学习用FFT 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 了解可能出现的分析误差及其原因, 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 ● 实验步骤 (1) 复习DFT 的定义、 性质和用DFT 作谱分析的有关内容。 (2) 复习FFT 算法原理与编程思想, 并对照DIT-FFT 运算流图和程序框图, 读懂本实验提供的FFT 子程序。 (3) 编制信号产生子程序, 产生以下典型信号供谱分析用: (4) 编写主程序。 下图给出了主程序框图, 供参考。 本实验提供FFT 子程序和通用绘图子程序。 (5) 按实验内容要求, 上机实验, 并写出实验报告。 1423()()1,03()8470403()3470 x n R n n n x n n n n n x n n n =?+≤≤? =-≤≤?? ?-≤≤?? =-≤≤???456()cos 4 ()sin 8 ()cos8cos16cos20x n n x n n x n t t t π π πππ===++

●实验内容 (1) 对2 中所给出的信号逐个进行谱分析。 (2) 令x(n)=x4(n)+x5(n),用FFT计算8 点和16 点离散傅里叶变换, X(k)=DFT[x(n)] (3) 令x(n)=x4(n)+jx5(n),重复(2)。 ●实验报告要求 (1) 简述实验原理及目的。 (2) 结合实验中所得给定典型序列幅频特性曲线,与理论结果比较,并分析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用FFT作谱分析时有关参数的选择方法。 (3) 总结实验所得主要结论。 (4) 简要回答思考题。 Matlab代码: 对六个所给信号进行谱分析的主程序(对信号进行64点的FFT变换): clc;clear all; N=64; x1=Signal_x1(N);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